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39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路网中心性与创新空间布局的相关性研究——以杭州市区为例
1
作者 袁皞 祁巍锋 章明宇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3期111-113,共3页
文章以杭州市区为例,结合POI数据与道路网络矢量数据,利用多中心评价模型、核密度估计与Person相关系数法,探究城市路网中心性与创新空间布局的相关性。研究表明:(1)杭州市区内各类创新空间与城市路网中心性均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2)... 文章以杭州市区为例,结合POI数据与道路网络矢量数据,利用多中心评价模型、核密度估计与Person相关系数法,探究城市路网中心性与创新空间布局的相关性。研究表明:(1)杭州市区内各类创新空间与城市路网中心性均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2)创新企业空间与路网中心性的相关性最强,而创新知识空间与路网中心性的相关性最弱;(3)与直达中心性和介数中心性相比,道路网络的临近中心性与创新空间布局的关系最为紧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空间 路网中心性 相关性 杭州市区
下载PDF
都市区既有铁路市域化利用的多元功能挖潜研究
2
作者 吕颖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20,共6页
随着城市空间规划及产业布局调整,对城区内既有铁路的发展要求相应提高,而既有铁路的传统功能已难以适应形势要求,因此,需结合项目特征深度挖掘其多元化功能并找到合理的实现途径,以此提高项目的综合效益。根据既有铁路的空间分布、枢... 随着城市空间规划及产业布局调整,对城区内既有铁路的发展要求相应提高,而既有铁路的传统功能已难以适应形势要求,因此,需结合项目特征深度挖掘其多元化功能并找到合理的实现途径,以此提高项目的综合效益。根据既有铁路的空间分布、枢纽引入、路网衔接等特征,研究提出其市域化利用后的功能包括交通补强功能、开发引导功能与城市宣传功能三大体系。其中,交通功能的实现可分为直接购买服务、技术改造再利用两种模式,由路地双方共同推进实施;开发功能的实现需要在统筹国土空间规划的基础上建立既有铁路改造与土地利用的双向互动机制,需要城市各部门联合谋划、动态结合;城市宣传功能通过静态的城市资源与动态的市域列车融合互动来实现,即将市域铁路资源融入城市建设过程中。选取经典型案例,进一步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各功能的实现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区 既有铁路 市域改造 多元功能 挖潜
下载PDF
中国式都市区化中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略论
3
作者 马波 高丽鑫 寇敏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24,共12页
立足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反思中国城镇化的历史进程,该文建构了中国式都市区化概念,并视之为中国式现代化最为重要也最具代表性的空间实践形式.在探索中国式都市区化进程中乡村变迁机理与走向的基础上,该文分析了中国式都市区化中乡村旅... 立足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反思中国城镇化的历史进程,该文建构了中国式都市区化概念,并视之为中国式现代化最为重要也最具代表性的空间实践形式.在探索中国式都市区化进程中乡村变迁机理与走向的基础上,该文分析了中国式都市区化中乡村旅游发展的特殊性,包括深度休闲化、资本驱动的“双轮”化和包容乡村性的旅游城镇化,进而提出“旅游乡村”的概念,确立了乡村遗产依赖型、景区毗邻依托型、市场化投资型、小城镇规划型等四种旅游乡村建设的主要形式,并对其发展关键点、政策扶持要点和动态监测评估重点分别予以论述,以求助推乡村旅游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式都市区 乡村旅游 旅游乡村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厦漳泉新兴都市区生态质量遥感评价
4
作者 王美雅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4-133,共10页
