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16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乡村旅游与农村人居环境的耦合协调关系及障碍因子诊断——以山西省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王冠孝 王伟 张娟娟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0-180,共11页
在构建乡村旅游与农村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耦合协调度模型等定量分析山西省11个地级市乡村旅游与农村人居环境的耦合协调关系,运用障碍度模型对其耦合协调关系的障碍因子进行诊断。结果表明:(1)各地级市乡村... 在构建乡村旅游与农村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耦合协调度模型等定量分析山西省11个地级市乡村旅游与农村人居环境的耦合协调关系,运用障碍度模型对其耦合协调关系的障碍因子进行诊断。结果表明:(1)各地级市乡村旅游水平、农村人居环境水平的区域差距较大,且二者之间存在明显的空间错位。(2)晋中、临汾和运城为中度耦合协调级乡村旅游领先型,晋城、长治和吕梁为中度耦合协调级同步型,太原和阳泉为中度耦合协调级乡村旅游滞后型,忻州和大同为勉强耦合协调级同步型,朔州为初级耦合协调级乡村旅游滞后型。(3)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机构是限制山西省乡村旅游与农村人居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的关键障碍因子,且7个维度的障碍分布状况差异较大,各地级市的关键障碍因子并不一致。(4)山西省今后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和优化乡村旅游供给,并结合各区域的耦合协调关系及障碍因子状况,采取合理措施推动乡村旅游与农村人居环境持续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 农村人居环境 耦合协调关系 障碍度 山西省
下载PDF
基于BP-DEMATEL的山西省冬小麦水足迹影响因素识别
2
作者 韩宇平 马伏枥 +3 位作者 贾冬冬 黄会平 张庚辰 苗浩东 《水资源保护》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15,共7页
针对山西省冬小麦水足迹历史演变及关键影响因素识别问题,分析了1993—2021年山西省冬小麦水足迹历史演变规律,利用BP神经网络-决策实验室(BP-DEMATEL)模型对冬小麦水足迹演变的关键影响因素进行识别,将其分为驱动型因素及特征型因素,... 针对山西省冬小麦水足迹历史演变及关键影响因素识别问题,分析了1993—2021年山西省冬小麦水足迹历史演变规律,利用BP神经网络-决策实验室(BP-DEMATEL)模型对冬小麦水足迹演变的关键影响因素进行识别,将其分为驱动型因素及特征型因素,并揭示了影响因素之间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993—2021年山西省冬小麦水足迹及单位水足迹均呈下降趋势;2021年山西省冬小麦总水足迹为27亿m^(3)(蓝水占比57%),单位水足迹为1 122 m^(3)/t,与前期高点相比分别下降38%(较1994年)和21%(较1993年);气温、相对湿度和灌溉面积为冬小麦水足迹演变的关键驱动型因素,化肥施用量和农业机械总动力为关键特征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P神经网络-决策实验室模型 水足迹 冬小麦 山西省
下载PDF
气候变化背景下山西省气象干旱时空演变特征
3
作者 姚宁 蒋昆昊 +3 位作者 谢文馨 张东彦 杨晓娟 于强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70-281,共12页
干旱频发对生态资源、农业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为揭示山西省干旱时空演变特征,基于1971—2020年山西省24个气象站点的逐月气象资料,利用改进的Mann-Kendall方法检验各气象因子的年变化趋势,采用FAO56 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参考作物... 干旱频发对生态资源、农业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为揭示山西省干旱时空演变特征,基于1971—2020年山西省24个气象站点的逐月气象资料,利用改进的Mann-Kendall方法检验各气象因子的年变化趋势,采用FAO56 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参考作物腾发量(ET0),分析单个气象因子变化情况下ET0的变化特征和对气象因子的敏感性,比较各时间尺度(月、季、年尺度)不同干旱指数(降水距平百分率(Pa)、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和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对山西省干旱灾害监测能力。