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2篇文章
< 1 2 4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布拉氏酵母菌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直肠型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及对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
1
作者 韩轩 韩叙 +1 位作者 程砚儒 代金玉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73-77,共5页
目的探讨布拉氏酵母菌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直肠型溃疡性结肠炎(UC)的疗效及对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8例直肠型U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主要症状(腹痛、腹泻、脓血便)评分、炎症性肠病问卷(IB... 目的探讨布拉氏酵母菌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直肠型溃疡性结肠炎(UC)的疗效及对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8例直肠型U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主要症状(腹痛、腹泻、脓血便)评分、炎症性肠病问卷(IBDQ)评分、炎性因子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尿液乳果酸与甘露醇的比值(L/M)、血清D-乳酸(D-LA)、血清二胺氧化酶(DAO)、血清脂多糖(LPS)]水平。比较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腹痛、腹泻和脓血便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IBDQ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腹痛、腹泻和脓血便评分低于对照组,IBDQ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清D-LA、DAO、LPS和尿中L/M均降低,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清IL-6、TNF-α和IL-1β水平降低,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6.36%,高于对照组的6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下腹部疼痛、过敏、顽固型便秘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拉氏酵母菌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直肠型UC患者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腹痛、腹泻和脓血便等症状,抑制机体炎症反应,缓解肠黏膜屏障受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拉氏酵母菌 熊去氧胆酸 直肠型溃疡性结肠炎 肠黏膜屏障功能 炎性因子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布拉氏酵母菌对小儿AAD预防及对免疫的影响
2
作者 张艺 孙礼宾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2期3201-3206,共6页
目的:研究应用布拉氏酵母菌散剂预防小儿肺炎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的效果,及其对机体免疫方面的影响。方法:选择我科使用抗生素治疗的75例肺炎患儿,依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2例,对照组43例。对照组使用抗生素、... 目的:研究应用布拉氏酵母菌散剂预防小儿肺炎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的效果,及其对机体免疫方面的影响。方法:选择我科使用抗生素治疗的75例肺炎患儿,依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2例,对照组43例。对照组使用抗生素、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预防性应用布拉氏酵母菌散剂。两组患儿出现腹泻后均予以蒙脱石散、补液等对症治疗,比较两组患儿AAD发生情况、腹泻持续时间,及治疗前后的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水平。结果:观察组患儿AAD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腹泻持续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 0.05)。结论:应用抗生素治疗的肺炎患儿早期服用布拉氏酵母菌,能够有效降低患儿AAD发生风险,缩短患儿腹泻持续时间,改善机体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拉氏酵母菌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淋巴细胞亚群 免疫球蛋白 影响
下载PDF
布拉氏酵母菌对比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儿童腹泻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3
作者 张潇丹 王瑞芹 +2 位作者 刘璐 任美娟 闫美兴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6-230,共5页
目的比较布拉氏酵母菌与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儿童腹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中国知网、维普网,收集布拉氏酵母菌(布拉氏组)对比双歧杆菌三联活菌... 目的比较布拉氏酵母菌与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儿童腹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中国知网、维普网,收集布拉氏酵母菌(布拉氏组)对比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双歧杆菌组)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及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项RCT,合计898例患儿。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儿的总有效率[OR=1.69,95%CI(0.93,3.09),P=0.09]、腹泻持续时间[MD=-1.39,95%CI(-3.35,0.57),P=0.16]、腹痛消失时间[MD=0.09,95%CI(-0.87,1.05),P=0.86]、不良反应发生率[OR=0.65,95%CI(0.05,8.03),P=0.74]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布拉氏组患儿治疗后大便次数显著少于双歧杆菌组[MD=-0.91,95%CI(-1.80,-0.02),P=0.04]。