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37篇文章
< 1 2 14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河流域(山东段)工业用地错配时空格局与应对策略 被引量:1
1
作者 倪剑波 郭鑫 +2 位作者 高瑞 林伟鹏 刘兆德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7-144,共8页
以黄河流域(山东段)9个设区市所辖77个区县为研究单元,利用2011—2020年山东省供地信息库中的工业用地供应数据,以及同期工业经济统计数据,分析黄河流域(山东段)工业用地供应与工业利润总额时空变化特征,通过空间错配指数分析工业用地... 以黄河流域(山东段)9个设区市所辖77个区县为研究单元,利用2011—2020年山东省供地信息库中的工业用地供应数据,以及同期工业经济统计数据,分析黄河流域(山东段)工业用地供应与工业利润总额时空变化特征,通过空间错配指数分析工业用地错配时空格局,并从科学配置、存量挖潜、提质增效和层级协同4个方面提出应对策略。研究对于实现黄河流域(山东段)土地资源高效利用与聚集区域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山东段 工业用地 空间错配 土地配置
下载PDF
大城市工业用地布局演变中的城市问题研究——以西安市为例
2
作者 赵丹 耿乐琪 +2 位作者 刘科伟 李建伟 洪伟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89-600,共12页
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经济转型过程中大城市工业用地的规模和布局发生了巨大变化,并影响城市的空间形态。以西安市为例,基于多源数据,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方法,研究发现1974—2019年西安市工业用地面积呈先持续增长后快速减少变化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经济转型过程中大城市工业用地的规模和布局发生了巨大变化,并影响城市的空间形态。以西安市为例,基于多源数据,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方法,研究发现1974—2019年西安市工业用地面积呈先持续增长后快速减少变化趋势,空间布局在园区化集聚的过程中具有显著的工业用地郊区化与城市中心用地去工业化特征,布局模式则经历了由改革开放初期“组团布局+扇形扩展”向增量规划时期“圈层扩展+跳跃扩张+轴向集聚”至存量规划时期“外围园区化集聚”转变。帮助企业纾困、城市增长、生活居住条件改善与土地经济价值是推动工业用地布局演变的主要驱动力。工业用地郊区化与城市中心去工业化加剧了职住分离、交通拥堵等城市问题,不利于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用地 布局演变 动力机制 城市问题 西安市
下载PDF
城市低效工业用地再开发的系统探索——评《城市中心区低效工业用地退出机制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徐顽强 《科技创业月刊》 2024年第1期I0002-I0002,共1页
新时代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加快推进城镇化升级转型。当前,我国城市中心区功能已由以工业生产为主,转向以人居环境建设、生产和生活综合服务功能为主,原有的工业用地格局与城市发展之间的矛盾愈发激烈,城市中心区工业用地利用低... 新时代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加快推进城镇化升级转型。当前,我国城市中心区功能已由以工业生产为主,转向以人居环境建设、生产和生活综合服务功能为主,原有的工业用地格局与城市发展之间的矛盾愈发激烈,城市中心区工业用地利用低效,建设用地结构不合理问题普遍存在,制约城市经济发展和人居环境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级转型 城市中心区 工业生产 工业用地 城市经济发展 综合服务功能 人居环境建设 建设用地结构
下载PDF
城市交通网络对工业用地隐性转型的影响机理研究——以武汉市为例
4
作者 饶映雪 钟意 吴晨羲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1-102,共12页
研究目的:依据城市工业用地转型的隐性内涵及其驱动理论,探究城市交通网络对工业用地隐性转型的影响机理,以助推城市交通结构优化和工业新型化发展。研究方法:工业用地隐性形态评价模型、核密度估计、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和对数衰减函数。... 研究目的:依据城市工业用地转型的隐性内涵及其驱动理论,探究城市交通网络对工业用地隐性转型的影响机理,以助推城市交通结构优化和工业新型化发展。研究方法:工业用地隐性形态评价模型、核密度估计、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和对数衰减函数。研究结果:(1)武汉市主城区工业用地隐性转型发展非均衡性较强;(2)武汉市主城区高速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对工业用地隐性转型驱动作用显著并存在明显空间异质性;(3)不同等级道路对工业用地隐性转型廊道效应的吸引力差异表现为主干道最高,次干道次之,而铁路、高速公路、支路对其具有排斥作用,工业用地隐性转型受主干道、次干道影响的效应偏好显著。研究结论:为纾困城市工业用地内部结构优化与转型升级,应重点实施内涵建设和差异化空间管控,协同路网结构优化和工业用地隐性转型,以引导经济要素流动为目标优化城市交通网络,创新城市工业用地管控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网络 工业用地 隐性转型 地理加权回归 武汉市
