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3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岩溶管道构造影响下浅部地层温度数值模拟研究
1
作者 邱俊豪 张延军 +2 位作者 张庆 张通 于子望 《世界地质》 CAS 2024年第1期118-127,共10页
当含水岩溶构造体存在时,浅部地层温度场会产生变化。浅层测温法可以简单快速地获得浅层地温数据,通过温度差异反演出岩溶构造的分布。为了研究以贵州省盘州市某场地及其周围场地为对象时,浅层测温技术探测岩溶管道构造体的可行性,笔者... 当含水岩溶构造体存在时,浅部地层温度场会产生变化。浅层测温法可以简单快速地获得浅层地温数据,通过温度差异反演出岩溶构造的分布。为了研究以贵州省盘州市某场地及其周围场地为对象时,浅层测温技术探测岩溶管道构造体的可行性,笔者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结果表明:构造体不同的埋深会显著改变浅部地层的温度,对于单个岩溶构造体(等效直径为0.5 m,水温12℃),可探测深度极限约为66 m;在管道内流体的温度为12℃时,岩溶管道构造体有效流动截面积的增大会降低浅部地层温度,等效直径在0.1~1.0 m区间内改变时,2.0 m处地层温度的变化在0.02℃以内,这使得利用浅层测温法识别岩溶构造体的有效流动截面积变得困难;流体温度在一定范围内(12~18℃)的变化会改变浅部地层温度,尤其是低温流体的影响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测温法 岩溶管道构造 数值模型 地层温度场变化
下载PDF
贵安直管区岩溶管道主要发育期次:来自沉积与构造演化的证据
2
作者 赵磊 安亚运 +4 位作者 盘应娟 杨璐 刘汉林 曾禹人 张德明 《地球科学前沿(汉斯)》 2024年第1期1-11,共11页
贵安直管区内岩溶发育,但对岩溶的发育过程认识尚不清楚。本文通过区域地层分布及特征对比,结合构造演化史综合分析,重塑了贵安直管区的沉积–构造动态演化过程,并以此限定了岩溶发育的主要时段。提出区内岩溶的形成过程主要分为3个期次... 贵安直管区内岩溶发育,但对岩溶的发育过程认识尚不清楚。本文通过区域地层分布及特征对比,结合构造演化史综合分析,重塑了贵安直管区的沉积–构造动态演化过程,并以此限定了岩溶发育的主要时段。提出区内岩溶的形成过程主要分为3个期次:第一期形成于晚三叠世–早侏罗世(~230~200 Ma),第二期形成于早白垩世(~145~100 Ma),第三期为新生代以来(~66 Ma),其中第三期是区内岩溶管道发育的高峰时期,特别是2.58 Ma以来的多期构造升降形成不同海拔标高内典型岩溶管道分布。该研究对直管区岩溶的形成与演化进行了精细刻画和时间标定,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岩溶研究的程度,为后续开展城市地下空间利用提供了详细的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管道 发育期次 沉积–构造作用 地下空间利用 贵安直管区
下载PDF
公路隧道岩溶管道水处治技术研究
3
作者 宋伟 周祥 吴秋军 《西部交通科技》 2024年第2期91-93,共3页
文章以某高速公路隧道岩溶管道水处治为背景,采用数值计算分析并提出处治方案,结果表明:突发的岩溶管道水压会对隧道围岩造成扰动,引起隧道衬砌结构发生位移以及应力变化,对隧道衬砌结构产生不利的影响;随着岩溶管道处水头高度增大,岩... 文章以某高速公路隧道岩溶管道水处治为背景,采用数值计算分析并提出处治方案,结果表明:突发的岩溶管道水压会对隧道围岩造成扰动,引起隧道衬砌结构发生位移以及应力变化,对隧道衬砌结构产生不利的影响;随着岩溶管道处水头高度增大,岩溶管道水压引起隧道衬砌位移逐渐增大,岩溶管道处衬砌位移增幅最大;隧道岩溶管道水可采用“排水+加固”处治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管道 公路隧道 排水 加固
下载PDF
铁路隧道跨越岩溶管道处理技术
4
作者 王婷 《散装水泥》 2024年第1期75-77,共3页