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布拉氏组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儿的腹泻持续时间显著少于双歧杆菌组(P<0.05)。结论布拉氏酵母菌与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儿童腹泻的疗效和安全性相当,但在治疗后大便次数、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儿的腹泻持续时间方面布拉氏酵母菌显著优于双歧杆菌三联活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拉氏酵母菌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 儿童腹泻 疗效 安全性 META分析
下载PDF
儿泻康贴膜联合蒙脱石散辅助布拉氏酵母菌散治疗轮状病毒感染性肠炎的临床效果
4
作者 彭娥莲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1期133-135,共3页
目的 观察儿泻康贴膜联合蒙脱石散辅助布拉氏酵母菌散治疗轮状病毒感染性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4月—2022月4月上饶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轮状病毒感染性肠炎患儿67例,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联合组(n=34)和单药组(n=33)。... 目的 观察儿泻康贴膜联合蒙脱石散辅助布拉氏酵母菌散治疗轮状病毒感染性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4月—2022月4月上饶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轮状病毒感染性肠炎患儿67例,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联合组(n=34)和单药组(n=33)。常规治疗基础上,单药组采用布拉氏酵母菌散治疗,联合组采用在单药组的基础上采用儿泻康贴膜联合蒙脱石散治疗,2组均治疗3 d。比较2组住院时间、退热时间、腹痛时间、止泻时间,治疗前后血清白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与免疫球蛋白A、G、M(IgA、IgG、IgM)及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情况,不良反应。结果 联合组住院时间、退热时间、腹痛时间及止泻时间均短于单药组(P<0.01)。治疗3 d后,2组血清IL-6、PCT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IgA、IgG、IgM水平与CD4^(+)、CD8^(+)、CD4^(+)/CD8^(+)较治疗前均升高,且联合组降低/升高幅度大于单药组(P<0.05或P<0.01)。联合组与单药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82%vs. 21.21%,χ^(2)=1.166,P=0.280)。结论 儿泻康贴膜联合蒙脱石散辅助布拉氏酵母菌散治疗轮状病毒感染性肠炎有助于缓解患儿临床症状,抑制炎性反应,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安全性也值得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状病毒感染性肠炎 儿泻康贴膜 蒙脱石散 布拉氏酵母菌 治疗效果
原文传递
布拉氏酵母菌散联合蒙脱石散在腹泻患儿中的应用
5
作者 陈迎春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4年第3期68-70,共3页
目的:探讨布拉氏酵母菌散与蒙脱石散联合治疗腹泻患儿的临床价值,并分析对炎症反应及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河南省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腹泻患儿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5例。对... 目的:探讨布拉氏酵母菌散与蒙脱石散联合治疗腹泻患儿的临床价值,并分析对炎症反应及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河南省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腹泻患儿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服用蒙脱石散治疗,观察组服用蒙脱石散+布拉氏酵母菌散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症状缓解时间及安全性,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炎症反应[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干扰素-γ(INF-γ)、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内毒素(ET)、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D-LAC)]指标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呕吐缓解时间、止泻时间、腹痛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TNF-α、IL-6、INF-γ、hs-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更低(P<0.05);治疗后两组ET、DAO、D-LAC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更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拉氏酵母菌散配合蒙脱石散治疗腹泻疗效良好,有助于减轻症状,抑制促炎因子,促进肠道黏膜屏障功能修复,同时具有良好的用药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 蒙脱石散 布拉氏酵母菌 肠道黏膜屏障功能
下载PDF
序贯疗法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散剂治疗儿童幽门螺杆菌的疗效分析
6
作者 蒙凤华 李彩芳 冯庆红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2期0071-0074,共4页
