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9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贵州省赤水市大同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研究
1
作者 吴虹 《安徽地质》 2024年第3期236-240,共5页
本文通过收集大同河流域的基础地理、环境地质、林业资源、生物多样性等相关资料,分析了该区域的生态系统特征和生态服务功能,对该区域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进行了深入调查。结合生态系统的类型、结构、功能及受损状况,识别出生态系统... 本文通过收集大同河流域的基础地理、环境地质、林业资源、生物多样性等相关资料,分析了该区域的生态系统特征和生态服务功能,对该区域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进行了深入调查。结合生态系统的类型、结构、功能及受损状况,识别出生态系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大同河流域的特点,将空间区域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并针对关键生态环境问题及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治理目标,提出了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的布局和措施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修复 水土流失 治理工程 山水林田湖
下载PDF
青海祁连山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生态成效评估 被引量:3
2
作者 刘晓曼 王超 +2 位作者 王燕 邹长新 侯鹏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5960-5973,共14页
生态成效作为判定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有效性的重要途径,对加强工程总体布局和顶层设计、确保工程取得显著成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青海省祁连山区具有极其典型的“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特征,是中国第一批山水林田湖草生... 生态成效作为判定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有效性的重要途径,对加强工程总体布局和顶层设计、确保工程取得显著成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青海省祁连山区具有极其典型的“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特征,是中国第一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之一。通过构建“生态干扰变化-生态系统格局变化-生态系统质量变化-生态系统功能变化-生态成效变化”逻辑框架,运用时空对比分析方法,对青海祁连山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的生态成效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工程实施后,重要生态用地面积增长了0.1%、生态连通度降低了0.5%、植被覆盖度指数提升了10.1%、单位面积水源涵养量提高了31.5%,土壤保持量增加了3.1%,固碳量增加了2.8%,表明工程实施以来,生态干扰增加,部分类型生态系统破碎化有所加剧,但总体生态系统格局相对稳定,生态系统质量和各生态功能均有提升,修复成效显现。研究结果对青海祁连山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的实施有一定的指导性作用,能为未来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提供先进经验,对科学指导中国更好地开展生态修复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保护修复 山水林田湖工程 生态成效评估 框架
下载PDF
基于生态安全格局的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优先区识别——以四川省华蓥山区为例 被引量:75
3
作者 苏冲 董建权 +2 位作者 马志刚 乔娜 彭建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8948-8956,共9页
优先区识别,是科学有序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的重要基础。以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之一的四川华蓥山区为例,基于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提取生态源地共1392.63 km^2,占华蓥山区总面积的35.60%;结合土地覆被类型与地质灾... 优先区识别,是科学有序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的重要基础。以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之一的四川华蓥山区为例,基于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提取生态源地共1392.63 km^2,占华蓥山区总面积的35.60%;结合土地覆被类型与地质灾害敏感性构建生态阻力面,并利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与电路模型提取生态廊道共84条,夹点区域0.1 km^2,含夹点廊道10条;生态保护优先区主要分布在景观破碎化较为严重的广安区境内,以及华蓥山西南端的夹点廊道。以生态修复模拟方法识别障碍点,确定生态修复优先区93.86 km^2,大致分两片。其中,广安区境内受到人类活动干扰的破碎化生态空间,主要生态修复策略为植被恢复与退耕还林;华蓥山、铜锣山、明月山等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频发区,主要生态修复策略是矿山地质修复与植被恢复。本研究提出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与生态修复模拟的思路,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提供了可行的定量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格局 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 电路模型 生态修复模拟 华蓥山区
下载PDF
泰安市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的实践研究
4
作者 尚丽娟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23年第9期178-181,共4页
泰安市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是践行“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理念的生动实践,牢牢把握了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和分类实施、先易后难、突出重点的原则,做好了重点领域的技术创新,积极建构了保障试点工程高效... 泰安市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是践行“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理念的生动实践,牢牢把握了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和分类实施、先易后难、突出重点的原则,做好了重点领域的技术创新,积极建构了保障试点工程高效推进的体制机制、注重了结合的文章,打造了生态保护修复的“泰安模式”。继续推进生态保护修复需要进一步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的顶层设计、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驱动作用,形成生态保护修复长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安市 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 经验 启示
