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完全性脊髓横断后排尿次数对神经源性膀胱模型大鼠成模率的影响
1
作者 梁柔筠 展立芬 +7 位作者 曾学究 丁强盛 罗小精 卓越 艾坤 邓石峰 许明 张泓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3840-3847,共8页
背景:脊髓损伤常导致逼尿肌反射亢进型神经源性膀胱,目前对其发病机制和治疗缺乏明确认识,建立稳定可靠的动物模型对揭示疾病的病理机制和探索治疗方法具有重要影响。目的:探究完全性脊髓横断术后辅助排尿次数对神经源性膀胱模型大鼠的... 背景:脊髓损伤常导致逼尿肌反射亢进型神经源性膀胱,目前对其发病机制和治疗缺乏明确认识,建立稳定可靠的动物模型对揭示疾病的病理机制和探索治疗方法具有重要影响。目的:探究完全性脊髓横断术后辅助排尿次数对神经源性膀胱模型大鼠的影响,以提高神经源性膀胱模型大鼠术后生存率及成模率。方法:从46只雌性SD大鼠中按随机数字表法抽取6只为假手术组,剩余40只大鼠完全性脊髓横断造模后随机分为每日排尿0,1,3,5次组,每组10只。术后19 d内每隔3 d测量残余尿量,术后第19天时观察存活及成模情况,进行尿流动力学检测及离体逼尿肌肌条收缩实验。结果与结论:①存活率及成模率:每日排尿0次组存活率10%,成模率10%;每日排尿1次组存活率20%,成模率10%;每日排尿3,5次组存活率70%,成模率70%;②残余尿量:与假手术组相比,术后第3,6,9,12,15天,每日排尿3,5次组的残余尿量显著增加(P<0.01);术后第18天,每日排尿3,5次组的残余尿量增多(P<0.05);与每日排尿3次组相比,术后第6天,每日排尿5次组的残余尿量减少(P<0.05),术后第3,9,12,15,18天,每日排尿5次组的残余尿量无统计学差异;③尿流动力学:与假手术组相比,每日排尿3,5次组大鼠的漏尿点压差明显减小(P<0.01),膀胱最大容量显著增大(P<0.01);与每日排尿3次组相比,每日排尿5次组的漏尿点压差和膀胱最大容量均无统计学差异;④离体逼尿肌肌条收缩实验:与假手术组相比,每日排尿3,5次组逼尿肌肌条收缩幅度和频率显著减少(P<0.01);与每日排尿3次组相比,每日排尿5次组的逼尿肌肌条收缩幅度和频率均无统计学差异。结果表明:辅助排尿是成功构建逼尿肌反射亢进型神经源性膀胱模型的影响因素之一,每日排尿3次或5次无明显差异,结合实际工作量和成模率,建议每日排尿频率至少3次及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源性膀胱 逼尿肌反射亢进型 脊髓损伤 完全性脊髓横断术 排尿次数 手法辅助排尿技术 SD大鼠 工程化动物模型
下载PDF
环黄芪醇促进脊髓损伤小鼠运动功能恢复及皮质神经元再生的相关机制
2
作者 陶紫晗 赛吉拉夫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0期4258-4265,共8页
背景:前期研究证实,环黄芪醇能够促进坐骨神经损伤修复,且环黄芪醇能够激活端粒酶反转录酶进一步参与外周感觉神经元轴突再生的调节。但环黄芪醇是否可以激活皮质神经元轴突再生仍然未知,尤其是环黄芪醇是否参与脊髓损伤修复过程中运动... 背景:前期研究证实,环黄芪醇能够促进坐骨神经损伤修复,且环黄芪醇能够激活端粒酶反转录酶进一步参与外周感觉神经元轴突再生的调节。但环黄芪醇是否可以激活皮质神经元轴突再生仍然未知,尤其是环黄芪醇是否参与脊髓损伤修复过程中运动功能的恢复。目的:探究环黄芪醇对小鼠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以及环黄芪醇促进皮质神经元再生的相关机制。方法:①将12只ICR小鼠随机分为溶剂组、环黄芪醇组,每组6只,构建脊髓损伤模型后分别腹腔注射含2%吐温20和5%二甲基亚砜的PBS、环黄芪醇(20 mg/kg),连续给药12周,使用BMS运动功能评分评估小鼠肢体运动功能;②体外培养E14胎鼠大脑皮质神经元,分为二甲基亚砜组与环黄芪醇组,分别用二甲基亚砜、0.5μmol/L环黄芪醇体外培养3 d;③E7孕鼠分为溶剂组与环黄芪醇组,分别腹腔注射含2%吐温20和5%二甲基亚砜的PBS、20 mg/kg环黄芪醇,连续给药7 d,分离出胎鼠大脑皮质,体外培养皮质神经元3 d;④对胎鼠大脑皮质神经元进行Tuj1免疫荧光染色,分析Tuj1阳性细胞的轴突长度,验证环黄芪醇对皮质神经元轴突再生的作用;对胎鼠大脑皮质神经元进行Tuj1、端粒酶反转录酶双标免疫荧光染色,分析环黄芪醇对端粒酶反转录酶表达的影响;蛋白免疫印迹分析胎鼠大脑皮质神经元中端粒酶反转录酶蛋白的相对表达;⑤将6只ICR小鼠随机分为溶剂组、环黄芪醇组,每组3只,构建脊髓损伤模型后分别腹腔注射含2%吐温20和5%二甲基亚砜的PBS和环黄芪醇(20 mg/kg),连续给药7 d,蛋白免疫印迹检测脊髓组织中端粒酶反转录酶蛋白的相对表达。结果与结论:①脊髓损伤后环黄芪醇治疗4,6,8,12周,环黄芪醇组小鼠运动功能评分显著高于溶剂组(P<0.0001);脊髓损伤后环黄芪醇治疗7 d,环黄芪醇组小鼠脊髓组织中端粒酶反转录酶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溶剂组(P<0.05);②Tuj1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0.5μmol/L环黄芪醇组体外干预的皮质神经元轴突长度显著大于二甲基亚砜组(P<0.001),腹腔注射20 mg/kg环黄芪醇组的皮质神经元轴突长度显著大于溶剂组(P<0.01);③端粒酶反转录酶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0.5μmol/L环黄芪醇组体外干预的皮质神经元的端粒酶反转录酶荧光强度显著大于二甲基亚砜组(P<0.01);④蛋白免疫印迹检测显示,0.5μmol/L环黄芪醇组体外干预的皮质神经元中端粒酶反转录酶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二甲基亚砜组(P<0.05),腹腔注射20 mg/kg环黄芪醇组的皮质神经元中端粒酶反转录酶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溶剂组(P<0.05)。结果表明,环黄芪醇能够促进皮质神经元轴突生长并改善小鼠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这一现象可能与端粒酶反转录酶的表达升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黄芪醇 皮质神经元 轴突生长 端粒酶反转录酶 运动功能 脊髓损伤 工程化动物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