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2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POE模型的工业机器人运动学参数二次辨识方法研究
1
作者 乔贵方 杜宝安 +3 位作者 张颖 田荣佳 刘娣 刘汉忠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19-425,共7页
针对工业机器人在高度制造领域精度不高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POE模型的工业机器人运动学参数二次辨识方法。阐述了基于指数积(Product of exponential, POE)模型的运动学误差模型构建方法,并建立基于POE误差模型的适应度函数;为实... 针对工业机器人在高度制造领域精度不高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POE模型的工业机器人运动学参数二次辨识方法。阐述了基于指数积(Product of exponential, POE)模型的运动学误差模型构建方法,并建立基于POE误差模型的适应度函数;为实现高精度的参数辨识,提出了一种二次辨识方法,先利用改进灰狼优化算法(Improved grey wolf optimizer, IGWO)实现运动学参数误差的粗辨识,初步将Staubli TX60型机器人的平均位置误差和平均姿态误差分别从(0.648 mm, 0.212°)降低为(0.457 mm, 0.166°);为进一步提高机器人的精度性能,再通过LM(Levenberg-Marquard)算法进行参数误差的精辨识,最终将Staubli TX60型机器人平均位置误差和平均姿态误差进一步降低为(0.237 mm, 0.063°),机器人平均位置误差和平均姿态误差分别降低63.4%和70.2%。为了验证上述二次辨识方法的稳定性,随机选取5组辨识数据集和验证数据集进行POE误差模型的参数误差辨识,结果表明提出的二次辨识方法能够稳定、精确地辨识工业机器人运动学参数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串联型工业机器人 改进灰狼优化算法 指数积 参数辨识
下载PDF
工业机器人手眼标定综合实验设计
2
作者 茅靖峰 丁寅佳 +1 位作者 王正堂 吴爱华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56,共6页
为了提高工业机器人技术课程的多学科交叉应用与集成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效果,设计了一种针对眼在手外模式的机械臂手眼标定综合实验。采用机械臂、相机、标定板和Visual Studio软件完成手眼标定工程化实验平台的搭建,利用软件编程将采... 为了提高工业机器人技术课程的多学科交叉应用与集成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效果,设计了一种针对眼在手外模式的机械臂手眼标定综合实验。采用机械臂、相机、标定板和Visual Studio软件完成手眼标定工程化实验平台的搭建,利用软件编程将采集到的机械臂末端位姿信息转化为位姿矩阵,获得了标定板图片中圆心位置并求解了手眼矩阵,最后进行标定结果误差分析。通过熟悉设备、编写代码、调试程序、测试验证等步骤,帮助学生理解手眼标定理论知识,增强应用实践和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机器人 手眼标定 眼在手外 误差分析
下载PDF
工业机器人、人力资本与就业——以纺织产业为例
3
作者 赵君丽 宁江霞 张文秋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22,共12页
工业机器人深度应用与就业协同发展成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为探究如何以数智化转型带动高质量就业,本文基于2007—2019年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面板数据,构建固定效应模型,实证研究纺织产业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就业的影响。结果显示,... 工业机器人深度应用与就业协同发展成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为探究如何以数智化转型带动高质量就业,本文基于2007—2019年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面板数据,构建固定效应模型,实证研究纺织产业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就业的影响。结果显示,工业机器人应用一方面对就业数量产生了替代效应,另一方面提高了就业质量,人力资本水平的提升同时弱化了这两方面的作用。异质性检验显示,工业机器人应用对纺织产业平稳型和提高型发展省份、男性或低技能劳动者的就业数量替代效应更大;2013年以前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就业数量的替代效应和2013年以后对就业质量的提升效应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机器人 就业数量 就业质量 人力资本 异质性 纺织产业
下载PDF
基于共形几何代数的工业机器人运动学分析
4
作者 于洋 魏梦迪 +2 位作者 徐桂鹏 任思敏 魏雅鑫 《机械传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3-80,共8页
为解决工业机器人运动学求解复杂程度高、运算量大的问题,将共形几何代数(Confor-mal Geometric Algebra,CGA)方法引入到工业机器人运动学模型构建中。在正运动学求解过程中,利用CGA中平移算子和旋转算子列出各关节的运动表达式,求出机... 为解决工业机器人运动学求解复杂程度高、运算量大的问题,将共形几何代数(Confor-mal Geometric Algebra,CGA)方法引入到工业机器人运动学模型构建中。在正运动学求解过程中,利用CGA中平移算子和旋转算子列出各关节的运动表达式,求出机器人末端执行器的位姿;在逆运动学求解过程中,将构造的基本几何体进行外积计算,求得各关节点的位置,然后构造过关节点的线和面,并在CGA框架内做内积,得到所有关节角的余弦表达,求解得到机器人逆运动学的全部解;最后,以MOTOMAN-HP20D型6自由度工业机器人为例进行计算,并通过Matlab/Simulink软件验证了算法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为机器人后续的运动控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形几何代数 运动学分析 工业机器人 基本几何体
下载PDF
工业机器人应用会加剧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吗?