某铁路隧道施工中,隧底揭示岩溶管道,为古暗河通道,与隧道近垂直相交,位于隧道下方,可探测长度大于140m。文章介绍了该溶洞岩溶发育特征,经过理论分析及工程类比,对该岩溶管道采取了加强底板型隧道结构、修筑过水拱涵维系排水路径的主... 某铁路隧道施工中,隧底揭示岩溶管道,为古暗河通道,与隧道近垂直相交,位于隧道下方,可探测长度大于140m。文章介绍了该溶洞岩溶发育特征,经过理论分析及工程类比,对该岩溶管道采取了加强底板型隧道结构、修筑过水拱涵维系排水路径的主要处理方案。工程实践效果较好,隧道结构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隧道 岩溶管道 古暗河通道 拱涵结构
下载PDF
弯曲岩溶管道溶质运移的尺度效应研究
5
作者 赵小二 王正一 +1 位作者 武桂芝 李琪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4-53,共10页
岩溶管道溶质运移的尺度效应研究对穿透曲线的正确解译非常重要,但目前针对单一弯曲管道中溶质运移尺度效应的研究仍比较缺乏。文章将岩溶管道和溶潭分别概化为透明软管和水箱,基于前期建立的水箱-管道系统(简称“管道系统”),在水箱下... 岩溶管道溶质运移的尺度效应研究对穿透曲线的正确解译非常重要,但目前针对单一弯曲管道中溶质运移尺度效应的研究仍比较缺乏。文章将岩溶管道和溶潭分别概化为透明软管和水箱,基于前期建立的水箱-管道系统(简称“管道系统”),在水箱下游设置不同长度的弯曲管道,通过示踪试验研究管道运移尺度对穿透曲线的影响,并采用暂时存储模型模拟试验曲线。结果表明:(1)随着水箱下游管道长度的增加,峰值质量浓度逐渐缓慢降低,穿透曲线上升段斜率无明显变化,穿透曲线拖尾逐渐缩短,表明运移管道长度增加对溶质运移的影响大于下游管道弯曲;(2)穿透曲线偏度系数、后段溶质羽穿透时间和溶质羽穿透时间与管道系统长度呈良好的负线性相关关系(R^(2)>0.96);(3)当对称和不对称水箱管道系统长度分别增加至154.5 m和164.3 m时,偏度系数接近0,穿透曲线分布接近对称;(4)弥散系数、存储区截面积和交换系数与管道系统长度呈良好的负线性相关关系,当对称和不对称水箱管道系统长度分别增加至159.9 m和178.1 m时,存储区截面积接近0,水箱导致的溶质运移滞后效应基本消失。研究结果对野外岩溶管道穿透曲线的解译具有一定指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管道 弯曲 溶质运移 尺度效应 示踪试验
下载PDF
隐伏岩溶管道流的空间分布及径流特征——以凡口铅锌矿山为例
6
作者 邱彪 崔国伟 《矿产勘查》 2023年第12期2459-2469,共11页
凡口铅锌矿山隐伏岩溶发育,地下水径流带易发育岩溶管道,地面塌陷活动频繁、生态破坏严重。岩溶管道基本位于逆冲断裂F203的上盘,受构造控制作用明显,在背斜轴部尤为发育。研究发现岩溶管道的分布与岩溶发育程度呈正相关关系,方向以东... 凡口铅锌矿山隐伏岩溶发育,地下水径流带易发育岩溶管道,地面塌陷活动频繁、生态破坏严重。岩溶管道基本位于逆冲断裂F203的上盘,受构造控制作用明显,在背斜轴部尤为发育。研究发现岩溶管道的分布与岩溶发育程度呈正相关关系,方向以东西向、北西向为主。多源示踪试验证实岩溶管道呈树枝状,集中径流带两侧交错发育低角度支流,存在明显的分支、复合现象。岩溶管道内,地下水径流速度186~546m/h,径流量9151 m^(3)/d。研究结果可为矿山工程建设、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管道 径流 示踪试验 凡口铅锌矿床 矿山
下载PDF
基于3ds Max岩溶管道的三维地质模型研究
7
作者 杨洋 赵云龙 丁坚平 《贵州科学》 2023年第3期88-91,共4页
