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UDT15基因多态性与巯嘌呤类药物所致白细胞减少相关性的Meta分析
1
作者 李剑钦 杨星辰 +1 位作者 陈连云 黄苏莉 《数理医药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19-127,共9页
目的系统评价NUDT15基因多态性与巯嘌呤类药物所致白细胞减少的相关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PubMed、Embase数据库获取相关文献,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23年6月。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ewcastle-Ott... 目的系统评价NUDT15基因多态性与巯嘌呤类药物所致白细胞减少的相关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PubMed、Embase数据库获取相关文献,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23年6月。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ewcastle-Ottawa Quality Assessment Scale,NOS)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Stata 14.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7篇文献,共4057例患者,其中1017例患者使用巯嘌呤类药物后产生不同程度的白细胞减少或中性粒细胞减少。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NUDT15基因多态性下,各分组整体效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用药8周内所致白细胞减少情况中,等位基因模型[OR=0.15,95%CI(0.10,0.22),P<0.001]、显性基因模型[OR=0.13,95%CI(0.08,0.20),P<0.001]、杂合基因模型[OR=0.04,95%CI(0.01,0.19),P<0.001]与白细胞减少具有显著相关性;用药超过8周所致白细胞减少情况中,等位基因模型[OR=0.18,95%CI(0.11,0.30),P<0.001]、显性基因模型[OR=0.17,95%CI(0.09,0.31),P<0.001]、杂合基因模型[OR=0.05,95%CI(0.02,0.15),P<0.001]与白细胞减少具有显著相关性;3~4级严重白细胞减少情况中,显性基因模型[OR=0.09,95%CI(0.05,0.15),P<0.001]与白细胞减少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NUDT15基因多态性与巯嘌呤类药物所致白细胞减少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UDT15 巯嘌呤 白细胞减少 基因多态性 META分析
下载PDF
加拿大警示巯嘌呤在儿童患者中的低血糖风险
2
《中国处方药》 2024年第4期I0001-I0001,共1页
加拿大卫生部(Health Canada)近期发布了使用巯嘌呤(mercaptopurine)的儿童患者(18岁以下)低血糖(hypoglycemia)风险评估报告。巯嘌呤在加拿大为处方药,与其他药物联合用药,用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成人和儿童患者的维持治疗。加拿大卫... 加拿大卫生部(Health Canada)近期发布了使用巯嘌呤(mercaptopurine)的儿童患者(18岁以下)低血糖(hypoglycemia)风险评估报告。巯嘌呤在加拿大为处方药,与其他药物联合用药,用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成人和儿童患者的维持治疗。加拿大卫生部评估了巯嘌呤的低血糖风险,评估资料包括制药企业提供的信息、加拿大警戒数据库(Canada Vigilance database)的检索结果以及已发表的文献,共审查了23份巯嘌呤用药患者的低血糖报告,1份为加拿大报告、22份为国际报告。23份中有22份为18岁以下儿童,其中12份为6岁以下。在23份报告中:6份与巯嘌呤很可能有关(probably linked),15份(含1份加拿大报告)为可能有关(possibly linked),2份为可能无关(unlikely to be link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NADA 巯嘌呤 维持治疗 加拿大卫生部 风险评估报告 联合用药 评估资料 处方药
下载PDF
6-巯嘌呤片剂不同分割法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比较