探讨序贯疗法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散剂对儿童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的根除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确诊幽门螺杆菌感染患儿84例,随机分组,比较两组患儿的各项临床效果。结果 序贯疗法组43例,序贯疗法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散剂组41例,两组... 探讨序贯疗法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散剂对儿童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的根除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确诊幽门螺杆菌感染患儿84例,随机分组,比较两组患儿的各项临床效果。结果 序贯疗法组43例,序贯疗法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散剂组41例,两组根除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症状消失时间比较(P<0.05)。结论 序贯疗法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散剂不但可以提高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根除率,同时可以降低根治过程中的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拉氏酵母菌 幽门螺杆菌 序贯疗法 儿童
下载PDF
小儿泄泻停颗粒联合布拉氏酵母菌在小儿急性腹泻中的治疗效果
7
作者 李晓赟 刘欣 《妇儿健康导刊》 2024年第5期25-27,31,共4页
目的探讨小儿泄泻停颗粒联合布拉氏酵母菌在小儿急性腹泻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1月至2021年11月镇安县中医医院收治的100例急性腹泻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试验组(50例)。对照组予以布拉氏酵母菌... 目的探讨小儿泄泻停颗粒联合布拉氏酵母菌在小儿急性腹泻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1月至2021年11月镇安县中医医院收治的100例急性腹泻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试验组(50例)。对照组予以布拉氏酵母菌,试验组予以小儿泄泻停颗粒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免疫功能指标及大便情况。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腹泻、腹痛、呕吐及发热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各免疫功能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大便性状评分及大便频次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泄泻停颗粒联合布拉氏酵母菌可提高小儿急性腹泻的治疗效果,缩短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促进大便情况和免疫功能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泄泻停颗粒 布拉氏酵母菌 急性腹泻 免疫功能
下载PDF
布拉氏酵母菌散联合赖氨葡锌颗粒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及对肠道激素的影响
8
作者 段志华 《妇儿健康导刊》 2024年第1期55-57,61,共4页
目的探讨布拉氏酵母菌散联合赖氨葡锌颗粒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及对肠道激素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5月德州市陵城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腹泻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 目的探讨布拉氏酵母菌散联合赖氨葡锌颗粒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及对肠道激素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5月德州市陵城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腹泻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赖氨葡锌颗粒治疗,观察组采用布拉氏酵母菌散联合赖氨葡锌颗粒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肠道菌群及胃肠激素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乳杆菌、肠球菌属数量高于对照组,真杆菌数量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管活性肠肽、胰高血糖素、神经肽Y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布拉氏酵母菌散联合赖氨葡锌颗粒能够有效改善腹泻患儿的肠道菌群、胃肠激素水平,提高治疗效果,临床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拉氏酵母菌 赖氨葡锌颗粒 小儿腹泻 肠道激素
下载PDF
布拉氏酵母菌与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儿童腹泻伴发热的疗效
9
作者 段彦清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4期0030-0033,共4页
探析布拉氏酵母菌与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在儿童腹泻伴发热治疗方面的实际效果。方法 选取120例腹泻伴发热患儿参与实验,时间范围为2022年6月-2023年6月,所有患儿均接受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依据后续治疗方法的不同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 探析布拉氏酵母菌与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在儿童腹泻伴发热治疗方面的实际效果。方法 选取120例腹泻伴发热患儿参与实验,时间范围为2022年6月-2023年6月,所有患儿均接受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依据后续治疗方法的不同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分别接受布拉氏酵母菌治疗和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与生活质量均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则更低,P<0.05。结论 在对腹泻伴发热患儿进行治疗时,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和布拉氏酵母菌均可取得一定的效果,其中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效果更显著,可以优先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拉氏酵母菌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 儿童腹泻伴发热 疗效