下载PDF
区域生态保护修复碳汇潜力评估方法与应用——基于第一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的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梁森 张建军 +1 位作者 王柯 刘时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517-3531,共15页
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是生态系统恢复的有效措施,借助生态保护与修复提升生态系统固碳潜力,无疑是土地利用碳减排的新路径。基于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整治视角,从生态系统的格局和质量两个方面评估了第一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 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是生态系统恢复的有效措施,借助生态保护与修复提升生态系统固碳潜力,无疑是土地利用碳减排的新路径。基于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整治视角,从生态系统的格局和质量两个方面评估了第一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的实施效果,并借助InVEST模型定量化地分析了工程实施前后的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结果如下:(1)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加速了各类生态系统间的相互转化,主要表现为城镇生态系统的增加、农田生态系统的减少;工程区植被覆盖度整体提高,NDVI值平均水平不断上升、高值区逐步扩大,劣质、低质生态系统改造成果显著,陆地生态系统质量有效提升。(2)试点区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和潜力得到有效改善,工程累积增加碳汇面积22.68%,其中工程实施前期增加碳汇面积18.06%,中后期增加面积4.62%;工程实施后2018年碳汇总量增加32.74 Tg,2020年碳汇总量增加31.28 Tg,年均碳汇潜力的提升约1.24%;工程在增加生态系统质与量、碳汇潜力的巩固与提升上具有显著成效。分析结果表明,生态保护修复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然选项,这也是生态保护修复在实现“双碳”目标中的基本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 碳汇潜力 “双碳”目标 生态系统碳汇
下载PDF
抚仙湖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思路与实践 被引量:40
6
作者 牛远 胡小贞 +6 位作者 王琳杰 张有林 余辉 曹熏予 何永俊 尹骄 姜霞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19年第5期482-490,共9页
抚仙湖流域是我国西南地区和珠江流域重要的生态屏障,是我国“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战略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态安全对于保障珠江流域生态安全和云贵高原生态服务功能乃至国家水土资源安全具有战略意义。基于“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 抚仙湖流域是我国西南地区和珠江流域重要的生态屏障,是我国“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战略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态安全对于保障珠江流域生态安全和云贵高原生态服务功能乃至国家水土资源安全具有战略意义。基于“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针对抚仙湖流域空间格局有待优化、土地退化较为严重、入湖污染负荷超载、生态风险持续加大等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以保障抚仙湖Ⅰ类(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优质水资源为目标,以流域空间格局优化和管控为前提,以“修山扩林、调田节水、生境修复、控污治河、保湖管理”并重为总体思路,设计了涵盖水源涵养与矿山修复、田地整治与节水减排、生态保护与修复、污染源治理与入湖河流清水修复、湖泊保育与综合管理调控五大类47项工程的流域生态保护修复方案;方案实施1年多,在扩增森林植被面积,提高农田质量和利用效率,削减入湖污染负荷,增强流域生态系统稳定性和改善湖滨区生态环境等方面初见成效;建议下一步加强流域空间管控,统筹推进各项工程实施,以期全面恢复抚仙湖流域生态功能,保障水体洁净和流域生态安全,促进抚仙湖流域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林田湖 生态系统保护 修复分区 方案 抚仙湖流域
下载PDF
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思路与实践 被引量:173
7
作者 王夏晖 何军 +1 位作者 饶胜 蒋洪强 《环境保护》 CSSCI 2018年第3期17-20,共4页
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要认真重视和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近年,国家组织开展了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作,打破行政区划、部门管理和生态要素界限,实施以生态系统服... 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要认真重视和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近年,国家组织开展了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作,打破行政区划、部门管理和生态要素界限,实施以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升为导向的保护修复,以解决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缺乏整体统筹、生态要素分割管理的问题。本文系统阐述了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的理论基础和内涵特征,以京津冀水源涵养区为案例,提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的实施路径,为各地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与决策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林田湖 生态保护修复 生态服务功能 生态要素 生命共同体
下载PDF
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的理论支撑体系研究 被引量:117
8
作者 吴钢 赵萌 王辰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8685-8691,共7页
