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5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的平菇子实体发育过程中菌丝体差异代谢物分析
1
作者 刘芹 黄保 +4 位作者 胡素娟 牛森园 吴杰 周奥硕 孔维丽 《中国瓜菜》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5-55,共11页
为了解平菇生长发育过程中子实体形成的代谢物基础,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四级杆质谱(UPLC-ESI-MS/MS)技术结合多变量统计分析方法对发菌完成期(MM)、原基期(MP)及子实体分化期(MF)的平菇菌丝体进行代谢组学分析。结果表明,主成... 为了解平菇生长发育过程中子实体形成的代谢物基础,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四级杆质谱(UPLC-ESI-MS/MS)技术结合多变量统计分析方法对发菌完成期(MM)、原基期(MP)及子实体分化期(MF)的平菇菌丝体进行代谢组学分析。结果表明,主成分(PCA)模型分析结果显示3个时期平菇菌丝体中的代谢产物具有明显差异。通过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以VIP(varible importance in the projection)>1和差异倍数值(fold change)≥2或≤0.5为条件对MM vs MP、MM vs MF和MP vs MF中的差异代谢物进行比较分析,分别获得139个、147个和67个差异代谢物,变化倍数最大的物质包括氨基酸及其衍生物、脂质、生物碱、有机酸等,说明这些差异代谢物对平菇子实体发育具有重要影响。KEGG分析表明,苯丙氨酸代谢、色氨酸代谢、嘌呤代谢等20条代谢通路表现活跃。在子实体发育过程中,脂质、有机酸、核苷酸及其衍生物、氨基酸及其衍生物之间明显相关。以上研究结果为平菇子实体发育机制和标准化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菇 代谢组学 菌丝体 差异代谢物 子实体发育
下载PDF
基于广泛靶向代谢组的桃果实衰老软化过程差异代谢物筛选与鉴定
2
作者 郭绍雷 许建兰 +4 位作者 张斌斌 张妤艳 沈志军 马瑞娟 俞明亮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8-205,共8页
筛选与鉴定参与调控桃果实采后贮藏过程衰老软化相关代谢物质,以深入了解桃果实采后衰老软化相关生理生化机制。常温贮藏条件下,萘乙酸处理可加速霞晖8号七成熟桃果实衰老软化,采用超高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检测桃果实贮藏0、3、6 d代... 筛选与鉴定参与调控桃果实采后贮藏过程衰老软化相关代谢物质,以深入了解桃果实采后衰老软化相关生理生化机制。常温贮藏条件下,萘乙酸处理可加速霞晖8号七成熟桃果实衰老软化,采用超高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检测桃果实贮藏0、3、6 d代谢物质的变化,选取差异倍数值(≥2或≤0.5),采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模型所获得的变量重要性投影值(≥1)的代谢物为差异代谢物。结果表明,在霞晖8号桃果实5组样品中共检测到816种代谢物,可被分为11类,其中检测到酚酸类物质160种,占比最高。通过比较在各分组中代谢物定量信息的差异倍数变化前10的代谢物,结合KEGG信号通路的差异代谢物聚类分析,筛选并鉴定到可能参与桃果实软化的各种代谢物29种,其中脂质与酚酸类物质鉴定到最多,各有7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果实 衰老软化 代谢 差异代谢物
下载PDF
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的蜘蛛香不同部位差异代谢物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胡营 俞巧玲 +3 位作者 郭晓云 韦筱媚 韦坤华 缪剑华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3年第7期1619-1626,共8页
目的:研究蜘蛛香不同部位的代谢物差异,促进蜘蛛香资源的综合利用。方法:利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对蜘蛛香的根茎、根和叶3个部位的代谢物进行差异性比较分析。结果:从蜘蛛香的根茎、根和叶中共鉴定出491个代谢物,主要代谢物有挥发油、... 目的:研究蜘蛛香不同部位的代谢物差异,促进蜘蛛香资源的综合利用。方法:利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对蜘蛛香的根茎、根和叶3个部位的代谢物进行差异性比较分析。结果:从蜘蛛香的根茎、根和叶中共鉴定出491个代谢物,主要代谢物有挥发油、多糖、氨基酸等。蜘蛛香根茎、根和叶中的代谢物差异显著,根与叶、根茎与叶、根与根茎之间的差异代谢物分别为145、109、122个,根茎和叶中含莪术烯醇、4-羟基肉桂酸、芥子酸胆碱、5-羟基-1-四氢萘酮、4-乙基苯甲醛、松脂醇4-O-β-D-吡喃葡萄糖苷和5-胸苷酸二钠盐较少,而根中较多;根和根茎中含茶碱、芹菜素和阿尔泊酚酸较少,而叶中较多。根茎、根和叶的差异代谢物主要富集在类苯丙酸生物合成通路,氨酰tRNA生物合成通路和丙氨酸、天冬氨酸与谷氨酸代谢通路。结论:蜘蛛香的根茎、根和叶中含有挥发油、多糖、氨基酸等大量的差异代谢物,研究结果可为蜘蛛香不同部位关键代谢物的挖掘和充分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蜘蛛香 非靶向代谢组学 差异代谢物 通路分析
