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21篇文章
< 1 2 2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胎儿三血管气管切面动脉导管弓左侧血管的鉴别诊断
1
作者 苟中山 肖丽 +4 位作者 位晨晨 黄青霞 王敏 王汸 王海霞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291-296,共6页
目的:探讨三血管气管切面(three-vessel trachea view, 3VT)动脉导管弓(ductus arteriosus arch,DAA)左侧血管的超声鉴别诊断流程、主要切面和鉴别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胎儿心脏超声检查过程中,3VT切面于DAA左侧探及血管的胎儿34... 目的:探讨三血管气管切面(three-vessel trachea view, 3VT)动脉导管弓(ductus arteriosus arch,DAA)左侧血管的超声鉴别诊断流程、主要切面和鉴别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胎儿心脏超声检查过程中,3VT切面于DAA左侧探及血管的胎儿34例。总结形成DAA左侧血管的疾病类型,归纳鉴别诊断的流程、主要切面和鉴别要点。所有病例均采用出生后新生儿心脏超声证实。结果:(1)根据形成3VT切面DAA左侧血管的病因,将研究对象分为五组:双侧上腔静脉组21例(bilateral superior vena cava, BSVC, 61.8%)、孤立性永存左上腔静脉组2例(isolated left superior vena cava, ILSVC, 5.9%)、左无名静脉弓下走行组3例(subaortic left brachiocephalic vein, SLBCV, 8.8%)、心上型肺静脉异位引流的垂直静脉组3例(vertical vein, VV, 8.8%)和动脉导管壁瘤样膨出组5例(aneurysm of ductus arteriosus, ADA,14.7%)。(2) BSVC鉴别要点是左上腔静脉回流至冠状静脉窦或左心房;ILSVC鉴别要点是仅探及左上腔静脉,右上腔静脉缺如;SLBCV鉴别要点是左无名静脉从主动脉弓下穿行;VV鉴别要点是VV血流方向为从下至上,背离心脏;ADA鉴别要点是动脉导管壁呈瘤样膨出,其频谱为动脉频谱。结论:胎儿3VT切面上DAA左侧血管的鉴别诊断包括BSVC、ILSVC、SLBCV、VV和ADA。超声医师掌握各个疾病的鉴别诊断流程和鉴别要点有助于提高对相关畸形的产前检出和诊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血管气管切面 动脉导管弓 左侧 鉴别诊断
下载PDF
左侧角回在词汇语义加工中的作用
2
作者 张向阳 王小娟 杨剑峰 《心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16-626,共11页
大脑左侧角回是语言认知神经科学研究发现的一个重要语义加工脑区。该脑区在词汇语义加工中的具体功能还没有得到统一的认识,成为研究者广泛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结构上,角回位于颞叶、枕叶和顶叶交接区,并且具有广泛的白质纤维束连接... 大脑左侧角回是语言认知神经科学研究发现的一个重要语义加工脑区。该脑区在词汇语义加工中的具体功能还没有得到统一的认识,成为研究者广泛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结构上,角回位于颞叶、枕叶和顶叶交接区,并且具有广泛的白质纤维束连接,这决定了它可能具有跨区域信息整合的功能。它在高水平语义表征、模态和特征信息联合表征、语义关系表征以及语义整合加工中参与激活,可能是语义表征和加工的信息“聚合区”。然而,左侧角回在语义表征枢纽、语义执行控制加工、默认模式网络的语义加工三方面还存在功能争论,未来研究需要综合考虑左侧角回的解剖结构基础及其与广泛脑区连接的特点,对角回子区域的功能进行深入细致地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侧角回 语义表征 语义加工 聚合区
下载PDF
基于内缘切线拉弧的VMAT在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中的应用
3
作者 蒲琴 赵彪 +3 位作者 袁美芳 林玲 李静 杨毅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8期1480-1485,共6页
目的:探究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基于内缘切线拉弧的容积调强放疗(volumetric modulated arc therapy,VMAT)与常规切线拉弧的VMAT的剂量学差异,挖掘VMAT技术在乳腺癌保乳术后更大的获益,为乳腺癌保乳术后VMAT计划设计提供更多的参考和数据... 目的:探究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基于内缘切线拉弧的容积调强放疗(volumetric modulated arc therapy,VMAT)与常规切线拉弧的VMAT的剂量学差异,挖掘VMAT技术在乳腺癌保乳术后更大的获益,为乳腺癌保乳术后VMAT计划设计提供更多的参考和数据支持。方法:回顾性选取30例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行调强放疗的患者,为每位患者分别设计常规切线拉弧(conventional tangential arc,CTA)和内缘切线拉弧(inner edge tangentialarc,IETA)两组VMAT计划。