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9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催化活化PMS体系降解左旋氧氟沙星研究
1
作者 黄义俊 余若颖 +3 位作者 周旋 李欣原 牛宇航 林蔓蔓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99-208,共10页
左旋氧氟沙星(LEV)是常见的抗生素之一,抗生素排入环境造成的污染是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之一,选择高效快速对其降解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采用简单的共价固载模式,以β-环糊精(β-CD)为载体,通过键连和共沉淀的方法合成NiCo_(2)O_(... 左旋氧氟沙星(LEV)是常见的抗生素之一,抗生素排入环境造成的污染是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之一,选择高效快速对其降解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采用简单的共价固载模式,以β-环糊精(β-CD)为载体,通过键连和共沉淀的方法合成NiCo_(2)O_(4)@β-CD催化过一硫酸盐(PMS),在优选的实验体系即NiCo_(2)O_(4)@β-CD/PC体系(PC为PMS及碳酸盐)中,通过在不同体系中改变PMS投加量、催化剂(NiCo_(2)O_(4)@β-CD)投加量、碳酸盐投加量以及加入不同阴离子考察体系对LEV的降解效果,同时在最佳条件下进行了催化剂的循环实验和自由基捕获实验。结果表明,500 mg/L浓度的PMS作为降解LEV(10 mg/L)的最佳氧化剂量。催化剂浓度达到50 mg/L,碳酸根离子浓度达到60 mg/L的体系降解效果最佳。Cl^(-)会加快LEV降解速率,但会减少LEV反应趋于平衡时的降解率,SO_(4)^(2-)的加入对实验体系降解LEV的影响很小,NO_(3)^(-)随着投加量的增加LEV的降解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对LEV的降解起到了抑制作用。在最佳条件下,NiCo_(2)O_(4)@β-CD在5次循环后对于LEV仍保持较高的降解率。自由基捕获实验结果表明NiCo_(2)O_(4)@β-CD/PC体系中参与LEV降解反应的主要活性物种是^(1)O_(2)、O_(2)^(-)/HO_(2)·、SO_(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环糊精 钴基催化剂 镍基催化剂 双金属催化剂 左旋氧氟沙星
原文传递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复方左旋氧氟沙星喷雾剂中2组分的含量 被引量:6
2
作者 黄良永 杜士明 张先洲 《中国药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1期1659-1660,共2页
目的:建立以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复方左旋氧氟沙星喷雾剂中左旋氧氟沙星和更昔洛韦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 Dikma C18,流动相为0.025mol/L磷酸溶液-乙腈(87:13),检测波长为278nm,流速为1ml/min,柱温为30℃。结果:左旋氧氟沙 ... 目的:建立以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复方左旋氧氟沙星喷雾剂中左旋氧氟沙星和更昔洛韦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 Dikma C18,流动相为0.025mol/L磷酸溶液-乙腈(87:13),检测波长为278nm,流速为1ml/min,柱温为30℃。结果:左旋氧氟沙 星、更昔洛韦检测浓度分别在12.5-400μg/ml(r=0.9 999)、6.25-200μg/ml(r=1.0 000)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 分别为99.90%(RSD=0.02%)、99.96%(RSD=0.06%)。结果:本法简便、快速、重现性好、回收率高,可同时测定复方左旋氧氟 沙星喷雾剂中2组分的含量,并可用于其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复方左旋氧氟沙星喷雾剂 左旋氧氟沙星 更昔洛韦 含量
下载PDF
左旋氧氟沙星衍生物(YH54,YH57)体外抗菌活性 被引量:10
3
作者 叶辉 武济民 +2 位作者 杨玉社 陈凯先 嵇汝运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12-113,共2页
关键词 喹诺酮 左旋氧氟沙星 YH54 YH57 最低抑菌浓度
下载PDF
左旋氧氟沙星和氧氟沙星的临床应用进展与评价 被引量:105
