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9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陕西发现罕见的山崩地质遗迹
1
作者 杨广虎 《现代企业》 2000年第10期51-53,共3页
关键词 陕西 山崩遗迹 山崩地质 山崩研究
下载PDF
地下采掘诱发斜坡失稳破坏机制研究——以武隆鸡尾山崩滑为例 被引量:23
2
作者 李腾飞 李晓 +2 位作者 李守定 赫建明 马超锋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A02期3803-3810,共8页
对国内外地下采掘诱发山体崩滑案例与研究现状进行详细归纳,系统总结此类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特点。为进一步加深对采动滑坡机制的认识,以重庆武隆鸡尾山崩滑灾害为例,采用基于连续介质的离散元方法,建立鸡尾山崩滑体大型三维数值模型,借... 对国内外地下采掘诱发山体崩滑案例与研究现状进行详细归纳,系统总结此类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特点。为进一步加深对采动滑坡机制的认识,以重庆武隆鸡尾山崩滑灾害为例,采用基于连续介质的离散元方法,建立鸡尾山崩滑体大型三维数值模型,借助GPU高性能加速计算技术,再现滑坡体在地下采掘作用下的失稳破坏过程,研究地下采掘对坡体应力场和位移场的影响,分析崩滑体的形成机制与运动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鸡尾山崩滑体的发生过程为"前缘关键块体外侧局部崩塌→后缘坡体整体滑动→岩溶带剪断突破失稳",并从应力和变形的角度对这一失稳模式进行精细分析,认为地下采掘是导致鸡尾山崩滑发生的主要诱发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工程 滑坡灾害 鸡尾山崩 诱发机制 地下采掘
下载PDF
陕西翠华山山崩地质遗迹特征、成因及景观价值 被引量:11
3
作者 吕艳 董颖 +2 位作者 张茂省 杨建平 李亚哲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20-228,共9页
西安已有3000余年的文明史,在其南部秦岭山峰中发育的多处大型基岩山崩体的形成历史与西安文明史一样久远,其中以西安市南30 km的翠华山大型山崩最为典型。该山崩体规模壮观,体量巨大,形态保存完整,景观奇特,被誉为中国"山崩奇观&q... 西安已有3000余年的文明史,在其南部秦岭山峰中发育的多处大型基岩山崩体的形成历史与西安文明史一样久远,其中以西安市南30 km的翠华山大型山崩最为典型。该山崩体规模壮观,体量巨大,形态保存完整,景观奇特,被誉为中国"山崩奇观",但其成因目前仍存争论。本文在野外调查与勘探基础上,对翠华山天池地段的山崩体形态特征、堆积体结构、成灾范围、形成年代、成因机理及其动力学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翠华山山崩体体积约1.8×107 m3,山崩体的形成与距今2900年左右的古西周都城的消亡属同一时期的重大地震灾害事件;山崩过程包括孕育萌生、启动、加速、减速堆积等四个阶段,具有高速和长距离性;遗迹区内湖光、石海、断崖浑然一体,风景秀丽如画,具有奇、险、特、野之景观风格和极高的旅游观光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山崩 地震 地质遗迹
下载PDF
印度查莫利“2·7”冰岩山崩堵江溃决洪水灾害链研究 被引量:22
4
作者 殷跃平 李滨 +5 位作者 张田田 王猛 万佳威 刘晓杰 高杨 朱赛楠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21年第3期1-8,共8页
2021年2月7日,印度查莫利北部里希恒河发生高位冰岩山崩堵江溃决洪水灾害链,造成下游20 km外的水电站和桥梁设施破坏,死亡、失踪人口近200人。文章运用多期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对比分析了印度查莫利里希恒河流域高位冰岩山崩灾害发生前后... 2021年2月7日,印度查莫利北部里希恒河发生高位冰岩山崩堵江溃决洪水灾害链,造成下游20 km外的水电站和桥梁设施破坏,死亡、失踪人口近200人。文章运用多期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对比分析了印度查莫利里希恒河流域高位冰岩山崩灾害发生前后滑源区、堆积区变化特征,初步探讨了山崩的运动过程。结果显示:2013年以前,崩滑体蠕滑位移量较小,其表面冰雪覆盖层裂缝发育不明显;2013—2017年,崩滑体蠕滑位移量显著增加,冰雪覆盖层可见多达62处大小不一的冰裂缝,最长513 m;2021年2月5日卫星影像显示这些冰裂缝已发生连接、贯通,最大宽度为15 m,并于2月7日发生失稳、破坏。据滑后遥感影像,该崩滑体由4组不同方向的大型结构面切割而成,面积约0.32 km^(2),平均厚度约为70 m,体积约23×10^(6)m^(3)。崩滑体失稳、解体后以碎屑流沿沟谷向下高速运动,受地形拦挡,部分碎屑颗粒在地形急变带堆积且形成堰塞坝。堰塞坝体溃决后,形成山洪灾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查莫利山崩 高位远程地质灾害 洪水灾害