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关系到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进程,关系到国家生态安全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开展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有力举措,也是破解当前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 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关系到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进程,关系到国家生态安全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开展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有力举措,也是破解当前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难题的必然要求。通过总结梳理当前我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的进展与概况,立足于"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理论核心,详细阐释了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的内涵及理论体系。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基础理论是以生态系统生态学为支撑,基于流域生态学、恢复生态学和景观生态学的理论诠释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时空区域尺度及流域内部各生态系统之间的耦合机制,通过复合生态系统理论构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社会、经济、自然生态系统的"架构"体系,明确了流域可持续发展是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最终发展目标。在构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理论支撑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凝练了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的技术体系,包括生态保护、修复与恢复技术、生态建设技术、生态功能提升技术、生态服务优化技术与监督管理技术等,为我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提供坚实的理论和技术支撑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林田湖 生命共同体 生态保护修复 理论体系 试点工程
下载PDF
典型农牧交错带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以内蒙古岱海流域为例 被引量:20
9
作者 王书航 白妙馨 +4 位作者 陈俊伊 赵丽 张博 郭云艳 姜霞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19年第5期515-519,共5页
典型的农牧交错带——岱海流域是我国“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中北方防沙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京津冀地区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态环境保护意义重大。针对岱海流域独特的地理特征和生境状况,围绕着水量减小和生态退化两大... 典型的农牧交错带——岱海流域是我国“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中北方防沙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京津冀地区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态环境保护意义重大。针对岱海流域独特的地理特征和生境状况,围绕着水量减小和生态退化两大核心问题,梳理了其水量、水质、水生态等方面的优先问题清单;以保障岱海流域生态安全为核心目标,按照优化生态空间管控与分区分类精准修复相结合的思路,构建了“一湖三区”的国土空间管控体系和“两增、两减、三平衡”的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体系,以期增强岱海流域生态服务功能,促进农牧交错带生态脆弱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林田湖 生态修复 工程体系 农牧交错带 岱海流域
下载PDF
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的系统性认知 被引量:137
10
作者 彭建 吕丹娜 +2 位作者 张甜 刘前媛 林坚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8755-8762,共8页
系统治理是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的核心,然而在工程实施和评估中如何有效落实和考核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的系统性仍是目前一大难题。通过厘清系统性与整体性的逻辑关系,从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的对象、主体及其耦合联系入... 系统治理是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的核心,然而在工程实施和评估中如何有效落实和考核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的系统性仍是目前一大难题。通过厘清系统性与整体性的逻辑关系,从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的对象、主体及其耦合联系入手,明晰系统治理是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的必然选择,进而提出关键要素控制与全要素耦合相结合的治理思路,并以云南抚仙湖项目区为例阐明系统治理在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中的实践路径。最后,依据结构-功能复杂度、要素关联紧密度及其认知,将山水林田湖草治理系统分为形态系统、级联系统、过程-响应系统、控制系统等四级递进系统,从流域内和流域外的空间视角出发,提出基于"目标-约束-成本"的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系统性评估方法,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实施与考核提供核心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 生态保护修复 系统治理 抚仙湖流域
下载PDF
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的系统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被引量:31
11
作者 姜霞 王坤 +2 位作者 郑朔方 胡小贞 储昭升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19年第5期475-481,共7页
我国地域广阔,但由于人口基数庞大,可利用国土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在我国经济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升的当今,如何在有限的国土资源下,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促进社会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协同发展,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发展难题。习近... 我国地域广阔,但由于人口基数庞大,可利用国土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在我国经济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升的当今,如何在有限的国土资源下,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促进社会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协同发展,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发展难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重要理念和系统治理思路为解决这一发展难题指明了方向。解析了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的战略背景;阐释了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系统设计思路;提出了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的重点任务,包括编制修复方案,科学确定空间布局,优化调整产业结构与人口布局,因地制宜地开展生态修复,多部门联动推进生态保护修复等,并明确了其技术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林田湖 生命共同体 系统治理 生态功能 绿水青山
