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延续性护理模式对脑卒中患者巴塞尔指数影响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48
1
作者 孙林霞 王玉芳 《护士进修杂志》 2016年第3期242-245,共4页
目的观察延续性护理模式对于脑卒中患者巴塞尔指数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组条件的7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与对照组38例。观察中失访7例,最后纳入观察组35例、对照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护理,观察组在常规出院护理的基础... 目的观察延续性护理模式对于脑卒中患者巴塞尔指数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组条件的7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与对照组38例。观察中失访7例,最后纳入观察组35例、对照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护理,观察组在常规出院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延续性护理模式,观察干预患者出院时、7d、15d、30d、90d、120d,延续护理团队在出院患者随访过程中及时评估患者病情,调整用药;进行康复评估,调整康复计划;进行Barthel指数评估,加强Barthel指数项目训练;强调居家环境评估,对危险因素实施干预;强调心理护理等。比较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完全护理满意度等指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出院时、出院15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30d、90d、120dBarthel指数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完全护理满意度调查比较,出院时完全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5d、30d、90d、120d观察组完全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延续性护理模式在脑卒中患者康复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有利于提高其Barthel指数,使患者自理能力由重度依赖提高到中度或轻度依赖,改善其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续性护理模式 脑卒中 巴塞尔指数 护理
下载PDF
延续性护理模式对脑卒中患者巴塞尔指数及躯体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刘淑娟 晏晓琨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9年第11期1632-1635,共4页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模式对脑卒中患者巴塞尔指数及躯体功能的影响,为脑卒中患者的长期护理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选取2016年1~10月该院神经康复病房接受治疗的脑卒中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模式对脑卒中患者巴塞尔指数及躯体功能的影响,为脑卒中患者的长期护理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选取2016年1~10月该院神经康复病房接受治疗的脑卒中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延续性护理模式,对照组患者采用电话随访护理模式。干预随访1年后比较两组患者巴塞尔指数及躯体功能的差异,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各躯体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后,观察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关节活动度、肌张力、平衡能力、视空间神经、感觉功能、健侧肢体功能、语言功能、疼痛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两组患者巴塞尔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3个月、6个月、1年,观察组患者巴塞尔指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出院后行延续性护理模式能提高其自我护理能力、躯体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延续性护理模式 巴塞尔指数 躯体功能
原文传递
脑梗死患者实施中医护理对Barthel指数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刘云霞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第25期145-147,共3页
目的对中医护理在脑梗死(脑血栓形成)患者实施中的效果进行分析和讨论。方法 68例脑梗死(脑血栓形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接受中医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 目的对中医护理在脑梗死(脑血栓形成)患者实施中的效果进行分析和讨论。方法 68例脑梗死(脑血栓形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接受中医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巴塞尔(Barthel)指数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94.26±2.54)分和Barthel指数(86.41±2.69)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49±3.15)分和(71.52±2.4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中医护理应用于脑梗死(脑血栓形成)患者护理中,可有效改善患者运动状况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上神经内科护理人员采纳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护理 脑梗死 巴塞尔指数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司来吉兰联合综合训练对帕金森病步态冻结患者步态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闫昆 张春海 +4 位作者 白雪娇 靳文艳 王强 王健佼 陈兰英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4年第3期318-321,共4页
