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岩藻黄质活化核因子E2相关因子2改善糖皮质激素诱导的成骨细胞凋亡
1
作者 谢婷 刘婷婷 +3 位作者 曾雪慧 李亚敏 周庞虎 易念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3609-3614,共6页
背景:骨质疏松症发病率高,易导致骨折等并发症的发生,而现有药物干预不良反应大,难以满足临床需求。目的:探索岩藻黄质对糖皮质激素诱导成骨细胞骨质疏松症模型的作用与潜在机制。方法:将原代大鼠成骨细胞接种于6孔板内,待细胞融合度达... 背景:骨质疏松症发病率高,易导致骨折等并发症的发生,而现有药物干预不良反应大,难以满足临床需求。目的:探索岩藻黄质对糖皮质激素诱导成骨细胞骨质疏松症模型的作用与潜在机制。方法:将原代大鼠成骨细胞接种于6孔板内,待细胞融合度达到80%后分4组干预:对照组单纯培养24 h,糖皮质激素组使用地塞米松干预24 h,岩藻黄质组使用岩藻黄质干预24 h,糖皮质激素+岩藻黄质组使用地塞米松与岩藻黄质同时干预24 h。干预结束后,检测细胞增殖、凋亡、细胞内活性氧含量以及凋亡相关蛋白、骨形成相关蛋白、细胞核核因子E2相关因子2的蛋白表达。结果与结论:①CCK-8检测显示,与对照组比较,糖皮质激素组细胞活性降低(P<0.05);与糖皮质激素组比较,糖皮质激素+岩藻黄质组细胞活性升高(P<0.05);②JC-1线粒体膜电位染色与流式细胞学检测显示,与对照组比较,糖皮质激素组细胞凋亡比例增加(P<0.05);与糖皮质激素组比较,糖皮质激素+岩藻黄质组细胞凋亡比例减少(P<0.05);③Western Blot检测显示,与对照组比较,糖皮质激素组BAX、裂解聚ADP核糖聚合酶的蛋白表达升高(P<0.05),BCL2、Ⅰ型胶原蛋白α1肽链、碱性磷酸酶、骨钙蛋白、RUNX2的蛋白表达降低(P<0.05);与糖皮质激素组比较,糖皮质激素+岩藻黄质组BAX、裂解聚ADP核糖聚合酶的蛋白表达降低(P<0.05),BCL2、Ⅰ型胶原蛋白α1肽链、碱性磷酸酶、骨钙蛋白、RUNX2的蛋白表达升高(P<0.05);④荧光探针检测显示,与对照组比较,糖皮质激素组活性氧含量增加(P<0.05);与糖皮质激素组比较,糖皮质激素+岩藻黄质组活性氧含量减少(P<0.05);⑤免疫荧光染色与Western Blot检测显示,与对照组比较,糖皮质激素组细胞核核因子E2相关因子2的蛋白表达降低(P<0.05);与糖皮质激素组比较,糖皮质激素+岩藻黄质组细胞核核因子E2相关因子2的蛋白表达升高(P<0.05);⑥结果表明,岩藻黄质通过活化核因子E2相关因子2改善糖皮质激素诱导的成骨细胞凋亡与骨形成相关分子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糖皮质激素 成骨细胞 细胞凋亡 岩藻黄质 活性氧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核转位
下载PDF
岩藻黄质通过AKT/mTOR途径调节糖酵解代谢促进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凋亡的作用研究
2
作者 叶松霖 金炫安 +4 位作者 杜昊霏 王家诚 金旭东 徐博怀 丁浩淼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42-851,共10页
为阐明岩藻黄质促进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EM/C1)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本研究采用MTT法检测岩藻黄质处理后的CEM/C1细胞活力;利用流式细胞仪测定CEM/C1细胞的早期与晚期凋亡率以及细胞周期的分布;采用试剂盒检测岩藻黄质对CEM/C1细胞中... 为阐明岩藻黄质促进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EM/C1)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本研究采用MTT法检测岩藻黄质处理后的CEM/C1细胞活力;利用流式细胞仪测定CEM/C1细胞的早期与晚期凋亡率以及细胞周期的分布;采用试剂盒检测岩藻黄质对CEM/C1细胞中丙酮酸激酶(PK)和己糖激酶(HK)活性以及葡萄糖摄取量、三磷酸腺苷(ATP)生成量、乳酸生成量的影响;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法(WB)测定CEM/C1细胞相关蛋白表达水平,并通过分子对接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岩藻黄质对CEM/C1细胞活力具有显著的抑制效果,并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随着岩藻黄质浓度的增加,CEM/C1细胞的早期凋亡率和晚期凋亡率明显增加,G1/G2细胞的比例显著或极显著下降,S期细胞的比例显著或极显著上升;岩藻黄质显著抑制糖酵解相关酶(PK、HK)的活性以及蛋白表达;岩藻黄质显著降低磷酸化mTOR和磷酸化AKT蛋白的表达水平;岩藻黄质与AKT和mTOR蛋白对接的结合能均小于-5 kcal·mol^(-1),主要通过氢键作用于酶活中心。