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在嵌顿的带涤纶套隧道型血液透析导管拔除并原位换管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6
1
作者 王道洋 马续祥 +4 位作者 黄玉萍 周玉叶 卓丽 纵晓英 王德光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22年第12期924-928,共5页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引导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辅助嵌顿的带涤纶套隧道型血液透析导管(tunneled cuffed catheter,TCC)拔除并原位更换的临床应...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引导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辅助嵌顿的带涤纶套隧道型血液透析导管(tunneled cuffed catheter,TCC)拔除并原位更换的临床应用。方法收集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肾内科2018年11月~2021年10月因颈内静脉TCC导管功能不良收治入院的11例MHD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是在更换带TCC导管过程中发现导管嵌顿,根据透析导管内径大小引入不同直径操作杆的球囊,对原TCC导管体内段全程扩张,松解纤维鞘后拔除嵌顿的透析导管,使用更大型号的球囊对纤维鞘进行后扩张,原位置入新的TCC导管。手术后随访5~35个月,观察TCC导管临床使用情况。结果PTA辅助拔管成功率100%,原位再置管成功率91%,所有TCC导管拔除及原位更换过程中均未发生心律失常、血管破裂损伤、血气胸、纵膈血肿及心包填塞等严重并发症;随访期间1例患者行肾移植,1例死于多发性骨髓瘤,透析导管血流量分别为200ml/min,240ml/min,其余患者TCC导管透析时血流量多在220~240ml/min。结论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辅助嵌顿带涤纶套隧道型血液透析导管拔除并原位更换新的带涤纶套隧道型血液透析导管,手术安全性及成功率较高,可作为处理带涤纶套隧道型血液透析导管嵌顿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顿带涤纶套隧道型血液透析导管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再次置管 维持性血液
下载PDF
带隧道和涤纶套透析导管拔管方式的探讨
2
作者 刘海燕 耿兴花 +2 位作者 任雯雯 赵娜新 向攀 《中国血液净化》 2025年第4期313-316,共4页
目的观察无切口方式对于血液透析患者带隧道和涤纶套透析导管(tunnel-cuff catheter,TCC)拔除术的效果、并发症、患者耐受度,以寻找更适合患者的拔管方式。方法选择2021年3月─2024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肾内科血液净化中... 目的观察无切口方式对于血液透析患者带隧道和涤纶套透析导管(tunnel-cuff catheter,TCC)拔除术的效果、并发症、患者耐受度,以寻找更适合患者的拔管方式。方法选择2021年3月─2024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肾内科血液净化中心常规血液透析患者,应用无切口方式(直接隧道口钝性分离)拔除带隧道和涤纶套透析导管患者19例作为试验组,应用传统经典方式切开后分离cuff方式拔除20例作为对照组,获取相关基线资料。结果试验组患者19例,对照组患者20例。试验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χ^(2)=7.014,P<0.001)、手术中出血量(χ^(2)=9.160,P<0.001)、盐酸利多卡因用量(χ^(2)=4.867,P<0.001)、患者耐受度疼痛评分(χ^(2)=7.341,P<0.001)均低于对照组。2组患者在导管留置时间(χ^(2)=0.729,P=0.470)、导管拔除原因(t=0.174,P=0.676)、渗血和/或血肿发生(t=1.004,P=0.316)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无切口法拔除带隧道和涤纶套透析导管可以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出血量、减少血肿发生率,重点是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疼痛度,耐受度增加,此法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涤纶导管 血液 尿毒症 无切口拔管技术 患者耐受度 手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带隧道和涤纶套导管血液透析患者转动静脉内瘘临床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泰娜 吴其顺 +2 位作者 陈蕊 余姝 何建强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554-557,共4页
