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99篇文章
< 1 2 1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絜矩之道”与“感而遂通”——儒家恕人工夫论前提的哲学分析
1
作者 杨洪武 余治平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24年第1期110-118,共9页
儒家一向主张以“絜矩”去体谅别人、通达他者。《大学》将其上升为一种普遍的德性工夫,把内在自觉推扩到同类的身上。人心之间的沟通必须以天人之间的沟通为前提,天人相通的理性预设可以使人心之间的相感获得绝对的普遍性。天人合体而... 儒家一向主张以“絜矩”去体谅别人、通达他者。《大学》将其上升为一种普遍的德性工夫,把内在自觉推扩到同类的身上。人心之间的沟通必须以天人之间的沟通为前提,天人相通的理性预设可以使人心之间的相感获得绝对的普遍性。天人合体而不隔,天之则即是人之则。由《周易·感卦》兑上艮下的结构则可知阴阳二气感应以相授与。感应离不开性情,并以性情为先验基础。类是感应的对象性前提。万物身上都潜藏着可以与别物相交流、相沟通的可能性,物始终开显着自身,等待别物的进入和通达。《易传》强调圣人在沟通天人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圣人用性情之心去“会通”天文地理与天下之动,实现与天、与神相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工夫 絜矩之道 感而遂通
下载PDF
先立其大,易简工夫,道不外索——论陆九渊的学习价值观
2
作者 曾文婕 石书奇 《教育史研究》 2024年第1期34-42,共9页
陆九渊的学习概念是广义的,涵盖求学、治学及借以成人等。通过对天人、义利和理欲关系的辨析,确立“人与宇宙相统一”“志乎义”和“从大体”的价值取向,进而对“学”的发端、动机和功能等进行规定。基于“先立其大”“易简工夫”和“... 陆九渊的学习概念是广义的,涵盖求学、治学及借以成人等。通过对天人、义利和理欲关系的辨析,确立“人与宇宙相统一”“志乎义”和“从大体”的价值取向,进而对“学”的发端、动机和功能等进行规定。基于“先立其大”“易简工夫”和“道不外索”三项“学”的价值规范,提出学习应先立其大而不应立卑小志向和目标,应易简工夫而不应支离事业,应道不外索而不应向外求知真理,进一步明确应怎样学而不应怎样学的问题。以“成人”和“行道”的价值理想体现“学”的最高价值追求。陆九渊的学习价值观给我们的启示是学习的目的、内容和方法有主次本末之分,应以德为先;学习须先立志,应志存高远;学习应整体明悟,不能拘泥于细枝末节;学习应独立思考,不能迷信书本教条;学习应躬行实践,不能埋没于文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九渊 学习价值观 先立其大 易简工夫 道不外索
下载PDF
中晚明诸名家文学创作工夫论概述
3
作者 汪群红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3-120,共8页
中晚明文学工夫论或承于传统的文学艺术工夫论,或根于朱熹格物致知之工夫论,或鉴于王学致良知的工夫论,或源于禅宗明心见性的工夫论,或合孟子的“知言”“养气”工夫为一体。如李东阳、王世贞、胡应麟、许学夷等人的文体工夫论重视学养... 中晚明文学工夫论或承于传统的文学艺术工夫论,或根于朱熹格物致知之工夫论,或鉴于王学致良知的工夫论,或源于禅宗明心见性的工夫论,或合孟子的“知言”“养气”工夫为一体。如李东阳、王世贞、胡应麟、许学夷等人的文体工夫论重视学养、强调对文体规范、篇章字句之法的掌握;唐顺之、李贽、袁宏道等人的文学创作主体工夫论指向心性的修炼、知识的效用,主体精神的大解脱;王阳明倡导在心性本体上下工夫,至刘宗周、黄宗羲等则主张以工夫作为“存养”身心锻炼的本体。这亦势必影响其文学创作观念。充分认识中晚明诸名家文学创作工夫论的价值,对重新建构与阐释明代文学批评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晚明 文学创作 工夫
下载PDF
阳明学的特质:以本体、工夫及体用关系为线索 被引量:1
4
作者 傅锡洪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1-21,共11页