结果表明:ET0与相对湿度呈负相关,气象因子对ET0的敏感性由大到小依次为相对湿度、日最高气温、2 m处风速、日最低气温、日平均气温,ET0呈波动下降趋势。SPEI能够在多时间尺度上有效反映山西省干旱状况,是该地区干旱监测的有效工具。在月、季、年尺度下,比较3个干旱指数,Pa检测效果较差,SPI和SPEI在某些地理区域存在较大差异,整体而言,SPEI在多数地区检测干旱的性能更好;SPEI-1尺度下,各干旱等级发生频率由大到小依次为轻旱(14.8%)、中旱(10.6%)、重旱(5.6%)、特旱(1.9%),3月干旱发生率最高(34%),12月发生率最低(31.8%),吕梁市、晋中市、大同市干旱情况较为严重;SPEI-3尺度下,季节发生干旱频率由大到小依次为秋季(33.5%)、夏季(32.5%)、春季(31.9%)、冬季(31.4%),大同市、长治市特旱发生频率最高,旱情最为严重,忻州市轻旱频率、朔州市中旱频率、吕梁市重旱频率最高;SPEI-12尺度下,轻、中、重、特旱频率分别为14.8%、10.5%、5.4%、2.3%,SPEI-12相较SPEI-1和SPEI-3识别重旱、特旱的站点更多,并基于游程理论得出,山西省南部干旱频次更多,东部干旱历时更长、干旱严重程度更大,干旱峰值主要出现在山西省南北部,由于年均降水呈波动性下降,年均气温整体上升,山西省的气候趋于暖干化,南北部旱情将有所加重,中部地区旱情有所减缓,全域性干旱仍有很大发生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指数 干旱特征 参考作物腾发量 游程理论 山西省
下载PDF
山西省煤矿采空地下空间评估与再利用研究
4
作者 孙莹洁 刘廷 +1 位作者 刁玉杰 胡智凯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2-51,共10页
山西省煤炭资源丰富,年煤炭产量占全国产量的近1/4,煤炭资源开采形成大量的采空地下空间。随着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和山西风电、光伏发电的大力发展,如何合理利用煤矿采空地下空间,尤其是将地下空间与新能源结合将成为煤炭产业低碳发展的... 山西省煤炭资源丰富,年煤炭产量占全国产量的近1/4,煤炭资源开采形成大量的采空地下空间。随着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和山西风电、光伏发电的大力发展,如何合理利用煤矿采空地下空间,尤其是将地下空间与新能源结合将成为煤炭产业低碳发展的关键。本次研究运用比例系数法和采空地下空间守恒定律,测算出2022年山西省开采煤矿井巷可利用空间为1.54亿m^(3),“十五”到“十三五”期间关闭/退出煤矿的井巷可利用空间为1.05亿m^(3),估算1949至2021年山西省煤矿因工作面开采形成的采空地下空间约38.98亿m3,预测到2030年山西省煤矿工作面开采还可形成采空地下空间约19.56亿m^(3)。根据山西省能源低碳发展需求提出了山西省煤矿采空地下空间未来可利用的四种模式:煤矿地下旅游或地下仓储、煤矿地下抽水蓄能、煤矿地下压缩空气储能和煤矿地下封存二氧化碳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采空 碳中和 地下空间估算 利用模式 山西省
下载PDF
2012—2022年山西省3A级以上景区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5
作者 师永强 宋雪剑 +3 位作者 魏亚娟 耿巍 张新生 李话语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8-298,共11页
山西省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11个地市级旅游资源赋存和旅游经济发展不协调.以2012—2022年山西省3A级以上景区为研究对象,运用核密度估计分析、标准差椭圆、平均最近邻指数、不平衡指数和缓冲区分析等空间分析方法和数理统计分析方法,... 山西省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11个地市级旅游资源赋存和旅游经济发展不协调.以2012—2022年山西省3A级以上景区为研究对象,运用核密度估计分析、标准差椭圆、平均最近邻指数、不平衡指数和缓冲区分析等空间分析方法和数理统计分析方法,重点研究山西省3A级以上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从而为山西省合理有效地开发、配置旅游资源提供数据支撑.结果表明:(1)通过标准差椭圆和平均最近邻指数分析得出,山西省3A级以上旅游景区总体分布呈南北延伸,空间结构类型为集聚型,3A级以上旅游景区逐渐向晋南、晋东南发展;(2)通过核密度分析发现,各地级市3A级以上景区分布不均衡,景区空间分布密度区域有明显差异,高密度区域分布在太原市周边;(3)交通条件、城市等级、水系、地形地貌、经济水平均是影响3A级以上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A级以上旅游景区 空间分布 最近邻距离法 影响因素 山西省
下载PDF
规模经济与国有文艺院团效率增进——来自山西省的证据
