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赤芍总苷提取工艺优化、组成和抗氧化活性分析
1
作者 金鑫 马小龙 +3 位作者 李萍 熊川 黄文丽 朱宇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24年第1期109-118,共10页
探究超声波辅助乙醇提取川赤芍总苷,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优化提取工艺,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检测总苷组成,并通过体外抗氧化试验评价总苷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为超声功率175 W、超声时间42 min、乙醇浓度70%、液料倍... 探究超声波辅助乙醇提取川赤芍总苷,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优化提取工艺,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检测总苷组成,并通过体外抗氧化试验评价总苷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为超声功率175 W、超声时间42 min、乙醇浓度70%、液料倍数30(mL/g),此工艺条件下提取的川赤芍总苷得率为(5.86±0.32)%。HPLC分析总苷共检测到21个特征峰,其中没食子酸0.63 mg/g、氧化芍药苷11.28 mg/g、儿茶素18.64 mg/g、芍药内酯苷5.82 mg/g、芍药苷54.82 mg/g、苯甲酰芍药苷15.74 mg/g、丹皮酚原苷0.98 mg/g,共占总质量的95.35%。总苷清除DPPH·、ABTS+·和·OH-的IC50值分别为0.78、1.13、0.98 mg/mL,总苷的抗氧化活性强弱与浓度呈现较好的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赤芍 总苷 响应面 超声波 抗氧化
下载PDF
川赤芍总苷及其主成分芍药苷对痤疮相关炎症的抑制作用研究
2
作者 刘伟兰 李丽 +3 位作者 何春年 董银卯 凌霄 郭苗苗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8-195,共8页
研究了川赤芍总苷及其主成分芍药苷对痤疮相关炎症的抑制作用。通过制备并基于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川赤芍总苷主活性成分含量;建立痤疮丙酸杆菌(Cropionibacterium acnes,C.acnes)诱导THP-1细胞炎症模型;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相对活力,ELISA... 研究了川赤芍总苷及其主成分芍药苷对痤疮相关炎症的抑制作用。通过制备并基于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川赤芍总苷主活性成分含量;建立痤疮丙酸杆菌(Cropionibacterium acnes,C.acnes)诱导THP-1细胞炎症模型;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相对活力,ELISA法快速检测细胞IL-1β、IL-8的分泌量,并用Western blot法验证。结果表明:在100μg/mL质量浓度下川赤芍根提取物能显著抑制C.acnes刺激引起的炎症因子IL-1β、IL-8(p<0.01)。从川赤芍根提取物中提取的川赤芍总苷,在相同浓度下对炎症因子IL-1β抑制率提高了20%。川赤芍总苷中芍药内酯苷、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含量分别为0.64%,26.3%,1.17%。其中芍药苷的含量最高,且对C.acnes刺激引起的炎症因子IL-1β抑制效果显著(p<0.01)。此外,芍药苷还能降低C.acnes刺激引起的活性氧和乳酸脱氢酶。综上所述,川赤芍总苷及其主成分芍药苷对改善C.acnes引起的皮肤炎症具有潜在的治疗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痤疮 川赤芍总苷 芍药苷 抗炎
下载PDF
同仁干旱地区川赤芍栽培技术
3
作者 李莲 《青海农技推广》 2023年第1期9-11,共3页
中药材川赤芍具有清热解毒、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肝泻火等多种功效,市场需求量较大,同仁地区从2018年起在当地浅山干旱地区连续种植川赤芍,总结出一套栽培技术,包括选地整地、种子繁殖、芽头分株繁殖、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内容,... 中药材川赤芍具有清热解毒、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肝泻火等多种功效,市场需求量较大,同仁地区从2018年起在当地浅山干旱地区连续种植川赤芍,总结出一套栽培技术,包括选地整地、种子繁殖、芽头分株繁殖、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内容,为全省其他地区川赤芍种植提供了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仁 川赤芍 栽培技术
下载PDF
