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T3基因工程细胞经脑脊液途径的耳蜗内生物学效应的初步证明 被引量:14
1
作者 高下 王锦玲 +3 位作者 杨安钢 金明 许彦鸣 王枫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55-257,279,共4页
目的 通过脑脊液途径移植神经营养因子 - 3(NT3)基因工程细胞 ,初步观察其耳蜗内听觉生物学效应。方法 将体外构建的NT3基因工程细胞扩大培养 ,收集浓缩培养上清中的蛋白 ,用印迹杂交鉴定其分泌蛋白的生物学效应 ,再将适当的细胞直接... 目的 通过脑脊液途径移植神经营养因子 - 3(NT3)基因工程细胞 ,初步观察其耳蜗内听觉生物学效应。方法 将体外构建的NT3基因工程细胞扩大培养 ,收集浓缩培养上清中的蛋白 ,用印迹杂交鉴定其分泌蛋白的生物学效应 ,再将适当的细胞直接移植到 2 0天龄近交BALB/C小鼠的脑脊液中 ,4 0天后比较移植前后的畸变产物耳声发射 (DPOAE)幅值。结果 体外构建NT3基因工程细胞是可行的 ,其具备分泌NT3的功能 ,经脑脊液途径注射后观察到BALB/C小鼠耳蜗功能的老化在高频范围内得到了延缓 ,DPOAE高频范围幅值下降减缓。结论 NT3基因工程细胞具有较好的体外体内生物学效应 ,可以用于进一步实验治疗感音性聋的研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脊液 生物学效应 神经营养因子-3 基因治疗 基因转染 基因工程细胞 耳蜗 听觉老化 感音性聋
下载PDF
产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CHO工程细胞无血清培基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陈昭烈 刘红 +3 位作者 吴本传 林福玉 李世崇 黄培堂 《药物生物技术》 CAS CSCD 1999年第2期85-89,共5页
在对DMEM:F12(1∶1)进行优化的基础上,以细胞生长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表达为评价指标,筛选无血清培基添加成分,建立了由优化DMEM:F12(1:1)、胰岛素、PluronicF-68、维生素C、... 在对DMEM:F12(1∶1)进行优化的基础上,以细胞生长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表达为评价指标,筛选无血清培基添加成分,建立了由优化DMEM:F12(1:1)、胰岛素、PluronicF-68、维生素C、乙醇胺和微量元素混合液组成的适于产t-PACHO工程细胞4B3生长和t-PA表达效果均优于相同条件下用含血清培基培养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培养 CHO工程细胞 组织型 纤溶酶原激活剂
下载PDF
人红细胞生成素(EPO)工程细胞建立及特性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徐秀英 陈琳 +2 位作者 卢柏松 黄培堂 邓继先 《生物工程进展》 CSCD 2000年第3期72-75,共4页
构建了EPO真核表达质粒 ,成功地实现了其在CHO dhfr- 细胞中的表达 ,所得到的EPO工程细胞株的形态与CHO dhfr- 细胞相似 ,细胞株小瓶静止培养时最高表达水平为 2~ 3μg/10 6 cells/2 4h ,而且细胞表达稳定 ,连续传代三个月和反复冻存... 构建了EPO真核表达质粒 ,成功地实现了其在CHO dhfr- 细胞中的表达 ,所得到的EPO工程细胞株的形态与CHO dhfr- 细胞相似 ,细胞株小瓶静止培养时最高表达水平为 2~ 3μg/10 6 cells/2 4h ,而且细胞表达稳定 ,连续传代三个月和反复冻存复苏三次 ,细胞表达水平无明显下降。经过对细胞的一系列特性分析表明 ,该细胞株无支原体、真菌及细菌污染 ,无致瘤性 ,形态正常 ,染色体畸变率与出发株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生成素 工程细胞 特性分析 贫血
下载PDF
大鼠GDNF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对PC12工程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王丽梅 魏传垠 +4 位作者 陈雪红 张磬 陈哲宇 丁达夫 路长林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63-268,共6页
