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0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集对分析理论和数字化平台的山岭隧道塌方风险评价
1
作者 覃亚伟 谭怡 +1 位作者 琚旺来 陈斌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75-483,共9页
为更准确、更科学地完成山岭隧道塌方风险评价,提出一种基于层次分析法(AHP)-熵值法(Entropy)集对分析理论的山岭隧道塌方风险评价方法。首先,选取地质因素、设计因素、施工因素、管理因素4项因素作为塌方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准则层,选... 为更准确、更科学地完成山岭隧道塌方风险评价,提出一种基于层次分析法(AHP)-熵值法(Entropy)集对分析理论的山岭隧道塌方风险评价方法。首先,选取地质因素、设计因素、施工因素、管理因素4项因素作为塌方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准则层,选取12项因素作为指标层,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分别计算2级指标权重;然后,引入集对分析理论确定指标联系度,并结合置信度准则对塌方风险的等级进行判定;接着,利用Grasshopper以及Python软件,对集对分析理论进行可视化程序开发,并将其与隧道-地质BIM交互模型进行耦合,建立基于AHP-Entropy集对分析模型的隧道塌方风险数字化分析平台;最后,结合重庆某隧道实际工程,验证隧道塌方风险评价的高效化、可视化效果。研究表明:基于集对分析理论的山岭隧道塌方风险评价数字化分析平台运行时间约为2 s,与传统的隧道塌方风险评价方法相比可以大大提高风险评价效率,同时利用AHP-Entropy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提高了评价结果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岭隧道 塌方 风险评价 数字化评价平台 层次分析法(AHP) 熵值法 集对分析理论 BIM
下载PDF
山岭隧道洞口段边坡及衬砌震害机理
2
作者 任义 刘文德 《公路交通技术》 2024年第1期145-151,共7页
为探明山岭隧道洞口段的震害机理,以期为该段落的震后恢复和抗减震措施提供参考,依托“5·12”汶川地震中受损严重的龙溪隧道,采用数值模拟分析了隧道洞口段边仰坡及衬砌的地震动力响应,系统研究了山岭隧道洞口段边仰坡开裂及滑移... 为探明山岭隧道洞口段的震害机理,以期为该段落的震后恢复和抗减震措施提供参考,依托“5·12”汶川地震中受损严重的龙溪隧道,采用数值模拟分析了隧道洞口段边仰坡及衬砌的地震动力响应,系统研究了山岭隧道洞口段边仰坡开裂及滑移、落石、崩塌、衬砌开裂几类震害的产生机理。研究表明:1)隧道洞口边仰坡开裂是水平地震惯性力的张拉作用超过坡体自身的抗拉强度所形成的;2)边仰坡滑移是边仰坡开裂后,水平地震惯性力的斜向分力超过坡体抗剪强度使裂缝贯通,并沿坡体内某一软弱面产生滑移;3)落石、崩塌是坡表松散岩土体的累积拉应力超过自身抗拉强度引发的;4)衬砌横向开裂是地震荷载沿轴向反复的拉压作用使衬砌拉应变不断累积并超过混凝土极限应变所致;5)衬砌纵向开裂是在于横向地震作用下衬砌产生方向交替急剧变化的附加弯矩,混凝土受到方向交替的拉压作用,使其强度明显降低产生纵向开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岭隧道 边坡 衬砌 震害机理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山岭隧道地上地下一体化三维建模方法
3
作者 徐晓雅 王章琼 +3 位作者 李雷烈 赵歧林 周意 蔡永辉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373-3380,共8页
针对山岭隧道地上地下一体化三维建模效率低、数据融合难度大的问题,提出一套基于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倾斜摄影技术的建模方法。以武汉市黄龙山隧道为例... 针对山岭隧道地上地下一体化三维建模效率低、数据融合难度大的问题,提出一套基于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倾斜摄影技术的建模方法。以武汉市黄龙山隧道为例,首先,按用途和施工工序对山岭隧道构件进行分类,利用Revit和Dynamo软件,采用参数化建模+自适应拼接的方法构建隧道三维结构模型;其次,通过无人机采用倾斜摄影技术获取地表影像,构建三维实景模型;通过影像匹配和滤波技术处理点云数据,生成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并结合钻孔数据,采用插值法和约束分区的方法构建三维地质模型;最后,基于MapGIS实现隧道结构模型、地表三维实景模型、三维地质模型的集成。所提方法可以优化模型管理方式,减少数据信息的丢失,实现隧道工程信息的集成与共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建模 山岭隧道 建筑信息模型(BIM)+地理信息系统(GIS) 倾斜摄影
下载PDF