川赤芍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吴少华 陈有为 +2 位作者 杨丽源 李绍兰 李治滢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3-15,共3页
目的研究川赤芍Paeonia veitchii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芍药苷(paeoniflorin,Ⅰ)、羟基芍药苷(hydroxypaeoniflorin,Ⅱ)、... 目的研究川赤芍Paeonia veitchii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芍药苷(paeoniflorin,Ⅰ)、羟基芍药苷(hydroxypaeoniflorin,Ⅱ)、苯甲酰芍药苷(benzoylpaeoniflorin,Ⅲ)、苯甲酰羟基芍药苷(benzoylhydroxypaeoniflorin,Ⅳ)、芍药苷内酯(albifiorin,Ⅴ)、paeonisothujone(Ⅵ)、牡丹皮酸A(mudanpinoic acid A,Ⅶ)、邻羟基苄醇(2-hydroxybenzyl alcohol,Ⅶ)、双(2-羟苄基)醚[-6/s(2-hydroxybenzyl)ether,Ⅸ]。结论化合物Ⅸ为首次从天然产物中获得,化合物Ⅳ、Ⅵ~Ⅸ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赤芍 芍药科 化学成分
下载PDF
川赤芍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29
5
作者 王瑞 侴桂新 +2 位作者 朱恩圆 王峥涛 毕开顺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661-663,共3页
目的对毛茛科芍药属植物川赤芍(Paeonia veitchii Lynch.)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柱色谱分离,通过理化和波谱分析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川赤芍石油醚和甲醇部分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没食子酰芍药苷(galloy... 目的对毛茛科芍药属植物川赤芍(Paeonia veitchii Lynch.)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柱色谱分离,通过理化和波谱分析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川赤芍石油醚和甲醇部分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没食子酰芍药苷(galloylpaeoniflorin,Ⅰ),氧化芍药苷(oxypaeoniflorin,Ⅱ),熊果苷(arbutin,Ⅲ),d-儿茶素(d—catechin,Ⅳ),苯甲酸(benzoicacid,Ⅴ),蔗糖(saccharose,Ⅵ),β-谷甾醇亚油酸酯(β-sitosterol linoleate,Ⅶ),胡萝卜苷亚油酸酯(daucosterol linoleate,Ⅷ),亚油酸(linoleic acid,Ⅸ),棕榈酸(palmitic acid,Ⅹ)。结论化合物Ⅰ、Ⅲ、Ⅶ~Ⅹ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赤芍 化学成分
下载PDF
川赤芍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王瑞 侴桂新 +2 位作者 朱恩圆 王峥涛 毕开顺 《中国天然药物》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1期25-27,共3页
目的对毛茛科芍药属植物川赤芍PaeoniaveitchiiLynch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柱色谱分离,通过理化和波谱分析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川赤芍石油醚和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十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芍药苷(paeoniflorin,Ⅰ)、苯... 目的对毛茛科芍药属植物川赤芍PaeoniaveitchiiLynch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柱色谱分离,通过理化和波谱分析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川赤芍石油醚和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十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芍药苷(paeoniflorin,Ⅰ)、苯甲酰芍药苷(benzoylpaeoniflorin,Ⅱ)、芍药内酯苷(albiflorin,Ⅲ)、胡萝卜苷(daucosterol,Ⅳ)、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Ⅴ)、豆甾醇(stigmasterol,Ⅵ)、α菠甾醇(αspinasterol,Ⅶ)、stigmast7en3βol(Ⅷ)、木栓酮(friedelin,Ⅸ)、表木栓醇(epifriedelanol,Ⅹ)。结论化合物Ⅲ、Ⅵ~Ⅹ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赤芍 化学成分 中药化学 波谱分析法