下载PDF
布拉氏酵母菌散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付敏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3期0001-0005,共5页
小儿急性腹泻在儿科门诊中比较常见、多发,通过应用布拉氏酵母菌散,能够在调节微环境的同时促进病情得到缓解,进而提高治疗的效果。将布拉氏酵母菌散用于小儿急性腹泻治疗,能够促进其临床价值得以充分发挥的同时实现儿科疾病诊疗的精准... 小儿急性腹泻在儿科门诊中比较常见、多发,通过应用布拉氏酵母菌散,能够在调节微环境的同时促进病情得到缓解,进而提高治疗的效果。将布拉氏酵母菌散用于小儿急性腹泻治疗,能够促进其临床价值得以充分发挥的同时实现儿科疾病诊疗的精准化和个体化。鉴于此,本文分析了布拉氏酵母菌散相关结构特征与生物学功能、小儿腹泻病因及分类、小儿急性腹泻治疗,之后将该药物用于小儿急性腹泻疾病治疗当中的应用情况作如下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拉氏酵母菌 小儿急性腹泻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布拉氏酵母菌散与乳果糖联合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效果研究及安全性观察
11
作者 孟凯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4期0001-0004,共4页
布拉氏酵母菌散与乳果糖联合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效果研究及安全性进行观察,并研究布拉氏酵母菌散与乳果糖联合的用药方式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的效果、安全性及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文章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该时间段本门诊患有... 布拉氏酵母菌散与乳果糖联合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效果研究及安全性进行观察,并研究布拉氏酵母菌散与乳果糖联合的用药方式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的效果、安全性及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文章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该时间段本门诊患有功能性便秘的患儿有140例,为观察布拉氏酵母菌散与乳果糖联合治疗方式在小儿功能性便秘患儿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以及安全性的观察,将选取的所有患儿分为甲乙两组,分别采用常规乳果糖治疗及布拉氏酵母菌散与乳果糖联合治疗两种方式展开,观察不同治疗方式的效果及对患有功能性便秘患儿治疗过程中的影响。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对该类功能性便秘的小儿采用布拉氏酵母菌散与乳果糖联合的治疗方式,能够使治疗的效果更好,更好的改善患儿本身的排便功能,一定程度上提高患儿的肠道功能。与常规乳果糖治疗的患儿相比具有显著的优势。结论 患有功能性便秘患儿更加适合采用布拉氏酵母菌散与乳果糖联合的方式进行治疗,对于患儿大便功能的恢复以及消化功能的促进有明显的效果。因此,在对此类患儿开展布拉氏酵母菌散与乳果糖联合的过程中,有很好的临床意义,应该积极推荐使用此种治疗方式且应用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拉氏酵母菌 乳果糖 小儿功能性便秘
原文传递
醒脾养儿颗粒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散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的效果分析
12
作者 李小成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2期0016-0019,共4页
研究对消化不良性腹泻幼儿患者予以醒脾养儿颗粒+布拉氏酵母菌散治疗效果。方法 研究时间选定为2022年10月至2023年8月,择本时间段70例消化不良引发腹泻患者入组研究,分为对照组35例(醒脾养儿颗粒治疗)、观察组35例(醒脾养儿颗粒+布拉... 研究对消化不良性腹泻幼儿患者予以醒脾养儿颗粒+布拉氏酵母菌散治疗效果。方法 研究时间选定为2022年10月至2023年8月,择本时间段70例消化不良引发腹泻患者入组研究,分为对照组35例(醒脾养儿颗粒治疗)、观察组35例(醒脾养儿颗粒+布拉氏酵母菌散治疗),对比两组整体治疗效果(包含临床症状、胃肠功能、免疫指标)。结果 观察组恢复情况较佳,胃肠功能及免疫指标均得到显著改善,并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对因消化不良引发的小儿腹泻,使用醒脾养儿颗粒+布拉氏酵母菌散进行治疗效果优于单一药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不良性腹泻 醒脾养儿颗粒 布拉氏酵母菌
原文传递
小麦纤维素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散剂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的疗效及对患儿血清指标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邹莉 宫晓丽 《中国实用医药》 2023年第16期39-43,共5页
目的分析小麦纤维素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散剂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的疗效及对患儿血清指标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随机选取77例小儿功能性便秘患儿,以电脑随机形式分为对照组(38例)和治疗组(39例)。对照组应用布拉氏酵母菌散剂进行治疗,治疗组在... 目的分析小麦纤维素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散剂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的疗效及对患儿血清指标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随机选取77例小儿功能性便秘患儿,以电脑随机形式分为对照组(38例)和治疗组(39例)。