下载PDF
基于UPLC-MS/MS的毛竹笋不同生长阶段差异代谢物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郭明阳 贺曰林 +2 位作者 潘凯婷 鲍方艳 应叶青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283-291,共9页
通过广泛靶向代谢组学结合基础生理指标测定,对毛竹笋破土期(S1-5 cm)、生长期(S2-20 cm)和快速生长期(S3-40 cm)3个时期差异代谢物的动态变化展开研究。生理指标测定结果表明,破土期具有较好的营养风味品质。通过代谢组学共鉴定出765... 通过广泛靶向代谢组学结合基础生理指标测定,对毛竹笋破土期(S1-5 cm)、生长期(S2-20 cm)和快速生长期(S3-40 cm)3个时期差异代谢物的动态变化展开研究。生理指标测定结果表明,破土期具有较好的营养风味品质。通过代谢组学共鉴定出765个代谢产物,多元统计分析表明不同时期代谢物成分差异性明显,差异累积代谢物有203个,其中脂质类、氨基酸类、有机酸类、酚酸类以及黄酮类和生物碱类变化较为显著。破土期较好的营养风味品质主要同多数黄酮类、游离脂肪酸、氨基酸以及新绿原酸的富集密切相关。而在竹笋生长期和快速生长期主要包含脂质类、氨基酸衍生物、有机酸类、酚酸类以及褪黑激素,其中仍含有大量的生物活性成分,它们与提高竹笋的环境适应力密切相关。本研究结果可为毛竹笋的营养价值研究以及毛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笋 不同生长阶段 代谢组学 差异代谢物 营养品质
下载PDF
单间作小麦响应白粉病菌侵染的差异代谢物及代谢通路
5
作者 陈升 吴鑫雨 +5 位作者 何建杨 周懂 刘振洋 汤利 郑毅 肖靖秀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04-916,共13页
为了解单作、间作小麦响应白粉病侵染的代谢差异,揭示间作提高小麦抗白粉病的生理机制,本文通过盆栽试验设置75 mg·kg^(-1)(N1)、150 mg·kg^(-1)(N2)、225 mg·kg^(-1)(N3)3个施氮水平,研究接种白粉病病原菌后,小麦单一... 为了解单作、间作小麦响应白粉病侵染的代谢差异,揭示间作提高小麦抗白粉病的生理机制,本文通过盆栽试验设置75 mg·kg^(-1)(N1)、150 mg·kg^(-1)(N2)、225 mg·kg^(-1)(N3)3个施氮水平,研究接种白粉病病原菌后,小麦单一种植和小麦蚕豆间作下白粉病的发病情况,并通过广泛靶向代谢组学分析单作、间作小麦响应白粉病菌侵染的差异。结果表明:氮水平和氮水平×种植模式显著影响小麦白粉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在3个氮水平下,间作降低白粉病发病率25.54%~38.81%、降低病情指数20.11%~21.97%,其中低氮水平控制效果较好。白粉病菌侵染后,单作、间作小麦叶片中共检测到822种代谢产物,N1、N2和N3水平下分别发现差异代谢物69种、52种和88种。KEGG代谢通路分析发现单间作小麦差异代谢物主要富集在氨基酸的生物合成、代谢途径和次生代谢物的生物合成。其中N1和N2水平下,差异代谢物富集在代谢途径,N1和N3水平下差异代谢物富集于氨基酸的生物合成。进一步对上调、下调差异倍数前10的代谢物分析发现,与单作相比,N1水平间作上调了谷胱甘肽还原型、L-色氨酸、L-天冬酰胺和L-谷氨酰胺,N3水平间作上调了L-天冬酰胺、L-高甲硫氨酸和L-色氨酸。除此之外,少数生物碱类、酚酸类和有机酸类等代谢物质在氮胁迫下也呈现不同程度的变化。总之,单作和间作小麦响应白粉病病菌侵染的应答过程受氮水平调控。在白粉病病菌侵染中,间作调控差异代谢物如氨基酸及其衍生物类、生物碱类、酚酸类和有机酸类等在植物体内的变化,可能是间作提高小麦白粉病抗性的机制之一。其中,氮胁迫条件下间作调控氨基酸及其衍生物与小麦白粉病抗性提高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蚕豆间作 小麦白粉病 氮水平 差异代谢物
下载PDF
非靶向代谢组学揭示天葵不同部位差异代谢物及其主要代谢途径
6
作者 吴广秀 林杨 +4 位作者 刘寒 杨晓男 刘安辉 韦坤华 缪剑华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3年第7期1582-1591,共10页