下载PDF
川赤芍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16
7
作者 陈海生 徐一新 +1 位作者 廖时萱 洪志军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72-73,共2页
川赤芍化学成分的研究陈海生,徐一新,廖时萱,洪志军中药川赤芍系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川赤芍(PaeoniaveitchiiLynch)的干燥根,为常用中药,经临床药理研究,具有解痉、镇痛、消炎、抗菌、降压之功效。作者曾... 川赤芍化学成分的研究陈海生,徐一新,廖时萱,洪志军中药川赤芍系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川赤芍(PaeoniaveitchiiLynch)的干燥根,为常用中药,经临床药理研究,具有解痉、镇痛、消炎、抗菌、降压之功效。作者曾从川赤芍根中分离鉴定了5个单体化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赤芍 赤芍 化学成分
下载PDF
川赤芍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16
8
作者 陈海生 廖时萱 洪志军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137-138,共2页
从川赤芍(Paeonia veitchii Lynch)根中分离出β—谷甾醇,β—谷甾醇—α—葡萄甙,芍药甙,氧芍药甙和蔗糖。其中β—谷甾醇—α—葡萄糖甙和蔗糖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脂溶性部位经GC-MS联用仪分析,鉴定出7种化合物:十九碳烷,棕榈酸乙... 从川赤芍(Paeonia veitchii Lynch)根中分离出β—谷甾醇,β—谷甾醇—α—葡萄甙,芍药甙,氧芍药甙和蔗糖。其中β—谷甾醇—α—葡萄糖甙和蔗糖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脂溶性部位经GC-MS联用仪分析,鉴定出7种化合物:十九碳烷,棕榈酸乙酯,棕榈酸,顺△^(9.12)十八碳二烯酸,二十四碳烷,二十五碳烷和二十六碳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赤芍 化学成分
下载PDF
中药川赤芍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唐萍 吴海燕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775-777,共3页
从川赤芍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芍药苷(paeoniforin,1),羟基芍药苷(oxy- paeoniflorin,2),苯甲酰芍药苷(benzoylpaeoniflorin,3),芍药苷内酯(albiflorin,4),苯甲酸(benzoic acid,5),β-谷甾醇(β-sitosterol,6),... 从川赤芍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芍药苷(paeoniforin,1),羟基芍药苷(oxy- paeoniflorin,2),苯甲酰芍药苷(benzoylpaeoniflorin,3),芍药苷内酯(albiflorin,4),苯甲酸(benzoic acid,5),β-谷甾醇(β-sitosterol,6),胡萝卜甙(daucosterol,7),没食子酸(gallic acid,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赤芍 芍药苷 化学成分研究 Β-SITOSTEROL 羟基芍药苷 中药 乙醇提取物 Β-谷甾醇 胡萝卜甙 没食子酸
下载PDF
川赤芍药材高效液相指纹图谱的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旻 李惠勇 +1 位作者 张玲 刘友平 《吉林中医药》 2009年第4期333-335,共3页
目的:建立川赤芍药材高效液相指纹图谱,为川赤芍药材的鉴别及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四川省内不同产地的川赤芍药材进行指纹图谱的研究。结果:HPLC指纹图谱中峰的分离均较好,得到17个共有峰。结论:该HPLC指纹图谱... 目的:建立川赤芍药材高效液相指纹图谱,为川赤芍药材的鉴别及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四川省内不同产地的川赤芍药材进行指纹图谱的研究。结果:HPLC指纹图谱中峰的分离均较好,得到17个共有峰。结论:该HPLC指纹图谱能够用于川赤芍药材的鉴定及质量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赤芍 色谱法 高压液相 指纹图谱
下载PDF
夏季遮光对川赤芍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康晓飞 郭先锋 +1 位作者 许世磊 宋春花 《山东农业科学》 2011年第3期43-46,共4页