3
作者 王嘉怡 林慧玲 +5 位作者 黄儒霖 林雅雯 潘泳娥 曹璇 赖翠好 肖带娣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23-26,共4页
目的:评估6-巯嘌呤(6-MP)50 mg规格片剂不同剂量分割的合理性,探讨6-巯嘌呤片剂不同分割法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6-MP 50 mg规格片剂根据1/2、1/3、1/4分割方法设为三组,每组10片药物,分割后,称质量,... 目的:评估6-巯嘌呤(6-MP)50 mg规格片剂不同剂量分割的合理性,探讨6-巯嘌呤片剂不同分割法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6-MP 50 mg规格片剂根据1/2、1/3、1/4分割方法设为三组,每组10片药物,分割后,称质量,计算均数、标准差。选取2015年3月至2020年12月ALL病例314例,根据6-MP用药情况分为两组,A组为1/2分割给药,B组为1/4分割给药,比较两组患儿年龄、性别、危险度、无复发生存率(RFS)及维持阶段不良事件(AE)发生情况。结果:3种分割法,1/2片分割距离目标量最接近,离散程度最小;1/3、1/4分割方法距离目标量较远,离散程度大。A、B两组患儿年龄、性别、危险度分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6年EF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和B组在维持阶段用药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次数比较差异无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2药片是进行药物分割的合理方法,可以比较准确得到相应剂量,药片相对完整,不易造成药品的浪费。以1/2(25 mg)为最小分割单位进行给药或是以1/4片(12.5 mg)为最小分割单位进行给药,对患者的远期生存率并无影响。两种不同给药方法,并没有增加6-MP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巯嘌呤 儿童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片剂 分剂量
下载PDF
巯嘌呤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相关毒副作用及其与TPMT基因多态性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谢茜 肖剑文 +5 位作者 宪莹 苏庸春 温贤浩 管贤敏 肖莉 于洁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77-781,共5页
目的:观察CCLG-08方案中含有巯嘌呤的巩固和维持阶段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简称急淋。患儿毒副作用的发生情况,检测急淋患儿巯嘌呤甲基转移酶(Thiopurine S-methyltransferase,TPMT)基因多态性,研究其... 目的:观察CCLG-08方案中含有巯嘌呤的巩固和维持阶段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简称急淋。患儿毒副作用的发生情况,检测急淋患儿巯嘌呤甲基转移酶(Thiopurine S-methyltransferase,TPMT)基因多态性,研究其与巯嘌呤相关药物毒副作用的关系。方法:观察急淋患儿巩固和维持阶段发生的以外周血白细胞显著减少、肝脏损害为主的毒副作用;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和时间飞行质谱技术检测TPMT基因G238C、G460A、A719G多态性。结果:急淋患儿巩固化疗阶段外周血白细胞显著减少的血液系统毒副作用发生率是19.35%(n=24);维持治疗1个月以上,外周血白细胞显著减少的血液系统毒副作用发生率是13.82%(n=13),肝脏损害的发生率是10.64%(n=10);维持治疗Ⅰ和Ⅱ组急淋患儿的血液系统毒副作用和肝损害发生率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没有发现急淋患儿TPMT基因型与其巯嘌呤相关毒副作用间的相关性。结论:研究显示急淋患儿可以良好耐受CCLG-08方案中的巩固和维持治疗;汉族急淋患儿TPMT基因G238C、G460A、A719G位点总突变率为0.67%;研究没有发现急淋患儿巯嘌呤相关的白细胞减少和肝脏损害与TPMT基因型的相关性;CCLG-08方案维持治疗Ⅰ组(连续服用巯嘌呤)较之维持治疗Ⅱ组(连续服用3周间断1周)不会导致更多和更严重的外周血白细胞减少以及肝损害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巯嘌呤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药物毒副作用 巯嘌呤甲基转移酶 基因多态性