6
作者 王亮 张光 《文化软实力研究》 2024年第1期75-86,共12页
规模经济是制造业和服务业供给主体必须追求的目标,艺术表演业也不例外。本文利用1989—2021年山西省国有院团的统计数据,构造长期平均成本产出函数,发现山西省国有文艺院团存在规模经济效应,但是成本产出组合偏离最优组合;国有经营院... 规模经济是制造业和服务业供给主体必须追求的目标,艺术表演业也不例外。本文利用1989—2021年山西省国有院团的统计数据,构造长期平均成本产出函数,发现山西省国有文艺院团存在规模经济效应,但是成本产出组合偏离最优组合;国有经营院团生产效率优化空间较大,集体经营院团更能促进规模经济效应的形成。在做强做大文艺表演产业,提升国有文艺院团质量的同时,应降低院团运营中的管理冗余,充分发挥规模经济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模经济 国有院团 成本产出模型 山西省
下载PDF
山西省五台县发现天然矿泉水开发潜力区
7
作者 孙岐发 王宏利 +10 位作者 凌昕 卢兵 国林 胡宸 孙靖尧 周龙 李昌 赵剑 刘昌吉 王旭 崔大鹏 《地质与资源》 CAS 2024年第1期131-134,共4页
利用调查、取样、化验、物探和钻探等方法手段,对山西五台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水质现状进行了研究,发现该地区水质状态良好,部分区域锌(Zn)、锶(Sr)含量达到矿泉水标准,Zn最大值2.3 mg/L、Sr最大值1.17 mg/L,富Zn面积73.71 km^(2)... 利用调查、取样、化验、物探和钻探等方法手段,对山西五台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水质现状进行了研究,发现该地区水质状态良好,部分区域锌(Zn)、锶(Sr)含量达到矿泉水标准,Zn最大值2.3 mg/L、Sr最大值1.17 mg/L,富Zn面积73.71 km^(2),富含Sr面积134.25 km^(2),实施探采结合井最终钻获高品质的水资源,在五台县实现了天然矿泉水潜力区的新突破,有力支撑了地方的健康饮水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矿泉水 富锌 富锶 五台县 山西省
下载PDF
山西省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探究
8
作者 郝美彦 李婷 苏徐 《山西财税》 2024年第2期34-37,共4页
一、山西省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现状山西把实施大数据战略、发展数字经济、建设智慧山西作为转型发展的重要引擎,在农业、工业、服务业等传统行业领域,选一批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具有示范性项目给予支持,在数实融合方面取得了显著... 一、山西省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现状山西把实施大数据战略、发展数字经济、建设智慧山西作为转型发展的重要引擎,在农业、工业、服务业等传统行业领域,选一批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具有示范性项目给予支持,在数实融合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型发展 深度融合 服务业 实体经济 大数据战略 发展探究 融合现状 山西省
下载PDF
山西省农村固体废弃物产生、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研究
9
作者 湛润生 吕召小 +1 位作者 李贝 岳新丽 《现代化农业》 2024年第3期51-53,共3页
选取山西省下辖11个地市部分农村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观察和入户访谈等方式,针对农村固体废弃物(农村固废)产生途径、处理方式及资源化利用技术展开调查。结果表明,山西省农村固废主要包括农作物秸秆类、人畜粪便类、废纸类、塑料橡胶... 选取山西省下辖11个地市部分农村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观察和入户访谈等方式,针对农村固体废弃物(农村固废)产生途径、处理方式及资源化利用技术展开调查。结果表明,山西省农村固废主要包括农作物秸秆类、人畜粪便类、废纸类、塑料橡胶类、煤灰煤渣类等,其中以农作物秸秆、人畜粪便和生活垃圾为主。总体呈现种类多、数量大、资源化利用率不高等特点。随后,分析了农村固体废弃物处理方式及资源化利用技术,并提出了针对该地区农村固体废弃物处理的意见建议,以期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助力国家乡村振兴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废弃物 产生 处理 资源化利用 山西省
下载PDF
数字经济视角下山西省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推进路径研究
10
作者 王瑞 韩小英 +1 位作者 李建军 张蕾 《现代农业研究》 2024年第1期72-75,共4页