综上,岩藻黄质能显著促进CEM/C1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AKT/mTOR信号通过调控的糖酵解有关。研究结果为羊栖菜高附加值产品开发及天然、安全抗白血病药物前体的筛选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藻黄质 糖酵解 白血病 细胞凋亡
下载PDF
基于铜藻岩藻聚糖硫酸酯的负载岩藻黄质纳米粒子制备与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刘雪 鞠文明 +6 位作者 徐静沂 张绵松 崔婷婷 都红芳 徐振鲁 刘昌衡 贾爱荣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95-101,共7页
为防止岩藻黄质进入肠道前在胃中分解,以岩藻聚糖硫酸酯和壳聚糖为原料,构建pH值敏感性纳米载体,用于运载岩藻黄质,以实现岩藻黄质在胃肠道环境中的高效递送。本实验从铜藻中提取岩藻黄质、岩藻聚糖硫酸酯,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岩藻... 为防止岩藻黄质进入肠道前在胃中分解,以岩藻聚糖硫酸酯和壳聚糖为原料,构建pH值敏感性纳米载体,用于运载岩藻黄质,以实现岩藻黄质在胃肠道环境中的高效递送。本实验从铜藻中提取岩藻黄质、岩藻聚糖硫酸酯,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岩藻黄质纯度,采用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化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岩藻聚糖硫酸酯的分子质量、理化性质、单糖组成。以岩藻聚糖硫酸酯和壳聚糖为原料,采用聚电解质自组装法按照岩藻聚糖硫酸酯-壳聚糖质量比0.6∶1、0.8∶1、1∶1制备负载岩藻黄质的纳米粒子。测定纳米粒子红外光谱评价岩藻聚糖硫酸酯和壳聚糖的结合状态;测定负载岩藻黄质纳米粒子的理化性质及在模拟胃、肠液中粒径、岩藻聚糖硫酸酯复合率、岩藻黄质负载率的变化,评价其在胃肠道中的稳定性,获得在模拟胃环境中稳定、模拟肠环境中裂解且可实现岩藻黄质高效递送的纳米粒子。结果表明,铜藻岩藻黄质的纯度为13.57%;岩藻聚糖硫酸酯的分子质量为342 kDa,总糖质量分数为52.45%,蛋白质量分数为7.96%,糖醛酸质量分数为9.25%,硫酸基质量分数为19.26%;由岩藻糖、半乳糖、甘露糖、葡萄糖醛酸和木糖5种单糖组成,其中岩藻糖和半乳糖的含量最高。红外光谱显示,纳米粒子中岩藻聚糖硫酸酯和壳聚糖存在非共价相互作用,结合状态良好。负载岩藻黄质纳米粒子的粒径为360~430 nm,Zeta电位为26~31 mV,多分散指数为0.23~0.27,表明纳米乳液均匀稳定;岩藻聚糖硫酸酯复合率为87%~90%,岩藻黄质的负载率为87%~91%,表明纳米粒子对岩藻黄质的包裹效果较好。体外模拟消化实验结果显示,随着时间的延长,3种比例的纳米粒子在模拟胃液中粒径、岩藻聚糖硫酸酯复合率、岩藻黄质负载率变化不大,表明纳米粒子在模拟胃环境中稳定性较高;在模拟肠液中,粒径显著增大,岩藻聚糖硫酸酯复合率、岩藻黄质负载率显著降低,表明纳米粒子在模拟肠环境中发生膨胀、解聚。纳米粒子在模拟胃环境中稳定,在模拟肠环境中裂解,实现了岩藻黄质在胃肠道中的高效递送,岩藻聚糖硫酸酯-壳聚糖质量比为1∶1时,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藻 岩藻聚糖硫酸酯 岩藻黄质 纳米粒子
下载PDF
岩藻黄质固体脂质微胶囊的制备及理化表征
4
作者 陈雅鑫 林永杰 +6 位作者 杨婷 何袅袅 蔡树芸 陈晖 方华 洪专 张怡评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2-91,共10页
