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2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重和身高对峰值骨量的影响 被引量:15
1
作者 谢晶 杜靖远 +2 位作者 沈霖 杨艳萍 周丕祺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1期27-28,共2页
本研究选用单光子吸收法测定了136名女性、118名男性而年龄在25~35岁的正常人前臂骨骨密度,计算出骨密度与身高、体重和体表面积的比值,并探讨了骨密度与身高、体重和体表面积的相关关系。结果显示男性峰值骨量明显高于女... 本研究选用单光子吸收法测定了136名女性、118名男性而年龄在25~35岁的正常人前臂骨骨密度,计算出骨密度与身高、体重和体表面积的比值,并探讨了骨密度与身高、体重和体表面积的相关关系。结果显示男性峰值骨量明显高于女性,而男性峰值骨量与体重、体表面积比值则与女性无差异,其与身高比值则与女性间仍有差异;男、女峰值骨量与体重均存在线性相关关系,而与身高及体表面积则无线性相关。因此认为,男、女间体重、身高的差异决定了峰值骨量间的性别差异,且体重对峰值骨量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重 身高 峰值骨量 单光子吸收法 测定 密度 质疏松症
下载PDF
南宁地区20899名壮族、汉族正常人群峰值骨量和年龄相关骨丢失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3
2
作者 黄定贵 黄国秀 +3 位作者 闭应洲 潘永华 李卫 阳文捷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507-1511,共5页
目的探讨南宁地区壮族、汉族正常人群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峰值骨量(peak bone density,PBD)以及随增龄骨丢失率(rate of bone loss,RBL)的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使用美国Hologic公司生产的双能X线吸收仪(dual energy X-ra... 目的探讨南宁地区壮族、汉族正常人群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峰值骨量(peak bone density,PBD)以及随增龄骨丢失率(rate of bone loss,RBL)的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使用美国Hologic公司生产的双能X线吸收仪(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AX),对南宁地区壮族、汉族正常体检人群的20899名的腰椎L1~4、左股骨颈上段BMD进行测定,按检测不同部位、性别、年龄分组统计出PBD的均值±标准差和RBL(%)。参照WHO的规定,对≥50岁男性和绝经后女性与本数据库人群中同性别、同部位PBD比较,-2.5<T值<-1.0为骨量减少,T值≤-2.5为骨质疏松。结果 (1)各部位PBD出现在25~27岁,腰椎PBD男性为1.066±0.153,女性为1.025±0.095;左股骨颈上段PBD,男性为0.920±0.136,女性为0.796±0.132。(2)女性在47岁前BMD处于平台期,围绝经后BMD加速丢失,以腰椎尤为显著,年RBL在1.13%~2%;男性累计RBL随年龄逐渐上升,年丢失率约在0.21%~0.68%,但各年龄段左股骨颈上段的RBL始终高于腰椎。(3)以本地区人群数据库作为参照,男性骨质疏松检出率为腰椎3.1%,左股骨颈上段9.47%;女性腰椎48.8%,左股骨颈上段5.02%。结论南宁地区老年人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女性明显高于男性,女性的腰椎、男性的股骨颈可能骨折风险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丢失率 峰值骨量 质疏松 折风险 流行病学
下载PDF
正弦交变电磁场提高大鼠峰值骨量存在时间效应 被引量:8
3
作者 高玉海 李唯 +5 位作者 陈克明 周建 成魁 马小妮 石文贵 李少锋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1557-1561,共5页
目的探讨50 Hz 0.1 mT正弦交变电磁场(sinusoidal electromagnetic fields,SEMFs)不同时长暴露干预对SD大鼠峰值骨量(peak bone mass,PBM)的影响。方法 6周龄雌性SD大鼠5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45 min组、90 min组、180 mi... 目的探讨50 Hz 0.1 mT正弦交变电磁场(sinusoidal electromagnetic fields,SEMFs)不同时长暴露干预对SD大鼠峰值骨量(peak bone mass,PBM)的影响。方法 6周龄雌性SD大鼠5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45 min组、90 min组、180 min组和270 min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各实验组每天给予相应时长50 Hz 0.1 mT磁场强度的SEMFs干预。