下载PDF
陕西翠华山山崩及其环境效应 被引量:14
5
作者 郭力宇 吴成基 +3 位作者 甘枝茂 徐选举 吴新恒 赵辉 《山地学报》 CSCD 2001年第4期355-358,共4页
陕西翠华山山崩主要由水湫池 (天池 )山崩体、甘湫池山崩体及大坪山崩体三部分组成。其中水湫池 (天池 )山崩体开发及研究较为成熟 ,是吸引游客的黄金地段。翠华山山崩的形成主要由内力因素及外力因素所控制 ,其中内力因素包括翠华山花... 陕西翠华山山崩主要由水湫池 (天池 )山崩体、甘湫池山崩体及大坪山崩体三部分组成。其中水湫池 (天池 )山崩体开发及研究较为成熟 ,是吸引游客的黄金地段。翠华山山崩的形成主要由内力因素及外力因素所控制 ,其中内力因素包括翠华山花岗岩体背景因素和节理面理、断裂面理及变质地层面理等因素 ,外力因素包括陕西关中地震及暴雨等因素。翠华山山崩首次发现由三期山崩体组成 ,不同期次山崩有各自特色旅游环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崩 环境效应 陕西 花岗岩体 节理面理 断裂面理 变质地层 地震 暴雨
下载PDF
西安翠华山山崩地质遗迹及资源评价 被引量:41
6
作者 吴成基 彭永祥 《山地学报》 CSCD 2001年第4期359-362,共4页
西安翠华山山崩地质遗迹被誉为“中国山崩奇观” ,该山崩遗迹成因特殊、规模壮观、体量巨大、形态保存完整、景观奇特。在分析了山崩产生的构造、岩性和地貌等条件的基础上探讨了山崩形成的过程 ,认为历史时期的多次地震和强降水是山崩... 西安翠华山山崩地质遗迹被誉为“中国山崩奇观” ,该山崩遗迹成因特殊、规模壮观、体量巨大、形态保存完整、景观奇特。在分析了山崩产生的构造、岩性和地貌等条件的基础上探讨了山崩形成的过程 ,认为历史时期的多次地震和强降水是山崩产生的重要触发因素 ,评价了山崩地质遗迹的资源特点 ,阐述了其在科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安 翠华山 山崩地质遗迹资源 资源评价 构造 岩性 地貌 地震 降水
下载PDF
翠华山山崩地质遗迹景观离散元数值模拟 被引量:6
7
作者 吕艳 王根龙 张新社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43-449,共7页
城市地质遗迹景观调查研究是城市地质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而探索地质遗迹景观的成因则是挖掘其科学价值和实施保护措施的关键问题。以中国"山崩奇观"的翠华山山崩为研究对象,采用典型天然地震记录作为地震输入条件,借助离散... 城市地质遗迹景观调查研究是城市地质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而探索地质遗迹景观的成因则是挖掘其科学价值和实施保护措施的关键问题。以中国"山崩奇观"的翠华山山崩为研究对象,采用典型天然地震记录作为地震输入条件,借助离散元动力分析模块,对翠华山山崩的动力响应规律进行了数值模拟,再现了地震山崩的启动、加速、解体、堆积的全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地震惯性力作用使山体质点加速度和速度产生放大效应,特别是山体顶部的动力放大效应最为显著,加速度放大系数达2.0;翠花山山崩具有高速远程的特点,其前缘的崩塌体最大水平速度达44m·s-1,崩落水平距离达460m,堵塞沟谷形成堰塞湖;地震山崩的整个破坏过程包括4个阶段,分别为启动阶段、加速阶段、减速阶段和堆积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遗迹景观 离散单元法 地震山崩 动力放大效应 高速远程
下载PDF
西安翠华山山崩地质遗迹资源保护 被引量:12
8
作者 吴成基 孟彩萍 《山地学报》 CSCD 2002年第6期757-760,共4页
文论述了西安翠华山山崩地质遗迹资源保护的目的,进行了保护分区,将其分为核心保护区、缓冲区和视域保护区三个区,重点分析了核心保护区的保护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内容和对策,以实现山崩地质遗迹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