克隆与表达大鼠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glialcellline derivedneurotrophicfactor,GDNF)并观察其对PC12工程细胞的影响。从新生 4天的SD大鼠海马组织中提取总RNA ,通过RT PCR方法 ,扩增出GDNFcDNA。构建表达质粒pET GDNF ,转化大肠... 克隆与表达大鼠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glialcellline derivedneurotrophicfactor,GDNF)并观察其对PC12工程细胞的影响。从新生 4天的SD大鼠海马组织中提取总RNA ,通过RT PCR方法 ,扩增出GDNFcDNA。构建表达质粒pET GDNF ,转化大肠杆菌BL2 1(DE3) ,IPTG诱导GDNF表达并在Ni2 + NTA柱上用一步复性法纯化和复性。把PCDNA3 0 GFRα1和pcDNA3 0 RET质粒双转染入PC12细胞 ,G4 18筛选稳定克隆 ,构建PC12工程细胞。用GDNF刺激工程细胞 ,3天后观察其存活和分化。大鼠GDNFcDNA的克隆与表达获得成功 ,纯化和复性的重组GDNF蛋白可显著增强PC12 GFRα1 RET工程细胞的存活和分化。初步明确GDNF诱导PC12工程细胞存活和分化是通过RET 依赖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GDNF基因 胶质细胞 神经营养因子 PC12工程细胞 影响 基因表达 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产尿激酶原CHO工程细胞无血清培基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陈昭烈 吴本传 +2 位作者 贾熙华 刘红 肖成祖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89-294,共6页
在分析产尿激酶原CHO工程细胞对培基中氨基酸和糖利用的基础上,对DMEM:F12(1:1)进行初步优化。采用正交实验设计建立了无血清培基11G-SG-SFM和11G-SE-SFM。用11G-SG-SFM悬浮培养11G细胞,细胞增殖速率与含5%小牛血清DMEM:F12或CHO-S-SF... 在分析产尿激酶原CHO工程细胞对培基中氨基酸和糖利用的基础上,对DMEM:F12(1:1)进行初步优化。采用正交实验设计建立了无血清培基11G-SG-SFM和11G-SE-SFM。用11G-SG-SFM悬浮培养11G细胞,细胞增殖速率与含5%小牛血清DMEM:F12或CHO-S-SFM相当。用11G-SE-SFM培养11G细胞,细胞增殖缓慢,但有利于提高11G细胞表达pro-UK的水平,pro-UK的表达水平比含5%小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提高8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激酶原 CHO工程细胞 无血清培基
下载PDF
肝癌多药耐药基因工程细胞的建立及特性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李波 夏洪芬 +9 位作者 李德华 陈永兵 苏松 张孟瑜 贺凯 冯春红 徐松波 倪建彬 罗亮 夏先明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4期2123-2126,共4页
目的利用转基因方法建立表达mdr1基因的肝癌基因工程细胞,为深入肝癌多药耐药现象研究提供理想的细胞模型。方法构建表达mdr1cDNA全长序列的真核表达载体PCI/mdr1,利用脂质体将mdr1cDNA转染入人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通过阿霉素短暂诱导... 目的利用转基因方法建立表达mdr1基因的肝癌基因工程细胞,为深入肝癌多药耐药现象研究提供理想的细胞模型。方法构建表达mdr1cDNA全长序列的真核表达载体PCI/mdr1,利用脂质体将mdr1cDNA转染入人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通过阿霉素短暂诱导和G418筛选转染阳性细胞,筛选出稳定表达mdr1及P-gp蛋白的细胞株HepG2/R。结果HepG2/R细胞与出发株HepG2细胞相比较,MTT法检测生长曲线并无明显差异,对阿霉素和丝裂霉素的耐药性分别增加了35.7倍和125倍,RT-PCR检测HepG2/R细胞的mdr1mRNA表达明显增加,流式细胞仪检测HepG2/R细胞P-gp的表达状况明显增加。结论成功建立表达mdr1基因的肝癌工程细胞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药耐药性 多药耐药基因 肝癌细胞 工程细胞
下载PDF
CHO工程细胞株低血清培养的初探 被引量:2
7
作者 马爱瑛 周栋 李敏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54-157,共4页
