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GPS数据分析巴颜喀拉块体边界强震活动特征
1
作者 李宁 季灵运 +2 位作者 蒋锋云 朱良玉 刘传金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05-418,共14页
基于巴颜喀拉块体边界大地震序列,运用多弹簧滑块系统理论分析未来各边界断裂发生强震的可能时间;基于1991—2016年中国大陆GPS水平速度场数据,采用均匀弹性块体模型计算了巴颜喀拉块体各边界断裂带的长期活动特征,并以此作为参考背景,... 基于巴颜喀拉块体边界大地震序列,运用多弹簧滑块系统理论分析未来各边界断裂发生强震的可能时间;基于1991—2016年中国大陆GPS水平速度场数据,采用均匀弹性块体模型计算了巴颜喀拉块体各边界断裂带的长期活动特征,并以此作为参考背景,计算了1999—2007、2009—2013、2013—2015、2015—2017、2017—2020年各边界断裂带的活动性质及时空演化特征,同时结合1995年以来发生在各边界断裂带上的M≥7.0地震震源机制解综合分析强震活动与块体运动的关系。结果表明:1995年以来发生在块体各边界断裂带上的M≥7.0地震震源机制与块体边界的运动特征一致,这一系列地震可能是由巴颜喀拉块体向E—SE向运动增强所致。综合块体边界大震序列与块体相对运动结果认为,未来十年,甘孜—玉树断裂、龙门山断裂南段、东昆仑断裂带东段存在发生M≥7.0地震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颜喀拉块体 大地震序列 块体运动 均匀弹性模型 强震活动
下载PDF
巴颜喀拉块体南边界带西端当江断裂的活动构造变形:高分遥感的解译与野外验证
2
作者 赵琪 余中元 +1 位作者 王晓山 陈柏旭 《华北地震科学》 2024年第3期61-68,共8页
以活动断裂遥感影像解译标志为基础,利用奥维地图、91卫图等影像资料,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重点分析了甘孜-玉树断裂带当江段的空间展布及几何学与运动学特征;在此基础上对重点段进行野外踏勘,通过一系列的断错地貌现象验证解译结果,最... 以活动断裂遥感影像解译标志为基础,利用奥维地图、91卫图等影像资料,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重点分析了甘孜-玉树断裂带当江段的空间展布及几何学与运动学特征;在此基础上对重点段进行野外踏勘,通过一系列的断错地貌现象验证解译结果,最后得到甘孜-玉树断裂带当江段的几何展布。研究结果显示:①甘孜-玉树断裂带当江段总体走向为NWW;②断裂地貌发育有断层陡坎、槽谷、冲沟和河流阶地的左旋位错等;③断裂运动性质以左旋走滑为主,带有垂直的倾滑分量;研究同时表明:①遥感解译对于高寒、高海拔、交通不便的地区开展工作十分重要;②遥感解译对于地表破坏少、植被覆盖少的地区其效果更为直观、更利于在此类地区发挥作用;③活动构造变形强烈地区的遥感影像特征明显,更易于开展遥感解译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孜-玉树断裂带 巴颜喀拉块体 南边界西端 遥感解译 活动构造
下载PDF
巴颜喀拉块体中东段M_(S)≥7.0地震卫星红外辐射时间序列变化特征 被引量:1
3
作者 张铁宝 杨星 +2 位作者 路茜 龙锋 管勇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96-1507,共12页
