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桑(Morus notabilis)枝条的药用化学成分分离鉴定 被引量:4
1
作者 甄攀 倪刚 +3 位作者 郭伟强 史国茹 陈若云 于德泉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07-312,共6页
桑树的枝条是传统的中药材,以我国特有野生桑种质资源川桑(Morus notabilis)的枝条为材料,提取分离药用化学成分。桑枝粉首先采用95%乙醇粗提、减压浓缩,然后分别用硅胶柱色谱、D101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反相C_(18)柱色谱、葡聚糖凝... 桑树的枝条是传统的中药材,以我国特有野生桑种质资源川桑(Morus notabilis)的枝条为材料,提取分离药用化学成分。桑枝粉首先采用95%乙醇粗提、减压浓缩,然后分别用硅胶柱色谱、D101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反相C_(18)柱色谱、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技术以及制备型HPLC色谱仪等,对提取物中的化合物进行富集和分离、纯化,共得到13种单体化合物。经波谱分析以及与已有研究文献的相关信息对比分析,鉴定13种化合物分别为川桑素A(1)、桑辛素I(2)、桑呋喃B(3)、桑酮T(4)、桑酮C(5)、桑酮U(6)、5,5'-双丁氧基-2,2'-双呋喃(7)、异香草醛(8)、丁香醛(9)、东莨菪素(10)、反式-3,5-二甲氧基-4-羟基肉桂醛(11)、对羟基-苯甲醛(12)、川桑素L(13)。编号为2~13的12种化合物系首次从川桑中分离的已知化合物,其中,化合物13(川桑素L)为一种新的天然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桑 枝条 药用化学成分 色谱 波谱 川桑素L
原文传递
自然单倍体川桑的发现与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余茂德 向仲怀 +3 位作者 冯丽春 柯益富 张孝勇 敬成俊 《蚕业科学》 CAS CSCD 1996年第2期67-71,共5页
经对川桑(M.notabilisS.)作体细胞染色体倍数性鉴定,发现体细胞染色体数为14条,是通常二倍体桑的一半,初步认为是自然单倍体桑。对川桑的组织构造、同工酶谱等作了调查,并与二倍体纳溪桑、小官桑作了比较,经对川... 经对川桑(M.notabilisS.)作体细胞染色体倍数性鉴定,发现体细胞染色体数为14条,是通常二倍体桑的一半,初步认为是自然单倍体桑。对川桑的组织构造、同工酶谱等作了调查,并与二倍体纳溪桑、小官桑作了比较,经对川桑和多个其它桑种初步作RAPD研究,川桑与其它桑种亲缘关系都很远,推测它可能是桑属中分化最早的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单倍体 川桑
下载PDF
优质高产桑树新品种“川桑98-1”的育成 被引量:6
3
作者 刘刚 杨建宁 +4 位作者 佟万红 李俊 黄盖群 昝明才 危玲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50-354,共5页
以激光诱变选出的优良单株台激761、激7681和丰产型鲁桑品种湘7920为亲本,采用杂交育种方法,育成了优质、高产桑树新品种川桑98-1。该品种在四川省桑品种区域试验和农村生产试验中均表现出丰产性好的特点:枝条直立,节距密,发条能力强,... 以激光诱变选出的优良单株台激761、激7681和丰产型鲁桑品种湘7920为亲本,采用杂交育种方法,育成了优质、高产桑树新品种川桑98-1。该品种在四川省桑品种区域试验和农村生产试验中均表现出丰产性好的特点:枝条直立,节距密,发条能力强,生长势旺;全年平均产叶量为35 311.62 kg/hm^2,比对照品种湖桑32号增产20.25%,并且秋叶硬化迟。该品种的养蚕试验成绩为万蚕产茧量18.38 kg、万蚕茧层量4.475 kg、4-5龄50 kg桑产茧量3.65 kg,分别比对照品种湖桑32号提高6.98%、6.04%、11.96%。新品种已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适于在四川盆地主要蚕区栽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品种 川桑98-1 杂交育种 丰产 优质
下载PDF
单倍体川桑(M.notablis Schneid)愈伤组织诱导及丛生芽分化培养 被引量:4
4
作者 王茜龄 余亚圣 +3 位作者 何宁佳 赵爱春 曾其伟 余茂德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50-55,共6页
