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9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岛叶通过GluA1受体和腺苷酸环化酶1参与调控大鼠头痛及相关焦虑行为
1
作者 李扬 李晨浩 +7 位作者 毛静瑞 张雯雯 马真捷 韩珣 唐闻晶 刘若卓 于生元 刘颖璐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3-182,共10页
目的:通过大鼠模型明确岛叶是否参与偏头痛发病并探索其机制。方法:连续硬膜外注射炎症汤建立慢性偏头痛(chronic migraine,CM)大鼠模型。von Frey纤维丝评估眶周机械阈值。通过旷场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观察动物焦虑行为。使用免疫印迹... 目的:通过大鼠模型明确岛叶是否参与偏头痛发病并探索其机制。方法:连续硬膜外注射炎症汤建立慢性偏头痛(chronic migraine,CM)大鼠模型。von Frey纤维丝评估眶周机械阈值。通过旷场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观察动物焦虑行为。使用免疫印迹实验检测岛叶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恶唑丙酸(α-amino-3-hydroxy-5-methyl-4-isoxazolepropionic acid,AMPA)受体亚基1-Glu A1受体及腺苷酸环化酶1(adenylate cyclase 1,AC1)的表达。通过双侧岛叶注射AC1抑制剂探索可能的机制。结果:连续炎症汤刺激硬脑膜可诱导大鼠产生偏头痛样头痛及焦虑行为。与对照组相比,CM组岛叶的c-Fos、Glu A1及其磷酸化(p-Glu A1-S845)和AC1的表达显著增加。岛叶注射AC1抑制剂可缓解大鼠的痛觉过敏和焦虑行为,降低岛叶AC1和Glu A1表达量及p-Glu A1-S845水平。结论:岛叶可能通过Glu A1及AC1参与调控大鼠偏头痛样头痛及焦虑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岛叶 偏头痛 焦虑 腺苷酸环化酶1
下载PDF
经外侧裂-岛叶切除岛叶胶质瘤手术入路的显微解剖学研究
2
作者 程进超 王其福 +3 位作者 李陈 荣军 李廷政 倪红斌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4年第4期301-305,共5页
目的 通过尸头标本模拟经外侧裂-岛叶入路的相关解剖结构,为临床医师进行岛叶胶质瘤手术提供参考,从而在提高肿瘤全切率的同时能最大程度保护脑组织功能。方法 在10例尸头标本上进行外侧裂、岛叶、大脑中动脉区域的解剖研究,拍照并观察... 目的 通过尸头标本模拟经外侧裂-岛叶入路的相关解剖结构,为临床医师进行岛叶胶质瘤手术提供参考,从而在提高肿瘤全切率的同时能最大程度保护脑组织功能。方法 在10例尸头标本上进行外侧裂、岛叶、大脑中动脉区域的解剖研究,拍照并观察各重要结构的关系及测量相关参数。结果 岛中央沟与大脑表面的中央沟相齐平,将岛叶分为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前半部分为3~5个岛短回,后半部分由2个岛长回构成。岛叶前半部分被额下回三角部、盖部和中央前回覆盖;岛叶后半部分的上方被中央后回、缘上回覆盖,下方被赫氏勒回覆盖。岛叶被上纵束环绕,上纵束联系额颞顶枕叶,钩束在岛叶下方连接额叶和颞叶。经侧裂暴露到达上界沟区域、前岛点,额眶部至少需要牵拉2.0 cm,牵拉时要避免对Broca区的损伤。暴露岛叶下界沟则需要牵拉颞叶2.5 cm,牵拉压迫过程中应注意避免损伤颞横回。结论 经外侧颞-岛叶入路可充分暴露岛叶,适合切除纯岛叶胶质瘤。对于其他类型岛叶胶质瘤,前岛点和前界沟位置容易暴露,后岛点及下界沟暴露更为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岛叶 外侧裂 胶质瘤 显微解剖
下载PDF
岛叶低级别胶质瘤术后癫痫的预后分析
3
作者 史攀杰 王永恒 +3 位作者 韩英杰 赵建华 韩志光 韩莹 《临床外科杂志》 2023年第11期1023-1026,共4页
目的分析岛叶低级别胶质瘤术后癫痫改善的影响因素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2014年6月中国脑胶质瘤基因组图谱计划(CGGA)数据库中120例伴有术前癫痫发作症状的岛叶低级别胶质瘤病人的临床资料,随访其术后1年的癫痫发作... 目的分析岛叶低级别胶质瘤术后癫痫改善的影响因素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2014年6月中国脑胶质瘤基因组图谱计划(CGGA)数据库中120例伴有术前癫痫发作症状的岛叶低级别胶质瘤病人的临床资料,随访其术后1年的癫痫发作控制情况及生存预后信息,使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术后癫痫发作的危险因素,采用Kaplan-Meier曲线分析术后癫痫控制情况对病人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的影响。