目的:分析带隧道和涤纶套透析导管(TCC)的血液透析患者转成动静脉内瘘的情况,为TCC患者更改通路类型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21年3月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36例TCC患者,回顾性统计患者置管及该次入院原因、中心静脉狭窄率... 目的:分析带隧道和涤纶套透析导管(TCC)的血液透析患者转成动静脉内瘘的情况,为TCC患者更改通路类型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21年3月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36例TCC患者,回顾性统计患者置管及该次入院原因、中心静脉狭窄率、动静脉内瘘手术成功率、随访12个月初级通畅率及次级通畅率。结果:TCC置入原因有:血管条件不佳(41%)、内瘘闭塞后重建困难(25%)、心功能差无法耐受动静脉内瘘手术者(17%);患者该次入院原因有:导管功能不良(47%)、导管相关性感染(19%)、拟更改动静脉内瘘(17%)、其他原因入院者(17%);61%患者有不同程度的中心静脉狭窄,中度以上狭窄者47%。36例患者动静脉瘘手术成功率为97.2%,随访12个月初级通畅率为80.6%,经过再次手术12个月累积次级通畅率为91.7%。结论:TCC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高,TCC转为动静脉内瘘有较高的成功率。透析医生及护士需要主动评估患者血管条件,及时建议更改通路类型,术后定期随访监测保证内瘘成功使用,尽量减少导管使用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 隧道涤纶导管 动静脉内瘘 主动评估
下载PDF
经食管超声在带隧道和涤纶套的血液透析导管功能不良中的应用
4
作者 王蕴若 吴悠 +2 位作者 徐杜娟 刘茹 牛苏 《临床肾脏病杂志》 2024年第9期712-719,共8页
目的探讨经食管超声(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在带隧道和涤纶套的血液透析导管(tunneled cuffed catheter,TCC)功能不良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20年3月1日至2022年7月31日徐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以TCC行血液透析并出... 目的探讨经食管超声(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在带隧道和涤纶套的血液透析导管(tunneled cuffed catheter,TCC)功能不良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20年3月1日至2022年7月31日徐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以TCC行血液透析并出现导管功能不良,同时行TEE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的患者28例,观察导管走行,有无血栓、纤维蛋白鞘和中心静脉狭窄等。TEE或DSA阳性标准为至少出现以下一种情况:(1)导管相关血栓形成(catheter-related thrombosis,CRT);(2)导管周围纤维蛋白鞘;(3)中心静脉狭窄;(4)腔房交界处狭窄;(5)导管位置不当。以DSA为金标准,分析TEE检查结果的灵敏度、特异度、正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和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析TEE检查的准确性;采用Kappa检验分析TEE与DSA两种检查结果的一致性。结果28例患者中TEE阳性18例,DSA阳性16例,TEE与DSA检查结果比较,灵敏度为87.5%,特异度为66.7%,正确率为78.6%,阳性预测值为77.8%,阴性预测值为80%,AUC为0.771(95%CI:0.582~0.960),P=0.016;Kappa=0.553,P=0.003,说明TEE与DSA检查结果存在一致性的情况。结论TEE是评估TCC功能不良的重要手段,具有无创、经济、方便易行等优点,对指导TCC功能不良的诊治有重要作用,具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涤纶血液导管 导管功能不良 血液
下载PDF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护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被引量:2
5
作者 祁滢滢 梁新蕊 +3 位作者 李晶晶 周晓冬 赵琦琦 谢妍 《军事护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2-107,共6页
目的系统检索、评价并提炼出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tunnel-cuffed catheter,TCC)护理的最佳证据,为构建科学的血液透析导管护理管理规范提供循证依据。方法采用循证研究方法,系统检索国... 目的系统检索、评价并提炼出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tunnel-cuffed catheter,TCC)护理的最佳证据,为构建科学的血液透析导管护理管理规范提供循证依据。方法采用循证研究方法,系统检索国内外数据库资料,由2名循证研究人员独立进行文献质量评价,纳入文献通过专家会议法进行证据提取、分类和整合最终形成最佳证据。结果共纳入文献15篇,包括系统评价1篇、指南7篇、专家共识6篇、证据总结1篇。总结出评估与监测、冲管与封管、消毒与换药、并发症管理及质量改进5个主题,共提炼出31条最佳证据。结论本研究提炼分析了MHD患者TCC护理相关的最佳证据,为有效预防TCC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延长血管通路使用寿命、进一步提高血液透析护理管理质量提供了科学循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 隧道涤纶导管
下载PDF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开通带隧道和涤纶套透析导管留置后失功中心静脉及再置管的意义
6
作者 卜泉东 栾弘 +3 位作者 牛立园 徐岩 张岩 王曰伟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61-966,共6页
