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柳永词中的市民形象研究
1
作者 黎慧璇 黎家作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6期1-6,共6页
柳永是北宋杰出词人,他对宋词进行了大胆革新,不仅拓宽了词的题材,更用俚俗的语言进行创作。特殊的时代背景、坎坷的人生境遇在很大的程度上促使柳永转变了对都市生活、人物等的观察角度,他也在市民意识和市民文化的熏陶中潜移默化地完... 柳永是北宋杰出词人,他对宋词进行了大胆革新,不仅拓宽了词的题材,更用俚俗的语言进行创作。特殊的时代背景、坎坷的人生境遇在很大的程度上促使柳永转变了对都市生活、人物等的观察角度,他也在市民意识和市民文化的熏陶中潜移默化地完成了其独特艺术风格的转变。柳词的出现使北宋词坛焕然一新,其作品真实地再现了北宋市民生活的情景,也深刻地展示市民人物的精神面貌,适应了快速发展的市民文化需求,为市民所喜爱。该文主要从柳永独特的生平轨迹和北宋市民文化的产物这两个角度分析柳词市民形象的创作背景,再通过分类梳理来探究柳词中的市民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永 柳永词 市民形象 市民生活 市民文化 创作风格
下载PDF
从市民形象塑造看老舍的文化心态 被引量:2
2
作者 高素英 刘欣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45-148,共4页
老舍的小说构筑了一个独特的现代市民社会。透过老舍笔下市民社会的世态人情和世事变迁,可以看出老舍对"市民形象"的清醒认识,也可以看到老舍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独特的文化心态。他一方面深感民族的愚弱而神往古老民族在现代... 老舍的小说构筑了一个独特的现代市民社会。透过老舍笔下市民社会的世态人情和世事变迁,可以看出老舍对"市民形象"的清醒认识,也可以看到老舍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独特的文化心态。他一方面深感民族的愚弱而神往古老民族在现代意识的拯救下获得新生,一方面又对古老文明在现代文明冲击下的衰败表现出难以按捺的焦灼;他既站在现代意识层面上重新审视传统文明,又从传统文明的角度批评现代文明带来的人性沦丧;他既抨击古老民族血液中的沉淀物,又力图让传统美德溶进时代潮流中去,从而显示出他在新旧交替时代的觉醒和困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舍 市民形象 西方文化 传统文化 反思
下载PDF
桂林市民形象与桂林城市形象建设 被引量:3
3
作者 熊越强 詹皖生 《社会科学家》 2002年第3期67-70,共4页
城市形象建设是多方位的立体配套系统,市民形象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文章论述了桂林市民形象与城市形象建设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关于桂林市民形象建设的一些看法.在中共中央颁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今天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城市形象 市民形象 建设
下载PDF
城市转型时期的空间改造与文化重构——京味话剧中的当代胡同市民形象解读 被引量:1
4
作者 何明敏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39-145,共7页
在京味话剧的舞台上,20世纪90年代以后,胡同市民或是固步自封地坚守胡同-四合院的城市空间及其所承载的老北京文化,或是转而谋求经济利益,却由于长期浸染于安逸的胡同文化,其商业意识、竞争能力、文化资本等不足以适应以市场经济为主导... 在京味话剧的舞台上,20世纪90年代以后,胡同市民或是固步自封地坚守胡同-四合院的城市空间及其所承载的老北京文化,或是转而谋求经济利益,却由于长期浸染于安逸的胡同文化,其商业意识、竞争能力、文化资本等不足以适应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城市生活。在城市的现代化进程之下,胡同市民的文化心理仍处于重构之中。他们的现代转型亦滞后于城市的空间改造。在市场经济时代,胡同-四合院的居住空间既是一种生产对象,也是一件可供交易的商品,而以房地产开发商为主导的城市改造实为一种以盈利为目的的空间生产。面对北京旧城的更新改造,胡同市民由于经济能力的限制,只能被迫迁往城市的郊区,新的有钱阶层则取而代之地入驻城市的中心。可见城市的空间改造也是一种阶层分布和社会结构的重组。这其中的变化和落差将直接导致胡同市民的身份危机和城市认同感的缺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同 四合院 京味话剧 市民形象 城市空间
下载PDF
池莉汉味小说中知识分子和市民形象对比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岑泽丽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5-8,共4页
池莉汉味小说主要刻画普通市民形象,知识分子形象主要用于对比或陪衬,而且他们远没有市民形象那么光彩照人。两种形象的强烈反差也表明了他们所代表的市民文化和知识分子文化的冲突,不切实际的知识分子文化在精明强悍的市民文化面前往... 池莉汉味小说主要刻画普通市民形象,知识分子形象主要用于对比或陪衬,而且他们远没有市民形象那么光彩照人。两种形象的强烈反差也表明了他们所代表的市民文化和知识分子文化的冲突,不切实际的知识分子文化在精明强悍的市民文化面前往往败落。这表明了池莉自己独特的创作背景、创作思路和价值评判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池莉 汉味小说 知识分子形象 市民形象
下载PDF
城市文明下的病态人性——试析老舍笔下的市民形象
6
作者 金凤杰 张波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108-110,共3页
