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岱海流域水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
1
作者 武昕艺 张文星 +2 位作者 姜平平 白妙馨 张一心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3年第15期168-170,共3页
本文以岱海流域为研究区域,采用AHP—熵权法、系统动力学模型与耦合协调度模型,对该流域2018年的水环境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价,并预测至2025年的情况。结果表明,2018年岱海流域水环境承载力处于红色巨警状态,水环境与经济社会的耦合协调度... 本文以岱海流域为研究区域,采用AHP—熵权法、系统动力学模型与耦合协调度模型,对该流域2018年的水环境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价,并预测至2025年的情况。结果表明,2018年岱海流域水环境承载力处于红色巨警状态,水环境与经济社会的耦合协调度为极度失调状态。设置4种情景方案对2019—2025年进行模拟,结果显示各方面的指标均为最优,水环境承载力及耦合协调度相较于2018年均有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岱海流域 水环境承载力 AHP~熵权法 系统动力学 耦合协调度
下载PDF
典型农牧交错带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以内蒙古岱海流域为例 被引量:18
2
作者 王书航 白妙馨 +4 位作者 陈俊伊 赵丽 张博 郭云艳 姜霞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19年第5期515-519,共5页
典型的农牧交错带——岱海流域是我国“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中北方防沙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京津冀地区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态环境保护意义重大。针对岱海流域独特的地理特征和生境状况,围绕着水量减小和生态退化两大... 典型的农牧交错带——岱海流域是我国“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中北方防沙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京津冀地区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态环境保护意义重大。针对岱海流域独特的地理特征和生境状况,围绕着水量减小和生态退化两大核心问题,梳理了其水量、水质、水生态等方面的优先问题清单;以保障岱海流域生态安全为核心目标,按照优化生态空间管控与分区分类精准修复相结合的思路,构建了“一湖三区”的国土空间管控体系和“两增、两减、三平衡”的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体系,以期增强岱海流域生态服务功能,促进农牧交错带生态脆弱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林田湖草 生态修复 工程体系 农牧交错带 岱海流域
下载PDF
全新世气候最宜期岱海流域降雨量的估算 被引量:7
3
作者 方金琪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68-71,共4页
本文应用湖泊水份能量平衡方法,计算了岱海流域盆地距今8000-5100年前的古降雨量.计算结果表明当时的降雨量值比现代至少高188mm/年.
关键词 中全新世 岱海流域 古降雨量
下载PDF
北方半干旱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湖泊水质的影响:以岱海流域为例(2000-2018年) 被引量:22
4
作者 梁旭 刘华民 +5 位作者 纪美辰 常明 温璐 于瑞宏 卓义 王立新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27-736,I0003,I0004,共12页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明晰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湖泊水环境的影响有重要作用.以北方典型农牧交错的岱海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遥感解译技术、马尔可夫转移矩阵、综合污染指数法等方法,对2000-2018年岱海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和湖泊水质的变化...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明晰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湖泊水环境的影响有重要作用.以北方典型农牧交错的岱海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遥感解译技术、马尔可夫转移矩阵、综合污染指数法等方法,对2000-2018年岱海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和湖泊水质的变化进行分析,并结合冗余分析法和计量分析模型探究长时间序列尺度下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湖泊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近20年来,岱海流域的土地利用/覆被类型以耕地和草地为主,其变化特征主要是草地和林地转化为耕地,水域转化为季节性河流,岱海转化为内陆滩涂、沼泽草地和灌丛沼泽;岱海湖泊水质因子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总磷和总氮浓度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标现象;岱海、湿地、林地对水质具有积极的改善作用,耕地、草地、建设用地是加剧水质污染的主要原因.该研究为岱海湖泊流域土地资源合理利用、湖泊水质改善和生态保护提供了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岱海流域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水质 马尔可夫转移矩阵 计量分析模型