目的 探讨DSA造影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 PTA)开通带隧道和涤纶套的透析导管(tunnel-cuffed catheter, TCC)留置后失功中心静脉和再置管的意义。方法 纳入2018年7月至2022年7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 目的 探讨DSA造影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 PTA)开通带隧道和涤纶套的透析导管(tunnel-cuffed catheter, TCC)留置后失功中心静脉和再置管的意义。方法 纳入2018年7月至2022年7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肾内科就诊的TCC留置相关中心静脉病变患者13例。TCC留置中位时间35.2个月(6~70个月)。在加硬导丝支撑下拔除失功导管并造影显示中心静脉狭窄或闭塞。PTA开通中心静脉并原位或异位置入新TCC。结果 13例患者中有12例原TCC顺利拔除,1例因导管粘连严重,拔除失败。中心静脉狭窄包括右颈静脉、无名静脉、上腔静脉和右髂静脉,行PTA后均成功置入新TCC,未行支架植入。患者术后中位随访时间为23.1个月(6~48个月),通路功能正常。结论 DSA下PTA开通TCC相关中心静脉狭窄或闭塞,置入新TCC导管,能够为TCC后失功患者重新建立透析通路,延长通路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中心静脉狭窄 隧道涤纶导管 血液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下载PDF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下经导管腔内球囊扩张术解除股静脉带隧道带涤纶套血透导管嵌顿1例
7
作者 卢彩宝 陈洪伟 +5 位作者 张全超 赵景宏 李墨奇 何文昌 陈婧 聂凌 《临床肾脏病杂志》 2024年第3期261-264,共4页
目前超过60%的血液透析患者首次透析所采用的通路类型为中心静脉导管[1],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仍有超过20%的患者使用带隧道带涤纶套血透导管(tunnel-cuffed catheter,TCC)作为长期血管通路[2]。TCC嵌顿导致拔除困难是一种少见但处理起... 目前超过60%的血液透析患者首次透析所采用的通路类型为中心静脉导管[1],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仍有超过20%的患者使用带隧道带涤纶套血透导管(tunnel-cuffed catheter,TCC)作为长期血管通路[2]。TCC嵌顿导致拔除困难是一种少见但处理起来较麻烦的并发症,常见于置管时间较长的患者,该情况主要与导管周围纤维鞘形成有关。现报道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下经导管腔内球囊扩张解除股静脉TCC嵌顿1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囊扩张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血液 隧道涤纶导管
下载PDF
基于i-PARIHS模式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护理证据的障碍因素分析
8
作者 祁滢滢 梁新蕊 +2 位作者 李晶晶 郁姣 谢妍 《上海护理》 2024年第9期68-71,共4页
目的评估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TCC)的应用现状,依据最佳证据制订审查指标,并根据临床审查结果分析证据应用障碍因素。方法以整合式健康服务领域研究成果应用的行为促进框架(i-PARIHS)模式为指导,基于维持性血液... 目的评估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TCC)的应用现状,依据最佳证据制订审查指标,并根据临床审查结果分析证据应用障碍因素。方法以整合式健康服务领域研究成果应用的行为促进框架(i-PARIHS)模式为指导,基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TCC护理措施最佳证据总结,制订审查指标并开展临床审查,同时根据审查结果进行障碍因素分析,拟定对策。结果本研究共制订27条审查指标,其中有4条审查指标依从性为75%、9条指标依从性<55%,其中5条指标依从性为0,其余条目依从性均为100%。以护士为审查对象的TCC护理知识问卷合格率43.88%。共识别障碍因素11条,得出“变革”层面5条因素;“接受者”层面4条因素;“组织环境”层面2条因素,并拟定了相应对策。结论MHD患者的TCC护理最佳证据与临床实际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需要有效识别及克服证据实践的障碍因素、提出“全员、全面、全要素”的有效策略,为临床转化及持续性应用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 隧道涤纶导管 i-PARIHS模式 障碍因素分
下载PDF
血液透析患者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构建与验证 被引量:14
9
作者 刘莉莉 刘玉秋 +4 位作者 仰欣 施雯 涂岩 潘明明 张晓良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21年第11期773-777,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长期导管血液透析并发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建立相关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长期静脉置管行血液透析的终末期肾病患者临床资料,对训练组患者并发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利用R语言... 目的探讨应用长期导管血液透析并发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建立相关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长期静脉置管行血液透析的终末期肾病患者临床资料,对训练组患者并发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利用R语言建立预测模型,并通过验证组对模型预测性能进行验证。结果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吸烟史、贫血、糖尿病,由此构建的预测模型在训练组和验证组中C指数分别为0.761和0.714。结论该模型能够有效筛选血液透析患者并发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高危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 隧道涤纶导管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危险因素 列线图模
