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20篇文章
< 1 2 8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理工科大学生的抑郁、焦虑及与心理弹性的关系
1
作者 张平 涂翠平 +1 位作者 张兰鸽 王培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12-120,共9页
采取整群取样的方式,选取高校17180名理工科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应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心理弹性量表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大学生的抑郁平均得分为42.8,焦虑平均得分为39.16,高于常模的平均水平。抑郁和焦虑的检出率分别为2... 采取整群取样的方式,选取高校17180名理工科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应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心理弹性量表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大学生的抑郁平均得分为42.8,焦虑平均得分为39.16,高于常模的平均水平。抑郁和焦虑的检出率分别为23.11%和10.05%。(2)男生的抑郁和焦虑检出率、标准分均高于女生,本科生的抑郁和焦虑检出率、标准分均为最高。(3)心理弹性负向预测抑郁和焦虑,分别解释57%和43%的变异。研究结论为从心理弹性的视角进行情绪健康干预提供了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科大学生 抑郁 焦虑 心理弹性
下载PDF
理工科大学生跨文化语用失误现状及改进策略
2
作者 徐海宁 尹丕安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24年第5期73-76,共4页
本研究运用语用能力测试的方法,调查了理工科大学生对跨文化语用知识的掌握程度,统计分析了各类语用失误在特定跨文化语境中出现的频率及产生的具体原因。研究发现,学生的跨文化语用能力普遍较低,跨文化交际语境中的语用语言失误频率略... 本研究运用语用能力测试的方法,调查了理工科大学生对跨文化语用知识的掌握程度,统计分析了各类语用失误在特定跨文化语境中出现的频率及产生的具体原因。研究发现,学生的跨文化语用能力普遍较低,跨文化交际语境中的语用语言失误频率略高于社交语用失误。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进一步加强语用知识和文化知识的输入,大学英语教材和测试中也应增加一定的文化知识和跨文化语用知识,还应给学生提供更多真实的跨文化场景及对外交流的机会,以进一步提高其跨文化语用能力及跨文化交际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科大学生 跨文化交际 语用失误 改进策略 大学英语教学
下载PDF
应用型本科院校工科大学生学习投入现状、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基于13976份样本数据的分析
3
作者 槐福乐 《高教探索》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6-63,共8页
学习投入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学习质量监测的重要指标。研究基于10所应用型本科院校13976份样本,深入分析了应用型本科院校工科大学生学习投入现状与差异以及影响学习投入的因素。研究发现:在学习投入现状方面,应用型本科院校工科大... 学习投入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学习质量监测的重要指标。研究基于10所应用型本科院校13976份样本,深入分析了应用型本科院校工科大学生学习投入现状与差异以及影响学习投入的因素。研究发现:在学习投入现状方面,应用型本科院校工科大学生学习投入处于一般水平,其中互动性学习投入得分高于自主性学习投入,应用型本科院校工科大学生学习投入亟待提高;在学习投入差异方面,应用型本科院校工科大学生学习投入在性别、城乡方面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升学打算、学生干部、第一代大学生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学习投入的影响因素方面,应用型本科院校工科大学生学习投入受个体因素与院校因素的影响,其中性别、学生干部、学业规划、学业基础、学习动机、办学体制、院校支持力度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工科大学生学习投入有显著影响。基于此,研究进一步提出了激发大学生内部学习动机,提升其自主性学习能力,加大对教师教学、实习实践和校园环境等方面的支持力度的建议,以此提升应用型本科院校工科大学生学习投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院校 工科大学生 学习投入 差异性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中外合作交流下理工科大学生中国文化自信建立新途径
4
作者 陈思婧 柴艳 肖京杭 《大学(研究与管理)》 2024年第1期121-124,共4页
全球化时代,多元文化融合加剧,我国大学生文化自信缺失成为目前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但对于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理工科大学生文化自信建设体系则少有论及。文章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对其中华文化自信缺失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从价值观、... 全球化时代,多元文化融合加剧,我国大学生文化自信缺失成为目前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但对于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理工科大学生文化自信建设体系则少有论及。文章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对其中华文化自信缺失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从价值观、文化霸权、专业人才培养和跨文化交流三个方面提出了增强其中华文化自信的新途径,以期为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理工科学生中华文化自信建立提供参考,推动中华文化在高校的进一步建设,这对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传播与继承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外合作办学 工科大学生 文化自信建设 新途径
下载PDF
理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途径探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钱永 刘垚 +1 位作者 魏怀鑫 刘晟波 《大学教育》 2023年第3期126-129,共4页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兴起,创新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支撑。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任务和亟待提升的关键问题之一。文章以应用化学专业为例,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兴起,创新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支撑。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任务和亟待提升的关键问题之一。文章以应用化学专业为例,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师生主体要素、高校内部软硬件建设、创新能力培养的社会支持互动以及创新能力培养的评价和激励机制建设等方面,系统探析了理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路径,希望为新工科背景下的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科大学生 创新能力 培养 师生主体 创新型人才
