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8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岩石裂隙识别表征与软件研制
1
作者 李元海 徐晓华 +3 位作者 朱鸿鹄 杨硕 唐晓杰 赵万勇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59-469,共11页
岩石裂隙特征是评判岩体结构及其完整性的核心指标,也是评估岩石工程安全稳定性的重要因素。针对岩石裂隙识别,采用深度学习方法,通过引入混合注意力机制对Unet模型进行了改进,有效提高了岩石裂隙识别的精度。针对交叉岩石裂隙的分离与... 岩石裂隙特征是评判岩体结构及其完整性的核心指标,也是评估岩石工程安全稳定性的重要因素。针对岩石裂隙识别,采用深度学习方法,通过引入混合注意力机制对Unet模型进行了改进,有效提高了岩石裂隙识别的精度。针对交叉岩石裂隙的分离与特征提取,提出了一种基于迹线方向判定的裂隙分离与表征算法,依据裂隙分离的结果形式,采用重合追踪法或断裂追踪法分离交叉裂隙骨架,继而使用微分累加法、方框法、线性回归法求得裂隙的长度、宽度及倾角等几何特征指标。基于提出的算法,研制了一套具有图形用户界面的岩石裂隙图像智能识别与表征软件系统,实现了从深度学习模型参数选择、模型训练、裂隙识别、量化分析到结果可视化的完整功能。最后对岩石裂隙识别与分离表征算法的性能进行了评判,结果表明,改进Unet模型对复杂分布的裂隙识别效果最好,其总体识别性能要优于其他网络;骨架分离算法对常见类型交叉裂隙能够取得预期结果,表征算法对分离裂隙与交叉裂隙的表征精度高,对实际岩石裂隙图像的应用效果较好。研究成果可为基于计算机视觉的岩石工程试验与岩体结构检测技术研发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裂隙 深度学习 图像分析 裂隙分离 裂隙表征
原文传递
岩石裂隙图像几种滤波处理算法的精度对比与改进 被引量:1
2
作者 常文帅 闫顺玺 《科技风》 2023年第1期1-3,共3页
本文主要研究均值滤波、中值滤波和高斯滤波的相应算法,利用编程处理技术对其进行实现,并运用于岩石裂隙图像中,比较对岩石图像处理方法的优缺点。结果表明:在对于岩石裂隙图像处理中,中值滤波要优于均值滤波和高斯滤波。
关键词 均值滤波 中值滤波 高斯滤波 岩石裂隙图像
下载PDF
岩石裂隙渗流特性试验研究的新进展 被引量:62
3
作者 蒋宇静 李博 +1 位作者 王刚 李术才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377-2386,共10页
综述国内外关于岩体裂隙渗流特性的研究成果,并进行相应的分析和讨论。分析表明:试验研究在岩体裂隙渗流特性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许多研究者根据试验结果提出相应的经验公式,但关于岩石裂隙渗流应力耦合特性研究的计算公式还没有统... 综述国内外关于岩体裂隙渗流特性的研究成果,并进行相应的分析和讨论。分析表明:试验研究在岩体裂隙渗流特性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许多研究者根据试验结果提出相应的经验公式,但关于岩石裂隙渗流应力耦合特性研究的计算公式还没有统一的认识。分析结论也为今后的岩体裂隙渗流特性的试验研究提供了有益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岩石裂隙 试验研究 力学开度 水力等效开度 应力渗流耦合 综述
下载PDF
粗糙岩石裂隙低速非线性渗流模型及试验验证 被引量:15
4
作者 熊峰 孙昊 +3 位作者 姜清辉 叶祖洋 薛道锐 刘乳燕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3294-3302,3312,共10页
