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29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物”与“形”:当代山水画对景写生中的物形关联
1
作者 徐小清 《艺术家》 2024年第1期42-45,共4页
对物象“形”的提炼是艺术创作中的重要环节,对景写生作为当代山水画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其物形关联与传统山水画有着传承与拓展的关系。山水画发展至今已逾千年,不同时代山水画体现着不同的特征,尤其是当代山水画,与传统山水画有着更... 对物象“形”的提炼是艺术创作中的重要环节,对景写生作为当代山水画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其物形关联与传统山水画有着传承与拓展的关系。山水画发展至今已逾千年,不同时代山水画体现着不同的特征,尤其是当代山水画,与传统山水画有着更大的差异性。其中,在山水画的“物”与“形”认识方面,当代山水画有了一些新的拓展。对景写生作为当代山水画研究中的重要环节,承载着山水画创作中从自然物象到画面形象的转换,更能揭示当代山水画中的物形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景写生 传统山水画 山水画创作 自然物象 当代山水画 艺术创作 画面形象 山水画发展
下载PDF
工于逼肖·精于摹袭·成于一家——论北宋山水画家许道宁绘画风格的演变
2
作者 张敏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69-75,共7页
许道宁是宋代河北画家中的翘楚,在北宋初年的画坛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许道宁的生命轨迹与其绘画创作有着紧密关系。许道宁早年在汴京卖药赠画,其绘画风格工整、精巧。中年进入画院,自觉以李成为师,画风萧疏、清旷,成为李成画派最有... 许道宁是宋代河北画家中的翘楚,在北宋初年的画坛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许道宁的生命轨迹与其绘画创作有着紧密关系。许道宁早年在汴京卖药赠画,其绘画风格工整、精巧。中年进入画院,自觉以李成为师,画风萧疏、清旷,成为李成画派最有成就者。晚年游览名山,以自然造化为师,命意狂逸,开创“笔法简快”“峰头直皴”的山水技法和“峰峦峭拔,林木劲硬”的绘画风格,对后世山水画的发展影响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道宁 山水画 师法自然 笔法 技法
下载PDF
中国古代山水画论中的身体话语建构——以《林泉高致》为文本的考察
3
作者 韦拴喜 岳湘凡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18-128,共11页
在自古贯之的儒家修身立德和道家去欲保身的身体实践下,无论是郭熙提出的“身即山川”“饱游饫看”的山水画创作与身体力行之道,还是主张“不下堂筵,坐穷泉壑”“可游可居”的绘画观照体验,抑或从山水画欣赏角度对“林泉之心”等身心合... 在自古贯之的儒家修身立德和道家去欲保身的身体实践下,无论是郭熙提出的“身即山川”“饱游饫看”的山水画创作与身体力行之道,还是主张“不下堂筵,坐穷泉壑”“可游可居”的绘画观照体验,抑或从山水画欣赏角度对“林泉之心”等身心合一观念的推崇,都可以看到绘画艺术与人的身体或身心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基于当代“身体崛起”的话语场域,从身体理论视角对《林泉高致》中的身体言说进行系统的阐发论述,不仅可为激活与丰富中国古代画论资源提供新的方法论,还可管窥中国古代文化中的身体观相异于西方的独特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泉高致》 身体美学 郭熙 山水画
下载PDF
地域性题材的中国山水画创作研究——以湖南武陵源山水为例
4
作者 田爱华 《书画艺术》 2024年第1期34-37,共4页
武陵源山石具有石英砂岩和沉积页岩的地貌特点,岩层的结构和山石的组合有着不同于其他地域山石的构造体系。不仅在旅游探险、摄影摄像、地质勘探、影视取景、徒步康养方面有很高的观光和科研价值,而且在山水画写生与创作上有着独特的观... 武陵源山石具有石英砂岩和沉积页岩的地貌特点,岩层的结构和山石的组合有着不同于其他地域山石的构造体系。不仅在旅游探险、摄影摄像、地质勘探、影视取景、徒步康养方面有很高的观光和科研价值,而且在山水画写生与创作上有着独特的观赏视角和审美价值。如何更好地创作武陵源山水,不仅要紧密联系其地质地貌形态,还要对其成岩过程进行解剖分析,从而形成既符合地貌特点又符合艺术审美的艺术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性 山水画创作 武陵源 研究
下载PDF
恽寿平山水画美学分期及其在扬州地区的传播问题
5
作者 张鲁 庞鸥 《艺术传播研究》 2024年第1期52-61,共10页