心学的根本特质是主张即用是体,亦即在承认理与性的本体地位的同时,还以作用层的本心为本体。本心不仅是道德实践之所以可能的超越根据,而且是体现在现实世界中的规范性力量。本心即是王阳明说的良知。良知是直接发自性而要不容已地实... 心学的根本特质是主张即用是体,亦即在承认理与性的本体地位的同时,还以作用层的本心为本体。本心不仅是道德实践之所以可能的超越根据,而且是体现在现实世界中的规范性力量。本心即是王阳明说的良知。良知是直接发自性而要不容已地实现出来的情。这个说法可以涵盖已经实现出来的四端,尚未实现出来但却有冲动要实现出来的道德意识,以及作为它们的支撑的戒惧之念。戒惧之念是在人的意识中持续存在的,对人的意念加以监督、调节、控制的意念。人所要做的工夫即是让意识指向它,让它逐步主导人的意识和行动,从而实现成圣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体 良知 戒惧之念 工夫 即用是体
下载PDF
苏轼、二程与宋代心性工夫论
5
作者 郑泽绵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8-177,共10页
禅宗的“求索悖论”是二程与苏轼都面对的问题意识之一。禅宗为了规避“求索悖论”而诉诸“无事”。在北宋禅宗批评“无事禅”的同时,二程与苏轼既警惕“无事”,又规避“求索”,在其间寻找中道。苏轼与程颐同时提出了“有主”的工夫论... 禅宗的“求索悖论”是二程与苏轼都面对的问题意识之一。禅宗为了规避“求索悖论”而诉诸“无事”。在北宋禅宗批评“无事禅”的同时,二程与苏轼既警惕“无事”,又规避“求索”,在其间寻找中道。苏轼与程颐同时提出了“有主”的工夫论。宋明理学的思想起点是肯定世界。从“肯定世界”到“信任直觉”,仍需思想的飞跃。程颢《识仁篇》的“存久自明”与苏轼《东坡易传》的“无心而信”的洞见在于:由“物我两忘”论证“信任直觉”的必要性。苏轼通过“无心”“身体意识的统一性”和“整体主义的感知”去论证“对身体整体协调性的信任”,并结合其艺术经验,提出“无心而一,一而信”。此说回应了北宋政治体制和意识形态的两个弊端。从苏轼工夫论中可以提炼出“先行信任”与“精微的道德直觉”两个新概念,以区别于现当代伦理学常探讨的“底线道德直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颢 程颐 苏轼 工夫 无心 求索悖论
下载PDF
试论简帛《五行》的成德工夫路径
6
作者 胡振坤 《江汉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7-82,共6页
简帛《五行》篇中的成德工夫路径,是人依据自身本有的德性成就圣人境界的中间环节。在身心关系方面,《五行》的“慎”“独”应作全新的理解:“慎”是指心中德之五行间的关系,“独”是指生理之身与道德主体之心的身心关系,以此为基础,《... 简帛《五行》篇中的成德工夫路径,是人依据自身本有的德性成就圣人境界的中间环节。在身心关系方面,《五行》的“慎”“独”应作全新的理解:“慎”是指心中德之五行间的关系,“独”是指生理之身与道德主体之心的身心关系,以此为基础,《五行》篇形成了“身为心役”思想认识。《五行》以“气”将身心内外连接起来并将先天本有的德性动态地实现出来,将“德气”作为兼具价值与物质、形式与质料的统一体。《五行》中的“思”不是认识,而是向内心进行道德反思的工夫修养方式。身心关系、德气说与“思”共同构成了《五行》完整的工夫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帛《五行》 思孟学派 先秦儒家 工夫
下载PDF
性善与正心:船山的气学工夫论
7
作者 段重阳 《船山学刊》 2024年第1期58-67,共10页
王船山的气学工夫论将作为气化流行之根据的“健顺之德”显现在自己的心中,从而有“恒志”之实现。“健顺之德”表现为人心的“知能之德”,是发现和践行“理”的能力,也是人的天道之性。心通过对“理”的发现和践行开辟出人道,从而有日... 王船山的气学工夫论将作为气化流行之根据的“健顺之德”显现在自己的心中,从而有“恒志”之实现。“健顺之德”表现为人心的“知能之德”,是发现和践行“理”的能力,也是人的天道之性。心通过对“理”的发现和践行开辟出人道,从而有日生日成之性。天道向人道的转换,根植于人的健顺知能之德,而有性善之领会;有赖于心对理的发现和践行,而有正心之工夫。船山的气学工夫论不以超越的“理一”为目标,而是追求人道中的众理相续,实现了对宋明理学工夫论的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船山 气学 工夫 性善 正心
下载PDF
身体哲学视域下的王船山《大学》修身工夫论
8
作者 陈焱 《船山学刊》 2024年第1期43-57,共15页
