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猫咬伤致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患者的护理
1
作者 王灯 曾妃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CSCD 2024年第2期147-149,共3页
总结1例猫咬伤导致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的护理体会。护理要点:通过不典型伤口追溯感染源;建立白细胞危象预警机制;中医手法治疗顽固性呕吐;实施闭环感控管理;预防创伤后综合征。患者住院7 d出院,恢复良好。
关键词 布尼亚病毒科感染 白细胞减少 蜱咬伤 中医护理 感染控制
下载PDF
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临床特点及血常规和血清酶学分析 被引量:18
2
作者 魏艳艳 邹桂舟 +5 位作者 叶珺 郜玉峰 夏国美 李芳 金蕾 魏峰 《安徽医药》 CAS 2016年第5期903-907,共5页
目的探讨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通过血常规和血清酶学动态变化预测重症患者预后。方法对70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痊愈组和死亡组病程中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应用t检验和Sp... 目的探讨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通过血常规和血清酶学动态变化预测重症患者预后。方法对70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痊愈组和死亡组病程中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应用t检验和Spearman分析发现危重症及死亡患者预后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患者以中老年农民为主,多在5~7月份发病,17.39%患者有明确蜱叮咬史。14例患者死亡,病死率为20%。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畏寒寒战、全身不适、乏力、肌肉酸痛、纳差、腹泻、恶心、呕吐和头痛及咳嗽咳痰等。体征主要表现脑膜刺激征阳性,颈部、腋窝、腹股沟淋巴结肿大伴触痛阳性。实验室指标异常主要为WBC、PLT降低,ALT、AST、CK、LDH升高。结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常常伴有实验室检测指标明显异常,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神经系统损害、出血倾向及肺部重症感染,甚至感染性休克的患者预后差,死亡率高。在诊疗过程中,宜采取有效对症支持治疗,尤其对重症患者需加强实验室指标的监测和病情监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尼亚病毒科感染 血小板减少 疾病特征
下载PDF
家庭内同患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四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滕海风 李爱君 +1 位作者 徐宁 刘爱玲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1529-1530,共2页
结合一家四口人患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的临床资料和检验资料,探讨该病的传播途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目前的治疗措施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系新的传染病,病情轻重不一,危重者可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传播途径尚不明确... 结合一家四口人患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的临床资料和检验资料,探讨该病的传播途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目前的治疗措施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系新的传染病,病情轻重不一,危重者可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传播途径尚不明确,人与人之间传播的证据还需进一步探讨,应予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尼亚病毒科感染 临床特点 疾病传播
下载PDF
新型布尼亚病毒致严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的护理
4
作者 余珊珊 张旭红 赵雪红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 CSCD 2023年第8期734-737,共4页
总结57例严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的护理经验。针对新型布尼亚病毒的传播风险、导致多脏器功能损伤、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不确定感等问题,采取严格落实消毒隔离措施,预防疾病传播;严密监测病情及检验结果,早期正确识别重症患者预... 总结57例严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的护理经验。针对新型布尼亚病毒的传播风险、导致多脏器功能损伤、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不确定感等问题,采取严格落实消毒隔离措施,预防疾病传播;严密监测病情及检验结果,早期正确识别重症患者预警指标;积极预防并发症;运用强化心理护理,予患者及家属心理支持。经严密监护和精准化管理,患者入院后1~30d出院,出院随访恢复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布尼亚病毒科感染 并发症 危重病护理
下载PDF
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并发重症脑炎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5
作者 韩萍 郭瑞友 范天利 《精准医学杂志》 2020年第6期537-539,共3页
目的探讨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并发重症脑炎的早期识别及诊治方法,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例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并发重症脑炎病例的临床资料,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本病例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起病,后逐渐出现多... 目的探讨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并发重症脑炎的早期识别及诊治方法,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例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并发重症脑炎病例的临床资料,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本病例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起病,后逐渐出现多脏器功能损害,主要是伴发意识丧失、抽搐、烦躁等神经系统损害症状,最终诊断为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诱发重症脑炎。结论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并发重症脑炎临床表现多样,诊断困难,需总结病例特点,提高临床认识及诊治水平,做到早诊断、早治疗,以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尼亚病毒科感染 白蛉病毒 脑炎 体征和症状 病例报告 诊断