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时代命题下,数字经济赋能成为引领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推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重要策略。本文从粮食安全、生态宜居、乡村产业、乡村善治、城乡融合、农民增收等方面探讨了数字经济推进宜居宜业和美... 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时代命题下,数字经济赋能成为引领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推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重要策略。本文从粮食安全、生态宜居、乡村产业、乡村善治、城乡融合、农民增收等方面探讨了数字经济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内在机理。在对山西省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实践深入剖析基础上,基于数字经济视角,从推进策略、擦亮数字底色、建强产业支撑、拓宽百姓增收渠道、提升善治能力、筑牢民生保障等方面给出了山西省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推进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山西省 数智赋能
下载PDF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西省推进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省级统筹方案的通知(晋政办发〔2023〕77号)
11
作者 《山西省人民政府公报》 2024年第1期15-16,共2页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办、厅、局:《山西省推进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省级统筹方案》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2023年12月14日(此件公开发布)山西省推进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省级统筹方案为贯彻落实《中共...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办、厅、局:《山西省推进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省级统筹方案》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2023年12月14日(此件公开发布)山西省推进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省级统筹方案为贯彻落实《中共山西省委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高医疗保险保障能力和管理水平,制定我省推进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居民医保”)省级统筹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级统筹 城乡居民医疗保险 中共山西省 医疗保障制度改革 居民医保 医疗保险保障 印发 山西省
下载PDF
关于《国家税务总局山西省税务局 山西省财政厅 山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中国人民银行山西省分行 山西省医疗保障局关于优化调整社会保险费申报缴纳流程的公告》的解读
12
《山西财税》 2024年第1期58-59,共2页
为进一步改善用人单位和个人办理社会保险费申报缴纳业务的服务体验,降低办事成本,保障用人单位和个人合法权益,国家税务总局山西省税务局、山西省财政厅、山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中国人民银行山西省分行、山西省医疗保障局联合... 为进一步改善用人单位和个人办理社会保险费申报缴纳业务的服务体验,降低办事成本,保障用人单位和个人合法权益,国家税务总局山西省税务局、山西省财政厅、山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中国人民银行山西省分行、山西省医疗保障局联合制发《关于优化调整社会保险费申报缴纳流程的公告》,现将公告解读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税务总局 山西省财政厅 社会保险费 服务体验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中国人民银行 山西省分行 联合制
下载PDF
基于主体功能区的山西省碳排放时空特征及减排评价
13