身体哲学视域下的船山《大学》修身工夫论呈现道德身体、自然身体与政治身体三个面向。在道德层面,其强调了身与心、正心与修身在工夫论上的整体性。在自然层面,其强调了我身与外物皆为二气五行所凝,因此身与物相互感应而具有先天性。... 身体哲学视域下的船山《大学》修身工夫论呈现道德身体、自然身体与政治身体三个面向。在道德层面,其强调了身与心、正心与修身在工夫论上的整体性。在自然层面,其强调了我身与外物皆为二气五行所凝,因此身与物相互感应而具有先天性。既然外物对自我的影响起于身体,那么道德工夫的落实与显现也将终于我身。在政治层面,其强调了君主或政治领袖的身体在“齐治平”工夫层面作为立教之范型的关键意义,并指出为政者的“君子之身”是一国落实王道仁政与道德教化的发机与关键,这也是儒家王道政治合法性的根本立足点。从中国身体哲学发展的视域来看,船山所理解的《大学》工夫次序呈现出一种以身体为中心的整体性,有别于宋明道学传统在这一方面的心性论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哲学 王船山 《大学》 修身 工夫
下载PDF
辨志、自立与心性:陆象山“易简工夫”的三重成因
9
作者 乔建宇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1-17,100,共8页
“易简工夫”是象山工夫论的标识。从纵、横工夫间关系的角度来看,“易简工夫”主要指象山对体悟式的纵向工夫有所偏重。“易简工夫”的形成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为学实践的层面来看,纵向工夫对于冲决私欲、意见之网罗具有强大... “易简工夫”是象山工夫论的标识。从纵、横工夫间关系的角度来看,“易简工夫”主要指象山对体悟式的纵向工夫有所偏重。“易简工夫”的形成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为学实践的层面来看,纵向工夫对于冲决私欲、意见之网罗具有强大效力,而横向工夫却在客观上为意见的滋生提供了空间。从理论思辨的层面来看,主体性意识的萌动使得象山在工夫论中将工夫起点定位于性体呈现的瞬间,在心性论中则欲使本心与天理同一,两边皆以纵向工夫为表征。这些因素相互勾连,形成循环,在象山的讲学活动中不断得到印证与强化,促成了其“易简”的工夫主张。象山发掘出了在成就道德行为与理想人格活动中的主体力量,深刻影响了此后中国哲学史的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象山 “易简工夫 本心
下载PDF
朱熹的诗礼教化与“小学”工夫论
10
作者 冯越 《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 2024年第1期34-39,52,共7页
诗礼教化是儒家工夫论中的重要话题,朱熹置诗礼教化于“小学”工夫体系,确立诗礼教化在早期教育阶段的重要作用。其将诗礼教化隶属“小学”工夫的依据,一是习“小学”者心性未有所住;二是指出“小学”教育在于诚敬善端发见,诗教有兴发... 诗礼教化是儒家工夫论中的重要话题,朱熹置诗礼教化于“小学”工夫体系,确立诗礼教化在早期教育阶段的重要作用。其将诗礼教化隶属“小学”工夫的依据,一是习“小学”者心性未有所住;二是指出“小学”教育在于诚敬善端发见,诗教有兴发人情善端之功用,礼教于规范中内化为个体自觉,适用于“小学”教化需求,这也是诗礼教化作为“小学”工夫之实现的关键。朱熹关注到通过兴发情感的诗教与规范实践的礼教可达成“收其放心,养其德性”的“小学”教育目标。其诗礼教化思想可为探索当代诗礼文化内涵提供借鉴,具有当代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礼教化 “小学”工夫 情感 规范
下载PDF
以本体、工夫、境界论山水画的审美与发展
11
作者 杨金 《天工》 2024年第3期69-71,共3页
本体、工夫、境界很早就在很多理学、易学思想中得到体现。在心学中,本体与工夫内在合一,本体为工夫之依据,亦必经由工夫而现实地呈现,在此主客已泯然合一,本体呈现为境界。[1]儒家内圣之学是本体论、功夫论、境界论三者相统一的转化,... 本体、工夫、境界很早就在很多理学、易学思想中得到体现。在心学中,本体与工夫内在合一,本体为工夫之依据,亦必经由工夫而现实地呈现,在此主客已泯然合一,本体呈现为境界。[1]儒家内圣之学是本体论、功夫论、境界论三者相统一的转化,关键在于心和性,亦可称儒家的心性之学。心性之学正视人的生命,它将人生视为成德的过程,终极目的在于成圣成贤。这种倡导天人合一、人通物神的新儒家传统道德理性人格,同时具有一种道德宗教精神的内在意蕴,对于实现当下每个人生活幸福的人文终极精神关怀具有更大的价值。中国山水画是中国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自然风景为主要表现对象,通过笔墨的运用和构图的安排,表达画家对自然、宇宙和人生的感悟。本体、工夫、境界是中国山水画的核心概念,它们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中国山水画的审美标准和发展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体 工夫 境界 山水画 审美 发展