下载PDF
巯嘌呤甲基转移酶基因多态性对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6-MP治疗个体化的意义 被引量:3
5
作者 葛健 夏瑞祥 +3 位作者 杨明珍 夏海龙 王永庆 曾庆曙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65-669,共5页
目的检测使用6-巯基嘌呤(6-MP)维持治疗的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巯嘌呤甲基转移酶(TPMT)基因型和酶活性,并应用至临床以指导6-MP维持治疗。方法提取白细胞基因组DNA,以PCR结合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等技术检测TPMT... 目的检测使用6-巯基嘌呤(6-MP)维持治疗的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巯嘌呤甲基转移酶(TPMT)基因型和酶活性,并应用至临床以指导6-MP维持治疗。方法提取白细胞基因组DNA,以PCR结合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等技术检测TPMT基因型;以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TPMT酶活性,对使用6-MP和甲氨蝶呤(MTX)维持化疗的69例成人ALL患者,监测化疗药物的临床和血液学毒性。结果 69例成人ALL患者中有4例酶活性较低的TPMT*1/*3C杂合子,未发现TPMT*2、TPMT*3A、TPMT*3B。成人ALL患者使用6-MP治疗后,TPMT酶活性较治疗前上升。TPMT突变型组与野生型组观察到的临床药物毒性反应相近,但前者维持治疗期间6-MP的使用量明显低于后者[42.17 mg/(m2·d)和69.36 mg/(m2·d),P<0.01]。结论 TPMT基因多态性对6-MP治疗的药物毒性有实质性影响。成人ALL患者使用6-MP治疗前监测TPMT基因型和活性,有助于减少6-MP药物不良反应,实现临床治疗个体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巯嘌呤甲基转移酶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6-巯嘌呤 基因多态性 维持治疗
下载PDF
巯嘌呤甲基转移酶基因多态性分析方法探讨
6
作者 马晓莉 朱平 +3 位作者 胡亚美 吴敏媛 李志刚 卜定方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5期458-463,共6页
建立以PCR为基础的位点特异性PCR、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和SNaPshot定点的序列分析等方法 ,并结合DNA直接测序检测巯嘌呤甲基转移酶 (TPMT)基因的 5个单核苷酸多态性 (SNP)位点的多态性频率。在实验过程中还探讨基因... 建立以PCR为基础的位点特异性PCR、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和SNaPshot定点的序列分析等方法 ,并结合DNA直接测序检测巯嘌呤甲基转移酶 (TPMT)基因的 5个单核苷酸多态性 (SNP)位点的多态性频率。在实验过程中还探讨基因多态性检测的方法学 ,比较几种方法的可信度、可行性及其优劣。研究结果显示 ,限制性内切酶消化法能准确地检测TPMT基因外显子区的SNP ,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技术能快速筛选出TPMT第 5和第 10外显子区的SNP ,但不能检测出第 7外显子的SNP ;位点特异性PCR不能检测出TPMT基因外显子区的SNP ,SNaPshot定点的序列分析检测TPMT基因外显子和启动子区的SNP准确率高。通过比较几种SNP检测方法后获得的结论是 ,TPMT基因SNP位点的检测应根据标本量和实验条件首选限制性酶切消化法、DNA测序或SNaPshot定点序列分析 ,有时一种技术不能完全满足检测的需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巯嘌呤甲基转移酶 巯嘌呤甲基转移酶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 基因多态性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人血清中硫唑嘌呤和巯嘌呤的浓度 被引量:5
7
作者 汤建林 周世文 +2 位作者 黄林清 黄永平 张惠静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513-515,共3页