下载PDF
牵引法在处理隧道式带涤纶套透析导管嵌顿中的应用价值
10
作者 李志勇 孔玉科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19年第12期841-843,共3页
目的总结牵引法在去除嵌顿的隧道式带涤纶套透析导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2016~2019年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就诊的隧道式带涤纶套透析导管(tunnel cuff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TCC)导管嵌顿病例,使用骨科牵引装置持续固定拉力作用于导... 目的总结牵引法在去除嵌顿的隧道式带涤纶套透析导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2016~2019年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就诊的隧道式带涤纶套透析导管(tunnel cuff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TCC)导管嵌顿病例,使用骨科牵引装置持续固定拉力作用于导管,使管周纤维组织断裂,达到去除导管的目的。结果共纳入10例导管嵌顿患者,经持续牵引后嵌顿导管均成功去除。牵引过程中患者可进行必需的下床活动,不需完全性体位限制。所有患者在治疗中配合良好,均未发生需特殊干预的出血、心律失常、导管断裂等并发症。结论牵引法处理嵌顿导管有简单、无创、费用低、风险低、患者接受度高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涤纶导管 导管 牵引装置
下载PDF
非切口水囊法拔除带隧道和涤纶套透析导管的临床应用
11
作者 汪焱 王利峰 +4 位作者 姚国明 胡日红 王星星 黄加力 应波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7期627-629,共3页
动静脉血管内瘘(AVF)是大多数血液透析患者的理想透析通路,但前提是患者有良好的血管条件且术后AVF发育成熟,因此带隧道和涤纶套的透析导管(TCC)仍是大部分血管条件不佳及AVF成熟过渡阶段患者的主要透析通路^([1])。若TCC出现导管感染... 动静脉血管内瘘(AVF)是大多数血液透析患者的理想透析通路,但前提是患者有良好的血管条件且术后AVF发育成熟,因此带隧道和涤纶套的透析导管(TCC)仍是大部分血管条件不佳及AVF成熟过渡阶段患者的主要透析通路^([1])。若TCC出现导管感染、功能不良等情况或AVF已成熟,则考虑拔除TCC。传统移除方法为切口法,即切开皮肤游离涤纶套后剪断拔出,此法会产生相对大的开放性创口,且需缝合,术后创面恢复时间较长。近年来非切口水囊拔管法逐渐被接受,杭州市中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自2019年起采用非切口水囊法拔除TCC,现分析比较其与传统切口术式的临床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 隧道涤纶导管 拔除方式 非切口水囊法
下载PDF
高剂量尿激酶封管联合泵入治疗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功能不良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5
12
作者 张玲 李益明 +4 位作者 邢小珍 王志芳 姜金孝 祝亮 鲁庆红 《广西医学》 CAS 2016年第8期1101-1105,共5页
目的 观察高剂量尿激酶导管内封管联合微泵泵入治疗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TCC)功能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93例TCC功能不良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分成A组30例、B组31例、C组32例。A组采用2万U尿激酶导管封管;B... 目的 观察高剂量尿激酶导管内封管联合微泵泵入治疗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TCC)功能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93例TCC功能不良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分成A组30例、B组31例、C组32例。A组采用2万U尿激酶导管封管;B组20万单位尿激酶导管封管;C组先将20万U尿激酶导管封管,30 min后抽出,再将40万U尿激酶溶于40 ml生理盐水中,各取20 ml分别从导管动静脉端用微泵泵入维持治疗0.5 h。比较3种方法的溶栓效果、溶栓次数、血栓复发情况、连续使用留置导管时间及不良反应等。结果 C组患者溶栓成功率及一次性再通率最高(P<0.05),2年内复发率最低(P<0.05),连续使用留置导管时间最长(P<0.05)。B组患者一次性再通率高于A组,而反复溶栓2~3次再通率低于A组(P<0.05)。3组均未发生明显副作用及并发症。结论 高剂量尿激酶导管内封管联合微泵泵入治疗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TCC功能不良高效、方便、一次性再通率高、溶栓治疗次数减少、复发时间及连续使用留置导管时间延长,相对安全,可用于血栓形成时间较长、反复局部封管溶栓效果差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 导管功能不良 隧道涤纶导管 尿激酶 高剂量 泵入治疗
