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试述布特哈八旗的蓄奴制度
- 1
-
-
作者
姜永军
王学勤
-
机构
中共呼伦贝尔市委党校政治教研室
呼伦贝尔学院历史文化学院
-
出处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51-56,共6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布特哈八旗研究”(15XMZ015)研究成果之一
内蒙古社科基金规划项目“八旗制度视域下呼伦贝尔地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研究”(2021ndb134)研究成果之一。
-
文摘
奴仆是布特哈八旗社会组织中的重要劳动力之一;布特哈八旗官兵拥有的奴仆除部分世袭奴仆外,多数是通过购买、赏赐、发遣等方式获得的。八旗制度下的奴仆往往世代为奴,只有少数幸运者通过赎身、开户、释放等方式摆脱奴籍。蓄奴制度是封建社会残忍落后的剥削制度,但这一制度客观上增加了布特哈地区的劳动力,有利于边疆地区的开发,也促进了布特哈地区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
-
关键词
布特哈八旗
蓄奴
索伦、达斡尔
-
Keywords
Buteha Eight Banners
livestock slave
Suolun Daur
-
分类号
K24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关于清代布特哈八旗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9
- 2
-
-
作者
苏钦
-
机构
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
-
出处
《黑龙江民族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73-78,共6页
-
文摘
有清一代,在祖国东北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等民族聚居的地区,设立了布特哈八旗进行管理,实行这种制度对这些民族的历史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就布特哈八旗的建立时间、实行八旗军政制度的原因、布特哈八旗的特点及其对这一地区民族关系的影响等问题作了深入的探讨。
-
关键词
清朝
索伦
布特哈八旗
-
Keywords
Qing Dynasty
Suolun
the Eight Banners of Buteha
-
分类号
K249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晚清布特哈八旗贡貂“额丁”考
- 3
-
-
作者
金鑫
-
机构
内蒙古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
-
出处
《满族研究》
2016年第4期56-63,共8页
-
文摘
道光十二年(1832),清廷改变了布特哈八旗计丁纳贡的传统,将索伦、达呼尔、摩凌阿鄂伦春正贡貂皮的征收对象,缩减为食俸饷官兵及1200名壮健无饷牲丁,免除了其余1575名无俸世职、贫弱牲丁的贡役,又以当年应贡3428人为"额丁",统计食俸饷人员的增减情况,据以确定之后历年的实际贡额。此举意在通过减轻税负来改善沉重兵役压力下三部人众的生计状况,藉以更好地发挥布特哈八旗的军事效能。咸丰九年(1859)、同治十一年(1872)、光绪八年(1882),1200名无饷牲丁渐改为披甲,贡貂终成食俸饷人员的专责。清末,因猎场丧失殆尽,布特哈捕貂生产停废,但清廷仍迫使其官兵照"额丁"购貂献纳,贡貂遂由针对生产活动开征的正常赋税,蜕变为赤裸裸的掠夺手段。
-
关键词
晚清
布特哈八旗
贡貂
额丁
-
分类号
K252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清代布特哈八旗编设的历史作用
被引量:1
- 4
-
-
作者
兰延超
李德山
-
机构
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
出处
《学术探索》
CSSCI
2014年第6期119-123,共5页
-
文摘
清代通过建立布特哈八旗将布特哈地区的鄂温克、达斡尔、鄂伦春等分散部族统一起来,进行有效的指导和管理,不仅巩固了清王朝在东北边疆地区的统治,同时亦使这些民族在政治、思想、社会经济等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
关键词
清代
布特哈八旗
历史作用
-
Keywords
the Qing Dynasty
the Butha eight banners
historical roles
-
分类号
K249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清代布特哈八旗官员休致俸禄考
- 5
-
-
作者
白慧贤
-
机构
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
出处
《满族研究》
2019年第1期41-48,共8页
-
文摘
自雍正十年布特哈八旗正式组建,其打牲官兵就成为清朝武装力量中较为精锐的一支劲旅,在贡貂、镇压民变、抵御外侮及维护边疆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当官兵年老伤残时,不能再为国效力,于其生计方面国家更要给予照顾。因此,清廷依据八旗武官休致制度的规定,结合布特哈八旗官员的休致年龄、军功、在职俸禄等因素给予相应等级的休致俸禄。
-
关键词
清代
布特哈八旗
武职休致
武职俸禄
影响因素
-
分类号
K249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清代布特哈八旗建立时间及牛录数额新考
被引量:4
- 6
-
-
作者
金鑫
-
机构
内蒙古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
-
出处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5-85,110,共11页
-
文摘
对于布特哈八旗的建立时间及牛录数额这两个问题,学界一直有所讨论,并形成了多种说法。相关档案材料显示,清代布特哈八旗的建立,其动议始于雍正八年(1731),此后几经周折,最初的旗佐编设方案曾两度修改,近两年以后才得以真正实施。雍正十年布特哈八旗最终编设之时,其所拥有的牛录数额为61个,共有贡貂人丁3661名。从乾隆十五年(1751)开始,布特哈八旗的牛录数额始最终固定为97个。据此看来,布特哈八旗的组建是有一个过程的,并非经过一次决策便固定下来。
-
关键词
清代
布特哈八旗
牛录
八旗制度
-
Keywords
Qing Dynasty
Butha Eight Banner
Niru
system of the Eight Banner.