下载PDF
内蒙古岱海流域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张样洋 春喜 +2 位作者 周海军 张娅璐 王晓珍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0-105,共6页
岱海流域出现了水资源短缺、湖面萎缩、生物多样性减少及生态功能退化等诸多生态环境问题,而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是恢复流域生态系统,改善流域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采用“三生用地”(即生活用地、生产用地、生态用地)分类法、最小累积阻力... 岱海流域出现了水资源短缺、湖面萎缩、生物多样性减少及生态功能退化等诸多生态环境问题,而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是恢复流域生态系统,改善流域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采用“三生用地”(即生活用地、生产用地、生态用地)分类法、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及生态环境评价法划定岱海流域各功能区生态保护红线,结果表明:岱海流域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为504.63 km^(2),占流域总面积的25.63%,其中水源涵养红线区和水土保持红线区主要分布在目花河周边地区,面积分别为31.39、20.56 km^(2),管理措施以扩大林草覆盖面积、改善生态环境为主;生物多样性红线区分布在弓坝河、五号河两岸,面积为145.72 km^(2),以维护河岸生态系统、保护野生动植物和提供部分农产品为主;水土流失红线区位于流域南部和北部的山地、丘陵地带,面积为177.26 km^(2),以恢复林草植被为主;红线核心区,即自然保护区分布在现有湖泊及周边过渡区,面积为129.70 km^(2),以恢复自然植被、保护野生动植物为主要管理措施,禁止各种形式的开发活动,在其东部和西南部有14.16 km2的土地需退耕还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用地” 最小累积阻力模型 自然保护区 岱海流域
下载PDF
岱海流域水资源遥感调查评价 被引量:1
6
作者 冯学武 王彦成 +2 位作者 王戈 李宁 王智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1-5,共5页
本研究以遥感信息为主要资料,对封闭的水文地质单元──岱海流域的水文下垫面类型进行目视解译分析,结合少量实测资料,根据水文学相似性质原理进行计算分区和水资源量计算。在地表径流量计算中,用降水量P与最大可能损失量E建立相... 本研究以遥感信息为主要资料,对封闭的水文地质单元──岱海流域的水文下垫面类型进行目视解译分析,结合少量实测资料,根据水文学相似性质原理进行计算分区和水资源量计算。在地表径流量计算中,用降水量P与最大可能损失量E建立相关关系。在P<650mm的北方地区,P与E的线性关系较好,其相关系数为0.9左右,不同类型区只是斜率和截距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卫星影像 水资源 岱海流域
下载PDF
内蒙古岱海流域土地资源状况与可持续利用方向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广宇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1999年第S1期248-250,共3页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特别是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多受土地资源条件和开发利用状况制约,研究和探讨这类地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途径与发展战略,是市场经济体制下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本文以此为契机,抓...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特别是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多受土地资源条件和开发利用状况制约,研究和探讨这类地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途径与发展战略,是市场经济体制下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本文以此为契机,抓住岱海流域有利的区位条件和独立封闭的内陆河流域特点,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角度,全面分析了流域内土地资源利用现状特点、优势、潜力与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岱海流域 土地资源 可持续利用
