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陕甘宁盆地川口油田低渗透油藏长6油层裂缝特征 被引量:17
1
作者 张莉 杨亚娟 +4 位作者 张玉玲 赵阳 孟志学 严云奎 岳乐平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2期41-45,共5页
通过对野外露头观测、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地层倾角测井解释等方法 ,对川口油田长 6油层裂缝进行了研究。川口油田长 6油层主导裂缝方向为近 EW向 ,天然显裂缝规模小且不发育 ,裂缝在原始地层条件下多为闭合状态 ,只有在人工激发后才... 通过对野外露头观测、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地层倾角测井解释等方法 ,对川口油田长 6油层裂缝进行了研究。川口油田长 6油层主导裂缝方向为近 EW向 ,天然显裂缝规模小且不发育 ,裂缝在原始地层条件下多为闭合状态 ,只有在人工激发后才会表现出明显的裂缝特征。川口油田储层类型为孔隙型储集层。该区油层埋深 5 0 0~ 70 0 m,垂向应力为最小主应力 ,压裂后理论上应产生水平缝 ,但受到天然垂直 (闭合 )缝的影响 ,在裂缝发育区可能会形成垂直压裂缝。在目前注水条件下 ,注水实验区储层裂缝的作用还未表现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口油田 长6油层 裂缝特征 压裂开发 注水开发
下载PDF
延长川口油田水力压裂水平缝垂直缝的判别 被引量:8
2
作者 郝世彦 董红梅 +3 位作者 李延生 沈渭滨 李江 张林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09年第2期165-168,共4页
针对川口油田长4+5层注水水淹方向比较多、人工裂缝是水平缝还是垂直缝一直存在争议的情况,通过对岩芯地应力、天然裂缝、岩性平面非均质性、岩石抗张强度等的综合分析,得出该区的人工裂缝主要为垂直缝,垂直裂缝可在各个方位分布,但以... 针对川口油田长4+5层注水水淹方向比较多、人工裂缝是水平缝还是垂直缝一直存在争议的情况,通过对岩芯地应力、天然裂缝、岩性平面非均质性、岩石抗张强度等的综合分析,得出该区的人工裂缝主要为垂直缝,垂直裂缝可在各个方位分布,但以东西向为主,这一认识得到了地面微地震、大地电位法监测结果及生产动态资料分析的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口油田 人工裂缝 天然裂缝 水淹方向
下载PDF
川口油田长_6油层裂缝特征及对注水开发的影响 被引量:10
3
作者 杨亚娟 张莉 +3 位作者 赵阳 岳乐平 孟志学 严云奎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00年第2期22-26,共5页
对川口油田长 6油层岩心显裂缝作了统计、分析 ,并制作薄片进行了微裂缝观察。在延河剖面长 6油层作了野外裂缝测量。结果表明 :川口油田长 6油层存在天然显裂缝与微裂缝。裂缝方向以近 EW向为主 ,同时发育近 SN向裂缝。显裂缝频率平均... 对川口油田长 6油层岩心显裂缝作了统计、分析 ,并制作薄片进行了微裂缝观察。在延河剖面长 6油层作了野外裂缝测量。结果表明 :川口油田长 6油层存在天然显裂缝与微裂缝。裂缝方向以近 EW向为主 ,同时发育近 SN向裂缝。显裂缝频率平均为 0 .4条 / m,切深变化范围不大 ,以高角度缝为主 ,只有 11.1%的裂缝被少量钙质充填 ,在地下多为闭合形式 ;微裂缝开度主要区间为 5~ 15μm,孔隙度极低 ,内蕴渗透率相对较低 ,从 0~ 10 0 μm2不等 ,面密度小 ,仅为 0 .0 0 2 6 / mm,延伸长度为 0~ 2 mm,仅 12 %以下被矿物充填 ,与大裂缝夹角主要为 0~ 10°,主要发育在显裂缝周围。同时 ,通过真实砂岩微观模型实验和注水井与生产井之间的注采分析 ,研究了裂缝对注水开发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口油田 显裂缝 微裂缝 注水开发
下载PDF
川口油田西南区长6油层组储层特征及其主控因素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时保宏 赵靖舟 +2 位作者 严云奎 孙兴旺 王永东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5期14-17,共4页
川口油田西南区延长组长6油层组储集层岩石类型以长石砂岩为主,颗粒间多为点-线接触关系,孔隙式胶结,总体具有成分成熟度低、结构成熟度高,低孔低渗特征.粒间孔-溶孔为储层的主要储集空间.沉积相带、矿物成分及砂岩粒径等是影响研究区... 川口油田西南区延长组长6油层组储集层岩石类型以长石砂岩为主,颗粒间多为点-线接触关系,孔隙式胶结,总体具有成分成熟度低、结构成熟度高,低孔低渗特征.粒间孔-溶孔为储层的主要储集空间.沉积相带、矿物成分及砂岩粒径等是影响研究区储集层性质的重要条件和关键因素,较强的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是该区形成低孔低渗储集层的主要因素,溶蚀作用为储集层的主要增孔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口油田 延长组 储层特征 储层物性控制因素
下载PDF
川口油田天然气赋存状态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李秋实 张金功 +1 位作者 吴汉宁 董红梅 《西北地质》 CAS CSCD 1999年第1期36-39,共4页
根据23口井温度、压力、生产气油比以及三口井高压物性分析资料,对川口油田原始气油比与生产气油比、油层中部压力与饱和压力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川口油田天然气在地下主要是以溶于油中的形式存在.