下载PDF
北方王门后学孟化鲤良知工夫探微
12
作者 李雨鑫 《今古文创》 2024年第6期77-79,共3页
孟化鲤是北方王门后学的代表人物,目前学界对其的关注度欠缺。本文以孟化鲤现存的著述为文本依据,追述其学术渊源,探究其对于本体与工夫的研究。他的学问源于王阳明心学的良知学说,并通过老师尤时熙的传教加以完善和发展。其学问以“无... 孟化鲤是北方王门后学的代表人物,目前学界对其的关注度欠缺。本文以孟化鲤现存的著述为文本依据,追述其学术渊源,探究其对于本体与工夫的研究。他的学问源于王阳明心学的良知学说,并通过老师尤时熙的传教加以完善和发展。其学问以“无欲为宗”“慎独为要”,强调“慎独”和“躬行”,他认为学问应当贯彻到实际行动中,而不应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说说。他认为通过“无欲”工夫可以实现心灵的虚静和行为的直正,只有去除私欲的阻碍,才能实现“明通公溥”和“静虚动直”的统一。他的学问和修持工夫对于个体人格的完整和儒学的传播具有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化鲤 工夫 慎独 无欲
下载PDF
儒家工夫论的伦理关切——以先秦、宋代诸子为中心
13
作者 王闻文 《人文天下》 2024年第1期27-37,共11页
工夫论是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命题,从先秦到宋代,诸多儒者都曾对之进行讨论。对儒家工夫论的探讨,有两个值得注意的地方,一是儒家工夫的起源和名实问题,二是其指向问题。就前者而言,工夫论在不同时期的名实情况有所不同。具体来说,在... 工夫论是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命题,从先秦到宋代,诸多儒者都曾对之进行讨论。对儒家工夫论的探讨,有两个值得注意的地方,一是儒家工夫的起源和名实问题,二是其指向问题。就前者而言,工夫论在不同时期的名实情况有所不同。具体来说,在先秦时期,工夫论只存其实,并无其名;在两宋理学时期,工夫论不但有工夫之实,同时还有工夫之名。就后者而言,儒家对工夫的探讨并不仅仅囿于修身的维度,他们更重视的是人何以为人和人之本质的问题,即如何通过工夫凸显和保证人就是人的问题,这关系到工夫论的伦理意蕴。通过梳理和探究从先秦到两宋时期工夫论的演变,有助于我们更为全面地理解儒家工夫论的内涵。同时,也可以此来窥探两宋儒者对先秦儒者的继承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夫 先秦 两宋 修身 人禽之辨
下载PDF
越红工夫茶加工工艺及品牌建设对策
14
作者 黄磊 徐春光 +3 位作者 夏小欢 丁旭峰 叶国华 陈旭东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8期139-142,共4页
浙江绍兴生产工夫茶历史悠久,其中越红工夫茶曾被列入全国知名红茶行列。本文介绍了越红工夫茶的发展历史和生产现状,总结了其初制加工工艺的操作方法和技术要求,包括鲜叶采摘(采摘时间、茶树品种)、运输、贮青、萎凋、揉捻、发酵、干... 浙江绍兴生产工夫茶历史悠久,其中越红工夫茶曾被列入全国知名红茶行列。本文介绍了越红工夫茶的发展历史和生产现状,总结了其初制加工工艺的操作方法和技术要求,包括鲜叶采摘(采摘时间、茶树品种)、运输、贮青、萎凋、揉捻、发酵、干燥、提香、精制等,以规范越红工夫茶加工技术,保持其品质特征,稳定产品质量,同时从定位和目标群体、品牌故事和核心价值观、地理标志打造、包装设计和品牌传播、与消费者互动和建立关系等方面阐述了越红工夫茶品牌建设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红工夫 加工 萎凋 揉捻 发酵 干燥 品牌建设
下载PDF
生活与艺术的双重建构——当代潮汕工夫茶民俗研究
15
作者 彭爽 《福建茶叶》 2024年第3期179-181,共3页