下载PDF
岱海流域水资源遥感调查评价 被引量:1
8
作者 冯学武 王彦成 +2 位作者 王文生 王弋 李旭光 《内蒙古水利科技》 1991年第3期17-20,共4页
水资源是国计民生不可缺少的宝贵资源。对水资源的正确评价和合理开发利用是关系到自治区工、农、牧业生产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大事。我区地广人稀,大部分地区没有布设水文站点,特别是内陆区域更是缺少实测水文资料,迫切需要一种既... 水资源是国计民生不可缺少的宝贵资源。对水资源的正确评价和合理开发利用是关系到自治区工、农、牧业生产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大事。我区地广人稀,大部分地区没有布设水文站点,特别是内陆区域更是缺少实测水文资料,迫切需要一种既快又好,且适合内陆区域水资源调查的新方法。目前,国内外都试图应用卫星遥感资料进行区域水资源调查评价。我们采用卫星影像对岱海流域水资源进行了调查评价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调查 遥感 调查 评价 岱海流域
下载PDF
基于AWRSEI的岱海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时空演变及驱动因子分析
9
作者 赵嘉丽 李兴 孙冰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98-1614,共17页
流域是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社会经济发展区域,为了更加客观准确地评价干旱和半干旱区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基于遥感生态指数(RSEI)引入盐度指标构建适用于干旱和半干旱区流域的遥感生态指数(AWRSEI)并以岱海流域为例分析其适用性.基于AWR... 流域是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社会经济发展区域,为了更加客观准确地评价干旱和半干旱区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基于遥感生态指数(RSEI)引入盐度指标构建适用于干旱和半干旱区流域的遥感生态指数(AWRSEI)并以岱海流域为例分析其适用性.基于AWRSEI模型,采用4期Landsat TM/OLI合成影像,对2001~2020年岱海流域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定量评价,通过变异系数和空间自相关分析岱海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时空演变规律,并通过地理探测器进行成因分析和驱动因子解释力分析.结果表明:(1)AWRSEI与各生态因子的平均相关系数为0.860,比单个指标分量更具代表性;第一主成分的荷载正负值和排序与RSEI一致,特征值贡献率比RSEI高3.69%,评价结果与真实地表情况更为接近,适合用于干旱区流域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2)岱海流域2001~2020年AWRSEI指数的年均值为0.427,生态环境质量基础较差,期间AWRSEI的均值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并且在2020年均值达到最高0.502.整体生态环境质量明显好转,恶化区域减少了20.51%,改善区域增加了12.71%.空间分布上,岱海流域南部和西北部高海拔地区的林地生态环境质量优,北部和南部中海拔地区生态环境质量较差,湖区北侧生态环境质量优于南侧.(3)岱海流域AWRSEI变异系数平均值为0.280,生态环境质量状况稳定,整体变化波动较小,高波动主要集中在湖区南侧和居民点区域.岱海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高-高集聚区主要分布在高海拔的林地区域和低海拔耕地区域;低-低集聚区零星分布在中海拔区域.(4)2001~2020年岱海流域生态环境的提升主要由于NDVI提高,NDBSI和NDSI降低. NDVI和NDBSI是交互作用最强的组合,对生态环境的解释力最强.土地利用是AWRSEI的主导因子,解释力最强.土地利用和气象因子的组合是交互作用最强,且各驱动因子之间均为增强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质量 遥感生态指数(RSEI) 岱海流域 空间自相关 地理探测器
原文传递
岱海湖流域生态质量干湿指标气象评价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海英 《内蒙古气象》 2023年第1期31-35,共5页
选取岱海湖流域3个国家一般气象站60年的气象资料,采用Penman-Monteith模型计算出岱海湖流域的参考蒸散量和干湿指数,表征岱海湖流域地表干湿状况。岱海湖流域地表多年平均干湿指数为0.42,属于气候半干旱区。20世纪60、70、90年代湿润... 选取岱海湖流域3个国家一般气象站60年的气象资料,采用Penman-Monteith模型计算出岱海湖流域的参考蒸散量和干湿指数,表征岱海湖流域地表干湿状况。岱海湖流域地表多年平均干湿指数为0.42,属于气候半干旱区。20世纪60、70、90年代湿润指数距平为正距平,气候偏半湿润状态;20世纪80年代后期和21世纪初期(2000—2009年)为负距平,气候偏干旱化。干湿指数主要受降水量、潜在蒸散量、相对湿度、日照时数影响,这些气象因子共同作用影响岱海湖流域气候干湿状况,其中降水量是最主要的影响因子。研究结果可以更好地认识区域气候条件及未来变化方向,为岱海湖的生态评价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散量 干湿指数 主导因子 岱海流域