下载PDF
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评价体系设计 被引量:2
6
作者 吴昊荣 李晓晓 +2 位作者 杨颖 杨涛 孙付春 《科技创业月刊》 2023年第5期164-168,共5页
开展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对促进社会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成效有待进一步提高。通过分析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评价体系研究现状,重新构建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评价体系。使用层次分析... 开展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对促进社会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成效有待进一步提高。通过分析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评价体系研究现状,重新构建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评价体系。使用层次分析法对评价体系包含的4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和31个三级指标定量分析,得出评价体系中各级指标权重分布。以期为高校提升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质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科大学生 创新创业 评价体系 层次分析法
下载PDF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工科大学生专业素质影响因素研究
7
作者 张继成 郑萍 +2 位作者 王莉薇 付强 张涛 《时代汽车》 2023年第15期56-58,共3页
为了加快新工科学生的培养,满足未来工程新业态、新产业要求,本研究在大数据背景下,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研究工科大学生认知能力、行为能力和专业素质之间的潜在影响机制,定量化、直观地展现大学生认知能力和行为能力对专业素质的影响因素... 为了加快新工科学生的培养,满足未来工程新业态、新产业要求,本研究在大数据背景下,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研究工科大学生认知能力、行为能力和专业素质之间的潜在影响机制,定量化、直观地展现大学生认知能力和行为能力对专业素质的影响因素,可为工科学生培养提供有效参考,也为用工程模型思想解决学生培养问题提供的一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科大学生 专业素质 影响因素 结构方程模型
下载PDF
理工科大学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提升研究
8
作者 阎瑾 唐先杰 吴天骄 《创新教育研究》 2023年第6期1388-1394,共7页
随着中国在世界范围内获得更大的国际话语权(中国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显著提升),世界人民了解中国的需求不断增加,如何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理工科大学生作为外传播华夏文化,展示中国良好形象的中流砥柱,更应以提... 随着中国在世界范围内获得更大的国际话语权(中国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显著提升),世界人民了解中国的需求不断增加,如何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理工科大学生作为外传播华夏文化,展示中国良好形象的中流砥柱,更应以提高英语水平为切入点,加入到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的队伍里。但目前研究理工科大学生如何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并提出有效策略的文章仍较少,因此,本文针对当前高校理工科大学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存在的问题,提出其应提升自身文化素养及叙事能力,增强与其他学院学生的交流互动,积极参与跨学科实践活动,及学校应加强理工科英语教材建设等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科大学生 英语 中国故事 提升策略
下载PDF
科技强国——工科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新维度
9
作者 丁小丽 《高教学刊》 2023年第29期17-20,共4页
科技强国战略对于实现我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而它的实现离不开教育和人才。当今工科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现状存在诸多问题。深入剖析习近平关于科技强国重要论述的逻辑与价值教育意义,厘清基于科技强国战略的工科大... 科技强国战略对于实现我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而它的实现离不开教育和人才。当今工科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现状存在诸多问题。深入剖析习近平关于科技强国重要论述的逻辑与价值教育意义,厘清基于科技强国战略的工科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培育逻辑链条,提出从价值判断、教育行为和理性构建三个维度加强职业价值观培育,为工科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提供新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强国 职业价值观 价值理性 科技创业 工科大学生
下载PDF
专业课程培养工科大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探索与实践——以混合式教学“电机与拖动”课程为例
10
作者 张芳 厉虹 +1 位作者 范新桥 刘思嘉 《科教文汇》 2023年第24期111-114,共4页