京西山岭隧道爆破开挖方案比选
4
作者 王亮 《建筑技术》 2024年第7期826-829,共4页
国道109高速十工区清水1号山岭隧道进口开挖爆破掘进1700 m,由于工期紧、任务重、要求高,项目部根据相关规程,对多方案进行比较选用最适应的方案,计划采用劈裂棒非爆开挖方案、二氧化碳爆破方案、山岭隧道光面爆破方案等比选,推动施工进... 国道109高速十工区清水1号山岭隧道进口开挖爆破掘进1700 m,由于工期紧、任务重、要求高,项目部根据相关规程,对多方案进行比较选用最适应的方案,计划采用劈裂棒非爆开挖方案、二氧化碳爆破方案、山岭隧道光面爆破方案等比选,推动施工进展,确保如期履约。经现场实际试验爆破,劈裂棒非爆开挖和二氧化碳爆破,从安全、进度、环保、经济成本方面均不能满足山岭隧道掘进开挖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岭隧道 方案比选 劈裂棒非爆开挖 二氧化碳爆破 光面爆破
下载PDF
山岭隧道穿越既有导流洞的爆破技术研究
5
作者 邹江峰 《水利技术监督》 2024年第3期142-146,共5页
为了解决山岭隧道穿越既有复杂地质条件下导流洞爆破且保证既有工程安全的问题。以杭州市临安区双溪口水库工程,首先对导流隧洞地质情况工程地质条件进行了研究,然后对紧邻导流隧洞洞挖段爆破方案和参数进行了设计,以保证围岩稳定性处... 为了解决山岭隧道穿越既有复杂地质条件下导流洞爆破且保证既有工程安全的问题。以杭州市临安区双溪口水库工程,首先对导流隧洞地质情况工程地质条件进行了研究,然后对紧邻导流隧洞洞挖段爆破方案和参数进行了设计,以保证围岩稳定性处于稳定状态。同时在爆破过程中对爆破振动进行了监测。爆破效果表明,爆破振动在合理范围之内,且爆破效果良好,保证了施工过程的安全性,可以在后续类似的施工在加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岭隧道 穿越 既有导流洞 爆破参数 爆破振动 监测
下载PDF
山岭隧道施工设计与开挖稳定性研究
6
作者 徐琨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24年第4期147-150,共4页
针对高速公路山岭隧道工程施工中的不良地质处理以及开挖稳定性问题,以绍兴柯岩互通主线杨家山隧道为例,阐明了山岭隧道项目中不良地质的处理措施,并根据实际工程情况建立midas GTS NX有限元二维模型,分析了隧道在开挖过程的稳定性,并... 针对高速公路山岭隧道工程施工中的不良地质处理以及开挖稳定性问题,以绍兴柯岩互通主线杨家山隧道为例,阐明了山岭隧道项目中不良地质的处理措施,并根据实际工程情况建立midas GTS NX有限元二维模型,分析了隧道在开挖过程的稳定性,并给出了各施工阶段的应力以及变形云图。结果表明:采用合适的施工组织设计后,杨家山隧道施工对围岩变形和隧道衬砌结构内力的影响较小;对偏压隧道而言,偏压侧隧道结构的变形和内力有一定增大,需要格外关注;针对潜在滑塌危险,及时施作超前支护和衬砌并加强地质超前预警,能够大大提高开挖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公路 山岭隧道 不良地质 开挖稳定性
下载PDF
山岭隧道扩挖稳定性及支护参数优化分析
7
作者 杨健 《西部交通科技》 2024年第2期136-138,共3页
文章以某山岭公路隧道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隧道扩挖的稳定性,并重点对相关支护参数影响规律进行了分析,得到以下结论:现场监测结果和数值模拟结果曲线吻合度较高,且在隧道扩挖稳定之后二者曲线基本趋于重合,说明了该数值... 文章以某山岭公路隧道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隧道扩挖的稳定性,并重点对相关支护参数影响规律进行了分析,得到以下结论:现场监测结果和数值模拟结果曲线吻合度较高,且在隧道扩挖稳定之后二者曲线基本趋于重合,说明了该数值模拟方法的正确性;通过增大锚杆长度和减小锚杆纵向间距可以减小单根锚杆所承受的最大轴向拉力,减小扩挖隧道的变形,从而增大隧道稳定性;增大喷射混凝土厚度可以减小扩挖隧道的变形,增大隧道稳定性;建议该工程锚杆长度、环向间距、喷射混凝土厚度分别优化为3.5m、1.0m和25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岭隧道 扩挖工程 支护参数 数值模拟
下载PDF
BIM技术在山岭隧道智能建造过程的研究与应用
8
作者 李登峰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工程技术》 2024年第4期0169-0172,共4页
BIM在现代工程建设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是现代工程建设实现高质量设计、高效率施工的关键,更是建筑行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鉴于此,文章就BIM技术在山岭隧道智能建造过程中的应用展开研究,在对该项技术加以了解的同时,对其在工程建设中的... BIM在现代工程建设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是现代工程建设实现高质量设计、高效率施工的关键,更是建筑行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鉴于此,文章就BIM技术在山岭隧道智能建造过程中的应用展开研究,在对该项技术加以了解的同时,对其在工程建设中的实际应用进行详细的探讨和描述,希望能够为该项技术的合理应用提供一定的支持,从而达到提高山岭隧道工程建设质量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M技术 山岭隧道 智能建造