作者 李虹 张红 +2 位作者 贺桂珍 张霄羽 刘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3-153,共11页
碳排放核算是落实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应对气候变化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碳排放强度的变化趋势体现了碳减排成效,是主体功能区未来减排措施和低碳发展道路的选择与调整的重要依据。以我国典型高碳经济省份山西省为研究对象,采用B... 碳排放核算是落实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应对气候变化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碳排放强度的变化趋势体现了碳减排成效,是主体功能区未来减排措施和低碳发展道路的选择与调整的重要依据。以我国典型高碳经济省份山西省为研究对象,采用BP神经网络模型,基于市级碳排放量、人口、GDP、夜间灯光总值、植被覆盖率、城市化水平构建了适用于主体功能区的碳排放核算模型,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Dagum基尼系数和时间倾向率等方法,分析了主体功能区碳排放时空特征、碳排放区域差异并评价碳减排成效。结果表明:(1)从时间趋势来看,2006—2020年各主体功能区碳排放量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其增长率均表现为重点开发区域(48.08%)>农产品主产区(38.13%)>重点生态功能区(33.95%)的特征,与各区域的功能定位和产业结构显著相关。(2)从空间演变来看,主体功能区的空间集聚特征与山西省“两山夹一川”的独特地势相关。重点开发区域空间集聚格局较为稳定,集中在山西省中部,而农产品主产区、重点生态功能区的集聚特征不显著,分布在东部和西部。(3)碳排放区域差异分析表明山西省碳排放地区间总体差异呈现下降趋势,总体基尼系数由2006年的0.505下降到2020年的0.498,年均下降0.102%,重点开发区域和重点生态功能区之间的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4)碳减排效果评价显示主体功能区碳排放强度均呈现下降趋势,重点开发区域的碳减排成效显著高于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基于对主体功能区碳排放的分析,结合其功能定位,针对性地提出主体功能区减排和低碳发展措施。本文为我国能源资源型省份制定和实施差异化节能减排政策提供了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减排评价 主体功能区 山西省
下载PDF
山西省医院骨科手术患者药品费用的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
14
作者 李维鹏 尚楠 +2 位作者 张智琪 李赟 郑晓俊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12-617,共6页
目的分析山西省骨科手术患者药品费用的特征和影响因素,为合理管控骨科手术患者的药品费用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收集山西省2016-2021年584204例骨科手术患者的病例信息。按照不同年份、地区、医院级别、手术类型和手术切口类型进行分类... 目的分析山西省骨科手术患者药品费用的特征和影响因素,为合理管控骨科手术患者的药品费用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收集山西省2016-2021年584204例骨科手术患者的病例信息。按照不同年份、地区、医院级别、手术类型和手术切口类型进行分类,对药品费用进行分析。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广义线性回归模型对药品总费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验证。结果关节置换术(占42.61%)和骨折后外固定术(占12.60%)是最常见的手术类型。不同手术类型药品总费用在不同地区和不同等级医疗机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晋中地区的骨折后外固定术药品总费用最高[(11719.97±4374.73)元],三级甲等医院的骨折后外固定术药品总费用最高[(13584.71±4531.82)元]。Ⅰ类切口手术中骨折后外固定术的抗菌药物费用最高[(1176.25±341.42)元]。广义线性回归模型显示,医院所属地、医院级别、性别、付款方式、住院天数和手术类型是药品总费用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构方程模型进一步揭示,医院级别、付款方式和手术类型对药品总费用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需关注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费用高的情况,进一步研究其合理使用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省 骨科手术 药品费用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山西省黄芪籽蜂的危害及田间发生规律