下载PDF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带涤纶套隧道导管肝素盐水封管效果的观察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杨冰 胡亚楠 +8 位作者 甘良英 王伊娜 朱丽 王磊 蔡美顺 郑姝颖 刘爱春 倪梦凡 左力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19年第9期639-642,共4页
目的评价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带涤纶套隧道导管应用肝素或肝素盐水封管的效果。方法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由于各种原因(除外导管功能不良)拔除右颈内静脉带涤纶套隧道中心静脉导管,通过肉眼、扫描电镜对拔除导管不同部位导管内壁进行观察... 目的评价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带涤纶套隧道导管应用肝素或肝素盐水封管的效果。方法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由于各种原因(除外导管功能不良)拔除右颈内静脉带涤纶套隧道中心静脉导管,通过肉眼、扫描电镜对拔除导管不同部位导管内壁进行观察。结果肉眼观察,41.7%导管存在双腔完全堵塞性血栓形成,部位为自导管侧孔至导管顶端出口处,25.0%导管双侧管腔无明显血栓形成,33.3%存在单侧管腔堵塞性血栓;电镜观察,100.0%导管存在尖端及侧孔部位血栓形成,尤其侧孔、顶端切割边缘部位更明显。二分类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导管尖端及侧孔部位血栓形成与血红蛋白水平相关(r=0.488,P=0.047),而与性别(r=0.236,P=0.362)、年龄(r=-0.113,P=0.667)、封管液是否稀释(r=0.436,P=0.080)、国际标准化比值(r=-0.339,P=0.183)、血小板(r=-0.187,P=0.473)、总胆固醇(r=0.037,P=0.887)、血钙(r=-0.188,P=0.470)、吸烟(r=0.169,P=0.517)、抗血小板药物(r=0.169,P=0.517)、糖皮质激素(r=0.169,P=0.517)、导管留置时间(r=-0.305,P=0.234)无关。将血红蛋白带入Logistic方程显著性不明显(OR=1.075,95%CI0.980~1.179,P=0.125),考虑与病例数少有关;导管其他部位电镜扫描检查,未见明显异常。16.7%发现导管内壁生物膜形成。结论导管顶端是血栓容易形成的部位,此处血栓形成与患者血红蛋白水平可能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 涤纶隧道导管 封管液 扫描电镜
下载PDF
乙醇封管联合卡泊芬净治疗血液透析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真菌感染3例报告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越 刘宏 +2 位作者 张留平 谢庆磊 高民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19年第1期60-62,共3页
目的观察70%乙醇封管治疗血液透析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真菌感染的疗效。方法 3例血液透析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真菌感染的患者在全身抗真菌治疗的同时,应用70%乙醇进行导管内封管,每日1次。结果 3例病例经治疗后,患者症状阳性体征消失,血... 目的观察70%乙醇封管治疗血液透析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真菌感染的疗效。方法 3例血液透析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真菌感染的患者在全身抗真菌治疗的同时,应用70%乙醇进行导管内封管,每日1次。结果 3例病例经治疗后,患者症状阳性体征消失,血培养均转为阴性,未发生导管功能障碍,均未发生呕吐、头痛、晕厥、胸闷、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结论乙醇封管联合全身抗真菌可有效治疗血液透析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真菌感染,其疗效和安全性还需通过扩大样本量、延长随访时间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隧道涤纶导管 乙醇封管 血液
下载PDF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意外脱管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镇洲 邹臻寰 +2 位作者 林贝多 饶斯逸 万建新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22年第2期126-130,共5页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tunneled-cuffed catheter,TCC)意外脱管的影响因素。方法对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6年1月~2021年6月TCC意外脱管的21例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tunneled-cuffed catheter,TCC)意外脱管的影响因素。方法对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6年1月~2021年6月TCC意外脱管的21例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系统抽样法抽取导管固定在位患者77例为对照组,收集2组临床一般资料及实验室资料作为观察项目,比较2组资料,用Logistic回归分析TCC意外脱管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同期符合入组标准共445例患者,意外脱管率4.7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导管出口线结反应(OR=9.289,95%CI:1.767~48.841,P=0.008)、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OR=1.659,95%CI:1.05~2.613,P=0.029)、血白蛋白(OR=0.813,95%CI:0.671~0.986,P=0.035)、血磷(OR=5.528,95%CI:1.486~20.560,P=0.011)为TCC意外脱管独立危险因素。