以川赤芍(Paeonia veitchii)为材料,研究了泰安地区夏季在露地栽培条件下不同程度遮光对川赤芍光合作用以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自然光照下,川赤芍Pn在正午PAR达到最大时出现明显降低,即"光合午休"现象;Fv/Fm、F... 以川赤芍(Paeonia veitchii)为材料,研究了泰安地区夏季在露地栽培条件下不同程度遮光对川赤芍光合作用以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自然光照下,川赤芍Pn在正午PAR达到最大时出现明显降低,即"光合午休"现象;Fv/Fm、Fm也降到日变化的最低值。进行遮光处理的两组川赤芍,Pn均未出现"午休",Fv/Fm、Fm正午时下降幅度不大,日变化曲线相对平稳。尤其遮光30%组,Pn值一天中都保持较高水平,叶绿素总量及叶绿素b相对含量均高于其他两组。而遮光70%条件下,一天中Pn总是处于最低,叶绿素总量反而低于遮光30%条件下的川赤芍,且其叶片薄、黄绿色。综合比较,遮光30%利于川赤芍夏季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赤芍 遮光 光合作用 叶绿素荧光 叶绿素
下载PDF
川赤芍根的挥发性和半挥发性成分及其抗菌活性 被引量:2
12
作者 吕金顺 王新风 薄莹莹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61-166,共6页
Volatile and semi-volatile components of Paeonia veitchii roots were extracted respectively from steam and water residue by using water steam distillation,their antibacterial activity were evaluated against 6 bacteria... Volatile and semi-volatile components of Paeonia veitchii roots were extracted respectively from steam and water residue by using water steam distillation,their antibacterial activity were evaluated against 6 bacteria(Escherichia coli,Staphylococcus aureus,Salmonella sp.,Bacillus megaterium,Bacillus brevis,Pseudomonas aeruginosa),and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s were analyzed by GC-MS.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volatile components contained 2-hydroxy-benzaldehyde(20.24%),benzoic acid(21.64%),n-hexadecanoic acid(6.84%),oleic acid(8.76%),phenol(1.53%),methyl-salicylate(1.22%),furfural(2.49%),2,2-dimethy1-3-octene(2.22%),et al.,accounting for 97.18% of the volatile chemical components.The semi-volatile components contained 3,4,5-trihydroxy-benzoic acid(29.22%),1,2,3-benzenetriol(14.00%),benzoic acid(21.11%),4-hydroxy-3-methoxy-benzoic acid(3.18%),4-hydroxy-benzeneethanol(1.74%),2-hydroxy-benzaldehyde(1.94%),furfural(2.89%),1-(4-hydroxy-3-methoxy-pheny1)-ethanone(5.91%),5-hydroxymethyl-2-furancarboxaldehyde(3.09%),salicyl alcohol(2.04%),(Z,Z)-9,12-octadecadienoic acid(3.82%),accounting for 95.19% of the semi-volatile chemical components.The volatile and semi-volatile components of Radix Paeoniae Rubra exhibited good activity against Staphylococcus aureus and Salmonella sp.,and the semi-volatile components exhibited significant activity against Salmonella sp.in the terms of hypha growth r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赤芍 挥发性和半挥发性组分 GC/MS 抗菌活性
下载PDF
川赤芍花粉粒发育过程的细胞学观察 被引量:4
13
