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3,69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类文化互动的趋势——基于“文化工具论”的评析
1
作者 韩东屏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0-79,共10页
在全球化时代,人类文化即各族群文化的互动演化趋势会怎样?马汉和亨廷顿认为这是“文化的冲突”,并先后给出了自己的系统论证。但他们说的文化冲突其实既不是文化本身的相互冲突,也不是由于文化的不同引发的冲突,而都是利益之争的冲突... 在全球化时代,人类文化即各族群文化的互动演化趋势会怎样?马汉和亨廷顿认为这是“文化的冲突”,并先后给出了自己的系统论证。但他们说的文化冲突其实既不是文化本身的相互冲突,也不是由于文化的不同引发的冲突,而都是利益之争的冲突。除此外是否还会有可以成立的文化冲突论?根据“文化工具论”的评析也不会。因为文化的冲突只会出现在使用文化工具时仅有的两个特殊情境中,不可能成为具有普遍性的趋势。相反,文化的融合才是人类文化互动的趋势。因为文化是满足人需求的工具,工具的种类越多越好,于是,很多具有优越性和独特性的文化工具会从一个族群流入其他族群。也许有人担忧人类文化互动的融合趋势会消除族群文化的个性或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从而使人类文化不能继续在差异中相互促进。通过文化工具论的评析可知,这同样是完全不必要的担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族群文化 文化互动 文化冲突 文化融合 文化工具论
下载PDF
人类文化学习的认知工具论:社会脑双系统视角
2
作者 冯骏 陈巍 《浙江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6-125,106,160,共12页
文化演化心理学强调文化是超越于先天-后天争论的人类心灵有别于其他动物的最重要资源。认知工具是人类特有的、特定区域集成的高阶认知加工过程。在个体层面上,认知工具是一种通过个体发展早期的社会互动组合而成的装置,而不是“先天... 文化演化心理学强调文化是超越于先天-后天争论的人类心灵有别于其他动物的最重要资源。认知工具是人类特有的、特定区域集成的高阶认知加工过程。在个体层面上,认知工具是一种通过个体发展早期的社会互动组合而成的装置,而不是“先天模块”或“认知本能”;在群体层面上,它通过文化学习以保持、发展和传递其功能。读心和模拟是两种核心的认知工具,其功能获得了来自社会脑双系统假设和实验证据的支持:心智化系统负责读心,而镜像神经元系统负责模拟。最终,认知工具论使自身建立在了文化演化而非基因演化的达尔文式新进路基础之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演化心理学 认知工具 文化学习 读心 镜像神经元
下载PDF
艺术与科技之间:工具论视角下的人工智能与绘画创作
3
作者 易善炳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41-50,共10页
人工智能的发展带来新一轮人的认知变革,尤其是近来人们把人工智能技术运用于艺术领域,引发学者的诸多讨论。未来人工智能是否取代艺术家的艺术创作,艺术创作将会出现怎样的变化,成为了当代艺术关注和讨论的核心问题。从哲学工具论的视... 人工智能的发展带来新一轮人的认知变革,尤其是近来人们把人工智能技术运用于艺术领域,引发学者的诸多讨论。未来人工智能是否取代艺术家的艺术创作,艺术创作将会出现怎样的变化,成为了当代艺术关注和讨论的核心问题。从哲学工具论的视角来看,人工智能只是人类科技发展的产物,它被人运用在艺术创作领域,现阶段人工智能虽然可以模仿艺术家风格,也可以在机器训练辅助的情况下进行艺术创作,但是远没有达到取代艺术家创作的程度。人工智能参与艺术创作,将会对未来艺术家发起新的挑战,艺术家只有在创新上下功夫,掌握创作的主动权,才能不被人工智能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艺术 艺术与科技 绘画创作 工具
下载PDF
通用人工智能视野下著作权法的逻辑回归——从“工具论”到“贡献论” 被引量:6
4
作者 丁文杰 《东方法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4-105,共12页