岩体粗糙裂隙非线性渗透特性是岩体渗流研究的重要课题。针对Javadi所提T模型中亚裂隙中速度恒定这一假设的不足,将其修正为速度与开度成正比的经验关系,考虑黏性压降和局部压降,提出了新的低速下粗糙裂隙非线性渗流模型(MT模型)。为了... 岩体粗糙裂隙非线性渗透特性是岩体渗流研究的重要课题。针对Javadi所提T模型中亚裂隙中速度恒定这一假设的不足,将其修正为速度与开度成正比的经验关系,考虑黏性压降和局部压降,提出了新的低速下粗糙裂隙非线性渗流模型(MT模型)。为了验证MT模型的正确性,对5种不同粗糙裂隙进行了低流量的饱和渗流试验,将现有模型及MT模型的预测值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表明MT模型与试验结果更为吻合,且模型适用于粗糙性系数JRC≤10的低粗糙度裂隙,雷诺数小于1 000的低流速情况。对MT模型进行分析,初步揭露了粗糙裂隙的非线性渗流机制,即小雷诺数下的Darcy流和大雷诺数下的Forchheimer流,并用临界雷诺数区分两种流动行为。分析了裂隙的粗糙度和开度对非线性渗流特性的影响,表明裂隙越粗糙或开度越小,则临界雷诺数越小,非线性作用将越强。提出了临界雷诺数与水力开度和绝对粗糙度的经验关系式,同时指出该关系式适用于JRC≤10的低粗糙度裂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裂隙 非线性流动模型 渗流试验 开度 粗糙度 临界雷诺数
原文传递
岩石裂隙毛管压力-饱和度关系曲线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2
5
作者 叶自桐 韩冰 +1 位作者 杨金忠 周创兵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12-117,共6页
介绍了三峡花岗岩体裂隙毛管压力-饱和度试验。试验采用互不溶混驱替法。试验结果表明,在渗流基本特征方面,裂隙非饱和渗流毛管压力-饱和度关系曲线与空隙介质水分特征曲线具有相似性,如毛管压力-饱和度关系曲线的滞后现象;湿润... 介绍了三峡花岗岩体裂隙毛管压力-饱和度试验。试验采用互不溶混驱替法。试验结果表明,在渗流基本特征方面,裂隙非饱和渗流毛管压力-饱和度关系曲线与空隙介质水分特征曲线具有相似性,如毛管压力-饱和度关系曲线的滞后现象;湿润流体(水)的排泄曲线具有进气压和束缚水饱和度;非湿润流体的吸湿曲线具有残余饱和度。这种相似性表明,孔隙介质非饱和渗流的研究成果可用于裂隙非饱和渗流,孔隙介质水分特征曲线的解析模型,可用于研究裂隙毛管压力-饱和度关系曲线和拟合毛管压力-饱和度排泄曲线的试验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裂隙 毛管压力 饱和度 试验
下载PDF
分形岩石裂隙中渗流扩散运动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崔溦 邹旭 +2 位作者 李正 江志安 谢武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3553-3562,共10页
由于存在大量粗糙不规则裂隙,使得岩体中流体运动极为复杂。针对天然粗糙岩石裂隙渗流试验存在物理模型隐蔽性和不可重复性等难点,基于三维Weierstrass-Mandelbrot分形函数构建了粗糙节理面的裂隙通道,采用3D打印技术获得了透明精细的... 由于存在大量粗糙不规则裂隙,使得岩体中流体运动极为复杂。针对天然粗糙岩石裂隙渗流试验存在物理模型隐蔽性和不可重复性等难点,基于三维Weierstrass-Mandelbrot分形函数构建了粗糙节理面的裂隙通道,采用3D打印技术获得了透明精细的裂隙模型,使用微流体控制仪研究了不同试验条件下的裂隙渗流扩散运动,分析了裂隙通道流量与压力水头、裂隙宽度和分形维数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与平行板立方定律近似,在分形裂隙中,裂隙通道流量与压力水头成线性关系;单宽流量与裂隙通道的宽度成近似的三次方关系;考虑分形维数影响时,相同条件下流过裂隙通道的流量随着分形维数的增加而增加;粗糙裂隙渗流立方定律可采用与分形维数相关的幂指数函数进行修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裂隙 渗流 分形维数 粗糙度 室内试验 3D打印 立方定律
原文传递
干燥与饱和岩石裂隙受压变形与声发射特性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李博 叶鹏进 +3 位作者 黄林 王丁 赵程 邹良超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249-2257,共9页
