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合并巨大左心室的心脏瓣膜病患者术后发生急性肾损伤的危险因素分析
1
作者 李昭 张国报 +2 位作者 李廷武 李鹏 张瑜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3年第3期23-28,共6页
目的探讨合并巨大左心室的心脏瓣膜病患者心脏瓣膜术后发生急性肾损伤(AKI)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01-2020-12在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行心脏瓣膜手术且合并巨大左心室的心脏瓣膜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AKI,分为AKI... 目的探讨合并巨大左心室的心脏瓣膜病患者心脏瓣膜术后发生急性肾损伤(AKI)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01-2020-12在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行心脏瓣膜手术且合并巨大左心室的心脏瓣膜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AKI,分为AKI组和非AKI组。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术中和术后资料。将单因素分析中P<0.2的变量放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中,分析AKI与各因素的相关性。随后将连续型变量放入构建的回归模型中进行趋势性检验,进一步分析连续型变量对AKI的影响。结果研究共纳入132例合并巨大左心室的心脏瓣膜病患者,年龄(52.9±12.5)岁;28例于术后发生AKI,非AKI组104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疾病、围术期输血、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等项目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础血肌酐升高(OR=3.311,95%CI 1.086~10.096,P=0.035)、主动脉阻断时间(OR=1.022,95%CI 1.008~1.037,P=0.003)、围术期输血(OR=2.850,95%CI 1.036~7.842,P=0.043)、术前合并脑血管疾病(OR=3.878,95%CI 1.324~11.361,P=0.013)是术后AKI的独立危险因素。与主动脉阻断时间≤70 min比较,>70~90 min(OR=1.730,95%CI 0.527~5.674)、>90 min(OR=3.359,95%CI 1.174~9.615)患者术后AKI发生风险逐渐升高;随着术中主动脉阻断时间增加,AKI发生风险呈上升趋势(趋势检验P=0.019)。结论基础血肌酐升高、主动脉阻断时间增加、围术期输血、术前合并脑血管疾病,是合并巨大左心室的心脏瓣膜病患者术后发生AKI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疾病 巨大心室 急性肾损伤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心脏瓣膜病伴巨大左心室患者心脏瓣膜术后发生急性肾损伤的危险因素及干预对策
2
作者 张洁 娄爱丽 《临床研究》 2023年第12期42-45,共4页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病(VHD)伴巨大左心室患者心脏瓣膜术后发生急性肾损伤(AKI)的危险因素及干预对策。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3年1月在周口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37例心脏瓣膜术治疗的VHD伴巨大左心室患者,统计患者术后AKI发生情况,并进行单...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病(VHD)伴巨大左心室患者心脏瓣膜术后发生急性肾损伤(AKI)的危险因素及干预对策。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3年1月在周口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37例心脏瓣膜术治疗的VHD伴巨大左心室患者,统计患者术后AKI发生情况,并进行单因素分析与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137例VHD伴巨大左心室患者心脏瓣膜术后发生AKI共32例,发生率为23.36%;AKI组男性、基础血肌酐升高、有高血压、有脑血管疾病、围术期输血的患者占比与非AKI组相比更高,AKI组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比非AK组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男性(OR=1.862)、基础血肌酐升高(OR=2.067)、合并高血压(OR=1.795)、合并脑血管疾病(OR=1.956)、体外循环时间≥120 min(OR=2.165)、主动脉阻断时间≥90 min(OR=1.882)、围术期输血(OR=2.034)是影响VHD伴巨大左心室患者心脏瓣膜术后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男性、基础血肌酐升高、合并高血压及脑血管疾病、体外循环时间及主动脉阻断时间过长、围术期输血均是VHD伴巨大左心室患者心脏瓣膜术后发生AKI的危险因素,需采取有效的干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病 巨大心室 心脏瓣膜术 急性肾损伤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主动脉瓣病变合并巨大左心室36例外科治疗分析