关键词 山崩 地质遗迹资源 西安翠华山
下载PDF
陕西翠华山水湫池山崩遗迹形成年代 被引量:4
9
作者 吴成基 赵辉 +2 位作者 胡炜霞 高文义 李克伟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49-352,共4页
利用C14测年方法对陕西翠华山不同时期的山崩进行了绝对年龄的初步研究。C14测年数据与宏观野外地质地貌调查的结论吻合,证实了翠华山山崩景观形成为多期性的结论,同时与地震事件有一定的关系,为研究山崩成因提供了科学论据。
关键词 翠华山 山崩遗迹 C14测年
下载PDF
汶川地震与山崩地裂的极高压甲烷天然气成因和机理 被引量:33
10
作者 岳中琦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5-20,共6页
笔者提出和论证了,汶川地震是由地壳深部一股海量异常高密度、高压甲烷天然气体突然破裂,逃出其闭圈围岩,再沿龙门山深大叠瓦状推覆断裂和不整合接触带,高速运移、膨胀、破裂和喷出岩层和断层造成的。山崩是一股高压气体高速运移到坚硬... 笔者提出和论证了,汶川地震是由地壳深部一股海量异常高密度、高压甲烷天然气体突然破裂,逃出其闭圈围岩,再沿龙门山深大叠瓦状推覆断裂和不整合接触带,高速运移、膨胀、破裂和喷出岩层和断层造成的。山崩是一股高压气体高速运移到坚硬岩体山坡内部,将它们胀裂和快速推移造成的。地裂是一股高压气体高速运移到松软土体平地内部,将它们顶起变形和快速拉剪断裂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山崩地裂 核幔甲烷气 成因机理
下载PDF
陕西翠华山山崩景观及其环境保护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郭力宇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3-106,111,共5页
陕西翠华山山崩景观主要由水湫池(天池)山崩体、甘湫池山崩体及大坪山崩体三部分组成.其中水湫池山崩体开发及研究较为成熟,是吸引游客的黄金地段.翠华山山崩景观的形成主要由内力因素及外力因素所控制,其中内力因素包括翠华山花岗岩体... 陕西翠华山山崩景观主要由水湫池(天池)山崩体、甘湫池山崩体及大坪山崩体三部分组成.其中水湫池山崩体开发及研究较为成熟,是吸引游客的黄金地段.翠华山山崩景观的形成主要由内力因素及外力因素所控制,其中内力因素包括翠华山花岗岩体背景因素和节理面理、断裂面理及变质地层面理等因素;外力因素包括陕西关中地震及暴雨等因素.翠华山山崩景观首次确定由三期山崩体组成,其中不同期次山崩形成各自特色的旅游景观,反映出山崩地质作用亦有造福人类的积极方面.在开发利用山崩景观的同时,应从水环境、景区植被及协调开发与规划等方面进行保护和管理,以维持翠华山风景区自然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崩景观 环境保护 翠华山
下载PDF
翠华山山崩地貌奇观的成因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昭淑 丁冰 王涛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12-916,共5页
目的进一步研究翠华山山崩地貌的形态特征、成因、发育过程,以及地质公园的建没。方法应用地质地貌学工作方法,野外实地考察,参阅相关资料,从区域地质构造、岩性、地貌、风化和地震作用力诸因素,结合航片分析,对地震山崩进行较全面的科... 目的进一步研究翠华山山崩地貌的形态特征、成因、发育过程,以及地质公园的建没。方法应用地质地貌学工作方法,野外实地考察,参阅相关资料,从区域地质构造、岩性、地貌、风化和地震作用力诸因素,结合航片分析,对地震山崩进行较全面的科学研究。结果翠华山地震之前,山坡受结构面控制,形成了潜在不稳定的岩体,受强大地震力的作用,以滑崩的方式运动,形成崩塌壁、崩积物和堰塞湖等地貌,特别是地表崩积物的岩块,在滑崩过程中,受反弹力影响,形成千姿百态的山崩裂石,是罕见的山崩地貌奇观现象。结论翠华山山崩地貌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主要与地震强度,以及与地质地貌等环境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翠华山 地震 山崩 崩塌壁 崩积物 堰塞湖 旅游
下载PDF
浙江黄岩富山山崩地貌景观及其旅游开发 被引量:4
13
作者 林智理 《热带地理》 2005年第3期268-272,共5页
