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履行费用过高”作为排除履行请求权的界限——“新宇公司诉冯玉梅商铺买卖合同纠纷案”评析 被引量:25
1
作者 刘洋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05-120,共16页
我国《合同法》第110条第2项后半句为实际履行请求权设置了排除规则,其正当性基础并非合同目的不能实现或者经济效益分析,诚信原则的解读进路亦不尽妥当,对意思自治和自我决定的尊重才是其正当性来源。就规范功能而言,本规则属于法定的... 我国《合同法》第110条第2项后半句为实际履行请求权设置了排除规则,其正当性基础并非合同目的不能实现或者经济效益分析,诚信原则的解读进路亦不尽妥当,对意思自治和自我决定的尊重才是其正当性来源。就规范功能而言,本规则属于法定的风险分配规则,以履行障碍之额外费用负担的配置为宗旨。具体操作上,应当对债权人利益与债务人负担进行评估和对比,并在个案中经由综合衡酌进行判断,其裁量导向须与实际履行原则的价值基点保持一致。就其与情势变更原则的关系而言,应区分对待额外费用溢出于牺牲界限之前与之后两种案型。在前者,我国《合同法》第110条第2项实际上为情势变更原则设定了排除标准;在后者,情势变更原则因其法律效果上的相对弹性而应优先适用。在实践中,当事人有一定的选择权。对于不可抗力导致的额外费用过高,应排除情势变更原则的适用,只能由履行费用过高规则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履行费用过高 履行请求权 意思自治 实际履行原则 风险分配
下载PDF
论附随义务之违反与强制履行请求权的适用
2
作者 张萌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7期92-95,111,共5页
附随义务是随着合同关系发展产生的,以诚实信用原则为法理依据的义务。依传统理论,附随义务之违反不能适用强制履行请求权。通过理论和案例分析,附随义务在符合强制履行请求权适用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强制履行。首先,通过分析我国法律对强... 附随义务是随着合同关系发展产生的,以诚实信用原则为法理依据的义务。依传统理论,附随义务之违反不能适用强制履行请求权。通过理论和案例分析,附随义务在符合强制履行请求权适用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强制履行。首先,通过分析我国法律对强制履行的规定可以得出,强制履行的前提是有违约行为,且债务在法律上和事实上可以继续履行并适于强制执行。其次,附随义务之违反属于债务不履行的违约行为,在很多情况下并不存在事实上或法律上的履行不能,且附随义务的强制履行可以根据案件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强制方法。再次,通过对违反各类型附随义务的案例进行分析可以得出,各类型附随义务之违反均有适用强制履行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制履行请求权 适用条件 附随义务
下载PDF
论效率减损对履行请求权的限制 被引量:2
3
作者 陈韵希 《法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0-124,共15页
我国司法实践中所谓的合同僵局,大多系因债务人实施的止损型违约而起。在处理此类纠纷时,为了促使合同双方有效率地减少损失和浪费,有必要在债务人履行负担过重而且债权人的给付利益能够通过损害赔偿获得完全填补的条件下,排除债权人的... 我国司法实践中所谓的合同僵局,大多系因债务人实施的止损型违约而起。在处理此类纠纷时,为了促使合同双方有效率地减少损失和浪费,有必要在债务人履行负担过重而且债权人的给付利益能够通过损害赔偿获得完全填补的条件下,排除债权人的履行请求权,并使其承担减损义务。以效率减损限制履行请求权并不违背合同严守原则。《民法典》中的履行费用过高和禁止权利滥用的规定乃是排除履行请求权的法律依据。债务人继续履行义务的排除和债权人减损义务的发生均可早于合同实际解除的时点。违约方申请解除制度的作用主要是处理履行请求权被排除后的财产返还及清算问题,故有必要适度扩张该制度的适用范围至金钱债务,以使其更好地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效率减损 履行请求权 填补赔偿 违约方申请解除
原文传递
减损义务对履行请求权的限制及其路径破解合同僵局的一种思路 被引量:12
4
作者 程坦 《中外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88-907,共20页