该研究旨在制备岩藻黄质固体脂质微胶囊(Fucoxanthin Solid Lipid-Core Microcapsules,FX-MC)并对其进行表征。通过单因素试验与响应面分析对微胶囊制备工艺条件进行优化,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粒径-zeta电位联用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仪、... 该研究旨在制备岩藻黄质固体脂质微胶囊(Fucoxanthin Solid Lipid-Core Microcapsules,FX-MC)并对其进行表征。通过单因素试验与响应面分析对微胶囊制备工艺条件进行优化,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粒径-zeta电位联用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对微胶囊理化性质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最佳微胶囊工艺条件为:棕榈硬脂:胆固醇60:40(m/m)、FX:脂质0.2:1(m/m)、壁芯比25:1(m/m)、凝聚pH值4.5,超声条件240 W/3 min,所得微胶囊包埋率为96.24%,载药量为0.85%。冻干样品后,FX-MC平均粒径为1154 nm,PDI值为0.27,电位为-20.71 mV,粒径分布较均匀,溶液较为稳定;红外光谱图分析可知,岩藻黄质被微胶囊壁壳成功包埋;差示扫描量热谱图可知,FX-MC发生相变所需的焓值最高,热稳定性明显提高。该研究结果可为岩藻黄质在食品或保健品行业的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藻黄质 固体脂质 微胶囊 响应面 理化表征
下载PDF
负载岩藻黄质的果胶@β-环糊精的制备及其体外降脂活性研究
5
作者 陈金烨 闻正顺 +2 位作者 刘佳欣 郭晓俊 余横笑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1-8,共8页
目的 探究果胶交联β-环糊精(pectin crosslinked β-cyclodextri, PT@β-CD)负载岩藻黄质(fucoxanthin,FC)在体外的降脂活性。方法 实验室前期制备的PT@β-CD负载FC(FC-PT@β-CD)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electronmicroscopy,SEM)... 目的 探究果胶交联β-环糊精(pectin crosslinked β-cyclodextri, PT@β-CD)负载岩藻黄质(fucoxanthin,FC)在体外的降脂活性。方法 实验室前期制备的PT@β-CD负载FC(FC-PT@β-CD)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electronmicroscopy,SEM)、粒径分析(particlesizeanalysis,PSA)、红外光谱(infraredspectroscopy,FT-IR)检测、热重分析(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 TGA)进行表征,并研究FC-PT@β-CD在体外对甘胆酸钠和牛磺胆酸钠的吸附以及对胰脂肪酶的抑制。结果 负载实验结果表明PT@β-CD/C的包封率和装载量为86.00%±0.71%和9.82%±0.12%。SEM结果显示FC-PT@β-CD呈球状,FC-PT@β-CD/A、FC-PT@β-CD/B、FC-PT@β-CD/C的平均粒径分别为248.4、199.0、157.0 nm, FT-IR结果证明FC成功负载在PT@β-CD, TGA结果表明FC-PT@β-CD/C在259.4℃下明显减重,热稳定良好且体外释放稳定。FC-PT@β-CD对甘胆酸钠吸附率为25.25%±0.82%,对牛磺胆酸钠吸附率为56.21%±1.04%。对胰脂肪酶的抑制率随着FC-PT@β-CD浓度增加而增加,最后趋于平稳,且为混合型抑制,半抑制浓度(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IC50)为28.45 mg/mL。结论 FC-PT@β-CD在体外具有良好的降脂作用,为岩藻黄质在食品中的应用和进一步开发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藻黄质 胰脂肪酶 胆盐 降脂活性
原文传递
羊栖菜岩藻黄质的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30
6
作者 尹尚军 徐涛 +2 位作者 刘丽平 汪财生 钱国英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72-275,共4页