统计两组计划的靶区适形度指数(conformity index,CI)、均匀性指数(homogeneity index,HI)、机器跳数、危及器官受照剂量等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靶区适形性指数(CI)CTA组和IETA组分别为0.86±0.02和0.87±0.02(P<0.05),D_(98)、D_(50)、D_(2)、均匀性指数(HI)和机器跳数均无明显差异(P>0.05);IETA组危及器官左肺V_(5)、V_(10)、V_(20)、V_(30)、V_(40)、D_(mean),右肺V_(5)、D_(mean),心脏V_(5)、V_(10)、V_(20)、D_(mean)均低于CTA组(P<0.05),其中左肺V_(5)和V_(20)CTA组和IETA组分别为37.18±7.18 vs 34.32±6.43、11.00±2.40 vs 9.65±2.17;右肺D_(mean)和心脏D_(mean)CTA组和IETA组分别为302.26±42.78 vs 273.50±26.62,479.30±60.08 vs 442.39±140.92,IETA组均低于CTA组;两组右侧乳腺D_(mean)相差甚微(P>0.05)。结论:两种计划均能满足临床要求,但IETA的VMAT靶区适形度明显提高,同时还显著降低了左肺、右肺、心脏和脊髓的受量。因此,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基于内缘切线拉弧VMAT可实现靶区和危及器官更大的获益,值得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缘切线 VMAT 左侧乳腺癌 保乳术后 剂量学
下载PDF
脊髓电刺激对实验房颤犬左侧星状神经节的影响
4
作者 邵琪 李朋 +2 位作者 胡威 徐建辉 彭义燕 《中国医学工程》 2024年第2期28-31,共4页
目的探讨低强度脊髓电刺激(SCS)对实验房颤犬左侧星状神经节(LSG)功能的影响。方法20只健康成年比格犬在左心耳处行快速心房起搏(RAP)以诱导急性重构,建立房颤模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10只,以引起肌肉震颤的最低电压强度为刺激阈值对T... 目的探讨低强度脊髓电刺激(SCS)对实验房颤犬左侧星状神经节(LSG)功能的影响。方法20只健康成年比格犬在左心耳处行快速心房起搏(RAP)以诱导急性重构,建立房颤模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10只,以引起肌肉震颤的最低电压强度为刺激阈值对T1-2节段脊髓神经予以高频电刺激,使用90%的阈值强度进行SCS并持续6h;对照组10只在T1-2附近体表皮肤同样予以低强度刺激6h。分别在基础状态、6h末测定递增电压刺激LSG引起的心率变化。横坐标和纵坐标分别以电压刺激强度与最大心率(HR)变化(HR降低的最大百分比)绘出LSG的心率-电压反应曲线。结果对照组LSG的心率-电压反应曲线没有明显变化;实验组LSG的心率-电压反应曲线逐渐迟钝,而且相同电压引起的心率降低的百分比明显逐渐降低。结论低强度脊髓电刺激可以抑制实验房颤犬LSG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 脊髓神经刺激 左侧星状神经节 心房颤动
下载PDF
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四种不同放疗计划心脏亚结构的剂量学研究
5
作者 张菲菲 刘欣 +4 位作者 李威 仇好 吴先想 秦楠楠 段诗苗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10期1865-1871,共7页
目的:分析静态调强放射治疗(s-IMRT)、混合调强放射治疗(hy-IMRT)、切线弧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t-VMAT)、非共面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n-VMAT)四种治疗计划,在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瘤床同步加量模式下,评估对左心室(left ventricle,LV)... 目的:分析静态调强放射治疗(s-IMRT)、混合调强放射治疗(hy-IMRT)、切线弧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t-VMAT)、非共面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n-VMAT)四种治疗计划,在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瘤床同步加量模式下,评估对左心室(left ventricle,LV)和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LAD)作为危及器官时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选取55例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瘤床银夹标记的患者,将LV和LAD确定为危及器官,并为同一患者设计s-IMRT、hy-IMRT、t-VMAT、n-VMAT四种放疗计划,比较这四种计划在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分布及临床实施效率。结果:4种计划均满足对靶区和危及器官的临床要求。n-VMAT在靶区的适形度指数(conformity index,CI),心脏的V_(40),LV的V_(10)、V_(30)、V_(40),LAD的D_(mean)、V_(30)、V_(40),左侧肺的V_(30)、V_(40)优于其他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VMAT和t-VMAT在心脏的V_(20)、V_(30),LV的D_(mean)、V_(20),LAD的V_(20),左侧肺的D_(mean)、V_(5)、V_(20)优于s-IMRT和hy-IMR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IMRT和hy-IMRT在右侧肺的D_(mean)、右侧乳腺的D_(mean)、脊髓的D_(mean)优于t-VMAT和n-VMAT,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y-IMRT的机器跳数最低,与s-IMRT、t-VMAT和n-VMAT相比分别降低了16.83%、22.31%、23.8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组计划均能满足对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学要求。