在中国绘画史上被誉为“清初六大家”之一的恽寿平的“没骨花”在清代画坛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与深远的影响,但他在“没骨花”广为社会认可的同时,始终没有放弃山水画的创作,并在其诗文与《南田画跋》中留下了大量关于山水画论述的内容。... 在中国绘画史上被誉为“清初六大家”之一的恽寿平的“没骨花”在清代画坛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与深远的影响,但他在“没骨花”广为社会认可的同时,始终没有放弃山水画的创作,并在其诗文与《南田画跋》中留下了大量关于山水画论述的内容。通过分析恽寿平山水画的笔墨特点与风格成因,可以将其发展分成三个阶段,并归纳总结出其各自的美学风格特征,同时厘清对恽寿平山水画的一些固有观点,并在此基础之上分析阐述其款识书法的分期,发现其画作在扬州地区传播遇冷的待解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恽寿平 山水画 美学风格 美术传播
原文传递
具身·意象·图式--解码宋元山水画中村居空间的叙事性
6
作者 王迪 严湘琦 黄泽斌 《家具与室内装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4-119,共6页
文章旨在挖掘宋元山水画中村居意象图式背后蕴含的主体认知与观念逻辑。通过运用图像志的研究方法,以具身感知的理论视角,对这一时期典型画作中的村居意象进行图解分析。研究表明宋元山水画中的村居空间是一种主客相融的复合空间,其意... 文章旨在挖掘宋元山水画中村居意象图式背后蕴含的主体认知与观念逻辑。通过运用图像志的研究方法,以具身感知的理论视角,对这一时期典型画作中的村居意象进行图解分析。研究表明宋元山水画中的村居空间是一种主客相融的复合空间,其意象的生成往往会经历主体“意”与客体“象”的具身互动过程,并表征为四种叙事情节:“江山胜景·全域”“深山舍寺·片景”“曲径幽园·一隅”“水岸空亭·旷点”,进而凝结成不同主体关照下的图式意蕴。解码宋元山水画中村居空间的叙事性,能为当下中国式村居空间营造的观念重塑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元山水画 村居空间 具身感知 空间叙事 图式意蕴
下载PDF
倪瓒山水画对老庄“绝圣弃智”思想的涵容
7
作者 王力 孙斐 《石家庄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15-120,共6页
元代的文化思想与士人心态与魏晋时代具有内在审美的“同构”特质,而魏晋之风是在老庄“绝圣弃智”思想的继承与思辨中形成的。处此语境中的倪瓒,一方面继承了魏晋“士气”的精神传统;另一方面在继承马夏“极简化”绘画艺术风格的同时,... 元代的文化思想与士人心态与魏晋时代具有内在审美的“同构”特质,而魏晋之风是在老庄“绝圣弃智”思想的继承与思辨中形成的。处此语境中的倪瓒,一方面继承了魏晋“士气”的精神传统;另一方面在继承马夏“极简化”绘画艺术风格的同时,在构图中又强调隔字,不仅隔出了近景和远山,也隔断了观赏者的感官经验,凸显了“被抛”在世的生命困境,形成了“萧疏荒寒”的美学风格。这种美学风格正是倪瓒从精神及思想上对老庄思想“绝圣弃智”“离形去知”的续接,也因此完成了对“古意”的涵容以及“形简而意丰”的美学思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圣弃智 倪瓒 山水画 美学思辨
下载PDF
沈周山水画艺术风格探究
8
作者 王靖涵 徐文生 《艺术科技》 2024年第1期100-102,共3页
目的:沈周是明代中期活跃在苏州地区的画家,也是吴门画派的创始人,在中国传统画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要研究国画,沈周不可忽视,其独特、新颖的艺术风格在画作中有良好的体现。通过研究沈周及其山水画,可以了解沈周山水画的发展历... 目的:沈周是明代中期活跃在苏州地区的画家,也是吴门画派的创始人,在中国传统画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要研究国画,沈周不可忽视,其独特、新颖的艺术风格在画作中有良好的体现。通过研究沈周及其山水画,可以了解沈周山水画的发展历程以及对后世的影响。方法:文章采用文本分析法,对沈周的生平背景、绘画作品、书法作品进行分析,同时仔细分析《庐山高图》《幽居图》等山水画,感受沈周在创作时的用笔、用墨、构图以及心境。结果:在山水画方面,沈周的作品可分为“粗沈”与“细沈”两大时期,“细沈”时期的作品以《庐山高图》最为著名,画面细腻俊秀,线条运用高超。“粗沈”时期的作品则用笔粗简,墨色豪放,强调书法用笔。在花鸟画方面,他也有很高的造诣,其笔下的花卉鸟禽栩栩如生。沈周晚年的作品则将吴镇、王蒙和黄公望的笔法融为一体,形成了浑厚、苍茫、劲润的风格。在书法方面,他推陈出新,集诸家之长,变革创新。结论:中国古代山水画有千年的历史,沈周继承传统又推陈出新,其山水画的设色、构图、笔墨技法不仅在当时有极高的声望,对后世创作也有深远的影响。在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今天,沈周的山水画历久弥新,永恒不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周 明代 吴门画派 山水画 细沈 粗沈