建立了用HPLC同时测定人血清中硫唑嘌呤(AZP)和6-巯基嘌呤(6-MP)浓度的方法。血清样品经乙腈除蛋白后在常压和37℃下用氮气吹干,残余物用100μL洗脱液溶解,离心后上清液直接进样。以SpherisorbC1... 建立了用HPLC同时测定人血清中硫唑嘌呤(AZP)和6-巯基嘌呤(6-MP)浓度的方法。血清样品经乙腈除蛋白后在常压和37℃下用氮气吹干,残余物用100μL洗脱液溶解,离心后上清液直接进样。以SpherisorbC18固定相,采用梯度洗脱,从V(乙腈)∶V(0.01mol/L磷酸二氢钾)=3∶97经5min时变为18∶82,15min后再变为50∶50,检测波长开始为325nm,10min后为278nm,甲硝唑(MNZ)为内标。AZP和6-MP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6±4.2)%和(102.4±4.5)%,最低检出质量浓度均为5μg/L。所建方法简便、灵敏、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唑 巯嘌呤 血药浓度 HPLC 免疫抑制剂
下载PDF
稀有金属离子与巯嘌呤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张贵珠 卢继新 +1 位作者 黄志娜 张瑶舒 《稀有金属》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23-426,451,共5页
用紫外光谱、荧光光谱研究了多种稀有金属离子与抗癌药物巯嘌呤 (mercaptopurine ,MP)、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并通过对它们之间的结合常数、结合位置数、作用力类型的研究 ,为稀有金属离子参与癌症治疗、抗癌药物的合成提供了有益的... 用紫外光谱、荧光光谱研究了多种稀有金属离子与抗癌药物巯嘌呤 (mercaptopurine ,MP)、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并通过对它们之间的结合常数、结合位置数、作用力类型的研究 ,为稀有金属离子参与癌症治疗、抗癌药物的合成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离子 巯嘌呤 血清白蛋白 抗癌药物 稀有金属
下载PDF
人红细胞中巯嘌呤甲基转移酶活性的HPLC测定法 被引量:7
9
作者 张波 徐小薇 +1 位作者 付强 李大魁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941-943,共3页
目的建立人红细胞中巯嘌呤甲基转移酶(thiopurinemethyltransferase,TPMT)活性的HPLC测定法,为初步考察汉族健康人及自身免疫病患者TPMT活性分布状况及TPMT遗传多态性对硫唑嘌呤药动学影响提供方法学基础。方法以S腺苷L甲硫氨酸(Sadenos... 目的建立人红细胞中巯嘌呤甲基转移酶(thiopurinemethyltransferase,TPMT)活性的HPLC测定法,为初步考察汉族健康人及自身免疫病患者TPMT活性分布状况及TPMT遗传多态性对硫唑嘌呤药动学影响提供方法学基础。方法以S腺苷L甲硫氨酸(SadenosyleLmethionine,SAM)作为甲基供体,6巯基嘌呤(6mercaptopurine,6MP)作为酶反应底物,TPMT催化6MP生成6甲基巯基嘌呤(6methylmercaptopurine,6MeMP),采用二氯甲烷异丙醇(80∶20)萃取6MeMP,常温下氮气吹干,120μL流动相复溶,10~50μL进样分析。色谱条件ShimpackCLCODS(6mm×150mm,5μm)柱;流动相甲醇水三乙胺(24∶756∶04),磷酸调至pH7,流速为10mL·min-1;紫外检测,λ=290nm。结果该方法在50~2000ng·mL-1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09996,斜率变异系数RSD=473%(n=7);高、中、低浓度质控样本的批内、批间RSD在111%~429%之间,回收率在949%~1032%之间(n=7)。结论该方法灵敏、准确、重现性好,满足临床研究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巯嘌呤甲基转移酶 活性 高效液相色谱法 红细胞
下载PDF
巯嘌呤甲基转移酶活性对硫唑嘌呤中间代谢物6-巯基嘌呤药动学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波 徐小薇 +1 位作者 曾学军 李大魁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4期1093-1096,共4页