n-VMAT提高了靶区的适形度,可以更好地保护LV、LAD和左侧肺,但治疗效率较低;t-VMAT在保护心脏方面最佳,在保护LV和左侧肺方面仅次于n-VMAT,更适合想要兼顾保护心脏、左侧肺和治疗效率的患者;s-IMRT和hy-IMRT在保护右侧肺、右侧乳腺和脊髓时更具优势;hy-IMRT机器跳数最低,更适合对右侧肺要求较高的患者。在临床中可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放疗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侧乳腺癌 剂量学 左心室 左前降支 调强放疗 非共面 切线弧
下载PDF
Catalyst光学体表监测在左侧乳腺癌ABC-DIBH放射治疗中的应用
6
作者 刘剑锋 钟鹤立 +4 位作者 张光伟 吴何苟 刘婷婷 高勇 李彬 《中国医疗设备》 2024年第1期61-66,共6页
目的 探讨在应用主动呼吸控制(Active Breathing Control,ABC)技术的左侧乳腺癌深吸气屏气(Deep Inspiration Breath Hold,DIBH)放疗中,使用光学体表追踪技术监测屏气的有效性和体位的重复性效果,以保证患者在放疗中吸气方式一致和体位... 目的 探讨在应用主动呼吸控制(Active Breathing Control,ABC)技术的左侧乳腺癌深吸气屏气(Deep Inspiration Breath Hold,DIBH)放疗中,使用光学体表追踪技术监测屏气的有效性和体位的重复性效果,以保证患者在放疗中吸气方式一致和体位不变,提高放射治疗的精确性。方法 选取应用ABC技术放疗的23例左侧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以Catalyst进行治疗中DIBH体位监测,以分次内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为参考标准,分别记录二者误差数据,应用Pearson法和Bland-Altman法分别评估两组误差的相关性和两种系统的一致性。将光学体表监测值与CBCT配准误差值之间的差值定义为Catalyst体表监测精度。结果 Catalyst监测在左右(x轴)方向、头脚(y轴)方向和前后(z轴)方向误差分别为(0.08±1.04)、(1.44±2.15)、(0.45±1.69)mm,CBCT配准误差分别为(0.15±1.15)、(1.51±2.28)、(0.44±1.81)mm。x轴方向和z轴方向相关系数r值分别为0.60、0.77,呈强相关;y轴方向r值为0.82,呈极强相关。二者95%CI值在x、y与z轴方向分别为[-2.01,1.86]、[-2.69,2.57]、[-2.32,2.34] mm,Catalyst监测精度在x、y、z轴方向分别为(-0.08±0.99)、(-0.06±1.34)、(0.01±1.19)mm。结论 Catalyst可有效监测使用ABC进行治疗左侧乳腺癌患者的屏气状态,能准确且实时监测患者位置,提高治疗精确度,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TALYST 光学体表追踪 主动呼吸控制 左侧乳腺癌 放射治疗
下载PDF
呼吸状态对左侧乳腺癌根治手术后容积旋转调强放疗剂量的影响
7
作者 曹舜翔 张云 +4 位作者 黄玉玲 王侠 袁星星 王小平 龚长飞 《实用癌症杂志》 2023年第12期2063-2066,共4页
目的探讨左侧乳腺癌根治术后在DIBH与自由呼吸(FB)两种模式下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随机选择20例左侧乳腺癌根治术后放疗(post-mastectomy radiation therapy,PMRT)患者,全部患者均行乳腺改良根治手术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且腋窝淋巴结淋... 目的探讨左侧乳腺癌根治术后在DIBH与自由呼吸(FB)两种模式下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随机选择20例左侧乳腺癌根治术后放疗(post-mastectomy radiation therapy,PMRT)患者,全部患者均行乳腺改良根治手术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且腋窝淋巴结淋巴结转移≥4枚。所有入组患者均在DIBH和FB下进行了仰卧位的计划CT检查,靶区勾画和容积旋转调强放疗计划设计。最后用靶区覆盖率、靶区适形度指数(CI)、靶区均匀性指数(HI)和危及器官受量对两种方案进行定量评估。结果靶区体积在DIBH模式和FB模式下无统计学差异;而左肺体积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两种方案提供了接近的PTV覆盖率、HI、CI、右肺、左侧乳腺和肝脏受量。FB模式的左肺V5Gy和V20Gy分别为(51.36±3.25)%和(23.11±2.33)%,明显高于DIBH模式(P<0.05)。DIBH模式的心脏Dmean[(5.08±1.08)Gy]明显优于FB模式[(6.63±1.17)Gy]。结论对于接受PMRT的患者,与FB模式相比,DIBH模式对心脏和左肺的受照剂量可以显著降低,具有良好的临床潜力,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侧乳腺癌根治术 容积旋转调强 深吸气屏气模式 靶区覆盖率
下载PDF
基于锥形束CT的深吸气屏气技术在左侧乳腺癌患者放射治疗危及器官保护中的应用
8