终身学习是大学生适应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的需要,混合式教学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趋势之一,通过专业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提升大学生终身学习能力,使其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高等学校、教师、大学生应当重视大学生终身学习意识的培养,通过... 终身学习是大学生适应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的需要,混合式教学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趋势之一,通过专业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提升大学生终身学习能力,使其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高等学校、教师、大学生应当重视大学生终身学习意识的培养,通过“电机与拖动”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课前自主学习、测验、小组合作完成研讨任务等环节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自我管理、问题求解、交流合作能力和信息素养。教学实践表明,开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信息查询、交流合作等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展学生的创新应用能力,显著提高学生成绩,受到大多数学生的好评和认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身学习能力 混合式教学 工科大学生
下载PDF
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现状调查分析与应对策略探究
11
作者 刘新柱 王玉花 依红杰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3年第9期31-33,共3页
通过调查了解到,目前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普遍不高,从主观和客观等方面分析导致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不高的原因。为提高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素质,从思想认识层面、校园文化氛围层面、课程教学层面分析提高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的途径与方法,... 通过调查了解到,目前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普遍不高,从主观和客观等方面分析导致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不高的原因。为提高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素质,从思想认识层面、校园文化氛围层面、课程教学层面分析提高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的途径与方法,为服务制造强国战略,培养专业技能强、综合素质高的工科人才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科大学生 人文素质 校园文化 机制专业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理工科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研究
12
作者 左倩倩 赵争 宋建军 《甘肃开放大学学报》 2023年第6期27-30,共4页
我国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弥补工程教育短板,需要理工科高校在人才培养中加强大学生工匠精神和工程意识的塑造,强化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文章立足于新工科建设的背景,从落实立德树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方... 我国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弥补工程教育短板,需要理工科高校在人才培养中加强大学生工匠精神和工程意识的塑造,强化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文章立足于新工科建设的背景,从落实立德树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阐述理工科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必要性,从学校、教师、学生等层面分析理工科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存在的问题,从完善课程设置、优化师资力量、丰富活动载体、加强网络宣传、整合校外资源等方面构建理工科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科 工科大学生 工匠精神 培育 路径
下载PDF
理工科大学生学术英语口语非言语特征研究——基于多模态视角
13
作者 臧悦 刘芹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1-7,共7页
基于自建多模态学术英语口语语料库,运用多模态互动分析方法,对中国理工科大学生学术英语口语中的非言语特征进行研究,重点分析非言语模态结构配置、模态特征和模态协同。结果显示:目光交流和声调为高强度模态,与主模态为补缺关系;手势... 基于自建多模态学术英语口语语料库,运用多模态互动分析方法,对中国理工科大学生学术英语口语中的非言语特征进行研究,重点分析非言语模态结构配置、模态特征和模态协同。结果显示:目光交流和声调为高强度模态,与主模态为补缺关系;手势、面部表情、身体移动和头部活动为次要模态,其中手势与主模态成强化关系,其他模态与主模态成交叠关系。学生在学术英语口语表达中倾向于运用目光交流和声调变换构成非言语交际,也有意识使用手势强化表达内容,但存在语气平淡、表情不自然、身体僵硬、缺乏情感等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 学术英语口语 工科大学生 非言语特征
下载PDF
工科大学生人文关怀的培养措施
14
作者 蔡红英 王秋华 杨思林 《品位·经典》 2023年第23期44-46,共3页
人文关怀能培养大学生个人品德、人际关系的和谐、增强社会凝聚力、促进社会发展。本文阐述了人文关怀的概念、特点,工科大学生的人文关怀现状,并从不同方面论述了工科大学生应该给予较多人文关怀的原因、途径和方式,以利于工科大学生... 人文关怀能培养大学生个人品德、人际关系的和谐、增强社会凝聚力、促进社会发展。本文阐述了人文关怀的概念、特点,工科大学生的人文关怀现状,并从不同方面论述了工科大学生应该给予较多人文关怀的原因、途径和方式,以利于工科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培养更多更好更优秀的未来工程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科大学生 人文关怀 文化育人
下载PDF
协同育人视角下的工科大学生就业内驱力提升研究
15
作者 聂静 曾凯 王觊婧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教育科学》 2023年第8期0180-0183,共4页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促进就业尤其是高校毕业生就业是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民生改善和社会大局稳定的重要保障。为了提升就业质量,提高就业指导与服务水平,各高校在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促进就业尤其是高校毕业生就业是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民生改善和社会大局稳定的重要保障。为了提升就业质量,提高就业指导与服务水平,各高校在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的指导下,高度重视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将实现毕业生的充分就业和高质量就业作为工作重心。提升大学生就业内驱力,能够激发大学生自我意识,在实现充分就业和高质量就业的同时促进大学生学业发展、人格发展和职业发展,最终实现大学生自我发展、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由此促进整个社会和谐发展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育人 工科大学生 就业内驱力