潮汕地区位于我国广东省,古时既封闭又开放的地理区位造就了潮汕独特的地方性文化根基,亚热带季风型气候的环境条件为岭南地区茶叶栽培提供了生长温床,中国传统茶文化的精神内核为潮汕地区工夫茶的产生和发源塑造了价值取向。伴随“中... 潮汕地区位于我国广东省,古时既封闭又开放的地理区位造就了潮汕独特的地方性文化根基,亚热带季风型气候的环境条件为岭南地区茶叶栽培提供了生长温床,中国传统茶文化的精神内核为潮汕地区工夫茶的产生和发源塑造了价值取向。伴随“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进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行列,潮汕工夫茶民俗由百姓日常的饮食习惯,化身为仪式化抽象化的艺术形式、象征品位的后现代生活方式以及非仪式化的表达性礼物,成为日常生活基础上生活艺术化和艺术生活化的民俗消费产物。相较于琐碎而为大多数普通民众所共享的日常生活,艺术更带有感官层面的审美体验和精神层面的审美情趣。本文研究基于民俗文化对于民众生活的多重建构,立足于潮汕工夫茶在潮汕一代的当代实践,从地理区位、文化根基入手有线索地追溯潮汕工夫茶的前世今生,通过联结工夫茶的传统与现代性征,研究当代潮汕工夫茶所显示的民俗日常化与非日常化通道,具体考察当代潮汕工夫茶民俗对于民众生活与艺术的双重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夫 消费社会 生活革命 民俗研究
下载PDF
从修身养性工夫论把握阳明心学真精神
16
作者 崔树芝 《当代贵州》 2024年第12期22-23,共2页
为帮助学生修身养性,王阳明在龙场悟道后即提出“立志、勤学、改过、责善”的四句教条,晚年又把心学的修炼方法概括为著名的“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阳明心学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 为帮助学生修身养性,王阳明在龙场悟道后即提出“立志、勤学、改过、责善”的四句教条,晚年又把心学的修炼方法概括为著名的“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阳明心学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明心学 龙场悟道 四句教 工夫 无善无恶 为善去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修身养性
下载PDF
自然发酵工夫红茶品质形成与儿茶素氧化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黄怀生 黎娜 +1 位作者 钟兴刚 粟本文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64-169,共6页
为了探讨工夫红茶自然发酵工艺下,红茶品质的形成与儿茶素的氧化规律,以汝城白毛茶[Camellia sinensis(L.)O.Kuntze CV.ptilophylla]春季一芽一叶为原料,采用传统工夫红茶工艺自然发酵技术,对发酵过程中工夫红茶感官品质的变化和儿茶素... 为了探讨工夫红茶自然发酵工艺下,红茶品质的形成与儿茶素的氧化规律,以汝城白毛茶[Camellia sinensis(L.)O.Kuntze CV.ptilophylla]春季一芽一叶为原料,采用传统工夫红茶工艺自然发酵技术,对发酵过程中工夫红茶感官品质的变化和儿茶素氧化规律及氧化动力学进行了分析。审评不同发酵阶段样品感官品质,并计算样品儿茶素苦涩味指数,结果表明,发酵6 h和8 h综合品质最好,汤色红亮,滋味浓醇,儿茶素苦涩味指数小,因此,在自然发酵条件(室温20℃)下,工夫红茶的生产以发酵6~8 h品质最好。儿茶素氧化规律分析表明,儿茶素总量、酯型儿茶素和简单儿茶素均呈下降趋势。7种儿茶素组分随着发酵的进程均呈下降趋势,发酵12 h后,其中没食子儿茶素(gallocatechin,GC)和表没食子儿茶素(epigallocatechin,EGC)含量降至0或痕量。儿茶素氧化动力学曲线表明,自然发酵过程中儿茶素组分的氧化速度依次为EGC>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gallocatechin gallate,GCG)>GC>DL-儿茶素(DL-catechin,DL-C)>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catechin gallate,ECG)>表儿茶素(epicatechin EC)。发酵4 h儿茶素氧化速度降低32.05%,6 h降低了58.17%,8 h降低了89.73%,基本失去氧化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夫红茶 自然发酵 品质 儿茶素 动力学分析
下载PDF
价值与工夫:儒家道统精神的诠释分歧 被引量:1