4
作者 单爱莲 吕媛 李家泰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15-119,共5页
左旋氧氟沙星和氧氟沙星是氟喹诺酮类抗菌药,前者是旋光性S-(一)的氧氟沙星异构体。左旋氧氟沙星在体外的抗菌活性一般是氧氟沙星的两倍。两药对大多数需氧性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都有效,对多种感染有效,具有抗菌谱广、抗... 左旋氧氟沙星和氧氟沙星是氟喹诺酮类抗菌药,前者是旋光性S-(一)的氧氟沙星异构体。左旋氧氟沙星在体外的抗菌活性一般是氧氟沙星的两倍。两药对大多数需氧性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都有效,对多种感染有效,具有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并有良好的体液、组织分布性。其不良反应轻、细菌耐药性小等优点。左旋氧氟沙星由于构形的改变,在与氧氟沙星对比的试验中,左旋氧氟沙星按氧氟沙星一半的每日剂量,治疗下呼吸道感染和有并发症的尿路感染等,证明其效力相等而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服氧氟沙星和左旋氧氟沙星时不用调整茶碱的剂量;与抗酸剂或其它含二价、三价阳离子的药物同服,会减少左旋氧氟沙星和氧氟沙星的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旋氧氟沙星 临床应用
下载PDF
CCl_4对左旋氧氟沙星超声降解的影响 被引量:11
5
作者 魏红 李娟 +2 位作者 李克斌 孙剑宇 赵锋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438-1443,共6页
研究了CCl4对超声降解喹诺酮类抗生素左旋氧氟沙星(Levofloxacin)的影响,考察了CCl4添加量、超声功率、溶液初始pH值及左旋氧氟沙星初始浓度等影响因素,并采用HPLC和LC-MS/MS对超声降解产物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CCl4增强了左旋氧氟... 研究了CCl4对超声降解喹诺酮类抗生素左旋氧氟沙星(Levofloxacin)的影响,考察了CCl4添加量、超声功率、溶液初始pH值及左旋氧氟沙星初始浓度等影响因素,并采用HPLC和LC-MS/MS对超声降解产物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CCl4增强了左旋氧氟沙星的超声降解,当反应液体积为50 mL,超声35 min时,随着CCl4体积分数的增大(0~0.06%),左旋氧氟沙星的降解率由1.9%增至69.2%;超声功率为100~200 W时,降解率随着功率的升高而增大,功率为200~400 W时降解率有所降低;pH值对左旋氧氟沙星的超声降解影响很大,pH=7.14时容易超声降解,pH过低或过高均导致降解率显著减小;CCl4的体积分数一定时,左旋氧氟沙星的降解率随其初始浓度的增大而降低;左旋氧氟沙星的降解率在33~49℃时最大.CCl4强化超声降解左旋氧氟沙星过程主要是由.OH和一系列氯自由基参与的反应.HPLC分析发现,降解过程中同时生成了2个产物,并通过LC-MS/MS对其进一步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喹诺酮类抗生素 左旋氧氟沙星 超声降解 四氯化碳
下载PDF
左旋氧氟沙星溶液的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雷嘉川 余建清 +3 位作者 周本宏 罗顺德 蔡鸿生 冷俊丰 《中国药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459-461,共3页
目的 考察左旋氧氟沙星溶液的稳定性。方法 采用HPLC测定溶液中左旋氧氟沙星及其降解产物的含量 ,考察了光照、高温及pH值对左旋氧氟沙星溶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 HPLC测定溶液中左旋氧氟沙星含量的平均回收率为 10 0 .2 % ,RSD为 0 .... 目的 考察左旋氧氟沙星溶液的稳定性。方法 采用HPLC测定溶液中左旋氧氟沙星及其降解产物的含量 ,考察了光照、高温及pH值对左旋氧氟沙星溶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 HPLC测定溶液中左旋氧氟沙星含量的平均回收率为 10 0 .2 % ,RSD为 0 .87%。若pH调节偏低或强光照射或加热时间较长 ,左旋氧氟沙星溶液色泽加深 ,降解产物含量略增加。结论 左旋氧氟沙星溶液对强光不稳定 ,对热较稳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旋氧氟沙星溶液 稳定性 HPLC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左旋氧氟沙星治疗泌尿道感染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邵强 张玉海 +3 位作者 陈永和 刘志 张道新 杨培谦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1期35-36,共2页