下载PDF
人感染新型布尼亚病毒病误诊为肾综合征出血热一例 被引量:7
6
作者 阎飞 张凯军 刘晶 《临床误诊误治》 2012年第4期4-5,共2页
目的探讨人感染新型布尼亚病毒病的临床特征及流行病学特点,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结合我院收治的1例误诊为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人感染新型布尼亚病毒病的临床资料,并分别从临床特征、流行病学特点及实验室检查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 目的探讨人感染新型布尼亚病毒病的临床特征及流行病学特点,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结合我院收治的1例误诊为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人感染新型布尼亚病毒病的临床资料,并分别从临床特征、流行病学特点及实验室检查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例因高热、乏力、腰痛、全身不适5 d,于外院疑诊肾综合征出血热转入我院,根据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考虑蜱虫叮咬所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并将蜱虫送至省疾病控制中心检测。因病情加重,家属放弃治疗患者死亡,后根据检测结果回报确诊为人感染新型布尼亚病毒病。结论临床应提高对人感染新型布尼亚病毒病的认识,对有明确流行病学史、发热伴血白细胞和血小板同时减少者应考虑本病可能,及时行病原学检测,以及早诊断并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尼亚病毒科感染 误诊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汉坦病毒感染 肾综合征出血热
下载PDF
重度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脑炎一例
7
作者 徐金梅 刘兵舰 +3 位作者 关鸿志 单萍 陈国华 梅俊华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53-257,共5页
患者女性,65岁,农民。主因间断性发热伴腹泻、尿频6天,近事记忆减退伴言语不能1天,于2022年5月7日收入湖北省武汉市第一医院。患者入院前10天(4月29日)被克氏原螯虾(又称小龙虾)夹破右手示指,未予重视;入院前5天(5月2日)无明显诱因出现... 患者女性,65岁,农民。主因间断性发热伴腹泻、尿频6天,近事记忆减退伴言语不能1天,于2022年5月7日收入湖北省武汉市第一医院。患者入院前10天(4月29日)被克氏原螯虾(又称小龙虾)夹破右手示指,未予重视;入院前5天(5月2日)无明显诱因出现腹泻,呈黄色水样便(5~6次/d),尿频(每5分钟1次,每次约20 ml),伴头晕、后颈部胀痛、胸闷,间断发热,体温最高38.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尼亚病毒科感染 重度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脑炎 宏基因组学 基因检测 病例报告
下载PDF
浙江地区散发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基因序列 被引量:25
8
作者 李世波 薛川 +7 位作者 丁贤君 刘瑞定 薛宏怡 仝振东 柴能明 王晔恺 林志益 程训佳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68-272,共5页
目的分析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SFTSV)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流行病学以及SFTSV基因序列。方法收集2011年5月至7月在温州医学院附属舟山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收治的5例重症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患者,均经PCR检测SF... 目的分析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SFTSV)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流行病学以及SFTSV基因序列。方法收集2011年5月至7月在温州医学院附属舟山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收治的5例重症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患者,均经PCR检测SFTsV核酸确诊。采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CD3+CD4+、CD3+CD8+T淋巴细胞,分离的病毒株测序并与GenBank比对。结果SFTS患者典型临床表现为持续高热、全身肌肉酸痛、浅表淋巴结肿大、腹痛、腹泻,可伴消化道出血,在急性期WBC、PLT、CD3+CD4+T淋巴细胞呈进行性下降,最低分别为(0.97~2.00)×10^9/L,(12-42)×10^9/L和7.52%420.39%。2例患者血清中分离出病毒,其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的SFTSV进行比对,依赖RNA的RNA聚合酶基因与BX-2010、L-WWG、LN3、JS4、SD4、HN6和AH12的同源性为96%,糖蛋白基因的同源性为94%,而N蛋白基因与JS4、SD4和LN4的同源性为95%;分离的2株病毒的上述三种基因序列的同源性为99%。结论SFTSV在浙江省有散发流行,以本土疫源性可能大,起病急,病情重,伴多脏器功能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尼亚病毒科感染 发热 血小板减少 白细胞减少 流行病学研究 基因 病毒 序列分析
原文传递
浙江省首例蜱叮咬感染新布尼亚病毒诊治分析 被引量:29
9
作者 陈华忠 吴伟梯 +4 位作者 徐建人 王金富 张剑波 邵辉 梁伟峰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CAS 2011年第4期-,共2页
近几年,河南、安徽等地相继出现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为主要表现的感染性病例,被命名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其中少数重症患者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1-2].部分sfts病例为人粒细胞无形体病[3],但大多数却检测不到其核酸和特异性抗... 近几年,河南、安徽等地相继出现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为主要表现的感染性病例,被命名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其中少数重症患者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1-2].部分sfts病例为人粒细胞无形体病[3],但大多数却检测不到其核酸和特异性抗体.2010年5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在河南、湖北等6省从发热伴血小板减少为主要表现的患者血液中分离到病毒,并确定为布尼亚病毒科白蛉热病毒属的一种新病毒,命名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severe fever with throbocytopenia syndrome bunyavirus, sftsv)[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尼亚病毒科感染 血小板减少 发热
原文传递
浙江省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重症病例的临床特征及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14