以真空冷冻干燥羊栖菜为原料,HPLC法检测岩藻黄质提取率为指标,研究了羊栖菜中岩藻黄质提取的最佳溶剂及工艺优化参数。结果表明,羊栖菜中岩藻黄质提取的最佳溶剂配比为90%乙醇和丙酮体积比3:1,液料比40:1,65℃水浴振荡提取两次,每次各8... 以真空冷冻干燥羊栖菜为原料,HPLC法检测岩藻黄质提取率为指标,研究了羊栖菜中岩藻黄质提取的最佳溶剂及工艺优化参数。结果表明,羊栖菜中岩藻黄质提取的最佳溶剂配比为90%乙醇和丙酮体积比3:1,液料比40:1,65℃水浴振荡提取两次,每次各80min,得岩藻黄质提取率为1.067mg/g(干重),粗产品得率为1.02%,纯度约为13.02%。实验结果为岩藻黄质色素产品开发提供了新的材料来源与工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栖菜 岩藻黄质 提取工艺
原文传递
羊栖菜岩藻黄质色素的抗氧化性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汪财生 王璐 +3 位作者 刘丽平 李彩燕 钱国英 杨义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125-128,共4页
为研究羊栖菜超临界CO2提取的岩藻黄质色素粗品的抗氧化活性,首先应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岩藻黄质粗品的还原能力、对DPPH·清除率以及抗脂质过氧化功能,再通过化学发光法测定了岩藻黄质粗品清除·OH、O-2·和H2O2的性能。结... 为研究羊栖菜超临界CO2提取的岩藻黄质色素粗品的抗氧化活性,首先应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岩藻黄质粗品的还原能力、对DPPH·清除率以及抗脂质过氧化功能,再通过化学发光法测定了岩藻黄质粗品清除·OH、O-2·和H2O2的性能。结果表明,羊栖菜岩藻黄质色素粗品浓度与抗氧化活性均呈良好的量效关系,对·OH、O-2·、DPPH·与H2O2具有较强的清除能力,还原能力表现较弱。其中岩藻黄质粗品·OH的IC50为386.29μg/mL,清除率强于对照品VC,弱于VE;DPPH·的IC50为565.2μg/mL,约为对照品VE的211.4%;O-2·的IC50为615.71μg/mL,H2O2的IC50为658.74μg/mL,清除率均小于VE、VC对照品。岩藻黄质粗品抗脂质过氧化功效为BHT的50%左右,远强于VC。因此,羊栖菜岩藻黄质色素粗品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有望成为天然抗氧化剂得到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栖菜 岩藻黄质 抗氧化性
原文传递
乙酰水杨酸对三角褐指藻岩藻黄质含量的影响及其分子机理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章丽 龚一富 +4 位作者 朱帅旗 刘浩 李申睿 谢志浩 王何瑜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432-1439,共8页
为了研究不同浓度乙酰水杨酸(ASA)对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 Bohlin)细胞生长、岩藻黄质积累及岩藻黄质生物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的影响,通过分光光度计、高效液相色谱(HPLC)以及荧光定量PCR测定不同浓度ASA处理后的三... 为了研究不同浓度乙酰水杨酸(ASA)对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 Bohlin)细胞生长、岩藻黄质积累及岩藻黄质生物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的影响,通过分光光度计、高效液相色谱(HPLC)以及荧光定量PCR测定不同浓度ASA处理后的三角褐指藻的各项指标。结果表明,三角褐指藻的生长和岩藻黄质积累与ASA浓度密切相关。一定浓度的ASA抑制了三角褐指藻的细胞数量;岩藻黄质含量也随着ASA浓度的升高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当ASA浓度为10 mg·L-1时,岩藻黄质含量最高,达1.78 g·kg-1 DW,为对照组的1.9倍。在不同浓度ASA诱导下,与岩藻黄质生物合成途径有关的PSY、PDS、ZDS、CRTISO、LCYB和ZEP基因表达均上调,当ASA浓度为10 mg·L-1时,相关基因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主成分分析(PCA)结果表明,PSY、PDS、ZDS、CRTISO、LCYB和ZEP基因与岩藻黄质积累具有相关性,其中,ZEP基因对岩藻黄质生物合成贡献率最高。