8周后采用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检测骨密度,AG-X系列台式电子万能试验机检测椎体生物力学性能,ELISA法测定血清骨钙素(osteocalcin,OC)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 5b,TRACP 5b)浓度,品红-苦味酸染色(Van Gieson,VG)进行骨形态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90 min组大鼠全身骨密度、股骨骨密度、椎体骨密度、椎体生物力学参数和血清中OC的含量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180 min组股骨、椎体骨密度和血清中OC、全身骨密度及生物力学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70 min组股骨骨密度和椎体骨密度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5 min组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血清TRACP 5b的含量无明显变化。90、180、270 min组骨小梁数目、厚度和面积均增加,而骨小梁间隙均减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45 min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50 Hz 0.1 mT磁场强度提高了SD大鼠峰值骨量,但是存在时间"窗口效应",90 min效果最好,不同时长对峰值骨量的提高有明显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弦交变电磁场 密度 峰值骨量 质疏松症 大鼠
原文传递
峰值骨量与骨质疏松症 被引量:13
4
作者 安珍 程静 +2 位作者 王文志 蒋建军 杨定焯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01年第9期14-17,共4页
峰值骨量(PBM)是人在生命成熟时期获得的最高骨量,成熟期过后则逐渐丢失,任何年龄段的骨量则是成熟期 PBM和骨丢失之差。骨质疏松症是由峰值骨量和年龄增长相关的骨丢失两方面决定的,研究骨质疏松的原因,就应研究这两个方面。本文... 峰值骨量(PBM)是人在生命成熟时期获得的最高骨量,成熟期过后则逐渐丢失,任何年龄段的骨量则是成熟期 PBM和骨丢失之差。骨质疏松症是由峰值骨量和年龄增长相关的骨丢失两方面决定的,研究骨质疏松的原因,就应研究这两个方面。本文介绍了峰值骨量的重要性、影响因素、生物力学以及与骨质疏松诊断、预防和康复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疏松症 峰值骨量 丢失
下载PDF
运动与峰值骨量(综述) 被引量:17
5
作者 高丽 许豪文 沈东颖 《体育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6-48,共3页
提高峰值骨量是预防骨质疏松的重要措施,其中,体育锻炼是提高峰值骨量的重要方式。少儿时期进行体育锻炼对提高峰值骨量起到关键作用,但不同的运动方式对峰值骨量的作用效果不同。目前研究认为运动影响峰值骨量的机制主要是力学控制,其... 提高峰值骨量是预防骨质疏松的重要措施,其中,体育锻炼是提高峰值骨量的重要方式。少儿时期进行体育锻炼对提高峰值骨量起到关键作用,但不同的运动方式对峰值骨量的作用效果不同。目前研究认为运动影响峰值骨量的机制主要是力学控制,其次是生物因素,但运动影响峰值骨量的具体信号转导机理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 峰值骨量 质疏松 文献综述
下载PDF
力学负荷对峰值骨量影响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杨定焯 杨惠 +2 位作者 刘芳 张倩 王文志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24-127,共4页
目的 人的运动器官含骨量的多少与外力有关。本实验研究了重力、肌力对骨量的影响。方法 排除了继发性骨质疏松 ,用DXA对男 56例、女 55例受试者测量全身骨量 ,收集BMC、BMD、体重、瘦体重指标。结果 发现全身体重和瘦体重与BMC呈密... 目的 人的运动器官含骨量的多少与外力有关。本实验研究了重力、肌力对骨量的影响。方法 排除了继发性骨质疏松 ,用DXA对男 56例、女 55例受试者测量全身骨量 ,收集BMC、BMD、体重、瘦体重指标。结果 发现全身体重和瘦体重与BMC呈密切相关 ,与BMD的相关较弱。女性的相关强于男性 ,男女相同体重配对后 ,男性的BMC、瘦体重、握力分别大于女性 3 5 %、2 7 8%、44 %。这可能是男性力学性能优于女性的重要原因 ,而且男性体重每大于女性 1kg其BMC较女性增加 0 0 2 0kg ;男性瘦体重每大于女性 1kg其BMC较女性增加 0 0 0 8kg;体重和肌力都是决定BMC的因素 ,体重可能是决定BMC的重要外力。结论 应该进一步研究骨质疏松诊断中如何发挥骨力学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学负荷 峰值骨量 强度 诊断 力学
下载PDF
峰值骨量的种族差异 被引量:16
7
作者 张雄良 晏焕青 郝永强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6期436-440,共5页