天然岩体处于各类复杂的地质环境中,定量描述岩石裂隙在各种条件下的变形破坏行为是开展各类与岩石裂隙力学特性相关研究的基础。通过单轴压缩试验和弹塑性接触数值计算研究了两种具有不同岩性的岩石裂隙在干燥与饱和状态下的受压变形... 天然岩体处于各类复杂的地质环境中,定量描述岩石裂隙在各种条件下的变形破坏行为是开展各类与岩石裂隙力学特性相关研究的基础。通过单轴压缩试验和弹塑性接触数值计算研究了两种具有不同岩性的岩石裂隙在干燥与饱和状态下的受压变形破坏行为,并对试验过程中的声发射信号进行了采集分析。结果表明:试验与数值计算得到的法向应力–位移曲线和塑性破坏区域皆基本吻合,验证了弹塑性接触计算方法的可靠性;塑性变形均值增量up随法向应力σn的增长呈现变化速率降低的非线性减小关系,利用力学及几何参数建立的拟合公式可较好地预测该关系;声发射源位置与试验及数值模拟得到的损伤破坏区域基本匹配,干燥状态下两种岩石声发射振铃计数、累计计数均高于饱和状态;声发射振铃计数与塑性变形均值增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研究结果定量地揭示了岩石基本力学参数和裂隙表面特征对其受压变形破坏行为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裂隙 变形 弹塑性接触 声发射 法向应力
原文传递
基于分数阶微分的岩石裂隙图像增强 被引量:5
8
作者 王卫星 于鑫 赖均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3015-3017,共3页
从分数阶微分对图像细微细节的增强能力出发,对分数阶微分的机理进行分析。将算子模板的非零权值平分到与常系数"1"距离相同的像素点中,利用周围像素点的自相关性,得到一种改进的分数阶微分算子模板。实验结果表明:对于纹理... 从分数阶微分对图像细微细节的增强能力出发,对分数阶微分的机理进行分析。将算子模板的非零权值平分到与常系数"1"距离相同的像素点中,利用周围像素点的自相关性,得到一种改进的分数阶微分算子模板。实验结果表明:对于纹理细节信息丰富的图像而言,分数阶微分对灰度变化不大的平坦区域中的纹理细节信息的提取效果明显优于整数阶微分运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数阶微分 图像增强 微分阶数 掩模模板 岩石裂隙
下载PDF
一种基于图像处理的岩石裂隙粗糙度几何信息算法 被引量:10
9
作者 王卫星 杨记明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54-457,共4页
岩石节理裂隙的发育程度对精确预测山体灾害起着重要的作用。利用数字图像方法测量岩石裂隙粗糙度,在基于VC平台下编程得到了岩石裂隙曲线波峰与波谷之差、角点个数、与其拟合直线的交点个数和宽度4个信息几何参数,用得到的参数分析了... 岩石节理裂隙的发育程度对精确预测山体灾害起着重要的作用。利用数字图像方法测量岩石裂隙粗糙度,在基于VC平台下编程得到了岩石裂隙曲线波峰与波谷之差、角点个数、与其拟合直线的交点个数和宽度4个信息几何参数,用得到的参数分析了裂隙粗糙度,并对其进行了有效量化。通过大量实验证实,这4个参数与岩石裂隙粗糙度系数之间有明显的关系,用这4个参数来描述岩石裂隙的粗糙度是一个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裂隙 图像处理 裂隙粗糙度 角点分段 几何信息算法
下载PDF
剪切过程中岩石裂隙的渗流与应力-应变耦合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薛娈鸾 陈胜宏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2期3912-3919,共8页
首先,考虑不同法向应力,建立岩石裂隙剪切应力和剪切变形的关系,其中对裂隙的弹性矩阵进行修正,并用三段函数关系分别描述岩石裂隙剪应力与剪切变形的3个阶段:剪缩阶段,剪胀至峰值阶段以及残余抗剪强度阶段。然后,结合三阶段裂隙剪切变... 首先,考虑不同法向应力,建立岩石裂隙剪切应力和剪切变形的关系,其中对裂隙的弹性矩阵进行修正,并用三段函数关系分别描述岩石裂隙剪应力与剪切变形的3个阶段:剪缩阶段,剪胀至峰值阶段以及残余抗剪强度阶段。然后,结合三阶段裂隙剪切变形与其开度的关系,应用复合单元法,建立剪切过程中岩石裂隙渗流与应力-应变的耦合机制,研究裂隙的剪切变形、开度、导水系数、渗流场和应力场的变化与相互关系。算例分析表明:当裂隙中"充填介质"的力学参数保持不变时,通过裂隙的流速也基本保持不变,不随剪切变形以及法向应力的变化而改变,但由于裂隙开度的变化,故通过裂隙的单宽流量也随之改变;法向应力越小,裂隙的剪胀效应越大,且岩石裂隙的剪切变形对通过裂隙的单宽流量的影响也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岩石裂隙 剪切变形 渗流 应力-应变 耦合 复合单元法