目的:利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挖掘天葵非药用部位潜在的药用价值。方法:以天葵茎、叶、花为材料,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对其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结果:天葵茎、叶、花中共鉴定出16大类101个差异代谢物(DAMs),其中包含羧酸及其衍生... 目的:利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挖掘天葵非药用部位潜在的药用价值。方法:以天葵茎、叶、花为材料,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对其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结果:天葵茎、叶、花中共鉴定出16大类101个差异代谢物(DAMs),其中包含羧酸及其衍生物、有机含氧化合物、脂质、苯及其取代衍生物、生物碱、黄酮类、萜类、苯丙素类、酚酸类、核苷酸、有机盐、内酯、有机酸、内源性植物激素、氨基酸和13个其他物质。通过聚类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分析发现,天葵不同部位的DAMs代谢模式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主要代谢途径为苯丙氨酸代谢途径、ABC转运途径、氨酰-tRNA合成途径及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生物合成途径。结论:通过天葵不同部位间DAMs的鉴定及其生物合成途径的分析,确定天葵茎、叶、花富含多种具有药用功效的代谢活性物质,可为天葵茎、叶、花的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葵 非靶向代谢组学 不同部位 聚类分析 差异代谢物 代谢途径
下载PDF
外源添加菌发酵普洱茶的差异代谢物动态研究
7
作者 于娟 江小丽 +5 位作者 黄媛 任玲 高斯婷 董蕊 周红杰 李亚莉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262-269,共8页
为探究外源添加菌在普洱茶发酵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对普洱茶品质的影响,以添加不同菌种发酵的普洱茶为研究对象,采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结合多元统计分析、差异性热图进行数据分析,探究不同菌种处理的普洱茶在发酵过程中的差异代谢物变化... 为探究外源添加菌在普洱茶发酵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对普洱茶品质的影响,以添加不同菌种发酵的普洱茶为研究对象,采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结合多元统计分析、差异性热图进行数据分析,探究不同菌种处理的普洱茶在发酵过程中的差异代谢物变化。结果表明,通过对黄酮类、生物碱类、萜类代谢物的种类和相对含量进行分析,发现H组香气花果香带甜香,汤色红亮,滋味浓厚较甜醇;A组香气花香浓郁带蜜香,汤色红亮,浓厚回甘;R组香气果香带乳香,汤色黄亮,滋味浓厚、但涩且透苦,这些品质的不同与锦葵色素、芫花素、儿茶素、咖啡碱、莴苣苦素等代谢物的含量的高低有关。本研究初步探明不同菌种发酵普洱茶的差异代谢物含量变化,其变化对茶叶的滋味、香气、汤色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对后续普洱茶发酵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茶 外源添加菌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 差异代谢物 茶叶品质
下载PDF
基于广泛靶向代谢组学的‘品丽珠’葡萄转色中果皮差异代谢物分析
8
作者 丁亭亭 苏东平 +4 位作者 杜宜龙 陈景辉 赵红军 孙磊 王鹏飞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0-26,共7页
以‘品丽珠’葡萄转色前约4周(S1)、转色前约1周(S2)、转色前期(S3)果皮为试材,通过广泛靶向代谢组学分析葡萄果皮代谢物组分及变化。结果表明,S1果皮的代谢组成分有394种,S2果皮的代谢组成分有401种,S3果皮的代谢组成分有397种,3个取... 以‘品丽珠’葡萄转色前约4周(S1)、转色前约1周(S2)、转色前期(S3)果皮为试材,通过广泛靶向代谢组学分析葡萄果皮代谢物组分及变化。结果表明,S1果皮的代谢组成分有394种,S2果皮的代谢组成分有401种,S3果皮的代谢组成分有397种,3个取样期果皮中共检测出29类416种代谢物,其中373种为三者共有;转色过程中3个比较组果皮差异代谢物分别为32个(S1 vs S2)、195个(S1 vs S3)和186个(S2 vs S3),其中共有差异代谢物20个。通过KEGG富集分析显示,S1 vs S2差异代谢物主要涉及类黄酮的生物合成、次生代谢物的生物合成、二苯乙烯、二芳基庚酸类和姜酚合成、半胱氨酸和蛋氨酸代谢和异黄酮的生物合成等通路;S1 vs S3差异代谢物主要涉及代谢途径、次生代谢物、花青素和氨基酸的生物合成等通路;S2 vs S3差异代谢物主要涉及代谢途径、异黄酮、花青素和氨基酸的生物合成等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丽珠 转色 果皮 差异代谢物 广泛靶向代谢组学分析
下载PDF
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的草果不同部位间差异代谢物分析
9