5
作者 陈晓华 邓贺 杜文 《南京审计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8-100,共13页
基于IFR数据库中国工业机器人数据,在科学测度2007—2019年中国31个省级区域工业机器人渗透度及城乡收入差距的基础上,细致刻画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工业机器人应用显著加剧了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因而有效... 基于IFR数据库中国工业机器人数据,在科学测度2007—2019年中国31个省级区域工业机器人渗透度及城乡收入差距的基础上,细致刻画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工业机器人应用显著加剧了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因而有效处理机器人应用的收入分配效应能为高质量增长和共同富裕战略的协同共进提供重要支撑;工业机器人应用会通过提升就业技术结构高级化水平和资本利润率两个渠道,加剧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且工业机器人应用在高劳动收入份额区域内引致的城乡收入差距效应较为显著;工业机器人应用有利于激发产业结构服务化及合理化的演进动力,并对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具有催化剂作用。为此,中国政府应及时和准确地预判工业机器人应用对中国目前及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动态影响,并在享受人工智能时代红利的同时,平抑其对城乡收入差距造成的负面冲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机器人 城乡收入差距 产业结构 协同集聚 人工智能 产业经济 收入分配 共同富裕
下载PDF
基于数字孪生的工业机器人建模及监测方法
6
作者 徐健 赵一剑 +2 位作者 刘高峰 郑自立 闫焕营 《西安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24-133,共10页
针对工业机器人数据不透明、监测存在死角等问题,通过对实体工业机器人分析和研究,构建数字孪生机器人监测系统。首先从几何、物理、逻辑3个维度完成虚拟机器人的建模;其次基于开放平台通信联合架构(open platform communications unite... 针对工业机器人数据不透明、监测存在死角等问题,通过对实体工业机器人分析和研究,构建数字孪生机器人监测系统。首先从几何、物理、逻辑3个维度完成虚拟机器人的建模;其次基于开放平台通信联合架构(open platform communications united architecture,OPC UA),实现机器人的数据采集和通信,设计用户显示界面,达到数据实时可视化的效果;最后,通过机器人仿真实验得出机器人末端执行器X、Y、Z坐标的相对位置误差分别为0.48%、0.32%、0.27%,通过数字孪生机器人监测同步实验验证机器人关节角度误差最大值为0.31°。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实现数字孪生工业机器人的运动数据监测,减少工业机器人在生产过程中发生意外和故障的风险,为智能工业机器人的发展提供思路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机器人 数字孪生 六轴机器人 数据通信 可视化监测 开放平台通信联合架构
下载PDF
我国工业机器人领域技术热点及发展趋势分析——基于CiteSpace文献专利融合分析
7
作者 魏红芹 吴瑞 《科技和产业》 2024年第2期156-164,共9页
工业机器人是国家现代化工业技术实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国际科技竞争的关键战略领域。获取相关的技术发展动态数据并进行深入分析对于及时识别该领域存在的挑战和机会,具有重要意义。以工业机器人领域的最新期刊文献以及专利数据为样本进... 工业机器人是国家现代化工业技术实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国际科技竞争的关键战略领域。获取相关的技术发展动态数据并进行深入分析对于及时识别该领域存在的挑战和机会,具有重要意义。以工业机器人领域的最新期刊文献以及专利数据为样本进行数据融合分析,综合运用文献计量方法以及可视化工具,构建我国工业机器人领域创新知识图谱从科学和技术多维度展开分析。研究表明,我国工业机器人领域研究和发展总体呈现快速增长趋势,但同时也存在研究合作规模较小、知识和技术转化率低等问题,未来通过加强跨地区交流、促进产学研合作、改善技术结构等策略不断推动该领域新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机器人 技术创新 知识图谱 数据融合 专利分析
下载PDF
工业机器人是否有利于企业创新?
