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米芾学书的“做加法”与“做减法”
1
作者 钱听雪 《江苏教育》 2017年第69期43-43,47,共2页
米芾(1051-1108)是北宋时期书法四大家之一,也是书法史上最著名的书法家之一,尤以行草书著称于世,为后世众多书法学习者取法。他的学书历程可以大致分为以下三个阶段。一、取诸长处,总而成之米芾曾写过一篇《自叙帖》,谈及自己的学书经... 米芾(1051-1108)是北宋时期书法四大家之一,也是书法史上最著名的书法家之一,尤以行草书著称于世,为后世众多书法学习者取法。他的学书历程可以大致分为以下三个阶段。一、取诸长处,总而成之米芾曾写过一篇《自叙帖》,谈及自己的学书经历。他说:'余初学先写壁,颜七八岁也,字至大一幅,写简不成。见柳而慕紧结,乃学柳《金刚经》,久之,知出于欧,乃学欧。久之,如印板排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岳名言》 《石鼓文》 集古字 师宜官
下载PDF
南阳历代书法家述略
2
作者 张小满 凡吾 《南都学坛(南阳师专学报)》 1994年第4期0090-0091,共2页
南阳历代书法家述略张小满,凡吾东汉建国,武功既盛,文事亦隆。科学家、文学家、诗人、书法家辈出,摩崖丰碑几遍天下。南阳为东汉光武帝发祥之地,故号称帝乡,皇亲贵族家门大户众多,文风甚盛。对此,范文谰先生在《中国通史简编》... 南阳历代书法家述略张小满,凡吾东汉建国,武功既盛,文事亦隆。科学家、文学家、诗人、书法家辈出,摩崖丰碑几遍天下。南阳为东汉光武帝发祥之地,故号称帝乡,皇亲贵族家门大户众多,文风甚盛。对此,范文谰先生在《中国通史简编》中做了概述:“东汉书法绘画和雕刻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阳 书法家 金石碑刻 师宜官 张孝先 韩愈 瘐信 历代书法家
全文增补中
孙过庭与《书谱》(八)
3
作者 孟会祥 《书法》 2019年第8期166-167,共2页
代(1)有《笔阵图》(2)七行,中画执笔三手(3),图貌乖舛,点画湮讹(4)。顷见南北流传,疑是右军所制,虽则未详真伪,尚可发启童蒙(5),既常俗(6)所存,不藉编录(7)。至于诸家势评(8),多涉浮华,莫不外状其形,内迷其理,今之所撰,亦无取焉。
关键词 《书谱》 孙过庭 师宜官 《笔阵图》
原文传递
甘肃籍古代书法家(散文)
4
作者 阳飏 《六盘山》 2016年第6期40-48,2,共10页
西汉、东汉三百余年时间,书法由籀篆变隶分,由隶分而出现了破体的隶变,发展成为章草,行书、楷书已有趋势,并且为行草及狂草奠定了基础。我们不难从甘肃出土的汉简寻觅到这一演变过程。这也说明,那时汉字书体就已基本齐备。西汉、东汉是... 西汉、东汉三百余年时间,书法由籀篆变隶分,由隶分而出现了破体的隶变,发展成为章草,行书、楷书已有趋势,并且为行草及狂草奠定了基础。我们不难从甘肃出土的汉简寻觅到这一演变过程。这也说明,那时汉字书体就已基本齐备。西汉、东汉是书法史上继往开来,由不断变革而趋于定型的时期。东汉至魏晋,是中国书法史上第一个繁荣时期,仅甘肃就出现了张芝、张昶、梁鹄,以及索靖、仇靖等史有大名的书法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宜官 西狭颂 张芝墨池 古代书法家 王羲之
原文传递
汪永江《本科隶书教案》 本科隶书教案
5
作者 汪永江 《青少年书法(青年版)》 2012年第7期35-38,共4页
二、战国至秦代隶书 战国以来,秦国一直采取统一文字政策,其中具有普遍示范性的主要有青铜礼器采用铜活字印刷体[1]、简牍文书用隶书、兵器文字、私印文字采用隶书.至始皇帝二十六年重申一系列政治、宗教、学术方面的统一政策,通过秦刻... 二、战国至秦代隶书 战国以来,秦国一直采取统一文字政策,其中具有普遍示范性的主要有青铜礼器采用铜活字印刷体[1]、简牍文书用隶书、兵器文字、私印文字采用隶书.至始皇帝二十六年重申一系列政治、宗教、学术方面的统一政策,通过秦刻石、秦诏版、秦简,以律令、诏书等主要公牍途径统一文字.青川木牍、睡虎地秦简、里耶秦简、商鞅戈铭文、秦私印的共性,是与最基层的地方文书、针对“黔首”[2]的身份有关,俗体可以广义理解为面向庶人之用.相比之下,代表皇帝身份的秦刻石、乘舆六玺、兵符等绝不会用隶书.书写难易是次要原因,制度性示范因素不可忽视.秦诏版、权量的使用层次较之最基层公牍文书略高,其简易化主要是书体性,不能视作隶书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熹平石经》 师宜官 铭石书 简牍文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