作者 许世磊 宋春花 +2 位作者 侯祥云 王丰妍 郭先锋 《山东农业科学》 2012年第1期29-31,共3页
运用常规石蜡切片技术观察了川赤芍小孢子的发生和雄配子体的形成过程,结果表明:4月上中旬为小孢子及雄配子体发育时期;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时,胞质分裂为同时型,呈四面体型排列,少左右对称型;成熟花粉为2-细胞型。
关键词 川赤芍 小孢子 雄配子体
下载PDF
川赤芍花粉育性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士泉 苏灵灵 郑从军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28-30,共3页
以野生川赤芍(PaeoniaveitchiiLynch)为材料,采集了3个居群54个个体的花粉,采用孔雀绿一酸性品红测定法检测了其花粉粒育性。结果表明,居群之间育性没有显著差异,个体之间变化较大,从75.07%~99.68%不等。结合前人的研究结... 以野生川赤芍(PaeoniaveitchiiLynch)为材料,采集了3个居群54个个体的花粉,采用孔雀绿一酸性品红测定法检测了其花粉粒育性。结果表明,居群之间育性没有显著差异,个体之间变化较大,从75.07%~99.68%不等。结合前人的研究结果,分析了其育性降低的原因,为今后的资源保护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赤芍 花粉 育性
下载PDF
四川西部川赤芍野生居群的表型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杨勇 朱炜 +1 位作者 薛阁 于晓南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1-18,共8页
为揭示四川西部川赤芍[Paeonia anomala subsp.veitchii(Lynch)D.Y.Hong et K.Y.Pan]表型性状的变异规律,对川赤芍6个野生居群的株高、茎基粗、叶片和花部性状等15个表型性状进行了比较;并在此基础上,对各表型性状进行了方差分析、变异... 为揭示四川西部川赤芍[Paeonia anomala subsp.veitchii(Lynch)D.Y.Hong et K.Y.Pan]表型性状的变异规律,对川赤芍6个野生居群的株高、茎基粗、叶片和花部性状等15个表型性状进行了比较;并在此基础上,对各表型性状进行了方差分析、变异系数(CV)分析、离散系数(R')分析、Shannon-Weaver遗传多样性指数(H')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川赤芍15个表型性状在居群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除顶小叶长宽比外,其他14个表型性状在居群内均存在极显著或显著差异。15个表型性状在居群内的F值均明显小于居群间。15个表型性状中,每枝着花量的CV平均值最大(33.68%),花瓣数的CV平均值最小(11.26%);6个居群中,阿坝州小金县两河乡(P1)和阿坝州小金县四姑娘山镇(P2)居群的CV平均值较大,阿坝州金川县万林乡(P4)和阿坝州马尔康县卓克基乡(P5)居群的CV平均值居中,阿坝州汶川县卧龙自然保护区(P3)和甘孜州炉霍县充古乡(P6)居群的CV平均值最小。15个表型性状中,株高的R'平均值最大(64.48%),萼片数和苞片数的R'平均值均最小(37.50%);6个居群中,P2居群的R'平均值最大(56.66%),P3居群的R'平均值最小(43.65%)。川赤芍6个居群15个表型性状的CV值和R'值的平均值分别为18.70%和49.80%。川赤芍15个表型性状和6个居群的H'平均值均较高,分别为1.647 5和1.451 0。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叶片形态和花部特征是川赤芍表型变异的主要因子。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欧氏距离7.12处,川赤芍6个居群被分成2支,其中,P6居群单独聚为一支,其他5个居群聚为另一支,表明生境相似的居群更早地聚在一起。研究结果显示:四川西部川赤芍表型性状在居群间变异丰富,这与其叶片形态、花部特征及生境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赤芍 表型性状 表型多样性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下载PDF
川赤芍的化学成分研究(英文)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鲜 黎胜红 +2 位作者 普建新 黄胜雄 孙汉董 《云南植物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59-262,共4页
从川赤芍Paeonia anomala subsp·veitchii根皮的70%丙酮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22个化合物,其中包括一个新的24,30位降常春藤皂苷三萜衍生物,命名为paeonenolide H(1)。化合物2,4,9,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关键词 芍药科 川赤芍 三萜化合物
下载PDF
利用高速逆流色谱从川赤芍中制备芍药甙单体 被引量:1
17