作者 俞巧玲 刘寒 +3 位作者 杨晓男 胡营 韦坤华 缪剑华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3年第7期1611-1618,共8页
目的:对草果不同部位间代谢物差异进行分析,为探究草果非药用部位的潜在应用价值提供参考。方法:利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对草果的茎、叶和果实3个部位的代谢物进行差异性比较分析。结果: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鉴定草果茎、叶和果实的... 目的:对草果不同部位间代谢物差异进行分析,为探究草果非药用部位的潜在应用价值提供参考。方法:利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对草果的茎、叶和果实3个部位的代谢物进行差异性比较分析。结果: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鉴定草果茎、叶和果实的代谢物,筛选出了373个代谢物,主要包括萜类、酚类、碳水化合物和碳水化合物结合物、氨基酸、肽和类似物、脂肪酸和共轭物、类固醇和类固醇衍生物、类花生酸、醇和多元醇类及黄酮类等,茎与叶、茎与果实、叶与果实之间的差异代谢物分别为45、72、85个;2,5-二羟基苯甲酸酯、十二烷酸、5-甲硫基腺苷、腺苷、丙酸睾丸酮、D-葡萄糖-1-磷酸、乳清酸核苷和栎精在茎中含量最高,在果实中含量最少;L-苹果酸和氧代戊二酸等代谢物在叶中含量最高,在果实中含量最少;亚油酸代谢和丙氨酸、天门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是形成草果组织差异代谢物的重要代谢途径。结论:草果的茎、叶、果实同样富含许多相同的活性代谢物质,其非药用部位也具有重要的食品和药品等方面经济利用价值,为草果的开发和充分利用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果 非靶向代谢组学 不同部位 差异代谢物
下载PDF
盐胁迫条件下长白10号水稻籽粒中差异代谢物的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张桂云 朱静雯 +5 位作者 孙明法 严国红 刘凯 宛柏杰 代金英 朱国永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75-683,共9页
【目的】通过分析长白10号盐胁迫和非盐胁迫条件下水稻籽粒代谢产物的变化,揭示盐胁迫对稻米代谢产物及代谢通路的影响,了解长白10号耐盐机制,并筛选可能的耐盐水稻品种标志物。【方法】以耐盐碱优质粳稻品种长白10号为研究对象,采用气... 【目的】通过分析长白10号盐胁迫和非盐胁迫条件下水稻籽粒代谢产物的变化,揭示盐胁迫对稻米代谢产物及代谢通路的影响,了解长白10号耐盐机制,并筛选可能的耐盐水稻品种标志物。【方法】以耐盐碱优质粳稻品种长白10号为研究对象,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分析了4‰盐胁迫条件下长白10号花后25 d籽粒中代谢组学变化,并用差异代谢物提高倍数最多的代谢产物设置不同浓度梯度(0—400 mg·L^(-1)),用含上述不同浓度梯度的NaCl溶液(5‰)浸泡处理耐盐性一般的粳稻品种盐稻8号20 h后置于发芽盒内进行发芽试验,鉴定该代谢产物是否有利于提高耐盐性。【结果】共稳定检测到295种代谢产物。利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方法鉴定出71种代谢产物发生显著变化(P<0.05),其中盐胁迫后差异代谢物上调42个,下调29个,上调幅度排名前10位的分别为:5-羟基正缬氨酸(5.23倍)、戊烷-1,2,5-三醇(4.10倍)、氰丙氨酸(2.97倍)、L-天冬酰胺(2.91倍)、2-羟基丁酸(2.86倍)、酮戊二酸(2.74倍)、丙酮酸(2.50倍)、鸟氨酸(2.40倍)、瓜氨酸(2.07倍)、脯氨酸(1.94倍),下调幅度排名前10位的分别为:赤藓糖(2.82倍)、木糖酸内酯(2.49倍)、天冬氨酸(2.42倍)、尿苷5’-单磷酸(2.37倍)、胆甾酮(1.90倍)、己糖二酸(1.87倍)、D7-葡萄糖(1.86倍)、5,7-二羟基-4’-甲氧基异黄酮(1.72倍)、氨基磺酸(1.61倍)、6-脱氧半乳糖醛酸(1.61倍)。获得KEGG注释的差异代谢物数量为15个,盐胁迫极显著影响精氨酸代谢、丙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代谢、丁酸酯代谢、碳代谢、赖氨酸降解、氨基酸合成、丁醛酸-二羧酸代谢、三羧酸循环等多条代谢途径。盐稻8号在盐胁迫下(5‰)的发芽率仅为66.7%,外施5-羟基正缬氨酸(20—400 mg·L^(-1))均能极显著提高盐稻8号盐胁迫条件下(5‰)种子的发芽率(74.3%—90.3%),其中200 mg·L^(-1)浓度处理后发芽率高达90.3%左右。【结论】盐胁迫后,稻米中氨基酸和有机酸的含量主要表现为上调,糖类和脂类的含量主要表现为下调;精氨酸代谢和三羧酸循环代谢通路的改变可能是其较为耐盐的原因之一;5-羟基正缬氨酸能够有效缓解盐胁迫对水稻种子发芽的抑制作用,最优浓度为200 mg·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胁迫 代谢 差异代谢物 代谢通路 GC-MS 稻米
下载PDF