作者 蒋明华 王朵朵 +2 位作者 刘雅恬 高瀚 吴建峰 《医疗装备》 2023年第17期13-16,19,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锥形束CT(CBCT)的深吸气屏气(DIBH)技术在左侧乳腺癌患者放射治疗危及器官保护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0月于医院采用DIBH技术行放射治疗的46例左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治疗前CBCT图像与定位CT图... 目的探讨基于锥形束CT(CBCT)的深吸气屏气(DIBH)技术在左侧乳腺癌患者放射治疗危及器官保护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0月于医院采用DIBH技术行放射治疗的46例左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治疗前CBCT图像与定位CT图像胸骨角水平横断面和胸骨体与剑突交界处横断面肺轮廓的一致性。结果46例患者共进行552次CBCT扫描。其中,CBCT胸骨角水平横断面肺轮廓大于定位CT 432次(占78.26%),小于定位CT 120次(占21.74%),且120次中5次差异大于呼吸门控阈值(占0.91%);CBCT胸骨体与剑突交界处横断面肺轮廓大于定位CT 428次(占77.54%),小于定位CT 124次(占22.46%),且124次中10次差异大于呼吸门控阈值(占1.81%)。结论采用基于CBCT的DIBH技术行左侧乳腺癌放射治疗时,治疗前CBCT肺轮廓多数大于定位CT,而在小于定位CT的治疗分次中,相差大于呼吸门控阈值的占比小于2%。因此,基于CBCT的DIBH技术对患者危及器官的保护准确性较高,但仍需进一步寻找适宜人群及建立呼吸训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吸气屏气 锥形束CT 左侧乳腺癌 危及器官 放射治疗
下载PDF
甲状腺乳头状癌合并或不合并桥本甲状腺炎患者的左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情况
9
作者 高腾 李道宏 刘亚雷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3年第13期2321-2323,共3页
目的观察甲状腺乳头状癌合并桥本甲状腺炎患者左侧中央区淋巴结(CLN)清扫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人民医院2019年至2022年收治的130例行左侧CLN清扫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组(50例)和PTC合并桥本甲状腺炎(PTC-... 目的观察甲状腺乳头状癌合并桥本甲状腺炎患者左侧中央区淋巴结(CLN)清扫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人民医院2019年至2022年收治的130例行左侧CLN清扫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组(50例)和PTC合并桥本甲状腺炎(PTC-HT)组(80例)。比较两组CLN清扫的数量和转移情况。结果PTC组淋巴结清扫数量少于PTC-HT组(P<0.05);两组淋巴结转移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明显声音嘶哑和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导致的临床低钙症状。结论PTC-HT患者左侧CLN数量增加,但转移数量无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桥本甲状腺炎 左侧中央区淋巴结
下载PDF
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联合腹腔镜下左侧入路胆囊切除治疗急性重症胆囊炎老年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10
作者 秦长岭 吕新远 周健 《临床研究》 2023年第2期35-38,共4页
目的 探寻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PTGD)联合腹腔镜下左侧入路胆囊切除治疗老年急性重症胆囊炎患者的成效。方法 选择南阳市中心医院2019年9月至2022年3月收入的70例急性重症胆囊炎老年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两... 目的 探寻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PTGD)联合腹腔镜下左侧入路胆囊切除治疗老年急性重症胆囊炎患者的成效。方法 选择南阳市中心医院2019年9月至2022年3月收入的70例急性重症胆囊炎老年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两组患者均采取PTGD治疗,术后1~3个月,再给予对照组常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给予观察组腹腔镜下左侧入路胆囊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炎症因子指标、术后恢复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2 h观察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凝血功能恢复正常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86%),低于对照组(1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GD、腹腔镜下左侧入路胆囊切除共同治疗老年急性重症胆囊炎患者的临床疗效较好,减少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凝血功能恢复正常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住院天数,减轻炎症反应,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重症胆囊炎 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 腹腔镜下左侧入路胆囊切除 老年