我国学界讨论的合同僵局其实包含两种不同情形:债权人在非金钱债务履行请求权被排除后不及时行使解除权所致的僵局;债务人履行困难意图解约,且继续履行将导致当事人双方利益失衡,但债权人因有权请求继续履行而不及时行使解除权所致的僵... 我国学界讨论的合同僵局其实包含两种不同情形:债权人在非金钱债务履行请求权被排除后不及时行使解除权所致的僵局;债务人履行困难意图解约,且继续履行将导致当事人双方利益失衡,但债权人因有权请求继续履行而不及时行使解除权所致的僵局。前者可通过适用《民法典》第580条第2款得以解决,但后者缺乏明确法律依据。对于第二种僵局,我国可借鉴域外法经验,从减损义务的角度对债权人的履行请求权进行限制。比较法上就此存在直接和间接限制两种路径。在解释论上,《民法典》具备采取间接限制路径的可行性与合理性。在判断债权人是否违反减损义务时,除了要考虑债权人能否合理进行替代交易及其困难度,还要考虑债务人一方因减损措施所能获得的利益及此利益在何种程度内值得保护等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同僵局 履行请求权 解除 减损义务 替代交易义务
原文传递
合同僵局:破解视角转换与应对体系重构——基于对《民法典》第580条的解读
5
作者 刘丹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67-74,91,共9页
违约方解除权总是在破解合同僵局的意义上予以使用,但《民法典》第580条未能涵盖合同僵局的所有情况,存在着规则与实践问题不匹配的偏差。在破解合同僵局之时,应注重转换视角,将合同僵局这一实践概念转化为“不合理地行使履行请求权”... 违约方解除权总是在破解合同僵局的意义上予以使用,但《民法典》第580条未能涵盖合同僵局的所有情况,存在着规则与实践问题不匹配的偏差。在破解合同僵局之时,应注重转换视角,将合同僵局这一实践概念转化为“不合理地行使履行请求权”这一权利行使视角的法学概念,区分排除与限制履行请求权两种情形,构建以《民法典》第580条排除守约方履行请求权的违约方解除权和诚实信用与公平原则指导下的以《民法典》第591条减损义务为法律依据的履行请求权限制规则为架构的周延的合同僵局应对体系,填补《民法典》第580条之规定的漏洞,通过赋予违约方解除权与损害赔偿减额以实现双方利益均衡这两种路径,体系化解决合同僵局这一实践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同僵局 违约方解除 履行请求权 金钱债务 减损规则
下载PDF
试论向第三人履行的合同——对我国《合同法》第64条的解释 被引量:51
6
作者 韩世远 《法律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00-108,共9页
 《合同法》第64条非但未否定第三人的履行请求权,且其文义可以容纳该第三人权利;通过体系解释、法意解释、比较法解释,可以且应该肯定第三人履行请求权。仅依当事人的合意便可成立第三人权利,第三人表示受益意思只发生使该权利确定的...  《合同法》第64条非但未否定第三人的履行请求权,且其文义可以容纳该第三人权利;通过体系解释、法意解释、比较法解释,可以且应该肯定第三人履行请求权。仅依当事人的合意便可成立第三人权利,第三人表示受益意思只发生使该权利确定的效果。如第三人不欲享受利益,可表达拒绝的意思,使该权利自始消灭。债务人违约,债权人与第三人均可主张违约责任,因二者的主张是基于各自不同的债权,故二者所主张的责任内容会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人 《合同法》第64条 履行请求权 受益意思 给付义务 债务人 法律效力
下载PDF
赠与人任意撤销权的继承问题研究
7
作者 陈徐安黎 《人民司法》 2024年第4期92-96,共5页
被继承人在生前订立赠与合同但未实际履行的,赠与人能否行使民法典第六百八十五条规定的任意撤销权,涉及合同法与继承法的双重考虑,核心在于赠与合同的任意撤销权是否具有人身专属性。继承原则上不增加继承人的义务,因赠与人死亡而赋予... 被继承人在生前订立赠与合同但未实际履行的,赠与人能否行使民法典第六百八十五条规定的任意撤销权,涉及合同法与继承法的双重考虑,核心在于赠与合同的任意撤销权是否具有人身专属性。继承原则上不增加继承人的义务,因赠与人死亡而赋予受赠人额外的优越地位不具有正当性,否定继承人任意撤销权的观点也难以解释受赠人合同履行请求权的来源。原则上应肯定继承人对于赠与合同的任意撤销权,防止赠与合同长期处于待履行状态。回归任意撤销权的立法基础,继承人行使任意撤销权不能突破被继承人的意思表示。在被继承人生前已明确表示愿意继续履行合同的情况下,应禁止继承人行使任意撤销权,例外地赋予受赠人合同履行请求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赠与合同 被继承人 赠与人 任意撤销 受赠人 实际履行 履行请求权 继承法
原文传递
中美两国利他合同相关立法的比较研究——以我国《合同法》第64条为核心的分析
8
作者 王黎黎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124-128,共5页
本文比较了美国合同法中的利他合同制度与我国《合同法》第64条所涉合同的不同规定,认为我国《合同法》肯定了第三人给付受领权和给付保有权,但没有规定第三人履行请求权,不能很好地保护第三人的权利。基于此,文章建议在我国今后的立法... 本文比较了美国合同法中的利他合同制度与我国《合同法》第64条所涉合同的不同规定,认为我国《合同法》肯定了第三人给付受领权和给付保有权,但没有规定第三人履行请求权,不能很好地保护第三人的权利。基于此,文章建议在我国今后的立法中,应完善履行请求权的保护,明确利他合同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他合同 美国法 《合同法》第64条 履行请求权