下载PDF
“劳动大场景”山水画的起源与分类研究
9
作者 李珅 王志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24年第3期39-41,共3页
“劳动大场景”作为人物与山水相融合的创作样态,在唐代以前多出现在青铜纹饰、画像石和壁画等以人物为主的作品中,唐代以后随着山水画的独立成科、发展演变以及与人物画的不断融合,“劳动大场景”在山水画中呈现出场面宏大、气势壮阔... “劳动大场景”作为人物与山水相融合的创作样态,在唐代以前多出现在青铜纹饰、画像石和壁画等以人物为主的作品中,唐代以后随着山水画的独立成科、发展演变以及与人物画的不断融合,“劳动大场景”在山水画中呈现出场面宏大、气势壮阔、人物繁多等特征,并发展延续至今。通过分析画面中人物与山水所占比重的多少,将“劳动大场景”山水画分为以人物为主和以山水为主两种类型,并分别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 大场景 人物 山水画
下载PDF
元代山水画中的“江南意象”研究
10
作者 邓辛陶 陈端 《艺苑》 2024年第1期47-51,共5页
元代是文人山水画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在中国古代美术史上具有其独特的意义。“江南山水”是元代山水画中表现的重要主题,并且在文人绘画的发展过程中与元代文人的“隐逸”思想融合,形成了经典化的图像范式。文章分析了“江南”这一... 元代是文人山水画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在中国古代美术史上具有其独特的意义。“江南山水”是元代山水画中表现的重要主题,并且在文人绘画的发展过程中与元代文人的“隐逸”思想融合,形成了经典化的图像范式。文章分析了“江南”这一文化概念在元代绘画中的视觉性转化过程,并以“元四家”为案例阐释了“江南意象”在其极具个人风格的绘画作品中的画意表达探索和鲜明地域特征的营造,探讨了“元四家”绘画中的江南意象在中国古代美术史中的重要意义以及这一经典范式和语言对于后世明清文人山水画的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代山水画 “元四家” 文人绘画 江南意象
下载PDF
吴镇山水画的艺术表现特点探析
11
作者 陈晓冉 徐辉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24年第4期52-54,共3页
中国山水画是在悠悠历史长河中形成的独具中国特色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元代著名画家吴镇最具特色的是他笔下所描绘的隐逸生活。从吴镇的山水画入手,对他的山水画进行初步分析,揭示他超强的艺术表现力。吴镇的山水画在构图上继承了董源... 中国山水画是在悠悠历史长河中形成的独具中国特色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元代著名画家吴镇最具特色的是他笔下所描绘的隐逸生活。从吴镇的山水画入手,对他的山水画进行初步分析,揭示他超强的艺术表现力。吴镇的山水画在构图上继承了董源、巨然的平远和深远的布局,他的笔墨大多运用湿墨,并以披麻皴为主,挥洒自如,笔墨浑厚,有一种苍劲的气势,给人带来超凡脱俗的感觉。吴镇在广泛地融合传统绘画技法的同时,开创了他自己的艺术风格,将文人画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另外,他还把诗书画结合在一起,这对中国画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吴镇以书画为寄托,隐于山林,借景抒情,反映了他对人生淡泊名利、与世无争的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镇 山水画 艺术表现
下载PDF
继承与转换——当代岭南山水画创作研究
12
作者 卓莎 郑佩仪 +1 位作者 王诗虹 陈韬 《书画世界》 2024年第1期67-69,共3页
在当代全球化浪潮中,中国山水画面临着现代转换的问题,岭南山水画家以回归传统和贴近生活来做出回应,其作品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开放性和多样化特征。当代岭南山水画家以自己的审美理想为指导,保持了严肃的艺术态度和理性的价值判断。他... 在当代全球化浪潮中,中国山水画面临着现代转换的问题,岭南山水画家以回归传统和贴近生活来做出回应,其作品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开放性和多样化特征。当代岭南山水画家以自己的审美理想为指导,保持了严肃的艺术态度和理性的价值判断。他们精研传统山水画,“折衷中西”,或扎根岭南真山真水,或深入当代城市景观,锤炼出有个人风格的笔墨语言,为中国山水画的现代转换贡献出新的岭南图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岭南山水画 当代 写生 传承 笔墨