浙江黄岩富山地区受新构造运动的影响,经历了节理发育、流水切割与节理扩张,最终发育成山崩地貌景观。该景观资源丰富,具有组合好、规模大、分布广、科考价值高等特点,是迄今发现的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的山崩地区。根据《旅游资源分类、调... 浙江黄岩富山地区受新构造运动的影响,经历了节理发育、流水切割与节理扩张,最终发育成山崩地貌景观。该景观资源丰富,具有组合好、规模大、分布广、科考价值高等特点,是迄今发现的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的山崩地区。根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的国家标准,对该类景观资源单体进行评价与分级以及开发条件分析,认为黄岩富山山崩地貌观资源具有很大的旅游开发价值。旅游开发时应以保护山崩地质遗迹为前提,以凸显山崩地貌景观的主题与特色为关键,以环境的安全性为根本,实施综合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岩 山崩地貌景观 评价等级 旅游 富山
下载PDF
采空区塌陷诱发山崩稳定性分析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范德强 陈昱 +2 位作者 刘士龙 陈善刚 张弛 《有色金属(矿山部分)》 2015年第B08期26-30,共5页
随着地下矿山的持续开采,外加地下水的影响,采空区的岩体稳定性不断受到破坏;若采空区位于山体下或毗邻山体,一旦采空区塌陷,其大型结构弱面切割岩体将破坏岩体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极易诱发山崩。以瑶岗仙钨矿为例,根据影响采空区... 随着地下矿山的持续开采,外加地下水的影响,采空区的岩体稳定性不断受到破坏;若采空区位于山体下或毗邻山体,一旦采空区塌陷,其大型结构弱面切割岩体将破坏岩体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极易诱发山崩。以瑶岗仙钨矿为例,根据影响采空区稳定性的几种因素,采用FLAC^3D分析方法,构建三维数据模型,分析应力变化,计算山体剖面最大位移,从而分析山体的稳定性,制定针对性防护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空区塌陷 山崩 FLAC^3D
下载PDF
山崩地裂 灾难突袭——汶川大地震档案系统灾情实录 被引量:7
15
作者 川档宣 《四川档案》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1-21,共11页
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地点:中国四川省汶川县,北纬31.0度、东经103.4度。一场突如其来的里氏8.0级地震在这里骤然发生。顷刻间,以汶川为中心超过1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无数家园变成废墟,无数鲜活的生命转瞬消失……
关键词 档案系统 地震 山崩 实录 灾情 灾难 汶川县 四川省
下载PDF
西安市翠华山山崩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红贤 甘枝茂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01年第4期54-55,共2页
西安市翠华山山崩区具有规模大、面积广 ,组合好 ,地学科考价值高的特点 ;开发山崩旅游资源是保护山崩景观和旅游业综合发展的需要 ;提出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综合开发、景观设计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加强宣传、与西安市人文旅游资源进行联... 西安市翠华山山崩区具有规模大、面积广 ,组合好 ,地学科考价值高的特点 ;开发山崩旅游资源是保护山崩景观和旅游业综合发展的需要 ;提出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综合开发、景观设计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加强宣传、与西安市人文旅游资源进行联合促销和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翠华山 山崩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开发 西安市
下载PDF
陕西华县莲花寺秦岭北坡特大山崩的年代及成因探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周群英 《陕西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86-89,99,共5页