15
作者 师文丽 康婕 +2 位作者 郝佳伟 牛颜冰 张仙红 《山西农业科学》 2024年第3期123-128,共6页
黄芪籽蜂是一类为害黄芪(Astragalus)种子的主要害虫,对黄芪种子的产量和品质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为明确黄芪籽蜂在山西省黄芪不同种植区的发生危害特点及发生规律,为该虫的预测预报以及制定有效防控措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试验于2021年和... 黄芪籽蜂是一类为害黄芪(Astragalus)种子的主要害虫,对黄芪种子的产量和品质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为明确黄芪籽蜂在山西省黄芪不同种植区的发生危害特点及发生规律,为该虫的预测预报以及制定有效防控措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试验于2021年和2022年在山西省不同地区对黄芪籽蜂的发生种类、危害情况及田间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山西省发生的黄芪籽蜂包括黄芪种子小蜂(Bruchophagus huonchili)、内蒙黄芪籽蜂(B.mongolicus)、圆腹黄芪籽蜂(B.ciriventrious)、北京黄芪籽蜂(B.beijingensis)、拟京黄芪籽蜂(B.pseudobeijingensis)及黄芪种子金小峰(Habrocytus huonchei)共6种,但不同种植区发生的优势种存在一定的差异,太谷区和浑源县的优势种为黄芪种子小蜂,五寨县的优势种为黄芪种子金小蜂;且不同种植区黄芪种荚和种子的被害率不同,其中浑源县的种荚和种子的被害率最高,分别为65.93%和41.36%。此外,田间调查结果发现,黄芪不同种植区黄芪籽蜂发生期存在一定差异,晋中太谷区黄芪籽蜂发生期较五寨县和浑源县早,表明随纬度增加,危害时间向后推迟,山西省黄芪籽蜂从5月中下旬开始发生可持续到8月上中旬,但不同地区发生高峰期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籽蜂 黄芪 优势种 田间发生规律 山西省
下载PDF
山西省吕梁山黄圈塔铅锌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16
作者 裴进云 薛颖 +2 位作者 王勇 裴博 白羽 《地质找矿论丛》 CAS 2024年第1期26-34,共9页
黄圈塔铅锌矿位于吕梁碳酸盐台地的柳林背斜北翼,铅锌矿体主要赋存于下奥陶统三山子组和中奥陶统马家沟组碳酸盐岩中,蚀变和铅锌矿化产于NW向断裂破碎带中。通过对该矿床地质特征、地球物理特征、地球化学特征、矿化蚀变特征的综合研究... 黄圈塔铅锌矿位于吕梁碳酸盐台地的柳林背斜北翼,铅锌矿体主要赋存于下奥陶统三山子组和中奥陶统马家沟组碳酸盐岩中,蚀变和铅锌矿化产于NW向断裂破碎带中。通过对该矿床地质特征、地球物理特征、地球化学特征、矿化蚀变特征的综合研究表明,铅锌矿体主要赋存于NW走向的F1断层破碎带中,矿化以裂隙交代充填型为主,次为蚀变岩型;目前控制有2条铅锌矿体,其中以2号矿体为主,激电测深剖面显示极化率异常向下未封闭,指示深部(埋深150 m)存在极化地质体;勘查区地表未发现与成矿有关的火成岩;矿化成分较为简单,金属矿物主要是方铅矿、闪锌矿,脉石矿物为方解石、白云石,围岩蚀变为中低温矿物组合;矿床成因类型应属中低温热液型铅锌矿床。基于激电测深剖面资料,有必要进一步开展矿区深部找矿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矿 交代充填型 中低温热液矿床 矿床地质特征 找矿方向 黄圈塔地区 山西省
下载PDF
土地流转意愿与行为悖离的影响因素及发生机制——基于山西省欠发达县5307份农户样本
17
作者 李惠敏 郭青霞 +1 位作者 丁一 康庆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3期69-74,79,共7页
基于山西省58个欠发达县5 307份实地调研数据,采用Logistic-ISM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及发生机制。结果表明,山西省欠发达县农户土地流转意愿和行为的悖离现象较普遍,已经成为该区域土地流转进程中较明显的障碍因素,农户土地流转意愿与行... 基于山西省58个欠发达县5 307份实地调研数据,采用Logistic-ISM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及发生机制。结果表明,山西省欠发达县农户土地流转意愿和行为的悖离现象较普遍,已经成为该区域土地流转进程中较明显的障碍因素,农户土地流转意愿与行为存在较普遍的悖离现象,在有土地流转意愿的2 742户农户中,1 892户农户(69.00%)并没有发生土地流转行为;在没有土地流转意愿的2 565户农户中,1 163户农户(445.34%)发生了土地流转行为;农户年龄、无非农就业能力、流转收益低、难找交易对象、担心失去保障和担心毁约对悖离现象具有正向的显著影响;农户健康状况、农户受教育程度、总人口、非农收入占比、最大块耕地面积和最小块耕地面积对悖离现象产生负向的显著影响;在此基础上,对悖离因子进行深层次分析,形成“一路径,两驱动”的层次结构;以提高农户非农就业能力为突破口,重点解决农户个体特征与家庭特征对土地流转的限制影响,立足调控思路,结合因素作用路径,提出适应化的调控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流转 意愿与行为悖离 Logistic-ISM模型 欠发达县 山西省