下载PDF
中国山水画教学中湿地水墨表现方法研究
13
作者 张建国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24年第2期104-106,共3页
艺术源于生活,源于自然。中国山水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认识到中国传统水墨画善于表现意象和意境,给人水墨交融、酣畅淋漓的视觉感受。大庆油田广袤的土地上有众多湖泊和大片湿地,可在山水画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水墨画的形式描绘大庆湿地... 艺术源于生活,源于自然。中国山水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认识到中国传统水墨画善于表现意象和意境,给人水墨交融、酣畅淋漓的视觉感受。大庆油田广袤的土地上有众多湖泊和大片湿地,可在山水画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水墨画的形式描绘大庆湿地的美,系统地研究湿地的水墨画表现技法,对湿地水墨表现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让人们感受到大庆湿地的大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水墨 大庆湿地 水墨技法 山水画
下载PDF
仙境题材山水画中“洞天福地”景观构成研究——以西岳华山为例
14
作者 陈璐 蔡宇威 杨豪中 《园林》 2024年第2期86-93,共8页
“洞天福地”作为现实世界对神仙世界的再现,是道教修行的理想仙境,在山水画中多有体现。通过分析山水画图式语言的内在依据与表示手段两方面来说明道教之“道”与绘画之“道”的关系;以相关题材画作为例,分析此类绘画作品的图像系统及... “洞天福地”作为现实世界对神仙世界的再现,是道教修行的理想仙境,在山水画中多有体现。通过分析山水画图式语言的内在依据与表示手段两方面来说明道教之“道”与绘画之“道”的关系;以相关题材画作为例,分析此类绘画作品的图像系统及蕴含的道教景观意象,梳理其仙境景观构成要素,提取出“洞”“道观”“植物”“云气”4类主要构成要素;进一步解读各要素在建成景观西岳华山“洞天福地”景观意象中的内涵与表现。旨在挖掘“洞天福地”中典型案例的价值,丰富西岳华山洞天福地的相关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山水画 洞天福地 景观构成 西岳华山
下载PDF
当代重彩山水画的色彩语言探索
15
作者 蔡芝竖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I0008-I0009,共2页
中国山水画最早是以重彩画形式呈现,宋以后逐渐走向衰落。20世纪以来,西方的色彩观与科学色彩学理论体系,以及石窟壁画和民间美术的色彩等诸多方面,给中国画带来更多的创作灵感,也丰富了中国画色彩的表现空间。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 中国山水画最早是以重彩画形式呈现,宋以后逐渐走向衰落。20世纪以来,西方的色彩观与科学色彩学理论体系,以及石窟壁画和民间美术的色彩等诸多方面,给中国画带来更多的创作灵感,也丰富了中国画色彩的表现空间。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各种艺术思潮和时代审美需求的冲击下,重彩山水画得以快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思潮 重彩画 色彩观 语言探索 山水画 石窟壁画 色彩学 民间美术
下载PDF
现代绘画美术思潮背景下的山水画创作理念与审美研究——评《山水画创作60练》
16
作者 吴红云 《科技管理研究》 2024年第1期I0021-I0021,共1页
现代绘画美术思潮是20世纪以来,随着社会变革和文化进步而兴起的一种艺术思潮。它强调个性表达、情感释放和艺术创新,对传统美学观念进行了重新审视和颠覆。在这一背景下,山水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也在不断地进行着创新和... 现代绘画美术思潮是20世纪以来,随着社会变革和文化进步而兴起的一种艺术思潮。它强调个性表达、情感释放和艺术创新,对传统美学观念进行了重新审视和颠覆。在这一背景下,山水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也在不断地进行着创新和发展。山水画是一种以自然风光为题材的绘画形式,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山水画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色的再现,更是对自然美和人文精神的表达。在现代绘画美术思潮的影响下,山水画创作也在不断地尝试着新的表现形式和手法,以适应时代的需求和变化。现代绘画美术思潮的兴起为山水画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和挑战。本文旨在探讨现代绘画美术思潮对山水画创作理念和审美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画创作 现代绘画 美术思潮 艺术思潮 绘画形式 中国传统文化 审美研究 情感释放