3
作者 朱震 沈振亚 +3 位作者 黄浩岳 朱勇 虞桂平 郭世强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06-307,共2页
分析2002年1月至2006年3月该院收治的主动脉瓣病变伴巨大左心室并施行单纯主动脉瓣置换手术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死亡1例,低心排5例,心律失常10例,肾功能不全1例;术后早期即可见左室舒张末径(LVEDD)由术前的(78.2±6.8)mm... 分析2002年1月至2006年3月该院收治的主动脉瓣病变伴巨大左心室并施行单纯主动脉瓣置换手术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死亡1例,低心排5例,心律失常10例,肾功能不全1例;术后早期即可见左室舒张末径(LVEDD)由术前的(78.2±6.8)mm缩小至(68.2±12.6)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认为术前心功能的调整、手术时机的选择以及术后积极处理对该类患者心脏的恢复有着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假体植入 巨大心室 人工瓣膜直径
下载PDF
巨大左心室患者瓣膜术后早期心脏形态学及收缩功能的变化 被引量:12
4
作者 姜胜利 高长青 +1 位作者 李伯君 邓学锋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33-334,共2页
目的研究巨大左心室患者心脏瓣膜术后早期形态学及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变化,并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行心脏瓣膜手术的巨大左心室患者86例,术前及术后早期(7~14天)行心脏超声多普勒检查,测量左室舒张末径(LVEDD)和收缩末径(LVESD),... 目的研究巨大左心室患者心脏瓣膜术后早期形态学及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变化,并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行心脏瓣膜手术的巨大左心室患者86例,术前及术后早期(7~14天)行心脏超声多普勒检查,测量左室舒张末径(LVEDD)和收缩末径(LVESD),并计算左室射血分数(LVEF)、缩短分数(FS)、舒张末径指数(LVEDDI)及收缩末径指数(LVESDI)。以LVEDD>70mm或LVEDDI>37mm/m2作为巨大左心室判断标准。结果术后早期左心室明显缩小。LVEDD由术前的76.48±5.21mm降至术后的62.58±12.62mm(P<0.01),LVESD由术前61.03±9.46mm降至52.23±11.52mm(P<0.05),LVEDDI和LVESDI分别由术前的42.10±6.12mm/m2和35.12±7.21mm/m2降为术后的37.21±10.08mm/m2(P<0.05)和29.98±7.12mm/m2(P<0.01)。术后早期左心室收缩功能下降,LVEF由术前的49.50%±12.46%降至术后的42.16%±9.12%(P<0.01)。有8例患者术后早期左室大小较术前无变化,均发生严重低心排,其中3例(3.49%)死亡。结论巨大左心室患者心脏瓣膜术后早期左心室即开始明显回缩,但左室收缩功能并未随之改善,反而较术前有所降低;若术后早期左室没有缩小则预后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手术 巨大心室 心室复建
下载PDF
153例合并巨大左心室的风湿性心瓣膜病临床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王学锋 郝嘉 +3 位作者 陈林 钟前进 陈柏成 肖颖彬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23期2136-2137,共2页
目的总结合并巨大左心室瓣膜病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临床资料和治疗效果,探讨影响手术效果的高危因素、手术适应证和围术期处理措施。方法对1996年9月~2006年7月施行瓣膜置换术的153例巨大左心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术前左室舒张... 目的总结合并巨大左心室瓣膜病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临床资料和治疗效果,探讨影响手术效果的高危因素、手术适应证和围术期处理措施。方法对1996年9月~2006年7月施行瓣膜置换术的153例巨大左心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术前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为(82.0±8.5)mitt,左室射血分数(LVEF)为0.45±0.17;心功能Ⅲ级132例,Ⅳ级21例,二尖瓣置换39例,主动脉瓣置换51例,双瓣置换术63例。结果术后早期出现心衰、呼袁和室性心律失常等并发症28例,占18.3%。术后早期死亡7例,占4.5%。结论影响早期疗效的主要因素是术前严重左室扩大和左室收缩功能下降、术后低心排、呼袁和室性心律失常,加强围术期管理是治疗合并巨大左心室的风湿性心瓣膜病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疾病 巨大心室 心脏瓣膜置换