综上,适当浓度的ASA不仅提高了岩藻黄质合成途径中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而且促进了岩藻黄质的积累。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三角褐指藻中岩藻黄质合成的分子机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水杨酸 三角褐指藻 岩藻黄质 基因表达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岩藻黄质标准样品的研制 被引量:6
9
作者 张怡评 陈伟珠 +5 位作者 方华 谢全灵 陈晖 洪专 易瑞灶 吴皓 《化学分析计量》 CAS 2015年第6期1-5,共5页
研制了岩藻黄质标准样品。以海带为原料,通过提取、分离纯化制备高纯岩藻黄质,采用红外光谱(IR)、高分辨质谱(MS)和核磁共振谱(NMR)进行结构确证。样品分装成150瓶样品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进行均匀性、稳定性检验和定值分... 研制了岩藻黄质标准样品。以海带为原料,通过提取、分离纯化制备高纯岩藻黄质,采用红外光谱(IR)、高分辨质谱(MS)和核磁共振谱(NMR)进行结构确证。样品分装成150瓶样品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进行均匀性、稳定性检验和定值分析。从样品中随机抽取15瓶进行均匀性检验,经F检验表明在95%的置信区间范围内样品均匀性良好;在–18℃条件下,进行24个月长期稳定性考察,结果表明样品在24个月内稳定性良好;标准样品经国内8家具有分析资质的实验室进行协同定值,并评定了定值结果的不确定度,岩藻黄质标准样品定值结果为99.53%,相对扩展不确定度为0.22%(k=1.96)。该标准样品达到标准样品的技术要求,可用于有关岩藻黄质相关产品的方法校正和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藻黄质 标准样品 均匀性 稳定性 定值 不确定度
下载PDF
海带中岩藻黄质的C_(18)-HPLC-PDA检测 被引量:5
10
作者 宫平 陈菲 惠伯棣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42-343,351,共3页
目的:研究海带中岩藻黄质的C18-HPLC-PDA检测方法。方法:在C18-HPLCPDA上,海带中的岩藻黄质可获得良好的分离。色谱条件:DiamonsilTM C18(4.6mm×250mm,5μm)柱;流动相A:乙腈-水(9∶1,V/V);流动相B:乙酸乙酯;线性梯度洗脱:B在20min... 目的:研究海带中岩藻黄质的C18-HPLC-PDA检测方法。方法:在C18-HPLCPDA上,海带中的岩藻黄质可获得良好的分离。色谱条件:DiamonsilTM C18(4.6mm×250mm,5μm)柱;流动相A:乙腈-水(9∶1,V/V);流动相B:乙酸乙酯;线性梯度洗脱:B在20min内由0增至100%;流速:1.0mL/min;PDA波长范围:250~600nm;进样量:20μL。根据其色谱行为和光谱特征,使用外标法可对岩藻黄质组分定性、定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藻黄质 海带 HPLC
原文传递
岩藻黄质的功能特性及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1
作者 吴跃 林亲录 战鑫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203-206,共4页
从岩藻黄质的吸收代谢、安全性、稳定性和生理活性4方面阐述其功能特性,同时介绍岩藻黄质在国外食品保健领域中的应用情况。总体来说,岩藻黄质既可以应用于功能性食品和保健品的开发生产,也可以应用于饲料、化妆品、制药等领域,具有广... 从岩藻黄质的吸收代谢、安全性、稳定性和生理活性4方面阐述其功能特性,同时介绍岩藻黄质在国外食品保健领域中的应用情况。总体来说,岩藻黄质既可以应用于功能性食品和保健品的开发生产,也可以应用于饲料、化妆品、制药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藻黄质 功能特性 食品工业
下载PDF
溶液中光诱导产生岩藻黄质自由基正离子的动力学机制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帆 王天鹤 +3 位作者 王鹏 韩瑞敏 艾希成 张建平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463-2467,共5页