2008年以来,在中国青藏高原腹地的巴颜喀拉块体中东段接连发生了2008年四川汶川8.0级、2013年四川芦山7.0级、2017年四川九寨沟7.0级以及2021年青海玛多7.4级地震.本文基于MODIS卫星红外数据,利用平滑方法提取了2004年4月—2022年2月(... 2008年以来,在中国青藏高原腹地的巴颜喀拉块体中东段接连发生了2008年四川汶川8.0级、2013年四川芦山7.0级、2017年四川九寨沟7.0级以及2021年青海玛多7.4级地震.本文基于MODIS卫星红外数据,利用平滑方法提取了2004年4月—2022年2月(近18年)巴颜喀拉块体中东段的红外亮温均值时间序列低频信息,分析了汶川8.0级、芦山7.0级、九寨沟7.0级以及玛多7.4级地震前后红外辐射低频信息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4次大地震前后红外辐射变化具有以下共性特征:(1)大地震前,巴颜喀拉块体中东段整体辐射值处于增强阶段,地震后,辐射值转为减弱阶段.这与弹性变形阶段岩石应力加载升温、卸载降温过程类似;(2)在4次大地震前的辐射增强阶段,辐射值均出现了大幅度的超2倍标准差辐射增强异常,这对巴颜喀拉块体中东段的7级以上地震具有一定的预警意义.这些共性特征有助于设计一个合适的技术方案来跟踪判断巴颜喀拉块体中东段7级以上大地震的危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玛多地震 卫星红外辐射 巴颜喀拉块体 MODIS
下载PDF
巴颜喀拉块体内部NW向主要断裂研究新进展
4
作者 梁明剑 周文英 +4 位作者 董云 廖程 左洪 陈翰 赵国华 《四川地震》 2023年第1期12-17,共6页
巴颜喀拉块体内部发育着一些大型的NW向走滑断裂:阿万仓断裂、玛多—甘德断裂、甘德南缘断裂、达日断裂、五道梁—长沙贡玛断裂、松岗断裂等。最新的研究表明,这些走滑断裂均具有晚第四纪活动性,并具有孕育和发生强震的构造条件。这些... 巴颜喀拉块体内部发育着一些大型的NW向走滑断裂:阿万仓断裂、玛多—甘德断裂、甘德南缘断裂、达日断裂、五道梁—长沙贡玛断裂、松岗断裂等。最新的研究表明,这些走滑断裂均具有晚第四纪活动性,并具有孕育和发生强震的构造条件。这些块体内的活动断裂可能扮演着分配和传递巴颜喀拉块体构造变形的角色,甚至在整个青藏高原东缘运动学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颜喀拉块体 活动断裂 晚第四纪活动性 构造变形
下载PDF
巴颜喀拉块体东部活动块体的划分、形变特征及构造意义 被引量:58
5
作者 陈长云 任金卫 +5 位作者 孟国杰 杨攀新 熊仁伟 胡朝忠 苏小宁 苏建峰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4125-4141,共17页
基于活动块体的基本概念,综合对研究区内活动断裂带空间展布、地震活动性等资料的分析将巴颜喀拉块体东部及邻区划分为巴颜喀拉块体(Ⅰ)、华南块体(Ⅱ)、川滇块体(Ⅲ)和西秦岭块体(Ⅳ)等4个一级块体.利用GPS形变场、地球物理... 基于活动块体的基本概念,综合对研究区内活动断裂带空间展布、地震活动性等资料的分析将巴颜喀拉块体东部及邻区划分为巴颜喀拉块体(Ⅰ)、华南块体(Ⅱ)、川滇块体(Ⅲ)和西秦岭块体(Ⅳ)等4个一级块体.利用GPS形变场、地球物理场等资料结合F检验法,将巴颜喀拉块体划分为阿坝(Ⅰ1)、马尔康(Ⅰ2)和龙门山(Ⅰ3)3个次级块体,将西秦岭块体划分为岷县(Ⅳ1)和礼县(Ⅳ2)2个次级块体.利用分布在各个块体内部的GPS测站,计算各活动块体及块体边界断裂带的运动变形特征.结果表明:各活动块体的整体运动包括平移和旋转运动;东昆仑断裂带、甘孜一玉树断裂带和鲜水河断裂带的滑动速率明显高于龙门山断裂带的滑动速率;巴颜喀拉块体东部走向北西或北西西的边界断裂表现出左旋拉张的特性;走向北东的边界断裂带,除成县太白断裂带外,均表现出右旋走滑兼挤压的活动特征.巴颜喀拉块体的东向运动存在自西向东的速度衰减,衰减主要被龙日坝断裂带和岷江断裂带分解吸收,其中龙日坝断裂带的水平右旋分解非常明显,约为~4.8±l_6mm/a,岷江断裂带的水平分解较弱.龙门山断裂带被马尔康、龙门山和岷县等次级块体分成南、中、北三段,龙门山断裂带中段上的主压应变率要明显小于龙门山断裂带南段上的应变率,其北西侧变形幅度从远离断裂带较大到靠近断裂带逐渐减小,表明其在震前已经积累了较高的应变能,有利于发生破裂滑动.汶川地震后,地表破裂带和余震分布揭示的断裂带运动性质自南西向北东由以逆冲运动为主,逐渐转为逆冲兼走滑的特征可能与龙门山断裂带中段所受主压应力方向自南西向北东的变化有关.马尔康、龙门山和岷县3个次级块体与华南块体之间较低的相对运动速度以及龙门山断裂带低应变率、强闭锁的特征都决定了汶川地震前龙门山断裂带低滑动速率的运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颜喀拉块体 块体划分 块体运动 GPS速度场 汶川地震
