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9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希氏束起搏与右心室心尖部起搏对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心脏结构学参数与功能学参数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黄琴 李奎 +3 位作者 王建灵 周红 钟惠 朱正芬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68-71,共4页
目的:探究希氏束起搏(HBP)与右心室心尖部起搏(RVAP)对房室传导阻滞(AVB)患者心脏结构学参数与功能学参数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104例AVB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HBP组和RVAP组各52例,HBP组行HBP治疗,RVAP组行RVAP治疗,比较两组术前... 目的:探究希氏束起搏(HBP)与右心室心尖部起搏(RVAP)对房室传导阻滞(AVB)患者心脏结构学参数与功能学参数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104例AVB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HBP组和RVAP组各52例,HBP组行HBP治疗,RVAP组行RVAP治疗,比较两组术前、术后心脏结构学参数、心脏起搏参数、心率和血流动力学参数[心率(HR)、每搏输出量(SV)、心脏指数(CI)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QRS时限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手术前后心脏结构学参数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室间隔厚度(IVS)、左室后壁厚度(LVPW)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中、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心脏起搏阈值、R波幅度、电极阻抗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术前、术后1个月,两组HR、SV、CI、LVEF、QRS时限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术后6个月,HBP组HR、SV、CI、LVEF显著高于RVAP组(均P<0.05),RVAP组QRS波时限显著低于HBP组(P<0.05);结论:HBP对AVB患者的电-机械同步性优于RVAP,近期心脏血流动力学及心功能稳定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希氏束起搏 右心室心尖部起搏 房室传导阻滞 心脏结构学 心功能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斑点追踪技术对左束支起搏与希氏束起搏患者心肌收缩应变及同步性的评价 被引量:1
2
作者 刘锦源 雍永宏 +5 位作者 吴红平 单其俊 常青 张艳娟 李明霞 季玲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43-248,共6页
目的:应用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对左束支起搏(left bundle branch pacing,LBBP)与希氏束起搏(His bundle pacing,HBP)患者起搏器植入1年后左心室收缩功能及同步性进行评价。方法:获取LBBP患者(40例)、HBP患者(40例)、对照组(40例)标准心尖... 目的:应用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对左束支起搏(left bundle branch pacing,LBBP)与希氏束起搏(His bundle pacing,HBP)患者起搏器植入1年后左心室收缩功能及同步性进行评价。方法:获取LBBP患者(40例)、HBP患者(40例)、对照组(40例)标准心尖四腔、三腔、两腔和短轴二尖瓣、心尖水平图像;分别测量和比较LBBP、HBP患者与对照组纵向、圆周和径向应变、纵向应变达峰时间弥散度(peak strain dispersion,PSD)、左室扭转、心室间机械延迟时间(interventricular mechanical delay time,IVMD);计算和比较圆周应变达峰时间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of time to peak circumferential strain,T-sd-CS)、径向应变达峰时间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of time to peak radial strain,T-sd-RS)。结果:HBP组短轴心尖平面T-sd-CS大于对照组,其余心室电活动及机械同步性参数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LBBP组QRS波宽度大于HBP组和对照组(P<0.05);LBBP组短轴心尖平面T-sd-CS大于HBP组和对照组(P<0.05);LBBP组左室纵向PSD大于HBP组和对照组(P<0.05);各组间左心室短轴径向应变、T-sd-RS、纵向应变、扭转角度及IVMD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LBBP组与HBP组、对照组相比,左心室内同步性稍延迟;LBBP组与HBP组、对照组心肌收缩功能基本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应变 应变达峰时间弥散度 起搏 希氏束起搏
原文传递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希氏束起搏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王世远 李虹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3年第16期2992-2995,共4页
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中,传统右心室起搏及双心室起搏因易定位、植入简便、脱位率低等原因,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由于其是非生理性起搏,扰乱了正常心肌的激动顺序,且长期应用导致心室间和(或)心室内收缩的失同步,使病人的心力衰竭症状恶... 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中,传统右心室起搏及双心室起搏因易定位、植入简便、脱位率低等原因,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由于其是非生理性起搏,扰乱了正常心肌的激动顺序,且长期应用导致心室间和(或)心室内收缩的失同步,使病人的心力衰竭症状恶化。希氏束起搏通过刺激正常心脏传导系统,将产生的电信号经希氏束-浦肯野纤维系统下传,从而使心室产生收缩同步,改善血流动力学。由于专业工具的缺乏及不同个体希氏束解剖位置各异,希氏束的定位及导线的植入较困难。综述希氏束的解剖结构、希氏束起搏的发展及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希氏束起搏 生理性起搏 综述