下载PDF
单轴拉伸作用下岩石裂隙起裂扩展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海磊 邓青林 +2 位作者 侯俊 赵国彦 雷明礼 《黄金》 CAS 2016年第10期35-39,共5页
地下采矿工程开挖对天然岩石是一种卸荷行为,卸荷后的岩石容易受到拉应力作用,造成岩石内部原生裂隙的扩张贯通,从而极大影响工程岩体稳定性。为研究拉伸作用下岩石内部裂隙的萌生演化规律,采用扩展有限单元法,对含不同裂隙倾角的岩石... 地下采矿工程开挖对天然岩石是一种卸荷行为,卸荷后的岩石容易受到拉应力作用,造成岩石内部原生裂隙的扩张贯通,从而极大影响工程岩体稳定性。为研究拉伸作用下岩石内部裂隙的萌生演化规律,采用扩展有限单元法,对含不同裂隙倾角的岩石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拉伸应力下岩石裂隙起裂主要受Ⅰ型应力强度因子控制,裂隙倾角越大,起裂越困难,相应的起裂角也越大;裂隙扩展时的扩展角保持不变,扩展方向与最大拉应力方向保持垂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采矿工程 单轴拉伸 岩石裂隙 起裂扩展 扩展有限单元法
下载PDF
岩石裂隙法向循环加载本构关系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郭保华 李小军 苏承东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A01期2973-2980,共8页
法向变形对岩石裂隙渗流及应力波传播都有重要影响。在分析岩石裂隙法向变形机制的基础上,结合试验曲线循环滞后及其形状特点,探讨岩石裂隙在法向循环加载下的本构关系。试验得到粗晶及细晶大理岩裂隙岩样的15个循环加、卸载法向应力–... 法向变形对岩石裂隙渗流及应力波传播都有重要影响。在分析岩石裂隙法向变形机制的基础上,结合试验曲线循环滞后及其形状特点,探讨岩石裂隙在法向循环加载下的本构关系。试验得到粗晶及细晶大理岩裂隙岩样的15个循环加、卸载法向应力–闭合曲线。第一循环加载曲线与其他加、卸载曲线明显不同,其拟合曲线单独产生。平移其余加、卸载曲线使其低应力端点通过原点后,采用四参数双曲线–幂函数方程拟合所有曲线。加载累计闭合量和卸载残余闭合量与循环次数存在较好的指数函数关系,可确定循环加、卸载拟合曲线的2个端点;通过初次拟合得到加、卸载曲线幂函数项指数与循环次数的关系,再假定各加、卸载拟合曲线通过循环加、卸载拟合曲线的2个端点,获得幂函数系数的表达式;最后通过2次拟合,先后确定加、卸载曲线最大隙宽及初始刚度与循环次数的关系式。将各循环加、卸载曲线的3个参数拟合值代入双曲线–幂函数表达式,并平移各拟合曲线使其通过加卸载拟合曲线的2个端点,可得到拟合精度较好的连续拟合曲线。研究结果对循环加载下岩石裂隙法向闭合的数值模拟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岩石裂隙 法向循环加载 双曲线–幂函数 本构关系
下载PDF
岩石裂隙中的水流-岩石热传导 被引量:32
13
作者 赵坚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19-123,共5页
在干热岩石地热能开发中,岩石热传导的基本形式包括热传导和热对流。其中,热对流是热能在岩石裂隙中通过水流的传递。通过加热岩石和迫使水流在岩石裂隙的循环,进行了岩石裂隙的水力热力特性试验研究。试验采用花岗岩裂隙试样,在... 在干热岩石地热能开发中,岩石热传导的基本形式包括热传导和热对流。其中,热对流是热能在岩石裂隙中通过水流的传递。通过加热岩石和迫使水流在岩石裂隙的循环,进行了岩石裂隙的水力热力特性试验研究。试验采用花岗岩裂隙试样,在不同的温度和水流条件下进行。试验表明应用传统的热对流关系式进行的预测均高于试验结果。试验数据显示岩石裂隙的热对流系数可以Nu=C1(Pe)C1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能 岩石热传导 热对流 岩石裂隙
