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冲压用高强度钢45K-DDQ的峰值应力模型探讨 被引量:1
1
作者 王立冬 周旭东 《锻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50-154,共5页
采用热力模拟试验机Gleeble1500D,在变形温度为950~1200℃、应变速率为0.01~15s-1以及最大变形程度为60%的条件下,对深冲压用高强度钢45K-DDQ做单道次压缩实验。分析了不同参数对流变应力的影响,重点结合不同应力模型的特点和最佳使... 采用热力模拟试验机Gleeble1500D,在变形温度为950~1200℃、应变速率为0.01~15s-1以及最大变形程度为60%的条件下,对深冲压用高强度钢45K-DDQ做单道次压缩实验。分析了不同参数对流变应力的影响,重点结合不同应力模型的特点和最佳使用范围,探讨了应力模型使用范围对模型精度的影响;用回归法确定了应力模型中的变形激活能及材料常数,得到45K-DDQ钢在峰值应力条件和稳态应力条件下的变形激活能分别为318.975和288.397kJ.mol-1,最后得到了高精度的流变峰值应力模型,平均相对误差为1.572%,相关系数R为0.99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冲压 高强度钢 热变形 峰值应力模型 激活能
原文传递
FRP约束混凝土关键问题综述 被引量:1
2
作者 相泽辉 王俊 +1 位作者 牛建刚 周杰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1-128,共8页
本文从国内外文献中选取了29个纤维布(FRP)约束混凝土峰值应力模型和19个峰值应变模型,并依据诸多同行研究结果中的相关实测数据,对上述模型的精度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这些模型对强约束构件的预测精度不足,在此基础上,我们通过分段拟... 本文从国内外文献中选取了29个纤维布(FRP)约束混凝土峰值应力模型和19个峰值应变模型,并依据诸多同行研究结果中的相关实测数据,对上述模型的精度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这些模型对强约束构件的预测精度不足,在此基础上,我们通过分段拟合得到了精度较优且较为简洁的峰值应力及应变模型。同时,基于文献数据,我们对影响环向约束力的FRP弹性模量及撕裂应变这两个因素进行了探讨。我们认为:(1)相较于低弹性模量,高弹性模量FRP可延缓混凝土损伤,进而提高核心区混凝土的力学性能;(2)导致FRP撕裂应变降低的原因包括施工扰动、受力差异及材质非均质性;(3)对于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GFRP)和芳纶纤维增强复合材料(AFRG),撕裂应变有效系数分别取0.723、0.774和0.774。本文旨在为FRP约束拓展运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峰值应力模型 峰值应变模型 撕裂应变 本构模型
下载PDF
基于高温拉伸与压缩实验的LZ50车轴钢热加工图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李诗谦 何涛 +3 位作者 霍元明 杜向阳 贾东昇 李汉林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44-150,共7页
为优化LZ50车轴钢热加工工艺参数,通过热模拟试验机对LZ50车轴钢进行了热拉伸与热压缩实验,分别确定了拉伸与压缩时的峰值应力本构模型,并基于高温拉伸与压缩实验构建了材料的热加工图。结果表明,建立的拉伸与压缩峰值应力模型平均绝对... 为优化LZ50车轴钢热加工工艺参数,通过热模拟试验机对LZ50车轴钢进行了热拉伸与热压缩实验,分别确定了拉伸与压缩时的峰值应力本构模型,并基于高温拉伸与压缩实验构建了材料的热加工图。结果表明,建立的拉伸与压缩峰值应力模型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3.33%和3.65%,具有可靠性;综合分析LZ50车轴钢拉伸与压缩的热加工图发现,拉伸变形时选取高温低应变速率区域,即变形温度1040~1100℃,应变速率0.1 s^(-1)为LZ50车轴钢最优热加工区域;压缩时真应变为0.6,采用低温高应变速率,即变形温度900~950℃,应变速率1~10 s^(-1)为LZ50车轴钢的最优热加工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Z50车轴钢 热模拟实验 峰值应力模型 热加工图
原文传递
一种节镍型奥氏体耐热钢热变形行为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薛红燕 陈雷 +2 位作者 毛天桥 龙红军 王建峰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3期59-62,共4页
通过热压缩实验研究了21Cr^(-1)1Ni-N-RE节镍型奥氏体耐热钢的热力学行为和微观组织演变过程。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回归分析,得到实验钢热变形激活能为451 k J/mol,应力指数为5.12。建立了热变形方程,确定了最大变形抗力和动态再结晶临界... 通过热压缩实验研究了21Cr^(-1)1Ni-N-RE节镍型奥氏体耐热钢的热力学行为和微观组织演变过程。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回归分析,得到实验钢热变形激活能为451 k J/mol,应力指数为5.12。建立了热变形方程,确定了最大变形抗力和动态再结晶临界应变预测模型。通过对微观组织演变过程的分析,得到了实验钢获得均匀细小的完全动态再结晶组织的热变形条件为1150℃和10 s^(-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变形行为 峰值应力模型 临界应变模型 微观组织
原文传递
硅钢50A1300的流变应力和临界动态再结晶行为
5
作者 王立冬 周旭东 《钢铁研究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50-55,共6页