目的了解各种族之间峰值骨量(PBMD)参考值的差异。方法收集国内外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不同种族人群的PBMD参考值,比较了三大人种的峰值骨量的数据,并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结果一般来说,黑色人种的峰值骨量最高,其次是白色人种,黄色人种的峰... 目的了解各种族之间峰值骨量(PBMD)参考值的差异。方法收集国内外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不同种族人群的PBMD参考值,比较了三大人种的峰值骨量的数据,并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结果一般来说,黑色人种的峰值骨量最高,其次是白色人种,黄色人种的峰值骨量最低。中东地区的峰值骨量接近白色人种。黄色人种到达峰值骨量的年龄早于黑色人种及白色人种。我国各少数民族之间的峰值骨量也不尽相同,女性的峰值骨量的民族差异明显大于男性。结论不同国家和地区各种族人群之间的PBMD参考值绝大多数存在种族或地域差异,必须针对不同人口和地区建立相应的骨密度正常参考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峰值骨量 人种 质疏松症 密度
下载PDF
细化年龄分组在人群峰值骨量和骨质疏松症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4
8
作者 李树法 向菲 +3 位作者 张韬威 李海英 杨睿 许小红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5-47,共3页
目的比较不同年龄段分组人群峰值骨量(PBM)和骨质疏松症(OP)患病率的差异,使之能够更加准确合理的指导临床工作。方法采用以色列Myriad公司生产的Sunlight omnisense7000TM型超声骨量测定仪测量2208例女性左侧桡骨远端的超声速率(SOS),... 目的比较不同年龄段分组人群峰值骨量(PBM)和骨质疏松症(OP)患病率的差异,使之能够更加准确合理的指导临床工作。方法采用以色列Myriad公司生产的Sunlight omnisense7000TM型超声骨量测定仪测量2208例女性左侧桡骨远端的超声速率(SOS),比较分别按照每10岁、5岁、2岁、1岁为一个年龄段分组情况下各自的PBM和OP患病率的差异。结果按照10岁或5岁为一个年龄段分组时PBM分别显著低于2岁和1岁为一个年龄段分组(P<0.05),按照不同PBM筛查的OP患病率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细化年龄分组可以提高OP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疏松症 峰值骨量 诊断 细化年龄分组
下载PDF
使用NORLAND骨密度仪比较不同人种峰值骨量值 被引量:8
9
作者 刘广源 邱贵兴 吴志宏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01-104,共4页
目的了解不同人种的峰值骨量(PBM)差异。方法收集在西文SCI和中文NSTL核心期刊上发表的,使用NORLANDDXA骨密度仪测量的欧美白种人和亚洲黄种人的PBM值,按不同性别和测量部位进行分类比较。结果欧美白种人和亚洲黄种人在腰椎、股骨颈以... 目的了解不同人种的峰值骨量(PBM)差异。方法收集在西文SCI和中文NSTL核心期刊上发表的,使用NORLANDDXA骨密度仪测量的欧美白种人和亚洲黄种人的PBM值,按不同性别和测量部位进行分类比较。结果欧美白种人和亚洲黄种人在腰椎、股骨颈以及股骨粗隆的PBM值差异较大,其中女性白种人股骨颈、股骨粗隆和脊柱PBM要分别比女性黄种人高17.1%、17.8%和5.6%,男性白种人脊柱PBM要比男性黄种人高9.6%,而女性桡骨PBM值在不同人种中的差别不大。结论欧美白种人和亚洲黄种人不同部位PBM值存在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 峰值骨量 人种差异
下载PDF
重庆地区1435例成年女性腰椎峰值骨量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耿力 姚珍薇 +2 位作者 骆建云 韩力力 卢起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4期376-380,共5页
目的:研究重庆地区成年女性腰椎峰值骨量及其影响因素,建立本地区腰椎骨密度参考数据库,为防治骨质疏松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美国NORLAND公司的XR-46系列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1435例成年女性人群腰椎(L2~L4前后位)骨密度值,用8种... 目的:研究重庆地区成年女性腰椎峰值骨量及其影响因素,建立本地区腰椎骨密度参考数据库,为防治骨质疏松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美国NORLAND公司的XR-46系列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1435例成年女性人群腰椎(L2~L4前后位)骨密度值,用8种回归模型拟合骨密度随年龄的变化,找出最佳拟合模型的方程,建立参考数据库。其中20~50岁者(631例)为峰值骨量研究组。结果:本地区女性腰椎前后位L2、L3和L2~L4峰值骨量出现在34~35岁,而L4在26~27岁;达到峰值骨量后骨密度均随年龄的增加而下降;且均以三次回归模型决定系数最高;身高、体重及体重指数均对峰值骨量有影响作用,体重影响最大。结论:本地区女性峰值骨量水平较国内相关研究结果偏低,骨峰值年龄也较早出现;三次回归是建立正常人群骨密度参考图的最优分析模型;合理的营养和保持适当的体型,有利于成年期较高峰值骨量的获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年女性 峰值骨量 三次回归模型 双能X线密度仪