城市生态系统和地表生物物理组分之间存在复杂的潜在非线性关系,这使得城市聚集的都市区生态质量客观评估遇到了技术挑战。针对性选取干度、路网密度、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植被覆盖率、生态连接度、湿度、热度、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指数... 城市生态系统和地表生物物理组分之间存在复杂的潜在非线性关系,这使得城市聚集的都市区生态质量客观评估遇到了技术挑战。针对性选取干度、路网密度、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植被覆盖率、生态连接度、湿度、热度、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指数8个城市生态重要影响因子,利用主成分分析进行指标集成建立城市生态评价遥感指数UEQ,并分析不同等级UEQ与地表景观格局指标的定量关系,评价区域一体化背景下厦漳泉新兴都市区生态状况。结果表明,受8个指标综合作用,厦漳泉都市区UEQ均值为0.558,生态指数等级为中等。对比UEQ指数的8个指标分量,对生态质量起正向作用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指标值较低,对生态质量起负向作用的干度、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和热度指标值较高,其它4个指标贡献度较低。从空间分布来看,厦漳泉都市区生态质量总体呈“西高东低”的空间格局。东部核心区高不透水面覆盖地区,生态用地的生态效益较低,其生态质量比都市区整体平均值低0.212;西部绿色山地保育带,完整连续的生态用地发挥的生态效益也更高,其平均生态质量比总体平均值高0.104。不透水面斑块小、斑块内部连通度低且斑块聚集度低的区域,其生态质量好于不透水面斑块大、斑块内部高度连通且斑块高度聚集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厦漳泉都市区 城市生态评价遥感指数UEQ 生态质量 地表空间格局 遥感
下载PDF
市区驾驶人横向避险特性研究
5
作者 贾丙硕 雷嘉豪 程吉鹏 《小型内燃机与车辆技术》 CAS 2024年第1期17-21,30,共6页
针对市区复杂多变的行车环境致使避险难度提高的问题,结合真实的市区道路环境,利用驾驶模拟器搭建了6个典型市区行车危险场景并进行了仿真试验。采集不同驾驶人的眼动反应及驾驶操作数据,对驾驶人避险过程中的总体视线分布、感知-制动... 针对市区复杂多变的行车环境致使避险难度提高的问题,结合真实的市区道路环境,利用驾驶模拟器搭建了6个典型市区行车危险场景并进行了仿真试验。采集不同驾驶人的眼动反应及驾驶操作数据,对驾驶人避险过程中的总体视线分布、感知-制动时间、制动持续时间、方向盘转角时间、车辆横向位置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6个典型市区行车危险场景下,驾驶人的视野注视点大多数时间都集中于中央偏右视野区。在视野开阔的危险场景中,大多数驾驶人会采取制动避险。反之,在存在遮挡的侧向冲突危险场景中,大部分驾驶人采用转向和制动相结合的方式避险。驾驶人在十字路口处的感知-制动时间普遍偏长且数据波动性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区道路环境 驾驶模拟器 场景 避险
下载PDF
市区一体化:公安执法办案管理的模式创新——来自浙江省舟山市的实践样本
6
作者 周四海 张小燕 陆伟伟 《北京警察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34-40,共7页
当前,传统公安执法办案管理中心一般是以区县为主的模式进行建设,但这一模式对于城区常住人口在100万至300万的Ⅱ型大城市和城区常住人口在50万至100万的设区的中等城市而言,往往难以统筹市区两级的主体责任,且容易出现警务资源浪费或... 当前,传统公安执法办案管理中心一般是以区县为主的模式进行建设,但这一模式对于城区常住人口在100万至300万的Ⅱ型大城市和城区常住人口在50万至100万的设区的中等城市而言,往往难以统筹市区两级的主体责任,且容易出现警务资源浪费或多头重复建设等问题。为此,浙江省舟山市公安局积极探索实践,创新出一套“以市带区”“以区提质”的“市区一体化”公安执法办案管理模式。该模式以新建设的公安执法办案管理中心为载体,将舟山市区两级公安执法办案在空间和运行上实现了一体化。该模式系统回答了如何落地建设公安执法办案管理中心的系列问题,积极探索了市区两级公安执法办案中“侦”“办”有机融合的行动方案,丰富和完善了公安执法办案管理的制度体系,进一步拓展了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具体内容,具有巨大的可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区一体化 舟山 公安执法办案
下载PDF
基于夜间灯光数据的长株潭都市区建成空间演化
7
作者 何昱洁 《地理科学研究》 2024年第2期261-273,共13页
