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八股文异名述论
1
作者 罗时进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5-17,共3页
八股文有十多种异名 ,这种现象在中国文学史上并不多见 ,它反映了这一文体具有深远的历史渊源和多方面的内涵。了解各异名产生的缘起和影响 ,对于深入研究八股文是非常重要的前提性工作。本文根据各名称之间所具有的内在联系分别述录和... 八股文有十多种异名 ,这种现象在中国文学史上并不多见 ,它反映了这一文体具有深远的历史渊源和多方面的内涵。了解各异名产生的缘起和影响 ,对于深入研究八股文是非常重要的前提性工作。本文根据各名称之间所具有的内在联系分别述录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股文 异名 八比文 文体结构 明朝 清朝 经义 制义 制艺 对文 时艺 四书文 帖括 程墨 房稿
下载PDF
阮元教育实践述评 被引量:2
2
作者 刘琪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986年第1期67-76,共10页
阮元,字伯元,号芸台,江苏仪征人。生于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死于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谥号文达。他是一个以文章经济并受当时最高统治者眷顾之隆的'三朝元老'、'九省疆臣'和学界泰斗。阮元从其成年做官开始,便和教育... 阮元,字伯元,号芸台,江苏仪征人。生于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死于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谥号文达。他是一个以文章经济并受当时最高统治者眷顾之隆的'三朝元老'、'九省疆臣'和学界泰斗。阮元从其成年做官开始,便和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做过学政,管理过国子监算学事务,并两充会试副总裁。和许多有识之士一样,阮元对于封建王朝逐步走向末路的现象有着深切的感受,并对科举制度下的腐败教育和不良的士习进行了揭露和批判。为了使封建统治能够维持下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仪征 书院教育 疆臣 文达 皇清经解 最高统治者 题名碑 帖括 学界泰斗 芸台
下载PDF
关于《西学书目表》研究中的一些问题 被引量:1
3
作者 林申清 《图书馆学刊》 1984年第2期64-68,共5页
《西学书目表》是我国目录学史上由古典目录学向近代目录学过渡中一部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代表作,也是我国资产阶级用新的知识体系类分图书的最早著作。它一扫“旧学”专治制艺帖括之积弊,从而畅开了新目录学产生、发展的机运,在我国... 《西学书目表》是我国目录学史上由古典目录学向近代目录学过渡中一部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代表作,也是我国资产阶级用新的知识体系类分图书的最早著作。它一扫“旧学”专治制艺帖括之积弊,从而畅开了新目录学产生、发展的机运,在我国目录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解放以来,我国目录学界对《西学书目表》作出了较为中肯的评价和积极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学书目表 日本书目志 帖括 西书 古越藏书楼书目 译书 回溯性书目 黄庆澄 分类体系 《时务报》
下载PDF
全祖望学术特点浅论 被引量:1
4
作者 吕建楚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987年第3期97-101,共5页