下载PDF
新时代理工科大学生“六融合”劳动教育路径探究
16
作者 张寒梅 周乃武 +1 位作者 黄海霞 杨娟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科研》 2023年第9期0024-0027,共4页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是高校“为党育人 为国育才”的重要途径。本文以某高校理工科专业学生培养为例,结合新时代劳动教育形态和理工科专业特色,探索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学生日常生活、社会实践活...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是高校“为党育人 为国育才”的重要途径。本文以某高校理工科专业学生培养为例,结合新时代劳动教育形态和理工科专业特色,探索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学生日常生活、社会实践活动、创新创业教育、服务基层相融合的“六融合”劳动教育路径,形成可推广、可借鉴的高校劳动教育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科大学生 劳动教育 六融合
下载PDF
理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以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为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耿硕璘 《中国储运》 2023年第2期208-208,共1页
在我国多措并举稳增长保就业的环境大背景下,高校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前沿阵地,应该积极发挥先行者和践行者的示范作用,不断强化新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升人力资源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实现大学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如何... 在我国多措并举稳增长保就业的环境大背景下,高校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前沿阵地,应该积极发挥先行者和践行者的示范作用,不断强化新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升人力资源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实现大学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如何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与经济新常态的时代大背景下紧扣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热点与前沿问题,化解日益复杂的大学毕业生就业与自主创业的两难问题成为社会各界的研究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创业教育 工科大学生 大学毕业生就业 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 自主创业 人力资源素质 经济新常态 前沿阵地
下载PDF
专业评估视域下工科大学生核心就业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18
作者 周鹏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3年第21期90-92,共3页
随着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进行或准备筹划专业评估认证,其以学生为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的教育理念赋予当下就业工作更高要求。工科大学生作为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对象,其就业能力水平不仅是检验教育教学成果的重要标准,还是推动... 随着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进行或准备筹划专业评估认证,其以学生为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的教育理念赋予当下就业工作更高要求。工科大学生作为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对象,其就业能力水平不仅是检验教育教学成果的重要标准,还是推动产业融合、创新社会发展的核心力量。从专业评估视角出发,以多元路径优化就业能力培养体系,以创新思维带动学科融合产业发展,从而显著提升人才质量,成为目前研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评估 工科大学生 核心就业能力 提升策略 人才质量
下载PDF
工科大学生专业能力与爱国主义教育协同培养研究
19
作者 单小伟 《中国军转民》 2023年第15期65-67,共3页
爱国主义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动力。目前国内外形势严峻、经济下行压力增加,厚植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面临着新挑战。本文在探讨爱国主义教育协同培养必要性的基础上,对工科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动力。目前国内外形势严峻、经济下行压力增加,厚植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面临着新挑战。本文在探讨爱国主义教育协同培养必要性的基础上,对工科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现状进行考量,从优化爱国教育社会环境、强化主体协同性和创新内容形式等方面探究加强协同培养的有效举措,以期进一步提升工科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激发学生爱国报国的使命担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科大学生 专业能力 爱国主义教育 协同培养
下载PDF
新时代工科大学生工匠精神在《机械原理》课程中的培育研究
20
作者 李洋 宋雨屏 《模具制造》 2023年第9期121-123,共3页
《机械原理》是工科机械类专业的主干基础课。论文以湖南应用技术学院为例,虽然学校重视课程思政教育,《机械原理》课程组也对新时代工科大学生工匠精神融入课程进行了探索,但仍面临困境。据此提出明确新时代工科大学生工匠精神融入《... 《机械原理》是工科机械类专业的主干基础课。论文以湖南应用技术学院为例,虽然学校重视课程思政教育,《机械原理》课程组也对新时代工科大学生工匠精神融入课程进行了探索,但仍面临困境。据此提出明确新时代工科大学生工匠精神融入《机械原理》课程的育人目标;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加强敬业乐业品格培育;传承与创新在《机械原理》中有机结合等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匠精神 工科大学生 机械原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