目的探讨司来吉兰联合综合训练对帕金森病步态冻结患者冻结步态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2019年3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101例帕金森病步态冻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组间基线资料均衡的原则,采用随机的方法将... 目的探讨司来吉兰联合综合训练对帕金森病步态冻结患者冻结步态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2019年3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101例帕金森病步态冻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组间基线资料均衡的原则,采用随机的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9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组给予司来吉兰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司来吉兰联合综合训练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Webster评分、巴塞尔指数、治疗后步态相关参数、治疗后认知情况、治疗效果;治疗后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和幻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Webster评分、步频下降,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降低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巴塞尔指数、步长、步速均增大,且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增长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MMSE评分、视空间和执行、抽象思维、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司来吉兰联合综合训练治疗帕金森病步态冻结患者对改善冻结步态、认知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来吉兰 综合训练 帕金森病步态冻结 认知功能 巴塞尔指数 治疗效果
下载PDF
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吡拉西坦治疗风痰阻络型中风患者临床疗效观察
5
作者 韩雪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2期0068-0070,共3页
分析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吡拉西坦治疗风痰阻络型中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中医院2021年5月~2022年5月收治的40例风痰阻络型中风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吡拉西坦)和对照组(吡拉西坦),... 分析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吡拉西坦治疗风痰阻络型中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中医院2021年5月~2022年5月收治的40例风痰阻络型中风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吡拉西坦)和对照组(吡拉西坦),各20例。对比两组疗效、症状及预后评分及治疗安全性。结果 研究组的总治疗有效率和巴塞尔指数、运动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证候积分和神经功能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安全性相当(P>0.05)。结论 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吡拉西坦治疗风痰阻络型中风,可提高临床疗效,提高日常生活能力,用药安全性可,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白术天麻汤 吡拉西坦 风痰阻络型中风 巴塞尔指数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康复护理在针灸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后肢体偏瘫患者中的效果
6
作者 郭慧 沈光兰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5期0164-0167,共4页
探讨针刺疗法对高血压性脑出血后肢体瘫痪病人的疗效。方法 本次研究的目标为100名住院病人,每名100名病人将于2023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进行,采用随机数表方法将50名病人分为普通护理的对照组和50名进行康复护理的研究组,两组的护理... 探讨针刺疗法对高血压性脑出血后肢体瘫痪病人的疗效。方法 本次研究的目标为100名住院病人,每名100名病人将于2023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进行,采用随机数表方法将50名病人分为普通护理的对照组和50名进行康复护理的研究组,两组的护理结果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前的 Barthel评分、 CSS评分和 NIHSS评分比较,均没有显著性(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 Barthel评分、 CSS评分和 NIHSS评分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高血压脑出血后四肢瘫痪的病人,在进行针刺疗法时进行的康复护理,可以让病人的疗效得到很大的提升,同时也能让病人的行动和神经功能得到更好的提升,得到了很高的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后肢体偏瘫患者 康复护理 巴塞尔指数 护理效果
下载PDF
髓过氧化物酶检测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4
7
作者 任建兵 戴世荣 +2 位作者 王兴山 邱谷 刘培龙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20期2854-2856,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分析其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类型、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巴塞尔指数)的相关性。方法选取7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巴塞尔指数分为好、中、差3个组;根据...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分析其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类型、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巴塞尔指数)的相关性。方法选取7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巴塞尔指数分为好、中、差3个组;根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中国人卒中量表)标准分为轻度损伤组(0-15分)、中度损伤组(16-30分)、重度损伤组(31-45分);根据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类型分为软斑组、混合斑组、硬斑组。比较不同组别患者血清MPO水平结果。结果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严重,患者血清中MPO水平越高,且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巴塞尔指数越好,患者血清MPO水平越低;软斑组、混合斑组、硬斑组之间血清MPO水平不同,血清MPO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类型与神经功能缺损和巴塞尔指数级别具有相关性。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与血清MPO水平、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巴塞尔指数,以及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相关,血清MPO水平有助于判断病情,并指导临床诊断与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过氧化物酶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巴塞尔指数