全祖望,浙江鄞县人。生于康熙四十四年,卒于乾隆二十年。他承继黄梨洲、万斯同之学,而又有所发挥,在浙东学派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研究全祖望的学术成就和思想,有必要对他的学术特点加以探讨。以经学为根柢,史学为辅翼的学术方法浙东... 全祖望,浙江鄞县人。生于康熙四十四年,卒于乾隆二十年。他承继黄梨洲、万斯同之学,而又有所发挥,在浙东学派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研究全祖望的学术成就和思想,有必要对他的学术特点加以探讨。以经学为根柢,史学为辅翼的学术方法浙东学派自黄梨洲开山以来,就竭力倡导经史为重,“受业者必先穷经,经术所以经世,方不为迂儒之学,故兼令读书史”。全祖望在后来的学术中,完全继承了黄梨洲的这一思想,他一生治学,始终坚持学必本于经术,而后方不为蹈虚,进而证明于史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梨洲 学术特点 浙东学派 学术方法 万斯同 浙江鄞县 根柢 经世 《水经注》 帖括
下载PDF
颜元
5
作者 段景莲 解成 《河北学刊》 1983年第3期94-95,共2页
明清之际,由于社会经济生活中资本主义萌芽的发生,以及明王朝腐败导致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化,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缓慢地开始解体过程。当时的思想界,有一批具有民主倾向的启蒙学者应时而生。其中形成独立的学派,在全国尤其是... 明清之际,由于社会经济生活中资本主义萌芽的发生,以及明王朝腐败导致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化,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缓慢地开始解体过程。当时的思想界,有一批具有民主倾向的启蒙学者应时而生。其中形成独立的学派,在全国尤其是在冀中、冀南、豫北及京津一带发生较大影响的是颜元和他的学生李塨。后人曾把他们的著作辑为《颜李遗书》,收入1879—1888年间在我省保定刻印的《畿辅丛书》。 颜元,(公元1635—1704年),字易直,又字浑然,号习斋。清直隶博野人。祖姓颜,父姓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颜元 理学家 帖括 遗书 妇人 祖母 书院 十九岁 思想界 白塔寺
下载PDF
书躬园哀子文后
6
《船山学报》 1984年第2期4-,共1页
躬园子哀其哲子无适,甫而长言之,皆诚语也.徒其言屡及于老夫,则适以增愧憾,而于无适也,无足为重,夫余何所禅益于无适乎?读书而善悟者,其天牖也;迪躬而必慎者,其天植也。余何裨于无适哉.且余即有曼衍之狂言,欲荐之无适④者而十不能尽一二... 躬园子哀其哲子无适,甫而长言之,皆诚语也.徒其言屡及于老夫,则适以增愧憾,而于无适也,无足为重,夫余何所禅益于无适乎?读书而善悟者,其天牖也;迪躬而必慎者,其天植也。余何裨于无适哉.且余即有曼衍之狂言,欲荐之无适④者而十不能尽一二;所已言者,立志而已.投老荒废,合喙则鸣,喋喋之言,枝纠蔓萦,闻之而不我厌者,亦不乏人.而择涂自蹈,拣贞邪之分,当念自惩,争义利之界,或一言及,则无不倦而欲卧。盖外厌其迂,知心固曰:是不利于我者。夺其处心积虑之所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文 长言 夫余 天牖 义利 帖括 已寒 无己 浙西 八年
下载PDF
全祖望教育活动评述
7
作者 杨布生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991年第1期52-56,共5页
全祖望不仅是我国著名的经史学家,而且是我国清代有名的书院教育家。他除了主讲甬上蕺山和肇庆端溪两书院外(有的志书记载他还主讲了安庆敬敷书院),还大力创办和恢复了一些地方书院。《鲒埼亭集》中提及与全氏教育活动有关的书院有二三... 全祖望不仅是我国著名的经史学家,而且是我国清代有名的书院教育家。他除了主讲甬上蕺山和肇庆端溪两书院外(有的志书记载他还主讲了安庆敬敷书院),还大力创办和恢复了一些地方书院。《鲒埼亭集》中提及与全氏教育活动有关的书院有二三十所,由他为之作记的有二十余所,其中有些是他创办和重建的(《外编·诸书院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院教育 教育活动 城南书院 鲒埼亭集 端溪 敬敷 帖括 翁洲书院 清代书院 学统
下载PDF
当官是乐事还是苦事
8
作者 水善下 《前线》 2016年第6期79-79,共1页