下载PDF
上海市健康女性峰值骨量的非遗传因素特征 被引量:3
11
作者 秦跃娟 章振林 +4 位作者 黄琪仁 周琦 胡云秋 李淼 刘玉娟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24期5063-5065,共3页
目的了解上海市健康女性峰值骨密度与非遗传因素的关系,为防治骨质疏松症提供指导依据。方法应用双能X线吸收仪测定433例年龄20~40岁上海市健康汉族女性腰椎1~4和股骨颈、大转子、Ward's三角部位骨密度值,并进行相关因素调查。结... 目的了解上海市健康女性峰值骨密度与非遗传因素的关系,为防治骨质疏松症提供指导依据。方法应用双能X线吸收仪测定433例年龄20~40岁上海市健康汉族女性腰椎1~4和股骨颈、大转子、Ward's三角部位骨密度值,并进行相关因素调查。结果腰椎1~4和股骨近端各部位的骨密度峰值分别出现在30~34岁和20~24岁;各检测部位骨密度值与体质量呈显著正相关(β=0.283~0.373,P<0.001),与月经初潮年龄负相关(β=-0.151~0.093,P<0.05);年龄与大转子、Ward's三角部位骨密度值呈负相关(β=-0.137,-0.194,P<0.05);身高与腰椎1~4骨密度值呈正相关(β=0.152,P<0.05);职业与股骨颈和Ward's三角部位骨密度值相关(β=0.001,0.116,P<0.05)。0~18岁开始摄入牛奶者(A组)与18岁后开始摄入者(B组)比较,年龄、身高和体质量无差异(P>0.05),A组各部位骨密度值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适当体质量、身高、体力劳动和18岁前牛奶摄入有助于获得更高的峰值骨密度,而月经初潮年龄滞后是峰值骨密度的危险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 健康女性 峰值骨量 非遗传因素 密度 质疏松症
下载PDF
福州市人群前臂远端峰值骨量的建立及运动因素与骨量的关系 被引量:4
12
作者 杨沛彦 苏友新 +1 位作者 孙俊英 许书亮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5-57,66,共4页
目的调查福州市男、女人群前臂远端的峰值骨量及其形成的年龄,探讨峰值骨量、骨密度与运动因素的关系,为建立该地区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和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美国Lunar PIXI# 50875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福州市246名25... 目的调查福州市男、女人群前臂远端的峰值骨量及其形成的年龄,探讨峰值骨量、骨密度与运动因素的关系,为建立该地区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和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美国Lunar PIXI# 50875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福州市246名25~45岁的健康成年人进行非优势前臂远端骨密度测定,并制定调查表格,对有关的运动因素进行详细的问卷调查。对所获得的资料进行单向方差和t检验分析。结果(1)30~岁年龄组前臂远端骨密度显著高于同性别25~岁和40~岁年龄组骨密度。(2)在同一年龄组中,25~岁和30~岁年龄组,运动者的骨密度显著高于非运动者。在运动者中,运动方式为2级者其骨密度显著高于运动方式为1级者。结论福州市男、女前臂峰值骨量均出现在30-岁年龄组。男、女峰值骨密度分别为0.577±0.061g/cm^2、0.496±0.037g/cm^2。增加承重性运动有助于提高骨密度和峰值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 峰值骨量 运动因素
下载PDF
峰值骨量及影响因素在骨质疏松诊断中价值的探讨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石麟 刘京萍 刘忠厚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2期6-9,共4页
为了对骨质疏松进行诊断,必须建立自己实验室的峰值骨量正常值,并应考虑到对峰值骨量的各种影响因素。本文采用SPA和DEXA,测定了中国36879人群的挠骨、尺骨中远1/3部位的骨矿密度(BMD)及股骨近端(股骨颈、大转... 为了对骨质疏松进行诊断,必须建立自己实验室的峰值骨量正常值,并应考虑到对峰值骨量的各种影响因素。本文采用SPA和DEXA,测定了中国36879人群的挠骨、尺骨中远1/3部位的骨矿密度(BMD)及股骨近端(股骨颈、大转子,WARD’S区)BMD。通过其中所测10975人群上述部位的结果建立了峰值骨量的正常值,峰值骨量的年龄段是在20~39岁。本文在讨论中与国内外不同作者进行了对比,并分析了影响峰值骨量的各种因素,以便在诊断骨质疏松时恰当使用峰值骨正常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断 质疏松 峰值骨量 正常值 BMD 人群 部位 矿密度 DEXA
下载PDF
上海地区女性前臂骨峰值骨量的建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敏 朱国英 +3 位作者 施燕 高林峰 翁世芳 胡和平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12期877-881,共5页