下载PDF
山西省农产品流通效率影响因素研究
18
作者 刘畅 张庆萍 《北方经贸》 2024年第2期113-116,共4页
近年来,山西省农产品市场拓展和农产品流通屡创佳绩,但也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农业仍以家庭生产经营为主,导致农产品流通领域中缺乏规模化的企业运作;而以规模较小、较为分散的个体工商户为主,农产品流通效率未能得到有效提升。本文运用Dea... 近年来,山西省农产品市场拓展和农产品流通屡创佳绩,但也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农业仍以家庭生产经营为主,导致农产品流通领域中缺乏规模化的企业运作;而以规模较小、较为分散的个体工商户为主,农产品流通效率未能得到有效提升。本文运用Deap软件测度了山西省农产品的流通效率,同时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研究其影响因素,发现限额以上餐饮业营业额、农业总产值、农产品流通业劳动力人数、政府对农产品流通的支持程度对农产品流通效率具有促进作用;而运输路线长度的增加不利于农产品流通效率的增长。在充分讨论前述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为山西省农产品流通业发展提出可行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省 农产品 流通效率
下载PDF
水足迹视角下黄土丘陵区农业水土资源匹配格局——以山西省和顺县为例
19
作者 闫美霞 郭青霞 +1 位作者 丁一 康庆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2期41-49,共9页
从水足迹视角出发,运用CROPWAT及标准差椭圆模型分析2010—2019年山西省和顺县乡镇域主要农作物生产水足迹和耕地面积的时空变化,运用基尼系数及空间失配指数深入研究2010年、2014年、2019年乡镇域农业水土资源时空匹配格局,并明确调控... 从水足迹视角出发,运用CROPWAT及标准差椭圆模型分析2010—2019年山西省和顺县乡镇域主要农作物生产水足迹和耕地面积的时空变化,运用基尼系数及空间失配指数深入研究2010年、2014年、2019年乡镇域农业水土资源时空匹配格局,并明确调控方向。结果表明,研究期间,和顺县作物生产水足迹、蓝水足迹、绿水足迹和耕地面积总体上均呈下降趋势;绿水足迹对各区域作物生产水足迹的构成贡献最大,占比均超过62.0%;和顺县西部地区作物生产水足迹和耕地的空间聚集性不断增强;和顺县作物生产水足迹、蓝水足迹、绿水足迹与耕地之间的空间失配均逐渐加剧,中部和东部地区农业水土资源分别为中度失配和重度失配,是和顺县未来农业水土资源调控的重点地区;可以将县域10个乡镇分别划分为水源涵养调蓄、水土优化调控与引水节水灌溉3个调控区。总的来说,受社会经济、生产要素投入和气候条件的影响,和顺县农业水土资源匹配协调水平处于失衡状态,但在调控区划分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人工调控,仍可实现农业水土资源匹配协调水平的较大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生产水足迹 农业水土资源匹配 基尼系数 空间失配指数 黄土丘陵区 山西省和顺县
下载PDF
乡村振兴进程中乡镇基层党组织建设:作用、问题、原因与对策——以山西省Y镇为例
20
作者 靳方姣 王影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67-70,共4页
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进程中扮演着乡镇社会治理领导者、乡镇利益关系平衡者、乡镇各项工作落实者等多重角色,但由于人才和资金不足、基层党组织力量不集中、党员学习和管理方式单一等原因,乡镇基层党组织建设目前存在党建资源不足、组... 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进程中扮演着乡镇社会治理领导者、乡镇利益关系平衡者、乡镇各项工作落实者等多重角色,但由于人才和资金不足、基层党组织力量不集中、党员学习和管理方式单一等原因,乡镇基层党组织建设目前存在党建资源不足、组织联络不到位、党员教育管理不规范等现实问题,需采用创新乡镇基层党组织设置、健全体制机制、加强党员干部队伍思想建设等举措加强乡镇基层党组织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山西省 乡镇 基层党组织建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