对比研究了岩藻黄质(Fuc)在氯仿和甲醇溶液中光诱导生成自由基正离子(Fuc·+)的动力学过程,考察了2种不同溶剂中Fuc·+产生机制的差异.采用光谱电化学方法结合纳秒时间分辨吸收光谱技术,通过比较直接光激发和三重态敏化2种不同... 对比研究了岩藻黄质(Fuc)在氯仿和甲醇溶液中光诱导生成自由基正离子(Fuc·+)的动力学过程,考察了2种不同溶剂中Fuc·+产生机制的差异.采用光谱电化学方法结合纳秒时间分辨吸收光谱技术,通过比较直接光激发和三重态敏化2种不同方式诱导生成Fuc·+的动力学过程发现,在氯仿溶液中Fuc·+主要源于Fuc的单重激发态(S2),在甲醇溶液中则主要源于Fuc的三重激发态(T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藻黄质 自由基正离子 纳秒时间分辨吸收光谱 光谱电化学
下载PDF
昆布中岩藻黄质含量的HPLC测定 被引量:7
13
作者 张怡评 谢全灵 +3 位作者 洪专 吴皓 易瑞灶 袁文杰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13年第4期374-375,共2页
目的:建立HPLC测定昆布中岩藻黄质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依利特ODS C18色谱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90:10),检测波长449nm,流速1ml·min-1。结果:岩藻黄质在此色谱条件下获得良好分离,含量... 目的:建立HPLC测定昆布中岩藻黄质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依利特ODS C18色谱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90:10),检测波长449nm,流速1ml·min-1。结果:岩藻黄质在此色谱条件下获得良好分离,含量测定的线性范围0.011~1.14μg(R2=0.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2.8%,RSD为1.05%。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昆布药材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布/分析 岩藻黄质/分离和提纯
下载PDF
东海鼠尾藻岩藻黄质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被引量:2
14
作者 高捷 沃联群 +1 位作者 王银羽 李成平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9年第19期39-42,共4页
目的建立东海鼠尾藻岩藻黄质含量测定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选用美国赛分Welch C18色谱柱(4.6 mm×250.0 mm,5μm),进样量20μL,流动相用乙酸乙酯和90%甲醇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 L/min,波长为450 nm,柱温:室温。结果方法的... 目的建立东海鼠尾藻岩藻黄质含量测定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选用美国赛分Welch C18色谱柱(4.6 mm×250.0 mm,5μm),进样量20μL,流动相用乙酸乙酯和90%甲醇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 L/min,波长为450 nm,柱温:室温。结果方法的线性范围为2.7~43.2μg/mL(r=0.9997),检出限(3S/N)为0.027μg/mL,定量限(10S/N)为0.086μg/mL。回收率在99.6%~105.0%之间,RSD为1.78%(n=9)。结论该方法简便灵敏,其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岩藻黄质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岩藻黄质 鼠尾藻
下载PDF
自然发酵时间对海带渣中岩藻黄质提取率的影响及其纯化工艺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宋月 王伟 韩春超 《中南药学》 CAS 2015年第6期602-605,共4页