10
作者 李世波 薛川 +16 位作者 丁贤君 刘瑞定 林志益 仝振东 李绍民 王建军 柴能明 王晔恺 张缀琴 郑迪 黎运呈 李绍佐 郗建伟 薛红怡 李红玲 韩明芳 崔燕娜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CAS 2011年第5期-,共4页
目的 提高对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患者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病变特点及其治疗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5-7月浙江省舟山医院收治的5例重症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对该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5例重型患... 目的 提高对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患者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病变特点及其治疗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5-7月浙江省舟山医院收治的5例重症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对该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5例重型患者典型临床表现为持续高热、全身肌肉酸痛、浅表淋巴结肿大、腹痛、腹泻伴消化道出血、血小板及白细胞进行性下降.白细胞和血小板可分别降至1.0×109/l和30×109/l以下,血小板在发病的第9~19天降至最低,随后1周左右恢复至正常.病程第7~10天,患者cd4+和cd8+t淋巴细胞数量急剧下降.结论 该病多发生于丘陵地区的中老年人.患者起病急,病情重,重症者易发生心、肝、肾等脏器功能损害.除蜱叮咬外,可能还有其他传播方式. abstract: objective to review the epidemiology,clinical characteristics,pathological changes and treatment of 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sfts) associated with the novel bunyavirus infection.methods clinical data of five cases of sfts from zhoushan hospital during may,2011 and july,2011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and related literatures were also reviewed.results persistent high fever,sore muscles,enlarged superficial lymph nodes,abdominal pain,diarrhea with gastrointestinal hemorrhage,progressive decrease of phtelets and white blood cells were observed.the platelets deceased to 30 × 109/l during d9 and d19 after the onset,and recovered in about one week later.the white cells deceased to 1.0 x 109/l.cd4+ t and cd8+ t lymphocytes decreased remarkably during d7 and d10 after the onset.conclusions sfts usually occurs in middle and old aged people from hilly region.it is severe and has abrupt onset.damages on heart,liver and kidney may occur.in addition to tick bite,there may be other transmission way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尼亚病毒科感染 发热 血小板减少 临床分析 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巢湖地区新布尼亚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和病重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伍婷 柳燕 +1 位作者 李鸿儒 李家斌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6-60,共5页
目的了解安徽省巢湖地区新布尼亚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和病重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2015年11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确诊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buny... 目的了解安徽省巢湖地区新布尼亚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和病重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2015年11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确诊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bunyavirus,SFTSV)(简称"新布尼亚病毒")感染住院病例,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确诊的病例流行特征、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并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安徽省巢湖地区2012-2015年共报告57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SFTS),病死率为19.3%,且该地区SFTSV感染的病例呈逐年上升趋势,而农民及高龄是重症组的高危因素;4~9月为该病流行季,发病月份主要集中在5~6月份;经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意识障碍(OR=14.236,95%CI:1.324~152.091)、血尿(OR=2.583,95%CI:1.114~5.990)和空腹葡萄糖升高(OR=34.838,95%CI:2.113~569.427)对病情严重程度具有预测作用。结论患者一旦出现意识障碍、血尿及空腹葡萄糖升高时,提示其病情危重,应引起医护人员的足够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减少 布尼亚病毒科感染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六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魏洪霞 成骢 +1 位作者 池云 胡志亮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CAS 2012年第6期367-368,共2页