结论MHD患者TCC意外脱管与导管出口线结反应、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血白蛋白及血磷相关,提示积极控制局部及全身炎症、改善营养状态、控制血磷可能对预防TCC意外脱管有一定临床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 隧道涤纶导管 意外脱管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血液透析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功能不良致导管更换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白亚飞 陈汝满 +4 位作者 徐明芝 安娜 贺纪清 王春莉 李洪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22年第4期272-273,共2页
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常因自身血管不能满足动静脉内瘘手术条件、左心室射血分数<30%或预期生存时间短等原因而使用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TCC)作为MHD血管通路。在TCC使用过程中会因各种原因导致TCC更换,当TCC发生导管功能不良、导... 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常因自身血管不能满足动静脉内瘘手术条件、左心室射血分数<30%或预期生存时间短等原因而使用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TCC)作为MHD血管通路。在TCC使用过程中会因各种原因导致TCC更换,当TCC发生导管功能不良、导管相关性感染、导管涤纶套完全脱出/不完全脱出、导管破损等情况时均需更换TCC^([1])。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中心171例更换TCC患者的相关指标,探讨因TCC功能不良导致其更换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 隧道涤纶导管 功能不良 导管更换
下载PDF
血液透析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更换原因及并发症处理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白亚飞 陈汝满 +4 位作者 徐明芝 安娜 贺纪清 王春莉 李洪 《临床肾脏病杂志》 2020年第1期30-35,共6页
目的分析近六年单中心血液透析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tunneled cuffed catheter,TCC)更换的原因、更换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及其处理方法、处理结果,为TCC更换提供安全有效的循证依据。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收集2013年4月至2019年4月间在海... 目的分析近六年单中心血液透析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tunneled cuffed catheter,TCC)更换的原因、更换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及其处理方法、处理结果,为TCC更换提供安全有效的循证依据。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收集2013年4月至2019年4月间在海南省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实施TCC更换术的149例次患者的临床人口学信息、换管原因、更换术中出现的并发症、处理方法及处理结果。结果149例次TCC更换患者中男性63例次,女性86例次。131例次TCC位于右颈内静脉,18例次TCC位于左颈内静脉。原穿刺点行导管更换129例次,更换穿刺点重新穿刺20例次。因导管功能不良、导管相关性感染、导管涤纶套完全脱出/不完全脱出、导管破损更换TCC分别为71例次、30例次、25例次、19例次。结论导致TCC更换的常见原因依次是:导管功能不良、导管相关性感染、导管涤纶套完全脱出/不完全脱出、导管破损;在TCC更换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中心静脉狭窄或闭塞、导管尖端纤维蛋白鞘形成、导管嵌顿、导管错行、导管残端掉入上腔静脉等并发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下透视指引、造影、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等介入手段的运用是解决TCC更换相关并发症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 隧道涤纶导管 导管更换 介入技术
下载PDF
阿米卡星封管在血液透析患者带隧道、涤纶套导管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覃丹平 钟小仕 +3 位作者 陈文璇 何筱娴 胡建广 郑媛媛 《中国血液净化》 2016年第2期116-118,共3页