下载PDF
国产三维心脏电生理标测系统用于左侧房室旁路射频消融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经股动脉逆行法与经房间隔穿刺法比较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海娟 刘超 +7 位作者 黄松群 李珂 赵耀 黄新苗 周炳炎 秦爱红 郭志福 曹江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62-366,共5页
目的探究左侧房室旁路消融经股动脉逆行法与经房间隔穿刺法的优劣及评价国产三维心脏电生理标测系统的性能。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设计,自2019年7月至2020年8月入选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30例,术前行心电生理检查确定为左侧房室旁... 目的探究左侧房室旁路消融经股动脉逆行法与经房间隔穿刺法的优劣及评价国产三维心脏电生理标测系统的性能。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设计,自2019年7月至2020年8月入选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30例,术前行心电生理检查确定为左侧房室旁路并具有导管射频消融适应证,以1∶1的比例将患者随机分配至经股动脉逆行组和经房间隔穿刺组。在国产三维心脏电生理标测系统(Columbus■系统)指导下行左侧房室旁路射频消融术,比较两组患者的靶点标测成功率、术后即刻消融成功率、X线曝光时间、X线辐射剂量、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两组的靶点标测成功率和术后即刻消融成功率均为100%。经房间隔穿刺组的手术时间[(75.40±22.27)min]、X线曝光时间[384(310,510)s]和X线辐射剂量[93(63,123)mGy]与经股动脉逆行组的[(83.80±39.96)min、369(340,989)s和154(56,184)mGy]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经股动脉逆行组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7%(1/15),经房间隔穿刺组无不良事件发生,两组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国产三维心脏电生理标测系统可清晰显影导管电极,导管操作性能良好,能够顺利定位,贴靠满意。结论国产三维心脏电生理标测系统可安全、有效地用于左侧房室旁路的射频消融,经房间隔穿刺法和经股动脉逆行法2种消融策略在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与剂量、不良事件发生率等方面没有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电生理标测系统 左侧房室旁路 射频消融术 穿刺术 房间隔
原文传递
左侧星状神经节麻醉阻滞对老年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患者心血管反应及交感神经活性的影响
12
作者 王小林 王娅菲 《大医生》 2023年第10期67-70,共4页
目的 探讨左侧星状神经节麻醉阻滞对老年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患者心血管反应及交感神经活性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2020年1月至2022年4月在绵阳市中心医院接受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治疗的80例老年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0例),分... 目的 探讨左侧星状神经节麻醉阻滞对老年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患者心血管反应及交感神经活性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2020年1月至2022年4月在绵阳市中心医院接受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治疗的80例老年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0例),分组方法为随机数字表法,对照组开展常规麻醉阻滞,观察组开展左侧星状神经节麻醉阻滞(LSGB)。