对照组应用布拉氏酵母菌散剂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小麦纤维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便秘症状(排便次数、排便不尽、排便困难、排便疼痛)评分、血清指标(胃动素、胃泌素、P物质、生长抑素)、胃肠功能(直肠最大容量感觉阈值、直肠静息压、肛门静息压、模拟排便时肛管压、肛管最大收缩压)、营养状态(体质量指数、尿液淀粉酶、氮平衡、转铁蛋白、血清蛋白)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排便次数、排便不尽、排便困难、排便疼痛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组患儿排便次数评分(0.57±0.15)分、排便不尽评分(0.63±0.12)分、排便困难评分(0.79±0.20)分、排便疼痛评分(0.70±0.11)分均低于对照组的(1.82±0.62)、(1.39±0.76)、(1.87±0.71)、(1.21±0.63)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胃动素、胃泌素、P物质高于本组治疗前,生长抑素低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组患儿胃动素(237.36±49.13)ng/L、胃泌素(33.55±5.17)ng/L、P物质(28.73±11.16)ng/L均高于对照组的(213.38±45.17)、(30.56±5.57)、(16.91±11.25)ng/L,生长抑素(12.31±3.09)ng/L低于对照组的(16.62±5.51)ng/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直肠最大容量感觉阈值、直肠静息压、肛门静息压、模拟排便时肛管压、肛管最大收缩压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组患儿直肠最大容量感觉阈值(132.01±19.32)ml、直肠静息压(8.57±1.56)mm Hg(1 mm Hg=0.133 kPa)、肛门静息压(23.58±2.97)mm Hg、模拟排便时肛管压(21.05±5.45)mm Hg、肛管最大收缩压(132.21±19.96)mm Hg均低于对照组的(150.65±20.31)ml、(9.41±1.33)mm Hg、(27.40±2.76)mm Hg、(30.80±5.02)mm Hg、(142.08±18.50)mm Hg,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体质量指数、尿液淀粉酶、氮平衡、转铁蛋白、血清蛋白水平均高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组患儿体质量指数(15.27±1.38)kg/m^(2)、尿液淀粉酶(167.87±15.33)U/L、氮平衡(1.87±0.19)g、转铁蛋白(2.15±0.31)mg/L、血清蛋白(70.45±10.32)g/L均高于对照组的(13.37±1.30)kg/m^(2)、(123.60±11.50)U/L、(1.39±0.13)g、(1.87±0.28)mg/L、(60.68±9.39)g/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2.31%高于对照组的71.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麦纤维素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散剂治疗能够改善小儿功能性便秘患儿的相关临床症状,进一步提高患儿胃肠功能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纤维素 布拉氏酵母菌散剂 小儿功能性便秘
下载PDF
布拉氏酵母菌联合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小儿功能性再发性腹痛的临床研究
14
作者 陆智俊 《医药前沿》 2023年第24期63-65,共3页
目的:探讨布拉氏酵母菌联合醒脾养儿颗粒在小儿功能性再发性腹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2月溧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小儿功能性再发性腹痛患儿84例,按照计算机随机编码分组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患儿给... 目的:探讨布拉氏酵母菌联合醒脾养儿颗粒在小儿功能性再发性腹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2月溧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小儿功能性再发性腹痛患儿84例,按照计算机随机编码分组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治疗联合布拉氏酵母菌;观察组患儿给予布拉氏酵母菌、醒脾养儿颗粒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腹痛症状改善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胃肠道激素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均少于对照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胃动素、胃泌素结果均低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布拉氏酵母菌、醒脾养儿颗粒双药联合方案治疗小儿功能性再发性腹痛能够有效提高疗效,改善患儿症状,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拉氏酵母菌 醒脾养儿颗粒 小儿 功能性再发性腹痛
下载PDF
布拉氏酵母菌散结合美沙拉嗪治疗中轻度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评价
15
作者 霍岩 《中华养生保健》 2023年第1期50-53,共4页
目的探讨布拉氏酵母菌散联合美沙拉嗪对中轻度溃疡性结肠炎(UC)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2021年1~2021年12月敦化市医院收治的中轻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88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组,44例为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治疗,44例为观察组,给予布拉氏酵母... 目的探讨布拉氏酵母菌散联合美沙拉嗪对中轻度溃疡性结肠炎(UC)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2021年1~2021年12月敦化市医院收治的中轻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88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组,44例为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治疗,44例为观察组,给予布拉氏酵母菌散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内镜下评分及相关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对中轻度UC患者实施单独美沙拉嗪治疗相比,布拉氏酵母菌散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总有效率更高,能够明显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缓解患者症状,降低内镜下评分,且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布拉氏酵母菌 美沙拉嗪
下载PDF
布拉氏酵母菌散与硫糖铝口服混悬液联合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及对血清SS、EGF、GAS、肠道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林莉 刘佳昊 +4 位作者 蔡添才 王蕾 朱建文 单长鹤 范白燕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年第2期54-58,92,共6页