关键词 油田 天然气 赋存状态 川口油田
下载PDF
川口油田北区长6油层组沉积微相分布及其演化 被引量:7
6
作者 陈杰 崔智林 张小莉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03-606,共4页
目的 为使沉积微相分析的精度与可靠性较传统沉积微相研究有明显的提高。方法 运用MATLAB语言编制了软件包,定量研究了长62分流河道微相向长61曲流河道微相演化的过程。结果 对长6沉积微相进行了精细解释,识别出河道微相、天然堤微... 目的 为使沉积微相分析的精度与可靠性较传统沉积微相研究有明显的提高。方法 运用MATLAB语言编制了软件包,定量研究了长62分流河道微相向长61曲流河道微相演化的过程。结果 对长6沉积微相进行了精细解释,识别出河道微相、天然堤微相、决口扇微相和分流间湾微相。结论 川口油田北区长6油层组沉积微相的形成,代表了一种由三角洲前缘向三角洲平原然后再向曲流河过渡的沉积演化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口油田 沉积微相 沉积补偿 切片
下载PDF
川口油田长6储层成岩作用 被引量:8
7
作者 薛军民 解伟 +1 位作者 王震 张林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07-1012,共6页
详细分析了川口油田长6储层的成岩作用类型、储层物性演化及影响因素。通过岩石学、铸体薄片、电镜扫描等研究方法说明川口油田长6储层主要成岩作用包括压实-压溶作用、胶结作用、交代蚀变作用及溶蚀作用等,成岩阶段属晚成岩A期。其中,... 详细分析了川口油田长6储层的成岩作用类型、储层物性演化及影响因素。通过岩石学、铸体薄片、电镜扫描等研究方法说明川口油田长6储层主要成岩作用包括压实-压溶作用、胶结作用、交代蚀变作用及溶蚀作用等,成岩阶段属晚成岩A期。其中,机械压实作用、化学胶结作用是导致砂岩孔隙度降低、储集性能变差的主要因素。机械压实作用主要表现为软碎屑的塑性变形、颗粒间由点接触向凹凸接触演变;胶结作用表现为浊沸石、绿泥石、粘土矿物、碳酸盐胶结;石英和长石的次生加大、溶蚀作用特别是浊沸石的溶蚀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和改善了砂岩储集性能。结果表明,影响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为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口油田 长6油层组 孔隙结构 成岩作用 影响因素 油气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地层的精细划分与对比——以川口油田北区为例 被引量:10
8
作者 严云奎 安亚峰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73-276,共4页
目的建立延长组地层更为准确的等时地层格架。方法针对鄂尔多斯盆地的特点,以标志层为基准、以沉积模式为指导、以旋回厚度为参考、以等高程切片法为手段,并以动静结合的方法进行验证,开展研究区小层的划分与对比。结果长6油层组自上而... 目的建立延长组地层更为准确的等时地层格架。方法针对鄂尔多斯盆地的特点,以标志层为基准、以沉积模式为指导、以旋回厚度为参考、以等高程切片法为手段,并以动静结合的方法进行验证,开展研究区小层的划分与对比。结果长6油层组自上而下可划分为长61-1,长61-2,长62,长63,长645个小层。结论延长组地层各小层厚度不等,但横向厚度变化比较稳定。其中长61-2小层砂体连片,普遍含油,为川口油田的主要开发层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精细地层划分与对比 标志层 沉积模式 川口油田 长6油层组
下载PDF
川口油田长6油层注水解堵开采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严云奎 《中外能源》 CAS 2006年第6期53-56,共4页
川口油田属特低渗透油田,平均空气渗透率为0.79×10-3~0.96×10-3μm2,储层物性差,油藏压力低,渗透率特低,基本无自然产能,水力压裂求产后产能下降快。1998年油田开始注水,随着注水时间的延长,油田开发矛盾也在逐渐暴露,主要... 川口油田属特低渗透油田,平均空气渗透率为0.79×10-3~0.96×10-3μm2,储层物性差,油藏压力低,渗透率特低,基本无自然产能,水力压裂求产后产能下降快。1998年油田开始注水,随着注水时间的延长,油田开发矛盾也在逐渐暴露,主要表现为水淹井多、吸水剖面不均匀、部分油井见效缓慢。为最大限度地发挥油层潜力,根据油藏地质特征和油水运动规律,进一步完善注采井网,完善注采对应关系,以反九点法井网为主的川口油田注水开采,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严格控制注水参数,解决了水质超标、注水井注不进水、注水井堵塞、油井水淹等技术难题。油井增产明显,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逐步确定了一套适合川口油田注水开发的工艺流程和工艺技术。为特低渗透油田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原油采收率闯出了一条新的路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低渗透油田 注水 水力压裂 开发 工艺流程 川口油田