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崛起,标志着通用人工智能时代已经悄然而至。学界主流的观点是形式主义的“工具论”,即在AIGC的著作权问题上否认人工智能的主体地位,将其视为人类创作的辅助工具。从功能主义的角度来看,生成式人工... 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崛起,标志着通用人工智能时代已经悄然而至。学界主流的观点是形式主义的“工具论”,即在AIGC的著作权问题上否认人工智能的主体地位,将其视为人类创作的辅助工具。从功能主义的角度来看,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著作权问题理应回归至著作权法的规范逻辑。现行著作权法以“独创性表达”这一法律形式构建逻辑严密的理论体系,究竟是谁(人类抑或人工智能)对AIGC的“独创性表达”作出主要贡献,是判断其可版权性及权利归属的关键。在人工智能对AIGC的“独创性表达”作出主要贡献的情况下,如果现有法律或者市场上存在的激励机制足以确保AIGC的持续生成,则法律没有必要对算法所有者、算法设计者以及算法使用者等各环节主体赋予额外的激励机制。通用人工智能时代AIGC应承担的社会功能是,以人机协作的方式,激励人类积极参与作品的创作,并促进作品的利用和传播,从而服务于著作权法改善公共福祉的最终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tGPT 著作权法 功能主义 工具论 贡献论 独创性表达
下载PDF
关于语文工具论的思考 被引量:11
5
作者 顾之川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5-11,2,共7页
语文是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工具。语文的基础工具性质,是语文教学的基点,也是语文教学改革的根本点和出发点。语文课程就是学习正确理解和熟练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语文教学必须教学生切切实实地在训练中学会操纵和使用语文工具,即着... 语文是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工具。语文的基础工具性质,是语文教学的基点,也是语文教学改革的根本点和出发点。语文课程就是学习正确理解和熟练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语文教学必须教学生切切实实地在训练中学会操纵和使用语文工具,即着眼于掌握字、词、句、篇的运用能力,不容许离开这种语文训练去空讲大道理,空讲理论知识,并且要把训练学生运用字、词、句、篇的能力和理解语言所表达的情感与思想的能力结合起来。这种语文工具论本身即拒绝语文训练的"技术化",认为工具论会导致"技术化"是对工具论的误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 语文工具论 工具论 人文性
下载PDF
语言非工具论
6
作者 尹铁超 邹莹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5期101-105,共5页
语言是否具有工具性质,这是一个多年来没有人进行实际探讨的问题。虽然"语言是工具"的观点在很多语言学教材、专论中都有类似的表述,但是关于"语言是工具"的定义目前还没有呈现出明了的趋势。很多学者仅仅在字面上... 语言是否具有工具性质,这是一个多年来没有人进行实际探讨的问题。虽然"语言是工具"的观点在很多语言学教材、专论中都有类似的表述,但是关于"语言是工具"的定义目前还没有呈现出明了的趋势。很多学者仅仅在字面上、语言功能或者比喻层次上理解工具,而没有从语言本体、语言理论和实践方面对此进行论述。从语言自身的性质看,可以通过不同的语言事实看到语言的非工具性质,因此通过论证语言的这种本质,人们会对语言产生新的认识。从工具与语言本质的差异、功能对比上,说明语言并非工具而是人类表达的本能,同时讨论语言工具论观点的起源和弊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工具论 工具 语言表达 语言非工具 语言工具论的弊端
下载PDF
教学媒体:由技术工具论、工具实在论到具身理论的范式转换 被引量:28
7
作者 张刚要 李艺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7-23,共7页
为了揭示教学媒体的本质特征与发展趋向,该研究考察了其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动因,并建立了"技术工具论—工具实在论—具身理论"的分析框架。在技术工具论的视界中,教学媒体是一种没有生命的、被动的工具,其作用仅是表示和描述... 为了揭示教学媒体的本质特征与发展趋向,该研究考察了其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动因,并建立了"技术工具论—工具实在论—具身理论"的分析框架。在技术工具论的视界中,教学媒体是一种没有生命的、被动的工具,其作用仅是表示和描述知识,进而对"预成性"教学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强化与塑造作用。而在工具实在论看来,教学媒体的作用不仅仅是被动地表征知识,它似乎变成了有生命的"有机体",进而主动参与知识的建构,并最终与"生成性"教学达成了某种默契。具身理论强调"人—技术"共生融合,在此语境下,现代教学媒体不仅要体现"效益"原则,更要走向人性化的发展趋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媒体 技术工具论 工具实在论 具身理论 预成性 生成性 人性化