目的:研究左旋氧氟沙星对泌尿道感染的治疗作用。方法:对30例细菌性泌尿道感染患者po左旋氧氟沙星200~400mg/d,疗程7~14d。结果:治愈率为86.7%,有效率为93.3%,只有1例(3%)出现了轻度的胃肠道... 目的:研究左旋氧氟沙星对泌尿道感染的治疗作用。方法:对30例细菌性泌尿道感染患者po左旋氧氟沙星200~400mg/d,疗程7~14d。结果:治愈率为86.7%,有效率为93.3%,只有1例(3%)出现了轻度的胃肠道反应。结论:左旋氧氟沙星不仅适用于泌尿道感染,而且安全、副作用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旋氧氟沙星 泌尿道感染 治疗
下载PDF
毛细管区带电泳法直接进样测定腹水中左旋氧氟沙星含量 被引量:11
8
作者 慈薇 柴逸峰 +2 位作者 刘荔荔 尹茶 吴玉田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40-242,共3页
目的 :用毛细管区带电泳法直接进样测定腹水中左旋氧氟沙星含量。方法 :采用 5 0mmol·L-1磷酸盐缓冲液 (磷酸调节 pH为 2 44 ) ,其中加入 40mmol·L-1离子对试剂四丁基溴化铵 ;运行电压 2 0kV ;柱温 2 5℃ ;检测波长 2 14nm ... 目的 :用毛细管区带电泳法直接进样测定腹水中左旋氧氟沙星含量。方法 :采用 5 0mmol·L-1磷酸盐缓冲液 (磷酸调节 pH为 2 44 ) ,其中加入 40mmol·L-1离子对试剂四丁基溴化铵 ;运行电压 2 0kV ;柱温 2 5℃ ;检测波长 2 14nm ;虹吸法进样 30s ;熔融石英毛细管 6 0cm× 75 μm (有效长度 5 2cm) ,未涂渍 ;16min内完成检测。结果 :以依诺沙星为内标 ,左旋氧氟沙星浓度在 1~ 8mg·L-1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r =0 9995 ;方法平均回收率为 95 90 %~ 99 17% ,日内及日间RSD均小于 5 % ;最低检测限为 0 3mg·L-1。结论 :样品无需预处理 ,直接进样分析测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区带电泳 左旋氧氟沙星 腹水 含量测定
下载PDF
左旋氧氟沙星在呼吸系统感染患者中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张沂 王洪武 +4 位作者 鲍燕燕 张永林 聂舟山 欧敏 田光 《中国药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77-179,共3页
目的:研究左旋氧氟沙星口服给药后在呼吸系统感染患者中的药代动力学特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清中左旋氧氟沙星浓度;以3P87药代动力学程序处理数据。结果:在8例患者中的研究表明,左旋氧氟沙星在呼吸系统感染患者... 目的:研究左旋氧氟沙星口服给药后在呼吸系统感染患者中的药代动力学特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清中左旋氧氟沙星浓度;以3P87药代动力学程序处理数据。结果:在8例患者中的研究表明,左旋氧氟沙星在呼吸系统感染患者中的消除半衰期明显大于国内外研究报道的健康受试者的消除半衰期(P<0.01),其血药浓度达峰时间与国内外报道相近,峰浓度与国外研究结果相近,而低于国内在健康者中的研究结果(P<0.01)。结论:呼吸系统感染患者服用左旋氧氟沙星时,应注意控制给药剂量及给药间隔,特别对于肾功低下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旋氧氟沙星 呼吸系统感染 药物代谢动力学
下载PDF
左旋氧氟沙星类似物的合成及其抗菌抗肿瘤活性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杨玉社 嵇汝运 +1 位作者 陈凯先 丁健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19-124,共6页
目的:设计合成有抗菌抗肿瘤活性的喹诺酮药物。方法和结果:根据推理药物设计原理,设计并合成了16个新型抗菌抗肿瘤喹诺酮类化合物,并研究其构效关系。结论:用9株细菌及4株肿瘤细胞评价了它们的体外抗菌活性(MIC值)及抗肿... 目的:设计合成有抗菌抗肿瘤活性的喹诺酮药物。方法和结果:根据推理药物设计原理,设计并合成了16个新型抗菌抗肿瘤喹诺酮类化合物,并研究其构效关系。结论:用9株细菌及4株肿瘤细胞评价了它们的体外抗菌活性(MIC值)及抗肿瘤活性(抑瘤率%)。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旋氧氟沙星 合成 抗肿瘤活性 抗菌活性
下载PDF
左旋氧氟沙星类似物的合成及其构效关系 被引量:17
11