老舍以文学家的笔触艺术地再现了老北京社会下层市民悲苦贫困的生存境遇,并通过市民群像的塑造,呈现了城市文明下的病态人性:一、愚昧的市民阶层因袭着封建宗法观念;二、封闭的人文空间给市民阶层带来保守性和盲目性;三、长期的封建思... 老舍以文学家的笔触艺术地再现了老北京社会下层市民悲苦贫困的生存境遇,并通过市民群像的塑造,呈现了城市文明下的病态人性:一、愚昧的市民阶层因袭着封建宗法观念;二、封闭的人文空间给市民阶层带来保守性和盲目性;三、长期的封建思想文化灌输铸就了市民阶层奴性十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舍 市民形象 文化性格 城市文明 病态人性
下载PDF
市民形象论
7
作者 马以鑫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1年第2期53-59,共7页
20世纪初的中国文学创作 ,开始注目于市民形象。这正是现代化都市出现以后的新进展。众多的小说中 ,描叙了市民形象的众多类型。市民形象有其独特的个性。他们在生活上追求“精致”,这就呈现出与农民、“市井”阶层不一样的格调。市民... 20世纪初的中国文学创作 ,开始注目于市民形象。这正是现代化都市出现以后的新进展。众多的小说中 ,描叙了市民形象的众多类型。市民形象有其独特的个性。他们在生活上追求“精致”,这就呈现出与农民、“市井”阶层不一样的格调。市民心理多为随遇而安又不甘落后 ,这正是都市生活环境所造成的。这些特点一直延续到 2 0世纪 80年代末、 90年代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当代 文学 文学形象 市民形象
下载PDF
简论老舍短篇小说中的市民形象
8
作者 娄秀荣 《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71-73,共3页
老舍对中国现代文学最重要的贡献是他对市民生活、市民性格的艺术表现 ,对老舍的研究多以他的长篇小说和戏剧为主。而在老舍短篇小说中也塑造了多种多样的小市民形象 ,他们构成了老舍作品中“市民阶层”独特的人物画廊 ,从而大大丰富了... 老舍对中国现代文学最重要的贡献是他对市民生活、市民性格的艺术表现 ,对老舍的研究多以他的长篇小说和戏剧为主。而在老舍短篇小说中也塑造了多种多样的小市民形象 ,他们构成了老舍作品中“市民阶层”独特的人物画廊 ,从而大大丰富了我国现代文学作品的艺术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舍 短篇小说 市民形象 人物形象 形象塑造
下载PDF
浅析政务微博中的市民形象传播——以“郑州发布”和“平安郑州”为例
9
作者 韩为政 《新闻知识》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1-63,共3页
市民形象是城市形象的组成要素之一,进行市民形象传播是城市形象传播工作中的重要内容。随着各地政务微博数量的增加,利用政务微博进行市民形象的构建与传播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市民形象传播方式。本文以"郑州发布"和"平... 市民形象是城市形象的组成要素之一,进行市民形象传播是城市形象传播工作中的重要内容。随着各地政务微博数量的增加,利用政务微博进行市民形象的构建与传播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市民形象传播方式。本文以"郑州发布"和"平安郑州"为例,对微博中现有的市民形象传播活动进行分析,并指出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务微博 市民形象 “郑州发布” “平安郑州”
下载PDF
老舍小说中的“市民形象”探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吴俊杰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21-122,共2页
关键词 市民形象 老舍小说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批判现实主义 城市市民 悲剧意识 人与环境 中国文坛 20世纪 文学活动
下载PDF
新写实小说的市民形象分析--以《烦恼人生》和《一地鸡毛》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潘惠敏 《电影评介》 2010年第2期97-98,共2页
新写实小说塑造的新市民形象主要涉及文化的大众层面问题。自80年代后期,我国经济腾飞,物质日益丰盛,消费社会的到来,市民生活越加与物质挂钩,变得更为琐碎、庸常,进入了大众文化时代。在崇高消退,坠入庸常的凡俗人生背景下,新市民是现... 新写实小说塑造的新市民形象主要涉及文化的大众层面问题。自80年代后期,我国经济腾飞,物质日益丰盛,消费社会的到来,市民生活越加与物质挂钩,变得更为琐碎、庸常,进入了大众文化时代。在崇高消退,坠入庸常的凡俗人生背景下,新市民是现代人的生存写照,他们的形象里不乏对权力的批判与具有一定的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写实小说 市民形象 大众文化
下载PDF
论老舍小说中理想市民形象的文化内涵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巧婵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5期162-166,共5页
在老舍小说的市民形象系列中,理想市民蕴含着老舍的文化建构思考。这一文化建构思考起始于老舍任教英国时,带有明显的文化比较的成分。《二马》中的马威、李子荣是老舍关于理想国民(市民)的最初思考。其后,这种思考随着时代条件和老舍... 在老舍小说的市民形象系列中,理想市民蕴含着老舍的文化建构思考。这一文化建构思考起始于老舍任教英国时,带有明显的文化比较的成分。《二马》中的马威、李子荣是老舍关于理想国民(市民)的最初思考。其后,这种思考随着时代条件和老舍主观认识的变化而以不同的方式体现在老舍的小说中。20世纪30年代,它多体现在那些失败的文化英雄身上,如沙子龙、祥子;20世纪40年代后期则体现在钱默吟、祁瑞宣等人物身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舍 小说 理想市民形象 文化建构