下载PDF
巴颜喀拉块体北和东边界大地震序列的关联性与2008年汶川地震 被引量:119
6
作者 闻学泽 杜方 +1 位作者 张培震 龙锋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06-716,共11页
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在巴颜喀拉块体的东边界.为了探讨区域动力学背景与该地震发生的关系,本文基于活动构造、震源机制解、GPS站速度、地震破裂展布以及历史大地震活动等资料分析巴颜喀拉块体北、东两个边界断裂系统的运动、变形以及大... 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在巴颜喀拉块体的东边界.为了探讨区域动力学背景与该地震发生的关系,本文基于活动构造、震源机制解、GPS站速度、地震破裂展布以及历史大地震活动等资料分析巴颜喀拉块体北、东两个边界断裂系统的运动、变形以及大地震序列发生的关联性.结果表明:由于受到华南地块的阻挡,巴颜喀拉块体朝东-南东方向的"逃逸"运动表现为该块体北边界的左旋走滑断层作用在该块体的东边界转换成为逆冲或缩短兼走滑断层作用,亦即该块体的运动对其东边界断裂系统具有显著的"加载"作用.这种加载作用也反映在该块体北和东两个边界大地震序列发生的关联性上.19世纪中晚期至2001年期间,一个由8次事件组成的大地震序列使巴颜喀拉块体北边界总长度的2/3破裂,该序列同时具有加速应变释放以及事件的间隔逐渐缩短的特征,反映最晚自1902年以来该块体发生了加速运动.作为对这一加速运动的响应,巴颜喀拉块体东边界大约自1933年以来发生一个由3次事件组成的大地震序列,也显示出加速释放以及事件的间隔逐渐缩短的特征;2008年汶川地震正是该响应序列中的最新事件.东边界的响应型大地震序列的发生至少滞后于北边界的数十年,可能与该块体的非刚性运动有关.另外,这两个大地震序列的事件序次-时间关系有助于分析该块体北与东边界的中-长期地震危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颜喀拉块体 边界断裂系统 大地震序列 构造动力学 汶川地震
下载PDF
巴颜喀拉块体北东缘主要断裂现今活动性分析 被引量:29
7
作者 陈长云 任金卫 +3 位作者 孟国杰 杨攀新 张军龙 苏小宁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7-30,共4页
利用GPS数据对巴颜喀拉块体北东缘地壳形变特征及主要断裂现今活动特性进行了研究。速度场结果揭示研究区整体向南东方向顺时针转动,速率自西向东呈逐渐减小趋势。计算获得了研究区主要活动断裂现今活动水平,结果表明迭部-白龙江断裂、... 利用GPS数据对巴颜喀拉块体北东缘地壳形变特征及主要断裂现今活动特性进行了研究。速度场结果揭示研究区整体向南东方向顺时针转动,速率自西向东呈逐渐减小趋势。计算获得了研究区主要活动断裂现今活动水平,结果表明迭部-白龙江断裂、光盖头-迭山断裂、西秦岭北缘断裂、虎牙断裂、礼县-罗家堡断裂以左旋走滑运动为主,而青川-平武断裂、茶坝-林庵寺断裂、岷江断裂以右旋走滑运动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 巴颜喀拉块体 速度场 活动断裂 走滑运动
下载PDF
巴颜喀拉块体地壳结构多样性探测 被引量:20
8
作者 嘉世旭 林吉焱 +2 位作者 郭文斌 赵楠 邱勇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226-2238,共13页