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冷鲜滩羊肉微生物差异代谢物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同刚 苏春霞 +2 位作者 李俊丽 张丽文 罗瑞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91-296,共6页
以托盘密封包装的冷鲜滩羊肉为研究对象,基于气相色谱-质谱平台对其中微生物的代谢物组进行检测,区分不同贮藏时间生物样本之间的差异,寻找出造成上述差异的变量或分子,并将该差异物映射到滩羊肉主要腐败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相应... 以托盘密封包装的冷鲜滩羊肉为研究对象,基于气相色谱-质谱平台对其中微生物的代谢物组进行检测,区分不同贮藏时间生物样本之间的差异,寻找出造成上述差异的变量或分子,并将该差异物映射到滩羊肉主要腐败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相应的代谢途径中,分析其代谢的相对强度。采用模式识别方式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将不同贮藏时间组完全区分。结果表明:该差异代谢物所映射的代谢途径中三羧酸循环、精氨酸代谢、丙氨酸、天冬氨酸及谷氨酸代谢及磷酸戊糖途径的代谢强度相对较高。说明基于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对微生物的代谢物组进行检测,寻找并鉴定差异代谢物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滩羊 微生 差异代谢物 气相色谱-质谱
下载PDF
不同连作年限菠萝园土壤差异代谢物和细菌群落结构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传和 贺涵 +5 位作者 何秀古 刘开 邵雪花 赖多 匡石滋 肖维强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62-175,共14页
为探讨菠萝连作对土壤代谢物和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本研究采用非靶向代谢组学和细菌16S高通量测序技术,以菠萝园边角地未耕作过的土壤为对照(T0),对连续种植了5 a(T5)和15 a(T15)菠萝的土壤进行了代谢物与细菌群落差异比较分析。研究结... 为探讨菠萝连作对土壤代谢物和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本研究采用非靶向代谢组学和细菌16S高通量测序技术,以菠萝园边角地未耕作过的土壤为对照(T0),对连续种植了5 a(T5)和15 a(T15)菠萝的土壤进行了代谢物与细菌群落差异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与T0比较,T5和T15土壤中分别检测到120种和80种差异代谢物;T0-T5和T0-T15组间共筛选出11种具有显著性差异(VIP>1,P<0.05)的代谢物,包括有机酸4种,糖类3种,氨基酸及其衍生物2种,醇类2种;KEGG代谢通路分析表明差异代谢物主要富集在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途径等11条关键代谢通路中。细菌16S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与T0相比,T5中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丰富度指数均升高;T15中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指数升高,但丰富度指数下降。T5和T15的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存在明显差异,在门、属水平上T5和T15土壤细菌群落的相对丰度明显高于T0。与T0相比,菠萝园土壤的两个优势菌群变形细菌门(Proteobacteria)和酸杆菌门(Acidobacteriota)在T5中所占比例升高,但在T15中所占比例下降。CCA分析结果表明,土壤pH与连作年限呈负相关。本结果可为菠萝连作对土壤环境的影响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对提高菠萝园土壤管理水平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菠萝连作 土壤 差异代谢物 细菌群落结构
下载PDF
不同抗逆性菠萝品种的差异基因和差异代谢物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传和 贺涵 +3 位作者 邵雪花 赖多 匡石滋 肖维强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514-1522,共9页