-
分类号
K249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雍乾时期布特哈八旗“博尔德地方官兵”考
- 7
-
-
作者
金鑫
-
机构
内蒙古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
-
出处
《历史档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1-80,共10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清代索伦兵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9BZS131。
-
文摘
雍正十年(1732),清廷在布特哈八旗征召一千牲丁披甲,于博尔德村集合操演,以备用于对准噶尔部战事。博尔德-军采用独特的八伍建制,士兵无需移春,不设城郭、官署,仍归布特哈衙门统辖,带兵官亦均由布特哈抽调来的副总管、佐领、骁骑校兼任。其官兵免除貂贡,支给半分俸饲,除春秋操演外,仍需在格尼河屯种公田。乾隆二年(1737),博尔德官兵赴喀尔喀北路大营轮成。因正值清准和谈,其并未经历战事,于乾隆五年期满撤还。乾隆七年,鉴于西北边患解除,博尔德地方官兵为清廷解散,全员回布特哈原籍贡貂,所领俸饷则以“出缺不补”的方式渐次裁革。
-
关键词
黑龙江
布特哈八旗
八旗驻防
博尔德村
准噶尔部
-
分类号
K249
[历史地理—中国史]
E291
[军事—军事理论]
D69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国内近三十年来关于布特哈八旗研究综述
- 8
-
-
作者
兰延超
-
机构
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
出处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CSSCI
2015年第2期104-109,共6页
-
文摘
雍正十年(1732),清王朝按照八旗制度对清初南迁到嫩江中游地区的部分鄂温克、鄂伦春、达斡尔等打牲部落实行了一种军民合一的组织管理方式,设立了布特哈八旗。布特哈八旗的编设对东北边疆少数民族以及清政权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故具有深入研究的价值。本文将回顾国内近三十年来布特哈八旗的研究状况,并针对其研究提出建议,遗漏之处敬祈补正。
-
关键词
三十年
布特哈八旗
研究综述
-
分类号
K204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试论布特哈鄂伦春经济转变的原因
- 9
-
-
作者
苑小雪
-
机构
黑龙江大学研究生院
-
出处
《山西农经》
2018年第14期121-121,共1页
-
文摘
布特哈八旗的鄂伦春族,受自然条件影响,其经济类型为狩猎型经济。但是随着枪支的广泛使用,"谙达""楚勒罕"贸易的出现,鄂伦春的经济形态开始变化,由狩猎型经济逐渐向商业型经济转变。商业经济的出现是布特哈鄂伦春经济发展进步的表现。
-
关键词
布特哈八旗
鄂伦春
商业贸易
楚勒罕贸易
-
分类号
F299.27
[经济管理—国民经济]
-
-
题名论达斡尔语中的满语借词
被引量:2
- 10
-
-
作者
丁石庆
-
出处
《满语研究》
1990年第1期53-60,共8页
-
文摘
达斡尔族在其历史发展进程中,曾先后与许多民族发生过不同程度的接触和交往,从而在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吸收了其它民族的若干文化成分,形成了以契丹文化为主体并兼容异族文化的若干成分为不同层次的、具有多元文化结构的民族共同体。其中,满族文化对达斡尔族的影响最为深远:自十七世纪初,达斡尔族臣属满族统治者之后直至清朝末年,满达两个民族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发生了广泛的接触和密切的交往。与此同时,满族文化也以其在多方面占据统治地位的态势和巨大的渗透力强烈地影响了达斡尔族,从而使满族文化中的许多成分同达斡尔族文化水乳交融、溶为一体,成为达斡尔族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目前达斡尔族文化现状来说,大凡衣食住行、宗教信仰、风俗礼仪、文化观念乃至心理特征等诸方而仍无不渗透着满族文化影响的痕迹。达斡尔语作为达斡尔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特殊表现形式之一。