地下岩溶管道在空间分布的精准识别对岩溶地区的各类工作具有指导意义。由于地下岩溶管道的隐秘性,导致岩溶管道并不能直观地被人们所认识及熟悉。基于贵州某地岩溶塌陷项目资料及研究,运用Autodesk CAD及3ds Max进行该区地下岩溶管道... 地下岩溶管道在空间分布的精准识别对岩溶地区的各类工作具有指导意义。由于地下岩溶管道的隐秘性,导致岩溶管道并不能直观地被人们所认识及熟悉。基于贵州某地岩溶塌陷项目资料及研究,运用Autodesk CAD及3ds Max进行该区地下岩溶管道的三维可视化研究。通过可视化模型的建立,使得地下隐秘且复杂的地质环境得以直观又清晰地展现于人们眼前,更方便今后工作的推进,使得技术交底更明了、清晰。当今建筑工程行业新兴的BIM管理软件,在异型曲面造型及地形数据方面存在一定不足,Autodesk CAD及3ds Max可以有效解决这方面的问题,三个软件协同设计为今后岩溶地下空间的工作及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撑与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管道 三维可视化 3ds MAX BIM
下载PDF
基于示踪试验和时域矩分析的岩溶管道溶质运移规律研究
8
作者 王欣桐 张一驰 +1 位作者 林鹏 许振浩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1期306-330,共25页
地下水示踪试验可用于表征复杂岩溶管道结构特征、探究含水层溶质的运移规律。本文尝试建立了支管道、溶潭及跌水三类岩溶管道模型,并开展了一系列示踪试验以获取相应的示踪停留时间分布曲线。通过对上述停留时间分布曲线进行时域矩分析... 地下水示踪试验可用于表征复杂岩溶管道结构特征、探究含水层溶质的运移规律。本文尝试建立了支管道、溶潭及跌水三类岩溶管道模型,并开展了一系列示踪试验以获取相应的示踪停留时间分布曲线。通过对上述停留时间分布曲线进行时域矩分析,分析了岩溶管道内的流体流动特性及溶质运移过程规律。结果表明,示踪曲线主要受支管道长度及路径差异、溶潭长度及形状、跌水长度及数量的影响。示踪曲线的多峰性是判断地层存在多条路径差不同的运移通道的重要依据之一,值得注意的是峰的数量不能直接用于判定路径数量。此外,当示踪曲线呈现长拖尾状时,可推测地层内存在溶潭及跌水等岩溶构造。本文研究结果为岩溶管道溶质运移理论研究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管道 示踪试验 溶质运移 时域矩分析
下载PDF
外源补给型岩溶管道系统特征及隧道涌水条件研究——以利咸高速楼门隧道为例
9
作者 於开炳 安祥龙 +3 位作者 汤罗圣 蒋欣静 李仲夏 杨赟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0-108,117,共10页
为更加科学地预测岩溶隧道发生管道型突水时的涌水量,有效规避岩溶地区隧道施工过程中重大水害风险,以利咸高速公路楼门隧道为例,结合野外水文地质条件调查、地下水示踪试验、高分辨率降雨-流量动态监测等多种方法,通过查明研究区内岩... 为更加科学地预测岩溶隧道发生管道型突水时的涌水量,有效规避岩溶地区隧道施工过程中重大水害风险,以利咸高速公路楼门隧道为例,结合野外水文地质条件调查、地下水示踪试验、高分辨率降雨-流量动态监测等多种方法,通过查明研究区内岩溶管道系统地下水补径排条件、岩溶水系统边界条件,分析暗河管道的空间展布及其与楼门隧道之间的空间关系,研究了外源补给型岩溶管道系统特征及隧道涌水条件,并根据高精度暗河出口流量和降雨量观测数据,采用相关性分析法对楼门隧道涌水量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响水洞岩溶水系统内部发育有两条岩溶管道(Ⅰ号岩溶管道和Ⅱ号岩溶管道),楼门隧道与Ⅰ号岩溶管道在平面上相交,极有可能是隧道突涌水的主要来源;楼门隧道日最大涌水量达99688 m3/d;建议从平、剖面上进一步优化线位,以规避重大岩溶突涌水灾害。该研究结果可为楼门隧道工程的设计与施工安全提供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楼门隧道 外源补给型岩溶管道系统 管道型突涌水 涌水量预测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南洞地下河岩溶管道展布及结构特征的示踪试验解析 被引量:22
10
作者 赵一 李衍青 +3 位作者 覃星铭 洪涛 程瑞瑞 蓝芙宁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26-233,共8页