以DMEM∶F12(1∶1)为基础培养基,对CHO细胞的低血清培养进行了初步探索,降低培养基中血清含量,观察了细胞在10%、5%和1%等不同浓度低血清培养条件下生长状态和外源蛋白表达活性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在含1%血清的F12∶DMEM(1∶1)培养基... 以DMEM∶F12(1∶1)为基础培养基,对CHO细胞的低血清培养进行了初步探索,降低培养基中血清含量,观察了细胞在10%、5%和1%等不同浓度低血清培养条件下生长状态和外源蛋白表达活性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在含1%血清的F12∶DMEM(1∶1)培养基中,细胞仍能保持良好的生长状态,且培养上清中的目的蛋白活性与常规血清浓度10%DMEM培养条件下的活性接近。从而达到了既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又可以降低纯化难度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O-pCSA工程细胞 T-PA RPA(K) 低血清培养 基础培养基
下载PDF
微囊化小鼠白介素12基因工程细胞的长效抗肿瘤作用 被引量:2
8
作者 孝作祥 郑树 潘月龙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48-353,共6页
目的 探讨通过微囊化能否获取长效抗肿瘤的小鼠白介素 12 (mIL 12 )基因工程细胞。方法 构建pcDNA3.1/mIL 12重组表达质粒 ,然后稳定转染CHO细胞 ,采用海藻酸钠微囊制作技术 ,将mIL 12基因修饰的CHO细胞包裹。观察微囊化mIL 12基因... 目的 探讨通过微囊化能否获取长效抗肿瘤的小鼠白介素 12 (mIL 12 )基因工程细胞。方法 构建pcDNA3.1/mIL 12重组表达质粒 ,然后稳定转染CHO细胞 ,采用海藻酸钠微囊制作技术 ,将mIL 12基因修饰的CHO细胞包裹。观察微囊化mIL 12基因工程细胞的mIL 12释放 ,并将微囊化细胞植入荷瘤小鼠体内 ,测定小鼠的抗肿瘤免疫功能及抑瘤效应。结果 微囊化mIL 12基因工程细胞产生的mIL 12蛋白可自由透过微囊膜。植入荷瘤小鼠体内2 1d后 ,微囊化mIL 12基因工程细胞治疗组血清中mIL 12 ,mIL 2及mIFN γ水平分别为 (5 49± 5 3) ,(180± 2 9)和 (10 0 8± 15 6 )ng·L- 1,而mIL 4 ,mIL 10水平则显著降低。脾脏细胞毒T淋巴细胞 (CTL)活性及自然杀伤细胞 (NK)活性均显著增高 ,肿瘤生长受到显著性抑制 ,荷瘤小鼠的存活期明显延长。结论微囊化mIL 12基因工程细胞在体内可持续、稳定地释放mIL 12 ,能激发机体产生持久而强大的抗肿瘤免疫反应 ,对实验小鼠产生明显的抗肿瘤效应并延长其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介素-12基因工程细胞 抗肿瘤作用 细胞微囊化 白介素 基因疗法 肿瘤治疗
下载PDF
尿激酶原测定方法的改进及对GL-11G工程细胞表达尿激酶原水平稳定性观察 被引量:2
9
作者 高丽华 于芳 肖成祖 《生物技术》 CAS CSCD 1999年第4期42-46,共5页
该文对原来的纤溶板法进行了改进,使测定结果更可靠,精确,并节省成本。用该法对CL-11G工程细胞表达尿激酶原水平的稳定性观察表明,经104代连续传代,其表达量终始保持在559.6±96.31IU/106细胞/天左... 该文对原来的纤溶板法进行了改进,使测定结果更可靠,精确,并节省成本。用该法对CL-11G工程细胞表达尿激酶原水平的稳定性观察表明,经104代连续传代,其表达量终始保持在559.6±96.31IU/106细胞/天左右,符合生产细胞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激酶原 稳定性 GL-11G 工程细胞 测定
下载PDF
反义RNA逆转耐药肝癌基因工程细胞株多药耐药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波 叶田 +9 位作者 李德华 陈永兵 张孟瑜 贺凯 冯春红 陈星 徐松波 倪建彬 罗亮 夏先明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9期2907-2910,2914,共5页