下载PDF
数字经济发展能否缓解工业用地要素错配
5
作者 崔新蕾 段珂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4-84,共11页
研究目的:探究数字经济发展对工业用地要素错配的影响效应及机制,为深化工业用地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助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研究方法: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回归分析。研究结果:(1)数字经济发展抑制了工业用地... 研究目的:探究数字经济发展对工业用地要素错配的影响效应及机制,为深化工业用地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助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研究方法: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回归分析。研究结果:(1)数字经济发展抑制了工业用地要素错配,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2)数字经济能通过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和工业结构高级化两条渠道抑制工业用地要素错配;(3)对市场化程度较低、互联网发展规模较大、过度错配城市以及非资源城市的抑制作用更显著;(4)抑制作用随着错配程度的降低而逐渐减弱,并能推动土地出让结构向增加商住用地方向调整。研究结论:应加强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数字经济赋能效应,统筹兼顾全国数字产业空间布局,充分发挥数字化技术对工业用地要素错配的矫正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工业用地 要素错配 土地出让结构
下载PDF
工业用地市场化对区域创新的影响研究——基于微观土地交易数据的分析
6
作者 饶映雪 冷春梅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24年第1期59-69,共11页
建设用地市场化进程中,区域生产要素发展格局不断演化。本文基于中国2008—201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研究工业用地市场化对区域创新水平的影响程度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工业用地市场化显著促进了区域创新水平。工业用地市场化水平越高... 建设用地市场化进程中,区域生产要素发展格局不断演化。本文基于中国2008—201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研究工业用地市场化对区域创新水平的影响程度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工业用地市场化显著促进了区域创新水平。工业用地市场化水平越高,区域创新能力越强,且该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对中西部地区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东部地区促进作用最小。进一步的作用机制分析发现,工业用地市场化主要通过产业结构升级效应、产业聚集效应以及生态环境效应传导并促进区域创新水平。因此,地方政府应当持续深入实施工业用地市场化制度,完善工业用地“招拍挂”制度,并且实行区域的差异化政策,进一步提高中西部的工业用地市场化水平,以实现工业用地市场化与区域创新的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用地市场化 区域创新 中介效应 FGLS
下载PDF
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的降碳效应与作用路径研究
7
作者 崔新蕾 马艳茹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24年第1期15-30,共16页
本文探索在碳减排治理新阶段,工业用地要素市场化配置对地区降碳效应的影响,为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提供参考。文章基于全国30个省域2009—2020年的碳排放数据,采用双固定模型检验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对地区降碳效应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 本文探索在碳减排治理新阶段,工业用地要素市场化配置对地区降碳效应的影响,为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提供参考。