下载PDF
巨大左心室重症心脏瓣膜病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8
6
作者 李先华 徐志云 +4 位作者 韩林 曹翔 王强 王崇 白一帆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52-53,共2页
目的总结巨大左心室重症心脏瓣膜病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本组105例,术前常规强心、利尿及扩血管治疗,并有针对性地营养心肌细胞,补充血浆或白蛋白,控制合并症;手术均在中浅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分别采用冷血停跳液及温—冷—温的心肌保... 目的总结巨大左心室重症心脏瓣膜病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本组105例,术前常规强心、利尿及扩血管治疗,并有针对性地营养心肌细胞,补充血浆或白蛋白,控制合并症;手术均在中浅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分别采用冷血停跳液及温—冷—温的心肌保护模式;本组行二尖瓣置换术(MVR)1例,MVR+三尖瓣成形术(TVP)44例,主动脉瓣置换术(AVR)+MVR 10例,AVR+MVR+TVP 4例,AVR 29例,AVR+TVP 5例,AVR+二尖瓣成形术(MVP)12例;其中二尖瓣置换59例,保留二尖瓣瓣下结构41例,未保留瓣下结构18例。术后应用药物维持血压、控制室性心律失常,并选择性应用腹膜透析或血液透析,延长呼吸机使用时间或气管切开。结果本组体外循环时间59~289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32~179 min。术后发生并发症42例,对症治疗后康复29例、死亡13例。LVEDD≥80 mm或LVESD≥65 mm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7.8%)及病死率(19.6%)明显高于LVEDD<80 mm及LVESD<65 mm的23.7%、6.8%,P<0.05;术中保留二尖瓣瓣下结构者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低于未保留瓣下结构者,但P>0.05。结论术前周密准备,术中良好的心肌保护、尽量保留心内结构,术后及时正确处理各种并发症是巨大左心室重症瓣膜病治疗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大心室 心脏瓣膜病 外科手术 心肌保护 围手术期管理
下载PDF
巨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左心室重构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8
7
作者 邱志兵 陈鑫 +4 位作者 徐明 蒋英硕 石开虎 肖立琼 郭子璜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6年第3期155-157,共3页
目的观察巨大左心室患者心瓣膜置换术后左心室重构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巨大左心室患者行心瓣膜置换术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术前、术后不同时间心脏超声心动图(UCG)检查结果和心功能变化。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2周和2个月左心... 目的观察巨大左心室患者心瓣膜置换术后左心室重构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巨大左心室患者行心瓣膜置换术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术前、术后不同时间心脏超声心动图(UCG)检查结果和心功能变化。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2周和2个月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期末内径(LVESD)、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每搏量(SV)和心胸比率均较术前减小或降低(P<0.05);术后2个月LVEDD和LAD较术后2周进一步缩小(P<0.05)。术后早期心功能较术前下降,术后2个月心功能恢复达Ⅱ级的患者(38例,41.3%)较术前(5例,5.4%)明显增多。结论心瓣膜置换术对巨大左心室心瓣膜病患者术后左心室重构的早期影响明显,术后左心室、左心房明显缩小,但必须加强术后心功能维护,预防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疾病 巨大心室 心瓣膜置换术 心室重构
下载PDF