用Gleeble1500D模拟试验机在变形温度为950~1 200℃、应变速率为0.01~8s-1、最大变形程度为60%的条件下,对硅钢50A1300做单道次压缩试验,首先分析了不同参数对流变应力的影响,然后用回归法确定了应力模型中的变形激活能及材料常数,得... 用Gleeble1500D模拟试验机在变形温度为950~1 200℃、应变速率为0.01~8s-1、最大变形程度为60%的条件下,对硅钢50A1300做单道次压缩试验,首先分析了不同参数对流变应力的影响,然后用回归法确定了应力模型中的变形激活能及材料常数,得到硅钢50A1300在峰值应力条件和稳态应力条件下的变形激活能分别为270.360和91.557kJ/mol,同时得到了流变峰值应力模型,模型的相关系数为0.997。最后通过作lnθ-ε图的方法找到了硅钢50A1300发生动态再结晶的临界应变量,并回归得到峰值应变量、临界应变量与参数Z/C的关系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再结晶 热变形 峰值应力模型 激活能 临界应变
原文传递
Zr-1.0Sn-1.0Nb-0.1Fe合金板材多道次热轧过程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吴泽华 王克鲁 +3 位作者 邓偲瀛 宋鸿武 张士宏 王犇 《锻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32-140,共9页
通过等温热压缩实验研究了Zr-1.0Sn-1.0Nb-0.1Fe合金在变形温度为550、600、650和700℃和应变速率为0.01、0.1、1和10 s^(-1)以及最大变形程度为70%条件下的热变形行为。在考虑变形热效应的基础上,对真应力-真应变曲线进行了温度修正,并... 通过等温热压缩实验研究了Zr-1.0Sn-1.0Nb-0.1Fe合金在变形温度为550、600、650和700℃和应变速率为0.01、0.1、1和10 s^(-1)以及最大变形程度为70%条件下的热变形行为。在考虑变形热效应的基础上,对真应力-真应变曲线进行了温度修正,并在Arrhenius双曲正弦函数方程的基础上建立了峰值应力模型。通过Deform对Zr-1.0Sn-1.0Nb-0.1Fe合金板材在初始温度为630℃和轧制速度为30、45和60 m·min^(-1)条件下从板厚104 mm轧制至19 mm的多道次热轧过程进行了有限元模拟,并与热轧实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此外,研究了轧制速度对热轧过程中轧板温度、轧制力以及最终板厚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轧制速度的增大,轧板的表面温度和心部温度随之增大,而轧制力和最终板厚随之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r-1.0Sn-1.0Nb-0.1Fe合金 热变形行为 多道次热轧 温度修正 峰值应力模型
原文传递
A dislocation-based model for cyclic plastic response of lath martensitic steels
7
作者 Long Yu Wenbin Liu +2 位作者 Haonan Sui Ying Liu Huiling Duan 《Acta Mechanica Sinica》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2期110-118,I0004,共10页
Softening behavior of lath martensitic steels is related to the coarsening of laths and dislocation evolution during cyclic deformation.Involving the physical mechanism,we developed a dislocation-based model to study ... Softening behavior of lath martensitic steels is related to the coarsening of laths and dislocation evolution during cyclic deformation.Involving the physical mechanism,we developed a dislocation-based model to study the cyclic plastic response for lath martensitic steels.For a block,we proposed an interfacial dislocation evolution model to physically present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mobile dislocations in the block and interfacial dislocations by considering the coarsening mechanism of the laths.Moreover,the evolution behavior of backstress caused by dislocation pile up at the block boundary has been considered.Then,a hierarchical model based on the elastic-viscoplastic self-consistent(EVPSC)theory is developed,which can realize the scale transition among representative volume element(RVE),prior austenite grains(PAGs)and blocks.According to the proposed model,the effective mechanical responses including the cyclic hysteretic loop and peak stress at different cycles for lath martensitic steel have been theoretically predicted and investig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th martensitic steel Cyclic softening Hierarchical microstructure Lath coarsening Crystal plasticity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