作者 周舟 苏静 谈锋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4-126,共3页
以正丁醇-乙酸乙酯-水(体积比为1∶4∶5)为两相溶剂系统,采用高速逆流色谱(HSCCC)从中药川赤芍中分离纯化芍药甙,197.4mg纯度59.21%的芍药甙精品经过一次HSCCC分离,得到纯度94.6%以上的芍药甙纯品68.92mg,回收率为58.97%,其中纯度99.9%... 以正丁醇-乙酸乙酯-水(体积比为1∶4∶5)为两相溶剂系统,采用高速逆流色谱(HSCCC)从中药川赤芍中分离纯化芍药甙,197.4mg纯度59.21%的芍药甙精品经过一次HSCCC分离,得到纯度94.6%以上的芍药甙纯品68.92mg,回收率为58.97%,其中纯度99.9%以上的芍药甙单体23mg,回收率19.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逆流色谱 川赤芍 芍药甙
原文传递
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川赤芍总苷的工艺研究
18
作者 李曼 向楚兵 +1 位作者 黄丽凤 刘友平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9年第B10期512-515,共4页
本研究以川赤芍中主要有效成分芍药苷的比吸附量、纯度为指标,对5种不同型号大孔吸附树脂进行筛选,确定了吸附分离川赤芍总苷的最佳树脂,并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了该树脂分离纯化川赤芍总苷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 本研究以川赤芍中主要有效成分芍药苷的比吸附量、纯度为指标,对5种不同型号大孔吸附树脂进行筛选,确定了吸附分离川赤芍总苷的最佳树脂,并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了该树脂分离纯化川赤芍总苷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对川赤芍总苷有良好吸附分离性能,其吸附分离川赤芍总苷的工艺条件为:上样液浓度:0.10g/mL,最大上样量:1.5g/g树脂,吸附流速:3mL/min,洗脱剂:30%乙醇,洗脱流速:6mL/min,洗脱剂用量为5倍量树脂柱体积。在该工艺条件下,纯化川赤芍总苷效果良好,芍药苷纯度可达51.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赤芍总苷 芍药苷 大孔吸附树脂 纯化
下载PDF
西宁地区野生川赤芍资源调查 被引量:1
19
作者 姚旭东 张桂平 +1 位作者 周玉财 段晓明 《青海农林科技》 2021年第4期35-39,共5页
川赤芍Paeonia veitchii Lynch是中药材赤芍的重要基源,近年来,随着市场需求的激增,对野生川赤芍资源过度的采挖,造成了其数量急剧减少甚至濒危。为了研究西宁地区野生川赤芍的分布与资源情况,采用查阅文献,走访调查,样株法和植被+土壤... 川赤芍Paeonia veitchii Lynch是中药材赤芍的重要基源,近年来,随着市场需求的激增,对野生川赤芍资源过度的采挖,造成了其数量急剧减少甚至濒危。为了研究西宁地区野生川赤芍的分布与资源情况,采用查阅文献,走访调查,样株法和植被+土壤类型图面积法相结合的估算法,对西宁周边城区、湟中县、大通县、以及湟源县的野生川赤芍资源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西宁地区野生川赤芍的分布范围相比以前文献记录没有多少变化,但其种群密度以及蕴藏量较之前的记载有着明显的降低。调查结果表明:西宁地区野生川赤芍目前分布面积约为3125hm^(2),蕴藏量2.02×10^(4)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宁地区 野生 川赤芍 资源调查
下载PDF
外源赤霉素处理对解除川赤芍种子下胚轴休眠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何伟 李会萍 +5 位作者 高平 韩沁 刘波 江东泽 陆思羽 王丽娜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22年第2期20-23,共4页
以川赤芍种子为材料,在16℃黑暗条件下用不同浓度赤霉素(0,100,200,300,400 mg/L)进行浸种处理,分别测定种子生根率、生根势、生根指数及霉烂率等指标,研究外源赤霉素对解除川赤芍种子下胚轴休眠的影响。结果表明:川赤芍种子用外源赤霉... 以川赤芍种子为材料,在16℃黑暗条件下用不同浓度赤霉素(0,100,200,300,400 mg/L)进行浸种处理,分别测定种子生根率、生根势、生根指数及霉烂率等指标,研究外源赤霉素对解除川赤芍种子下胚轴休眠的影响。结果表明:川赤芍种子用外源赤霉素浸种处理后,川赤芍种子的生根势、生根率、生根指数均显著提高;其中400 mg/L的赤霉素处理解除下胚轴休眠的效果最好,第一粒种子生根时间可缩短至12 d,生根率、生根势、生根指数分别高达为84.00%±5.29%、80.67%±5.03%、2.25±0.16,霉烂率为0.67%±1.16%。综上所述,针对川赤芍种子中可能存在的萌发抑制物,添加外源赤霉素能有效解除川赤芍种子下胚轴萌发抑制效应并对其萌发有一定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赤芍 赤霉素 下胚轴破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