运用高精度的示踪试验研究了南洞地下河流域部分岩溶管道的展布状况,并对暗河管道的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一号暗河有一独立的含水系统,补给区为瓦白白一带,二号暗河主管道总体通往永宁和石洞方向,三号暗河通往城红寨方向,... 运用高精度的示踪试验研究了南洞地下河流域部分岩溶管道的展布状况,并对暗河管道的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一号暗河有一独立的含水系统,补给区为瓦白白一带,二号暗河主管道总体通往永宁和石洞方向,三号暗河通往城红寨方向,二号暗河和三号暗河在南洞口附近有连通,枯季时二号暗河补给三号暗河。此外,一号暗河和二号暗河分别呈老年期和壮年期地下河形态,较为畅通;三号暗河则发育较晚,出口处有较多的裂隙。最后,结合现有的资料及流域内的水文地质条件,对流域内岩溶管道的大体分布位置进行了推断,绘制了岩溶管道的展布图,以期为南洞地下河流域的岩溶水文地质调查、物探、钻探及地下水开发利用等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示踪试验 南洞地下河 岩溶管道 展布 结构特征
下载PDF
地下工程流–固耦合试验新技术及其在充填型岩溶管道突水模型试验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11
作者 周毅 李术才 +6 位作者 李利平 张乾青 石少帅 宋曙光 王康 陈迪杨 孙尚渠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232-1240,共9页
在地质力学模型试验技术的基础上,根据大型交通、水利水电及矿山工程的需要,开展大比尺流–固耦合模型试验技术研究,包括新型流–固耦合相似材料、三维可视化固液耦合试验系统以及多物理场信息监测分析技术。提出了流–固耦合相似材料... 在地质力学模型试验技术的基础上,根据大型交通、水利水电及矿山工程的需要,开展大比尺流–固耦合模型试验技术研究,包括新型流–固耦合相似材料、三维可视化固液耦合试验系统以及多物理场信息监测分析技术。提出了流–固耦合相似材料的配制原则,选择了多种性能耦合较小的调节剂,实现了强度、渗透性、重度等指标的独立调节,大大提高了材料的相似度,保证材料能够在水长期作用下保持稳定的性质,很好地模拟中、低强度的岩体、破碎带及充填物。三维可视化固液耦合试验系统具备了自动化静力加载和数字化水压加载功能,实现了复杂地质条件下有压水体与相似材料的大面积直接作用,为流—固耦合条件下渗流和突涌水过程的模拟提供了可视化的试验场所。光纤技术、电阻元件柔性防水技术和自动化数据采集分析系统,实现了水环境下模型体内部渗压、应变和位移的精确采集和分析。最后,依托湖北省保康至宜昌高速公路尚家湾隧道,开展了充填型岩溶管道失稳突水的大比尺三维模型试验研究,真实再现了工程中的突涌水过程,揭示了充填型岩溶管道突水的灾变特征。流–固耦合试验新技术得到成功应用,为试验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技术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工程 流–固耦合 模型试验技术 充填型岩溶管道 突水
原文传递
关于季节性岩溶管道流对某快速铁路隧道衬砌破坏的分析与思考 被引量:13
12
作者 王刚 王立川 +2 位作者 仇文革 龚伦 吴剑 《现代隧道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10-218,共9页
受建设环节中诸多不利因素及其组合的影响,不同程度的铁路隧道衬砌质量缺陷时有发生且未被发现,导致运营后的隧道存在安全隐患,不同程度地威胁运营安全和运输秩序,甚至发生安全事故,导致财产损失和停运。文章以某快速铁路隧道因季节性... 受建设环节中诸多不利因素及其组合的影响,不同程度的铁路隧道衬砌质量缺陷时有发生且未被发现,导致运营后的隧道存在安全隐患,不同程度地威胁运营安全和运输秩序,甚至发生安全事故,导致财产损失和停运。文章以某快速铁路隧道因季节性管道流导致边墙厚度不足处衬砌产生压溃性破坏为案例,分析衬砌在设计厚度和边墙局部欠厚两种情况下所能承受的不同水压力。结果表明,即使衬砌符合设计,依然无法承受季节性岩溶管道流可能产生的峰值压力;由于局部厚度不足边墙处率先被压溃,及时释放了突发水压力,可能降低了衬砌更大范围和整体性破坏的更大风险;对存在季节性岩溶管道流的隧道,应采取措施充分降低或消除季节性高压水产生的风险。文章最后对本工程变更设计方案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性岩溶管道 施工缺陷 衬砌破坏 风险控制