目的通过对硫唑嘌呤中间代谢物6-巯基嘌呤(6-mercaptopurine,6-MP)药动学的研究,初步探讨巯嘌呤甲基转移酶(thiopurine methyltransferase,TPMT)活性对6-MP药动学的影响。方法根据红细胞中TPMT活性,受试者分成高酶活性组[(14.52±2.... 目的通过对硫唑嘌呤中间代谢物6-巯基嘌呤(6-mercaptopurine,6-MP)药动学的研究,初步探讨巯嘌呤甲基转移酶(thiopurine methyltransferase,TPMT)活性对6-MP药动学的影响。方法根据红细胞中TPMT活性,受试者分成高酶活性组[(14.52±2.10)μmol.h-1.L-1RBCs,n=16]和低酶活性组[(7.02±2.44)μmol.h-1.L-1RBCs,n=4]。受试者早晨空腹口服硫唑嘌呤100 mg,8 h动态采集静脉血,HPLC测定血浆中6-MP浓度,采用WinNonlin程序进行房室模型拟合及药动学参数计算。结果:6-MP药动学符合一室模型特点,6-MP血浆浓度较低,高酶活性组和低酶活性组ρmax分别是(0.048 3±0.024 3)和(0.039 1±0.010 8)mg.L-1;两组AUC分别是(0.132 0±0.047 2)和(0.093 2±0.012 5)mg.h.L-1;6-MP半衰期短,分别是(1.09±0.65)和(1.25±1.05)h;6-MP表观分布容积大,两组Vd/F分别是(625.63±258.82)和(949.83±670.27)L。高酶活性组和低酶活性组在tmax和tlag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Ka,ρmax,AUC,Ke,t1/2,Vd/F,CL/F等药动学参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由于6-MP代谢的复杂性及独特的组织分布特性,使得TPMT活性对6-MP药动学的影响变得不明显,目前还不能借助6-MP药动学来推测硫唑嘌呤的治疗效果和毒性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巯嘌呤甲基转移酶 6- 硫唑 药动学
下载PDF
巯嘌呤甲基转移酶基因多态性联合硫鸟嘌呤核苷酸血药浓度监测在硫唑嘌呤治疗炎症性肠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7
11
作者 夏泉 黄燕 +5 位作者 汪燕燕 许杜娟 胡乃中 胡静 梅俏 陈飞虎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4年第3期302-308,共7页
目的:探讨巯嘌呤甲基转移酶(TPMT)基因多态性联合红细胞中硫鸟嘌呤核苷酸(6-TGNs)血药浓度监测在硫唑嘌呤治疗炎症性肠病中的临床应用,为实施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取临床确诊为炎症性肠病的患者,采用PCR扩增、焦磷... 目的:探讨巯嘌呤甲基转移酶(TPMT)基因多态性联合红细胞中硫鸟嘌呤核苷酸(6-TGNs)血药浓度监测在硫唑嘌呤治疗炎症性肠病中的临床应用,为实施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取临床确诊为炎症性肠病的患者,采用PCR扩增、焦磷酸基因测序法技术检测其TPMT基因第7外显子G460A和第10外显子A719G的2个多态性位点;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患者红细胞(RBC)中6-TGNs浓度。结果:15例患者TPMT*3基因均为野生型,未发现突变;首次检测的6-TGNs浓度为 147.31~875.26 pmol/L(8×10^8)RBC,服用相同剂量的患者个体差异较大。结论:TPMT基因多态性检测有助于预测硫唑嘌呤治疗炎症性肠病的骨髓毒副作用,6TGNs浓度测定有助于药物剂量的调整,两者联合应用可为接受硫唑嘌呤治疗的炎症性肠病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巯嘌呤甲基转移酶基因多态性 硫鸟核苷酸血药浓度 临床应用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硫唑嘌呤和巯嘌呤浓度 被引量:5
12
作者 袁成 孙成春 +1 位作者 曹晓芝 王景祥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1期485-487,共3页
本文报道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浆中硫唑嘌呤和巯嘌呤浓度的方法。样品用三氯醋酸沉淀蛋白后,取上清液直接进样。以SpherisoubC18为固定相,甲醇-水-乙二胺(200:800:10V/V)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UV... 本文报道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浆中硫唑嘌呤和巯嘌呤浓度的方法。样品用三氯醋酸沉淀蛋白后,取上清液直接进样。以SpherisoubC18为固定相,甲醇-水-乙二胺(200:800:10V/V)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UV313nm,甲硝唑为内标。硫唑嘌呤和巯嘌呤最低检出浓度分别为0.1μg/ml和0.5μg/ml;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6.6±2.72和103.4±2.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唑 巯嘌呤 高效液相色谱 血浓度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巯嘌呤甲基转移酶活性 被引量:5