目的探讨布拉氏酵母菌散与硫糖铝口服混悬液联合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厦门特勤疗养中心2018年7月至2021年7月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114例,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常规组,各57例。2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常规组在基础... 目的探讨布拉氏酵母菌散与硫糖铝口服混悬液联合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厦门特勤疗养中心2018年7月至2021年7月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114例,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常规组,各57例。2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常规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硫糖铝口服混悬液,联合组在常规组基础上给予布拉氏酵母菌散。治疗2周后,比较2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胃黏膜改善情况、治疗前后胃肠激素[生长抑素(SS)、胃泌素(GAS)、表皮生长因子(EGF)]水平、肠道菌群、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2周后联合组临床症状评分、胃黏膜积分、血清GAS、IL-6、CRP、TNF-α水平均低于常规组,SS、EGF水平高于常规组(均P<0.001);联合组治疗2周后肠球菌、葡萄球菌少于常规组,乳杆菌、双歧杆菌多于常规组(P<0.001);2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布拉氏酵母菌散与硫糖铝口服混悬液联合治疗慢性胃炎能显著提高疗效,加快症状改善,调节胃肠激素与肠道菌群,还能减轻胃部炎症,且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胃炎 布拉氏酵母菌 硫糖铝口服混悬液 胃肠激素 肠道菌群
下载PDF
布拉氏酵母菌联合柳氮磺吡啶栓对直肠型UC患者Baron内镜评分及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唐闯 张鑫 +2 位作者 蔡涛 童霞 张婷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3年第7期1256-1260,共5页
目的探讨布拉氏酵母菌联合柳氮磺吡啶栓对直肠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Baron内镜评分及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于成都市双流区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就诊治疗的100例UC患者,简单随机化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 目的探讨布拉氏酵母菌联合柳氮磺吡啶栓对直肠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Baron内镜评分及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于成都市双流区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就诊治疗的100例UC患者,简单随机化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磺胺类抗菌药,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布拉氏酵母菌,连续治疗2个月。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及黏膜愈合时间、Baron内镜评分、Sutherland疾病活动指数、肠道菌群、肠黏膜屏障功能、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2.00%高于对照组7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75,P<0.05);研究组腹痛、便血、发热、腹泻缓解时间及黏膜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19、9.176、8.533、5.411、11.203,P<0.05);治疗1个月后、2个月后研究组Baron内镜评分、Sutherland疾病活动指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26、4.314,4.252、5.394,P<0.05);治疗1个月后、2个月后研究组肠杆菌低于对照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56、16.815,5.326、11.122,10.313、10.825,P<0.05);治疗1个月后、2个月后研究组血清ET、D⁃乳酸、DAO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16、7.276,3.126、3.798,5.483、11.222,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0.05)。结论布拉氏酵母菌联合磺胺类抗菌药治疗UC疗效确切,有助于控制临床症状,降低Baron内镜评分,调节肠道菌群,恢复肠黏膜屏障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磺胺类抗菌药 布拉氏酵母菌 Baron内镜评分 内毒素 D⁃乳酸 二胺氧化酶
下载PDF
布拉氏酵母菌联合微量喂养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曹冰冰 林多华 杜佩珍 《中国医药科学》 2023年第3期123-126,共4页
目的探讨布拉氏酵母菌联合微量喂养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FI)的影响。方法选择佛山市高明区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FI早产儿8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常规组给予间歇持续性微量喂养,观察组在对照... 目的探讨布拉氏酵母菌联合微量喂养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FI)的影响。方法选择佛山市高明区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FI早产儿8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常规组给予间歇持续性微量喂养,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疗效、喂养情况、生长情况及FI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胃肠摄入能量高于常规组,全量喂养时间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头围增长、身长增长、体重增长速度均快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呕吐、腹胀、胃潴留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拉氏酵母菌联合微量喂养在FI早产儿中应用效果优于微量喂养,能够改善喂养结局,提升头围、身长、体重增长速度,降低FI总发生率,值得应用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喂养不耐受 布拉氏酵母菌 微量喂养 疗效