青藏高原内部地壳岩性的改造、岩性随深度变化及形变构造是探索研究地壳增厚、物质运动问题的关键.巴颜喀拉块体位于青藏高原中北部,地域广袤,通过对块体内中、东部不同区域的深地震广角反射/折射震相的综合分析,利用反射率理论地震图... 青藏高原内部地壳岩性的改造、岩性随深度变化及形变构造是探索研究地壳增厚、物质运动问题的关键.巴颜喀拉块体位于青藏高原中北部,地域广袤,通过对块体内中、东部不同区域的深地震广角反射/折射震相的综合分析,利用反射率理论地震图方法对不同性质震相走时及振幅特征进行细致的模拟计算,进一步研究巴颜喀拉块体内部不同区域地壳精细结构.结果显示:巴颜喀拉块体地壳厚度50~60 km、整体向西逐渐增厚,结晶地壳平均速度6.07~6.18 km·s^(-1)、岩层速度大幅降低,壳内多强反射界面结构、但不同区域差异明显;东部若尔盖盆地地壳介质速度整体低速、壳幔边界较为清晰;中部玉树一玛多段下部地壳发现约6.8 km·s^(-1)的"高速度"介质结构,壳幔边界不清、被改造为2~4 km厚的高速度梯度层,显示了巴颜喀拉块体内部地壳增厚、介质岩性结构被改造的差异性.地壳内部多组强反射、低视速度走时震相揭示了介质岩性的低速破碎、弱化蠕变以及可能的壳内解耦构造.局部地区下地壳的高视速度震相特征显示了青藏高原地壳改造增厚大背景下可能存在稳定的"原始地壳"结构残留或是与上地幔物质的浸入交流.巴颜喀拉块体内不同区域地壳增厚、岩性结构、结晶基底及壳幔边界性质被改造的多样性为深入认识青藏高原地壳形变及动力学过程带来新的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颜喀拉块体 深地震测深 地壳精细结构 壳内介质低速弱化 地壳结构多样性
下载PDF
巴颜喀拉块体强震动力学过程数值模拟 被引量:17
9
作者 杨兴悦 陈连旺 +2 位作者 杨立明 李玉江 谭佩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04-314,450,共11页
以青藏高原为目标采用弹性体本构关系,模拟印度板块持续向北推进、挤压对巴颜喀拉块体及邻区的影响.通过降低强震发生位置处单元弹性模量的方法,模拟1900年以来发生在巴颜喀拉块体及周缘MS≥7.0强震,计算序列中前面地震对后续强震的影响... 以青藏高原为目标采用弹性体本构关系,模拟印度板块持续向北推进、挤压对巴颜喀拉块体及邻区的影响.通过降低强震发生位置处单元弹性模量的方法,模拟1900年以来发生在巴颜喀拉块体及周缘MS≥7.0强震,计算序列中前面地震对后续强震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①巴颜喀拉块体背景场应力水平大致与块体西部等效应力同等大小,自西向东逐渐递减,巴颜喀拉块体西部和中部等效应力从南向北逐渐递减,东部地区等效应力比较低;②模拟的14次地震序列中,有8次发生在前面强震所引起的等效应力增大的区域内,2次发生在等效应力增大和减小的过渡区域内,3次发生在等效应力减小的区域内;③从强震序列所引起的应力相互作用看,历史地震对1970年以来发生的地震影响结果为:历史地震加速了1973年亦基台错、1997年玛尼和2001年昆仑山口西地震的发生,昆仑山口西地震对汶川地震的影响较小,汶川地震对玉树地震的发生不具有加速触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巴颜喀拉块体 壳单元有限元模型 数值模拟
下载PDF
重力与地形数据揭示的巴颜喀拉块体东缘垂向构造应力场 被引量:12
10
作者 佘雅文 付广裕 +1 位作者 王灼华 高原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480-2492,共13页
利用基于消去-恢复原理的最小二乘配置方法,对2009-2013年相对重力/GPS联合观测数据与EGM2008模型数据进行融合,更新了巴颜喀拉块体东缘地区的自由空气与布格重力异常场.基于该布格重力异常数据,以CRUST1.0地壳密度模型为初始条件,使用... 利用基于消去-恢复原理的最小二乘配置方法,对2009-2013年相对重力/GPS联合观测数据与EGM2008模型数据进行融合,更新了巴颜喀拉块体东缘地区的自由空气与布格重力异常场.基于该布格重力异常数据,以CRUST1.0地壳密度模型为初始条件,使用二维多边形棱柱体正演与非线性最小二乘反演方法,获取了巴颜喀拉块体东缘地壳分层密度结构.基于地壳不可压缩和均衡调整原理提出了计算垂向构造应力新方法,并结合上述地壳分层密度结构和地形数据计算了巴颜喀拉块体东缘垂向构造应力分布.结果表明,龙门山断裂带中南段蓄积了较高的正向构造应力(约40 MPa),马尔康周边地区蓄积了较高的负向构造应力(约—30 MPa).对研究区域1970年以来5级(Ms)以上地震进行统计发现,地震多发生在垂向构造应力梯度带上,垂向构造应力为正的地区易触发浅源地震,为负的地区易触发深源地震.在地壳横向变形强烈的区域,垂向构造应力与地震深度的对应关系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颜喀拉块体 布格重力异常 地壳密度结构 垂向构造应力