长株潭都市区是长株潭城市群的核心区域,是国内较成熟的都市连绵区。研究利用1993~2017年夜间灯光数据进行建成空间扩张动态度、空间分布、重心变动、景观格局变化分析,揭示长株潭都市区建成空间扩张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 长株潭... 长株潭都市区是长株潭城市群的核心区域,是国内较成熟的都市连绵区。研究利用1993~2017年夜间灯光数据进行建成空间扩张动态度、空间分布、重心变动、景观格局变化分析,揭示长株潭都市区建成空间扩张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 长株潭都市区建成空间在1993~2017年间扩张整体呈现“减慢–加快–减慢”波动式增长发展,空间扩张从中心向外围扩散。2) 建成空间规模增长演化离散度表现为“向心–离散–向心”波动中保持稳定的态势。3) 长沙城市建设总体发展程度远超于株洲和湘潭,都市区建成空间分布整体呈现“南–北”格局,空间重心整体向西北方向转移。4) 都市区外围建成空间斑块形状不断复杂化,斑块数量不断增加,破碎化发展趋势明显;内部用地斑块相互融合,连通性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间灯光数据 建成空间 扩张 重心 景观格局 长株潭都市区
下载PDF
国Ⅵ轻型汽油车市区工况排放特性分析
8
作者 李汉轲 韩飞 +1 位作者 张秋菊 石烨楠 《专用汽车》 2024年第5期102-105,共4页
为了研究国Ⅵ轻型燃油车市区工况下的排放特性,选择一辆国Ⅵ汽油车,在建水市区利用PEMS在非高峰时段进行市区排放测试。结果表明:在市区工况下,随着速度增大,CO_(2)排放降低,NO排放降低,燃油消耗降低,但CO排放会随着速度的增大呈先减小... 为了研究国Ⅵ轻型燃油车市区工况下的排放特性,选择一辆国Ⅵ汽油车,在建水市区利用PEMS在非高峰时段进行市区排放测试。结果表明:在市区工况下,随着速度增大,CO_(2)排放降低,NO排放降低,燃油消耗降低,但CO排放会随着速度的增大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当VSP小于0时,CO_(2)排放速率很小;当VSP大于0时,随着VSP的增大,CO_(2)排放速率增大;市区工况下,车辆减速时CO_(2)排放速率很低;当速度为定值时,随着加速度的增大,CO_(2)排放速率可以达到极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区工况 国Ⅵ轻型汽油车 VSP 污染物排放
下载PDF
市区跨江桥梁钢结构防腐涂装更新施工工艺
9
作者 叶剑平 许俊雄 袁新顺 《建材世界》 2024年第2期94-97,共4页
随着使用年限增长,市区桥梁钢结构防腐能力的恢复和更新,是桥梁维修的一项重要工作。该文研究了市区跨江桥梁钢结构,其具有性能良好的铝锌底涂层,复合涂装中的中漆层和面漆层老化。经过分析研究、试验段验证,得出最佳的维修涂装方案,既... 随着使用年限增长,市区桥梁钢结构防腐能力的恢复和更新,是桥梁维修的一项重要工作。该文研究了市区跨江桥梁钢结构,其具有性能良好的铝锌底涂层,复合涂装中的中漆层和面漆层老化。经过分析研究、试验段验证,得出最佳的维修涂装方案,既保护原有铝锌底涂层,又恢复桥梁钢结构的防腐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锌底涂层 市区跨江桥梁钢结构 维修涂装 施工工艺
下载PDF
金华:聚焦创新深化 聚力攻坚提升 为打造国际枢纽城奋进现代都市区提供科技动能
10
作者 赵丽娜 何静静 《今日科技》 2024年第1期46-47,共2页
2023年以来,金华科技系统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决策部署,聚焦落实省三个“一号工程”,坚定实施科技创新首位战略,深入推进“336”科技创新体系攻坚行动,推动标志性科技基础设施持续突破,成功举办首届国际科技开放合作大会(浙江)、2023国际... 2023年以来,金华科技系统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决策部署,聚焦落实省三个“一号工程”,坚定实施科技创新首位战略,深入推进“336”科技创新体系攻坚行动,推动标志性科技基础设施持续突破,成功举办首届国际科技开放合作大会(浙江)、2023国际量子光子学大会。2023年1—11月,全市高新技术产业投资377.64亿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新技术产业 科技基础设施 科技创新体系 市区 光子学 一号工程 决策部署 聚焦
下载PDF
波特兰大都市区开放空间的保护、利用及其启示
11
作者 丁戎 栾博 +1 位作者 廖双南 杨晓闽 《中国城市林业》 2023年第2期160-165,共6页