下载PDF
利他合同中“第三人”的若干问题研究——兼论《合同法》第64条的理解和适用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娟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61-63,67,共4页
我国《合同法》第64条对于"向第三人履行的合同"规定的过于简约,尤其是对于第三人的相关权利没有做出规定。从学理解释和司法实践的角度来看,《合同法》实际上给予了第三人向债务人的履行请求权。从比较法的角度来看,第三人... 我国《合同法》第64条对于"向第三人履行的合同"规定的过于简约,尤其是对于第三人的相关权利没有做出规定。从学理解释和司法实践的角度来看,《合同法》实际上给予了第三人向债务人的履行请求权。从比较法的角度来看,第三人也应该拥有对违约的债务人的独立的主张违约责任的权利。《合同法》应当参酌相关立法例,对这两点加以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第三人履行的合同 第三人 履行请求权
下载PDF
滥用公司分立制度下法人格否认法理之适用初探——日本法的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1
10
作者 敖海静 《法治现代化研究》 2019年第6期136-148,共13页
日本的法人格否认法理是通过实务中的适用而逐步成为公司制度中用以保障债权人利益的机制。这一法理主要适用于法人格形骸化和滥用两种场合,尤以后者为多,在适用上强调同时具备支配和不法目的两方面要件。在滥用公司分立制度案例中的适... 日本的法人格否认法理是通过实务中的适用而逐步成为公司制度中用以保障债权人利益的机制。这一法理主要适用于法人格形骸化和滥用两种场合,尤以后者为多,在适用上强调同时具备支配和不法目的两方面要件。在滥用公司分立制度案例中的适用,对弥补诈害行为撤销权等制度的不足以及保障债权人利益方面发挥了独特作用。学者结合实务探讨了该法理在这一特定领域的适用要件,认为应对之予以弹性适用,并出现突破判决效力相对性的趋势。新增订的直接履行请求权实际上部分发挥了对法人格否认法理的替代功能,但两者在实务中的关系仍有待进一步研究。在强化对公司分立情形下的债权人合法利益的保障方面,日本法的理论与实践对我国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人格否认法理 公司分立 直接履行请求权
下载PDF
试论我国《合同法》对第三人利益合同的规定——对我国《合同法》第64条的解释
11
作者 胡海雷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67-70,共4页
学界和司法实践中对我国《合同法》第64条的理解和适用存在着争议。否定说认为该条文没有对第三人利益合同做出规定,第三人不享有直接请求权;宽泛肯定说认为《合同法》第64条规定了"第三人利益合同"以及"债务人依照约定... 学界和司法实践中对我国《合同法》第64条的理解和适用存在着争议。否定说认为该条文没有对第三人利益合同做出规定,第三人不享有直接请求权;宽泛肯定说认为《合同法》第64条规定了"第三人利益合同"以及"债务人依照约定而为交付"两种情况;不足肯定说认为该条文实际上规定了第三人利益合同,第三人可依据该条的规定享有履行请求权,只是该规定尚不明确,在我国尚未形成第三人利益制度。经过比较分析,宽泛肯定说更具合理性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同第三人 履行请求权 法律解释 第三人利益合同
下载PDF
滥用公司分立制度下法人格否认法理之适用——日本法的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1
12
作者 敖海静 《南京大学法律评论》 2019年第1期155-172,共18页
日本的法人格否认法理是通过实务中的适用而逐步成为公司制度中用以保障债权人利益的机制的。这一法理主要适用于法人格形骸化和滥用两种场合,尤以后者为多,在适用上强调同时具备支配和不法目的两方面要件。自2010年首次适用于涉及滥用... 日本的法人格否认法理是通过实务中的适用而逐步成为公司制度中用以保障债权人利益的机制的。这一法理主要适用于法人格形骸化和滥用两种场合,尤以后者为多,在适用上强调同时具备支配和不法目的两方面要件。自2010年首次适用于涉及滥用公司分立制度的案例中以来,在弥补诈害行为撤销权等制度的不足,保障债权人利益方面发挥了独特作用。学者结合实务探讨了该法理在这一特定领域适用要件的构成,认为应对之予以弹性的适用,并出现突破判决效力相对性的趋势。新增订的直接履行请求权实际上部分发挥了对法人格否认法理的替代功能,但两者在实务中的关系仍有待未来的进一步观察。在强化对公司分立情形下的债权人合法利益的保障方面,日本法的理论与实践对我国也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人格否认法理 公司分立 直接履行请求权
下载PDF
网购标价错误案件裁判思路研究——以74份裁判文书为研究对象
13
作者 陶宇鑫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第5期74-78,共5页