文章基于全国30个省域2009—2020年的碳排放数据,采用双固定模型检验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对地区降碳效应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显著促进地区降碳效应,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仍然成立;能源强度与能源消费结构低碳化水平对降碳效应产生正向调节作用,强化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对降碳效应的促进作用,资本错配会对降碳效应产生负向调节作用,弱化二者之间的促进作用;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对降碳效应在北方和低工业化水平地区的促进效应更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显著抑制地区污染物排放水平,工业用地出让价格扭曲和工业用地出让面积增加均会抑制地区降碳效应,工业用地招拍挂出让方式显著促进降碳效应。为进一步落实碳减排目标,应提高工业用地要素市场化配置程度,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适当弱化政府干预,最大化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政策的动态性和延续性对地区长期降碳效应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 降碳效应 土地资源利用 污染物排放
下载PDF
辽宁省区域创新环境对工业用地效率的影响
8
作者 路旭 邵芃 黄山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377-383,共7页
随着质量强省战略的推进,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核心区的辽宁省,提升工业用地效率已成为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以辽宁省为例,聚焦区域创新环境的影响作用,构建了非期望产出(Slacks-Based Measure,SBM)的投入-产出模型,评估了2011—2020年辽... 随着质量强省战略的推进,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核心区的辽宁省,提升工业用地效率已成为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以辽宁省为例,聚焦区域创新环境的影响作用,构建了非期望产出(Slacks-Based Measure,SBM)的投入-产出模型,评估了2011—2020年辽宁省工业用地效率,并运用Tobit回归分析模型探讨了区域创新环境对工业用地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辽宁省工业用地效率呈波动上升趋势,区域创新环境对其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创新环境 工业用地效率 土地利用 中介作用
下载PDF
完善工业用地供应改革的江苏探索实践
9
作者 赵小风 张松岩 +1 位作者 赖松清 潘道宏 《中国土地》 2024年第6期44-47,共4页
江苏省通过加强政策供给、创新供地方式和模式、合理提高供应标准等措施,促进了工业用地集约利用,但其供应方式、供应监管、激励机制等方面仍有待进一步完善。本文认为,应建立工业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进一步优化供应方式、强化履约... 江苏省通过加强政策供给、创新供地方式和模式、合理提高供应标准等措施,促进了工业用地集约利用,但其供应方式、供应监管、激励机制等方面仍有待进一步完善。本文认为,应建立工业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进一步优化供应方式、强化履约考核、完善激励机制,以保障实体经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策供给 工业用地 实体经济发展 全生命周期管理 探索实践 供应方式 激励机制 供应标准
原文传递
中国城市工业用地空间失衡对绿色经济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莉莉 王健 吴群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3-82,共10页
构建工业用地空间失衡评价指标体系,选取中国27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05—2019年的面板数据,考察中国城市工业用地空间失衡现状及其对城市绿色经济的影响。研究发现:研究期内,中国工业用地空间失衡度上涨了18.86%,中部、西部地区的工业用... 构建工业用地空间失衡评价指标体系,选取中国27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05—2019年的面板数据,考察中国城市工业用地空间失衡现状及其对城市绿色经济的影响。研究发现:研究期内,中国工业用地空间失衡度上涨了18.86%,中部、西部地区的工业用地空间失衡程度加剧,东部地区失衡状况有所改善,2019年工业用地空间失衡度呈现由西部到东部、中部递减的分布状态。生态约束和土地开发广度分别是影响工业用地供给能力和开发强度最主要的因素。掠夺式开发导致的开发过度型失衡对绿色经济产生线性抑制效应;开发不足型失衡对绿色经济增长产生先促进后抑制的“倒U型”作用,即适度的开发不足将带来长期效益和绿色效率改善;过度的开发不足将导致空间资源严重浪费,阻碍绿色经济增长。因此,协调工业用地供给能力与开发强度、推动工业用地开发走向空间均衡,是促进城市绿色经济增长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用地 空间失衡 绿色经济 区域差异