通过野外考察和对历史文献考证,秦岭少华山北麓特大山崩的地貌特征、发生过程、形成机制的分析可以获得该山崩发生在更加古老的山崩堆积体(阜成山)当中。由于崩塌和原古堰塞湖水的即时下泻,使得山崩土石迅速转变为泥石流,从而形成由南... 通过野外考察和对历史文献考证,秦岭少华山北麓特大山崩的地貌特征、发生过程、形成机制的分析可以获得该山崩发生在更加古老的山崩堆积体(阜成山)当中。由于崩塌和原古堰塞湖水的即时下泻,使得山崩土石迅速转变为泥石流,从而形成由南向北纵长的巨大堆积体。同时进一步明确了山崩的发生年代,是公元1072年11月3日,即宋神宗熙宁五年九月丙寅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华县 莲花寺 秦岭北坡 山崩 泥石流
下载PDF
闽南诏安1600年地震与1519年山崩的考辨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光桐 《华南地震》 1995年第2期62-65,共4页
对诏安历史地震与山崩的记录史料进行了考辨,并结合二次山体滑坡的调查资料,澄清1600年3月26日诏安仅发生一次有感地震,所谓"山崩塞溪"之说是出于对历史记载的误解;1519年所谓诏安地震实为一次山崩事件。
关键词 山崩 滑坡 历史地震数据
下载PDF
山崩连续体模式之数值仿真(英文)
19
作者 郭志禹 张国桢 +4 位作者 蕃安佑 陈健志 戴义钦 董家钧 陈柔妃 《福建地质》 2010年第A01期141-143,共3页
Recent advances in landslide/avalanche modeling have been enabling us to investigate the kinematics of such catastrophic events with much more details.Taiwan is located in a region where seismic activities and extreme... Recent advances in landslide/avalanche modeling have been enabling us to investigate the kinematics of such catastrophic events with much more details.Taiwan is located in a region where seismic activities and extreme weather conditions frequently occur.One of their common consequences is the slope failure.In the past decodes,we witnessed at least three giant landslides:Tsaoling,Jiufenershan landslides,triggered by the Chi-Chi earthquak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崩模拟 浅水波方程 广义地型 小林村山崩
下载PDF
灾害遗迹型公园旅游解说对科普旅游体验的影响因素分析——以翠华山山崩地质公园为例 被引量:3
20
作者 郝俊卿 党佩英 +5 位作者 李丹丹 黎洁 陈媛媛 杨建平 赵辉 王卫玲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94-402,共9页
翠华山是我国国家公园体系中典型的灾害遗迹保护地,山崩遗迹规模位居全球第三,且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和景观观赏价值,开展科普旅游是我国国家公园探索全民共享机制的重要途径。该文以景区旅游解说为研究对象,在厘清旅游解说涵义的基础上... 翠华山是我国国家公园体系中典型的灾害遗迹保护地,山崩遗迹规模位居全球第三,且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和景观观赏价值,开展科普旅游是我国国家公园探索全民共享机制的重要途径。该文以景区旅游解说为研究对象,在厘清旅游解说涵义的基础上,构建了旅游解说对科普旅游体验的影响模型。利用125份问卷调研数据,采用逐步回归方法,识别出影响翠华山科普旅游体验的关键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标识牌解说中的科普专题解说、地质博物馆解说中的科普趣味性等6项指标是关键影响因素。研究结论一方面为翠华山旅游解说建设实践提供反馈,另一方面为拓展我国旅游解说效应的理论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解说 科普教育 旅游体验 山崩灾害 翠华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