下载PDF
川口油田川46井区延长组油层沉积相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沈渭滨 张林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0年第2期33-36,共4页
川口油田川46井区长4+5、长6各含油层段构造面貌主要为西倾单斜形态,构造特点在宏观上控制了沉积作用,沉积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反映或影响着构造特征。通过测井相识别进一步证实川口油田长4+5、长6储层以三角洲前缘、平原沉积为主,主要沉... 川口油田川46井区长4+5、长6各含油层段构造面貌主要为西倾单斜形态,构造特点在宏观上控制了沉积作用,沉积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反映或影响着构造特征。通过测井相识别进一步证实川口油田长4+5、长6储层以三角洲前缘、平原沉积为主,主要沉积微相为水下分流河道、河道砂坝、分流间湾、决口扇等,在平面和纵向上掌握了其分布特征及演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口油田 延长组 沉积相 沉积作用
下载PDF
川口油田长6油层注水开发实践与认识 被引量:4
11
作者 严云奎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4-46,143,共3页
川口油田属特低渗透油田,平均空气渗透率0.79×10^-3~0.96×10^-3μm^2,储层物性差,油藏压力低,渗透率特低,基本无自然产能,压裂求产后产能下降快。1998年油田开始注水,解决了水质超标、注水井注不进水、注水井堵塞... 川口油田属特低渗透油田,平均空气渗透率0.79×10^-3~0.96×10^-3μm^2,储层物性差,油藏压力低,渗透率特低,基本无自然产能,压裂求产后产能下降快。1998年油田开始注水,解决了水质超标、注水井注不进水、注水井堵塞、油井水淹等技术难题,油井增产明显,油层整体吸水性较好,弥补了地下亏空,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积累了丰富的现场经验,逐步确定了一套适合川口油田注水开发的工艺流程和工艺技术。为延长油矿管理局在全局范围内实现二次采油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为特低渗透油田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原油采收率闯出了一条新的路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低渗 注水 工艺流程 川口油田
下载PDF
转向压裂技术在鄂尔多斯盆地川口油田的应用 被引量:7
12
作者 刘政帅 黄博 马洪志 《非常规油气》 2016年第1期66-70,共5页
随着油田开发深入,特低渗老油田增产手段单一的老井逐渐失去产能,部分油井产量递减快的矛盾日益突出,传统的压裂工艺已不能满足该类油藏开发的需求。针对此问题,将解堵工艺、转向压裂工艺、端部脱砂工艺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解堵—加砂... 随着油田开发深入,特低渗老油田增产手段单一的老井逐渐失去产能,部分油井产量递减快的矛盾日益突出,传统的压裂工艺已不能满足该类油藏开发的需求。针对此问题,将解堵工艺、转向压裂工艺、端部脱砂工艺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解堵—加砂—转向—加砂—端部脱砂的转向压裂工艺,最大限度的增加泄油面积、疏通油流通道。同时对转向剂实现转向压裂机理的分析,优选出适合鄂尔多斯盆地川口油田转向压裂的油溶性转向剂,总结了压裂施工的选井选层原则,筛选了合适的压裂施工工艺参数。实现了压裂缝内转向的同时在裂缝末端形成了短宽缝,为老油井、薄隔层或无隔层油井恢复产能提供了新方法。2014年转向压裂技术在川口油田现场应用15口井,取得了较好的增产效果,平均单井日增油0.35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川口油田 低渗油藏 转向压裂
下载PDF
川口油田川46井区长6油层组精细地层划分与对比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云姿 杨生强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10年第3期1-2,共2页