下载PDF
市民形象:老舍张天翼异同论 被引量:3
13
作者 娄扎根 《焦作大学学报》 1996年第1期22-24,36,共4页
本文简要说明了老舍、张天翼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作用和影响,着重阐述了其作品中人物形象塑造的异同点。他们虽取法于狄更斯,但在构思上,张天翼的短篇是充满戏剧性节奏的“性格小说”,老舍的长篇则具有类似欧洲中世纪“流浪汉小说”和... 本文简要说明了老舍、张天翼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作用和影响,着重阐述了其作品中人物形象塑造的异同点。他们虽取法于狄更斯,但在构思上,张天翼的短篇是充满戏剧性节奏的“性格小说”,老舍的长篇则具有类似欧洲中世纪“流浪汉小说”和骑士小说的特点;在手法上,张天翼也颇讲究叙述的角度和节奏,老舍的作品则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特征,带有民间说书的影响;老舍的所长是在温婉的道德讽刺和世态讽刺上,而张天翼的所长则是在犀利型的政治讽刺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天翼 市民形象 市民社会 讽刺形象 市民阶层 别林斯基 讽刺艺术 讽刺语言 知识分子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下载PDF
从《四世同堂》谈老舍对市民形象的塑造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耀武 王定成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1年第3期90-92,共3页
《四世同堂》是老舍先生的长篇小说,作品集中地描写了市民生活,成功地塑造了市民形象,并通过独特的艺术手段再现了市民的性格特征,表现了老舍先生对市民刻画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关键词 现代文学 老舍 小说 创作特色 《四世同堂》 市民形象塑造 人物刻划 艺术手段
下载PDF
国人灵魂的热情洗涤-论张天翼对市民形象的构筑
15
作者 王成果 《北方论丛》 1987年第6期43-47,共5页
作家张天翼在《论阿Q正传》的结尾处说;“自从你这个阿Q被创造成出来之后,我们民族许多有良心的艺术家,都是怀着极大热情,在不断做这些洗涤灵魂的工作。”无疑,张天翼是自觉地把自己的创作概括在“洗涤灵魂”的工作之中。
关键词 张天翼 市民形象 洗涤 灵魂 热情 国人 阿Q正传 艺术家
下载PDF
浅析城市市民形象的塑造
16
作者 朱文实 《理论月刊》 CSSCI 1997年第10期40-42,共3页
关键词 市民形象 形象的塑造 精神文明建设 市民素质 内在形象 城市形象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思想道德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城市市民
下载PDF
浅析老舍笔下的市民形象及其文化内涵
17
作者 张一帆 《今古文创》 2020年第7期21-22,共2页
老舍被誉为“人民艺术家”,他一直关注着底层市民的生活与命运,由此透露出强烈的人文关怀,老舍以自己的切身体验在作品中塑造了不同类型的市民形象,构筑了一个丰富而独具特色的“市民世界”。一方面描绘了北京市民形色各异的生活面貌,... 老舍被誉为“人民艺术家”,他一直关注着底层市民的生活与命运,由此透露出强烈的人文关怀,老舍以自己的切身体验在作品中塑造了不同类型的市民形象,构筑了一个丰富而独具特色的“市民世界”。一方面描绘了北京市民形色各异的生活面貌,另一方面反映了独特的北京市民文化。通过对老舍笔下的市民形象进行分类解读,探析市民形象的文化内涵,以及塑造市民形象独特的艺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舍 市民形象 文化内涵 艺术方式
下载PDF
扬州开展“现代市民形象”大讨论
18
《文明大观》 2001年第8期32-32,共1页
关键词 扬州市 中国 “现代市民形象 学术讨论 精神文明建设
下载PDF
《四世同堂》小说市民形象的塑造
19
作者 张然朔 《神州》 2019年第31期8-8,共1页
《四世同堂》是老舍先生的著名长篇小说,通过高超的艺术手段重现了老北京市民的性格特征,作品重点描摹了老北京的普通老北京市民生活,成功地塑造了一批典型的老北京市民形象,体现了他深厚的艺术功力和文学造诣。
关键词 《四世同堂》 老北京市民形象 塑造 老舍
下载PDF
从“三言”“二拍”的市民形象看明代市民心态
20
作者 赵琳娜 《朝阳师专学报》 1997年第4期45-48,共4页
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上,产生于明代晚期的白话短篇小说“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成功地塑造了一大批具有时代精神的人物形象,它破夭荒第一次把... 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上,产生于明代晚期的白话短篇小说“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成功地塑造了一大批具有时代精神的人物形象,它破夭荒第一次把手工业者、商人、小贩及名不见经传的妇女作为正面主人公写入作品,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五光十色的市井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拍” “三言” 明代晚期 市民心态 市民形象 《二刻拍案惊奇》 《初刻拍案惊奇》 《喻世明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