作者 杨玉社 嵇汝运 +2 位作者 胡增建 陈凯先 武济民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97-202,共6页
目的:发现新型高效的喹诺酮类抗菌药。方法和结果:设计合成了23个左旋氧氟沙星类似物,其中化合物5~23为新化合物,测定了它们对5株革兰阳性菌和5株革兰阴性菌的体外抗菌活性(MIC),并讨论了构效关系。结论:8位氨基... 目的:发现新型高效的喹诺酮类抗菌药。方法和结果:设计合成了23个左旋氧氟沙星类似物,其中化合物5~23为新化合物,测定了它们对5株革兰阳性菌和5株革兰阴性菌的体外抗菌活性(MIC),并讨论了构效关系。结论:8位氨基有利于提高喹诺酮抗阳性菌活性,化合物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旋氧氟沙星 喹诺酮 合成 抗菌活性
下载PDF
左旋氧氟沙星的药物动力学特点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39
12
作者 陈宜鸿 刘屏 唐湖泉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172-173,共2页
左旋氧氟沙星为一新型的喹诺酮类抗菌剂,抗菌谱广,具有良好的药物动力学特点,可用于各种感染性疾病,临床疗效高,不良反应少。
关键词 左旋氧氟沙星 药物动力学 临床应用
下载PDF
左旋氧氟沙星治疗单纯性淋病合并衣原体和/或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9
13
作者 赖维 张玉清 +2 位作者 朱国兴 黄怀球 陈荣章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2-34,共3页
目的 比较两种治疗方案 (左旋氧氟沙星 2 0 0mg 2次 /d共 7天与头孢三嗪 2 5 0mg单剂量肌注加强力霉素 10 0mg 2次 /d共 7天 )治疗单纯性淋病合并衣原体和 /或支原体感染各 3 0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采用随机、开放、对照研究 ,... 目的 比较两种治疗方案 (左旋氧氟沙星 2 0 0mg 2次 /d共 7天与头孢三嗪 2 5 0mg单剂量肌注加强力霉素 10 0mg 2次 /d共 7天 )治疗单纯性淋病合并衣原体和 /或支原体感染各 3 0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采用随机、开放、对照研究 ,试验组及对照组各 3 0例。结果 两组病例的痊愈率分别为 83 .3 3 %和 86.67% ,总有效率为 90 %和 93 .3 3 %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 3 .3 3 %和 16.67%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口服左旋氧氟沙星方案可作为治疗淋病合并衣原体和 /或支原体感染的治疗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性淋病 衣原体感染 支原体感染 左旋氧氟沙星
下载PDF
左旋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细菌性结膜、角膜炎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8
14
作者 袁长明 李嘉文 +2 位作者 张莉玲 过巧珊 杨晏 《中国药房》 CAS CSCD 2001年第6期364-365,共2页
目的 :了解国产0 3 %左旋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急性细菌性结膜炎、角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确诊病例分层随机加入试验组及对照组 ,对照药物为0 3 %氧氟沙星滴眼液 ,对比观察疗效及毒副作用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1998年4月~12月共观察13... 目的 :了解国产0 3 %左旋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急性细菌性结膜炎、角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确诊病例分层随机加入试验组及对照组 ,对照药物为0 3 %氧氟沙星滴眼液 ,对比观察疗效及毒副作用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1998年4月~12月共观察132例 ,其中试验组67例 ,对照组65例。各组细菌培养阳性率均为80 %以上 ,两组的痊愈率及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 ,但左旋氧氟沙星的最低抑菌浓度更低 ,角膜炎病例中试验组的平均治愈日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 :0 3 %左旋氧氟沙星滴眼液对细菌性角膜炎、结膜炎疗效好、疗程短 ,无明显不良反应 ,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旋氧氟沙星滴眼液 结膜炎 角膜炎 治疗