观察两组患者的心血管反应[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心率变异性(HRV)、交感神经活性[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去甲肾上腺素(NE)]和炎症反应[白介素8(IL-8)、白介素10(IL-10)、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 整体分析发现:MAP、HR水平组间比较、时间点比较及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进一步两两比较,组内比较:两组患者T_(2)、T_(3)、T_(4)时间段MAP、HR水平均低于T_(0)、T_(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组间比较:观察组患者T_(2)、T_(3)、T_(4)时间段MAP、HR水平均低于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整体分析发现:LF、HF水平组间比较、时间点比较及交互作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组内比较:两组患者T_(4)时间段LF、HF水平均低于T_(1)、T_(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组间比较:两组患者T_(0)、T_(1)、T_(2)、T_(3)、T_(4)时间段LF、HF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麻醉后AT-Ⅱ、NE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 <0.05);麻醉后观察组IL-8、TNF-α水平均比对照组低,IL-10水平比对照组高(均P <0.05)。结论 对老年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患者开展LSGB,不仅能抑制交感神经活性,还能减轻患者的心血管反应和炎症反应,且不会导致HRV降低,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侧星状神经节麻醉阻滞 老年患者 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 心血管反应 交感神经活性
下载PDF
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辅助放疗中的心脏保护方法
13
作者 朱斌 程冬 +1 位作者 刘文敏 付振明 《中国医疗设备》 2023年第4期166-169,175,共5页
随着手术方式和放疗技术的发展,保乳手术加辅助放疗能够达到与乳腺根治术相当的局控率,因此保乳手术联合放疗已成为早期乳腺癌的标准治疗方法。乳腺癌辅助放疗常见的并发症为放射性心脏损伤和放射性肺损伤,对于左侧乳腺癌术后患者,心脏... 随着手术方式和放疗技术的发展,保乳手术加辅助放疗能够达到与乳腺根治术相当的局控率,因此保乳手术联合放疗已成为早期乳腺癌的标准治疗方法。乳腺癌辅助放疗常见的并发症为放射性心脏损伤和放射性肺损伤,对于左侧乳腺癌术后患者,心脏保护的需求更为突出。本文对现阶段临床中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辅助放疗常用的心脏保护方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侧乳腺癌 辅助放疗 心脏保护 保乳手术
下载PDF
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联合腹腔镜下左侧入路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急性重症胆囊炎患者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14
作者 姚永波 沈利华 《中外医学研究》 2023年第32期53-57,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联合腹腔镜下左侧入路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急性重症胆囊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苏州工业园区星塘医院收治的80例老年急性重症胆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简单随机化分组法将...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联合腹腔镜下左侧入路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急性重症胆囊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苏州工业园区星塘医院收治的80例老年急性重症胆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简单随机化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腹腔镜下左侧入路胆囊切除术治疗,试验组给予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联合腹腔镜下左侧入路胆囊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腹腔镜围手术期指标,治疗前、腹腔镜术后1 d炎症因子、免疫功能及并发症。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术后1 d,两组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水平均低于治疗前,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术后1 d,两组CD3~+、CD4~+/CD8~+、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 A,IgA)、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 M,IgM)、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水平低于治疗前,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老年急性重症胆囊炎患者,给予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联合腹腔镜下左侧入路胆囊切除术治疗,可减少腹腔镜术中出血量,缩短腹腔镜手术时间,减轻腹腔镜术后炎症反应及免疫功能损伤,降低并发症风险,加快患者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重症胆囊炎 老年 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 腹腔镜下左侧入路胆囊切除术