-
关键词
满族统治者
风俗礼仪
十七世纪
渗透力
满达
民族共同体
巴尔达齐
索伦部
臣属
布特哈八旗
-
分类号
H221
[语言文字—少数民族语言]
-
-
题名试述中俄早期交往中的东北边疆少数民族
- 11
-
-
作者
宋铁勇
-
机构
徐州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
出处
《绥化学院学报》
2008年第6期47-49,共3页
-
文摘
一、沙俄入侵之前东北边疆的概况我国东北地区幅员辽阔,在历史的每一个时期都与中原构成一体。17世纪初,我国东北地区的满族一跃成为东北地区的统治者,中国东北疆域也随着1635年皇太极对东北全境的统一而愈加明确。在1642年皇太极给明朝崇祯帝的信上就已说明:"自东北海滨,迄西北海滨,其间使犬、使鹿之邦,即产黑狐、黑貂之地,不事耕种、渔猎为生之俗,厄鲁特部落,以至斡难河源,远迩诸国,在在臣服。"[1](P3)可见在沙俄侵略者来到我国东北之前,东北边疆的各族人民已在满族建立的后金政权的统治之下。
-
关键词
东北边疆
新满洲
布特哈八旗
哥萨克
侵略者
打牲八旗
沙俄
雅克萨城
-
分类号
K28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满族研究2012年总目录
- 12
-
-
-
出处
《满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26-129,共4页
-
-
关键词
满族研究
布特哈八旗
打牲八旗
满语
满语支
东北史纲
辽宁省
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
民族宗教问题
目录
检索工具
-
分类号
K
[历史地理]
-
-
题名萨布素与清朝前期的黑龙江防务
- 13
-
-
作者
刘秀忠
-
出处
《黑河学刊》
1987年第4期19-26,共8页
-
文摘
萨市素,姓富察氏,清满洲镶黄旗人,一六二九年生于宁古塔南马场(今宁安县兴隆公社英山大队)。他儿时放牧,练就一身马功,善于骑射,勇略过人,十九岁始任领崔,由领崔授骁骑校,升佐领,后以协领镇守宁古塔,复经康熙任命为宁古塔副部统,协助宁古塔将军巴海负责管理东北边疆。一六八三年十月二十六日被康熙任命为黑龙江将军。
-
关键词
萨布素
清朝前期
宁古塔
雅克萨之战
黑龙江将军
黑龙江地区
满洲镶黄旗
布特哈八旗
富察氏
骁骑校
-
分类号
K2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什么叫“八旗制度”?
- 14
-
-
作者
傅克东
-
出处
《文史知识》
1983年第3期125-128,共4页
-
文摘
问我家住的地方叫正蓝旗,听老人们讲,此地原来是清代八旗子弟聚居地之一,请问清代八旗是怎么回事? 北京读者舒福有答八旗制度是满族的一种社会组织形式。关于它的形成,有一个过程。先从牛录制说起。原来处在氏族制时期的女真人,已有一种随时集散的从事于军事和狩猎的'十人'小行动集体。
-
关键词
八旗制度
清代八旗子弟
北京读者
女真人
汉军
社会组织形式
武皇帝实录
满洲八旗
八旗蒙古
布特哈八旗
-
分类号
K249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隐入岁月之河的尼尔基哈德
- 15
-
-
作者
苏华
-
机构
呼伦贝尔市作家协会
莫力达瓦旗地税局
-
出处
《骏马》
2014年第3期29-31,共3页
-
文摘
我从未见过我的外祖母。依稀记得小时曾听外祖父说过:"你妈妈四岁的时侯,她‘额沃’(达斡尔语,母亲)就死啦!"我一直不知道自己的外祖母是哪个家族的人?更不知道她老人家姓什么?外祖母输入给我的信息是些精致的首饰;绣着花的绸缎手帕;几个里面依然装有香草的造型娟秀的绣花香荷包;一件已被蛀出零星小洞的灰蓝缎子底面、镶着几道宽窄花边并绣有许多布局均匀小花的坎肩;一串儿由银子打造挂在一块玲珑剔透玉佩之上的挖耳勺之类的物件……
-
关键词
尼尔基
哈德
布特哈八旗
萨满文化
钱正英
亲戚们
山水间
听雨
我自己
边陲小镇
-
分类号
I267
[文学—中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