网络交易环境引发的消费纠纷案件给法院在事实认定及法律适用上带来了全新挑战,网购标价错误案件便是其中之一。选取74份涉标价错误的裁判文书,对网购标价错误案件的司法审判进行研究。在现行法律下审判网购标价错误案件,需在尊重市场... 网络交易环境引发的消费纠纷案件给法院在事实认定及法律适用上带来了全新挑战,网购标价错误案件便是其中之一。选取74份涉标价错误的裁判文书,对网购标价错误案件的司法审判进行研究。在现行法律下审判网购标价错误案件,需在尊重市场交易规律的基础上结合网络环境特性对标价错误作出准确认定,分阶段以“合同效力路径”和“合同履行请求权阻却路径”为裁判逻辑并统一赔偿责任标准,平衡经营者与消费者的利益,营造公平稳定的网络交易环境,以促进网络购物市场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价错误 网络购物 合同履行请求权 公序良俗
下载PDF
论继续履行合同判决的适用及既判力范围
14
作者 向东春 李龙(指导)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 2019年第3期36-41,共6页
继续履行请求权并非首要适用的违约救济方式。基于执行依据的明确性,继续履行合同判决应限制适用于被告履行在前的对待给付之诉,判决基准时前的合同双方履行行为经过司法裁判权的审查,都被判决既判力所覆盖。摒除以往败诉被告作为被执... 继续履行请求权并非首要适用的违约救济方式。基于执行依据的明确性,继续履行合同判决应限制适用于被告履行在前的对待给付之诉,判决基准时前的合同双方履行行为经过司法裁判权的审查,都被判决既判力所覆盖。摒除以往败诉被告作为被执行人的片面认识,用辩证思维对待继续履行合同判决既判力范围,合同双方履行行为都具有强制执行力,任何一方违反约定的,都可作为被执行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续履行请求权 继续履行合同判决 对待给付 辩证思维 既判力范围
原文传递
第三人利益合同之审查进路
15
作者 毛坚儿 陈晨 《人民司法》 2023年第23期72-76,共5页
【裁判要旨】第三人利益合同中的不真正利他合同和真正利他合同,两者的核心区别是法律规定或者合同约定是否赋予第三人直接向债务人请求履行的权利。但在审查第三人是否享有直接履行请求权时,应当首先审查是否属于第三人利益合同,尤以... 【裁判要旨】第三人利益合同中的不真正利他合同和真正利他合同,两者的核心区别是法律规定或者合同约定是否赋予第三人直接向债务人请求履行的权利。但在审查第三人是否享有直接履行请求权时,应当首先审查是否属于第三人利益合同,尤以合同当事人的约定不得为第三人增加负担为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人利益合同 利他合同 履行请求权 合同当事人 裁判要旨 债务人 合同约定 审查
原文传递
论《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64条的定性与解释——兼与“利他合同论”商榷 被引量:25
16
作者 薛军 《法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1-57,共7页
"利他合同"与"向第三人履行的合同"在法学术语体系中是两项存在根本差别的制度,不能混淆。前者是指基于债权人和债务人的约定向第三人履行,并且赋予第三人针对债务人以直接履行请求权的合同,它在性质上是结合了两... "利他合同"与"向第三人履行的合同"在法学术语体系中是两项存在根本差别的制度,不能混淆。前者是指基于债权人和债务人的约定向第三人履行,并且赋予第三人针对债务人以直接履行请求权的合同,它在性质上是结合了两次具有法律意义的财产变动的合同,属于合同效力相对性原则的例外;而后者是合同的一种特殊履行方式,在其中只实现了一次具有法律意义的财产变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64条所规范的合同类型,应该界定为向第三人履行的合同,而不是利他合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他合同 向第三人履行的合同 第三人 合同履行 直接履行请求权
原文传递
论我国应确立第三人利益合同
17
作者 蔡伟强 《中财法律评论》 2015年第1期181-191,共11页
第三人利益合同与'第三人负担合同'、'第三人代替履行'、'附保护第三人作用合同'、'经指令向第三人交付'等制度存在区别。从体系解释方法、文义解释方法、比较解释方法分析我国《合同法》第64条,可认... 第三人利益合同与'第三人负担合同'、'第三人代替履行'、'附保护第三人作用合同'、'经指令向第三人交付'等制度存在区别。从体系解释方法、文义解释方法、比较解释方法分析我国《合同法》第64条,可认为该条并不是关于第三人利益合同的规定。我国《合同法》应妥善规定对利益第三人权利的积极保护、对利益第三人权利的消极保护、第三人拒绝接受权利时的意思表示的方式及其法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人利益合同 履行请求权 损害赔偿请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