目的建立女性前臂骨不同测量部位的峰值骨量和标准差值,并探讨其可能影响因素,为周围型DEXA测定开展OP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对上海市区365例21~59岁社区女性健康志愿者,采用美国NORLAND-Stratec周围型双能X线骨矿测量仪(pDEXA)测量... 目的建立女性前臂骨不同测量部位的峰值骨量和标准差值,并探讨其可能影响因素,为周围型DEXA测定开展OP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对上海市区365例21~59岁社区女性健康志愿者,采用美国NORLAND-Stratec周围型双能X线骨矿测量仪(pDEXA)测量了非优势侧(左侧)前臂远端桡骨和尺骨(Distal radius and ulna,Dist.R+U)、近端桡骨和尺骨(Proximal radius and ulna,Prox.R+U)和近端桡骨(Proximal radius,Prox.R)的BMD值,并分析了其年龄分布,建立了女性前臂骨不同测量部位的峰值骨量和标准差值。同时,以问卷调查了可能影响因素。结果前臂骨各部位的BMD值均符合正态分布,可以采用均数±标准差(-x±s)的形式表示,OP的骨量诊断标准也可以用骨量峰值的算术均数降低标准差的形式建立。45岁以前女性前臂骨不同测量部位的BMD值均随年龄增加而逐步上升,但不同年龄段BMD值的差异并不显著(P>0.05),45岁以后BMD值明显下降。前臂骨不同测量部位的骨量峰值均出现在40~44岁年龄段,前臂远端桡+尺骨(Dist.R+U)、近端桡+尺骨(Prox.R+U)和近端桡骨(Prox.R)的骨量峰值及标准差分别为(0.3717±0.0423)g/cm2、(0.7958±0.0771)g/cm2和(0.7802±0.0671)g/cm2。此外,体重和怀孕次数对峰值骨量的形成有较大影响,体重过轻和怀孕次数过多均不利于峰值骨量的形成。结论建立女性前臂骨不同部位的骨量峰值和标准差,可为周围型DEXA测定开展OP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尤其是用于高危人群筛查以确定是否需进一步开展中轴骨测量或进行药物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峰值骨量 密度 周围型双能X线矿测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我国人群峰值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5
作者 苏友新 杨沛彦 许书亮 《中医正骨》 2002年第8期59-61,共3页
关键词 中国人群 质疏松 诊断 峰值骨量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体重、身高对峰值骨量及腰椎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马锦富 王文志 +1 位作者 安珍 杨定焯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28-131,共4页
目的 通过体重 (W)、身高 (H)对成都地区青壮年峰值骨量及腰椎形态的影响研究 ,为骨质疏松症的诊治中合理应用骨量参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成都地区 2 0~ 39岁 2 37名(男 1 0 8名 ,女 1 2 9名 )排除心、肝、肺、肾、内分泌... 目的 通过体重 (W)、身高 (H)对成都地区青壮年峰值骨量及腰椎形态的影响研究 ,为骨质疏松症的诊治中合理应用骨量参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成都地区 2 0~ 39岁 2 37名(男 1 0 8名 ,女 1 2 9名 )排除心、肝、肺、肾、内分泌等疾病 ,骨代谢疾病及脊椎畸形者。应用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 (DXA)测定全部受试者腰椎 (L1 L4 )正位骨密度 (BMD)、面积 (Area)、骨矿含量 (BMC)及腰椎形态 (横径及高径 )。结果 男性L2 4 BMC、L2 4 Area及L2 4 Area/H均明显高于女性 (P <0 0 5) ,L2 4BMD、L2 4 BMC/W、L2 4 Area/W、L2 4 BMC/H男女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L2 4 BMD/W、L2 4 BMD/H女性明显高于男性 (P <0 0 5)。由L1 至L4 腰椎的横断面积逐渐增大 ,横径 >高径 ,男性腰椎横径及高径均明显高于女性 (P <0 0 5) ,横径更明显。横径 /W、高径 /H男、女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高径/W女性明显高于男性 ,横径 /H则男性明显高于女性 (P <0 0 5)。结论 L2 4 BMC较L2 4 BMD更好反映体重、身高及骨几何尺寸的变化 ,体重主要影响腰椎横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重 身高 W H 峰值骨量 腰椎 密度
下载PDF
50 Hz 0.1 mT三角波电磁场提高大鼠峰值骨量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少锋 陈克明 +5 位作者 高玉海 周建 成魁 马小妮 周延锋 石文贵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2349-2352,共4页