结果术前癫痫发作表现为单纯局灶性发作癫痫36例(30.0%),局灶性癫痫伴有不同程度的认知障碍53例(44.2%),全身性发作31例(25.8%)。手术治疗1年后随访,72例(60%)病人癫痫症状得到了完全改善(EngelⅠ级),33例(27.5%)得到了显著改善(EngelⅡ级),11例(9.2%)得到了有意义的改善(EngelⅢ级),无改善或恶化(EngelⅣ级)者4例(3.3%)。较大的肿瘤切除程度、未累及壳核、IDH1突变是癫痫术后控制的有利因素。癫痫发作的改善是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的有利预后因素。结论癫痫是岛叶胶质瘤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术后癫痫症状的改善与肿瘤切除程度、是否累及壳核及IDH1突变状态相关,癫痫症状完全改善有助于延长病人的复发时间和总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岛叶 癫痫 生存预后
原文传递
岛叶胶质瘤手术技术中国专家共识
4
作者 中国医师协会脑胶质瘤专业委员会 中国抗癌协会脑胶质瘤专业委员会 +26 位作者 中国脑胶质瘤协作组 张军霞 张伟 王樑 庄冬晓 白红民 杨渊 蔡金全 颜伟 李瑞 王协锋 赵麟 孙关 程全 尤永平 江涛 蒋传路 马文斌 杨学军 秦智勇 刘志雄 毛庆 李刚 吴安华 屈延 张世忠 牛朝诗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3年第4期1-8,共8页
岛叶作为五大脑叶之一,其功能主要包括内脏感觉、辅助运动、躯体感觉及语言功能等。岛叶是胶质瘤的好发部位之一,颅内约25%的低级别胶质瘤和10%的高级别胶质瘤原发或累及岛叶[1]。岛叶胶质瘤是一类具有独特生物学特性的脑胶质瘤亚型。... 岛叶作为五大脑叶之一,其功能主要包括内脏感觉、辅助运动、躯体感觉及语言功能等。岛叶是胶质瘤的好发部位之一,颅内约25%的低级别胶质瘤和10%的高级别胶质瘤原发或累及岛叶[1]。岛叶胶质瘤是一类具有独特生物学特性的脑胶质瘤亚型。由于岛叶毗邻重要的功能区域和血管结构,该区域手术操作难度大、术后易出现功能障碍。因此,如何最大程度安全切除岛叶胶质瘤一直是国内外神经外科手术领域探讨的热点与难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脏感觉 血管结构 岛叶胶质瘤 神经外科手术 脑胶质瘤 功能区域 躯体感觉 功能障碍
下载PDF
皮质厚度分析在岛叶癫痫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5
作者 罕迦尔别克·库锟 徐蕊 +3 位作者 常一凡 段静静 丁爽 王云玲 《新疆医学》 2023年第10期1167-1172,共6页
目的岛盖癫痫(OIE)是一种相对认识不足、特征不清的神经系统疾病,其表现常常与颞叶癫痫(TLE)类似。在本研究中,我们研究了OIE中岛叶和岛叶周围脑区的皮质厚度(CT)的变化,以了解OIE患者的脑结构改变。方法所有参与者均接受了3.0T的MPRAG... 目的岛盖癫痫(OIE)是一种相对认识不足、特征不清的神经系统疾病,其表现常常与颞叶癫痫(TLE)类似。在本研究中,我们研究了OIE中岛叶和岛叶周围脑区的皮质厚度(CT)的变化,以了解OIE患者的脑结构改变。方法所有参与者均接受了3.0T的MPRAGE扫描,使用Freesurfer软件测量CT,之后比较了OIE与TLE患者、健康对照组的CT。结果共纳入21名难治性OIE患者、25名年龄与性别匹配的TLE患者和35名健康被试。OIE患者双侧岛叶和同侧枕颞交界区观察到弥漫性CT缩小。与健康对照组相比,OIE患者主要在同侧岛叶、近岛叶区、眶额区、颞叶内侧和外侧的新皮质中观察到广泛CT减小。致痫灶对侧皮质萎缩的模式类似,但程度较轻且不太弥漫。与TLE患者相比,皮层区域的CT相近或略缩小。结论本研究发现OIE患者的脑结构异常不仅局限于岛叶及岛盖区,该结果提示,使用CT测量能够发现OIE患者的潜在脑结构异常,本研究还为今后OIE患者脑结构CT改变的模式研究提供了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岛叶癫痫 皮层厚度 脑结构分析
下载PDF
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疼痛-抑郁行为学特点及左侧无粒型岛叶皮质背侧区mGluR5/NMDAR2B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1
6
作者 胡月 朱垸樑 +5 位作者 万腾刚 胥方元 胥章彧 李佶钖 李丹 王剑雄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3216-3223,共8页