该研究对2个不同抗逆性的菠萝品种PZ2(抗逆性较差)和PZ3(抗逆性强)进行转录组和代谢组比较分析,以探索品种间抗逆性差异的分子生理机制,为菠萝抗性育种提供理论依据。(1)转录组结果显示,以PZ2为对照,在2个品种间共筛选到1667个差异表达... 该研究对2个不同抗逆性的菠萝品种PZ2(抗逆性较差)和PZ3(抗逆性强)进行转录组和代谢组比较分析,以探索品种间抗逆性差异的分子生理机制,为菠萝抗性育种提供理论依据。(1)转录组结果显示,以PZ2为对照,在2个品种间共筛选到1667个差异表达基因,上调和下调的差异表达基因分别为770个和897个;其中筛选到20个与抗逆性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包括WRKY和MYB转录因子基因以及ASR3、SOD1、POD48、HSP20、GSTF1、GSTU17等基因。(2)代谢组分析表明,以PZ2为对照,在2个品种间共筛选到208个差异代谢物,含量上调和下调的差异代谢物分别为98个和110个,其中22种差异代谢物与抗逆性相关,包括氨基酸及其衍生物、脂类、黄酮类、糖类和糖苷等。(3)qRT-PCR分析验证表明,所选的8个差异表达基因在菠萝品种PZ2与PZ3中的差异表达趋势与转录组测序中差异基因表达水平变化趋势基本一致。(4)关联分析表明,差异表达基因和差异代谢物共同富集的通路有类黄酮生物合成,苯丙素生物合成,莨宕烷、哌啶和吡啶丙酸盐生物合成,半胱氨酸与蛋氨酸代谢等4条。研究发现,抗逆性强的菠萝品种的非生物逆境反应相关基因、抗氧化酶基因、逆境响应结构基因和调控基因的表达水平高于抗逆性较差的品种,且黄酮类、氨基酸衍生物类及木脂素、脂质等代谢物的含量也高于抗逆性较差的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菠萝 不同品种 差异表达基因 差异代谢物
下载PDF
慢性疲劳综合征中学生运动前后尿液差异代谢物的比较 被引量:3
14
作者 池爱平 王子楠 +3 位作者 史兵 杨小帆 闵瑞欣 宋婧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40-344,349,共6页
目的:探讨慢性疲劳综合征(CFS)中学生运动前后尿液的差异代谢物及其代谢通路特征,阐述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代谢机制。方法:依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关于CFS的筛选标准,选取8名17~19岁男性CFS中学生作为受试对象,同时选择来自同一学校的8... 目的:探讨慢性疲劳综合征(CFS)中学生运动前后尿液的差异代谢物及其代谢通路特征,阐述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代谢机制。方法:依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关于CFS的筛选标准,选取8名17~19岁男性CFS中学生作为受试对象,同时选择来自同一学校的8名同龄、同性别健康中学生作为对照组。受试者进行一次改良的哈佛台阶运动(上下台阶30次/min,持续3 min),采集运动前后的尿液,以液相-质谱联用(LC-MS)法检测其差异代谢物;采用多维统计法对所检测到的代谢物进行主成分分析(PAC)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通过MetPA数据库分析与差异代谢物相关的代谢通路。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运动前CFS组筛选出肌酸、吲哚乙醛、植物鞘氨醇和焦谷氨酸4个差异代谢物,其含量均显著下降(P<0.05或P<0.01);运动后CFS组检测出11个差异代谢物,依次是壬二酸、甲基腺苷、乙酰肉碱、癸酸、皮质酮、肌酸、左炔诺孕酮、泛酸、焦谷氨酸、黄嘌呤核苷和黄尿酸,其中除甲基腺苷和肌酸比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外,其他9个差异代谢物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或P<0.01)。将上述15个差异代谢物分别输入MetPA数据库进行代谢通路权重得分分析,结果显示,运动前CFS组只检测出精氨酸-脯氨酸代谢通路紊乱,标记代谢物为肌酸;而运动后检测出精氨酸-脯氨酸代谢、泛酸与辅酶A生物合成、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3条代谢通路存在障碍,标记代谢物依次是:肌酸、泛酸和皮质酮。结论:运动干预前,CFS中学生的精氨酸-脯氨酸代谢通路紊乱被检出;施加运动后,又检测出其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代谢通路与泛酸和辅酶A代谢通路也存在代谢紊乱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疲劳综合征 中学生 尿液 代谢组学 差异代谢物 代谢通路
下载PDF
基于广泛靶向代谢组学的瓠瓜果实鲜味差异代谢物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鲁忠富 李艳伟 +5 位作者 汪颖 吴晓花 吴新义 王尖 汪宝根 李国景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4-41,共8页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技术,对2个口感品尝鲜味差异显著的瓠瓜品系I77和Nanxiu进行广泛靶向代谢组学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瓠瓜品系果实间存在较大的代谢物差异,共筛选到66种显著差异物质,通过对I77与Nanxiu差异代谢物...