8
作者 李磊 陈建蓉 管润 《广西财经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17,共17页
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党中央作出的战略谋划和前瞻部署。工业机器人作为人工智能在制造业领域的大规模应用,有利于提升企业创新数量和质量。文章利用2000—2013年的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海关数据库和中国... 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党中央作出的战略谋划和前瞻部署。工业机器人作为人工智能在制造业领域的大规模应用,有利于提升企业创新数量和质量。文章利用2000—2013年的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海关数据库和中国专利文献数据库合并获得的微观企业面板数据,研究工业机器人使用对中国制造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工业机器人使用显著提高了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创新数量和创新质量,并且这一结论在采用工具变量方法、倾向得分匹配后的双重差分方法进行进一步的因果识别后仍然成立。研究结论对推动制造业企业智能化转型、加快提升制造业企业创新能力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机器人 创新数量 创新质量 因果识别
下载PDF
1+X证书制度背景下本科工业机器人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探究
9
作者 刘春利 吴立勋 +1 位作者 罗云龙 任静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4年第3期0133-0136,共4页
机电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育,是中国机械制造企业发展壮大的基石,要完成中国由制造业强国向制造强国的快速转变,技术和技能型人才是关键。在职业教育的本科院校中对实践性强的工业机器人专业实施“1+X”证书制度是十分有必要的。本篇论文... 机电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育,是中国机械制造企业发展壮大的基石,要完成中国由制造业强国向制造强国的快速转变,技术和技能型人才是关键。在职业教育的本科院校中对实践性强的工业机器人专业实施“1+X”证书制度是十分有必要的。本篇论文简要阐述了在“1+X”证书制度背景下工业机器人专业课程教学的意义,在“1+X”证书制度下教学有那些主要问题以及对于工业机器人专业的教学改革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X证书 工业机器人 实践教学 改革探究
下载PDF
基于OBE和BOPPPS的工业机器人技术课程教学实践
10
作者 陈昌盛 王霄 +1 位作者 杨明 马家庆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4年第1期52-55,共4页
以工业机器人技术课程中的气吸附式手部和内部位置及角度传感器为侧重,进行以产出为导向,并结合BOPPPS教学模型完成了教学实践举例,让学生不仅了解、学习、掌握了相关专业知识,还能领会该课程中所学到的知识在现实中的应用价值及科学探... 以工业机器人技术课程中的气吸附式手部和内部位置及角度传感器为侧重,进行以产出为导向,并结合BOPPPS教学模型完成了教学实践举例,让学生不仅了解、学习、掌握了相关专业知识,还能领会该课程中所学到的知识在现实中的应用价值及科学探索精神,培养全方面发展的综合型工程技术类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机器人 OBE BOPPPS 教学设计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高职工业机器人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路径探索
11
作者 金妍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4年第2期230-232,共3页
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明确指出:“各大院校要围绕工程教育改革的新理念、新结构、新模式、新质量和新体系,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高职院校开展工业机器人专业教学活动应积极践行新工科理念,培养具备专业知... 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明确指出:“各大院校要围绕工程教育改革的新理念、新结构、新模式、新质量和新体系,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高职院校开展工业机器人专业教学活动应积极践行新工科理念,培养具备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文章联系新工科和复合型人才的内涵,细致分析了高职工业机器人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现状,并提出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健全专业课程体系、深化校企之间合作、推进课证有效融通等优化措施,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高职 工业机器人 复合型人才 培养路径
下载PDF
工业机器人视觉定位技术与应用探讨
12
作者 于玲 《科技与创新》 2024年第8期50-52,56,共4页