背景: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及其所致抑郁可能与大脑皮质代谢型谷氨酸受体5和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2B型蛋白表达增加有关。目的:探索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大鼠疼痛及其所致抑郁的行为学特点,并观察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左侧无粒型岛皮... 背景: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及其所致抑郁可能与大脑皮质代谢型谷氨酸受体5和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2B型蛋白表达增加有关。目的:探索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大鼠疼痛及其所致抑郁的行为学特点,并观察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左侧无粒型岛皮质背侧区代谢型谷氨酸受体5和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2B型蛋白表达情况。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0只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仅暴露坐骨神经干,不予结扎)和模型组(结扎坐骨神经建立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模型)。于术后1-5周每周使用Von Frey纤维丝检测大鼠机械痛敏缩足阈值;通过糖水偏爱法和强迫游泳法观察抑郁样行为;术后5周采用坐骨神经功能指数及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坐骨神经功能及结构状态,通过[18]F-FDG PET-CT观察坐骨神经及大脑代谢情况,采用免疫印迹检测大脑左侧无粒型岛叶皮质背侧区中代谢型谷氨酸受体5和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2B型表达水平。结果与结论:(1)与假手术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机械痛敏缩足阈值和坐骨神经功能指数在术后1周开始显著降低(P<0.05),于2,3周出现明显抑郁样行为并进行性加重(P<0.05);(2)苏木精-伊红染色提示模型组坐骨神经病理改变呈进行性加重;模型组大鼠右侧坐骨神经/肝脏平均标准化摄取值自术后2-4周较假手术组显著增加(P<0.05);(3)术后5周,模型组大鼠大脑左侧无粒型岛叶皮质背侧区中代谢型谷氨酸受体5和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2B型表达水平较假手术组明显增高(P<0.05);(4)结果说明,坐骨神经损伤后所致机械疼痛、抑郁样行为、坐骨神经功能和病理表现并不完全同步。左侧无粒型岛皮质背侧区中代谢型谷氨酸受体5和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2B型可能参与神经病理性疼痛和疼痛所致抑郁样行为的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疼痛 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 无粒型岛叶皮质背侧区 MGLUR5 NMDAR2B 大鼠 抑郁样行为
下载PDF
立体脑电图在198例颞岛叶癫痫术前评估中的应用
7
作者 陈俊喜 王艮波 +6 位作者 周修明 华刚 陈淼彬 唐晓伟 李恺煇 费凌霞 朱丹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3年第6期614-618,共5页
目的探讨立体脑电图(SEEG)在颞岛叶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诊疗过程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2020年12月在广东三九脑科医院癫痫中心进行SEEG置入电极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过术前详细无创评估(包括记录发作期... 目的探讨立体脑电图(SEEG)在颞岛叶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诊疗过程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2020年12月在广东三九脑科医院癫痫中心进行SEEG置入电极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过术前详细无创评估(包括记录发作期头皮脑电图、颅脑核磁共振成像、发作间歇期PET-CT、神经心理评估等),使用ROSA机器人置入颅内电极,监测发作间期及发作期脑电图,记录惯常发作,根据发作期颅内电极脑电图结果明确癫痫灶起始及确定功能区位置后进行手术切除。