下载PDF
基于CFP的岩溶管道流数值模拟研究--以桂林寨底地下河子系统为例 被引量:7
13
作者 赵良杰 夏日元 +3 位作者 杨杨 邵景力 曹建文 樊连杰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25-232,共8页
为了描述岩溶多重含水介质存在非达西流问题,研究管道流CFP模型在岩溶区数值模拟中的应用。在分析管道流CFP基本原理的基础上,通过建立概念模型算例(5个管道,上下临界雷诺数分别为2 000和4 000),探讨不同管道水文地质参数对出口流量及... 为了描述岩溶多重含水介质存在非达西流问题,研究管道流CFP模型在岩溶区数值模拟中的应用。在分析管道流CFP基本原理的基础上,通过建立概念模型算例(5个管道,上下临界雷诺数分别为2 000和4 000),探讨不同管道水文地质参数对出口流量及水流状态的影响,并对参数敏感性进行分析,最后将CFPM1模型应用于广西寨底岩溶地下河系统,探讨在实际应用中的管道流模型适用性。概念模型结果表明,参数敏感度从大到小依次为:管道直径、水力梯度、管道渗透系数、弯曲度及粗糙度,流量与雷诺数随管道参数增大而增大,水流状态从层流变为紊流。寨底岩溶管道流模型中3个观测井及地下河出口实测流量表明CFPM1能较好地模拟出岩溶地下水水位变化趋势。得出结论:CFPM1管道流模型允许岩溶管道与基岩含水层进行水流交换,能够较好地刻画岩溶区管道介质非达西流特征,但管道参数获取较为困难,且不能刻画岩溶管道形态变化。该方法具有一定通用性,可为实际应用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道流模型 非达西流 岩溶管道 含水介质
下载PDF
隧道充填岩溶管道滑移失稳突水机制 被引量:9
14
作者 黄震 李仕杰 +2 位作者 赵奎 吴锐 钟文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19-1126,共8页
为探究隧道充填岩溶管道滑移失稳突水机制,将岩溶管道视为“塞子”,建立岩溶管道滑移失稳突水的地质模型和力学传递模型,推导出充填岩溶管道失稳判据及安全系数计算公式,并通过算例分析岩溶管道倾角和含水体水位对岩溶管道安全性的影响... 为探究隧道充填岩溶管道滑移失稳突水机制,将岩溶管道视为“塞子”,建立岩溶管道滑移失稳突水的地质模型和力学传递模型,推导出充填岩溶管道失稳判据及安全系数计算公式,并通过算例分析岩溶管道倾角和含水体水位对岩溶管道安全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弱透水或不透水的充填岩溶管道在突水过程中的作用类似“塞子”,具有较强阻水性能,此时突水模式为岩溶管道的充填物滑移失稳突水;隧道开挖过程中,作用在岩溶管道的下滑力和抗滑力达到临界条件时,管道发生滑移失稳,最终导致突水的发生;充填岩溶管道的安全系数随着含水体水位增大而不断降低,管道倾角对安全系数的影响比水位的影响小;地下水对岩溶管道安全性的影响很大,其中渗透压力、静水压力和扬压力对管道安全性的影响较大,是触发管道发生滑移失稳、引发突水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突水机制 力学模型 岩溶管道 滑移失稳
下载PDF
不同深度岩溶管道的高密度电阻率法反演特征 被引量:30
15
作者 郑智杰 甘伏平 曾洁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92-297,共6页