下载PDF
分析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并左侧颈部吻合术治疗食管癌的临床效果
15
作者 高文闯 顾云 +1 位作者 施乃明 郑成远 《中外医疗》 2023年第14期76-79,共4页
目的探讨在食管癌患者治疗中以胸腹腔镜与食管癌切除并左侧颈部吻合术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方便选择2020年1月—2022年4月在涟水县人民医院治疗的食管癌患者58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29例。对照组行腹腔镜下食管癌胸腔内... 目的探讨在食管癌患者治疗中以胸腹腔镜与食管癌切除并左侧颈部吻合术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方便选择2020年1月—2022年4月在涟水县人民医院治疗的食管癌患者58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29例。对照组行腹腔镜下食管癌胸腔内吻合术,观察组提供腹腔镜与食管癌切除并左侧颈部吻合术。比较两组手术指标、并发症和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失血量、禁食时间、住院时间分别(241.85±135.38)mL、(8.16±2.04)d、(14.69±3.54)d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47、4.919、7.487,P<0.05)。观察组手术用时(249.51±30.87)min,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89,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90%低于对照组的3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79,P<0.05)。观察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生命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以及心理健康得分为(84.28±2.55)分、(82.65±3.04)分、(87.18±2.23)分、(81.50±2.15)分、(86.15±4.71)分、(85.28±4.55)分、(85.08±3.13)分、(86.65±3.04)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96、4.266、10.191、8.949、7.006、5.870、6.979、7.523,P<0.05)。结论以胸腹腔镜下食管癌切除术并左侧颈部吻合术进行治疗,既能缩短治疗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还能提升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胸腹腔镜 左侧颈部吻合术 并发症
下载PDF
胸腹腔镜下食管癌切除术联合左侧颈部吻合术对食管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卢帅 《大医生》 2023年第18期55-57,共3页
目的对食管癌患者实施胸腹腔镜+食管癌切除术并左侧颈部吻合术的效果观察。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盱眙县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食管癌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实施左胸食管癌切除术+胃食管内吻... 目的对食管癌患者实施胸腹腔镜+食管癌切除术并左侧颈部吻合术的效果观察。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盱眙县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食管癌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实施左胸食管癌切除术+胃食管内吻合术治疗,观察组实施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术并左侧颈部吻合术。将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水平、营养指标水平、并发症发生情况、生活质量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胸腹腔镜下食管癌切除术联合左侧颈部吻合术促使食管癌患者的营养状态的恢复,提高手术安全性和手术效果,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腹腔镜 食管癌切除术 左侧颈部吻合术 食管癌 营养指标水平
下载PDF
光学体表追踪技术与主动呼吸控制技术对左侧乳腺癌DIBH放射治疗摆位精度和治疗时间的影响
17
作者 刘剑锋 钟鹤立 +5 位作者 张光伟 吴何苟 刘婷婷 高勇 杨东 李彬 《中国实用医药》 2023年第10期1-6,共6页