下载PDF
平行岭谷生态区生态保护修复的思路、模式及配套措施研究——基于重庆市“两江四山”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 被引量:21
12
作者 杨庆媛 毕国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8939-8947,共9页
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和国土空间综合整治的重要内容。基于重庆市"两江四山"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探索平行岭谷区山水林田湖草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的科学思路以及"山岭&q... 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和国土空间综合整治的重要内容。基于重庆市"两江四山"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探索平行岭谷区山水林田湖草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的科学思路以及"山岭""谷地""江河"差异化的生态保护修复模式与措施。研究发现:平行岭谷区特殊的地形地貌条件决定了生态系统各要素具有纵向差异大、层次性强的特点,其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宜按照"山为骨、水为脉、林田湖草为肌体"的脉络进行布局,并依据海拔高程自上而下,在"山岭""谷地""江河"分区分层采用差异化生态保护修复与治理模式:"山岭"区域采用"保育恢复"模式,以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森林抚育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为主,"谷地"区域采用"综合整治"模式,以土地综合整治与土壤污染修复为主,"江河"区域采用"防治结合"模式,以两江沿线地质灾害防治、水环境保护和岛屿生态系统治理为主;未来应从拓展重庆地票生态功能、实施自然资源确权制度、全面试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立激励引导机制等方面进行制度创新和机制创新,形成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的长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林田湖 生态保护修复 思路 模式 平行岭谷区 重庆
下载PDF
小兴安岭—三江平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问题识别及方案探讨 被引量:9
13
作者 张博 王书航 +2 位作者 郑朔方 姜霞 倪艳芳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19年第5期491-498,共8页
小兴安岭—三江平原是东(华)北平原的生态安全屏障,是我国生物多样性的重点区域,也是我国重点粮食生产基地,其生态环境保护备受关注。针对小兴安岭—三江平原区域特征,分别从森林、矿山、草场、湿地、水体等各要素层面识别区域重大生态... 小兴安岭—三江平原是东(华)北平原的生态安全屏障,是我国生物多样性的重点区域,也是我国重点粮食生产基地,其生态环境保护备受关注。针对小兴安岭—三江平原区域特征,分别从森林、矿山、草场、湿地、水体等各要素层面识别区域重大生态环境问题,在明确区域功能定位的基础上,提出了其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方案的设计思路、总体布局及具体工程方案。小兴安岭—三江平原区域存在森林水源涵养功能减弱,废弃矿山生态破坏,草场面积缩减与退化,湿地面积萎缩,局部水体功能下降等生态环境问题;按照优化生态空间管控与分区分类精准修复相结合的思路,结合区域的湖泊、山脉、河流等重要自然地理界线,提出构建小兴安岭—三江平原区域“两屏一带一区”(小兴安岭生态安全屏障和完达山生态安全屏障、松花江水土污染防控带、三江平原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区)的总体布局;在此基础上整体推进森林保护修复、矿山环境治理、土地整治与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及水环境保护与治理等五大类工程。方案实施预计将为区域带来良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林田湖 生态保护修复 问题识别 工程方案 小兴安岭-三江平原
下载PDF
浙江省丽水市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规划与实践 被引量:17
14
作者 苏海磊 王凡凡 +5 位作者 陈海燕 刘雪松 魏源 罗艳 陈灵敏 白敏冬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24-231,共8页
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简称“山水工程”)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两山”)转化的基础和保障。丽水市是浙江省陆地面积最大的地级市,是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和海西区等的交汇区,华东地... 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简称“山水工程”)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两山”)转化的基础和保障。丽水市是浙江省陆地面积最大的地级市,是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和海西区等的交汇区,华东地区的生态屏障和浙江大花园的核心区。以丽水市为例,开展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研究。在摸清丽水市生态环境状况的基础上,确定了保护优先、修复为辅的生态保护修复思路,提出了将丽水市的生态保护修复功能分区划分为“三区一带”,并重点部署了流域水环境保护与整治、矿山环境修复、水土流失防护与治理、森林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土地整治与土壤改良共5大类生态建设工程、20类二级工程。探讨了“山水工程”实践与“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关系,研究结果可为未来“山水工程”的规划和“两山”转化的探索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林田湖 生态保护修复 生命共同体 绿水青山
下载PDF
广东粤北南岭山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16
15
作者 邵上 汪光 +2 位作者 廖磊 李海东 黄国龙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20年第5期779-785,共7页
粤北南岭山区是我国珠三角地区主要的水源涵养区和华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基于“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理念,针对矿山与土壤环境、水源涵养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流域水环境保护及治理、环境安全保障与生态发展等生态环境问题,... 粤北南岭山区是我国珠三角地区主要的水源涵养区和华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基于“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理念,针对矿山与土壤环境、水源涵养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流域水环境保护及治理、环境安全保障与生态发展等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以实现山清水秀、林带环绕、碧湖青田、城美人和为生态保护修复目标,以空间管控为前提,以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突出问题导向为总体思路,设计了相应的四大类17项工程方案;方案实施以来,在恢复矿山环境、提高耕地安全利用率、稳定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增强区域生态系统稳定性和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效果显著。建议下一步在分析山水林田湖草各生态要素差异性特征、完善自然资源要素空间配置和生态补偿机制、总结试点经验并探索新型管理和运行模式方面重点开展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林田湖 生态修复 功能分区 方案 粤北南岭山区