结果共564例患者接受SEEG电极置入术,其中成人414例,儿童150例。置入电极总数为6190根,其中颞、岛叶SEEG置入患者198例,共置入电极2147根。颞、岛叶患者最小8岁,最大52岁,平均(20.2±8.5)岁;男性138例(69.7%),女性60例(30.3%),平均(10.8±0.7)根/例;单侧置入141例(71.2%),双侧置入57例(28.8%),其中2例补充电极(共7根)。有3例患者出现血肿,2例行急诊手术治疗,4例患者出现少量蛛网膜下腔出血,未出现明显临床症状,2例患者因癫痫发作后出现电极折断一根。无一例出现死亡、感染、脑脊液漏等。电极最大误差为5.2 mm,最小误差为0,平均误差在2.1 mm。196例颞、岛叶癫痫患者行手术切除,2例未手术,术后随访时间6~75个月。EngelⅠ级152例(78.7%)、Ⅱ级27例(14%)、Ⅲ级9例(4.7%)、Ⅳ级5例(2.6%),其中3例失访。结论立体脑电图是一种有效和相对安全的微创手术,对涉及血管丰富及部分结构位置深在的颞叶内侧、岛叶难治性癫痫具有重要诊疗价值,熟练掌握置入技术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SA机器人 药物难治性癫痫 立体脑电图 癫痫 岛叶癫痫
下载PDF
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探讨
8
作者 庞劲宏 《当代医药论丛》 2023年第16期70-73,共4页
目的:探讨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在遵义市播州区人民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20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 目的:探讨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在遵义市播州区人民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20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骨瓣开颅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对比两组的ADL分级、GCS评分、手术时间、术后血肿残余量、生活质量评分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中ADL分级为4级患者的占比明显低于对照组,ADL分级为1~2级患者的占比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的GCS评分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的GCS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血肿残余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的生活质量评分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的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在术后出现神经障碍2例,肺部感染2例,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7%;观察组在术后出现再出血1例,神经功能紊乱1例,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3%;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可取得较好的效果,能够提高患者的疗效及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侧裂-岛叶 显微手术 基底节 高血压 脑出血
下载PDF
显微镜下经侧裂-岛叶与经颞叶开颅清除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血肿的疗效比较
9
作者 汤明章 陈正雄 吴光辉 《甘肃医药》 2023年第9期815-817,共3页