下载PDF
岱海流域土地利用动态模拟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测算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金雷 刘欢 +4 位作者 哈斯娜 陆学岩 刘旭隆 王立新 温璐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43-350,共8页
北方内陆湖泊面积萎缩严重,岱海作为典型的内陆湖之一,其面积变化尤为显著。为研究岱海湖面积变化及岱海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的动态趋势,本研究运用CA-Markov模型,基于1989—2018年6期的土地利用数据,预测2026年的土地利用状况,... 北方内陆湖泊面积萎缩严重,岱海作为典型的内陆湖之一,其面积变化尤为显著。为研究岱海湖面积变化及岱海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的动态趋势,本研究运用CA-Markov模型,基于1989—2018年6期的土地利用数据,预测2026年的土地利用状况,并采用当量因子法,对岱海流域ESV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岱海湖若不进行生态补水,湖泊面积将由2018年的53 km^(2)缩减至2026年的39.81 km^(2);随岱海湖湖面萎缩,岱海流域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不断下降,由1989年的32.25亿元下降为2018年的24.07亿元;在空间上,岱海流域ESV呈现中间高、四周低的空间分异特征,在时间上,高值区面积逐期减小,低值区面积增加;岱海流域若不进行生态补水,到2026年ESV降为23.99亿元,但"引黄济岱"工程的实施会使岱海湖水量和湖面面积增加,到2026年使岱海流域ESV增长至25.14亿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岱海流域 土地利用 CA-Markov模型
原文传递
岱海流域污染负荷估算及控制对策 被引量:4
12
作者 郑天赋 门云云 《北京水务》 2020年第2期32-37,共6页
岱海流域地处南亚至西伯利亚生态走廊的重要结点,是环京津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也是我国"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区域生态环境安全起着极为重要的保障作用。针对岱海污染问题,根据污染源调查结果,估算... 岱海流域地处南亚至西伯利亚生态走廊的重要结点,是环京津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也是我国"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区域生态环境安全起着极为重要的保障作用。针对岱海污染问题,根据污染源调查结果,估算流域内各污染物入湖污染负荷,分析污染源的贡献率,并提出增加入湖水源补给、控制外源污染及减少内源负荷等三方面控制对策,以期减少岱海水质污染,恢复其水生态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岱海流域 污染负荷 控制对策
原文传递
凉城县岱海流域水环境现状及补水必要性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胡林奎 鲁文林 《内蒙古水利》 2014年第1期109-110,共2页
岱海流域内气候干旱,蒸发量大,水环境恶化,水量缺乏,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影响。为了解决水量供需矛盾,有必要新建补水工程平衡水量。
关键词 岱海流域 水环境现状 补水必要性
原文传递
岱海流域降水特性分析
14
作者 张炜 孙博凡 王亮 《内蒙古水利》 2021年第7期14-16,共3页
文章对岱海流域8个雨量站年降水量长系列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算,从单站和区域年降水量特征、降水量年内分配和年际变化等方面,对岱海流域降水特点进行了详细分析。
关键词 岱海流域 降水 年内分配 年际变化
原文传递
全国政协委员郑福田:持续推动岱海流域生态恢复
15
作者 中国水利报 《内蒙古水利》 2019年第3期11-11,共1页
岱海是内蒙古自治区三大淡水湖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在两会期间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专门强调,要抓好包括岱海在内的“一湖两海”生态综合治理。对此,来自内蒙古自治区的全国政协委员郑福田建议,要继续深化“岱海生态恢复”,研究工作,建... 岱海是内蒙古自治区三大淡水湖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在两会期间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专门强调,要抓好包括岱海在内的“一湖两海”生态综合治理。对此,来自内蒙古自治区的全国政协委员郑福田建议,要继续深化“岱海生态恢复”,研究工作,建立长效机制。郑福田告诉记者,内蒙古自治区曾在2017年批复了《乌兰察布市岱海水生态保护规划》,并于次年进行修编,内容涉及农业节水、工业节水、生态补水、河道疏浚、生态恢复、水质恢复等保护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国政协委员 岱海流域 生态恢复 福田 内蒙古自治区 生态综合治理 生态保护规划 乌兰察布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