13
作者 葛健 夏瑞祥 +3 位作者 曾庆曙 金涌 过林 陈纭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20-522,共3页
目的:建立一种简易的非放射性方法检测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血红细胞中巯嘌呤甲基转移酶(TPMT)活性。方法:以非放射性S-腺苷-L-甲硫氨酸(SAM)为甲基供体,完成6-巯基嘌呤(6-MP)向6-甲基巯基嘌呤(6-MeMP)的甲基化转变。... 目的:建立一种简易的非放射性方法检测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血红细胞中巯嘌呤甲基转移酶(TPMT)活性。方法:以非放射性S-腺苷-L-甲硫氨酸(SAM)为甲基供体,完成6-巯基嘌呤(6-MP)向6-甲基巯基嘌呤(6-MeMP)的甲基化转变。孵育结耘时,6-MeMP经醋酸苯汞混和物抽提。色谱柱为hypersil ODS C18(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加入三乙胺并以磷酸调至pH3.2)(70:30,v/v),流速为1mL·min^-1,检测波长为290nm。结果:线性范围为20-1280μg·L^-1(r=0.9995,n=7),高、中、低3种浓度的平均回收率为92.3%。结论:该法简便、快速、准确,适用于TPMT药动学研究和临床监测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巯嘌呤甲基转移酶 高效液相色谱法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下载PDF
硫鸟嘌呤核苷酸浓度检测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6-巯嘌呤个体化疗中的意义 被引量:4
14
作者 邹亚伟 王昭霞 +5 位作者 牟德海 关镜明 卫凤桂 翟莺莺 陈福雄 吴梓梁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1期3688-3690,共3页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灵敏、高效的方法,检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红细胞中硫鸟嘌呤核苷酸浓度。方法:应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T-HPLC)技术,测定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红细胞内6-巯嘌呤(6-MP)及其代谢产物[硫鸟嘌呤核苷酸、6-硫代黄嘌...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灵敏、高效的方法,检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红细胞中硫鸟嘌呤核苷酸浓度。方法:应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T-HPLC)技术,测定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红细胞内6-巯嘌呤(6-MP)及其代谢产物[硫鸟嘌呤核苷酸、6-硫代黄嘌呤(6-TX)、6-甲基巯基嘌呤(6-MMP)]浓度。色谱柱为Resolve C18,柱温40℃。流动相A为0.2%的乙酸溶液,流动相B为甲醇。梯度洗脱程序为在16min内流动相B的浓度从0上升到80%。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为0~12.5min用290nm检测6-硫鸟嘌呤(6-TG)、6-MP和6-TX,12.5min时切换为340nm检测6-MMP。结果:进样体积为10μL时,6-TG和6-TX的线性范围为0~20nmol/mL(r=0.9993,r=0.9980)。硫鸟嘌呤核苷酸浓度与测定后第9天的白细胞计数呈负相关(P<0.01)。结论:RT-HPLC法简便、准确检测6-MP代谢物浓度,有助于个体化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淋巴细胞 急性 6-巯嘌呤 儿童
下载PDF
硫唑嘌呤和巯嘌呤与牛血清白蛋白作用的荧光光谱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马旭文 李忠平 +1 位作者 李建晴 董川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4期399-403,共5页