近年来,我国多个省份相继报道了一些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感染性疾病病例,其中少数重症患者因多脏器损害而救治无效死亡。早些年曾经认为是嗜吞噬细胞无形体所致人粒细胞无形体病,后在一些疑似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病例的... 近年来,我国多个省份相继报道了一些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感染性疾病病例,其中少数重症患者因多脏器损害而救治无效死亡。早些年曾经认为是嗜吞噬细胞无形体所致人粒细胞无形体病,后在一些疑似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病例的样本中发现了一种新型布尼亚病毒,所致疾病现称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我院近年来收治了6例确诊为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所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为提高对该疾病临床特征的认识,现将其临床特征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尼亚病毒科感染 发热 血小板减少
原文传递
舟山地区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6例流行特征 被引量:5
13
作者 顾全忠 王玉超 +3 位作者 蒲柳艳 仝振东 叶凌 王达特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 CAS 2012年第5期348-349,共2页
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相继发现并报告了一些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为主要表现的感染性疾病病例,其中少数重症患者可因多脏器损害,救治无效而死亡。2010年5月,中国CDC在湖北、河南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的血液中分离到一种属于布... 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相继发现并报告了一些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为主要表现的感染性疾病病例,其中少数重症患者可因多脏器损害,救治无效而死亡。2010年5月,中国CDC在湖北、河南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的血液中分离到一种属于布尼亚病毒科白蛉病毒属的新病毒,命名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SFISV),简称新型布尼亚病毒。该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消化道症状、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肝肾功能损害,部分患者有出血表现。该病主要发生在山林地区,呈高度散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尼亚病毒科感染 血小板减少综合症 流行特征
原文传递
人类感染新型布尼亚病毒近况 被引量:17
14
作者 马亦林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CAS 2011年第5期-,共3页
布尼亚病毒科( bunyaviridae)是一类有包膜负链rna病毒,因首先从乌干达西部的布尼亚韦拉(bunyamwera)分离到而得名,于1975年正式命名.布尼亚病毒科是虫媒病毒中最大的一科,其成员约有350个,并不断发现新成员.该科的大多数病毒在自然界... 布尼亚病毒科( bunyaviridae)是一类有包膜负链rna病毒,因首先从乌干达西部的布尼亚韦拉(bunyamwera)分离到而得名,于1975年正式命名.布尼亚病毒科是虫媒病毒中最大的一科,其成员约有350个,并不断发现新成员.该科的大多数病毒在自然界的节肢动物-脊椎动物间循环,可以使人和(或)动物致病的约60多种.由该科病毒引起的人类自然疫源性疾病中,重要的有肾综合征出血热( hfrs)、汉坦病毒肺综合征(hps)、裂谷热(rvf)、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cchf,国内称新疆出血热,xhf)和白蛉热(sandfly fever,又名“三日热”)等[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尼亚病毒科感染 发热 血小板减少
原文传递
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12例临床分析
15
作者 孙宝霞 许亮 +1 位作者 孙晋芳 刘文婷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13年第9期761-762,共2页
回顾分析收治的12例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临床资料,并总结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的临床特点。
关键词 布尼亚病毒科感染
原文传递
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患者凝血功能异常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6
作者 宗璐 杨凡 +2 位作者 司力 郑美娟 徐元宏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5-70,共6页
目的探讨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后患者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症状(SFTS)发病期和恢复期的凝血和血栓相关指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20年4月12日至8月12日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后SFTS患者,其中SFTS发病期36例,S... 目的探讨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后患者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症状(SFTS)发病期和恢复期的凝血和血栓相关指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20年4月12日至8月12日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后SFTS患者,其中SFTS发病期36例,SFTS恢复期18例,并招募36名健康人作为健康对照组,采集血浆标本。回顾性分析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含量(FIB)、血浆凝血酶时间(TT)、抗凝血酶-Ⅲ(AT-Ⅲ)、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血栓调节蛋白(TM)、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物复合物(PIC)、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1复合物(t-PAIC)浓度。统计比较3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SFTS发病组PT[12.5(12.1,13.6)s比10.8(10.5,11.5)s,P<0.05]较长,但仍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14.0~21.0 s);APTT[49.1(42.0,58.2)s比28.5(26.6,30.4)s,P<0.05]较长;FDP[6.07(2.67,8.64)μg/ml比1.00(0.80,1.87)μg/ml]和D-D[2.27(1.04,2.98)μg/ml比0.30(0.21,0.47)μg/ml]较高(P均<0.001);血浆TAT[16.05(8.05,26.58)ng/ml比3.55(2.60,4.85)ng/ml]和PIC浓度[4.44(2.52,5.54)μg/ml比0.84(0.60,1.35)μg/ml]较高(P均<0.001);TM[(19.41±8.29)TU/ml比(9.33±1.89)TU/ml]和t-PAIC浓度[(37.52±21.10)ng/ml比(7.06±3.37)ng/ml]较高(P均<0.001)。SFTS恢复组患者血浆中TAT浓度为9.10(3.95,18.40)ng/ml,仍高于正常参考范围(<4 ng/ml),PIC浓度低于SFTS发病组[1.91(1.45,2.93)μg/ml比4.44(2.52,5.54)μg/ml,P<0.05],TM和t-PAIC低于SFTS发病组(P均<0.05)。结论SFTS患者发病期机体凝血系统激活,血管内皮受到损伤;恢复期血管内皮损伤情况减轻,但机体依然存在一定程度的凝血系统障碍,提示当体内病毒清除后,仍需继续监测凝血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尼亚病毒科感染 血小板减少 凝血酶 血栓调节蛋白