下载PDF
对以往武术发展研究的反思——基于“文化工具论”的视角 被引量:6
8
作者 刘文武 朱娜娜 闫民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51-455,共5页
针对以往武术发展研究未能很好地起到指导实践作用的问题,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在对武术发展的当代社会环境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以往武术发展研究中普遍存在的"武术本位"的偏弊进行反思。并从近年来文化界出现的... 针对以往武术发展研究未能很好地起到指导实践作用的问题,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在对武术发展的当代社会环境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以往武术发展研究中普遍存在的"武术本位"的偏弊进行反思。并从近年来文化界出现的"文化工具论"的理论视角出发,对当代社会武术发展策略展开新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术发展 理论研究 “文化工具论 武术本位 以人为本
原文传递
技术工具论的表现形式及悖论分析 被引量:13
9
作者 杨庆峰 赵卫国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5-57,80,共4页
人们理解技术的通常范式是工具论的观念 ,海德格尔曾经对这种理解方式给予过批判。但是 ,这种观念仍然以各种形式显现在人们对于技术是什么与对技术的批判中 ,“工具论”的范式给人们自身带来的问题———事实悖论与伦理悖论并没有被充... 人们理解技术的通常范式是工具论的观念 ,海德格尔曾经对这种理解方式给予过批判。但是 ,这种观念仍然以各种形式显现在人们对于技术是什么与对技术的批判中 ,“工具论”的范式给人们自身带来的问题———事实悖论与伦理悖论并没有被充分注意到 ,所以有必要对此范式进行整理并给予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工具论 表现形式 事实悖论 伦理悖论
下载PDF
盈余管理视角下的企业社会责任行为:“道德论”抑或“工具论” 被引量:5
10
作者 唐伟 李晓琼 《现代管理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15-117,共3页
院企业既可能出于道德动机履行社会责任,也可能“工具性”地利用社会责任来获取经济利益,甚至是掩饰或消除企业不当行为的负面影响.文章基于2009 年~2012 年自愿披露社会责任报告的中国A 股上市公司数据,从盈余管理视角出发,实证考察了... 院企业既可能出于道德动机履行社会责任,也可能“工具性”地利用社会责任来获取经济利益,甚至是掩饰或消除企业不当行为的负面影响.文章基于2009 年~2012 年自愿披露社会责任报告的中国A 股上市公司数据,从盈余管理视角出发,实证考察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动机,并进一步考虑股权性质的影响,结果发现企业社会责任与盈余管理显著正相关,并且这种正相关性主要存在于民营企业中,说明民营企业更可能“工具性”地利用社会责任来掩饰其对盈余所做的操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社会责任 盈余管理 道德论 工具论
下载PDF
武术研究引入“文化工具论”的重要意义探析 被引量:23
11
作者 刘文武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8-73,共6页
为解决以往武术理论研究未能很好地指导实践的问题,运用文献资料、比较分析、归纳演绎等研究方法,对近年来国内文化界出现的"文化工具论"的理论观点进行了介绍和评析,并着重对将其引入武术研究的重要意义进行了探析。结论认为... 为解决以往武术理论研究未能很好地指导实践的问题,运用文献资料、比较分析、归纳演绎等研究方法,对近年来国内文化界出现的"文化工具论"的理论观点进行了介绍和评析,并着重对将其引入武术研究的重要意义进行了探析。结论认为,"文化工具论"的理论视角将有助于打破人们长期以来存在的思维禁锢,帮助人们建立一种崭新的武术观和方法论,从而为武术诸多现实问题的解决提供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工具论 武术研究 武术观 武术发展 方法论
下载PDF
外语教育“工具论”的危害及其对策 被引量:34
12
作者 罗益民 《外语与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50-51,共2页