下载PDF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浙江省工业用地配置现状及政策优化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戴韫卓 屠帆 +3 位作者 叶荣兵 黄海 嵇瑞嘉 张诗宇 《上海国土资源》 2024年第2期171-175,共5页
本文分析了浙江省新增工业用地配置基本特征,指出存量发展背景下工业用地保障的难点和配置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需把握制造业对空间需求的内在规律性,空间赋能土地要素高质量供给、加速二级市场建设、深化标准地动态评估监管以及构筑工业... 本文分析了浙江省新增工业用地配置基本特征,指出存量发展背景下工业用地保障的难点和配置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需把握制造业对空间需求的内在规律性,空间赋能土地要素高质量供给、加速二级市场建设、深化标准地动态评估监管以及构筑工业用地全生命周期新闭环,形成以土地要素供给侧创新推进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机制、新体系、新闭环和新动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用地配置 土地要素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上海市低效工业用地空间治理减量模式与机制探讨--以浦东新区祝桥镇为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思露 谷晓坤 +1 位作者 陶思远 刘瑞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0-145,共6页
针对工业用地“空间+产权”双重属性特征,以上海市首批低效工业用地空间治理试点浦东新区祝桥镇为例,探索构建全流程的低效工业用地空间治理模式与机制。祝桥镇建立了针对低效用地的“拆、转、留”并举的空间治理模式。减量化阶段的治... 针对工业用地“空间+产权”双重属性特征,以上海市首批低效工业用地空间治理试点浦东新区祝桥镇为例,探索构建全流程的低效工业用地空间治理模式与机制。祝桥镇建立了针对低效用地的“拆、转、留”并举的空间治理模式。减量化阶段的治理机制包括编制镇—村尺度的减量化专项规划、构建多级政府联合投入的减量化补偿资金保障体系等。企业用地转移的治理机制包括政府间建立合作网络关系、提供精细化企业转移服务等。最后提出低效工业用地空间治理模式与机制应从“单项主导”到“双向发展”转型,厘清各类产权主体的权益与补偿标准,从而建立多主体权利收益共享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效工业用地 城市空间治理 减量化 产业转移 上海
下载PDF
城市存量工业用地现状特征及更新优化策略——以土地发展权为视角
13
作者 阮卓睿 《城市建筑》 2024年第16期9-12,70,共5页
城市存量工业用地是推动城市工业经济发展的基础,土地发展权作为推进城市工业用地更新、解决城市工业用地更新困境的重要手段,为城市工业用地更新优化提供了新的观察视角与思考路径。文章以苏州市为研究范围,通过主体、空间和权益三个... 城市存量工业用地是推动城市工业经济发展的基础,土地发展权作为推进城市工业用地更新、解决城市工业用地更新困境的重要手段,为城市工业用地更新优化提供了新的观察视角与思考路径。文章以苏州市为研究范围,通过主体、空间和权益三个角度梳理苏州存量工业用地的现状特征,分析其问题所在,最后以土地发展权为视角提出城市工业用地更新优化策略,以期为城市存量工业用地更新提供新思考,促进更新工作的有效落实,推进城市工业用地的转型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量工业用地 城市工业用地更新 土地发展权 制度政策 优化策略
下载PDF
“生态—效率”约束下工业用地减量化空间识别——以江苏省沿江经济带为例
14
作者 阚恒 易家林 +3 位作者 丁冠乔 郭杰 刘疆 欧名豪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5-96,共12页
研究目的:以生态保护与用地效率双重约束视角识别低效工业用地,探索其退出与利用转型路径,为工业用地减量化治理提供新思路。研究方法:基于“源地识别—廊道提取”研究范式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考虑生境隔离度评价并耦合低效工业用地... 研究目的:以生态保护与用地效率双重约束视角识别低效工业用地,探索其退出与利用转型路径,为工业用地减量化治理提供新思路。研究方法:基于“源地识别—廊道提取”研究范式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考虑生境隔离度评价并耦合低效工业用地评价构建工业用地分类治理四象限模型,综合判定江苏省沿江经济带工业用地减量化区域。研究结果:(1)江苏省沿江经济带共有52处生态源地,分布零散,呈现“江南多于江北”的空间格局,总面积3007.65 km~2,生态廊道共有134条,总长度2934.78 km,呈“西南多东北少”的分布格局。(2)无锡市、苏州市、南京市、常州市工业用地布局与生态用地之间冲突较为显著。(3)亟需腾退的工业用地总面积为82.10 km~2,集中分布于南京栖霞及江宁区、无锡惠山区、常州宜兴市、南通如东县、镇江京口区。研究结论:采用“生态—效率”双重约束能兼顾生态保护约束和效率提升需求,可以有效识别区域低效工业用地,为推进工业用地减量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用地减量化 生态安全格局 生境隔离 空间识别 江苏省沿江经济带