工业机器人是一种可以自主完成工作任务的机器设备,其集电子技术、传感技术和智能控制技术等于一体,被广泛应用于智能制造等诸多领域。以ABB工业机器人为基础,构建了一个可以对工件角度、颜色进行识别的计算机视觉系统。该系统包括安装... 工业机器人是一种可以自主完成工作任务的机器设备,其集电子技术、传感技术和智能控制技术等于一体,被广泛应用于智能制造等诸多领域。以ABB工业机器人为基础,构建了一个可以对工件角度、颜色进行识别的计算机视觉系统。该系统包括安装于机器人手臂上的平台、摄像头、执行机构和通信接口。相机拍摄到的工件图像在PC(个人计算机)进行处理后,可以得到角度偏差,并用通信接口将其传输到机械臂执行器,再利用控制模糊算法对ABB机械臂的动作进行控制,调节平台,使12个元件能够被放置到预定的位置。在MATLAB环境下对算法进行了仿真,并在所搭建的系统上进行了试验,对工件位置控制的有效性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地实现了工业机器人视觉系统的可靠定位,从而提升了工件定位精度和加工效果,因此,该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机器人 视觉定位 技术应用 PLC
下载PDF
探究汽车工业机器人中的机电一体化技术
13
作者 林党养 王燕 《中国高新科技》 2024年第1期28-30,共3页
研究探索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汽车工业机器人中的应用,为了满足汽车焊接生产对安全性和效率的高要求,提出焊接机器人工作站设计,并使用蚁群算法对焊接机器人路径进行优化。实验结果表明,该路径规划与焊接机器人的实际工作情况吻合较好,设... 研究探索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汽车工业机器人中的应用,为了满足汽车焊接生产对安全性和效率的高要求,提出焊接机器人工作站设计,并使用蚁群算法对焊接机器人路径进行优化。实验结果表明,该路径规划与焊接机器人的实际工作情况吻合较好,设计的焊接机器人性能表现优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工业机器人 机电一体化技术 焊接机器人
下载PDF
“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模式下“红匠育成”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以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为例
14
作者 张黎燕 李伟 张红延 《河南教育(高教版)(中)》 2024年第3期80-81,共2页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显著。然而如何将创新创业融入专业培养,如何有效实施“岗课赛证”场景教学,如何将思政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教学评价如何可评可测等问题,成为新时代...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显著。然而如何将创新创业融入专业培养,如何有效实施“岗课赛证”场景教学,如何将思政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教学评价如何可评可测等问题,成为新时代职业教育“大有可为”的绊脚石。以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为例,以“三教”(教师、教材、教法)改革为核心,紧密围绕人才培养模式、“岗课赛证”课程体系、课程资源建设、人才评价机制等重点方面进行改革创新,有效互补校企双方资源优势,着力培养具备工匠精神,灵活利用新工具、新技术、新工艺解决现场复杂问题的复合型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机器人技术 “三教”改革 人才培养模式 “岗课赛证”
下载PDF
基于Robotstudio的工业机器人课程教学设计与实践
15
作者 杨杰 穆彤 《集成电路应用》 2024年第3期268-269,共2页
阐述工业机器人实训课程教学实践,将Robotstudio软件融入课程教学中,探讨以实例项目驱动的教学内容设计,以虚实结合手段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教学模式,从而实现教学与实践的统一。
关键词 工业机器人 Robotstudio 项目驱动 教学设计
下载PDF
机器视觉技术在工业机器人中的实施探析
16
作者 马学成 《张江科技评论》 2024年第1期117-119,共3页
在当今全球化竞争日益加剧的制造业环境中,工业机器人成为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以及确保产品质量的不二选择。作为计算机视觉和图像处理的重要分支,机器视觉技术具备对图像和视频进行感知、理解和分析的能力。在工业机器人中引入... 在当今全球化竞争日益加剧的制造业环境中,工业机器人成为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以及确保产品质量的不二选择。作为计算机视觉和图像处理的重要分支,机器视觉技术具备对图像和视频进行感知、理解和分析的能力。在工业机器人中引入该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机器人 计算机视觉 图像处理 机器视觉技术 全球化竞争 制造业 实施探析 视频
下载PDF
现代学徒制模式下“两变两全三维度”的学生学业质量评价改革研究——以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为例
17
作者 胡瑞玲 《时代汽车》 2024年第5期76-78,共3页