下载PDF
巴颜喀拉块体东南缘地质构造的航磁反演成像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若 王妙月 +2 位作者 底青云 王光杰 周坚鑫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787-1793,共7页
本文对研究区(98°E^103°E,31.5°N^34°N)1∶50万航磁资料的476条南北向剖面采用磁性标量层析成像方法进行了2-D成像反演.每条剖面资料点距1 km,反演的磁性柱体剖面方向宽度1 km,共约277个柱体,深度方向共8层柱体,每... 本文对研究区(98°E^103°E,31.5°N^34°N)1∶50万航磁资料的476条南北向剖面采用磁性标量层析成像方法进行了2-D成像反演.每条剖面资料点距1 km,反演的磁性柱体剖面方向宽度1 km,共约277个柱体,深度方向共8层柱体,每层厚度4 km.反演的476个断面的磁性柱体相对磁化强度幅值组成了3-D磁性数据体.对5.5、17.5、21.5、29.5 km深的磁性水平切片和7个北东向的磁性垂直切片表现的磁性特征进行了研究,并进行了地质解释.结合研究区已经公布的地质、地球物理资料,讨论了磁性细结构能提供工程地质灾害数值模拟仿真结构模型的信息,得到了反演的磁性细结构特征比场的特征能提供更多的断层和岩体3-D细节信息的初步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颜喀拉块体东南缘 航磁资料 磁性标量层析成像 二维 假三维
下载PDF
巴颜喀拉块体北东地区现今水平运动与变形 被引量:8
12
作者 陈长云 任金卫 +5 位作者 孟国杰 张军龙 杨攀新 杨永林 苏小宁 苏建峰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3-82,共10页
本文利用GPS数据研究了巴颜喀拉块体北东地区现今水平运动与变形特征。在球坐标系中解算了各应变分量,分析了应变率场的空间分布特征,并与地球物理学和地震地质学研究结果进行了综合对比分析。最新的GPS速度场结果表明,巴颜喀拉块体北... 本文利用GPS数据研究了巴颜喀拉块体北东地区现今水平运动与变形特征。在球坐标系中解算了各应变分量,分析了应变率场的空间分布特征,并与地球物理学和地震地质学研究结果进行了综合对比分析。最新的GPS速度场结果表明,巴颜喀拉块体北东地区与高原整体运动性质一样具有顺时针向南东方向旋转的特征,自西向东和北东方向测站水平运动速度呈现明显的衰减特征。应变场结果显示,研究区以北东向的主压应变为主,伴随着近北西向的张性应变。应变较强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活动块体的边界断裂——东昆仑断裂带的东段塔藏段和龙门山断裂带上。东昆仑断裂带东段塔藏段的主压应变明显,结合地震地质和活动构造资料,认为东昆仑断裂带东段塔藏段的运动性质自西向东发生了改变,水平滑动速率逐渐减小,垂向运动逐渐增强。研究区GPS速度场和应变场的这一变形特征表明,青藏高原内部的块体运动特征较为明显,变形主要集中在作为活动块体边界的活动断裂带上,边界断裂带的运动特征在调节活动块体间的相互运动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观测 水平运动 应变率场 速度场 巴颜喀拉块体
下载PDF
1900年以来巴颜喀拉块体应力演化与周缘强震关系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李平恩 廖力 +1 位作者 奉建州 刘盼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4170-4188,共19页