要说当官是乐事还是苦事?还真得费些口舌。若说是苦事,古人为啥都视做官为谋前程求功名之手段,而锲而不舍奋斗终生呢?当今为何国考高热不退,报名与录取人数比曾达9411:1?为什么古往今来买官晋爵不绝、"因嫌纱帽小,致使枷锁扛"不... 要说当官是乐事还是苦事?还真得费些口舌。若说是苦事,古人为啥都视做官为谋前程求功名之手段,而锲而不舍奋斗终生呢?当今为何国考高热不退,报名与录取人数比曾达9411:1?为什么古往今来买官晋爵不绝、"因嫌纱帽小,致使枷锁扛"不断?为何鲁迅说"中国人的官瘾实在深,汉重孝廉而有埋儿刻木,宋重理学而有高帽破靴,清重帖括而有‘且夫“然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录取人数 帖括 刻木 奋斗终生 载欣载奔 心为形役 夙夜在公 民间疾苦 为五斗米折腰 血斗
下载PDF
云南历代教育家传略(五)
9
作者 李竞西 《昆明学院学报》 1987年第1期146-152,共7页
饶乙生(清)《新纂云南通志·列传》:饶乙生,字大用,一字敬斋,姚安人,其上世为江西金谿人。父常,邑诸生,明崇祯间,始以家徙居滇永北县,后徙姚安。乙生少端谨,举动安详、读宋五子书,好之,潜心性理之学,视吐俗帖括之士,蔑如也。康熙中... 饶乙生(清)《新纂云南通志·列传》:饶乙生,字大用,一字敬斋,姚安人,其上世为江西金谿人。父常,邑诸生,明崇祯间,始以家徙居滇永北县,后徙姚安。乙生少端谨,举动安详、读宋五子书,好之,潜心性理之学,视吐俗帖括之士,蔑如也。康熙中,试府庠,补廪生,绝意进取,隐居教授弟子,去来数十百人。晚岁,例选为云州训导,不赴补,以讲学终于家。乙生为学,主诚敬精思而力践,务尽义理,求心之所安。自群经大义以及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帖括 府庠 所安 云南通志 精思 性理之学 补廪 岁贡生 明崇祯 去来
下载PDF
论《答问》和《补正》
10
作者 许学霞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0年第3期117-123,共7页
《答问》和《补正》分别是《书目答问》和《书目答问补正》二书的简称。《答问》的编者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香涛,直隶南皮(今河北南皮县)人,是清末颇有影响的一位目录学家。年少时聪颖好学,十六岁获乡试第一,27岁(同治二年)登... 《答问》和《补正》分别是《书目答问》和《书目答问补正》二书的简称。《答问》的编者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香涛,直隶南皮(今河北南皮县)人,是清末颇有影响的一位目录学家。年少时聪颖好学,十六岁获乡试第一,27岁(同治二年)登进士,曾授翰林院侍讲学士、内阁学士,官至军机大臣兼管学部。他从自己多年治学和工作经历中看出当时科举有种种弊端,发现不少诸生不会读书。最使他不满意的是许多从事举业的人“帖括之外,无所知”。他认为,这些人已被“恶滥时文,夺其本力”。为此,他极力主张诸生多读经史、考据、古文词章和一切可以用以经世之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目答问补正 目录学家 读书治学 侍讲学士 军机大臣 总目提要 帖括 内阁学士 聪颖好学 翰林院
下载PDF
王国维少年至青年前期读书志趣及王乃誉对他的影响
11
作者 王令之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3期107-114,126,共9页
先祖父王国维逝世半个世纪以来,海内外学术界在研究先祖父学术遗产的同时,就其生平、思想进行探讨,引起人们的关注。曾有评论提到,自从王国维(静安)先生逝世以后,“几十年来,谈他论他的文字,早到了汗牛充栋的地步……。但王氏的儿女们... 先祖父王国维逝世半个世纪以来,海内外学术界在研究先祖父学术遗产的同时,就其生平、思想进行探讨,引起人们的关注。曾有评论提到,自从王国维(静安)先生逝世以后,“几十年来,谈他论他的文字,早到了汗牛充栋的地步……。但王氏的儿女们却大都保持着缄默。”有关先祖父学术和生平的著述,的确已有许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乃 海内外学术界 举子业 思想解放 十年 学术遗产 考据之学 光绪二十三年 科举考试 帖括
下载PDF
像曾国藩一样学习
12
作者 熊兴国 《陕西教育(教学)》 2015年第11期1-1,共1页
道光十六年(公元1836年),有一个年轻的小伙子收拾行装,搭乘粮船从京城返回湖南。因为种种原因,此时他身上的盘缠已所剩无几,好在路过淮宁时,他便借了同乡易作梅的一百两银子。