下载PDF
希氏束起搏研究进展
4
作者 熊翠 杨莹 《临床医学进展》 2023年第4期5354-5359,共6页
希氏束起搏(His bundle pacing, HBP)是通过将起搏电极植入希氏束而实现的一种生理性起搏技术。它通过天然传导系统激动心室,可避免起搏器诱发的心肌病等并发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起搏替代方式。HBP不仅适用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心动过缓,还... 希氏束起搏(His bundle pacing, HBP)是通过将起搏电极植入希氏束而实现的一种生理性起搏技术。它通过天然传导系统激动心室,可避免起搏器诱发的心肌病等并发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起搏替代方式。HBP不仅适用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心动过缓,还能实现心脏再同步及作为心力衰竭患者的替代疗法。现有数据表明,HBP在维持或恢复心室同步性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此外,与传统右心室起搏相比,HBP的心房颤动发生率降低。在需要高百分比起搏时,其临床益处尤其显著。近年来HBP的研究发展迅速,本文对国内外关于HBP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以便掌握其最新的前沿动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希氏束起搏 生理性起搏 临床疗效 并发症
下载PDF
希氏束起搏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影响
5
作者 龙历 文松海 +3 位作者 王治忠 李奕斐 曾召平 罗琳璇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3年第20期86-89,共4页
目的分析希氏束起搏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心律失常、运动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希氏束起搏植入术。对患者随访6个月,观察... 目的分析希氏束起搏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心律失常、运动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希氏束起搏植入术。对患者随访6个月,观察其治疗效果,对患者的心功能、心律失常、运动能力及生活质量等进行评价。结果(1)患者手术前后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volume,LVEDV)、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LVEDd)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s,LVEF)、左室内压最大变化速率指标(maximum rate of change of left chamber pressure,LVdp/dt)高于术前外,术后其余心功能指标均比术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手术前后的室性早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均术后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各项生活质量分值均比术前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希氏束起搏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此种干预形式不仅促进患者心功能的提升,并且还可使心律失常状态得到缓解,有助于提高其运动能力、生活质量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希氏束起搏 心功能 心律失常 运动能力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希氏束起搏临床应用的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6
6
作者 张金龙 侯小锋 邹建刚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220-1224,共5页
传统的右室心尖部起搏会导致心室失同步,左心室结构改变以及增加心衰住院风险。而希氏束起搏是符合生理的起搏方式,通过希浦系统传导可实现理想的双心室同步激动。希氏束起搏是具有可行性,稳定性和安全性的起搏方式。而且可以避免左室... 传统的右室心尖部起搏会导致心室失同步,左心室结构改变以及增加心衰住院风险。而希氏束起搏是符合生理的起搏方式,通过希浦系统传导可实现理想的双心室同步激动。希氏束起搏是具有可行性,稳定性和安全性的起搏方式。而且可以避免左室失同步。文中就希氏束的纵向分离解剖结构及意义,直接希氏束起搏和希氏旁起搏的定义,希氏束起搏的再同步化治疗以及希氏束起搏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希氏束起搏 直接希氏束起搏 起搏
下载PDF
希氏束起搏和传统右室心尖起搏对患者心脏结构及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7
7
作者 贾晓艳 李赐恩 +2 位作者 景莉娟 宋卫锋 陶海龙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8年第1期78-81,共4页