川桑(M.notabilis Schneid.)是分布在四川、云南等山区的珍稀濒危单种桑树,资源稀少,单倍体,是桑树研究的重要材料.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手段培养川桑离体再生植株,保存川桑种质资源及展开桑树的基础研究.实验内容包括了选择外... 川桑(M.notabilis Schneid.)是分布在四川、云南等山区的珍稀濒危单种桑树,资源稀少,单倍体,是桑树研究的重要材料.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手段培养川桑离体再生植株,保存川桑种质资源及展开桑树的基础研究.实验内容包括了选择外植体、优化培养基成分和探讨生长调节物质对川桑离体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茎段容易被污染、叶片只能诱导出愈伤组织、以腋芽作为外植体大大降低了外植体的污染率,并且较好地诱导出愈伤组织和丛生芽;植物生长调节剂TDZ、6-BA都能诱导出愈伤组织,但是只有6-BA的培养基中没有丛生芽的发生;最适培养基为改良MS+6-BA2.0 mg/L+IAA0.02 mg/L+TDZ 0.1 mg/L+AgNO35.0 mg/L+蔗糖30 g/L+琼脂6.8g/L.其愈伤组织诱导率为90%,丛生芽诱导率为85.7%.这为后续生根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桑 外植体 愈伤组织 丛生芽 植物生长调节剂
原文传递
优质高产桑树新品种川桑7431的育成 被引量:6
5
作者 刘刚 黄盖群 +5 位作者 殷浩 佟万红 危玲 郑继川 姚永权 任作瑛 《激光生物学报》 CAS CSCD 2013年第1期58-63,共6页
以苍溪49×6031人工杂交桑种子为材料,采用秋水仙碱和60Co-γ射线复合诱变,从诱变群体中选择出优良单株培育成优质、高产桑树新品种川桑7431,新品种经四川省桑品种区域性鉴定和农村生产试验表明:新品种川桑7431具有生长势旺、叶片... 以苍溪49×6031人工杂交桑种子为材料,采用秋水仙碱和60Co-γ射线复合诱变,从诱变群体中选择出优良单株培育成优质、高产桑树新品种川桑7431,新品种经四川省桑品种区域性鉴定和农村生产试验表明:新品种川桑7431具有生长势旺、叶片大而厚、节间密、高产、优质、遗传性状稳定等特点。全年平均产叶量33034.25 kg/hm2,比对照湖桑32号增产20.26%。用该品种桑叶养蚕的试验成绩为:万蚕收茧量19.56 kg,万蚕茧层量4.61 kg,5龄50 kg桑产茧量3.75 kg,分别比对照湖桑32号提高10.37%、10.43%、8.32%。秋叶硬化迟。新品种适合在四川省的平坝、丘陵、特别是容易发生干旱的蚕区栽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品种 化学诱导 辐射诱变 川桑7431
下载PDF
川桑中桑皮素、桑呋喃A和总黄酮的测定 被引量:4
6
作者 郭伟强 王硕 +4 位作者 李军 白雪梅 倪刚 于德泉 甄攀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506-2509,共4页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川桑Morus notabilis Schneid.中桑皮素和桑呋喃A含有量,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有量。方法桑皮素和桑呋喃A的分析采用YMC-Pack ODS-A色谱柱(5μm,4.6 mm×250 mm);流动相甲醇-水(80∶20);体积流量1 m L/...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川桑Morus notabilis Schneid.中桑皮素和桑呋喃A含有量,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有量。方法桑皮素和桑呋喃A的分析采用YMC-Pack ODS-A色谱柱(5μm,4.6 mm×250 mm);流动相甲醇-水(80∶20);体积流量1 m L/min;柱温25℃;检测波长210 nm。以亚硝酸钠-硝酸铝-氢氧化钠为显色剂,桑皮素为对照品,测定总黄酮含有量。结果无水乙醇对桑皮素和桑呋喃A的提取效率最高,两者分别在4.88~234.00μg/m L和4.16~199.88μg/m 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5%和95.0%,RSD(n=6)分别为7.5%和7.6%。总黄酮在7.987 2~199.68μg/m 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吸光度RSD(n=5)为2.72%。两批样品中3者含有量均有显著差异。结论该方法灵敏稳定,重复性好,可用于川桑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桑 皮素 呋喃A 总黄酮 HPLC 分光光度
下载PDF
川桑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基因的鉴定与表达模式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王裕鹏 梁九波 +3 位作者 丁光宇 李文生 杨光伟 何宁佳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82-591,共10页