目的通过重组腺病毒表达出mdr1基因的反义RNA,观察反义RNA对人肝癌基因工程细胞株HepG2/R多药耐药性的逆转效应。方法利用真核表达载体构建可以稳定表达mdr1基因和P糖蛋白的肝癌基因工程细胞株HepG2/R,通过腺病毒载体AdEasy系统生成重... 目的通过重组腺病毒表达出mdr1基因的反义RNA,观察反义RNA对人肝癌基因工程细胞株HepG2/R多药耐药性的逆转效应。方法利用真核表达载体构建可以稳定表达mdr1基因和P糖蛋白的肝癌基因工程细胞株HepG2/R,通过腺病毒载体AdEasy系统生成重组腺病毒pAd Easy-GFP-ASmdr1,将此病毒感染HepG2/R,用RT-PCR检测mdr1 mRNA的表达强度,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膜P-糖蛋白的表达和柔红霉素的蓄积率,HepG2/R细胞对阿霉素的耐药性用MTT法检测。结果HepG2/R细胞感染重组腺病毒后,RT-PCR检测表明mdr1 mRNA表达下降,流式细胞仪检测证实P-gp表达下降和柔红霉素的蓄积率增加,MTT法表明HepG2/R细胞对阿霉素的IC50从25μg/mL下降到3μg/mL。结论反义RNA通过抑制mdr1mRNA和P-gp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药耐药性 多药耐药基因 肝癌细胞 工程细胞
下载PDF
小鼠耳蜗神经营养因子-3基因的克隆及其基因工程细胞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
11
作者 高下 王锦玲 +3 位作者 杨安钢 许彦鸣 王枫 高辉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期27-30,共4页
目的 克隆小鼠耳蜗组织神经营养因子-3(neurotrophin-3,NT3)基因,并转染该基因至体外培养的T淋巴细胞系的Jurkat细胞,建立能够表达和分泌NT3的基因工程细胞模型,为后续体内应用作准备。方法 用反转... 目的 克隆小鼠耳蜗组织神经营养因子-3(neurotrophin-3,NT3)基因,并转染该基因至体外培养的T淋巴细胞系的Jurkat细胞,建立能够表达和分泌NT3的基因工程细胞模型,为后续体内应用作准备。方法 用反转录PCR方法扩增NT3基因,定向克隆入测序载体pUC19。酶切和测序鉴定正确后,再以pUC19-NT3质粒为模板,通过 PCR方法得到上下游能够与 pCDNA3载体中酶切位点匹配的NT3片段,进一步克隆获得 pCDNA3-NT3质粒。酶切鉴定正确的质粒经阳离子脂质体包埋转染入Jurkat细胞,通过G418反复筛选后,有克隆形成再扩大培养;收集部分细胞提取其中的总RNA,反转录PCR检测有无NT3基因片段存在;并利用这些细胞的培养上清鉴定有无生物学活性。结果 正确克隆的小鼠耳蜗组织NT3基因转染Jurkat细胞后,能够表达和分泌NT3蛋白并具有生物学活性,促进离体毛细胞和听觉神经元的存活。结论 在体外建立表达NT3基因并分泌NT3蛋白的基因工程细胞模型是可行的,为进一步应用到体内治疗感音神经性聋奠定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营养因子-3 耳蜗 克隆 基因治疗 基因工程细胞模型
下载PDF
共刺激基因工程细胞共培养的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对HepG2.2.15细胞中乙肝病毒的抑制作用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蒋文秀 王利利 +4 位作者 叶伟 范璟 殷丹丹 张亚娟 赵伟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93-698,共6页
目的:研究共刺激基因工程细胞共培养的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ECCE-CIK)对人肝癌细胞系Hep G2.2.15细胞中乙肝病毒的抑制作用。方法:将共刺激基因工程细胞与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共同培养,使用IFN-γ、CD3单抗、IL-2细胞因子诱导,产生ECC... 目的:研究共刺激基因工程细胞共培养的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ECCE-CIK)对人肝癌细胞系Hep G2.2.15细胞中乙肝病毒的抑制作用。方法:将共刺激基因工程细胞与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共同培养,使用IFN-γ、CD3单抗、IL-2细胞因子诱导,产生ECCE-CIK细胞;将效应细胞(ECCE-CIK)和靶细胞(Hep G2.2.15)以效∶靶1∶1、5∶1、20∶1的比例共同孵育,使用CFSE/PI染色法检测ECCE-CIK对Hep G2.2.15的杀伤作用;建立体外直接法与间接法共培养系统,收集作用后3、24、48 h的培养上清液,检测HBV DNA与HBsAg水平。结果:随着效靶比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杀伤率逐渐上升,培养上清中HBV DNA、HBsAg水平逐渐下降(P<0.05);直接系统对HBV DNA、HBsAg的抑制曲线略高于间接系统。结论:在体外直接法与间接法共培养系统中,ECCE-CIK都能降低Hep G2.2.15中HBV DNA和HBsAg水平,提示ECCE-CIK能通过细胞毒和非细胞毒方式抑制靶细胞中乙肝病毒的复制,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共刺激基因工程细胞 细胞毒作用 细胞毒作用 乙肝病毒