本文分析了外语教育"工具论"的根源、危害和对策.指出:"工具论"源于功利心,其危害是,外语教育低效费时,难以培养出长效、扎实、以不变应万变的优秀人才.要解决这一问题,应在观念、人才培养的方针、师资、测试以及... 本文分析了外语教育"工具论"的根源、危害和对策.指出:"工具论"源于功利心,其危害是,外语教育低效费时,难以培养出长效、扎实、以不变应万变的优秀人才.要解决这一问题,应在观念、人才培养的方针、师资、测试以及学科的设置和建设等方面狠下功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语教育 工具论 危害 对策
下载PDF
文化工具论论纲 被引量:16
13
作者 韩东屏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62-167,共6页
对各种文化悬案的回答,不可能不依据对文化本身的本质性把握,而对文化本性的不同把握,又势必会引出对文化悬案的不同回答。本文提出的文化工具论,将对文化的本质及功能给出一种新的解释,从而也为回答各种文化悬案提供一种新的理论方法... 对各种文化悬案的回答,不可能不依据对文化本身的本质性把握,而对文化本性的不同把握,又势必会引出对文化悬案的不同回答。本文提出的文化工具论,将对文化的本质及功能给出一种新的解释,从而也为回答各种文化悬案提供一种新的理论方法。该理论主要由五个基本命题构成,即文化是人类创造力的果实,文化是满足人需求的工具,文化对人的报答力是有限的,文化有好坏优劣之分,对不同文化工具应唯好是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工具论 文化本位论 创造 需求 报答力 唯好是用
下载PDF
课程文化——从工具论到本体论的认识 被引量:9
14
作者 王彬 向茂甫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4年第4期8-10,共3页
“工具论”的课程文化观把课程的作用局限于对现有文化的传递和复制 ,使学校课程沦为没有文化主体地位的工具 ,制约了文化的发展和创新。“本体论”的课程文化观将课程看作是文化实在 ,课程不只是文化传承的工具 ,作为一种文化 ,它有着... “工具论”的课程文化观把课程的作用局限于对现有文化的传递和复制 ,使学校课程沦为没有文化主体地位的工具 ,制约了文化的发展和创新。“本体论”的课程文化观将课程看作是文化实在 ,课程不只是文化传承的工具 ,作为一种文化 ,它有着自身的主体性。课程文化主体性的建构包括四方面的内容 :尊重课程主体作为人的文化 ;树立课程主体的文化自信心 ;建立课程主体间的和谐关系 ;创造多元课程文化以适应课程主体缤纷的文化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文化 工具论 本体论 主体性
下载PDF
语文课程“工具论”的辩护与坚守 被引量:15
15
作者 陈勇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1-50,共10页
近年来"工具论"受到的冷落和批判促使我们重新审视它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追本溯源,可以看到"工具论"表达的是这样一种语文课程性质观:语文是一门以培养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语文工... 近年来"工具论"受到的冷落和批判促使我们重新审视它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追本溯源,可以看到"工具论"表达的是这样一种语文课程性质观:语文是一门以培养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语文工具为根本目的任务的文化基础课程,语文课教学生掌握语文工具应该做到"文道统一"。"工具论"紧紧抓住"语文课程是干什么的"这一根本问题正确地揭示了语文课程的本质。理解"工具论",应着眼于其表达的课程理念而不要只在表述形式上兜圈子,应将作为"语言"的"语文"和作为一门课程的"语文"的性质区分开来,正确看待工具性和人文性之间的主从关系。实践表明,"工具论"富于生命活力。语文教育应坚持"工具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具论 语文课程性质 语文工具 思想性/人文性
下载PDF
用文化工具论把脉中国传统文化 被引量:11
16
作者 韩东屏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4-39,共6页
文化工具论主要由四个基本命题构成:文化是人类创造力的果实,文化是满足人需求的工具,文化的报答力是有限的,对不同文化应唯好是用。用其作为评析方法,可知中国传统文化的报答力在器物文化方面已经基本丧失,在符号文化方面也大大降低。... 文化工具论主要由四个基本命题构成:文化是人类创造力的果实,文化是满足人需求的工具,文化的报答力是有限的,对不同文化应唯好是用。用其作为评析方法,可知中国传统文化的报答力在器物文化方面已经基本丧失,在符号文化方面也大大降低。因而在解决当代国人的实际需求或中国现代社会的各种问题时,我们就不能过分期待和依赖中国传统文化,而应放眼全球,以唯好是用的方式来获得最好用的文化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工具论 中国传统文化 创造 需求 报答力 唯好是用