高密度电法在岩溶区找水具有很好的效果,岩溶山区岩溶管道深度各异,为了探寻岩溶管道深度变化下高密度电阻率的响应规律,本文以高密度电阻率法原理为基础,采用高密度电阻率法微测系统,利用铜柱体模型,模拟均匀介质下不同深度岩溶... 高密度电法在岩溶区找水具有很好的效果,岩溶山区岩溶管道深度各异,为了探寻岩溶管道深度变化下高密度电阻率的响应规律,本文以高密度电阻率法原理为基础,采用高密度电阻率法微测系统,利用铜柱体模型,模拟均匀介质下不同深度岩溶管道的高密度电阻率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当岩溶管道深度大于15倍电极距时,矩形 AMN 装置和滚动 MNB 装置未能探测到该深度的岩溶管道;当岩溶管道深度小于10-11倍电极距时,矩形 AMN 和滚动 MNB 装置联合能较精准地定位岩溶管道在平面上的投影位置;岩溶管道反演异常的横向宽度始终大于真实异常横向宽度,反演异常顶部埋深小于或等于真实异常顶部埋深,且岩溶管道深度越浅,反演异常体的形态、大小、埋深越接近真实异常;随岩溶管道深度的增加,岩溶管道的矩形 AMN 装置和滚动 MNB 装置异常反演形态由椭圆向半椭圆、弓形变化,直至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电阻率法微测系统 电极距 岩溶管道深度 物理模拟试验
下载PDF
岩溶管道与裂隙交叉渗流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8
16
作者 沈振中 陈雰 赵坚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37-145,共9页
研制了光滑岩溶管道和裂隙交叉的水力特性室内试验模型。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安排试验,测得了48组岩溶管道和裂隙不同交叉、不同水力情况下的渗流水力特性数据。采用正交统计分析法分析绘制试验因子关系曲线图,详细研究裂隙宽度、岩溶... 研制了光滑岩溶管道和裂隙交叉的水力特性室内试验模型。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安排试验,测得了48组岩溶管道和裂隙不同交叉、不同水力情况下的渗流水力特性数据。采用正交统计分析法分析绘制试验因子关系曲线图,详细研究裂隙宽度、岩溶管道直径及进水水头对试验成果的影响。定量分析了岩溶管道与裂隙交叉时其折算渗透系数与长度、直径等因素之间的关系,并在量纲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变结构遗传算法建立了计算岩溶管道和裂隙交叉时管道汇流量的数学表达式。最后将计算值与试验值对比,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公式能较好地反映影响管道汇流量各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管道 裂隙 交叉渗流 室内试验 局部水头损失 折算渗透系数 正交统计分析
下载PDF
岩溶管道的折算渗透系数取值探讨 被引量:4
17
作者 邹昌喜 黄勇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23-127,共5页
为完善岩溶管道的折算渗透系数计算方法,基于Izbash指数方程,在考虑了局部水头损失和沿程水头损失的条件下推导了岩溶管道的折算渗透系数公式,并通过建立弯折岩溶管道模型验证该方法的合理性。基于此弯折岩溶管道模型,采用单因素分析法... 为完善岩溶管道的折算渗透系数计算方法,基于Izbash指数方程,在考虑了局部水头损失和沿程水头损失的条件下推导了岩溶管道的折算渗透系数公式,并通过建立弯折岩溶管道模型验证该方法的合理性。基于此弯折岩溶管道模型,采用单因素分析法,讨论了4种流态分区(层流区、水力光滑区、第二过渡区和水力粗糙区)下折算渗透系数对水流的雷诺系数、岩溶管道直径和弯折角度以及岩溶管道计算长度的响应。结果表明:(a)岩溶管道较短时,大雷诺系数和水流边界条件的急剧变化会产生较大的局部水头损失,此时推导的考虑局部水头损失的折算渗透系数可以较好地反映实际情况。(b)岩溶管道直径对折算渗透系数的影响最大;雷诺系数只在层流区影响较大,其他3个流态区雷诺系数、弯折角度和岩溶管道计算长度的影响与管道直径相比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管道 折算渗透系数 局部水头损失 沿程水头损失 弯折岩溶管道模型 敏感性分析