下载PDF
TH和GDNF双转基因工程细胞对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文华 吴承远 王晓民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160-162,共3页
目的将人的外源基因TH和GDNF共同转染SH-SY5Y细胞,建立一种可同时高效稳定表达TH和GDNF的工程细胞,探讨其在帕金森病(PD)基因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人GDNF和TH的cDNA构建于表达载体PcDNA3.0和PcDNA3.1,形成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GDN... 目的将人的外源基因TH和GDNF共同转染SH-SY5Y细胞,建立一种可同时高效稳定表达TH和GDNF的工程细胞,探讨其在帕金森病(PD)基因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人GDNF和TH的cDNA构建于表达载体PcDNA3.0和PcDNA3.1,形成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GDNF、和PcDNA3.0/hTH,同时转染至SH-SY5Y细胞系,利用RT-PCR鉴定筛选出高效稳定表达阳性克隆,将此工程细胞与大鼠原代多巴胺(DA)能神经元共培养,免疫细胞化学检测观察DA能神经元的数目和生长状态。结果成功建立了可同时高效稳定表达人TH和GDNF双基因的工程细胞,并且该细胞可防止DA能神经元退变死亡,有助于DA能神经元抵抗MPP+的毒性损伤。结论人TH和GDNF双转基因工程细胞对DA能神经原有防治兼顾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多巴胺 TH GDNF 工程细胞
下载PDF
微囊化基因工程细胞:有望替代基因工程药物成为治疗恶性肿瘤的新平台 被引量:1
14
作者 潘月龙 郑树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2003年第2期345-347,共3页
微囊化基因工程细胞可克服基因工程药物的体内半衰期短、活性不高、纯化所用的有机溶剂无法彻底清除等缺点 ,有可能替代基因工程药物成为治疗恶性肿瘤的新平台。综述了微囊化基因工程细胞技术在恶性肿瘤治疗中应用的可行性、优势。
关键词 微囊 基因工程细胞 恶性肿瘤 细胞移植 免疫排斥反应
下载PDF
人源受体hGPCRc工程细胞株的建立及其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袁广胜 刘永学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818-822,共5页
目的建立孤儿G蛋白偶联受体(OrphanGproteincoupledreceptors,oGPCRs)配基筛选体系并应用于化合物的筛选。方法利用RTPCR从人结肠组织获得oGPCR成员hGPCRc的氨基酸编码序列,在利用相关软件对hGPCRc的结构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构建hGPCR... 目的建立孤儿G蛋白偶联受体(OrphanGproteincoupledreceptors,oGPCRs)配基筛选体系并应用于化合物的筛选。方法利用RTPCR从人结肠组织获得oGPCR成员hGPCRc的氨基酸编码序列,在利用相关软件对hGPCRc的结构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构建hGPCRc之表达载体pcDNA3.1(+)hGPCRc,转染CHOK1细胞获得CHOhGPCR工程细胞株,将不同化合物作用于细胞株,用Fluo3为分子探针检测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变化,以分析化合物中是否为该受体的特异性配基。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得到:hGPCR定位于人染色体13q32.2,对应的氨基酸序列组成了7个跨膜区段的结构域,在进化树上与人源P2Y1受体最亲近,应属于人类GPCR成员;成功得到CHOhGPCRc工程细胞株;所检测化合物作用于细胞株并没有引起胞内钙离子的波动,很可能没有活化hGPCRc。结论hGPCRc是一个与已知人P2Y1最近的成员,但基于CHOhGPCRc工程细胞株的第二信使筛选结果表明,hGPCRc并不被P2Y1的已知配基活化因此很可能属于不同于P2Y1的嘌呤类受体新亚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儿G蛋白偶联受体 hGPCRc CHO—K1细胞 工程细胞