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SPI)主要参与蛋白酶活性的调节,植物SPI具有抵御病原菌侵染和昆虫取食危害的功能。通过比对MEROPS数据库以及保守氨基酸基序的分析,在川桑(Morus notabilis)基因组中鉴定到34个SPI蛋白。这些SPI蛋白可分为Kunitz、Se... 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SPI)主要参与蛋白酶活性的调节,植物SPI具有抵御病原菌侵染和昆虫取食危害的功能。通过比对MEROPS数据库以及保守氨基酸基序的分析,在川桑(Morus notabilis)基因组中鉴定到34个SPI蛋白。这些SPI蛋白可分为Kunitz、Serpin和PI-Ⅰ3个家族,依据氨基酸序列中的半胱氨酸残基数目又将Kunitz家族成员分为4类。氨基酸多序列比对表明Serpin和PI-Ⅰ家族成员在序列上相对保守。基于川桑根、皮、花、芽、叶的RNAseq数据量化的RPKM值分析发现不同类型SPI基因的组织表达模式存在差异,暗示川桑不同类型SPI行使不同的生物学功能。以广东桑(Morus atropurpurea)品种粤桑-69851的幼叶作为创伤处理材料,检测PI-Ⅰ家族的6个SPI基因对创伤诱导响应的表达模式,其中有4个基因不同程度地受到创伤诱导而上调表达,推测它们在桑树防御昆虫咬食危害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桑 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 基因家族 表达模式
原文传递
新桑品种川桑98-1选育研究报告
8
作者 杨建宁 刘刚 +5 位作者 李俊 昝明才 张金玲 黄盖群 佟万红 危玲 《四川蚕业》 2010年第4期18-22,共5页
采用激光与杂交相结合的育种方法,育成优质、高产新桑品种川桑98-1。经四川省桑品种区域试验和农村生产性试验鉴定表明:该品种枝条直立、节距密、发条能力强,生长势旺;秋叶硬化迟。全年平均公顷桑产叶量38645.15kg,比对照品种湖桑32号... 采用激光与杂交相结合的育种方法,育成优质、高产新桑品种川桑98-1。经四川省桑品种区域试验和农村生产性试验鉴定表明:该品种枝条直立、节距密、发条能力强,生长势旺;秋叶硬化迟。全年平均公顷桑产叶量38645.15kg,比对照品种湖桑32号的27042.9kg高42.9%;万蚕收茧量18.38kg,比对照品种湖桑32号的17.18kg高6.98%;万蚕茧层量4.475kg,比对照的4.22kg高6.04%;4~5龄50kg桑收茧量3.65kg,比对照的3.26kg高11.96%;公顷桑收茧量2206.95kg,比对照的1315.5kg高67.77%;公顷桑茧层量535.71kg,比对照的318kg高68.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 杂交 品种 川桑98-1
下载PDF
川桑的种子萌发及染色体核型鉴定 被引量:7
9
作者 轩亚辉 李杨 +2 位作者 王圣 向仲怀 何宁佳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57-960,共4页
野生桑树种质资源川桑(Morus notabilis Schneid)作为桑树基因组测序的桑种,是研究桑树染色体和功能基因的重要材料。将从四川省雅安市采集的野生川桑种子人工去皮后在MS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实现了野生川桑种子室内培养条件下的萌发,种子... 野生桑树种质资源川桑(Morus notabilis Schneid)作为桑树基因组测序的桑种,是研究桑树染色体和功能基因的重要材料。将从四川省雅安市采集的野生川桑种子人工去皮后在MS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实现了野生川桑种子室内培养条件下的萌发,种子萌发率高达85.7%。分别以萌发幼苗的叶片和根尖为材料,采用去壁低渗法制备染色体标本进行核型鉴定,结果显示川桑幼苗组织体细胞有14条染色体,并组成7对,即2n=2x=14。川桑种子的室内萌发解决了进行川桑功能基因组研究时受材料限制的难题;染色体核型鉴定的结果验证了桑树染色体基数为7(x=7)的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桑 种子萌发 种皮剥除 染色体核型
原文传递
川桑Morus notabilis的地理分布
10
作者 陈仁芳 陈祥平 +1 位作者 范小敏 程明 《四川蚕业》 2014年第3期13-14,共2页
研究了川桑Morus notabilis的地理分布。川桑主要分布在四川洪雅、马边、峨眉、古蔺、筠连、峨边、雷波、木里、荥经、珙县、屏山,云南贡山、泸水、福贡、德钦、大理、思茅、景东、绥江、镇雄、文山,湖南沅陵、永顺,重庆石柱、南川(金佛... 研究了川桑Morus notabilis的地理分布。川桑主要分布在四川洪雅、马边、峨眉、古蔺、筠连、峨边、雷波、木里、荥经、珙县、屏山,云南贡山、泸水、福贡、德钦、大理、思茅、景东、绥江、镇雄、文山,湖南沅陵、永顺,重庆石柱、南川(金佛山)。分布区狭窄,对高山湿度有特别要求。从地理分布、形态特征分析,川桑与鸡桑亲缘关系最近。但根据最新分子生物学研究结果,川桑与华桑分在一个分支。因此,川桑的亲缘关系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桑 地理分布 亲缘关系
下载PDF
桑树新品种川桑48-3的选育 被引量:3
11
作者 杨建林 陈谷 +2 位作者 刘刚 黄盖群 杨绪堂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41-544,共4页