下载PDF
超早期血管内介入治疗Hunt-HessⅣ-Ⅴ级颅内动脉瘤破裂临床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罗显华 何明海 +2 位作者 罗长稳 张纯化 李铭辉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11期1360-1363,共4页
目的:探讨Hunt-HessⅣ-Ⅴ级颅内动脉瘤破裂应用超早期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的Hunt-HessⅣ-Ⅴ级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依照介入手术干预时机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试验组给予超早期血管内介入治疗(发病48 h内... 目的:探讨Hunt-HessⅣ-Ⅴ级颅内动脉瘤破裂应用超早期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的Hunt-HessⅣ-Ⅴ级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依照介入手术干预时机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试验组给予超早期血管内介入治疗(发病48 h内进行栓塞手术治疗)和常规组给予延期血管内介入治疗(发病48~96 h内进行栓塞手术治疗),每组43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出院后3个月巴塞尔指数(BI)、出院时格拉斯预后评分(GOS)、术后格拉斯昏迷评分(GCS)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Hunt-Hess分级、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前,两组患者GCS评分以及B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出院时,两组患者GCS评分、BI指数均较术前上升(均P<0.05),且试验组水平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两组患者出院时GOS评分均上升(P<0.05),且试验组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6.98%)低于常规组(27.91%)(P<0.05)。结论:相比延期血管内介入治疗Hunt-HessⅣ-Ⅴ级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超早期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效果更好,患者预后良好,且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介入治疗 超早期 格拉斯预后评分 巴塞尔指数 并发症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抑郁性障碍的临床特征及对其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 被引量:11
9
作者 闫伟华 伍艳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9年第5期719-723,共5页
目的:探究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抑郁心理障碍的临床特征及对其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7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急性脑梗死早期抑郁患者24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120)和对照组(n=120),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 目的:探究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抑郁心理障碍的临床特征及对其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7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急性脑梗死早期抑郁患者24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120)和对照组(n=120),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患者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HAMD、HAMA、Barthel指数及MMSE评分,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SF-36评分和满意度。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HAMD和HAMA评分均有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t=-9.721,-10.428;P<0.01);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和MMSE评分均有明显上升,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t=4.820,11.847;P<0.01);观察组RP、RE、VT、BP、MH及GH这6个维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9.586,13.409,9.478,8.718,8.856,9.606;P<0.01)。观察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χ~2=9.390,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抑郁性心理障碍的临床表现主要以精神症状为主,患者会出现明显焦虑和抑郁症状,认知能力较差,且生活能力下降。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能明显缓解患者焦虑和抑郁的程度,提高患者认知能力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早期抑郁心理障碍 健康教育 焦虑 抑郁 巴塞尔指数 简易精神状况
原文传递
动态观察急性脑卒中后听觉诱发电位的变化
10
作者 刘建民 周竹娟 郑健 《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09年第6期344-347,共4页
目的:观察急性脑卒中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的改变特点,评价其对脑功能监测的价值。方法:对96例脑卒中(58例脑梗死、27例脑出血和1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检测发病后不同时期(1~12d)BAEP和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目的:观察急性脑卒中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的改变特点,评价其对脑功能监测的价值。方法:对96例脑卒中(58例脑梗死、27例脑出血和1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检测发病后不同时期(1~12d)BAEP和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改变,结合中国卒中量表(CSS)评分、巴塞尔指数、格拉斯哥-匹兹堡昏迷量表(GPCS)评分以及颅脑影像学检查结果,分析与临床神经功能缺失的关系。以25例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脑卒中患者BAEP的Ⅰ、Ⅲ、Ⅴ波峰潜伏期(PL)和Ⅰ-Ⅲ、Ⅰ-Ⅴ峰间潜伏期(IPL)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延长(P〈0.01);幕下脑出血和后循环脑梗死患者BAEP-V波PL与其病灶大小呈正相关(P〈0.01);脑出血和脑梗死患者BAEP—V波PL与其血清NSE水平、CSS评分呈正相关(P〈0.01);各型脑卒中患者BAEP—V波PL与其GPCS评分呈负相关(P〈0.01)。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BAEP各波的改变与病灶部位有关,V波PL改变客观反映了脑出血和脑梗死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巴塞尔指数(BI) 格拉斯哥-匹兹堡昏迷量表(GPCS)