关键词 过金陵 作梅 精刻 童试 曾子 帖括 翰林院庶吉士 曾氏 文人雅士 屡败屡战
下载PDF
清代科举与文学家
13
作者 李树林 《内蒙古电大学刊》 1991年第7期16-17,共2页
翻开清代文学史,不难发现,其艺术成就卓著的文学家绝大多数都是科场失意或无意于科举功名者,科场得意、官运亨通的文士反而很少有较高的艺术成就,而既科场得意又有较高艺术成就的文人就更为罕见.这就不得不使人联想到这样一个问题,清代... 翻开清代文学史,不难发现,其艺术成就卓著的文学家绝大多数都是科场失意或无意于科举功名者,科场得意、官运亨通的文士反而很少有较高的艺术成就,而既科场得意又有较高艺术成就的文人就更为罕见.这就不得不使人联想到这样一个问题,清代的科举考试与其文学家、文学作品乃至文学的发展是否存在着某种必然的内在联系。清代科举考试,基本沿袭明朝旧制,然而较之以往任何朝代则更加严密繁琐.就考试的程序、内容及形式而言,院试两场,乡试三场,以及会试殿试,科考的主要内容不外乎“四书五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成就 清代文 科举考试 学史 清代科举 不朽名著 戏剧创作 《儒林外史》 帖括
下载PDF
邹容成都之行考辨
14
作者 余小文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0年第1期69-71,共3页
邹容是我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著名宣传家,四川巴县人。他十六岁以前,一直生活在重庆;其间,只在一九○一年五月到七月去过一次成都。关于邹容这次成都之行,《学习与批判》七三年三期上发表的《邹容传》,有一段文字(以下简称“该文”)说: ... 邹容是我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著名宣传家,四川巴县人。他十六岁以前,一直生活在重庆;其间,只在一九○一年五月到七月去过一次成都。关于邹容这次成都之行,《学习与批判》七三年三期上发表的《邹容传》,有一段文字(以下简称“该文”)说: “1901年夏天,四川总督奎俊准备选派二十二个青年去日本留学,将在成都招 考。……邹容去成都应考了,考的成绩并不坏,由于他平时思想激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邹容 四川总督 十二个 留日学生 光绪二十六年 在辛 章太炎 帖括 宣传家 一九
下载PDF
船山先生年谱卷上(续第九期)
15
作者 王之春 《船山学报》 1935年第4期54-66,共13页
有邀公赴安隆所者。公复筮得暌之归妹。乃止。作章灵赋以见志。章灵赋题注。明年癸已。筮复如之。时可望挟主滇黔。有相邀赴之者。久陷异土。既以得主而死为歆。托比匪人。尤以巷遇非时为戒。仰承神告。善道斯章。因赋以见。又赋注。自... 有邀公赴安隆所者。公复筮得暌之归妹。乃止。作章灵赋以见志。章灵赋题注。明年癸已。筮复如之。时可望挟主滇黔。有相邀赴之者。久陷异土。既以得主而死为歆。托比匪人。尤以巷遇非时为戒。仰承神告。善道斯章。因赋以见。又赋注。自违君侧。于茲三载。二月。清兵进击李定国于永州。十二月。孙可望别将据武冈新宁城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见志 于茲 桂王 城步 歌行 九首 武冈 春居 帖括 夔山
下载PDF
邓琴齐先生传
16
作者 陈继训 《船山学报》 1934年第3期150-152,共3页
岳阳有隐君子三。日吴南屏。毛西垣。杜仲丹。继训少时。耳之稔矣。既而泛扁舟。渡洞庭。登岳阳楼。望君山。波光云气。犇赴几席。目怡神矌。洒然尘(土盍)之表。然后知孕灵钟淑。三子得助山水为多。三子皆当时名孝廉。交与半天下。虽处... 岳阳有隐君子三。日吴南屏。毛西垣。杜仲丹。继训少时。耳之稔矣。既而泛扁舟。渡洞庭。登岳阳楼。望君山。波光云气。犇赴几席。目怡神矌。洒然尘(土盍)之表。然后知孕灵钟淑。三子得助山水为多。三子皆当时名孝廉。交与半天下。虽处涧阿。而声问籍甚。或古文。或诗词。或经术。精诣各殊。要其性行高媺。则一也特以一邑之地。其贤且才者。必不止此。顾前寡闻焉。后寡见焉。则又叹孤介之士。其身不显。而姓字不出里闬。终古闇汶者。乌可偻指计也。吾于邓先生重有感焉。先生讳松年。字琴斋。与三子同里贯。自幼逴拔不羁。塾师授帖括学。不乐也。憙作画。人物山水。恣意挥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有感 帖括 洞庭 吴南屏 西垣 同里 淑三 古淡 城南 七班
下载PDF