下载PDF
左旋氧氟沙星不对称合成新方法研究 被引量:17
15
作者 杨玉社 嵇汝运 +1 位作者 胡增建 陈凯先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1期828-831,共4页
以(S)乳酸乙酯为手性起始原料,经10步反应合成了抗菌药物左旋氧氟沙星。该方法起始原料丰富易得,反应条件温和,收率好。
关键词 左旋氧氟沙星 喹诺酮 不对称合成
下载PDF
左旋氧氟沙星与头孢呋辛1-乙酰氧乙酯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对照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冯玉麟 刘春涛 +1 位作者 陈斌 田立景 《华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317-318,共2页
目的 评价左旋氧氟沙星 (可乐必妥 )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6 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可乐必妥治疗组与头孢呋辛酯 (新菌灵 )对照组两组。剂量可乐比妥 2 0 0 m g Bid,新菌灵 2 5 0 m g Bid,疗程分别为 10 .5天及 10 .8天。... 目的 评价左旋氧氟沙星 (可乐必妥 )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6 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可乐必妥治疗组与头孢呋辛酯 (新菌灵 )对照组两组。剂量可乐比妥 2 0 0 m g Bid,新菌灵 2 5 0 m g Bid,疗程分别为 10 .5天及 10 .8天。结果 可乐必妥和新菌灵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 86 .7%和 6 6 .7% ,细菌清除率分别为 81.3%和 6 2 .5 %。两组不良反应少见而轻微。结论 可乐必妥临床疗效确切 ,可作为治疗轻~中度下呼吸道感染的第一线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旋氧氟沙星 肺部感染 下呼吸道感染 头孢呋辛1-乙酰乙酯
下载PDF
左旋氧氟沙星注射剂与环丙沙星注射剂随机对照治疗细菌性感染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赵鸣武 姚婉贞 +5 位作者 张莉莎 韩翔 朱红 贺蓓 齐国英 付霞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68-171,共4页
评价左旋氧氟沙星的临床有效性与安全性。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方法。试验药为左旋氧氟沙星,每次200-300mg,静脉滴注,每日2次。对照药为环丙沙星,每次200-400mg,静脉滴注,每日2次。疗程均为7-14d。结果为试验组38例与对照组3... 评价左旋氧氟沙星的临床有效性与安全性。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方法。试验药为左旋氧氟沙星,每次200-300mg,静脉滴注,每日2次。对照药为环丙沙星,每次200-400mg,静脉滴注,每日2次。疗程均为7-14d。结果为试验组38例与对照组35例的两组治愈率分别是76.3%与68.6%。有效率分别是97.4%与97.1%,细菌清除率分别是88.6%与89.7%。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是79%(3/38)与5.6%(2/36),统计学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为左旋氧氟沙皇对于临床常见的呼吸道、泌尿道、肠道细菌感染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性感染 左旋氧氟沙星 环丙 疗效 安全性 对比分析
下载PDF
左旋氧氟沙星口服后在肝硬化患者血清和腹水中分布及其对并发细菌性腹膜炎的疗效 被引量:4
18
作者 万谟彬 张迁 +3 位作者 李成忠 韩絮琳 刘建涌 张斌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54-356,共3页