目的 观察光学体表追踪技术与主动呼吸控制(ABC)技术对左侧乳腺癌深吸气屏气(DIBH)放射治疗(放疗)摆位精度和治疗时间的影响。方法 70例实施DIBH放疗技术的左侧乳腺癌患者,因其自身条件选择更适用的技术,无治疗技术局限的患者随机分为D... 目的 观察光学体表追踪技术与主动呼吸控制(ABC)技术对左侧乳腺癌深吸气屏气(DIBH)放射治疗(放疗)摆位精度和治疗时间的影响。方法 70例实施DIBH放疗技术的左侧乳腺癌患者,因其自身条件选择更适用的技术,无治疗技术局限的患者随机分为D0组和D1组,每组35例。D0组应用光学体表追踪技术控制门控点起伏幅度进行治疗,D1组应用ABC技术控制吸气量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成像(CBCT)配准摆位误差、摆位时间、出束治疗时间。结果 D0组配准平移误差x(0.13±0.09)cm、y(0.19±0.14)cm、z(0.17±0.11)cm以及旋转误差Rx(0.83±0.58)°、Ry(0.67±0.54)°、Rz(0.58±0.50)°与D1组的(0.13±0.10)cm、(0.17±0.12)cm、(0.16±0.11)cm、(0.72±0.54)°、(0.72±0.51)°、(0.55±0.44)°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0组摆位时间(2.32±0.48)min与D1组的(2.16±0.34)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0组出束治疗时间(5.57±0.65)min短于D1组的(7.15±1.48)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患者治疗方式的合适选择,C-RAD光学体表追踪技术与ABC技术均可精准实现左侧乳腺癌DIBH放疗摆位,两者CBCT配准摆位误差、摆位时间无统计学差异,但ABC技术出束治疗时间相对较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体表追踪 主动呼吸控制 左侧乳腺癌 放射治疗
下载PDF
左侧俯卧位可视化气管插管技术在老年患者ERCP术中的应用
18
作者 刘宝伟 杨倚天 +1 位作者 侯铁柱 张加强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3年第8期1379-1382,共4页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左侧俯卧位下气管插管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河南省人民医院2020年8月至2021年3月接受内镜ERCP治疗的50例老年胆管结石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5例。麻醉诱导...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左侧俯卧位下气管插管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河南省人民医院2020年8月至2021年3月接受内镜ERCP治疗的50例老年胆管结石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5例。麻醉诱导后试验组在左侧俯卧位下置入气管导管,对照组在仰卧位下置入气管导管,行机械通气。记录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MAP)、指脉氧饱和度(SpO_(2))、心率(HR)、Mallampati分级、摆体位时间、插管成功时间、反流误吸、插管次数和插管损伤发生情况等。结果 两组性别、年龄、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手术时间、体重及Mallampati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T_(1)的MAP、HR高于对照组,MAP较稳定(P<0.05)。试验组摆体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插管时间、插管次数、插管损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误吸。结论 气管插下ERCP术老年患者取左侧俯卧位可降低循环波动,缩短摆体位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插管 胆管结石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左侧俯卧位 老年
下载PDF
多车道高速公路左侧硬路肩设置方案研究
19
作者 印冰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9-12,21,共5页
依托珠三角地区某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在综合国内外现有技术规范、相关研究成果及多车道高速公路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了多车道高速公路左侧硬路肩设置的必要性论证。在分析多车道高速公路左侧硬路肩功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左侧硬路肩... 依托珠三角地区某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在综合国内外现有技术规范、相关研究成果及多车道高速公路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了多车道高速公路左侧硬路肩设置的必要性论证。在分析多车道高速公路左侧硬路肩功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左侧硬路肩宽度取值进行研究,提出不同功能条件下多车道高速公路左侧硬路肩宽度的取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车道高速公路 左侧硬路肩 必要性 功能 宽度 交通安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