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技术,对2个口感品尝鲜味差异显著的瓠瓜品系I77和Nanxiu进行广泛靶向代谢组学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瓠瓜品系果实间存在较大的代谢物差异,共筛选到66种显著差异物质,通过对I77与Nanxiu差异代谢物的聚类热图比较、差异倍数(Fold change,FC≥4)分析、主成分分析以及差异代谢物通路分析,结果显示脂类(9-羟基-10,12-十八碳二烯酸、9S-羟基-10E,12E-十八碳二烯酸、13-羟基-9,11-十八碳二烯酸、月桂酸、12,13-环氧十八碳二烯酸、溶血磷脂酰乙醇胺14:0)、氨基酸及其衍生物类(谷胱甘肽、L-瓜氨酸、N-乙酰-L-亮氨酸)以及黄酮类(木犀草素-7-O-芸香糖苷)等可能共同影响瓠瓜风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瓠瓜果实 鲜味差异 代谢组学 差异代谢物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差异代谢物筛选方法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娟 刘壮 王菲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74-377,共4页
目的应用单变量分析联合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signal correction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tion analysis,OPLS-DA)探索精神分裂症患者与健康对照者的代谢谱差异。方法收集11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与123例健康对照者... 目的应用单变量分析联合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signal correction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tion analysis,OPLS-DA)探索精神分裂症患者与健康对照者的代谢谱差异。方法收集11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与123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浆并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检测,运用非参数检验联合OPLS-DA模式识别方法筛选差异代谢物,然后进行通路分析探索紊乱的代谢通路。结果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检测到669个代谢物,联合非参数检验(Wilcox-Mann-Whitney test)与OPLS-DA方法筛选出52个差异代谢物(P<0.05,VI P>1.5),主要涉及糖代谢、氨基酸代谢和脂代谢。通路分析结果显示,丙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代谢通路与三羧酸(tricarboxylic acid,TCA)循环失调相关(FDR<0.05)。结论应用单变量分析联合多元模式识别技术进行精神分裂症的代谢组学数据分析,能够识别与疾病分子机制相关的差异代谢物,有助于了解疾病的本质并为精神分裂症的诊断、干预及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差异代谢物 筛选 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下载PDF
UPLC⁃Q⁃TOF⁃MS^(E)法分析黄精在九蒸九晒过程中的差异代谢物 被引量:1
17
作者 梁泽华 潘颖洁 +3 位作者 邱丽媛 袁强 徐晓强 舒月文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26-333,共8页
目的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E))法分析黄精在九蒸九晒过程中的差异代谢物。方法取生品、一蒸一晒品、三蒸三晒品、五蒸五晒品、七蒸七晒品、九蒸九晒品各6批,经预处理后采用UPLC⁃Q⁃TOF⁃MS^(E)法检... 目的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E))法分析黄精在九蒸九晒过程中的差异代谢物。方法取生品、一蒸一晒品、三蒸三晒品、五蒸五晒品、七蒸七晒品、九蒸九晒品各6批,经预处理后采用UPLC⁃Q⁃TOF⁃MS^(E)法检测代谢产物,主成分分析(PCA)、正交偏最小二乘分析(OPLS⁃DA)。结果生品、炮制品在负离子模式下共鉴别处37种差异代谢物,其中生品与一蒸一晒品、三蒸三晒品、五蒸五晒品、七蒸七晒品、九蒸九晒品的差异代谢物分别有33、30、30、25、27种,以甾体皂苷为主。结论本实验可为黄精九蒸九晒机制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精 九蒸九晒 差异代谢物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E)) 主成分分析(PCA) 正交偏最小二乘分析(OPLS⁃DA)