18
作者 蒋伟胜 《哲学分析》 2023年第2期79-92,197,共15页
宋明时期学者普遍认同道统说,许可“十六字传心诀”是道统精神意涵,只是他们从传心诀中诠释出了价值论与工夫论两种具有内在张力的道统精神,从而形成意见分歧。心性学者如朱熹、陆九渊等人认为“允执厥中”是道统精神之所在,通过发挥“... 宋明时期学者普遍认同道统说,许可“十六字传心诀”是道统精神意涵,只是他们从传心诀中诠释出了价值论与工夫论两种具有内在张力的道统精神,从而形成意见分歧。心性学者如朱熹、陆九渊等人认为“允执厥中”是道统精神之所在,通过发挥“中”的价值论意涵,推动儒学的形而上学化。浙东学者如吕祖谦、叶适、陈亮等人则重视“惟精惟一”的工夫论意涵,以维护儒家实践传统。心性学者发掘道统精神的价值论意涵,顺应了新儒学心性内圣化发展趋势,浙东学者阐释工夫论意涵,则是为了让新儒学成为工夫实践之学。学者对道统精神的差异性诠释,既反映了他们对儒家历史的不同理解,也体现了对儒学发展趋势的迥异态度,折射出宋代新儒学演进中的多样性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统 传心诀 儒家精神 价值论 工夫
下载PDF
冷泡工夫红茶关键加工工艺技术的比较研究
19
作者 师大亮 崔宏春 +3 位作者 敖存 赵芸 余继忠 黄伟红 《茶叶》 2023年第2期80-85,共6页
通过对不同品种、不同冷冻时间、不同干燥提香方式加工的冷泡工夫红茶茶样的感官评审及水浸出物含量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经48h冷冻工艺技术处理后的茶样叶底色泽红亮,发酵均匀,且水浸出物含量较对照提高10%-20%;三种不同干燥提香方式... 通过对不同品种、不同冷冻时间、不同干燥提香方式加工的冷泡工夫红茶茶样的感官评审及水浸出物含量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经48h冷冻工艺技术处理后的茶样叶底色泽红亮,发酵均匀,且水浸出物含量较对照提高10%-20%;三种不同干燥提香方式的比较结果表明炭焙提香工艺最优,表明采用冷冻48h处理结合炭焙提香的加工工艺技术生产的冷泡红茶品质最佳,该工艺生产冷泡红茶具有示范推广的可行性,尤其是原料较为粗大的品种采用冷泡红茶工艺技术所制干茶品质提升效果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夫红茶 冷冻工艺 干燥提香 品质提升
下载PDF
‘汝城白毛茶’新品系制工夫红茶品质特征分析
20
作者 钟妮 赵熙 +2 位作者 余鹏辉 黄浩 郑红发 《茶叶通讯》 2023年第3期352-363,共12页
为探明‘汝城白毛茶’不同茶树品系‘汝城白毛茶1号’与‘汝城白毛茶2号’制工夫红茶(分别为汝白1与汝白2)的品质特征,以茶树良种‘槠叶齐’为对照,对所制工夫红茶样分别进行感官品质、主要品质成分以及香气组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 为探明‘汝城白毛茶’不同茶树品系‘汝城白毛茶1号’与‘汝城白毛茶2号’制工夫红茶(分别为汝白1与汝白2)的品质特征,以茶树良种‘槠叶齐’为对照,对所制工夫红茶样分别进行感官品质、主要品质成分以及香气组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汝城白毛茶’工夫红茶外形金毫满披,棕褐油润,肥硕稍卷;汤色红艳明亮,内质果香明显,滋味甘甜醇厚,叶底红亮。其中,汝白2茶样感官综合得分最高。两个品系红茶在主要品质成分上,汝白2与汝白1相比,TFs与TRs含量高、TBs含量低,表现为汤色更红艳;水浸出物、茶多酚、游离氨基酸等品质成分含量汝白1高于汝白2,而可溶性糖、咖啡碱和酯型儿茶素与非酯型儿茶素含量之比汝白2高于汝白1,表现为汝白1滋味甜醇浓厚,汝白2滋味甜醇鲜爽。香气组分上,汝白1、汝白2与对照样分别鉴定出挥发性成分54个、58个和59个;汝白2挥发性成分相对含量(618.70μg/L)显著高于汝白1(364.65μg/L)与对照(233.49μg/L);经PCA和PLS-DA分析,三种红茶分别呈现出较好的类别聚集趋势,实现了汝白1、汝白2和对照风味品质上的区分;筛选出果香型、花香型、其他香型三大类挥发性差异化合物共计33种,‘汝城白毛茶’工夫红茶果香型与花香型的挥发性成分含量普遍高于对照,且汝白2高于汝白1,这与汝白2果香更为浓郁的感官品质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汝城白毛茶 工夫红茶 品质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