采用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可见光谱法研究了硫唑嘌呤(AZP)和巯嘌呤(6-MP)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结合反应特性。测定了不同温度下的结合常数KA及结合位点数n,研究证明AZP和6-MP对BSA内源荧光的猝灭机理均为静态猝灭,且主要以疏水作用力与BSA... 采用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可见光谱法研究了硫唑嘌呤(AZP)和巯嘌呤(6-MP)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结合反应特性。测定了不同温度下的结合常数KA及结合位点数n,研究证明AZP和6-MP对BSA内源荧光的猝灭机理均为静态猝灭,且主要以疏水作用力与BSA作用;利用同步荧光技术发现AZP和6-MP对BSA的构象均有影响;AZP和6-MP与BSA摩尔比为1∶1时,根据F rster偶极-偶极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计算出作用距离rAZP=2.94,r6-MP=4.10,说明AZP和6-MP与BSA的猝灭过程中都存在能量转移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唑 巯嘌呤 牛血清白蛋白 荧光光谱法
下载PDF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红细胞中巯嘌呤甲基转移酶的活性 被引量:3
16
作者 马晓莉 朱平 +1 位作者 胡亚美 吴敏媛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68-470,共3页
目的:研究中国健康人群和急性白血病患者红细胞内巯嘌呤甲基转移酶(TPMT)活性。方法:测定TPMT活性的基础是,应用非放射性S-腺苷蛋氨酸(SAM)作为甲基供体,6-MP经TPMT甲基化为6-MeMP。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技术(RP-HPLC),样品经乙酸苯汞加合... 目的:研究中国健康人群和急性白血病患者红细胞内巯嘌呤甲基转移酶(TPMT)活性。方法:测定TPMT活性的基础是,应用非放射性S-腺苷蛋氨酸(SAM)作为甲基供体,6-MP经TPMT甲基化为6-MeMP。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技术(RP-HPLC),样品经乙酸苯汞加合物(PMA)提取6-MeMP。色谱柱为Dopond C18(10 μm,4.6 mm×250 mm),流动相为甲醇-水(20:80),流速1.5 mL·min~1,检测波长303nm。结果:6-巯基嘌呤(6-MP)和甲基巯嘌呤(6-MeMP)的保留时间分别为3.9 min和5.2 min,日内和日间RSD均小于2%,重复性好。结论:本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适用于巯嘌呤类药物细胞内药理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巯嘌呤甲基转移酶 红细胞 MP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活性 RP—HPLC S-腺苷蛋氨酸 加合物 甲醇 乙酸
下载PDF
巯嘌呤分子探针同步荧光法测定蛋白质的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崔凤灵 闫迎华 +2 位作者 张强斋 渠桂荣 卢雁 《化学试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584-586,共3页
基于巯嘌呤与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引起血清白蛋白的同步荧光发生特异性变化,其同步荧光强度和溶液中血清白蛋白的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建立了以巯嘌呤为分子探针,运用固定波长同步荧光光谱分析测定生物样品中蛋白质含量的新方法。在... 基于巯嘌呤与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引起血清白蛋白的同步荧光发生特异性变化,其同步荧光强度和溶液中血清白蛋白的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建立了以巯嘌呤为分子探针,运用固定波长同步荧光光谱分析测定生物样品中蛋白质含量的新方法。在最佳实验条件下,体系的同步荧光强度与人血清白蛋白在0.55—496.8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的检测限可达0.18μg/mL。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稳定性及选择性好,对实际样品进行回收测定,回收率在97.9%-102.7%之间,对11份空白溶液进行平行测定的相对标准差为0.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巯嘌呤 人血清蛋白 同步荧光光谱 分子探针
下载PDF