目的比较希氏束起搏(HBP)与右室心尖起搏(RVAP)在保持左室结构和收缩功能方面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5年1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和郑州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因房室传导阻滞住院行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共39例患者,其中HBP组... 目的比较希氏束起搏(HBP)与右室心尖起搏(RVAP)在保持左室结构和收缩功能方面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5年1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和郑州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因房室传导阻滞住院行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共39例患者,其中HBP组成功植入患者15例,RVAP组成功起搏器植入18例,随访观察24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变化。结果 HBP组NYHA心功能分级术前、术后无明显变化(P>0.05),RVAP组NYHA心功能分级由术前平均1.4下降至2.5(1.4±0.7 vs.2.5±0.9,P<0.001);HBP组永久性起搏器植入前后LVEF、LVEDD变化无明显变化(P>0.05),RVAP组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后LVEF显著降低[(58.3±6.3)%vs.(50.8±7.5)%,P=0.002],LVEDD显著增加[(43.1±4.6)mm vs.(53.3±7.9)mm,P<0.001]。结论与传统右室心尖起搏相比,希氏束起搏对于收缩功能和左室舒张末内径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希氏束起搏 右室心尖起搏 心功能 左室射血分数 左室舒张末内径
下载PDF
希氏束起搏对心脏电、机械同步性及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任骋 钱雪松 +2 位作者 盛宇峰 李柯蓓 王莉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9年第6期652-656,677,共6页
目的通过对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行希氏束起搏,进一步验证希氏束起搏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单中心、临床对照研究,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在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断为慢性心律失常(心房颤动伴缓慢心室率患者或病态... 目的通过对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行希氏束起搏,进一步验证希氏束起搏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单中心、临床对照研究,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在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断为慢性心律失常(心房颤动伴缓慢心室率患者或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接受心脏起搏器治疗的患者,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传统右心室起搏组和希氏束起搏组,至少随访6个月,对比两种手术方式的成功率及术后的心脏电和机械同步性、心脏功能、纽约心脏协会(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NYHA)心功能分级等情况。结果希氏束起搏组最终完成研究36例,传统右心室起搏组完成研究35例。希氏束起搏组在术中、术后6个月的起搏阈值均高于传统右心室起搏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希氏束起搏组在术中、术后6个月的起搏感知、起搏阻抗与传统右心室起搏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希氏束起搏组术后6个月的QRS宽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希氏束起搏组术后6个月的QRS宽度明显低于传统右心室起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个月的房室间同步性参数LVFT/R-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希氏束起搏组在心室间机械延迟时间(interventricular mechanical delay,IVMD)及左心室心肌12个节段的收缩期达峰值速度时间的标准差(Ts-SD)均明显低于传统右心室起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希氏束起搏组术后6个月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高于传统右心室起搏组术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前以及术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volume,LVEDV)和NYHA心功能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希氏束起搏治疗心房颤动伴缓慢心室率或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需要更高的起搏阈值,能够获得更好的心室电及机械同步性,并且对LVEF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希氏束起搏 心脏电 心脏机械同步性 心功能
下载PDF
经希氏束起搏患者的观察和护理 被引量:3
9
作者 胡伟珍 苏蓝 陈秀青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5年第9期53-54,65,共3页
近年来,随着介入治疗的迅速发展,心脏起搏器应用日益广泛,埋藏式心脏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ICD)、心脏再同步起搏除颤器(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pacemaker defibrilla-tors,CRTD)、抗房颤起搏器等在... 近年来,随着介入治疗的迅速发展,心脏起搏器应用日益广泛,埋藏式心脏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ICD)、心脏再同步起搏除颤器(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pacemaker defibrilla-tors,CRTD)、抗房颤起搏器等在临床上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1],而生理性心脏起搏器的应用得到了更多的关注。本文提及的希氏束起搏(His loundle paecng,HBP)能使心室内收缩保持同步,是理想的真正意义上的心室生理起搏。因其操作有一定难度以及术者对其慢性起搏参数可靠性的担忧,至2012年止全球文献报道成功 HBP 的病例数仅300余例[2]。我院心脏中心积极改进技术,从2011年2月至2013年4月,在积累了大量成功起搏器手术的基础上,为122例有常规心脏起搏适应证包括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等患者成功实施了HBP,通过良好的术前准备,术中的积极配合和术后的观察处理,一定程度上使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所降低,提高了手术成功率,现将其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希氏束起搏 观察 护理