以巴颜喀拉块体为研究对象,考虑区域地质构造差异,主要活动断裂带,活动块体和边界断裂带的划分结果,引入深部三维速度结构,建立能反映地表起伏和岩石圈分层结构的青藏高原地区三维黏弹性有限元模型.以地壳水平运动速率观测值和最大主压... 以巴颜喀拉块体为研究对象,考虑区域地质构造差异,主要活动断裂带,活动块体和边界断裂带的划分结果,引入深部三维速度结构,建立能反映地表起伏和岩石圈分层结构的青藏高原地区三维黏弹性有限元模型.以地壳水平运动速率观测值和最大主压应力方向测量值为约束条件重建研究区现今构造背景应力场.在此基础上模拟了自1900年以来巴颜喀拉块体周缘的7级以上强震序列,从库仑破裂应力角度研究了应力演化与强震的关系、强震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长期构造加载对强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巴颜喀拉块体周缘强震的发生可能与震源区总应力的增加有关.2008年汶川地震导致龙门山断裂带南段应力增加,表明汶川地震对2013年芦山地震有促进作用.鲜水河断裂带上的7级以上强震序列对发生在邻近龙门山断裂带上的2008年汶川地震和2013年芦山地震有延迟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颜喀拉块体 应力演化 强震间相互作用关系 库仑破裂应力 有限元
下载PDF
芦山7.0级地震与巴颜喀拉块体中东段的活动性 被引量:7
14
作者 孟宪纲 薄万举 +4 位作者 刘志广 刘勇 畅柳 李朝柱 王子平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705-1711,共7页
巴颜喀拉块体及周缘是近年来中国大陆大震主要发震区域之一,2013年4月20日四川省芦山7.0级强烈地震就发生在巴颜喀拉块体东缘的龙门山断裂带的西南段上。以巴颜喀拉块体中东段为研究区,通过对该区域地震前后的多期区域水准观测数据和GNS... 巴颜喀拉块体及周缘是近年来中国大陆大震主要发震区域之一,2013年4月20日四川省芦山7.0级强烈地震就发生在巴颜喀拉块体东缘的龙门山断裂带的西南段上。以巴颜喀拉块体中东段为研究区,通过对该区域地震前后的多期区域水准观测数据和GNSS连续站观测数据进行计算处理,得出研究区垂直形变速率图像和水平形变速率图像;结合区域地质构造,建立地震诱发模型,解释芦山地震主震发震和余震活动源于龙门山断裂带中大型块体的突然断裂和小型块体集合的流动机制;通过对垂直形变速率图像和水平形变速率图像的分析,认为芦山地震是龙门山断裂带逆冲活动的结果,东昆仑断裂带中东段未来大震发生的可能性增大;提出未来5年基于区域水准测量和GNSS测量为技术手段的监测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山地震 巴颜喀拉块体 龙门山断裂带 地震活动性
下载PDF
巴颜喀拉块体周缘强震间应力作用与丛集活动特征初步分析 被引量:16
15
作者 程佳 徐锡伟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33-154,共22页
巴颜喀拉块体是近年来青藏高原内部板内强震高发地带,对于该块体强震发生时空模式的研究可为大范围板内地震的深入研究提供基础;而断层间的相互作用在强震发生模式中的意义也需要深入研究。文中使用了黏弹性库仑应力模型,计算了1893年... 巴颜喀拉块体是近年来青藏高原内部板内强震高发地带,对于该块体强震发生时空模式的研究可为大范围板内地震的深入研究提供基础;而断层间的相互作用在强震发生模式中的意义也需要深入研究。文中使用了黏弹性库仑应力模型,计算了1893年以来巴颜喀拉块体边缘和内部7级左右及以上历史地震破裂之间的黏弹性库仑应力相互影响,并使用强震所在断层的滑动速率将这一应力影响值转换为影响时间,并在历史地震发生时间中减去该影响值,比较历史地震影响值对于丛集现象的影响情况,从而分析历史地震间的相互作用对于巴颜喀拉块体内部历史地震丛集特征的影响。从结果看,巴颜喀拉块体的强震自1893年以来存在着前期相隔16a左右的准周期活动,然后经过相对较长时间平静后大约在1997年后发生丛集现象,目前巴颜喀拉块体仍然位于这一强震丛集活动中,仍存在着发生强震的危险;计算出的未来30a强震发生条件概率显示,危险程度较高的断层包括玛沁断裂、玛曲断裂、阿万仓断裂、塔藏断裂罗叉段、鲜水河断裂带磨西段、当江断裂,其他破裂段也存在发生MS7.0左右强震的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颜喀拉块体 强震丛集 库仑应力作用 地震危险性 板内地震