目的 :研究左旋氧氟沙星口服后在肝硬化患者血清和腹水中的分布及动态变化 ,评价该药对肝硬化并发原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SBP)的疗效。方法 :收集 7例肝硬化合并腹水患者口服左旋氧氟沙星 30 0 m g后不同时间点的血清 (0 .5、1、1.5、2、1... 目的 :研究左旋氧氟沙星口服后在肝硬化患者血清和腹水中的分布及动态变化 ,评价该药对肝硬化并发原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SBP)的疗效。方法 :收集 7例肝硬化合并腹水患者口服左旋氧氟沙星 30 0 m g后不同时间点的血清 (0 .5、1、1.5、2、12 h)和腹水 (2、4、6、12 h)标本 ,采用高效液相法检测其中药物浓度并观察其动态变化 ;对 30例肝硬化并发 SBP患者予左旋氧氟沙星 30 0 mg口服 ,2次 / d,连续 7~ 14d,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各个时间点的血清和腹水标本中均可测出药物浓度并随给药时间呈动态变化 ,血清中达高峰浓度时间 tmax约 1.5 h,高峰浓度 cmax(3.913± 1.388)μg/ m l,腹水中 tmax约 6 h迟于血清 ,cmax(2 .5 2 0± 1.2 13)μg/ m l,低于血清。血清和腹水中药物浓度达到高峰后随时间推移而逐渐下降 ,至 12 h两者趋于稳定。并发 SBP患者经治疗后发热、腹部体征、腹水性状和外周血象均有明显改善 ,未见明显药物毒性及不良反应。结论 :左旋氧氟沙星口服后在患者的血清和腹水中均有分布并可形成高峰浓度 ,有效药物浓度持续时间长达 12 h以上 ;治疗 SBP特别是对轻中度患者疗效明显 ,并具有口服吸收好、给药次数少、无明显毒性及不良反应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旋氧氟沙星 药代动力学 肝硬化 血清 腹水 原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下载PDF
超声/K_2S_2O_8体系降解水中左旋氧氟沙星的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魏红 杨虹 +1 位作者 高扬 李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69-174,共6页
【目的】研究超声/K2S2O8体系对水中抗生素左旋氧氟沙星的降解效果。【方法】利用超声波粉碎装置,采用HPLC分析法,考察了反应条件、K2S2O8添加质量浓度、溶液初始pH值、左旋氧氟沙星初始质量浓度对水中左旋氧氟沙星降解率的影响,并分析... 【目的】研究超声/K2S2O8体系对水中抗生素左旋氧氟沙星的降解效果。【方法】利用超声波粉碎装置,采用HPLC分析法,考察了反应条件、K2S2O8添加质量浓度、溶液初始pH值、左旋氧氟沙星初始质量浓度对水中左旋氧氟沙星降解率的影响,并分析了左旋氧氟沙星降解过程中总有机碳(TOC)去除率及HPLC图谱的变化。【结果】与单独超声和K2S2O8氧化相比,超声/K2S2O8对水中左旋氧氟沙星具有明显的降解效果,这主要是因为体系中硫酸根自由基(SO-·4)的氧化作用所致。K2S2O8添加质量浓度在1.0~4.0g/L时,左旋氧氟沙星的降解率随其添加质量浓度的增大而提高;超声/K2S2O8降解水中左旋氧氟沙星时,体系pH在未调节(pH=7.14)条件下效果最佳;左旋氧氟沙星初始质量浓度在10~30mg/L时,左旋氧氟沙星的降解率随其初始质量浓度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超声/K2S2O8对左旋氧氟沙星的矿化效果也非常明显,在超声功率为195 W、pH=7.14、左旋氧氟沙星初始质量浓度为20mg/L、K2S2O8添加质量浓度为4.0g/L条件下反应240min时,左旋氧氟沙星TOC的去除率达到56.78%。HPLC分析发现,超声/K2S2O8体系降解左旋氧氟沙星的过程中有3种中间产物生成。【结论】超声/K2S2O8体系可有效降解水中的左旋氧氟沙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K2S2O8 左旋氧氟沙星 硫酸根自由基 总有机碳(TOC) HPLC
下载PDF
左旋氧氟沙星合成的新工艺研究 被引量:19
20
作者 顾海宁 蒋永祥 葛海泉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08-711,共4页
介绍了一种新的合成氟喹诺酮抗菌药左旋氧氟沙星的方法。以2,3,4,5-四氟苯甲酸为原料,经酰氯化后与N,N-二甲氨基丙烯酸乙酯偶联,S-(+)-2-氨基丙醇置换、环合水解后与N-甲基哌嗪缩合制得,总收率为52.3%。与老工艺相比,新起始原料N,N-二... 介绍了一种新的合成氟喹诺酮抗菌药左旋氧氟沙星的方法。以2,3,4,5-四氟苯甲酸为原料,经酰氯化后与N,N-二甲氨基丙烯酸乙酯偶联,S-(+)-2-氨基丙醇置换、环合水解后与N-甲基哌嗪缩合制得,总收率为52.3%。与老工艺相比,新起始原料N,N-二甲氨基丙烯酸乙酯的应用缩减了丙二酸二乙酯缩合、部分水解脱羧及原甲酸三乙酯缩合三步反应。本合成工艺原料易得,操作简单,光学纯度好,产品收率高,有较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旋氧氟沙星 N N-二甲氨基丙烯酸乙酯 中间体 喹诺酮 合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