科学统筹布局城镇开发边界内外开放空间对我国实施国土空间规划新体系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波特兰大都市区是最早划定城市增长边界的全球范例,对现阶段我国开放空间规划管理具有借鉴作用。文章在梳理波特兰大都市区开放空间规划管理制度... 科学统筹布局城镇开发边界内外开放空间对我国实施国土空间规划新体系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波特兰大都市区是最早划定城市增长边界的全球范例,对现阶段我国开放空间规划管理具有借鉴作用。文章在梳理波特兰大都市区开放空间规划管理制度体系的基础上,总结大都市区开放空间规划历史进程,归纳大都市区开放空间规划体系构建方法和开放空间保护的主要特色,最后提出对我国开放空间规划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特兰大都市区 开放空间 保护 利用
下载PDF
城市群增长极的就业时空格局演化及影响因素——以郑州大都市区为例
12
作者 万举 邱佳萱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22-30,共9页
基于2010年至2019年郑州大都市区县级数据,运用克里金插值法和地理探测器,以郑州大都市区为例研究城市群增长极就业格局演化及其影响因素。发现:(1)作为中原城市群增长极的郑州大都市区的就业时空格局由“单中心”向“多中心”转变;(2)... 基于2010年至2019年郑州大都市区县级数据,运用克里金插值法和地理探测器,以郑州大都市区为例研究城市群增长极就业格局演化及其影响因素。发现:(1)作为中原城市群增长极的郑州大都市区的就业时空格局由“单中心”向“多中心”转变;(2)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就业人口集聚明显,与整体就业格局演化相一致;(3)经济因素是增长极就业格局演化的主要影响因素,社会因素的影响相对较弱。为此提出如下建议:优化城市群增长极的就业空间结构,强化“多中心”性;通过产业结构升级、区域经济发展促进就业空间格局的演化;加快综合服务设施建设,提升社会因素对城市群增长极就业格局的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就业密度 城市群 地理探测器 郑州大都市区
下载PDF
浙江省金义都市区森林城市群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探讨 被引量:1
13
作者 许澄 商天其 +3 位作者 沈剑 汪锦辉 杨绍钦 陶晶 《浙江林业科技》 2023年第3期94-101,共8页
森林城市群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对创建森林城市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本文以金义都市区森林城市群创建为研究对象,探讨构建了以城乡森林组团、绿色生态网络、区域生态保护、生态建设质量、森林生态安全和生态文化传播为依托的森林城市群建... 森林城市群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对创建森林城市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本文以金义都市区森林城市群创建为研究对象,探讨构建了以城乡森林组团、绿色生态网络、区域生态保护、生态建设质量、森林生态安全和生态文化传播为依托的森林城市群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这对正在开展的浙江省森林城市群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了理论支撑,也将为国内其他森林城市群的创建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城市群 评价指标体系 金义都市区
下载PDF
基于生态源地与生态廊道优先级评估的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与优化——以石家庄都市区为例 被引量:4
14
作者 兰亦阳 来昕 郑曦 《风景园林》 2023年第2期131-138,共8页
【目的】构建生态安全格局(ESP)是改善区域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维护生态系统服务的有效措施。近年关于ESP的构建与优化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但对其中关键因子——生态源地与生态廊道的深入分析仍是一项挑战。【方法】以石家庄都市区为例,... 【目的】构建生态安全格局(ESP)是改善区域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维护生态系统服务的有效措施。近年关于ESP的构建与优化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但对其中关键因子——生态源地与生态廊道的深入分析仍是一项挑战。【方法】以石家庄都市区为例,基于生态资源综合评价,结合最小累积阻力(MCR)模型构建区域ESP,并根据优先级矩阵,确定其中生态源地与生态廊道的优先级。【结果】结果表明:1)石家庄都市区生态源地的主要用地类型为林地、农田与水体;2)高优先级的生态源地与生态廊道主要集中在西部浅山区与滹沱河沿岸,是需要重点关注与保护的区域。【结论】通过对生态源地与生态廊道优先级排序后进行区域ESP优化,可有效界定区域生态系统维护过程中的关键区域,为未来国土空间规划与生态文明建设深入了解区域生态资源提供助力,并为相应的绿色空间规划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格局(ESP) ESP构建 ESP优化 优先级矩阵 石家庄都市区