138例巨大左心室患者瓣膜置换术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罗立国 景华 +2 位作者 胡小南 李德闽 李忠东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9年第4期397-401,共5页
目的:巨大左心室是影响心脏瓣膜手术效果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总结巨大左心室(左心室舒张末内径≥7.0 cm)瓣膜置换术的外科治疗经验,以提搞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6月至2008年4月138例巨大左心室患者瓣膜置换术的临床资料,术前... 目的:巨大左心室是影响心脏瓣膜手术效果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总结巨大左心室(左心室舒张末内径≥7.0 cm)瓣膜置换术的外科治疗经验,以提搞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6月至2008年4月138例巨大左心室患者瓣膜置换术的临床资料,术前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7.38-10.51 cm,平均(7.98±0.39)cm;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5.20-7.93 cm,平均(5.88±1.03)cm;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0.21-0.66,平均0.43±0.11;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0.10~0.45,平均0.25±0.07。NYHA心功能分级为Ⅲ级89例、Ⅳ级49例。单行二尖瓣置换(MVR)57例,单行主动脉瓣置换(AVR)26例,二尖瓣及主动脉瓣双瓣膜置换(DVR)40例,Bentall术15例,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TVP)78例。单瓣或双瓣置换的同时行部分左心室减容术(PLV)17例(均为LVEDD≥8.5 cm,LVEF≤25%者)。结果:术后早期死亡8例,手术死亡率5.8%;死亡主要原因为多脏器功能衰竭、严重低心排量综合征和恶性心律失常。术后超声心动图复查LVEDD、LVESD、LVEF、LVFS,与术前结果对比,术后2周LVEDD、LVESD即较术前缩小;LVEF、LVFS术后半年明显改善;17例同期行PLV患者术后2周LVEDD、LVESD较术前明显缩小,LVEF、LVFS均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采用含血心脏停搏液间断或持续灌注保护心肌,尽可能保留二尖瓣后瓣及其瓣下结构,尽量缩短主动脉阻断时间,围手术期以预防为主的抗心律失常治疗是提高巨大左心室瓣膜置换术疗效的关键。重症瓣膜患者瓣膜置换同期行PLV术的早期疗效满意,远期疗效仍需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大心室 心脏瓣膜置换 部分左心室减容术
下载PDF
浅低温心脏不停跳技术在巨大左心室瓣膜置换中的运用 被引量:5
9
作者 王咏 肖颖彬 +3 位作者 王学峰 陈林 钟前进 刘梅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89-190,共2页
目的 提高巨大左心室瓣膜病 (LVEDD >70mm)的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 1 997年 1 1月 2 0 0 0年 9月间 ,我科运用改良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心内直视手术技术 ,对 47例心脏瓣膜病合并巨大左心室的患者实施的外科治疗。术前平... 目的 提高巨大左心室瓣膜病 (LVEDD >70mm)的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 1 997年 1 1月 2 0 0 0年 9月间 ,我科运用改良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心内直视手术技术 ,对 47例心脏瓣膜病合并巨大左心室的患者实施的外科治疗。术前平均LVEDD 78 2 (70 96)mm ,心功能Ⅲ级 35例 ,Ⅳ级 1 2例。结果 全组手术死亡率为 6 38% (3/ 4 7) ;全组无体循环气栓和永久性房室传导阻滞发生。术后 34周超声心动图复查 ,LVEDD较术前减小 ;心功能显著提高。结论 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心内直视手术技术安全可行 ,可有效减轻低温和缺血再灌注对心肺等脏器的损伤 ;有利于避免术中心脏传导阻滞的发生 ;有利于重症瓣膜患者的手术治疗和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内直视手术 心脏瓣膜病 体外循环 浅低温 心脏不停跳 巨大心室瓣膜置换
下载PDF
合并巨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置换术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向立 边涛 +3 位作者 张少琼 王立成 李少珂 王海彦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2年第10期23-24,共2页