下载PDF
希氏束起搏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0
作者 范建华 钱剑峰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18年第4期547-551,共5页
传统右室起搏改变心室激动顺序,容易导致心室激动不同步、心房颤动及三尖瓣反流,而希氏束起搏能够沿着正常传导系统下传,获得较好的血流动力学效果,是目前最理想的生理性起搏方式。现就希氏束起搏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关键词 希氏束起搏 生理性起搏 同步
下载PDF
心力衰竭患者希氏束起搏的疗效和安全性 被引量:4
11
作者 邓静 李进嵩 易隽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9年第3期60-63,共4页
目的探讨希氏束起搏(His bundle pacing,HBP)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16年6月于本院行起搏器植入术的39例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心脏起搏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HBP组(16例)和右室心尖部起搏(r... 目的探讨希氏束起搏(His bundle pacing,HBP)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16年6月于本院行起搏器植入术的39例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心脏起搏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HBP组(16例)和右室心尖部起搏(right ventricular apex pacing,RVAP)组(23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起搏器植入时和术后2年的起搏器植入参数、术前和术后2年的心功能参数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HBP组患者手术时间显著长于RVAP组(P <0.05)。术后2年,HBP组患者起搏器阻抗显著低于同期RVAP组和本组起搏器植入时的水平(P_均<0.05),QRS时限显著短于RVAP组(P <0.05),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LVEDD)、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6 min步行测试(6 minute walking test,6MWD)距离均显著大于RVAP组(P_均<0.05)。HBP组患者术后2年的QRS时限、LVEF、6MWD距离与术前比较均具有显著差异(P_均<0.05)。RVAP组患者术后2年的QRS时限、LVEDD、6MWD距离与术前比较均具有显著差异(P_均<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 0.05)。结论 HBP可保证植入心脏起搏器的心力衰竭患者心室同步性收缩,改善心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希氏束起搏 右室心尖部起搏 心力衰竭
下载PDF
希氏束起搏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玉秋 陈柯萍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19年第3期347-351,共5页
传统的右室心尖部起搏会导致心室失同步、心脏重构以及心功能恶化。希氏束起搏是符合生理的起搏方式,激动通过希氏束-浦肯野纤维系统传导可保持或恢复心室的同步激动,避免了心室收缩的不同步,是目前起搏领域研究的热点。现就希氏束起搏... 传统的右室心尖部起搏会导致心室失同步、心脏重构以及心功能恶化。希氏束起搏是符合生理的起搏方式,激动通过希氏束-浦肯野纤维系统传导可保持或恢复心室的同步激动,避免了心室收缩的不同步,是目前起搏领域研究的热点。现就希氏束起搏的相关研究及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希氏束起搏 生理性起搏 临床应用
下载PDF
缓慢型心房颤动伴心力衰竭希氏束起搏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吕进 成银宏 +4 位作者 周浩亮 陈丽娜 陈钟良 秦丰明 唐欧杉 《浙江医学》 CAS 2020年第4期379-381,385,共4页
目的探讨缓慢型心房颤动伴心力衰竭患者希氏束起搏术后1年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选取成功行希氏束起搏(HBP)并规律随访满1年的缓慢型心房颤动伴心力衰竭患者28例,随访观察1年,比较术后即刻及随访1年后的起搏参数(阈值、感知、阻抗)、纽... 目的探讨缓慢型心房颤动伴心力衰竭患者希氏束起搏术后1年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选取成功行希氏束起搏(HBP)并规律随访满1年的缓慢型心房颤动伴心力衰竭患者28例,随访观察1年,比较术后即刻及随访1年后的起搏参数(阈值、感知、阻抗)、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脑钠肽(BNP)、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变化。结果28例患者术后阈值、感知、阻抗分别为(1.17±0.35)V、(2.66±1.10)mV、(508±62)Ω,术后1年分别为(1.31±0.45)V、(2.68±1.21)mV、(447±60)Ω,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年患者临床心功能均明显改善,NYHA心功能分级(2.7±0.7)和BNP结果[(528.6±70.4)ng/L]较术后即刻[1.5±0.8、(336.6±60.6)ng/L]明显改善(均P<0.01)。结论缓慢型心房颤动伴心力衰竭患者中,希氏束起搏安全可行,1年参数稳定,临床心功能改善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希氏束起搏 起搏参数 心功能
下载PDF
希氏束起搏在心力衰竭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玉秋 陈柯萍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9年第8期458-461,共4页