在油田开发中后期中高含水阶段精细地质研究基本单元是单油砂体,因此要求对地层进行精细划分与对比。而精细地层划分与对比为研究储层微构造、储层沉积微相、储层流动单元、剩余油分布特征以及最终预测有利含油区块提供基础数据。本文... 在油田开发中后期中高含水阶段精细地质研究基本单元是单油砂体,因此要求对地层进行精细划分与对比。而精细地层划分与对比为研究储层微构造、储层沉积微相、储层流动单元、剩余油分布特征以及最终预测有利含油区块提供基础数据。本文通过利用测井曲线和岩心资料,分析了研究区200余口井长6油层组的岩、电特征,对川口油田延长组长6油层组进行了精细划分与对比。将长6油层组自上而下划分为长61-1、长61-2、长62-1、长62-2、长62-3、长63-1、长63-2长63-3长和长64等9个不同级别的小层,各小层厚度不等;其中,长61-1、长61-2、长62-2等小层砂体发育,属水下分流河道微相,为川口油田川46井区延长组长6油层组的主力产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长组 长6油层组 标志层 精细地层划分与对比 川口油田
下载PDF
川口油田流渠区块天然裂缝、微裂缝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政帅 《辽宁化工》 CAS 2013年第4期406-409,共4页
川口油田刘渠区块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中部,主力产层是延长组的长4+52层,沉积相以三角洲分流河道为主,为典型特低孔、低渗油藏。该区块水淹水串现象严重,大部分井受效程度差,产量递减快(目前平均单井日产油量为0.35 t/d),面临严峻的稳产形... 川口油田刘渠区块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中部,主力产层是延长组的长4+52层,沉积相以三角洲分流河道为主,为典型特低孔、低渗油藏。该区块水淹水串现象严重,大部分井受效程度差,产量递减快(目前平均单井日产油量为0.35 t/d),面临严峻的稳产形势。为了了解这种现象形成的内在原因,必须将地质、工程研究结合在一起,进行天然裂缝、人工裂缝发育特征等方面的研究。通过研究发现,天然裂缝主要分布在主河道的厚砂体中,初期产能高的油井主要受天然裂缝的影响,因此可根据产能平面分布特征来定性地代表天然裂缝、微裂缝的平面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口油田刘渠区块 天然裂缝 微裂缝
下载PDF
川口油田递减规律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马洪志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13年第18期122-125,共4页
利用J.J.Arps提出的产量递减公式,对川口油田进行产量递减回归,回归结果接近生产实际情况,并确定川口油田递减规律符合调和递减。按照调和递减方式对川口油田的未来产量递减情况进行了预测,同时结合油田开发现状,提出了减缓产量递减的对... 利用J.J.Arps提出的产量递减公式,对川口油田进行产量递减回归,回归结果接近生产实际情况,并确定川口油田递减规律符合调和递减。按照调和递减方式对川口油田的未来产量递减情况进行了预测,同时结合油田开发现状,提出了减缓产量递减的对策,为油田进一步科学、合理开发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口油田 递减规律 产量预测
下载PDF
川口油田刘渠区储层非均质分布规律
16
作者 沈渭滨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11年第5期136-138,共3页
储层平面非均质性主要包括储层有效厚度、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的平面分布规律及非均性特征。本文结合沉积相和电性特征对各小层平面及层间的非均质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区沉积相控制了储层有效厚度、孔隙度、渗透率以... 储层平面非均质性主要包括储层有效厚度、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的平面分布规律及非均性特征。本文结合沉积相和电性特征对各小层平面及层间的非均质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区沉积相控制了储层有效厚度、孔隙度、渗透率以及含油饱和度的平面分布规律。河道发育的地方,往往是有效厚度最大、物性最好、含油饱和度最高的地区。层内非均质性直接影响和控制单砂层层内水淹程度、波及系数的地质因素,也是生产中引起层内矛盾的内在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口油田 储层 非均质 规律
下载PDF
分层采油在川口油田的应用
17
作者 马洪志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15年第20期138-140,共3页