原文传递
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71例实验室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周麟玲 于军华 +3 位作者 刘博 徐胜楠 郭清风 粘桂粒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CAS 2015年第4期358-360,共3页
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是一种新发传染性疾病,临床表现多样,初期表现缺乏特异性,病情复杂,进展较快,大多数病情较重,病死率高。本研究对山东省威海市文登中心医院2013年6月至2014年10月实验室确诊的71例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患者的检... 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是一种新发传染性疾病,临床表现多样,初期表现缺乏特异性,病情复杂,进展较快,大多数病情较重,病死率高。本研究对山东省威海市文登中心医院2013年6月至2014年10月实验室确诊的71例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患者的检查结果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尼亚病毒科感染 实验室检查 临床分析
原文传递
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海波 李世波 +6 位作者 杨序春 庄晓玲 黄燕燕 周吉航 杨志强 周世权 邓杰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339-342,共4页
目的 探讨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表达的意义。方法 收集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浙江省舟山医院收治的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8例)和未并发MODS(20例)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患者。对两组患者血小板进行常规检测并比较... 目的 探讨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表达的意义。方法 收集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浙江省舟山医院收治的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8例)和未并发MODS(20例)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患者。对两组患者血小板进行常规检测并比较,检测两组患者二磷酸腺苷(ADP)诱导前后的血小板膜糖蛋白(CD41a、CD42a、CD61、CD62p)的阳性表达率和平均荧光强度(MFI),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 MODS组与非MODS组ADP诱导前比较,血小板的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39,P>0.05),但平均体积偏大(t=6.417,P<0.01),血小板分布宽度大(t =9.664,P<0.01);MODS组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阳性表达率和MFI较非MODS组患者显著增高(CD41a:t=14.486和49.419,P<0.01;CD42a:t =41.693和58。160,P<0.01;CD61:t=15.452和19.251,P<0.01;CD62p:t 18.230和24.258,P<0.05);经ADP诱导活化处理后MODS组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阳性表达率和MFI未出现明显变化(CD41a:t=1.364和1.237,P>0.05;CD42a:t=1.247和1.448,P>0.05; CD61:t=1.258和1.354,P> 0.05;CD62p:t=1.213和1.147,P>0.05),而非MODS组患者经ADP诱导活化处理后血小板膜糖蛋白阳性表达率和MFI均明显升高(CD41a:t=15.891和18.417,P<0.01;CD42a:t=54.367和14.217,P<0.01;CD61:t=16.257和21.348,P<0.01;CD62p:t =58.268和18.145,P<0.01)。结论 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并发MODS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阳性表达率和MFI较轻症患者高,而且持续活化表达能力极低,血小板膜糖蛋白的检测可以作为判断新布尼亚病毒感染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尼亚病毒科感染 多器官功能衰竭 血小板 血小板膜糖蛋白类
原文传递
新布尼亚病毒感染重症患者存活组与死亡组气管插管后血气及生化指标变化 被引量:3
19
作者 俞南南 王秋景 +3 位作者 于倩 杜晓红 余学文 李世波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2018年第3期213-216,共4页
新布尼亚病毒是一种近年来新发的RNA病毒,感染人体后可引起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这是一种急性感染性疾病,在我国湖北、河南、山东等地均有暴发流行趋势,在浙江呈散发流行,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外周血白细胞(WBC)、血... 新布尼亚病毒是一种近年来新发的RNA病毒,感染人体后可引起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这是一种急性感染性疾病,在我国湖北、河南、山东等地均有暴发流行趋势,在浙江呈散发流行,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外周血白细胞(WBC)、血小板(PLT)减少,乏力,胃肠道症状,肌肉酸痛,严重者出现多脏器功能障碍、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尼亚病毒科感染 血小板减少 发热 气管插管 生化指标 血气分析
原文传递
15例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11
20
作者 赵晓玲 李松琴 +2 位作者 刘波 李爽 董莉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23-124,共2页
报告15例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患者的护理。对15例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患者进行护理,发现该类患者存在起病急、持续高热、腹泻、明显乏力、肌肉酸痛、血小板与白细胞明显降低及多器官功能受损的临床特点。仔细观察病情,严密消毒防护,做好... 报告15例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患者的护理。对15例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患者进行护理,发现该类患者存在起病急、持续高热、腹泻、明显乏力、肌肉酸痛、血小板与白细胞明显降低及多器官功能受损的临床特点。仔细观察病情,严密消毒防护,做好发热、出血、饮食及心理护理,加上适当的对症及支持治疗,可促进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尼亚病毒科感染 护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