目的研究自然发酵时间对海带渣中岩藻黄质提取率的影响以及岩藻黄质的纯化工艺。方法在室温、避光条件下,对海带渣进行自然发酵,考察发酵时间对岩藻黄质提取率的影响。并利用大孔树脂(AB-8)对岩藻黄质进行纯化,分别采用不同纯度的乙... 目的研究自然发酵时间对海带渣中岩藻黄质提取率的影响以及岩藻黄质的纯化工艺。方法在室温、避光条件下,对海带渣进行自然发酵,考察发酵时间对岩藻黄质提取率的影响。并利用大孔树脂(AB-8)对岩藻黄质进行纯化,分别采用不同纯度的乙醇等度洗脱和梯度洗脱,再用硅胶(100-200目)进一步纯化,用不同比例的石油醚和乙酸乙酯进行等度洗脱和梯度洗脱,确定最佳洗脱方式。采用HPLC法测定岩藻黄质含量,Welch Ultimate XB-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90%-100%、100%-100%、100%-90%),检测波长为449 nm,流速为1.0 mL·min^-1,进样量20μL。结果在室温、避光条件下,自然发酵15 d后,海带渣中岩藻黄质提取率最高,为8.3 mg·g^-1,较发酵前提高1.41倍。用AB-8大孔树脂为色谱柱填充材料,确定了以50%、75%、90%乙醇梯度洗脱,岩藻黄质纯度为23.3%,再用硅胶为色谱柱填充材料,进一步纯化,确定了以石油醚-乙酸乙酯(8:2、15:5、7:3)梯度洗脱,最终岩藻黄质纯度达到70.0%。结论本实验研究了自然发酵时间对海带渣中岩藻黄质提取率的影响以及岩藻黄质的纯化工艺,为获得更高纯度的岩藻黄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藻黄质 海带渣 自然发酵 色谱柱 纯化工艺
原文传递
超声波辅助提取羊栖菜岩藻黄质的工艺优化 被引量:9
16
作者 刘丽平 奚歆儿 +2 位作者 汪财生 李彩燕 钱国英 《浙江农业科学》 2012年第3期380-384,共5页
以羊栖菜真空冷冻干燥粉末为原料运用超声波辅助提取岩藻黄质,并用HPLC法检测其含量。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岩藻黄质的提取率为响应值,采用响应曲面分析法优化提取工艺。结果表明,在超声温度65℃,乙醇和丙酮3∶1(V/V)为溶剂的前提下... 以羊栖菜真空冷冻干燥粉末为原料运用超声波辅助提取岩藻黄质,并用HPLC法检测其含量。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岩藻黄质的提取率为响应值,采用响应曲面分析法优化提取工艺。结果表明,在超声温度65℃,乙醇和丙酮3∶1(V/V)为溶剂的前提下,超声功率530 W,液料比40 mL·g-1,超声时间22 min为超声波辅助提取羊栖菜岩藻黄质的最佳工艺。此条件下得到羊栖菜粉末中岩藻黄质的提取率为1.202 mg·g-1,粗品得率2.68%,纯度为2.02%,与构建模型预测值1.21 057 mg·g-1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栖菜 岩藻黄质 超声波提取 响应曲面法
下载PDF
岩藻黄质的功能特性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谭明乾 李佳璇 于潇婷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25,共17页
岩藻黄质是一类含有特殊结构的丙二烯类胡萝卜素,具有抗氧化、抗癌、抗肥胖及抗糖尿病等生物活性和良好的营养与保健价值,己成为海洋食品营养功效因子研究与开发的热点之一。概述了岩藻黄质的来源及提取方法、代谢及吸收途径、稳定性和... 岩藻黄质是一类含有特殊结构的丙二烯类胡萝卜素,具有抗氧化、抗癌、抗肥胖及抗糖尿病等生物活性和良好的营养与保健价值,己成为海洋食品营养功效因子研究与开发的热点之一。概述了岩藻黄质的来源及提取方法、代谢及吸收途径、稳定性和安全性等理化基础特性,并深入阐述其抗氧化、抗癌、抗肥胖、抗糖尿病、抗光损伤等功能特性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尤其对岩藻黄质显著的抗肥胖和抗糖尿病活性进行了深入梳理与分析。岩藻黄质主要通过调节线粒体解偶联蛋白1来避免过多的脂肪堆积,通过调节致肥基因的表达起到抗肥胖的作用;而对于抗糖尿病活性主要是通过下调脂肪细胞mRNA的表达或上调小鼠骨骼肌上的葡萄糖载体,减少血糖和增加血浆中胰岛素的含量,进而有效调节血糖含量。希望这些信息为岩藻黄质研究人员提供参考,为岩藻黄质在食品产业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 海藻活性物质 岩藻黄质 理化性质 功能特性
下载PDF
铜藻岩藻黄质的提取工艺优化 被引量:10
18