下载PDF
正念训练结合阶段式康复护理对颅脑外伤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卢丹凤 沈晔 沈佳佳 《浙江医学教育》 2019年第6期60-63,共4页
目的:探讨正念训练结合阶段式康复护理对颅脑外伤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依据患者接受护理方案的不同将94例需要手术治疗颅脑外伤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47例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47例在常规护理基础结合正念训练与阶段式康复护理,评... 目的:探讨正念训练结合阶段式康复护理对颅脑外伤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依据患者接受护理方案的不同将94例需要手术治疗颅脑外伤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47例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47例在常规护理基础结合正念训练与阶段式康复护理,评定2组平衡能力、运动功能、Barthel指数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统计配合度、并发症、住院时间、预后情况。结果:护理后研究组平衡能力(41.11±3.2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31.03±2.62)分,研究组上肢、下肢运动功能评定分值和Barthel指数评定分值(48.56±6.15)分、(29.43±1.46)分、(79.97±16.2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26.54±4.78)分、(21.13±2.23)分、(48.35±16.11)分,(P<0.05),研究组NIHSS评定分值(16.58±2.8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21.16±6.32)分(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较研究组高,配合度较研究组低(P<0.05),研究组预后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正念训练结合阶段式康复护理利于提高颅脑外伤患者术后平衡能力与运动功能,利于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念训练 阶段式康复护理 颅脑外伤 平衡能力 巴塞尔指数
下载PDF
去氨普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II期试验研究:基于MRI的静脉注射去氨普酶溶栓治疗急性卒中的9h时间窗试验 被引量:5
12
作者 Hacke W. Albers G. +1 位作者 Al- RawiY. 赵正卿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神经病学分册)》 2005年第6期53-54,共2页
Background and Purpose - Most acute ischemic stroke patients arrive after the 3- hour time window for 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rtPA) administration. The Desmoteplase In Acute Ischemic Stroke trial (DI... Background and Purpose - Most acute ischemic stroke patients arrive after the 3- hour time window for 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rtPA) administration. The Desmoteplase In Acute Ischemic Stroke trial (DIAS) was a dose- finding randomized trial designed to evaluate 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intravenous desmoteplase, a highly fibrin- specific and nonneurotoxic thrombolytic agent, administered within 3 to 9 hours of ischemic stroke onset in patients with perfusion/diffusion mismatch on MRI. Methods - DIAS was a placebo- controlled, double- blind, randomized, dose- finding phase II trial. Patients with 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 scores of 4 to 20 and MRI evidence of perfusion/diffusion mismatch were eligible. Of 104 patients, the first 47 (referred to as Part 1) were randomized to fixed doses of desmoteplase (25 mg, 37.5 mg, or 50 mg) or placebo. Because of an excessive rate of symptomatic intracranial hemorrhage (sICH), lower weight- adjusted doses escalating through 62.5 μ g/kg, 90 μ g/kg, and 125 μ g/kg were subsequently investigated in 57 patients (referred to as Part 2). The safety endpoint was the rate of sICH. Efficacy endpoints were the rate of reperfusion on MRI after 4 to 8 hours and clinical outcome as assessed by NIHSS, modified Rankin scale, and Barthel Index at 90 days. Results - Part 1 was terminated prematurely because of high rates of sICH with desmoteplase (26.7% ). In Part 2, the sICH rate was 2.2% . No sICH occurred with placebo in either part. Reperfusion rates up to 71.4% (P=0.0012) were observed with desmoteplase (125 μ g/kg) compared with 19.2% with placebo. Favorable 90- day clinical outcome was found in 22.2% of placebo- treated patients and between 13.3% (62.5 μ g/kg; P=0.757) and 60.0% (125 μ g/kg; P=0.0090) of desmote- plase- treated patients. Early reperfusion correlated favorably with clinical outcome (P=0.0028). Favorable outcome occurred in 52.5% of patients experiencing reperfusion versus 24.6% of patients without reperfusion. Conclusions - Intravenous desmoteplase administered 3 to 9 hours after acute ischemic stroke in patients selected with perfusion/diffusion mismatch is associated with a higher rate of reperfusion and better clinical outcome compared with placebo. The sICH rate with desmoteplase was low, using doses up to 125 μ 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I MRI 急性卒中 试验研究 安慰剂对照 缺血性脑卒中 巴塞尔指数 弥散障碍 静脉给药 量效关系