目的分析合并巨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置换术的外科治疗经验,提高瓣膜置换术的疗效。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实施的67例合并巨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置换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发生并发症34例(50.71%),死亡4例(5.97%)。低心... 目的分析合并巨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置换术的外科治疗经验,提高瓣膜置换术的疗效。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实施的67例合并巨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置换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发生并发症34例(50.71%),死亡4例(5.97%)。低心排综合征和恶性心律失常及其所导致的多脏器功能衰竭是合并巨大左心室瓣膜置换术后的主要并发症和死因。结论巨大左心室是影响心脏瓣膜置换术的疗效的重要因素,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良好的心肌保护,恰当的手术处理及严密的术后监护对提高提高巨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的疗效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病 巨大心室 瓣膜置换
下载PDF
心脏瓣膜病合并巨大左心室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4
11
作者 孙强 张永善 +2 位作者 许运宾 孟国伟 李勇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226-226,共1页
关键词 心脏瓣膜病 巨大心室 外科治疗 2003年6月 1999年 手术治疗
下载PDF
二尖瓣关闭不全合并巨大左心室外科治疗及远期随访 被引量:6
12
作者 龚达 李温斌 +5 位作者 陈宝田 孟旭 周其文 张健群 顾承雄 周子凡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4年第1期21-24,共4页
目的:报道单纯慢性二尖瓣关闭不全合并巨大左心室患者外科治疗方法和远期随访结果.方法:自1988年4月至2000年9月,我院共对45例单纯慢性二尖瓣关闭不全合并巨大左心室患者进行了二尖瓣置换术(mitral valve replacement,MVR),其中男... 目的:报道单纯慢性二尖瓣关闭不全合并巨大左心室患者外科治疗方法和远期随访结果.方法:自1988年4月至2000年9月,我院共对45例单纯慢性二尖瓣关闭不全合并巨大左心室患者进行了二尖瓣置换术(mitral valve replacement,MVR),其中男性28例,女性17例,年龄13~ 58岁,平均年龄(33.8±10.5)岁.病例入选标准:术前诊断为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合并左心室舒张内径(left ven-tricle diastole diameter,LVDD)>70mm者.该组患者中,病因为风湿性心脏病者36例(占80%),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者9例(占20%).术前心功能分级:NYHAⅡ级13例,Ⅲ~Ⅳ级32例.胸X线片C/T示:0.64±0.12(范围0.47~0.84).超声心动图(echocardiogram,UCG)示所有患者均患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合并巨大左心室,LVDD为(76.3±4.1)mm(范围:70.2~89.6mm),射血分数(EF)为(45.7±6.3)%(范围:30.0%~66.3%);所有患者均在全麻体外循环下接受MVR.结果:全组45例患者中,围术期死亡2例,病死率为4.4%,术后2w UCG示LVDD减小为(65 ±5.2)mm(与术前相比P<0.01).随访至2012年9月,37例患者得到随访,占总数的82.2%,平均随访时间为(13.8±0.12)年(144~264个月),至今存活患者23例,占62.2%,其中5例患者心功能Ⅰ级,14例患者心功能Ⅱ级,2例患者心脏功能Ⅲ级2例心功能Ⅳ级.随访期间死亡12例,随访病死率为32.4%,失访2例,失访率为5.4%.因心脏原因死亡9例,占死亡例数的75%,主要原因慢性心功能不全和为抗凝并发症或合并肾功能不全.存活患者LVDD进一步减小达(60.0±6.1)mm,与术后围术期LDD相比有明显缩小(P <0.001).结论:对于二尖瓣关闭不全合并巨大左心室患者行MVR是一种远期疗效好的外科治疗方法,术后患者左心室能够进一步缩小.远期和慢性心功能不全和抗凝并发症为主要死亡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尖瓣关闭不全 巨大心室 二尖瓣置换术 心脏外科手术
下载PDF
心脏瓣膜疾病合并巨大左心室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3
13
作者 黄浩岳 沈振亚 +4 位作者 余云生 叶文学 焦鹏 华菲 陈一欢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9年第3期247-247,共1页
关键词 心脏瓣膜疾病 巨大心室 外科治疗 心血管外科
下载PDF