化学发光法测定巯嘌呤的含量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滔 薛冰纯 刘二保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026-1029,共4页
在流动注射系统中,利用巯嘌呤在碱性Luminol-K3Fe(CN)4化学发光体系中发光信号强的特点,建立了一种测定巯嘌呤的新方法。在优化条件下,方法的线性范围是1.02×10^-7~1.02×10^-9mol·L^-1,回归方程是y=36.315c+... 在流动注射系统中,利用巯嘌呤在碱性Luminol-K3Fe(CN)4化学发光体系中发光信号强的特点,建立了一种测定巯嘌呤的新方法。在优化条件下,方法的线性范围是1.02×10^-7~1.02×10^-9mol·L^-1,回归方程是y=36.315c+140.72(Y是相对发光强度,c是巯嘌呤浓度与10^-8mol·L^-1的乘积),相关系数是0.9982,检出限(S/N=3)是6.33X10^-10mol·L^-1,RSD为3.54%(ci=2.0X10^-9mol·L^-1,n=12)。该法用于合成样品的测定,简便、灵敏、快速,结果令人满意。文章简要地探讨了巯嘌呤在碱性Luminol-K3Fe(CN)6化学发光体系中的化学发光机理:在反应过程中,产生大量的过氧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自由基与鲁米诺反应,形成激发态的鲁米诺分子,鲁米诺分子由激发态回到基态产生化学发光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注射 化学发光 巯嘌呤 测定
下载PDF
HPLC法检测人红细胞中巯嘌呤甲基转移酶的活性 被引量:4
19
作者 熊晖 熊磊 +4 位作者 苏丹 辛华雯 吴笑春 李罄 李高 《中国药师》 CAS 2007年第8期738-740,共3页
目的:建立一种测定巯嘌呤甲基转移酶(TPMT)活性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以S-甲基-14C-腺苷-甲硫氨酸(SAM)作为甲基供体,6-硫鸟嘌呤(6-TG)作为反应底物,TPMT催化6-TG生成6-甲基硫鸟嘌呤(6-MTG),高氯酸沉淀后进样分析。采用Hypersil BDS C... 目的:建立一种测定巯嘌呤甲基转移酶(TPMT)活性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以S-甲基-14C-腺苷-甲硫氨酸(SAM)作为甲基供体,6-硫鸟嘌呤(6-TG)作为反应底物,TPMT催化6-TG生成6-甲基硫鸟嘌呤(6-MTG),高氯酸沉淀后进样分析。采用Hypersil BDS C18(250mm×4.6 mm,5μm)柱;流动相为磷酸钾缓冲液-乙腈-四氢呋喃(94:4:2),流速1ml·min-1;荧光检测器激发波长:315 nm,发射波长:390 nm。结果:标准曲线方程为Y=0.093 3X-0.002 2,r=0.999 3,线性范围为7.5~300.0 pmol。日内RSD小于5.0%,日间RSD小于13.0%,高、中、低浓度的平均方法回收率分别为94.42%,99.90%,103.94%,平均提取回收率分别为94.42%,81.85%,91.62%。结论:该法操作简便,回收率稳定,灵敏度高,适于临床常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巯嘌呤甲基转移酶 活性 高效液相色谱 荧光检测
原文传递
荧光光谱法研究葫芦[7]脲与6-巯嘌呤和腺嘌呤的包结作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何小英 李来生 +1 位作者 方奕珊 陈红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87-191,共5页
采用荧光光谱法分别研究了葫芦[7]脲(CB[7])对6-巯嘌呤(6-MP)和腺嘌呤(ADP)的包结作用。实验考察了时间、pH值以及温度对荧光强度和包结作用的影响,利用Benesi-Hildebrand方程分别计算出6-MP和ADP与CB[7]的包结常数。结果表明:酸度对体... 采用荧光光谱法分别研究了葫芦[7]脲(CB[7])对6-巯嘌呤(6-MP)和腺嘌呤(ADP)的包结作用。实验考察了时间、pH值以及温度对荧光强度和包结作用的影响,利用Benesi-Hildebrand方程分别计算出6-MP和ADP与CB[7]的包结常数。结果表明:酸度对体系的包结有明显的影响。在pH值为8.0和2.0左右时,6-MP和ADP分别具有稳定和最佳激发和发射波长,随着CB[7]浓度的增大,体系的荧光强度都有明显增强,包结作用迅速(小于5 min)。实验得出CB[7]与6-MP和ADP的包结比均为1∶1,在298 K时的包结常数分别为3.6797×102L·mol-1和2.2033×102L·mol-1。通过热力学参数的变化,探讨了维系包结物稳定性的主要作用力。CB[7]是葫芦脲家族中水溶性最强的主体分子,作为一种安全低毒的药物载体极具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光谱法 6-巯嘌呤 包结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