在现代学徒制学徒培养过程中,落实“岗课赛证”融通时,发现传统的单一的以笔试为主的终结性考试考核形式已经严重背离了人才培养目标,制约了高技能人才培养。因此,必须对学生学业质量评价进行改革,实施以能力为本位的技能评价机制。对... 在现代学徒制学徒培养过程中,落实“岗课赛证”融通时,发现传统的单一的以笔试为主的终结性考试考核形式已经严重背离了人才培养目标,制约了高技能人才培养。因此,必须对学生学业质量评价进行改革,实施以能力为本位的技能评价机制。对接工业机器人专业岗位,校企共同制定考核标准,采用“两变两全三维度”的举措进行评价改革,即转变“用笔答卷”为“动手操作”将传统笔试转变为实操考核,制定详细的评分细则,从被动到自觉学习;学徒制为双元培养,转变传统的单一评价主体教师为“教师+企业导师”;实施全过程全周期的的动态的过程性评价;学生的学业质量评价从实操技能过程性考核、大赛成绩转换、1+X证书三个维度评价。通过评价改革,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和职业能力,实现学生-学徒,学习-就业的顺利过渡。评价改革模式在我校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商用车方向)专业应用并推广至省内外院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学徒制 评价改革 工业机器人
下载PDF
人工智能与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嵌入——基于工业机器人应用的证据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晓霞 冯正强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3-158,共6页
选取国际机器人联合会数据,实证检验人工智能对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嵌入的影响。研究发现:人工智能显著提升了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嵌入程度,这一作用在“一带一路”沿线省份中尤为显著。传导机制分析发现,人工智能通过技术进步、产业... 选取国际机器人联合会数据,实证检验人工智能对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嵌入的影响。研究发现:人工智能显著提升了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嵌入程度,这一作用在“一带一路”沿线省份中尤为显著。传导机制分析发现,人工智能通过技术进步、产业融合间接影响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嵌入。门槛检验显示,人工智能对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嵌入的影响存在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和人力资本质量的门槛效应,在跨越门槛值后,人工智能的赋能效应显著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全球价值链 工业机器人 技术进步 产业升级
下载PDF
运行时间周期化工业机器人模型迭代寻优NURBS轨迹插补
19
作者 杨博涵 邢燕好 +2 位作者 张佳 张华良 张建鹏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1-341,共11页
为满足工业机器人高精度复杂曲线运动的需求,本文提出运行时间周期化工业机器人模型迭代寻优NURBS轨迹插补算法.首先,根据轨迹最大轮廓误差和机器人动力学特性对曲线分段.随后,提出优化回溯算法,使各子曲线段均可用S曲线加减速规划.之后... 为满足工业机器人高精度复杂曲线运动的需求,本文提出运行时间周期化工业机器人模型迭代寻优NURBS轨迹插补算法.首先,根据轨迹最大轮廓误差和机器人动力学特性对曲线分段.随后,提出优化回溯算法,使各子曲线段均可用S曲线加减速规划.之后,为保证机器人在进给速度极小值处不超速,将各加减速阶段运行时间调整为插补周期的整数倍,并对子曲线段衔接处速度平滑处理.最后,提出模型迭代寻优曲线插补,大大降低了速度波动率.仿真试验表明,该方法插补轨迹的各项指标均满足要求且最大速度波动率仅为0.000099%.真机试验也验证了该方法可有效减小轨迹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机器人 NURBS曲线 运行时间周期化 优化回溯算法 模型迭代寻优
下载PDF
面向电流信息与模态分析的工业机器人关节振动求解研究
20
作者 赖泽浪 王之海 +2 位作者 柳小勤 李佳慧 冯正江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30,共8页
在工业机器人健康监测中,针对需采用振动传感器对机器人各关节逐一检测而引起测试成本剧增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电流信息与模态分析的关节振动求解方法,该方法可由关节电流经模态转换直接获取关节振动信息。首先,将关节电流信息引入,建立... 在工业机器人健康监测中,针对需采用振动传感器对机器人各关节逐一检测而引起测试成本剧增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电流信息与模态分析的关节振动求解方法,该方法可由关节电流经模态转换直接获取关节振动信息。首先,将关节电流信息引入,建立基于关节电流的工业机器人振动模型。然后,由有限元法进行模态分析获取机器人前6阶振型,便于后续模态试验优化测点布置。接着,在力锤激励试验中,基于优化后的测点,测取工业机器人系统质量、刚度等模态参数。之后,将驱动力矩与模态参数带入该模型进行龙格库塔数值求解,得到机器人各关节振动响应。最后,在指定关节转角运行的关节单动与联动实测振动数据验证了本文提出算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机器人 关节电流 有限元 关节振动 模态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