下载PDF
基于WSS注浆加固技术的花岗岩山岭隧道塌方处治方案
9
作者 王扬 《价值工程》 2024年第3期53-55,共3页
隧道工程施工时,可能会受到爆破作业扰动、特殊水文地质条件等因素的影响而出现诸如冒顶、塌方、透水等突发事件,不仅影响施工活动的进行,还会对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危害[1]。花岗岩地区的山岭隧道富水地层出现塌方时,可采取WSS超前... 隧道工程施工时,可能会受到爆破作业扰动、特殊水文地质条件等因素的影响而出现诸如冒顶、塌方、透水等突发事件,不仅影响施工活动的进行,还会对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危害[1]。花岗岩地区的山岭隧道富水地层出现塌方时,可采取WSS超前注浆加固、超前支护等措施,对塌方隧道掌子面上方及前方围岩产生固结作用,提高围岩自稳能力,可起到良好的处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塌方 WSS注浆加固 花岗岩山岭隧道
下载PDF
改进系统布置设计的山岭隧道施工场地安全布局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景春 李永昊 +1 位作者 刘凯林 赵飞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3-40,共8页
为提高山岭隧道施工场地安全布局水平,以牛栾村隧道施工场地为例,提出一种改进的系统布置设计(SLP)法,布设混凝土拌合站、机械库房、水泥库等13个单元场地,将该方法与贝叶斯网络模型结合,通过对比建筑施工场地布置影响因素,确定山岭隧... 为提高山岭隧道施工场地安全布局水平,以牛栾村隧道施工场地为例,提出一种改进的系统布置设计(SLP)法,布设混凝土拌合站、机械库房、水泥库等13个单元场地,将该方法与贝叶斯网络模型结合,通过对比建筑施工场地布置影响因素,确定山岭隧道施工场地布置的重要因素权重和布设单位间的综合相互关系,形成2种场地布置优化方案,并通过建立数学模型,以安全水平强度、材料流动强度和运输时间为目标函数,结合因素加权法对比优化方案与原方案,确定相对最优场地布置方案。结果表明:改进SLP法得出的最优场地布局方案相比于原方案,改动区域较小,且在安全水平强度、材料流动强度和运输时间上提高12.30%。该方法有助于提高山岭隧道施工效率,增强施工场地安全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布置设计(SLP) 山岭隧道 施工场地 安全布局 贝叶斯网络
原文传递
基于山岭隧道高性能喷射混凝土应用研究进展
11
作者 孙雅珍 何放 +2 位作者 王金昌 王龙岩 谭长根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3期14071-14080,共10页
喷射混凝土因其高效、低成本和高质量,广泛应用于山岭隧道工程中。目前喷射混凝土强度低、回弹率高且对运营期隧道耐久性影响差,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目前喷射混凝土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对高性能喷射混凝土在山岭隧道工程中应用取... 喷射混凝土因其高效、低成本和高质量,广泛应用于山岭隧道工程中。目前喷射混凝土强度低、回弹率高且对运营期隧道耐久性影响差,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目前喷射混凝土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对高性能喷射混凝土在山岭隧道工程中应用取得的重大进展进行综述。以喷射混凝土在山岭隧道工程应用为背景,首先,从掺液体速凝剂、优化材料组分及掺纤维增强材料3个方面系统阐述提高隧道喷射混凝土力学性能实现途径;其次,从抗渗性能、抗冻性能、抗碳化性能以及硫酸盐侵蚀性能4个方面系统阐述改善隧道喷射混凝土结构耐久性保障技术;最后,结合当前喷射混凝土在山岭隧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需要,指出山岭隧道工程喷射混凝土结构应用技术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射混凝土 山岭隧道 力学性能 耐久性能
下载PDF
山岭隧道施工班组安全管理标准化探讨
12
作者 范祥 刘嘉祥 《建筑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97-100,共4页