目的:探讨经侧裂—岛叶与经颞叶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21年1月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宁德市医院神经外科同一手术组收治的64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临床资料,其中应用经侧裂—岛叶... 目的:探讨经侧裂—岛叶与经颞叶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21年1月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宁德市医院神经外科同一手术组收治的64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的临床资料,其中应用经侧裂—岛叶血肿清除术32例(侧裂组),采用经颞叶血肿清除术32例(颞叶组),比较两组患者血肿清除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术后24 h及术后1周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β)值、术后并发症及术前、术后3个月Barthel指数。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清除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及术后1周两组S100β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侧裂组S100β值低于颞叶组(P<0.05);侧裂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颞叶组(P<0.05);术后3个月侧裂组患者Barthel指数高于颞叶组(P<0.05)。结论:经侧裂—岛叶基底节血肿清除术创伤小、并发症低、恢复更好,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性基底节出血 血肿清除术 侧裂 岛叶 BARTHEL指数
下载PDF
大脑岛叶形态及功能改变与抑郁症的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0
作者 朱琳 文春梅 +2 位作者 吴喆 吴倩 常履华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3期97-100,共4页
岛叶是位于脑组织深部的皮质结构,参与处理传入大脑的内脏感觉、内脏运动、前庭觉、注意、疼痛、情绪、语言、运动、音乐和饮食等相关信息,还与味觉、视觉、嗅觉、听觉、触觉有关。神经解剖学研究发现重度抑郁症患者岛叶的大体形态异常... 岛叶是位于脑组织深部的皮质结构,参与处理传入大脑的内脏感觉、内脏运动、前庭觉、注意、疼痛、情绪、语言、运动、音乐和饮食等相关信息,还与味觉、视觉、嗅觉、听觉、触觉有关。神经解剖学研究发现重度抑郁症患者岛叶的大体形态异常。功能影像学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的大脑岛叶形态和代谢均有明显改变。岛叶形态及功能改变很可能是抑郁症发生的病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 岛叶 岛叶结构 岛叶功能 抑郁 抑郁症
下载PDF
岛叶区域的地形解剖 被引量:3
11
作者 赵建华 冯三平 +1 位作者 裴玉芳 冯继 《河北医药》 CAS 2011年第6期840-842,共3页
目的研究岛叶及其毗邻的重要结构,为岛叶区域的手术提供一些相关的解剖数据,帮助大家熟悉岛叶及其毗邻结构的解剖关系。方法对10例(20侧)成人尸头标本进行岛叶的解剖与测量。结果岛叶大体上呈一个三角形区域,表面由4~7个岛回组成,周围... 目的研究岛叶及其毗邻的重要结构,为岛叶区域的手术提供一些相关的解剖数据,帮助大家熟悉岛叶及其毗邻结构的解剖关系。方法对10例(20侧)成人尸头标本进行岛叶的解剖与测量。结果岛叶大体上呈一个三角形区域,表面由4~7个岛回组成,周围以前、上和下环岛沟为界与额顶颞叶分隔开。岛叶与外侧裂、岛盖、大脑中动脉、岛叶静脉等关系密切。结论熟悉岛叶的地形解剖和毗邻结构关系,有利于该区域的手术操作,对减少或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岛叶 外侧裂 大脑中动脉 岛叶静脉
下载PDF
急性岛叶梗死综合征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吴小未 刘兴洲 +2 位作者 黄光 黄碧波 董杰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9年第1期60-62,共3页
目的探讨岛叶梗死综合征的神经系统症状、体征、病变部位的分布及其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方法选择首次急性发病的岛叶梗死综合征患者20例,分析其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病变部位的分布特点,以及患者血管情况和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在脑梗死... 目的探讨岛叶梗死综合征的神经系统症状、体征、病变部位的分布及其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方法选择首次急性发病的岛叶梗死综合征患者20例,分析其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病变部位的分布特点,以及患者血管情况和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在脑梗死的急性期进行心电图及Holter监测,分析岛叶梗死对心脏植物神经系统的影响。