巨大左心室伴低射血分数的冠脉搭桥手术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吕晓 牛兆倬 +4 位作者 生伟 吴建涛 刘廷兴 张文峰 池一凡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8年第4期366-368,共3页
目的评估巨大左心室合并左室射血分数低下(EF〈35%)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4年1月至2017年5月,有22例左心室显著扩大及EF低下的冠心病患者在我院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超声均提示左心室舒张末直径超过6.... 目的评估巨大左心室合并左室射血分数低下(EF〈35%)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4年1月至2017年5月,有22例左心室显著扩大及EF低下的冠心病患者在我院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超声均提示左心室舒张末直径超过6.5cm,EF〈35%,左心室动度弥漫性下降。采取非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方式,手术中部分病例使用主动脉球囊反搏,搭桥材料选择左侧乳内动脉和下肢大隐静脉。术后复查心脏超声,同时记录围手术期临床资料和并发症情况,并对出院病例进行随访。随访时间为3个月。结果22例病例中死亡1例,死亡原因为顽固性低心排合并多脏器功能不全。住院期间发生肺部感染2例,急性肾脏功能不全2例(未经透析治疗恢复),顽固性室性心律失常3例(其中1例安置心内除颤器,另2例151服可达龙后一直随访)。左心室射血分数术前为0.30±0.04,手术后3个月测量为0.35±0.05,左心室舒张末内径术前为(67.1±4.2)mm,术后降至(61.3±3.3)Inm。结论巨大左心室合并低射血分数的冠脉搭桥手术有较高的安全性,再血管化可以改善心脏功能和和心脏容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巨大心室 射血分数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下载PDF
瓣膜性心脏病伴巨大左心室行瓣膜置换术患者的监护体会 被引量:5
15
作者 倪逸倩 苏传芹 +2 位作者 张伟英 朱宁宁 刘文静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1年第9期59-60,66,共3页
目的探讨瓣膜性心脏病伴巨大左心室行瓣膜置换术患者的监护护理要点。方法 2007年3月至2010年9月收治的瓣膜性心脏病伴巨大左心室行瓣膜置换术患者48例,回顾分析临床资料。结果 48例患者术后平均入住监护室时间为(4.09±2.95)d。痊... 目的探讨瓣膜性心脏病伴巨大左心室行瓣膜置换术患者的监护护理要点。方法 2007年3月至2010年9月收治的瓣膜性心脏病伴巨大左心室行瓣膜置换术患者48例,回顾分析临床资料。结果 48例患者术后平均入住监护室时间为(4.09±2.95)d。痊愈出院46例,术后早期病死2例。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心律失常15例(31.25%),低心排8例(16.67%),呼吸功能不全3例(6.25%)。结论瓣膜性心脏病伴巨大左心室患者行瓣膜置换术期间易发心功能不全和心律失常,监护护理方面有其特殊要求。术前要做好充分的手术准备,术后要加强监护,维护心功能,做好呼吸道管理,防治心律失常、低心排等并发症发生,以提高手术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瓣膜性心脏病 巨大心室 瓣膜置换术 护理
下载PDF
巨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置换术 被引量:2
16
作者 韩冬 王伟林 +4 位作者 陆源建 马韵生 薛东明 严文俊 赵田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146-1147,共2页
目的总结巨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早期疗效。方法为34例巨大左心室的瓣膜病患者行心脏瓣膜置换术,其中主动脉瓣置换术8例,二尖瓣置换术18例,双瓣置换术8例。全部应用机械瓣。结果术后早期死亡3例,1例死于恶性心律失常,1例出现顽固性... 目的总结巨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早期疗效。方法为34例巨大左心室的瓣膜病患者行心脏瓣膜置换术,其中主动脉瓣置换术8例,二尖瓣置换术18例,双瓣置换术8例。全部应用机械瓣。结果术后早期死亡3例,1例死于恶性心律失常,1例出现顽固性低心排综合征死亡,1例术后机械瓣失功,经再次急诊手术后因呼吸循环衰竭死亡,死亡率为8.8%,其余31例均治愈出院,术后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确切而有效的心肌保护,细致而完善的围手术期处理能降低此类病人的手术并发症和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大心室 瓣膜置换术
下载PDF
合并特别巨大左心室双瓣膜置换手术及围手术期处理 被引量:4
17
作者 尚文军 陈国兴 +4 位作者 周耀洪 吴旭辉 彭丛兄 吴功志 吴亦志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7期2983-2984,共2页