通过探究山岭隧道班组安全标准化管理的管理理念、管理目标和管理原则,分析了山岭隧道班组安全标准化管理的主体,提出在山岭隧道施工作业时对施工班组进行安全标准化建设的管理措施和应急措施,建立基于安全标准化管理理论及管理措施的... 通过探究山岭隧道班组安全标准化管理的管理理念、管理目标和管理原则,分析了山岭隧道班组安全标准化管理的主体,提出在山岭隧道施工作业时对施工班组进行安全标准化建设的管理措施和应急措施,建立基于安全标准化管理理论及管理措施的管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理 山岭隧道施工班组 安全标准化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信息技术在《山岭隧道》课程教学中应用
13
作者 冷彪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3年第4期0138-0141,共4页
隧道专业作为传统土木工程领域分支,其专业知识已经在高校中用于教学工作多年。本文介绍了目前《山岭隧道》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分析了隧道专业教学现状及存在不足。在新工科背景下,对信息技术在《山岭隧道》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 隧道专业作为传统土木工程领域分支,其专业知识已经在高校中用于教学工作多年。本文介绍了目前《山岭隧道》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分析了隧道专业教学现状及存在不足。在新工科背景下,对信息技术在《山岭隧道》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析。结合当前隧道工程领域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情况,根据山岭隧道规划与勘察、设计、施工等阶段的教学内容,总结分析信息技术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为隧道专业课程教学提供课程建设及改革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土木工程 山岭隧道 课程教学 信息技术
下载PDF
山岭隧道拱脚塌方三维数值模拟分析
14
作者 郑俊清 《低温建筑技术》 2023年第2期146-150,共5页
山岭隧道拱脚塌方破坏前兆较为隐蔽,加固难度大、成本高,选取合适的加固方案是关键.文中结合高宝隧道施工过程中出现大面积拱脚塌方,采用FLAC3D建立三维数值模型,从围岩应力分布、位移情况以及混凝土衬砌内力分布3个方面分析了隧道拱脚... 山岭隧道拱脚塌方破坏前兆较为隐蔽,加固难度大、成本高,选取合适的加固方案是关键.文中结合高宝隧道施工过程中出现大面积拱脚塌方,采用FLAC3D建立三维数值模型,从围岩应力分布、位移情况以及混凝土衬砌内力分布3个方面分析了隧道拱脚塌方对周围围岩稳定性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拱脚塌方影响范围可以达到20m左右,范围内的围岩应进行重点加固和监测,同时塌方一侧的拱脚是重点加固的部位,采用小导管注浆封闭围岩,单侧壁导坑法开挖,再配合"工字钢+系统锚杆和锁脚小导管"的综合加固处置措施方案实施可行,加固后围岩变形及应力均得到较好的控制.研究结论可为类似条件下隧道加固设计、施工和监测提供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岭隧道 拱脚塌方 小导管注浆 三维数值模拟
下载PDF
山岭隧道坍塌风险评价的熵权–集对分析模型及工程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舞 孙海清 +3 位作者 王浩 吴秋波 马灿 茶增云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9-140,共12页
针对山岭隧道坍塌风险评价的多指标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将集对分析法与信息熵理论相结合,应用于山岭隧道坍塌风险评价。首先,综合考虑隧道坍塌的孕险环境和致险因子,选取围岩级别、地下水、不良地质、初期支护刚度、开挖方法、施工技术... 针对山岭隧道坍塌风险评价的多指标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将集对分析法与信息熵理论相结合,应用于山岭隧道坍塌风险评价。首先,综合考虑隧道坍塌的孕险环境和致险因子,选取围岩级别、地下水、不良地质、初期支护刚度、开挖方法、施工技术水平和施工管理水平等主要影响因素作为评价指标。其次,将集对分析法引入到隧道坍塌风险评价中,从同、异、反的角度分析隧道稳定-失稳的确定-不确定性问题,并构建评价指标与分级标准的集对体系。然后,将坍塌风险评价指标划分为效益型指标和成本型指标两大类,基于集对分析法计算各指标的单指标联系度。同时,引入信息熵理论确定评价指标客观权重,并将其耦合到评价指标的单指标联系度中,构建隧道坍塌风险评价的熵权-集对综合联系度评价模型。最后,利用置信度识别准则判定最终坍塌风险等级。以宾房2号隧道为例,对右幅隧道K31+500~K31+660浅埋段进行了重点分析,评估结果与现场实际情况较吻合。结果表明:基于集对分析法建立隧道稳定-失稳的确定-不确定性关系,较好地解决了山岭隧道坍塌风险等级评价中多指标性和不确定性;利用修正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减少了人为因素影响;引入置信度识别准则判别隧道坍塌风险,较好地弥补了最大隶属度原则取大运算造成评价结果失真的缺陷。该方法评价过程合理,结果可靠,是一种有效的坍塌风险评价方法,为山岭隧道坍塌风险评价提供一条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岭隧道 坍塌 风险评价 熵权法 集对分析法 置信度识别准则