结果临床表现为高级智能活动减退、语言障碍、偏瘫、感觉障碍及假性前庭症状,梗死部位累及岛叶的同时颞叶受累多见(占65%)。患者入院后24小时内心电图ST段下移发生率最高。Holter监测表明,室上性早搏多见于无心房纤颤的左侧岛叶梗死综合征,心率变异性分析显示R-R间期的标准差(SDNN)降低,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升高。结论岛叶梗死综合征表现为高级智能活动减退、语言障碍、偏瘫、感觉障碍及假性前庭症状症候群。左侧岛叶梗死引发复杂的心律失常,左侧岛叶梗死不良心脏转归事件的风险更加严重。岛叶梗死综合征发生与脑岛三角区动脉血液供应特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岛叶 脑梗死 岛叶梗死综合征 临床表现 神经 心血管 心率变异性
下载PDF
岛叶病变的显微外科治疗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中林 虞正权 +1 位作者 陈晨 范月超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127-128,共2页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切除岛叶病变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岛叶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胶质瘤10例,海绵状血管瘤2例,上皮样囊肿1例,结核瘤1例。肿瘤全切除10例,近全切除3例,结核瘤1例予大部切除,无手术死亡。术后无失语,1例偏...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切除岛叶病变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岛叶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胶质瘤10例,海绵状血管瘤2例,上皮样囊肿1例,结核瘤1例。肿瘤全切除10例,近全切除3例,结核瘤1例予大部切除,无手术死亡。术后无失语,1例偏瘫。结论经翼点-岛叶入路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是治疗岛叶病变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岛叶病变 经翼点-岛叶入路 显微外科
下载PDF
岛叶癫痫的诊断及治疗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逢鹏 姚一 谭启富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11年第2期193-196,共4页
岛叶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都非常复杂,与岛叶相连的多个皮质区域参与到岛叶起始或扩散到岛叶的局灶性癫痫发作中,所以岛叶癫痫发作症状常与其他脑叶癫痫相混淆。研究发现岛叶癫痫的主要症状学特点为咽喉不适伴抓颈姿势、口周区感觉异常、... 岛叶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都非常复杂,与岛叶相连的多个皮质区域参与到岛叶起始或扩散到岛叶的局灶性癫痫发作中,所以岛叶癫痫发作症状常与其他脑叶癫痫相混淆。研究发现岛叶癫痫的主要症状学特点为咽喉不适伴抓颈姿势、口周区感觉异常、发音困难或构音障碍、以局灶躯体运动表现结束。颅内电极埋藏是临床诊断隐源性岛叶癫痫的重要手段。对病灶性岛叶癫痫,手术切除岛叶病灶可获得满意的癫痫控制效果,而隐源性岛叶癫痫患者行岛叶皮层切除术或射频消融术的效果仍需进一步证实。本文拟对岛叶解剖,岛叶癫痫症状学、检查评估及手术治疗等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岛叶癫痫 岛叶 癫痫 致痫网络 癫痫手术
下载PDF
岛叶参与痛觉信息传递与调控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3
15
作者 邱欣彤 魏斯顿 +1 位作者 史英武 张明明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52-556,共5页