下载PDF
基于Monte Carlo方法数值反演区域初始构造应力场——以巴颜喀拉块体为例 被引量:4
16
作者 董培育 程惠红 +2 位作者 石耀霖 柳畅 乔学军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858-2870,共13页
构造应力场往往对地震活动性具有控制作用,应力快速集中的地方常常是地震频繁发生的地方.本文以巴颜喀拉块体及其边界断裂带近20年来的7次中强震为例,结合区域历史地震震源信息、地质背景及GPS等观测数据,利用MonteCarlo方法和库仑-摩... 构造应力场往往对地震活动性具有控制作用,应力快速集中的地方常常是地震频繁发生的地方.本文以巴颜喀拉块体及其边界断裂带近20年来的7次中强震为例,结合区域历史地震震源信息、地质背景及GPS等观测数据,利用MonteCarlo方法和库仑-摩尔破裂准则为计算依据,反演该块体的震前初始构造应力场.通过将初始应力场反演中不确定部分限定在一个合理的上下限范围内进行独立的重复性随机试验,并运用统计学方法得到了巴颜喀拉块体1997年玛尼MW7.5地震震前区域初始应力场.计算结果显示:(1)巴颜喀拉块体10km深度处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自西向东呈顺时针旋转趋势,由NS向转变为近EW向,与浅部实测地应力数据、历史地震类型和板块运动方向吻合较好.(2)最大/最小水平主应力和二者差值自西向东均逐渐增加,最大水平主压应力值~400MPa,最小水平主压应力值~250MPa.差应力在昆仑山断裂带与阿尔金断裂带交汇处及甘孜—玉树断裂带西段较低(~150MPa);在昆仑山断裂带东端和甘孜—玉树断裂带的东南段局部地区较高(~220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颜喀拉块体 有限元数值模拟 初始构造应力场 MonteCarlo方法
下载PDF
巴颜喀拉块体东-南边界强震序列库仑应力触发过程 被引量:7
17
作者 屈勇 朱航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16-225,共10页
计算和研究了1973—2014年发生在巴颜喀拉块体东-南边界断裂带上的、由9次M_S≥6.3地震组成的强震序列引起的库仑静应力变化图像,分析序列中先发地震破裂对后发地震的应力触发作用。结果表明:(1)1973—1976年在巴颜喀拉块体东边界的虎... 计算和研究了1973—2014年发生在巴颜喀拉块体东-南边界断裂带上的、由9次M_S≥6.3地震组成的强震序列引起的库仑静应力变化图像,分析序列中先发地震破裂对后发地震的应力触发作用。结果表明:(1)1973—1976年在巴颜喀拉块体东边界的虎牙断裂带上发生的4次强震存在着显著的应力触发关系,同时改变了龙门山断裂带中南段及周围区域的应力状态,相继触发了汶川M_S8.0地震和芦山M_S7.0地震;(2)南边界鲜水河断裂带自1973年以来发生的3次强震同样存在应力触发关系,2014年康定M_S6.3地震是巴颜喀拉块体东、南边界强震活动导致的库仑应力变化共同触发的结果;(3)序列中9次地震共同产生的库仑应力变化图像显示:龙门山断裂带南段的汶川地震至芦山地震破裂段之间的空区,鲜水河断裂带南段的道孚地震至康定地震破裂段之间的空区以及鲜水河断裂带、安宁河断裂带、龙门山断裂带交汇的三岔口地区均在库仑应力增加区的覆盖范围之内,需要重点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颜喀拉块体 库仑应力变化 静应力触发 强震序列
下载PDF
九寨沟M_S7.0地震对巴颜喀拉块体东北缘活动断裂影响的有限元模拟 被引量:2
18