下载PDF
低应力下岩石裂隙水力特性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才华 陈从新 +2 位作者 冯夏庭 杨春和 付少兰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1191-1194,共4页
针对地表附近30~50m的岩体裂隙处于一种低围压状态(约1MPa左右)这一情况,提出了低应力状态下裂隙变形的两点假设(1)裂隙面处于线弹性状态;(2)隙宽减小量相对于初始力学隙宽是一个微小量。结合Barton公式,建立了低法向应力下裂隙渗流的... 针对地表附近30~50m的岩体裂隙处于一种低围压状态(约1MPa左右)这一情况,提出了低应力状态下裂隙变形的两点假设(1)裂隙面处于线弹性状态;(2)隙宽减小量相对于初始力学隙宽是一个微小量。结合Barton公式,建立了低法向应力下裂隙渗流的半经验理论公式,并从实验的角度验证了该公式的合理性。实验结果和理论分析表明低法向应力作用下,裂隙渗透系数随法向应力的增加而线性降低。此外,给出了一种间接确定裂隙初始力学隙宽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向应力 岩石裂隙 水力特性
下载PDF
基于宾汉姆流体模型的动水岩石裂隙堵漏灌浆过程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赵卫全 路威 +2 位作者 高宇 周建华 李娜 《水利水电技术》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243-249,共7页
基于宾汉姆流体在岩石裂隙中定常流动时的理论模型,将流体屈服强度引起的水力坡降等效为粘性阻力坡降,采用COMSOL Multiphysic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动水平面裂隙灌浆过程数值模型,研究了宾汉姆流体浆液在动水裂隙堵漏灌浆时的扩散规律,分... 基于宾汉姆流体在岩石裂隙中定常流动时的理论模型,将流体屈服强度引起的水力坡降等效为粘性阻力坡降,采用COMSOL Multiphysic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动水平面裂隙灌浆过程数值模型,研究了宾汉姆流体浆液在动水裂隙堵漏灌浆时的扩散规律,分析了浆液初始屈服强度、裂隙水流速、裂隙开度和灌浆速率对灌浆堵漏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浆液在动水裂隙中的扩散轨迹约为椭圆形或"U"形,扩散过程可分为顺水流扩散、横向快速扩散和稳定扩散三个阶段。浆液的初始屈服强度和灌浆速率越大,裂隙水流速和裂隙开度越小,堵水效果越好。对于宽大裂隙,为提高浆液有效利用率、节省灌浆材料和缩短灌浆时间,可先在裂隙内充填砂砾石级配料,减小过水断面,再进行灌浆堵漏。研究成果可为动水地层特别是岩溶地层堵漏灌浆材料的选择和工艺的确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裂隙 动水堵漏灌浆 宾汉姆流体 灌浆过程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全息干涉法研究岩石裂隙扩展破坏规律 被引量:1
16
作者 余拱信 漆新民 +3 位作者 李禾 周鞠宁 李中林 刘冬梅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05-108,共4页
将全息干涉计量术应用到岩石裂隙实验测量方面,获得了岩石试样微裂隙起始开裂、扩展变化及破坏全过程的特征干涉条纹图谱。直观、形象地表示出微裂隙的变化。这是常规实验方法难以实现的。
关键词 全息干涉 计量术 岩石裂隙 变形规律
下载PDF
岩石裂隙的非饱和渗透特性及其演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李毅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254-2262,共9页