以高产优质、耐干旱和栽培适应性广作为桑树新品种的选育目标,选择四川蚕区保存的抗逆能力较强的桑品种北一号为母本,以丰产性能较好的川桑6031为父本进行杂交,对F1代单株连续12年进行定向选择及无性繁殖,选育出遗传性状稳定的优质高产... 以高产优质、耐干旱和栽培适应性广作为桑树新品种的选育目标,选择四川蚕区保存的抗逆能力较强的桑品种北一号为母本,以丰产性能较好的川桑6031为父本进行杂交,对F1代单株连续12年进行定向选择及无性繁殖,选育出遗传性状稳定的优质高产、抗逆性较强的桑树新品种川桑48-3。新品种在四川省进行了多年多点的田间栽培试验及养蚕试验鉴定,全年桑叶产量比对照品种高19.06%,桑叶饲养5龄期家蚕的50 kg桑产茧量、万头蚕产茧量、万头蚕产茧层量分别比对照品种湖桑32号高3.97%、3.60%、2.93%,而且还具有比对照品种更强的耐干旱能力。2013年,该品种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属中晚生壮蚕用桑的桑树新品种,适合在四川省蚕区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种 川桑48-3 丰产性 叶品质 抗逆性 杂交育种 定向选择
原文传递
川桑Jacalin类凝集素基因家族的鉴定与表达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宏宏 梁九波 +1 位作者 刁杨洋 何宁佳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13-320,共8页
Jacalin类凝集素(jacalin-related lectin,JRL)是一类具有1个或多个Jacalin结构域的蛋白质,在植物抗病和抗虫等防御相关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基于川桑基因组数据,通过比对公共蛋白质数据库及对保守氨基酸基序的分析,鉴定到22个含有Jaca... Jacalin类凝集素(jacalin-related lectin,JRL)是一类具有1个或多个Jacalin结构域的蛋白质,在植物抗病和抗虫等防御相关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基于川桑基因组数据,通过比对公共蛋白质数据库及对保守氨基酸基序的分析,鉴定到22个含有Jacalin结构域的桑树JRL的编码基因,分别命名为MnJRL1~MnJRL22,其中20个川桑JRL只含有一个Jacalin结构域。川桑JRL基因上游含有多个响应植物激素和胁迫因子的转录调控因子结合位点,推测川桑JRL家族基因能够响应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的刺激。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22个MnJRL基因在川桑根、皮、茎、花和叶5个组织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桑树JRL基因呈现组织表达特异性。转录组数据分析发现,有10个桑树JRL基因在经过机械创伤和家蚕咬食处理之后的桑树叶片中上调表达,推测其在桑树防御过程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桑 Jacalin类凝集素 基因表达
原文传递
川桑中桑皮素的提取工艺优化
13
作者 左亚奇 高志红 +3 位作者 庞策 孙转友 李芳 甄攀 《神经药理学报》 2020年第1期20-23,共4页
目的:探讨川桑中桑皮素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以桑皮素含量为指标,利用4因素3水平L9(34)正交试验,分析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溶媒倍数、提取次数对桑皮素提取效率的影响。HPLC法测定桑皮素含量:YMCPack ODS-A色谱柱(5μm,4.6 mm×250... 目的:探讨川桑中桑皮素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以桑皮素含量为指标,利用4因素3水平L9(34)正交试验,分析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溶媒倍数、提取次数对桑皮素提取效率的影响。HPLC法测定桑皮素含量:YMCPack ODS-A色谱柱(5μm,4.6 mm×250 mm);流动相为甲醇-水(80:20);柱温25℃;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68 nm。结果:最佳提取工艺:提取前提取溶剂浸泡3 h,回流提取3次,每次提取时间均为0.5 h,提取溶媒倍数均为20倍。最优提取条件下测得川桑中桑皮素含量为1.510 mg·g-1。结论:乙醇浓度、溶媒倍数、提取次数对桑皮素提取效率均有显著影响,提取时间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试验 川桑 皮素 提取工艺 HPLC
下载PDF
四川桑粉虱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
14
作者 唐以巡 《四川蚕业》 1996年第1期22-24,共3页