目的研究硫酸阿米卡星混合法安明封管对维持性血液透析带隧道、涤纶套导管患者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采取随机分组对照研究,试验组予硫酸阿米卡星混合法安明封管,对照组使用法安明封管。均为20例,观察2组患者导管相关并发症、血泵... 目的研究硫酸阿米卡星混合法安明封管对维持性血液透析带隧道、涤纶套导管患者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采取随机分组对照研究,试验组予硫酸阿米卡星混合法安明封管,对照组使用法安明封管。均为20例,观察2组患者导管相关并发症、血泵流量、尿素清除指数(Kt/V)、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hs,hs-CRP)、血红蛋白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患者导管相关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40例)患者(导管相关菌血症χ2=4.097,P=0.043;导管功能不良:χ2=11.841,P=0.001;导管血栓形成:χ2=7.978,P=0.005)。试验组(15例)血泵流量(t=-4.233,P=0.000)、Kt/V(t=-8.552,P=0.000)、hs-CRP(t=8.228,P=0.000)及血红蛋白(t=-2.331,P=0.031)较试验前都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血泵流量:t=4.121,P=0.001;Kt/V:t=3.716,P=0.001;hs-CRP:t=-6.415,P=0.000;血红蛋白:t=3.139,P=0.005]。结论硫酸阿米卡星混合法安明封管能有效降低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改善透析充分性,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阿米卡星 法安明 血液 隧道涤纶导管
下载PDF
血液透析患者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原位换管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6
19
作者 袁丽萍 罗敏虹 +3 位作者 陈圳炜 陈秋莲 伍强 杨铁城 《临床肾脏病杂志》 2015年第10期608-611,共4页
目的探讨尿毒症患者当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tunneled cuffed catheters,TCC)功能不良需更换导管时,采用原位换管方式的可行性,并与常规重新置管方法的比较。方法选择2012年6爿至2014年10月广东医学院附属深圳市第四人民医院肾内科... 目的探讨尿毒症患者当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tunneled cuffed catheters,TCC)功能不良需更换导管时,采用原位换管方式的可行性,并与常规重新置管方法的比较。方法选择2012年6爿至2014年10月广东医学院附属深圳市第四人民医院肾内科留置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2年后出现导管功能不良需更换导管的血液透析患者28例,依据同一部位曾留置导管2次为常规置管组,超过2次为原位换管组,其中常规置管组16例,原位换管组12例;原位换管组采取原位更换导管方式,在涤纶套及上次静脉穿刺点中间位置切开,分离皮下组织后挑起导管,离断并退出远心端,在原导管静脉端置入导丝后退出剩余导管。重新建立一皮下隧道,将新导管从皮下隧道穿过,导丝法置入新导管。与常规重新置管方式比较,观察其年龄、性别、透析时间、曾留置导管次数、血流量、尿素清除指数(Kt/V)、尿素下降率(urea reduction ratio,URR)、置管成功率、感染率、末次置管使用时间等指标,对使用效果进行总结评价。结果常规置管组16例中,6例置管失败;原位换管组12例均成功无手术并发症,术后导管使用通畅,血液透析时血流量达220ml/min以上。术后随访3个月,其中1例在术后1周内出现导管相关性感染,血培养示铜绿假单胞菌,经抗生素静脉治疗及局部封管后好转。统计结果显示,原位换管组在导管血流量、Kt/V值、URR、透析时间、年龄、性别上与常规置管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同部位血管曾换管次数越多,末次置管使用时间越长,需要使用原位换管的可能性越大,原位换管组术后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较常规置管组高(P〈0.05)。结论对于血液透析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出现功能不良的尿毒症患者,采用原位换管方式,可明显提高手术成功率,是有效实用的方法;而且术中严格无菌操作,可降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 隧道涤纶导管 原位换管
下载PDF
维持性血液透析7例带隧道和涤纶套导管涤纶套外露原因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尚会强 苟贤娟 +3 位作者 谭州科 张敏 王娟 刘永 《齐鲁护理杂志》 2017年第3期97-98,共2页
目的:探讨并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带隧道和带涤纶套导管(TCC)涤纶套外露的原因。方法:将4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进行TCC植入,采用德国贝朗、德国费森尤斯血液透析机,德国劳尔水处理系统,思创牌血液透析浓缩粉进行血... 目的:探讨并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带隧道和带涤纶套导管(TCC)涤纶套外露的原因。方法:将4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进行TCC植入,采用德国贝朗、德国费森尤斯血液透析机,德国劳尔水处理系统,思创牌血液透析浓缩粉进行血液透析,发生涤纶套外露7例并分析原因。结果:发生涤纶套外露原因中,手术因素1例、护理不当2例、自身因素4例,分别占外露总数的14.29%、28.57%、57.14%。结论:在临床TCC涤纶套外露发生率较高,对患者生存质量及治疗持续时间影响甚大,必须引起临床医务人员、患者及家属关注与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 隧道涤纶导管 涤纶外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