岩石裂隙的非饱和渗透特性是岩土、能源和环境等领域科学研究中的热点问题。采用三维激光扫描获取花岗岩裂隙的表面形貌特征,分析裂隙微观形貌特征对非饱和渗透特性的影响。研究在张拉、压缩、剪切等复杂荷载作用下裂隙开度分布的演化规... 岩石裂隙的非饱和渗透特性是岩土、能源和环境等领域科学研究中的热点问题。采用三维激光扫描获取花岗岩裂隙的表面形貌特征,分析裂隙微观形貌特征对非饱和渗透特性的影响。研究在张拉、压缩、剪切等复杂荷载作用下裂隙开度分布的演化规律,建立复杂荷载作用下岩石裂隙非饱和毛细压力曲线演化模型。基于裂隙的微观形貌特征推导了岩石裂隙非饱和相对渗透系数模型,通过与试验数据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复杂荷载作用下岩石裂隙非饱和相对渗透系数演化模型。研究成果对非饱和条件下裂隙岩体的水-力耦合机制研究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裂隙 渗透特性 非饱和 微观形貌 剪切
原文传递
岩石裂隙的法向蠕变及渗流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郭保华 田采霞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03-408,共6页
法向蠕变是岩石裂隙的重要力学性质之一.通过分析岩石裂隙法向蠕变机理、进行干燥及渗流情况下岩石裂隙法向蠕变试验,探讨了岩石裂隙的法向蠕变及渗流的影响.研究表明,对于粗糙岩石裂隙来说,瞬时有效应力总等于裂隙凸起的压缩强度,因而... 法向蠕变是岩石裂隙的重要力学性质之一.通过分析岩石裂隙法向蠕变机理、进行干燥及渗流情况下岩石裂隙法向蠕变试验,探讨了岩石裂隙的法向蠕变及渗流的影响.研究表明,对于粗糙岩石裂隙来说,瞬时有效应力总等于裂隙凸起的压缩强度,因而初始法向蠕变明显,而后随接触面增加,蠕变速率逐渐降低;渗流过程中,岩石裂隙法向蠕变更加明显,且初次加载应力水平下岩石裂隙法向蠕变远大于后续加载应力水平;岩石裂隙法向蠕变不能决定岩石裂隙渗流能力的降低,水力冲蚀作用明显时,可能产生裂隙渗流能力随裂隙法向压缩而增大的情况;岩石裂隙的蠕变闭合与岩石裂隙面粗糙度有关,粗糙度越大,岩石裂隙蠕变闭合量越大.研究结果对岩石裂隙法向蠕变的数值模拟及工程实践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岩石裂隙 法向蠕变 渗流试验
下载PDF
岩石裂隙中非恒定渗流与变形耦合作用的DDA方法
19
作者 张国新 葛劭卿 陈平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2期6-10,共5页
由于渗流作用,会在岩石裂隙中形成非稳定流,非稳定流作为裂隙表面荷载会使岩体产生变形,变形又会影响岩土结构的渗流特性,从而产生渗流和变形耦合的作用.根据最小能量原理构造出单元DDA(不连续变形分析)瞬时平衡方程.编制了基于DDA的岩... 由于渗流作用,会在岩石裂隙中形成非稳定流,非稳定流作为裂隙表面荷载会使岩体产生变形,变形又会影响岩土结构的渗流特性,从而产生渗流和变形耦合的作用.根据最小能量原理构造出单元DDA(不连续变形分析)瞬时平衡方程.编制了基于DDA的岩石裂隙中稳定渗流和不稳定渗流压力水头的有限单元计算程序,通过对实验结果与计算结果的比较,验证了计算程序所使用的数学模型的可靠性.地下水是影响边坡受力变形及稳定性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对某隧洞破坏过程的模拟,用这种渗流-变形耦合DDA法研究了地下水对裂隙边坡稳定性的影响.模拟结果与实际发生的结果一致,验证了本文方法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裂隙 非-巨定渗流 渗流-变形耦合 不连续变形分析(DDA)
下载PDF
用激光全息技术研究岩石裂隙破坏规律
20
作者 刘冬梅 李中林 余拱信 《江西有色金属》 1996年第2期1-4,共4页
介绍了用激光全息干涉计量技术测试研究岩石裂隙破坏规律,完整地获得了板岩试样裂隙开起、扩展、破坏全过程的实时全息干涉图谱.形象、直观、高精度地显示出板岩试样内部裂隙的变化规律.
关键词 激光全息技术 岩石裂隙 干涉图谱 岩石力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