川口油田属典型的低压、低渗、低产油藏,纵向上表现为多套小层叠合,开发过程中油井层间压差矛盾较为突出,层间干扰大,严重影响油田的开发效果。为此,试验应用了分层采油技术,并取得了提液增油的效果,表明分层采油技术在该区具有较好的... 川口油田属典型的低压、低渗、低产油藏,纵向上表现为多套小层叠合,开发过程中油井层间压差矛盾较为突出,层间干扰大,严重影响油田的开发效果。为此,试验应用了分层采油技术,并取得了提液增油的效果,表明分层采油技术在该区具有较好的适应性,能解决各层动用程度不均的问题,有效缓解多层油藏开采时的层间矛盾,对油田高效开发发挥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层采油 川口油田 应用
下载PDF
川口油田西南区成藏条件及主控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袁海科 郝世彦 张斌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12,共4页
川口油田西南区三叠系延长组长6-长4+5储盖组合邻近主要烃源岩层(长7),且在烃源岩大量生排烃期位于油气运移的指向区,具有较好的成藏条件.储油砂体两侧及上部为漫滩沼泽及分流间湾沉积的泥岩、致密粉砂岩,构成上倾岩性遮挡,形成良好的... 川口油田西南区三叠系延长组长6-长4+5储盖组合邻近主要烃源岩层(长7),且在烃源岩大量生排烃期位于油气运移的指向区,具有较好的成藏条件.储油砂体两侧及上部为漫滩沼泽及分流间湾沉积的泥岩、致密粉砂岩,构成上倾岩性遮挡,形成良好的岩性圈闭.油层主要分布在北北东走向的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砂体和北东向的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内,主要受沉积相带、优质储盖组合和运移输导条件3大因素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口油田 延长组 成藏条件 控制因素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川口油田川72区块长6储层特征及评价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杜明 高新奎 张昂昂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13年第15期116-119,共4页
通过岩心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及压汞资料分析,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川口油田川72区块长6油层组的储层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及孔隙结构等微观特征,并进行了储层评价。结果表明,川72区块长6储层以长石粉细砂岩和长石岩屑粉细砂岩为主,... 通过岩心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及压汞资料分析,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川口油田川72区块长6油层组的储层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及孔隙结构等微观特征,并进行了储层评价。结果表明,川72区块长6储层以长石粉细砂岩和长石岩屑粉细砂岩为主,常见压实、硅质胶结、碳酸盐胶结和次生溶蚀及交代作用,粘土矿物的转化作用也较普遍;储层主要发育原生粒间孔、粒间溶孔、浊沸石溶孔、长石溶孔等4种孔隙类型,孔隙度平均值为8.53%,平均渗透率为1.48×10-3μm2,属具有中-细喉道的小孔隙、低渗、特低渗储层。长62为较好储层,长61为较差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 川口油田 长6储层特征 储层评价
下载PDF
川口油田人工裂缝形态特征及其主控因素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旭庄 李江 张蔺 《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第1期69-73,共5页
川口油田长4+5层埋深较浅,水淹方向多,正确认识水力压裂的裂缝形态对油田开发调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岩石应力、抗张强度、平面非均质性、天然裂缝等多方面影响因素的综合研究,认为川口油田长4+5为形态复杂的垂直缝,并利用多种方... 川口油田长4+5层埋深较浅,水淹方向多,正确认识水力压裂的裂缝形态对油田开发调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岩石应力、抗张强度、平面非均质性、天然裂缝等多方面影响因素的综合研究,认为川口油田长4+5为形态复杂的垂直缝,并利用多种方法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口油田 裂缝形态 主控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