桑粉虱是我省川北蚕区桑树重要害虫之一,由于过去四边桑当家,成灾终是局部和小面积的。八十年代以来,我省蚕业生产蓬勃发展,原有桑密度不断加大、大量集中成片密植丰产桑园、粮桑间作桑园建立起来,各蚕区大力推进“三高”蚕业,加强了对... 桑粉虱是我省川北蚕区桑树重要害虫之一,由于过去四边桑当家,成灾终是局部和小面积的。八十年代以来,我省蚕业生产蓬勃发展,原有桑密度不断加大、大量集中成片密植丰产桑园、粮桑间作桑园建立起来,各蚕区大力推进“三高”蚕业,加强了对桑树的肥培管理,桑树长势普遍丰茂,形成郁闭的小环境;加上四川盆地特定的少风、多雾、湿重的生态环境,成为该害虫暴发的重要因子。自进入九十年代以来,连续暴发成灾,发生范围遍及全省各主产蚕区,危害程度不断加重,造成损失十分巨大。如1991年绵阳市沉抗乡万亩桑园、宣汉县下八乡八千亩新建密植桑园以及万源县大沙、河口、草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生规律 粉虱 酉阳县 密植 氧化乐果 敌敌畏 川桑 暴发成灾 中心株
下载PDF
川桑的化学成分及其细胞毒作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甄攀 倪刚 +3 位作者 陈晓光 陈若芸 杨翰泽 于德泉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79-582,共4页
从川桑树枝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个新的黄酮类化合物,命名为notabilisin K(1),4个已知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morusin(2)、mulberrofuran A(3)、neocyclomorusin(4)和mornigrol F(5),化合物2--5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出来... 从川桑树枝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个新的黄酮类化合物,命名为notabilisin K(1),4个已知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morusin(2)、mulberrofuran A(3)、neocyclomorusin(4)和mornigrol F(5),化合物2--5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出来。notabilisin I和notabilisin J对HCT-116、Hep G2、A2780细胞有一定的杀伤作用,IC50为1.47--5.46μmol·L-1;Morusin对5种人肿瘤细胞(BGC823、A2780、HCT-116、Hep G2和NCI-H1650)都有较强的杀伤作用,IC50为0.74--1.58μmol·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桑 黄酮 川桑 细胞毒作用
原文传递
用辐射与杂交育成新桑品种川799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刚 任作瑛 《蚕学通讯》 2001年第1期4-5,共2页
关键词 799品种 辐射育种 杂交育种 特征特性 经济性状 叶质鉴定 栽培要点
下载PDF
桑树叶片中不同环氧鲨烯环化酶类基因的表达与三萜类化合物组成和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2
17
作者 丁光宇 梁九波 +6 位作者 王裕鹏 李文生 张少宇 刁杨洋 王刘清 来烽伟 何宁佳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85-792,共8页
由环氧鲨烯环化酶(OCS)催化的环化反应是氧化鲨烯合成三萜类化合物的第一步反应。通过对野生桑种川桑(Morus notabilis)、栽培桑种广东桑(Morus atropurpurea)桑叶中不同OCS基因的表达分析及桑叶中三萜类化合物组成和含量检测,探究桑树... 由环氧鲨烯环化酶(OCS)催化的环化反应是氧化鲨烯合成三萜类化合物的第一步反应。通过对野生桑种川桑(Morus notabilis)、栽培桑种广东桑(Morus atropurpurea)桑叶中不同OCS基因的表达分析及桑叶中三萜类化合物组成和含量检测,探究桑树中三萜类化合物合成的关键酶。通过与拟南芥(Arabidopis thaliana)的OCS氨基酸序列进行比对,在川桑基因组中共鉴定得到12个OCS基因。半定量RT-PCR检测发现有9个OCS基因在川桑与广东桑的叶片中均有表达,其中MnPEN1、MnPEN2、MnPEN4基因的表达水平在2个桑种的叶片中差异较明显。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发现川桑与广东桑叶片中的三萜类化合物组成有着较大差异,川桑的叶片中含有较多的α-香树素,广东桑叶片中的羊毛甾醇含量明显较高;而与这2种化合物合成相关的MnLAS、MnPEN1、MnPEN2、MnPEN4基因的表达水平在2个桑种之间也存在差异。推测在2个供试桑种的桑叶中,由于OCS基因表达水平的差异使相关三萜类化合物合成酶的活性不同,这是造成2个桑种桑叶中三萜类化合物组成和含量差异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萜类化合物 环氧鲨烯环化酶基因 川桑 广东 半定量RT-PCR 气相色谱-质谱
原文传递