岛叶是大脑边缘系统的重要结构,是神经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从解剖学结构上,岛叶可以分为前后两部分;从功能上,前部岛叶与痛引起的情绪反应密切相关,而后部岛叶则侧重于痛信息的感受,因此岛叶同时参与了痛与痛相关情绪的信息传递与... 岛叶是大脑边缘系统的重要结构,是神经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从解剖学结构上,岛叶可以分为前后两部分;从功能上,前部岛叶与痛引起的情绪反应密切相关,而后部岛叶则侧重于痛信息的感受,因此岛叶同时参与了痛与痛相关情绪的信息传递与调控。岛叶对痛的调节机制包括自上向下和自下向上两个方面,由于存在着丰富的纤维联系和神经递质,其调节作用复杂而精细。本文就岛叶的解剖学结构及其参与痛觉传递与调控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以期为深入探索岛叶的功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岛叶 痛觉 情绪 神经递质 岛叶皮质 岛叶皮质
原文传递
岛叶梗死的研究近况
16
作者 楼小亮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382-384,共3页
关键词 岛叶 岛叶梗死 组织结构
下载PDF
前岛叶皮层参与痛觉感受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李傲宸 周永生 +5 位作者 李聪 薛茜 孟凡博 李旭阳 牛梓喧 徐晖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85-688,共4页
岛叶皮层(IC)对于疼痛的感知和感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前部岛叶皮层主要与疼痛引起的情感感受有关,而后部岛叶皮层与痛觉的感觉信息有关。本文主要综述前部岛叶皮层在疼痛感受及调节中的研究进展,并对其中可能参与调节的分子通路以及... 岛叶皮层(IC)对于疼痛的感知和感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前部岛叶皮层主要与疼痛引起的情感感受有关,而后部岛叶皮层与痛觉的感觉信息有关。本文主要综述前部岛叶皮层在疼痛感受及调节中的研究进展,并对其中可能参与调节的分子通路以及神经环路进行简要概括,以期深入阐明前部岛叶皮层在痛觉感受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岛叶 痛觉 岛叶皮层 吻侧无颗粒岛叶皮层
原文传递
经外侧裂脑岛叶入路至基底核区的显微解剖 被引量:19
18
作者 马东 黄建军 +4 位作者 马喜 伊志强 韩光迅 张素勤 刘庆良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0年第4期196-199,共4页
目的探讨经外侧裂脑岛叶入路至基底核区的相关显微解剖。方法对13例(26侧)成人男性尸头标本进行外侧裂、大脑中动脉(MCA)及岛叶、基底核区的显微解剖与测量。结果①外侧裂干部平均长度为(41.5±5.3)mm,分支的长度为:前水平支(26.3&#... 目的探讨经外侧裂脑岛叶入路至基底核区的相关显微解剖。方法对13例(26侧)成人男性尸头标本进行外侧裂、大脑中动脉(MCA)及岛叶、基底核区的显微解剖与测量。结果①外侧裂干部平均长度为(41.5±5.3)mm,分支的长度为:前水平支(26.3±6.2)mm,前升支(36.0±10.1)mm,后支(43.0±7.1)mm。②MCA分叉到颈内动脉发出MCA处平均(18.7±8.9)mm;颈内动脉分叉处到岛阈的距离平均(24.4±4.8)mm。MCA分叉在岛阈内侧的18侧,在岛阈外分叉的8侧。MCA各段平均长度及直径:M1段(22.9±6.5)mm,(2.0±0.4)mm;M2段(26.8±10.8)mm,(1.6±0.4)mm;M3段(19.0±7.4)mm,(1.3±0 3)mm。③本组标本豆纹动脉均发自M1段及大脑前动脉A1段;有2组豆纹动脉的23侧,有3组豆纹动脉的3侧。其中内侧组距颈内动脉6.0~12.0mm,外侧组距大脑中动脉分叉5.0~23.0mm。④岛叶额盖宽(28.3±0.9)mm,顶盖宽(28.6±0.7)mm,颞盖宽(38.3±1.1)mm;短回长度为(28.8±3.5)mm,长回长度为(42.6±5.2)mm,岛叶中央沟长度为(38.9±5.1)mm。结论熟悉经外侧裂脑岛叶入路的解剖,有利于岛叶、基底核区肿瘤手术路径的选择和术中重要血管及结构的保护;高血压基底核出血可以经外侧裂脑岛叶短回的乏血管区造瘘,清除血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中动脉 基底神经节 神经解剖学 外侧裂 岛叶
下载PDF
岛叶的任务态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被引量:11
19
作者 伊慧明 周媛 +5 位作者 张权 张翀 何雅娜 陈静 蒋田仔 张云亭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39-443,共5页