下载PDF
基于代谢组学分析的18-三体妊娠羊水差异代谢物
18
作者 张晓娟 李雅红 +2 位作者 张燕 孙云 蒋涛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2年第12期926-928,948,共4页
目的通过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分析18-三体(trisomy 18,T18)妊娠母体羊水样本,探索其差异代谢物。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以8例18-三体妊娠母体羊水样本为病例组,40例正常胎儿母体羊水样本为对照组,采用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技术(GC-TOF/... 目的通过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分析18-三体(trisomy 18,T18)妊娠母体羊水样本,探索其差异代谢物。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以8例18-三体妊娠母体羊水样本为病例组,40例正常胎儿母体羊水样本为对照组,采用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技术(GC-TOF/MS)检测两组羊水样本。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模型分析代谢谱差异,通过单维统计分析寻找差异代谢物。结果PCA和OPLS-DA模型分析均显示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明显分离趋势。通过单维分析在两组间共发现5种差异代谢物,分别为甘油醛、葡萄糖酸、硫酸吲哚酚、磷酸盐和泛酸(P<0.05)。结论羊水代谢组学证实18-三体妊娠存在多种代谢物水平的差异,为疾病的发生机制的探索提供了更多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三体综合征 代谢组学 差异代谢物
下载PDF
基于气相色谱-质谱和液相色谱-质谱技术的冷鲜滩羊肉贮藏中脂肪差异代谢物检测 被引量:12
19
作者 苑昱东 尤丽琴 +2 位作者 罗瑞明 剧柠 赵晓策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195-202,共8页
以宁夏滩羊脂质为研究对象,基于OmicsBean组学数据整合分析云平台,采用气相色谱-质谱和液相色谱-质谱技术检测冷鲜贮藏期为0、4、8、12 d滩羊脂肪的差异代谢物,找出风味物质的前体、中间体。结果表明:差异代谢物的种类随贮藏时间的延长... 以宁夏滩羊脂质为研究对象,基于OmicsBean组学数据整合分析云平台,采用气相色谱-质谱和液相色谱-质谱技术检测冷鲜贮藏期为0、4、8、12 d滩羊脂肪的差异代谢物,找出风味物质的前体、中间体。结果表明:差异代谢物的种类随贮藏时间的延长总体呈下降趋势。游离氨基酸的种类随贮藏期延长呈先升后降趋势。贮藏8 d时,次黄嘌呤、丙氨酸及苏氨酸的含量显著上升,说明与甜味、苦味有关的风味物质前体在贮藏中已产生。而脂肪产生的多种风味物质前体如油酸、棕榈酸、硬脂酸含量显著下降,说明在此期间脂肪酸代谢活跃。因此,研究宰后脂肪代谢随贮藏时间的推移变化,能为冷鲜滩羊肉生产技术改进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 差异代谢物 风味质前体、中间体
下载PDF
热带糙海参雌、雄亲参的差异代谢物和差异代谢通路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吴菲菲 程楚杭 +5 位作者 陈廷 张鑫 吴小芬 江晓 任春华 胡超群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5-67,共13页
本研究基于LC-MS/MS代谢物分析方法,探究了糙海参(Holothuria scabra)体腔液中性别特异性代谢物,同时分析了代谢通路的性别差异。结果显示,与雄性糙海参(M)相比,在雌性糙海参(F)的体腔液中共筛选出1352个上调代谢物和943个下调代谢物。... 本研究基于LC-MS/MS代谢物分析方法,探究了糙海参(Holothuria scabra)体腔液中性别特异性代谢物,同时分析了代谢通路的性别差异。结果显示,与雄性糙海参(M)相比,在雌性糙海参(F)的体腔液中共筛选出1352个上调代谢物和943个下调代谢物。根据数据库比对和注释,共筛选出66个具有显著差异的代谢物(P≤0.05,VIP≥1),其中,β-胡萝卜素具有作为性别差异代谢标志物的潜力。结果还显示,体腔液中会积累其他器官需求较少的代谢产物,如亚精胺在雌性中浓度较高,而脂肪酸在雄性中种类多且含量较高,这些产物可能在体腔液中发挥其他生理功能。另外发现,雄性体腔液倾向于积累外源物质。通过KEGG进行的代谢通路分析表明,雄性糙海参的性腺发育相关通路——谷胱甘肽代谢、精氨酸脯氨酸代谢、甾类化合物生物合成和酪氨酸代谢均发生在体腔液中;雌、雄糙海参性腺发育受到性激素影响,这种影响可能受到多巴胺的调节并具有性别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糙海参 LC-MS/MS 体腔液 性别差异代谢物 性别差异代谢通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