“实学”与“虚文”之间:晚清改试策论的多重困境(1898-1905) 被引量:2
17
作者 袁一丹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32-41,共10页
策论并非晚清方才出现的新文体,但在科举改制的过程中,作为新旧交替的过渡方案,一度成为朝野关注的焦点。以往对清季改试策论的研究,基本放置在近代中国知识转型的框架内,将策论视为接引西学的媒介,而多少忽略了媒介自身携带的文类传统... 策论并非晚清方才出现的新文体,但在科举改制的过程中,作为新旧交替的过渡方案,一度成为朝野关注的焦点。以往对清季改试策论的研究,基本放置在近代中国知识转型的框架内,将策论视为接引西学的媒介,而多少忽略了媒介自身携带的文类传统((1))。事实上,策论的文体形态与它所接引的知识体系未必是完全兼容的。作为八股文的替代物,策论被认为是更切近时务的实用性文体。但在以西学为摹本的"实学"面前,策论与八股"殊流同源",都属于"虚文"的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试策 媒介自身 过渡方案 策学 近代中国 帖括 开明书店 文类 应试者 八面受敌
原文传递
记萧退庵老师其及书法 被引量:3
18
作者 沙曼翁 华人德 《中国书法》 1986年第2期10-11,共2页
萧老师讳蜕,字中孚,早年名敬则,后以退闇闻世,别署退庵、退(厂音)、蜕公、蜕翁、太黯、黯叟、(彳内)(厂音)、(忄甚)禅悦,法名慧脱、本无,又曰旋闻室主,晚年自号辠(罪)松老人、苦绿、褐之。因耳聩,别号(耳阙)斋。江苏常熟人。老师博通经... 萧老师讳蜕,字中孚,早年名敬则,后以退闇闻世,别署退庵、退(厂音)、蜕公、蜕翁、太黯、黯叟、(彳内)(厂音)、(忄甚)禅悦,法名慧脱、本无,又曰旋闻室主,晚年自号辠(罪)松老人、苦绿、褐之。因耳聩,别号(耳阙)斋。江苏常熟人。老师博通经史,善诗文,精小学。少时读书好古,不耐为制举帖括文字。父性严毅,数督过之,乃强起就童子试,既获隽,则弃去不肯竟业。父愈怒,责令随长兄赴江宁预秋闱试。诡称疾不行,父杖而逐之。既而悔之,召归,任其所学而不复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常熟 帖括 萧退 敬则 中孚 制举 禅悦 童子试 好古 隶楷
原文传递
雪堂公论书综述 被引量:1
19
作者 罗继祖 《中国书法》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17-18,共2页
先祖雪堂公早年即工于各体书法,现在可惜已找不到公青年时期有关学书的资料了。据我个人所知,公十六岁赴杭州应试,在游西湖时,摩挲西湖诸山宋人铭刻,常流连不忍去,并手拓杭州学宫宋高宗所书《石经》及仪征阮氏所摹天一阁本《石鼓文》。... 先祖雪堂公早年即工于各体书法,现在可惜已找不到公青年时期有关学书的资料了。据我个人所知,公十六岁赴杭州应试,在游西湖时,摩挲西湖诸山宋人铭刻,常流连不忍去,并手拓杭州学宫宋高宗所书《石经》及仪征阮氏所摹天一阁本《石鼓文》。估计这时,公致力帖括之余兼治经史金石之学了,同时游心染翰为后来书法奠定了坚实基础。因家无藏碑,从山东碑贾刘全科赁碑而读,藉以校勘《金石萃编》。十八岁,与路山夫先生(岯)结忘年交,纵谈金石考订之学,路先生工书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书 帖括 安吴 阮氏 石经 游心 启法寺碑 孔宙 刘怀民墓志 现代书法论文选
原文传递
传统文化在近代中国的命运
20
作者 金冲及 《文史知识》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19-26,共8页
传统确实是一种巨大的惰力。人们的思想要从在漫长岁月中形成的定型模式中解脱出来,没有客观环境猛烈变动的震荡,不经过艰难的探索过程,是很难实现的。而规定人们原有思想模式的传统社会的解体,也必需经历一个曲折的过程,不会在一朝一... 传统确实是一种巨大的惰力。人们的思想要从在漫长岁月中形成的定型模式中解脱出来,没有客观环境猛烈变动的震荡,不经过艰难的探索过程,是很难实现的。而规定人们原有思想模式的传统社会的解体,也必需经历一个曲折的过程,不会在一朝一夕间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中国 思想模式 思想解放 中国近代历史 同治中兴 《民报》 戊戌维新运动 帖括 中国传统思想 《清议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