目的采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 MRI)研究岛叶在执行词语联想任务时的激活状态,分析岛叶不同部位在语言功能中的作用。方法对28名(男15名,女13名)健康被试者行f MRI研究,试验内容为组块设计的词语联想任务和静息态扫描。采用SPM5和REST1.3软... 目的采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 MRI)研究岛叶在执行词语联想任务时的激活状态,分析岛叶不同部位在语言功能中的作用。方法对28名(男15名,女13名)健康被试者行f MRI研究,试验内容为组块设计的词语联想任务和静息态扫描。采用SPM5和REST1.3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计算岛叶前部和后部与全脑其他体素之间的功能连接系数,并比较功能连接的差异。结果双侧岛叶前部为正激活脑区,后部为负激活脑区。与左侧岛叶前部有功能连接的区域包括右侧岛叶前部、右侧岛叶后部、辅助运动区(SMA)、左侧颞上回、左侧额中回、左侧额上回、左侧顶下小叶、中扣带回、右侧纹状体和右侧额下回。与左侧岛叶后部有功能连接的区域包括右侧岛叶后部、左侧岛叶前部、右侧颞上回、中扣带回、右侧中央前回及右侧纹状体。与右侧岛叶前部有功能连接的区域包括SMA、左侧额下回、右侧顶下小叶、左侧顶下小叶、左侧颞上回、右侧中央前回、右侧纹状体、中扣带回、左侧额中回、左侧纹状体、右侧额中回、右侧额下回及左侧颞横回。与右侧岛叶后部有功能连接的区域包括右侧中央前回、左侧颞上回、左侧岛叶前部、左侧岛叶后部、右侧缘上回及左侧扣带回。结论岛叶前部与后部的功能连接区域有一定差异,分别以不同方式参与语言任务的完成,左侧岛叶前部在语言功能中的作用可能更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岛叶 词语联想 正激活 负激活 功能连接
下载PDF
3.0T术中磁共振实时影像功能导航联合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在岛叶胶质瘤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20
作者 庄冬晓 吴劲松 +7 位作者 姚成军 路俊锋 朱凤平 邱天明 许耿 毛颖 黄峰平 周良辅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07-211,共5页
目的评价3.0 T术中磁共振成像(intraoperative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iMRI)联合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锥体束示踪导航及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intraoperative neurophysiologicalmonitoring,IONM)技术在各种... 目的评价3.0 T术中磁共振成像(intraoperative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iMRI)联合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锥体束示踪导航及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intraoperative neurophysiologicalmonitoring,IONM)技术在各种累及岛叶的胶质瘤切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0年9月至2011年6月以3.0 T iMRI数字一体化神经外科手术中心为平台,在iMRI功能导航结合IONM下对18例累及岛叶的胶质瘤实施切除手术。其中对10例主侧半球肿瘤采用唤醒麻醉下术中直接皮质电刺激进行语言区定位。对所有18例岛叶胶质瘤,术中均采用DTI导航结合术中连续经皮质刺激运动诱发电位和皮质下电刺激进行锥体束定位。结果通过iMRI实时扫描,18例患者中有13例发现肿瘤残留,其中6例在iMRI实时影像导航下获得了进一步切除,使肿瘤的影像学全切除率从5/18提高至9/18。经Fisher检验,iMRI前、后的肿瘤切除率(包括全切除及次全切除)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6)。9例因DTI导航或IONM提示切缘临近功能皮质或深部锥体束,而未强求全切除。10例主侧半球肿瘤患者中,术后近期(1周内)出现一过性语言功能障碍5例,随访至术后1个月,语言功能均恢复到术前水平或以上;18例患者中3例术后近期出现肢体运动功能障碍,随访至术后1个月,其中2例完全恢复。总体术后1个月的神经功能障碍仅1例。无iMRI及IONM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3.0 T iMRI术中实时影像导航联合DTI锥体束示踪成像技术及IONM技术有助于最大程度地安全切除岛叶胶质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岛叶 神经导航 术中磁共振成像 电刺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