下载PDF
恽寿平之交游与其山水画创作
17
作者 蒋方亭 《美术大观》 2024年第2期49-57,共9页
以没骨花卉享誉后世的清初画家恽寿平,终其一生都未曾放弃过山水画的创作。前辈学者多有论及,恽寿平本人对山水画的偏爱似乎甚于花卉画,其《南田画跋》所录绝大部分为山水画自题,仅寥寥十数则言及花卉。如果说恽寿平的没骨花卉是其在竞... 以没骨花卉享誉后世的清初画家恽寿平,终其一生都未曾放弃过山水画的创作。前辈学者多有论及,恽寿平本人对山水画的偏爱似乎甚于花卉画,其《南田画跋》所录绝大部分为山水画自题,仅寥寥十数则言及花卉。如果说恽寿平的没骨花卉是其在竞争激烈的画坛中谋求生计的产物,山水画则是其寄情、自娱、赠友,以至抒写胸中“萧寥不平之气”的精神寄托。恽寿平对前人画风广学博取,其空灵秀逸的山水画不带功利,亦无地域门户之见。无论是仿古之作,抑或是纪游之作,皆可见出画家对于纯粹艺术语言的执着追求,在“四王”画风占据统治地位的清初画坛显得别开生面。恽寿平生平各阶段的经历与交游,很大程度影响着他的绘画理念与创作实践。本文拟以恽寿平同恽向、王翚、唐宇昭与唐炗父子、笪重光、王时敏等人的交游为线索,考察其山水画的发展脉络、风格成因与历史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恽寿平 山水画 交游 王翚
下载PDF
水墨山水画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18
作者 李明哲 袁斐 《染整技术》 CAS 2024年第4期104-106,共3页
水墨山水画是在传统文人画的基础上发展的水墨画,色彩运用以墨色为主,淡彩辅之,或者完全以墨色作画,是唐代山水画史中的一次重要转变。当下,水墨山水画的艺术形式和风格特征也对现代服装设计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开始尝试... 水墨山水画是在传统文人画的基础上发展的水墨画,色彩运用以墨色为主,淡彩辅之,或者完全以墨色作画,是唐代山水画史中的一次重要转变。当下,水墨山水画的艺术形式和风格特征也对现代服装设计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开始尝试将其与现代设计相融合,使服装设计既能符合现代审美,又能体现出传统文化之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墨山水画 现代服装设计 传统文化
下载PDF
论陆俨少晚年山水画创作与变法
19
作者 任赛 《关东学刊》 2024年第1期152-160,共9页
陆俨少以鲜明的山水画样态享誉现代中国画坛,其作品无论是表现语言还是绘画的整体面貌都被赋予了个性化的特征,晚年的变法体现了画家对时代、生活感受、艺术语言的回应与思考。本文力图通过对历史的追索,在其晚年作品主题、笔墨、构图... 陆俨少以鲜明的山水画样态享誉现代中国画坛,其作品无论是表现语言还是绘画的整体面貌都被赋予了个性化的特征,晚年的变法体现了画家对时代、生活感受、艺术语言的回应与思考。本文力图通过对历史的追索,在其晚年作品主题、笔墨、构图、题跋等若干方面探讨其创作旨趣和艺术诉求。通过分析,力求阐明陆俨少晚年变法的主要动因。从不同的角度,深入探讨陆俨少艺术语言的多样创造,以期对陆俨少山水画的求变理路和风貌特征提供清晰的思辨。对陆俨少晚年绘画艺术的研究也会为中国画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画 变法 泼彩法 点彩法
下载PDF
积墨技法在我国山水画艺术创作中的应用研究
20
作者 李顺平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7-19,共3页
为了推动山水画艺术作品的创新发展,对积墨技法在山水画艺术创作中的应用进行研究。简述积墨技法的形成、发展和艺术价值,提出积墨技法在山水画创作中的应用要求与思路,阐释积墨技法在山水画创作应用中的艺术价值提升策略和创新策略,以... 为了推动山水画艺术作品的创新发展,对积墨技法在山水画艺术创作中的应用进行研究。简述积墨技法的形成、发展和艺术价值,提出积墨技法在山水画创作中的应用要求与思路,阐释积墨技法在山水画创作应用中的艺术价值提升策略和创新策略,以期为绘画工作者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墨技法 艺术价值 中国山水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