下载PDF
Evolution on the Water Quality in Sergipe Hinterland Reservoirs, Northeast Brazil
13
作者 Carlos Alexandre Borges Garcia Anairam Piedade de Souza Melol +6 位作者 Helenice Leite Garcia Cristiane da CunhaNascimento Silvanio Silvario Lopes da Costa Maria Caroline Silva Mendonaa Jose do Patrocinio Hora Alves Marcus Aure1io Soares Cruz Rennan Geovanny Oliveira Araujo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B)》 2017年第7期345-351,共7页
Population growth has consequences for intense use of aquatic ecosystems. Samples were taken, between 2013 and 2014, in the reservoirs "Algodoeiro" and "Gloria" in Sergipe, Brazil. TSI (Trophic State Index) and ... Population growth has consequences for intense use of aquatic ecosystems. Samples were taken, between 2013 and 2014, in the reservoirs "Algodoeiro" and "Gloria" in Sergipe, Brazil. TSI (Trophic State Index) and WQI (Water Quality Index) were used. It was determined the parameters such as conductivity, dissolved oxygen, total nitrogen, total phosphorus and chlorophyll. TSI has been applied, in "Algodoeiro", which was classified as mesotrophic. With the increase of rainfall in 2014, this reservoir changed its condition to eutrophic. "Gloria" reservoir was already classified in super-eutrophication. Regarding the WQI, the reservoirs were classified in Class IV, indicating a critically degraded condi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ter quality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limnological studies TSI (Trophic State Index) RWQI (Reservoir WaterQuality Index).
下载PDF
神经梅毒患者临床特征及影响日常生活能力因素分析
14
作者 谢彩蝶 徐寿成 +3 位作者 张宁 王蔚 何珊珊 郑亚彬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25年第3期135-141,共7页
目的分析神经梅毒(neurosyphilis,NS)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影响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的因素。方法对90例N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使用巴塞尔指数(Barthel index,BI)评估患者入院时ADL,将患者分为无... 目的分析神经梅毒(neurosyphilis,NS)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影响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的因素。方法对90例N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使用巴塞尔指数(Barthel index,BI)评估患者入院时ADL,将患者分为无需依赖组、轻度依赖组和中重度依赖组,通过比较分析和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探讨ADL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临床指标对出院时ADL恢复不良(BI评分≤60分)患者的预测效能。结果90例NS患者,年龄(54.17±12.45)岁,男性70例(77.78%)。临床表现中精神行为异常(44.44%)最为常见,其次为肢体感觉或运动障碍(25.56%)、构音障碍(16.67%)。根据BI评分分组,无需依赖组41例(45.6%),轻度依赖组31例(34.4%),中重度依赖组18例(20.0%)。3组比较,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逐渐增高[2.80(1.97,4.73)vs.3.80(2.28,4.89)vs.5.37(3.76,7.20)],中重度依赖组分别高于无需依赖组及轻度依赖组(P<0.05);脑脊液蛋白浓度逐渐增多[427(341,644)mg/L vs.553(425,830)mg/L vs.933(641,1706.5)mg/L],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NLR(β=-0.242,P=0.018)和脑脊液蛋白浓度(β=-0.461,P<0.001)与入院时的ADL呈负相关。脑脊液蛋白浓度预测出院时ADL恢复不良患者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806(95%CI:0.708~0.883,P<0.001),最佳截断值为620 mg/L,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6.7%和69.4%。结论NS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精神行为异常,NLR、脑脊液蛋白浓度增高与ADL降低相关联,早期积极干预炎症反应及脑脊液蛋白异常可能为改善患者预后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梅毒 精神行为异常 日常生活能力 巴塞尔指数 脑脊液 炎症 回归分析