桑树SPL转录因子家族全基因组鉴定及特征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韩利红 刘潮 +2 位作者 赵明玉 胡丽娟 胡玉霜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33-42,共10页
SQUAMOSA启动子结合类蛋白质(SQUAMOSA promoter binding protein-like,SPL)是一类植物生长发育和应对胁迫相关的重要转录因子。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从川桑(Morus notabilis)基因组中鉴定到15个SPL基因,进化分析将其归为8个聚类组,其具... SQUAMOSA启动子结合类蛋白质(SQUAMOSA promoter binding protein-like,SPL)是一类植物生长发育和应对胁迫相关的重要转录因子。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从川桑(Morus notabilis)基因组中鉴定到15个SPL基因,进化分析将其归为8个聚类组,其具有保守的基因结构和氨基酸基序,在拟南芥和水稻中存在多个直系同源基因,预测到7个MnSPLs基因的表达受miR156/157调控,MnSPLs在桑树多个组织中检测到表达,其中6个基因在5类组织中均有较高表达量,部分基因主要在冬芽和雄花中有较高表达量,MnSPL基因存在组织表达特异性,在桑树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桑 SPL基因 转录因子 miR156/157 基因表达
下载PDF
Scheme of Nitrogen Reasonable Fertilization in Mulberry Gardens of Sichuan Hilly Areas
19
作者 殷浩 张建华 +5 位作者 佟万红 刘刚 黄盖群 危玲 罗春燕 王丽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2年第9期1933-1936,共4页
Abstract In the research, five test groups were set, including urea at O, 120, 240, 360 and 480 kg/hm^2, respectively, and analysis was conducted on mulberry leaf yield and some characters of the quality in order to e... Abstract In the research, five test groups were set, including urea at O, 120, 240, 360 and 480 kg/hm^2, respectively, and analysis was conducted on mulberry leaf yield and some characters of the quality in order to establish utility functions of ap-plied N in mulberry gardens with different production purposes and to provide schemes of rational N fertilization.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yield of mulberry leaf and content and yield of active nutritional substances in the leaves would be reduced either by insufficient or excessive N quantity. In addition, 240 kg/hm^2 of applied N significantly improved active nutritional substances in leaf and 360 kg/hm^2 of applied N significantly improved yields of mulberry leaf and active nutritional sub-stances. Therefore, utility functions of applied N quantity with leaf yield, DNJ content and yield were established accordingly. The optimal N quantity in mulberry gardens for sericulture is recommended 360 kg/hm^2 and the optimal N quantities in mulberry gardens for increase of yield and content of DNJ are 299.56 and 294.72 kg/hm^2,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berry tree N quantity Yield of mulberry leaf Nutritional active sub-stances 1-DEOXYNOJIRIMYCIN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