下载PDF
“标准地”出让改革如何影响工业用地利用效率——基于渐进双重差分模型的估计
15
作者 王泽驹 卢圣华 汪晖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8-87,共10页
研究目的:“标准地”出让改革是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中的政策创新,以全国各地级市层面“标准地”出让改革的实施作为准自然实验,探究该政策对工业用地利用效率的影响,为产业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依据。研究方法:... 研究目的:“标准地”出让改革是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中的政策创新,以全国各地级市层面“标准地”出让改革的实施作为准自然实验,探究该政策对工业用地利用效率的影响,为产业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依据。研究方法:超效率的SBM-Undesirable模型、渐进双重差分模型。研究结果:(1)研究期内,“标准地”出让改革显著提升了工业用地利用效率;(2)“标准地”出让改革对工业用地利用效率的提升效应呈现逐年积累的特征;(3)“标准地”出让改革对工业用地利用效率的提升作用具有明显的异质性:其中,“标准地”出让改革的提升效应在中西部地区和产业结构高度依赖制造业的地区更加显著。研究结论:地方政府应全面深化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因地制宜地推行“标准地”出让模式,促进工业用地提质增效,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地”改革 工业用地 利用效率 高质量发展 政策扩散 渐进双重差分法
下载PDF
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改革的制度变迁逻辑——基于“主体互动-制度共演”框架的分析
16
作者 邹旭 马贤磊 石晓平 《公共行政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6-195,M0007,共21页
工业用地配置是当前要素市场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历经40余年的长期改革,市场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仍需要进一步加强,如何理解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改革的内在逻辑。通过纳入多类行为主体和关联制度,论文构建了“主体互动-制度共演”的理论框架... 工业用地配置是当前要素市场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历经40余年的长期改革,市场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仍需要进一步加强,如何理解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改革的内在逻辑。通过纳入多类行为主体和关联制度,论文构建了“主体互动-制度共演”的理论框架,围绕改革开放以来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的改革历程和逻辑展开制度分析。研究发现,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工业企业围绕工业用地配置制度充分互动,分别以制度供给、制度创新和制度需求的形式,在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的初步探索、发展调整和深化改革阶段主导了制度演变方向。土地产权、财政管理和政绩考核等关联制度安排也在工业用地配置制度演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认为,未来工业用地配置会以市场主体向上传递制度需求的互动形式深化改革,故应建立制度需求的有效反馈机制,服务企业发展和产业转型,重点优化土地利用计划管理和用途管制制度,加快培育土地二级市场和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用地 市场化配置 制度变迁 地方政府
下载PDF
苏南乡村工业用地精明收缩测度与路径
17
作者 叶小军 雷诚 范凌云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2-132,共11页
研究目的:基于精明收缩理论探寻宗地微观尺度乡村工业用地的精明收缩测度新思路与方法,结合苏南地区实证提出乡村工业用地精明收缩发展路径。研究方法:基于“问题—趋向—功能—维度”理论分析框架,构建苏南乡村工业用地精明收缩潜力指... 研究目的:基于精明收缩理论探寻宗地微观尺度乡村工业用地的精明收缩测度新思路与方法,结合苏南地区实证提出乡村工业用地精明收缩发展路径。研究方法:基于“问题—趋向—功能—维度”理论分析框架,构建苏南乡村工业用地精明收缩潜力指数测度体系,运用综合指数法和空间自相关法开展量化测度。研究结果:(1)精明收缩理论的发展内涵与苏南乡村工业空间的收缩发展状况相耦合,重点从经济集约、空间紧凑、环境高效和社会集聚4个维度构建乡村工业用地精明收缩潜力指数测度指标体系;(2)吴江区实证表明,乡村工业用地精明收缩潜力指数等级分异呈“哑铃型”结构,空间集聚特征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空间分异明显,行业差异显著,且4个测度维度值也具有明显的空间与行业差异;(3)基于测度结果识别乡村工业用地精明收缩的关键问题,从用地差异化发展、空间规模化集聚、产业绿色化转型及全生命周期监管等方面提出乡村工业用地精明收缩的适应性策略与路径。研究结论:援引精明收缩理论构建的苏南乡村工业用地精明收缩潜力测度体系与精明收缩路径,可以为我国发达地区乡村工业用地优化转型和精细化乡村振兴政策制定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评价 乡村工业用地 精明收缩 测度指标体系 宗地微观尺度 路径