下载PDF
福建省厦漳泉都市区建设用地扩张及其驱动力 被引量:1
15
作者 苏小凤 张彦 +1 位作者 武政 王挺 《地理空间信息》 2023年第8期53-57,共5页
以我国福建省厦漳泉都市区为研究对象,选取2010年、2015年及2019年的Landsat遥感影像,采用最大似然法提取厦漳泉都市区建设用地面积,并结合核密度分析法分析其扩张趋势。结果表明,从2010年到2019年厦漳泉都市区建设用地面积共扩增了2363... 以我国福建省厦漳泉都市区为研究对象,选取2010年、2015年及2019年的Landsat遥感影像,采用最大似然法提取厦漳泉都市区建设用地面积,并结合核密度分析法分析其扩张趋势。结果表明,从2010年到2019年厦漳泉都市区建设用地面积共扩增了2363 km^(2),扩张速度为262.5 km^(2)/a,强度指数为1.5%,属于快速扩张趋势,其中厦漳泉三市市区属于建筑用地密集区。厦漳泉都市区城市建设用地的扩张与当地的自然与社会等因素密切相关。其中,自然环境对城市扩张的影响最大,城市形态及扩张方向受区域地形及河流的影响。此外,人口流动、市区经济发展、交通网络分布也是影响该区域建设用地扩张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 厦漳泉都市区 Landsat遥感 城市扩张 驱动力分析
下载PDF
我国全域设区实践中的都市区化效应及模式——基于宁杭两市的比较
16
作者 卢宇飞 朱凯 张筠 《城市规划》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9-40,共12页
当前以全域设区行动为抓手,各大城市陆续开展行政区划调整,并超越通过撤县设区破除行政壁垒的传统认知,将“城区”过渡为“都市区”,逐步实现了自身行政、空间与功能的多元边界重构,使得都市区化成为我国大城市能级跃迁的重要选择。据此... 当前以全域设区行动为抓手,各大城市陆续开展行政区划调整,并超越通过撤县设区破除行政壁垒的传统认知,将“城区”过渡为“都市区”,逐步实现了自身行政、空间与功能的多元边界重构,使得都市区化成为我国大城市能级跃迁的重要选择。据此,本文基于南京和杭州两市实践,围绕各自行政、空间与功能边界的重构逻辑,梳理了两市通过区划调整实现拓空间、强实力、扩影响的基本路径,比较了两市在全域设区进程中所显现的都市区化效应,阐释了两市系统调整行政边界、科学延展空间边界、全面优化功能边界的都市区化过程,总结形成了“行政—空间—功能”和“行政—功能—空间”两类都市区化模式,以期为同类城市的都市区化实践提供参考框架与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区 全域设区 边界重构 南京 杭州
下载PDF
直通运营下城轨市域线与市区线直通区段通过能力研究
17
作者 詹毓超 叶茂 +2 位作者 张人杰 金旭 赖元文 《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 2023年第2期109-122,共14页
直通运营模式下,城轨市域线列车与市区线列车组合运营,列车制式与开行方案的差异影响着直通区段通过能力。本文基于列车追踪与越行的4种运营模式,考虑城轨市区线对直通列车运行速度的制约,采用基于图解的计算分析方法,将列车运行周期划... 直通运营模式下,城轨市域线列车与市区线列车组合运营,列车制式与开行方案的差异影响着直通区段通过能力。本文基于列车追踪与越行的4种运营模式,考虑城轨市区线对直通列车运行速度的制约,采用基于图解的计算分析方法,将列车运行周期划分为若干个列车组合,运用异质列车旅行时间差与列车追踪间隔计算列车组合时间,提出了异质列车开行方案与制式差异复合影响下的直通区段通过能力计算方法。最后,依托南京地铁2号线与S6号线的线路数据与列车运行数据,通过设计的列车停站方案验证了方法有效性,并分析了直通区段通过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直通列车与本线列车开行比例相同时直通区段通过能力最小;随着本线列车开行比例的上升、直通列车越站次数减少,直通区段通过能力不断增大;直通列车采用非站站停追踪模式或越行1次模式时,直通区段通过能力相近,且相较于越行2次模式时通过能力更大;直通列车站站停模式下,直通区段通过能力受异质列车加、减速性能影响显著。研究成果可为实施直通运营的线路通过能力可行性判定与列车开行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运输 直通区段通过能力 城轨市域线 城轨市区线 直通运营
下载PDF
衢州市区臭氧浓度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18