下载PDF
基于博弈组合赋权-TOPSIS法的富水软岩山岭隧道塌方风险评价 被引量:5
16
作者 吴波 周路 刘聪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726-1733,共8页
为提高富水软岩山岭隧道塌方风险评价等级的精确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博弈组合赋权-逼近理想解排序(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ideal solution,TOPSIS)法的隧道塌方风险评价模型。首先,在查阅相关文献并结合工... 为提高富水软岩山岭隧道塌方风险评价等级的精确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博弈组合赋权-逼近理想解排序(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ideal solution,TOPSIS)法的隧道塌方风险评价模型。首先,在查阅相关文献并结合工程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构建了包括工程地质、勘查设计、组织管理和环境气候4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在内的富水软岩山岭隧道塌方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其次,针对传统层次分析法在分析处理不确定性信息能力较弱的情况下,通过引入D数理论对其进行改进从而确定主观权重,提高了在确定权重值过程中专家对指标的偏好性,充分利用了专家的经验,为充分考虑所选评价指标间存在的相关性和冲突性,更加合理确定权重系数,优选CRITIC法确定客观权重,通过采用博弈论将主、客权重值进行组合优化,得出最优综合解经加权规范化后基于TOPSIS法进行风险等级判定;最后,运用该评价模型对黄砂隧道中的5个样本隧道区段进行了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进出口样本隧道段风险等级均为3级,而其他隧道洞身段风险等级均为2级,经勘查了解到隧道进出口区段相较于隧道洞身本身存在偏压、涌水等不利因素,因此评估结果与实际情况相吻合,验证了所提模型具有一定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岭隧道 逼近理想解排序(TOPSIS)法 组合赋权 塌方 风险评价
下载PDF
中日德铁路山岭隧道设计对比研究
17
作者 严志伟 刘大刚 赵大铭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8-152,179,共6页
为更好、更经济地修建铁路山岭隧道,完善中国铁路隧道标准体系,将中国与同样采用复合式衬砌隧道的典型国家——日本及德国关于铁路山岭隧道结构设计进行对比分析,分析项目包括三国铁路隧道标准体系、荷载计算以及结构设计理念及方法。... 为更好、更经济地修建铁路山岭隧道,完善中国铁路隧道标准体系,将中国与同样采用复合式衬砌隧道的典型国家——日本及德国关于铁路山岭隧道结构设计进行对比分析,分析项目包括三国铁路隧道标准体系、荷载计算以及结构设计理念及方法。研究结果表明:(1)中德日都形成了比较完备、相似、系统的隧道设计标准体系;(2)中德日铁路隧道均采用新奥法理念,但结构体系不同,中国在Ⅳ~Ⅵ级围岩下利用荷载分担比的概念考虑二衬的作用,德国则只在运营期考虑二次衬砌的承载作用,日本则是将二次衬砌作为安全储备;(3)设计方法大体相似,区别在于德国隧道按逐个隧道工点设计,中国、日本颁布了通用参考图按标准化设计,德国针对性更强,中国日本效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隧道 山岭隧道 中日德铁路 复合式衬砌 设计标准及规范 设计理念 对比分析
下载PDF
山岭隧道桩拱式明洞洞口段开挖变形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方鹏 苏芳 《广西城镇建设》 2023年第10期59-64,共6页
山岭隧道洞口段作为整个隧道施工的第一道工序,设计加固方式和施工方案影响工程整体的施工安全、质量、进度及经济效益。大多数隧道洞口段地质条件复杂、断面面积大,开挖跨度和施工难度高,当采用暗挖法进洞难度较大时,可考虑采用接长明... 山岭隧道洞口段作为整个隧道施工的第一道工序,设计加固方式和施工方案影响工程整体的施工安全、质量、进度及经济效益。大多数隧道洞口段地质条件复杂、断面面积大,开挖跨度和施工难度高,当采用暗挖法进洞难度较大时,可考虑采用接长明洞的方式进洞。当隧道洞口段接长了明洞,并且在洞顶完成回填土施工后,则可以有效地避免洞口出现高、陡边坡,以此保证边仰坡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岭隧道 暗挖法 洞口段 明洞 陡边坡 边仰坡 断面面积 施工安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