下载PDF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病情危重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白非 周宇 +3 位作者 左红 杨霞 郑莉 李卉 《重庆医学》 CAS 2021年第19期3314-3317,3321,共5页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病情危重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1-3月湖北省2家指定医院确诊的COVID-19住院患者88例。收集患者入院时的人口统计学资料、实验室指标及评定患者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巴塞尔指数(BI)等数据...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病情危重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1-3月湖北省2家指定医院确诊的COVID-19住院患者88例。收集患者入院时的人口统计学资料、实验室指标及评定患者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巴塞尔指数(BI)等数据,运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88例患者中男45例,女43例;危重症12例(13.6%),非危重症76例(86.4%);年龄21~91岁,平均(60.58±15.24)岁。结局为死亡3例(3.4%),转院/科5例(5.6%),出院80例(91.0%),患者入院时的BI评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史对病情有影响(OR=0.949、18.007,均P<0.05)。结论COVID-19患者入院时的BI评分是病情加重的危险因素,与无冠心病比较,有冠心病的COVID-19患者更难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巴塞尔指数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丹红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观察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温如义 《医药论坛杂志》 2020年第10期146-149,共4页
目的探索丹红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从无锡市惠山区第二人民医院2018年1月—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选择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43例)和对照组(37... 目的探索丹红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从无锡市惠山区第二人民医院2018年1月—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选择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43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给予丹红注射液治疗,其余根据具体情况给予常规处理和治疗,观察组增加丁苯酞胶囊治疗,治疗时间均为14 d,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NIHSS评分,血清炎症因子,血液流变学指标、生活质量评分以及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明显高于对照组(93.0%vs8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得到明显改善,观察组评分明显比对照组降低幅度大(P<0.05);相比于治疗前,治疗后两组患者VEGF均明显升高,TNF-α、IL-6、hs-CRP均明显降低,治疗后观察组改善幅度明显比对照组更大(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和Barthel指数改善幅度明显比对照组大,且两组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均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9%,观察组为11.5%,经统计学分析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和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可提高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减轻神经功能损伤和机体炎症反应,促进相关指标恢复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巴塞尔指数 缺血 红细胞聚集指数
原文传递
临床路径在子宫肌瘤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探讨
17
作者 刘静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11期95-98,共4页
分析临床路径在子宫肌瘤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20年10月~2022年10月收治的90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给予研究组临床路径护理,对照组常规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护理后的巴塞尔指数、临床治... 分析临床路径在子宫肌瘤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20年10月~2022年10月收治的90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给予研究组临床路径护理,对照组常规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护理后的巴塞尔指数、临床治疗指标与睡眠、疼痛评分改善程度。结果 研究组在术后1天、3天和6天的巴塞尔指数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下地、住院和术后排气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在术后1天、2天和3天及4天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取临床路径用于子宫肌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中,利于及时获悉其身心动态变化,为其安排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帮助其缓解疼痛和负面情绪,改善生活质量,让其早日回归正常生活,值得临床选择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路径护理 子宫肌瘤 围术期护理 巴塞尔指数
下载PDF
急性脑卒中早期康复的研究
18
作者 葛玥 《健康之路》 2018年第10期39-40,共2页
目的:探析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措施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于我院2018年1月-2018年4月间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中,选取18例患者入组研究,分为常规治疗组和早期康复组,分别实施常规干预措施和早期康复治疗办法。结果:与常... 目的:探析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措施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于我院2018年1月-2018年4月间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中,选取18例患者入组研究,分为常规治疗组和早期康复组,分别实施常规干预措施和早期康复治疗办法。结果:与常规治疗组相比,早期康复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肢体功能和运动能力在康复治疗后得到了明显改善。结论:针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应实施必要的康复治疗办法,促进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迅速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卒中 巴塞尔指数 认知障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