下载PDF
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江苏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7
16
作者 侍昊 高虹 +3 位作者 霍宵霄 李旭文 姜晟 魏玉强 《环境监控与预警》 2022年第2期85-90,共6页
“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全面提升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创新成果,为开展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工作提供了重要指引和根本遵循。2019年以来,江苏省开展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省级... “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全面提升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创新成果,为开展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工作提供了重要指引和根本遵循。2019年以来,江苏省开展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省级试点工程共5类59个工程项目。在总结了试点地区工作经验做法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生态保护修复和绿色发展协同理念认识不足、生态修复保护整体性和系统性不够、生态修复经验总结及全周期管理有待加强、打破界限的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亟需完善等问题及难点,提出了相应的工作政策建议,以期打造全国生态保护修复的江苏样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林田湖 生态保护修复 省级试点 江苏
下载PDF
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区监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杨菁 强建华 +2 位作者 李原 吕俊娥 周晨辉 《林业调查规划》 2022年第4期166-169,共4页
为了对已开展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的项目区修复成效进行评估和跟踪监测,利用多源遥感数据的中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结合地面监测数据,采集和回传大气、水等要素和地灾隐患点的定期测量数据,形成时序性观测数据;通过数字化集成和物联技术,... 为了对已开展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的项目区修复成效进行评估和跟踪监测,利用多源遥感数据的中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结合地面监测数据,采集和回传大气、水等要素和地灾隐患点的定期测量数据,形成时序性观测数据;通过数字化集成和物联技术,构建多点分布的环境监测网络,集成山水林田湖草全要素时空大数据,融合建库,搭建支持空间展示和数据查询、分析为一体的生态系统监测管理信息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林田湖 生态保护修复 环境监测方法 遥感监测 设备监测 监测管理信息平台
下载PDF
淮河淮南段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方鑫 孙协龙 《安徽地质》 2020年第3期204-207,229,共5页
调查研究了淮河淮南段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严重;水体污染形势严峻;土地质量、农业面源污染及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退化等。根据问题,从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露采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土地整治与土... 调查研究了淮河淮南段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严重;水体污染形势严峻;土地质量、农业面源污染及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退化等。根据问题,从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露采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土地整治与土壤污染修复、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保育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淮南段 废弃矿山和采煤沉陷区 生态环境问题 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
下载PDF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研究——以南太行地区鹤山区为例 被引量:43
19
作者 李潇 吴克宁 +2 位作者 刘亚男 冯喆 谢家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8806-8816,共11页
开展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将生态系统服务评价成果与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相结合,以国家第三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河南省南太行地区鹤山区为例,探究生态系统服务评价成果在区域山水林... 开展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将生态系统服务评价成果与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相结合,以国家第三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河南省南太行地区鹤山区为例,探究生态系统服务评价成果在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中的应用。结果表明,近年来鹤山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整体呈下降趋势且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其中,2014-2017年鹤山区各土地类型二级服务ESV减少了303.95万元。研究期内,水资源供给、气体调节功能、气候调节、净化环境、水文调节、土壤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美学景观等8项生态服务价值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在鹤山区生态保护修复工作中需要重点关注生态系统的水文调节、净化环境、土壤保持和生物多样性等服务功能,相应的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应集中在河道生态修复与湿地保护、矿山生态环境修复与土地整治、森林及生物多样性保护修复;鹤山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能够提升区域生态服务价值。其中,工程实施后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预计能达到36407.95万元,比2017年增加7741.96万元,增长率为27%且各项生态服务价值均有提升。研究结果对鹤山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的实施有一定的指导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林田湖 生态系统服务 鹤山区 生态保护修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