下载PDF
广西北山岩溶管道-裂隙-孔隙地下水流数值模拟初探 被引量:33
18
作者 成建梅 陈崇希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1998年第4期50-54,共5页
本文从水动力学角度分析各种岩溶含水介质中的水流特征,将其归纳为储水介质、导水介质和控水介质,并根据折算渗透系数KL的概念和建立的耦合达西流和非达西流于一体的岩溶管道-裂隙-孔隙三重介质地下水模型,对广西环江北山矿区岩... 本文从水动力学角度分析各种岩溶含水介质中的水流特征,将其归纳为储水介质、导水介质和控水介质,并根据折算渗透系数KL的概念和建立的耦合达西流和非达西流于一体的岩溶管道-裂隙-孔隙三重介质地下水模型,对广西环江北山矿区岩溶含水系统进行了初步探讨。北山实例的模拟结果表明,三重介质模型较全面地刻画了岩溶水动态的特征,反映了相对均匀裂隙流与控制性管道流并存、线性流与非线性流相互转变的运动特点,不仅理论上比较合理,在模拟技术上也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管道 裂隙 孔隙 三重介质 数值模拟 地下水
下载PDF
宜万铁路八字岭隧道岩溶管道冲积物特征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白明洲 许兆义 +1 位作者 张庆云 刘浩杰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2007年第1期16-21,共6页
岩溶山区的隧道工程建设中,隧址区的岩溶管道连通性对隧道设计中涌水量、水压力等指标的确定以及隧道施工防灾具有重要意义。以宜万铁路八字岭隧道为例,系统分析了岩溶管道粗颗粒沉积物的粒度、岩石及矿物成分、圆度度组合等特征,通过... 岩溶山区的隧道工程建设中,隧址区的岩溶管道连通性对隧道设计中涌水量、水压力等指标的确定以及隧道施工防灾具有重要意义。以宜万铁路八字岭隧道为例,系统分析了岩溶管道粗颗粒沉积物的粒度、岩石及矿物成分、圆度度组合等特征,通过对比分析,探讨了碎屑沉积物的地质联系,研究了沉积物的来源,以此为基础分析了隧址区岩溶管道的连通性,为工程设计施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隧道 岩溶管道 碎屑沉积物 管道连通性
下载PDF
不同深度谷地对高密度电法探测地下岩溶管道的影响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郑智杰 曾洁 甘伏平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4期12-17,共6页
高密度电阻率法在岩溶山区找水具有较好的效果,但岩溶区找水往往位于谷地,地形条件复杂,谷地深浅不一,高密度电法受谷地地形影响较大。为了提高岩溶区高密度电阻率法找水的探测效果,掌握不同深度谷地对高密度电阻率法影响的规律,采用高... 高密度电阻率法在岩溶山区找水具有较好的效果,但岩溶区找水往往位于谷地,地形条件复杂,谷地深浅不一,高密度电法受谷地地形影响较大。为了提高岩溶区高密度电阻率法找水的探测效果,掌握不同深度谷地对高密度电阻率法影响的规律,采用高密度电法微测系统,利用铜柱体模拟地下岩溶管道,研究不同深度谷地对高密度电阻率法探测岩溶管道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谷地模型中,当电极距、谷地深度相同时,α2装置对确定异常体的顶部埋深优于矩形AMN装置及滚动MNB装置,而矩形AMN装置及滚动MNB装置对异常的定位及确定异常体的大小优于α2装置。电极距相同时,随谷地深度增加,反演异常体横向宽度增大,埋深减小;且越来越偏离真实异常体;随谷地深度增加,高密度电阻率法能探测的有效异常体的深度减小;在谷地较深的高密度电阻率法勘探中,为了获得较好的探测效果,应适当增大电极距的布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地深度 电极距 岩溶管道 α2装置 矩形AMN装置 滚动MNB装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