作者 石富强 朱琳 +3 位作者 王莹 丁晓光 邱玉荣 石军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63-470,共8页
在详细调研地震地质资料的基础上,构建了巴颜喀拉地块东北缘三维有限元模型。以九寨沟M_S7.0地震同震位错为荷载,模拟计算了九寨沟地震的发生对巴颜喀拉块体东北缘主要活动断裂加卸载效应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九寨沟地震的发生对龙日... 在详细调研地震地质资料的基础上,构建了巴颜喀拉地块东北缘三维有限元模型。以九寨沟M_S7.0地震同震位错为荷载,模拟计算了九寨沟地震的发生对巴颜喀拉块体东北缘主要活动断裂加卸载效应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九寨沟地震的发生对龙日坝断裂、虎牙断裂、青川-平武断裂西段、迭部-白龙江断裂西段和东段、临潭-宕昌断裂东段,以及处于甘青川交界危险区内的东昆仑断裂东段、塔藏断裂西段,处于六盘山南-西秦岭东危险区的西秦岭北缘断裂东段表现为库仑应力加载;对岷江断裂、塔藏断裂东段库仑应力卸载效应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寨沟MS7.0地震 库仑应力 巴颜喀拉块体东北缘 有限元模拟
下载PDF
巴颜喀拉块体强震间的时空关联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文兵 张磊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4-31,共8页
本文利用A-F-B地震成组孕育模式,对巴颜喀拉块体及周缘1996年以来的MS≥7.0地震前后中国大陆西部大范围内中小地震应变释放的相对变化进行了分析,发现在大多数MS≥6.0地震发生在地震应变释放显著增强变化的区域,强震间存在显著的时空关... 本文利用A-F-B地震成组孕育模式,对巴颜喀拉块体及周缘1996年以来的MS≥7.0地震前后中国大陆西部大范围内中小地震应变释放的相对变化进行了分析,发现在大多数MS≥6.0地震发生在地震应变释放显著增强变化的区域,强震间存在显著的时空关联特征。通过预报效能评估发现,在中短期时间尺度(3年内)上,这种强震的诱发作用对MS6.0~6.9地震的预测效果优于对MS≥7.0地震的预测,并对此评估结果进行了初步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F-B地震成组孕育模式 前震 At值 巴颜喀拉块体
下载PDF
基于重力观测的巴颜喀拉块体强震震级模拟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熊峰 杨彦明 +3 位作者 庞博 张小艳 王旭东 杨红樱 《地震科学进展》 2021年第11期481-488,共8页
以内蒙古乌加河地震台的连续重力观测资料为基础,应用PET重力仪采样率较高的特点,分析了PET相对重力仪与JCZ-1甚宽带地震仪的波形相关关系及同震形变物理特征。通过模拟分析乌加河地震台PET相对重力仪记录到巴颜喀拉块体周围发生的6次7... 以内蒙古乌加河地震台的连续重力观测资料为基础,应用PET重力仪采样率较高的特点,分析了PET相对重力仪与JCZ-1甚宽带地震仪的波形相关关系及同震形变物理特征。通过模拟分析乌加河地震台PET相对重力仪记录到巴颜喀拉块体周围发生的6次7级以上强地震的同震P波、S波及面波与震中距离、震级的相关关系,得出一般震级模型、地应力波模型和S波P波幅度比模型公式。通过计算3种震级模型理论震级与实际震级的误差及相关系数R值,得到理论震级与实测震级标准误差达到0.04,R值达到0.99,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对比分析理论震级与实际震级的误差与R值,揭示同震形变波形蕴含地球动力特征的物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观测 巴颜喀拉块体 强震震级 同震形变 模拟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