慢性心力衰竭是发病率很高的心血管疾病之一。流行病学资料显示,世界范围内心脏衰竭患者超过2500万,我国约有450万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目前,β阻滞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ACEI)等药物... 慢性心力衰竭是发病率很高的心血管疾病之一。流行病学资料显示,世界范围内心脏衰竭患者超过2500万,我国约有450万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目前,β阻滞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ACEI)等药物治疗已成为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的基石。然而,药物治疗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改善远期生存率方面并不理想。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 CRT)即双室起搏已被大规模临床研究证实能够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可以逆转左心室重构,改善血流动力学,降低心力衰竭患者的再住院率和病死率,是慢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治疗方式[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希氏束起搏 生理性起搏 心力衰竭
下载PDF
希氏束起搏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高洁 张文娟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0年第1期96-98,共3页
希氏束起搏是一种生理性的起搏模式。较传统右心室起搏相比,能够改善电-机械活动的同步性及血流动力学,有较好的临床获益。本文就希氏束起搏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关键词 希氏束起搏 阈值 生理性起搏
下载PDF
34例希氏束起搏患者的术后观察 被引量:1
16
作者 杜心平 李雅文 李咏梅 《天津护理》 2019年第3期324-325,共2页
希氏束起搏更接近于生理性起搏,比传统的右室心尖部起搏更有优势。总结34例经希氏束起搏患者术后的观察与护理,术后动态观察生命体征、起搏器起搏与感知功能、伤口及囊袋愈合情况,重视并发症的预防性护理,及时发现患者细微的病情变化,... 希氏束起搏更接近于生理性起搏,比传统的右室心尖部起搏更有优势。总结34例经希氏束起搏患者术后的观察与护理,术后动态观察生命体征、起搏器起搏与感知功能、伤口及囊袋愈合情况,重视并发症的预防性护理,及时发现患者细微的病情变化,及时处理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室传导阻滞 病窦 希氏束起搏 观察 护理
下载PDF
经希氏束起搏患者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17
作者 胡伟珍 蔡福满 +1 位作者 苏蓝 陈秀青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4期301-303,共3页
目的:探讨经希氏束起搏(HBP)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总结122例经HBP患者术后并发症的类型和护理要点。结果:122例经HBP患者中出现感染迹象4例,导管电极移位3例,心包积液1例,疼痛分值达5分以上25例,通过积极干预和护理均恢... 目的:探讨经希氏束起搏(HBP)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总结122例经HBP患者术后并发症的类型和护理要点。结果:122例经HBP患者中出现感染迹象4例,导管电极移位3例,心包积液1例,疼痛分值达5分以上25例,通过积极干预和护理均恢复正常。结论:做好并发症的早期观察和护理对进一步提高经HBP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希氏束起搏 并发症 观察 护理
下载PDF
不同情况下希氏束起搏心室阈值管理功能的心电图表现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妍 陈顾江 《心电与循环》 2021年第6期629-632,638,共5页
希氏束起搏(HBP)通过正常的希氏束-浦肯野系统传导,是最具生理的心室起搏方式。HBP在不同情况下,心室阈值管理功能(VCM)运作时会有不同心电图表现。本文通过2020年5月至2021年1月海宁市人民医院3例临床病例阐述整个VCM过程并分析出现不... 希氏束起搏(HBP)通过正常的希氏束-浦肯野系统传导,是最具生理的心室起搏方式。HBP在不同情况下,心室阈值管理功能(VCM)运作时会有不同心电图表现。本文通过2020年5月至2021年1月海宁市人民医院3例临床病例阐述整个VCM过程并分析出现不同心电图表现的具体原因,介绍HBP分类及其心电图特点、VCM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希氏束起搏 心室阈值管理功能 心电图 阈值
下载PDF
多极导管标测指导下的希氏束起搏一例
19
作者 刘璐 张树龙 +2 位作者 赵维龙 王泽峰 刘吉义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7年第4期296-297,299,共3页
生理性起搏是近年来心脏起搏技术的发展方向,其中希氏(His)束起搏是较理想的心室生理性起搏方式。目前尚无永久性His束起搏技术的操作标准,有学者使用双极或4极导管标测His束电位,但存在His束电位标测不精确或识别困难,影响手术成功率... 生理性起搏是近年来心脏起搏技术的发展方向,其中希氏(His)束起搏是较理想的心室生理性起搏方式。目前尚无永久性His束起搏技术的操作标准,有学者使用双极或4极导管标测His束电位,但存在His束电位标测不精确或识别困难,影响手术成功率。现报道在多极导管标测指导下成功进行的His束起搏一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希氏束起搏 多极导管标测 可控弯十极导管
下载PDF
左心耳封堵联合希氏束起搏房室结消融治疗心房颤动1例
20
作者 肖方毅 黄伟剑 《心脏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20-20,23,共2页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患者,女性,75岁,既往有高血压病病史4年,有糖尿病病史4年,3年前有“脑梗死”病史。发现“房颤”3年,3个月前因胸闷心悸在我院行冠脉造影示前降支近段局限狭窄85%,在前降支植入1枚支架,左室造影提示左室...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患者,女性,75岁,既往有高血压病病史4年,有糖尿病病史4年,3年前有“脑梗死”病史。发现“房颤”3年,3个月前因胸闷心悸在我院行冠脉造影示前降支近段局限狭窄85%,在前降支植入1枚支架,左室造影提示左室致密化不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耳封堵 希氏束起搏 房室结消融 房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