目的研究50 Hz、0.1 m T三角波电磁场对大鼠峰值骨量(peak bone mass,PBM)的影响。方法将5周龄的雌性SD大鼠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n=9)。实验组每天使用三角波电磁场处理90 min,对照组除不进行磁场干预外其他条件与实验组相同。在磁场处... 目的研究50 Hz、0.1 m T三角波电磁场对大鼠峰值骨量(peak bone mass,PBM)的影响。方法将5周龄的雌性SD大鼠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n=9)。实验组每天使用三角波电磁场处理90 min,对照组除不进行磁场干预外其他条件与实验组相同。在磁场处理中的第1、2、3个月末,腹腔麻醉测量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第3个月末心脏取血处死。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中碱性磷酸酶(bone alkaline phosphatase,BALP)、瘦素(leptin,LEP)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 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 5b,Tracp 5b)含量,并进行骨形态计量分析。结果实验组在1、2个月末,BMD检测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3个月末,实验组BMD检测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生化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ALP含量上升,Tracp 5b和LEP含量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双荧光间距离和骨小梁宽度均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低频三角波电磁场能够提高大鼠PB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波电磁场 密度 峰值骨量
原文传递
佛山地区女性峰值骨量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黎慧萍 卢华安 《中国现代医生》 2013年第31期9-10,共2页
目的研究佛山地区健康女性峰值骨量的影响因素,为下一步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本地区1317名健康体检女性行腰椎骨密度测定,以问卷形式进行可能影响骨量的有关因素调查,分析峰值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峰值骨量与体... 目的研究佛山地区健康女性峰值骨量的影响因素,为下一步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本地区1317名健康体检女性行腰椎骨密度测定,以问卷形式进行可能影响骨量的有关因素调查,分析峰值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峰值骨量与体重指数、运动、营养呈显著正相关,而月经初潮、母系骨折史与峰值骨量呈负相关。结论月经初潮、母系骨折史、体重、运动、牛奶摄入等因素与本地区女性人群峰值骨量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峰值骨量 影响因素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遗传、运动、峰值骨量 被引量:1
19
作者 高丽 许豪文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00-100,共1页
关键词 遗传因素 运动 峰值骨量 质疏松
下载PDF
身高对峰值骨量及腰椎形态的影响
20
作者 马锦富 王文志 +1 位作者 安珍 杨定焯 《四川医学》 CAS 2001年第10期902-903,共2页
目的 了解身高对成都地区峰值骨量及腰椎形态的影响 ,为骨质疏松 (OP)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成都地区 2 0~ 39岁排除心、肝、肺、肾、内分泌等慢性疾病、骨代谢疾病及脊柱畸形者 2 16名 ,进行双能 X线骨密度测定仪 (DXA... 目的 了解身高对成都地区峰值骨量及腰椎形态的影响 ,为骨质疏松 (OP)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成都地区 2 0~ 39岁排除心、肝、肺、肾、内分泌等慢性疾病、骨代谢疾病及脊柱畸形者 2 16名 ,进行双能 X线骨密度测定仪 (DXA)测定腰椎正位骨密度 (BMD) ,面积 (Are) ,骨矿含量 (BMC)及腰椎形态的测量 ,根据年龄、体重 ,男女按 1∶ 1比例配对。结果 配对后男、女体重、年龄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 ,男性身高、L2~ 4BMC较 L2~ 4Are均明显高于女性 (P<0 .0 5 ) ,L2~ 4BMC/ H则男女无显著差异 (P>0 .0 5 ) ,由 L1 至 L4腰椎横断面积逐渐增大 ,横径 >高径。男性腰椎横径及高径均明显 >女性 (P<0 .0 5 ) ,横径更明显。结论  L2~ 4BMC较 L2~ 4BMD更好反映体重、身高及骨的几何尺寸的变化 ,用 L2~ 4BMC诊断 OP较 L2~ 4BMD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含 面积 密度 身高 峰值骨量 腰椎形态 质疏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