下载PDF
稳定表达GDNF的MN9D/GDNF工程细胞可明显改善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的旋转行为 被引量:1
16
作者 经兴军 马端端 +2 位作者 高红 王晓民 韩济生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3期212-215,共4页
目的:观察稳定表达GDNF的MN9D/GDNF工程细胞对6羟基多巴胺损毁所致帕金森病(Parkinsondisease,PD)模型大鼠旋转行为有无治疗作用。方法:用6羟基多巴胺损毁大鼠单侧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 目的:观察稳定表达GDNF的MN9D/GDNF工程细胞对6羟基多巴胺损毁所致帕金森病(Parkinsondisease,PD)模型大鼠旋转行为有无治疗作用。方法:用6羟基多巴胺损毁大鼠单侧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2周后腹腔注射阿朴吗啡诱导大鼠出现偏侧旋转行为的方法制备PD模型大鼠。通过脑立体定位技术,将稳定表达GDNF的MN9D/GDNF工程细胞注入模型鼠损毁侧纹状体,1周后观察阿朴吗啡诱导的旋转行为有无改善。结果:稳定表达GDNF的MN9D/GDNF工程细胞可明显降低PD模型大鼠的异常旋转行为,治疗作用达10周之久。结论:运用exvivo方法和防治兼顾的策略对于PD基因治疗的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颤性麻痹 GDNF MN9D/GDNF 工程细胞
下载PDF
人孤儿受体GPR81分子克隆、组织分布及表达工程细胞株的建立 被引量:1
17
作者 吴芳明 黄火高 +2 位作者 胡明 高月 刘永学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08-412,共5页
采用PCR技术分别从人全血基因组DNA及引产胚胎肾组织cDNA中扩增得到gpr81的全长cDNA序列(1041bp),运用生物信息学手段绘制该基因的分子进化树,显示该基因的氨基酸序列与烟酸受体同源性最高;然后,采用RT-PCR法分析该基因表达的组织分布,... 采用PCR技术分别从人全血基因组DNA及引产胚胎肾组织cDNA中扩增得到gpr81的全长cDNA序列(1041bp),运用生物信息学手段绘制该基因的分子进化树,显示该基因的氨基酸序列与烟酸受体同源性最高;然后,采用RT-PCR法分析该基因表达的组织分布,组织表达谱显示该基因在多种组织均有表达,以心脏及肝脏组织为最高;利用分子克隆手段构建含6×组氨酸(His)标签蛋白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is-myc-A-gpr81,通过脂质体介导,将该重组质粒转染CHO-K1细胞,RT-PCR证实该基因已整合入CHO-K1细胞的基因组中,Western-blot表明GPR81在CHO-GPR81工程细胞株中有表达。组织表达谱的检测和工程细胞株的建立为进一步研究该受体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儿G蛋白偶联受体 GPR81 组织分布 工程细胞
下载PDF
野生型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工程细胞株生物学特性分析
18
作者 徐秀英 陈琳 +4 位作者 欧阳应斌 刘士辉 朱恒奇 黄培堂 黄翠芬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93-295,共3页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是体内丝氨酸类蛋白酶。它能激活纤维蛋白溶酶原生成纤溶酶,后者将不溶性的纤维蛋白降解为可溶性肽段,使血栓溶解,血管再通。而且由于它与纤维蛋白有高亲和力,只激活血栓表面纤溶酶原,溶解局部血...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是体内丝氨酸类蛋白酶。它能激活纤维蛋白溶酶原生成纤溶酶,后者将不溶性的纤维蛋白降解为可溶性肽段,使血栓溶解,血管再通。而且由于它与纤维蛋白有高亲和力,只激活血栓表面纤溶酶原,溶解局部血栓,因而引起全身出血倾向小。目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型 T-PA 工程细胞 纤溶酶原激活剂