作者 张超 唐家翔 +2 位作者 张金祥 徐宏辉 陆沅泉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50-653,660,共5页
利用衢州市区2018—2020年臭氧(O_(3))和前体物NO_(2)逐小时数据及对应的气象要素数据,分析了衢州市区O_(3)浓度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18—2020年衢州市区O_(3)质量浓度年均值为55.01~55.89μg/m^(3),呈逐年下降趋势,O_(3... 利用衢州市区2018—2020年臭氧(O_(3))和前体物NO_(2)逐小时数据及对应的气象要素数据,分析了衢州市区O_(3)浓度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18—2020年衢州市区O_(3)质量浓度年均值为55.01~55.89μg/m^(3),呈逐年下降趋势,O_(3)污染最高只到轻度水平(占比4.2%)。(2)衢州市区O_(3)浓度春季(64.49μg/m^(3))>秋季(62.75μg/m^(3))>夏季(61.20μg/m^(3))>冬季(33.89μg/m^(3)),夏季O_(3)浓度偏低主要是因为衢州市区6—7月为梅雨季节。(3)衢州市区O_(3)浓度日变化呈单峰型分布,白天高,夜间低,最低值出现在6:00前后,最高值出现在15:00前后。(4)日照时数对O_(3)浓度影响最大,温度、降水量和相对湿度也有显著影响,前体物NO_(2)与O_(3)呈现明显的此消彼长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衢州市区 前体物 气象要素
下载PDF
基于北京市区实测数据的雷暴风风场时空统计特性研究
19
作者 张石 杨庆山 徐晓达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93-203,共11页
雷暴风引发的结构破坏、财产损失和人员伤害屡有发生,其风场特性的认识和研究是结构抗雷暴风设计的基础。该文基于北京市区325 m高气象塔实测数据识别的70个雷暴风事件,采用经典雷暴风模型对其平均风及脉动风时空特性等进行了统计分析,... 雷暴风引发的结构破坏、财产损失和人员伤害屡有发生,其风场特性的认识和研究是结构抗雷暴风设计的基础。该文基于北京市区325 m高气象塔实测数据识别的70个雷暴风事件,采用经典雷暴风模型对其平均风及脉动风时空特性等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雷暴风频发于夏季,其峰值风速主要出现在北京时间的下午及傍晚时分且较易发生于西北方向;在峰值风速发生时段,平均风速剖面均值呈现轻微的鼻形特征;雷暴风湍流强度和阵风因子剖面与大尺度稳态强风特性存在较大差异,且雷暴风统计结果均大于大尺度稳态强风的对应值;北京市结构抗雷暴风设计中可考虑应用Von Karman谱计算雷暴风荷载。该研究结果可为雷暴风风场统一模型的建立和结构抗雷暴风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暴风 实测数据 风场模型 时空特性 北京市区
下载PDF
中国“跨省城市区域”的跨界治理体制优化路径与策略 被引量:1
20
作者 陶希东 《行政管理改革》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2-41,共10页
建设跨省级都市圈、城市群逐渐成为我国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的重要路径选择。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将我国跨越省都市圈、城市群纳入统一的“跨省城市区域”范畴,对其基本内涵、治理模式进行了一般性归纳总结,分析了其跨界治理面临的主要... 建设跨省级都市圈、城市群逐渐成为我国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的重要路径选择。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将我国跨越省都市圈、城市群纳入统一的“跨省城市区域”范畴,对其基本内涵、治理模式进行了一般性归纳总结,分析了其跨界治理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挑战,提出了进一步优化的路径与策略。研究发现,当前我国跨省都市区域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跨界治理机构不健全抑或缺乏法定职责权限;市场力量、社会力量的常态化、规模化参与不足;跨区域财税成本分担与利益共享机制不健全;行政立法及政策差异制约治理共同体的形成等。未来,重点要从体制创新、规划引领、机制创新、手段创新、保障创新等方面出发,采取相应的跨界治理行动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省都市区 跨界治理 路径 策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