特别巨大左心室(LVEDD〉90mm)是影响心脏瓣膜手术疗效的一个重要高危因素,尽管手术技术、心肌保护及围术期处理不断改进,但此类患者接受瓣膜手术后的并发症及病死率仍明显较高。我院自2007年6月至2008年2月间对4例合并特别巨大左心... 特别巨大左心室(LVEDD〉90mm)是影响心脏瓣膜手术疗效的一个重要高危因素,尽管手术技术、心肌保护及围术期处理不断改进,但此类患者接受瓣膜手术后的并发症及病死率仍明显较高。我院自2007年6月至2008年2月间对4例合并特别巨大左心室患者进行了心脏双瓣膜置换术.无围手术期死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分析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手术期处理 瓣膜置换手术 巨大心室 心脏双瓣膜置换术 围术期处理 高危因素 手术疗效 心脏瓣膜
下载PDF
巨大左心室瓣膜置换术的临床价值及其对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树斌 李俊杰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23-126,共4页
目的探讨瓣膜置换术在巨大左心室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及其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03年8月-2013年10月该院收治的37例患者。所有患者行瓣膜置换术进行治疗。分别对患者治疗前后不同时间超声心动图指标、心功能(NYHA)分级情况进... 目的探讨瓣膜置换术在巨大左心室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及其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03年8月-2013年10月该院收治的37例患者。所有患者行瓣膜置换术进行治疗。分别对患者治疗前后不同时间超声心动图指标、心功能(NYHA)分级情况进行比较,并统计患者并发症及死亡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患者治疗后1个月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ESD)下降,治疗后6个月LVEDD、LVESD及每博指数(SVI)下降,治疗后1年LVEDD、LVESD及SVI下降,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提高。与治疗前相比,患者治疗后6个月和1年心功能Ⅰ、Ⅱ级比率提高,Ⅲ、Ⅳ级比率下降。患者术后早期死亡2例,死亡率为5.41%(2/37)。室性心律失常15例,低心排出量综合征14例,肺部并发症6例。结论瓣膜置换术能够有效改善巨大左心室患者心功能,且近期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较低,其远期疗效则需做进一步的临床随访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瓣膜置换术 巨大心室 心功能
下载PDF
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瓣膜病合并巨大左心室3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吴海军 刘国栋 +4 位作者 李征 郑建伟 晋炳申 矫艳 姜文斌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0期116-117,共2页
1997年4月~2004年8月,我们共为33例瓣膜病合并巨大左心室[收缩末直径(ESD)≥6.0cm,舒张末直径(EDD)≥8.0cm]患者施行了心脏瓣膜置换术,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心脏瓣膜置换术 巨大心室 瓣膜病 临床分析 治疗 疗效满意 直径
下载PDF
巨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病手术的麻醉策略及围术期处理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婷婷 王刚 +1 位作者 周琪 张凌 《北京医学》 CAS 2013年第1期22-25,共4页
目的探讨巨大左心室心脏瓣膜手术的麻醉策略及围术期处理要点。方法选择126例合并巨大左心室的心脏瓣膜病患者接受手术。均采用全凭静脉方法,持续泵注异丙酚维持麻醉,并根据血流动力学及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间断静注舒芬太尼及哌库溴... 目的探讨巨大左心室心脏瓣膜手术的麻醉策略及围术期处理要点。方法选择126例合并巨大左心室的心脏瓣膜病患者接受手术。均采用全凭静脉方法,持续泵注异丙酚维持麻醉,并根据血流动力学及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间断静注舒芬太尼及哌库溴铵,保证BIS﹤50。结果全部患者麻醉诱导平稳,顺利度过手术期。术后早期发生室性心律失常46例(36.5%),多器官功能不全26例(20.6%),低心排综合征14例(11.1%)。本组患者围手术期死亡4例,病死率3.2%。2例死于继发于低心排综合征的多脏器功能衰竭,2例死于室颤。结论巨大左心室危重心脏瓣膜病应积极采取左心功能辅助,以及加强对室性心律失常的防治。术后早期左心室即开始明显回缩,但左心室收缩功能较术前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病 巨大心室 麻醉 围术期处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