下载PDF
从工具论到本体论——论汪曾祺对现代汉语小说语言观的贡献 被引量:4
17
作者 杨学民 李勇忠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37-40,共4页
现代汉语小说的语言基本是沿着"言文一致"的方向发展的。汪曾祺在现代汉语小说语言理论发展史上的意义主要在于,他以本体论小说语言观替代了传统的工具论小说语言观,并提出了以审美为核心,广泛汲取多种语言资源的营养,锻造一... 现代汉语小说的语言基本是沿着"言文一致"的方向发展的。汪曾祺在现代汉语小说语言理论发展史上的意义主要在于,他以本体论小说语言观替代了传统的工具论小说语言观,并提出了以审美为核心,广泛汲取多种语言资源的营养,锻造一种诗化小说语言的一系列原则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语言现 工具论 本体论
下载PDF
本体论视域下的图书馆学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兼与工具论比较 被引量:8
18
作者 傅荣贤 《图书馆》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5,共5页
图书馆兼具本体性和工具性。在图书馆的本体性日益为工具性所遮蔽的今天,强调和重视图书馆的本体性内涵,能够为图书馆学研究敞开一个全新领域,思考诸如"图书馆是如何必然地反作用于它所依归的文化的"、"图书馆反作用于... 图书馆兼具本体性和工具性。在图书馆的本体性日益为工具性所遮蔽的今天,强调和重视图书馆的本体性内涵,能够为图书馆学研究敞开一个全新领域,思考诸如"图书馆是如何必然地反作用于它所依归的文化的"、"图书馆反作用于文化的可能路径是什么"等问题。研究内容的变化必将导致研究方法的相应性转型,理性逻辑将不再是图书馆学研究中唯一性的独白话语,共时性的结构规律也将被基于现实主体(馆员和用户)之文献表达和文化理解的鲜活的历时领域所取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书馆 本体论 工具论 文献信息 文化
下载PDF
中国法律文化现代化的概念分析工具论纲 被引量:15
19
作者 公丕祥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1990年第1期63-68,31,共7页
一、问题的缘起 当代中国社会是一个历史性的社会,它正处于持续变迁的时代过程之中。在严格的意义上讲,当代中国的社会变革或变迁,乃是一种文化的变迁,是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转变的历史递嬗,是一个现代化的过程。 社会的发展变化... 一、问题的缘起 当代中国社会是一个历史性的社会,它正处于持续变迁的时代过程之中。在严格的意义上讲,当代中国的社会变革或变迁,乃是一种文化的变迁,是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转变的历史递嬗,是一个现代化的过程。 社会的发展变化,必然带来相应的法律文化的转型。法律文化是一种历史的现象。随着中国的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社会的历史跃进,中国法律文化也同样面临着或正处于一个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这个转变过程,就是中国法律文化现代化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法律文化 传统法律文化 法律文化现代化 法律文明 概念分析 工具论 变项 法律现象 韦伯 方法论
下载PDF
法律工具论:法治的理论障碍 被引量:18
20
作者 谢晖 《甘肃理论学刊》 CSSCI 1995年第4期50-55,共6页
法律工具论:法治的理论障碍谢晖当我国法学界把治理国家的焦聚对准法治这一目标时,起初人们并没有料到,阻碍我国法治实现的重要原因之一,便是法学界自己营建的理论——法律工具论。近年来,法学界通过痛苦的反思已经指陈在课堂上和... 法律工具论:法治的理论障碍谢晖当我国法学界把治理国家的焦聚对准法治这一目标时,起初人们并没有料到,阻碍我国法治实现的重要原因之一,便是法学界自己营建的理论——法律工具论。近年来,法学界通过痛苦的反思已经指陈在课堂上和一些刊物上通行的理论不但没有指出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具论 法律虚无主义 法治之法 工具 统治阶级意志 理论障碍 法律目的 立法公平 国家权力 法律本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