下载PDF
果糖二磷酸钠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散对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症状改善及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莎 王琪 范秋霞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14期2432-2434,共3页
目的:探讨果糖二磷酸钠(FSD)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散(SBS)对轮状病毒肠炎(RVE)患儿症状改善及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1年3月本院收治的83例RVE患儿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SBS组41例、FSD+SBS组42例。SBS组给予SBS治... 目的:探讨果糖二磷酸钠(FSD)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散(SBS)对轮状病毒肠炎(RVE)患儿症状改善及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1年3月本院收治的83例RVE患儿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SBS组41例、FSD+SBS组42例。SBS组给予SBS治疗,FSD+SBS组在SBS基础上口服FSD。统计对比治疗前后两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时间、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免疫功能[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神经损伤标志物水平[神经营养因子(NTF)、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髓磷脂碱性蛋白(MBP)]。结果:FSD+SBS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SBS组(P<0.05);治疗后,FSD+SBS组腹泻消失、呕吐停止、热退时间均短于SBS组,CK、CK-MB、LDH、AST IL-6、TNF-α、IL-8、NSE、MBP水平低于SBS组(P<0.05),IgG、IgA、IgM、NTF、NGF、BDNF水平高于SBS组(P<0.05)。结论:FSD联合SBS治疗RVE患儿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其临床症状及免疫功能,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神经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糖二磷酸钠 布拉氏酵母菌 轮状病毒性肠炎 心肌损伤
下载PDF
布拉氏酵母菌散联合赖氨葡锌颗粒治疗小儿腹泻的疗效及对肠道微生态、胃肠激素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周银 熊超 +1 位作者 王胜刚 李洪 《海南医学》 CAS 2023年第5期672-675,共4页
目的探讨布拉氏酵母菌散、赖氨葡锌颗粒联合治疗小儿腹泻的疗效及对患儿肠道微生态、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安康市安康人民医院治疗的364例小儿腹泻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18... 目的探讨布拉氏酵母菌散、赖氨葡锌颗粒联合治疗小儿腹泻的疗效及对患儿肠道微生态、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安康市安康人民医院治疗的364例小儿腹泻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182例。两组患儿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赖氨葡锌颗粒治疗,联合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布拉氏酵母菌散、赖氨葡锌颗粒治疗。治疗3 d后,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肠道微生态、胃肠激素水平[包括血管活性肠肽(VIP)、胰高血糖素(Glu)、神经肽Y(NPY)]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1.7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的真杆菌、乳杆菌、肠球菌属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儿的真杆菌为(2.85±0.20)CFU/g,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41±0.18)CFU/g,乳杆菌、肠球菌属分别为(10.31±1.21)CFU/g、(12.40±1.13)CFU/g,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28±1.08)CFU/g、(11.03±1.17)CFU/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的VIP、Glu、NPY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儿的VIP、Glu水平分别为(25.92±7.09)pg/mL、(86.95±7.64)pg/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1.30±5.81)pg/mL、(93.51±9.57)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儿的NPY水平为(187.97±25.50)pg/mL,与对照组的(189.52±23.89)pg/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联合组患儿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64%,略高于对照组的10.4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拉氏酵母菌散联合赖氨葡锌颗粒治疗小儿腹泻可明显改善患儿的肠道微生态环境及胃肠激素VIP、Glu水平,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腹泻 布拉氏酵母菌 赖氨葡锌颗粒 临床疗效 肠道微生态 胃肠激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