下载PDF
财政“紧平衡”视角下工业用地的供给策略——以广州东部制造业密集地区为例
18
作者 欧静竹 杜金莹 +1 位作者 刘程 林永添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5-112,共8页
基于“成本—收益”理论,分析当前政府主导的工业用地供给困境,提出建立“成本—收益”回流机制,促进工业用地供给在时间、空间、市场维度的良性平衡。以广州东部制造业密集地区为例,探索其财政“紧平衡”下的工业用地供给路径,包括“... 基于“成本—收益”理论,分析当前政府主导的工业用地供给困境,提出建立“成本—收益”回流机制,促进工业用地供给在时间、空间、市场维度的良性平衡。以广州东部制造业密集地区为例,探索其财政“紧平衡”下的工业用地供给路径,包括“需求—空间—要素”全域统筹、基于增存土地来源的差异化土地整备指引和面向时空双维度的精细化用地供给,以期为类似地区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紧平衡” 工业用地供给 成本—收益 工改工 广州
下载PDF
低效工业用地再开发对土地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基于江苏A市的双重差分模型的实证分析
19
作者 黄锐 柯心怡 +1 位作者 马贤磊 赵爱栋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24年第9期22-32,共11页
科学评估低效工业用地再开发政策对提升土地生产率的实际效果及不同政策模式的绩效差异,对优化低效用地再开发政策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江苏A市2015—2020年企业层面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评估低效工业用地再开发及不同模式对企... 科学评估低效工业用地再开发政策对提升土地生产率的实际效果及不同政策模式的绩效差异,对优化低效用地再开发政策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江苏A市2015—2020年企业层面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评估低效工业用地再开发及不同模式对企业土地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低效用地企业土地生产率在再开发项目实施后,相比其他低效用地企业提高162%。②政府主导模式、自主开发模式、市场参与模式下低效工业用地生产率比再开发前分别提高了194%、215%、179%;产业发展水平、政府收储成本、收益分配机制、工业用地等二级市场发育程度是解释不同再开发模式效应差异的主要因素。建议各地区以提高原土地权利人自主再开发积极性、健全土地收储收益分配机制、加强土地二级市场培育及工业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作为再开发政策改进的重点,因地制宜完善不同模式下低效工业用地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企业 低效工业用地 土地再开发 土地生产率 双重差分模型
下载PDF
乡村地域工业用地空间重构研究——以苏南地区为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海燕 李兰图 +1 位作者 刘其华 马静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24年第2期57-65,75,共10页
国土空间重构能够有效提升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文章在分析苏南地区乡村工业用地的演变特征和乡村工业用地空间重构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基础上,明晰苏南乡村工业用地空间重构存在的困境,理顺其空间重构基本... 国土空间重构能够有效提升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文章在分析苏南地区乡村工业用地的演变特征和乡村工业用地空间重构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基础上,明晰苏南乡村工业用地空间重构存在的困境,理顺其空间重构基本框架与产权融合机制,诠释了产权融合视阈下乡村工业用地空间重构的实施路径。总体看,苏南地区乡村工业发展已进入转型优化期,但产业规模小而散、土地权属杂而混乱、土地产出低而有限。政府投入收益倒挂、土地权属协调困难和破碎土地整合路径不畅等问题仍然存在,严重阻碍了乡村存量工业用地空间重构与价值提升。未来应当引入产权融合治理机制,理顺不同产权结构和主体之间利益博弈,通过归宗整合、用地置换和连片自改等路径实现空间重构,以提升乡村工业空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工业用地 连片再开发 产权融合 空间重构 苏南地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