作者 胡永东 吴柠 +5 位作者 李易珍 闻正顺 欧阳小琨 杨立业 徐银峰 曲有乐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6期501-505,510,共6页
运用溶剂萃取法,并通过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和响应曲面试验优化提取工艺的影响因素提取温度、液料比和提取时间,对铜藻中岩藻黄质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最高提取率可为0.72 mg/g,相对应的提取条件为温度70℃,时间127 min,液料... 运用溶剂萃取法,并通过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和响应曲面试验优化提取工艺的影响因素提取温度、液料比和提取时间,对铜藻中岩藻黄质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最高提取率可为0.72 mg/g,相对应的提取条件为温度70℃,时间127 min,液料比68.3 m L/g。正交试验(0.71 mg/g)与响应曲面试验(0.72 mg/g)所得出的最佳条件接近。铜藻中含有一定量的岩藻黄质,试验优化的工艺稳定可行,可以为岩藻黄质的进一步开发提供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藻 岩藻黄质 工艺优化
下载PDF
岩藻黄质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9
作者 彭海波 陈伟斌 +1 位作者 徐戎 曾繁典 《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7期888-891,共4页
岩藻黄质(fucoxanthin)亦称岩藻黄素,是从可食用的褐藻,如裙带菜、螺旋藻、马尾藻和海带中提取出来的天然胡萝卜素,具有抗肿瘤、抗炎、抗氧化、减肥等多种药理作用,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目前研究表明,岩藻黄质对皮肤癌、结肠癌、血液系... 岩藻黄质(fucoxanthin)亦称岩藻黄素,是从可食用的褐藻,如裙带菜、螺旋藻、马尾藻和海带中提取出来的天然胡萝卜素,具有抗肿瘤、抗炎、抗氧化、减肥等多种药理作用,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目前研究表明,岩藻黄质对皮肤癌、结肠癌、血液系统肿瘤、前列腺癌和肝癌等多种恶性肿瘤均有明显抑制作用,但具体作用机制尚未明确。该文对目前岩藻黄质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藻黄质 抗肿瘤 细胞凋亡
下载PDF
岩藻黄质的抗脂质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隋悦 纪晓林 +4 位作者 孙一含 乔昕昱 奚倩 董秀芳 启航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68-276,共9页
以岩藻黄质为原料,研究岩藻黄质对鱼油和猪油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岩藻黄质在氧化模型中能有效抑制鱼油以及猪油中丙二醛(MDA)的生成,与空白组相比最高抑制率达到78.1%和80.9%。采用电子自旋共振波谱技术,研究岩藻黄质对鱼油、玉米... 以岩藻黄质为原料,研究岩藻黄质对鱼油和猪油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岩藻黄质在氧化模型中能有效抑制鱼油以及猪油中丙二醛(MDA)的生成,与空白组相比最高抑制率达到78.1%和80.9%。采用电子自旋共振波谱技术,研究岩藻黄质对鱼油、玉米油、亚油酸、亚油酸盐模型中脂质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当岩藻黄质质量浓度达100 ng/mL,加速氧化3 h时,鱼油模型与玉米油模型中脂质自由基的抑制率分别为(64.46±6.46)%和(57.4±5.15)%;当岩藻黄质质量浓度为300 ng/mL,加速氧化10 min时,亚油酸模型与亚油酸盐模型中,脂质自由基抑制率分别为(75.24±7.32)%和(66.9±1.06)%。该研究为岩藻黄质在食品抗氧化剂领域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藻黄质 电子自旋共振波谱技术 脂质氧化模型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