下载PDF
多孔微球固定化CHO工程细胞生产rt-PA的研究
19
作者 陈昭烈 吴本传 +3 位作者 刘红 林福玉 李世崇 黄培堂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51-454,共4页
以 Cytopore 多孔微球固定产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 P A) C H O 工程细胞株4 B3 ,在2 L 搅拌式生物反应器用无血清培养基 D F5 S 连续灌流培养。4 B3 细胞的最大活细胞密度和rt P A 生产... 以 Cytopore 多孔微球固定产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 P A) C H O 工程细胞株4 B3 ,在2 L 搅拌式生物反应器用无血清培养基 D F5 S 连续灌流培养。4 B3 细胞的最大活细胞密度和rt P A 生产水平分别达到883 ×106/ m L 和12473 I U/ m L。含rt P A 的4 B3 细胞培养上清经 M P G 吸附层析和 Lysinesepharose 4 B 亲和层析两步纯化,rt P A 的纯度达到98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培养 CHO工程细胞 组织型 纤溶酶原激活剂
下载PDF
体外培养下可持续分泌人血管抑素和内皮抑素基因工程细胞对血管生成的抑制效应
20
作者 潘静坤 赵卉 +3 位作者 田磊 崔忻 高宇红 薛毅珑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0期3886-3889,共4页
背景:以往实验构建了可持续分泌人血管抑素和内皮抑素的基因工程细胞,即人血管抑素/293细胞和人内皮抑素293细胞,并已证明可持续分泌人血管抑素蛋白和人内皮抑素蛋白。但尚不了解其分泌物是否能发挥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目的:观察以基... 背景:以往实验构建了可持续分泌人血管抑素和内皮抑素的基因工程细胞,即人血管抑素/293细胞和人内皮抑素293细胞,并已证明可持续分泌人血管抑素蛋白和人内皮抑素蛋白。但尚不了解其分泌物是否能发挥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目的:观察以基因工程技术构建的人血管抑素/293细胞和人内皮抑素/293细胞对鸡胚尿囊膜血管新生的抑制效应。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6-06/2007-01在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医学研究所细胞生物学研究室完成。材料:Hek/293细胞为人胚胎肾细胞,由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提供。人血管抑素/293细胞和人内皮抑素/293细胞由课题组前期构建。SPF级鸡胚购自北京维通利华实验动物有限公司。方法:将鸡胚消毒后,置于37℃无菌恒温箱中孵育5d,在距胚头1cm两条卵黄静脉之间的卵壳投影部位磨切暴露尿囊膜,制成假气室,用无菌滤纸封闭窗口,制成鸡胚尿囊膜模型,备用。用灭菌蒸馏水配制体积分数为0.5%甲基纤维素溶液,制成甲基纤维素小杯。卵壳开窗后第3天,分别吸取浓缩的293细胞、人血管抑素/293细胞、人内皮抑素/293细胞培养上清液各20μL,或人血管抑素/293细胞和人内皮抑素/293细胞培养上清液各10μL,加于甲基纤维素小杯中,将其置于鸡胚尿囊膜的两条大血管之间的无血管区。主要观察指标:观察尿囊膜血管生成的变化。结果:共培养9d时,与单纯293细胞上清液组相比,人血管抑素/293细胞上清液或人内皮抑素/293细胞上清液组,甲基纤维素小杯内及邻近区的鸡胚尿囊膜血管明显发育不良,血管分布稀疏,数量明显减少,其一级血管数量虽未明显减少,但其管径较细,而二级血管和三级以下的血管数量明显减少、管径明显变细,伸入尿囊膜边缘区的血管数量减少,管径明显变细。与人血管抑素/293细胞组或人内皮抑素/293细胞组相比,人血管抑素/293细胞+人内皮抑素/293细胞组的一级血管数量和管径未见明显变化,而其二级血管和三级以下血管数量明显减少,血管树消失。结论:人血管抑素/293细胞和人内皮抑素/293细胞的分泌物对鸡胚尿囊膜的血管新生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联合用药抑制作用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血管抑素 人内皮抑素 基因工程细胞 鸡胚尿囊膜 血管新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