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常人治村”:实践内涵、生成逻辑与治理后果--基于鄂中S村的田野调查
1
作者 王进文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70-79,共10页
从资源形态与身份特征来看,我国农村有着差异化的村治主体谱系,但学界通常在基层治理的精英研究传统中对其予以检视,忽视外部制度变迁及其推动的村级治理“去精英化”,由此遮蔽了“常人治村”这一经验事实。调研发现,“常人治村”具有... 从资源形态与身份特征来看,我国农村有着差异化的村治主体谱系,但学界通常在基层治理的精英研究传统中对其予以检视,忽视外部制度变迁及其推动的村级治理“去精英化”,由此遮蔽了“常人治村”这一经验事实。调研发现,“常人治村”具有行为取向的弱发展性、行动价值的公共导向以及权威来源的外部赋权等实践内涵。从生成逻辑来看,基层政府借助科层体系的制度通道,对村级治理情境进行了有力塑造,主要表现为治理任务过密化、治理方式合规化和治理面向“组织内”,由此解构了村治精英原有的兼业空间与价值动力。相比之下,村干部的工资薪酬和职业晋升对普通村民具有结构适配性和价值吸引力。“常人治村”推动了村级治理权力的民主化运作,实现村干部人才队伍优化,但也存在干群关系悬浮化和村治成本高企化的问题。对此,需要找回村级治理的社会基础,以制度赋权与规则创新为抓手推动村治主体结构的梯度分布,实现村治主体协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主体 精英范式 制度环境 治理结构 常人治村
下载PDF
“常人治村”:郊区社会的村治形态——基于浙北W镇Z村的调研 被引量:7
2
作者 叶敏 娄芹芹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6-85,共10页
中国农村有着差异化的村治主体谱系,比较典型的村治主体包括富人、能人、乡贤和混混等,差异化村治主体的出现和发展不仅与村庄特点有关,也与村庄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社会结构和政府政策有着密切联系。从郊区社会的理论视角分析浙北乡... 中国农村有着差异化的村治主体谱系,比较典型的村治主体包括富人、能人、乡贤和混混等,差异化村治主体的出现和发展不仅与村庄特点有关,也与村庄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社会结构和政府政策有着密切联系。从郊区社会的理论视角分析浙北乡村中存在的与浙南“富人治村”相差异的“常人治村”经验。“常人治村”的村治形态特点是村干部属于收入中等且能力有限的社会中间阶层,村干部群体半职业化,存在较为普遍的兼业现象。“常人治村”可以理解为郊区社会和国家力量对村级组织的一种塑造,这种村治模式配合了由政府主导的经济大开发格局,实现了城市政府试图达到的发展和稳定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部 常人治村 郊区社会 治理
下载PDF
村治主体的“去精英化”:形成原因与治理后果——基于对皖南禾村的经验考察 被引量:9
3
作者 望超凡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10-122,共13页
“谁在治村”是基层治理研究领域中的重要议题。采用实地研究方法,通过对皖南禾村的治理变迁过程进行经验考察发现,来自基层政府的过度干预会导致村治主体的“去精英化”,并造成一系列意外后果。外部环境变迁让基层政府拥有了深度介入... “谁在治村”是基层治理研究领域中的重要议题。采用实地研究方法,通过对皖南禾村的治理变迁过程进行经验考察发现,来自基层政府的过度干预会导致村治主体的“去精英化”,并造成一系列意外后果。外部环境变迁让基层政府拥有了深度介入村级治理的动力和能力,通过调整村级治理的微观制度环境,基层政府可以将村级组织转变为自己的“派出机构”,村级治理的运作模式随之发生改变,集中表现为组织运转的单位化、治理事务的行政化与治理方式的规范化。在这一背景下,村干部岗位出现了全职化要求与“去价值化”特征,并且限制了对非正式治理手段的使用,这形成了对精英群体的排斥以及对普通村民的吸引,进而导致了村治主体的“去精英化”趋势。村治主体“去精英化”一方面推动了村级治理权力的开放化运行,另一方面则导致村级治理陷入了高成本、低效能的困境。因此,政府在制定农村治理策略时应将重点放在提高村庄社会的自治能力,而非将村级治理行政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主体 干部 基层治理 常人治村 治理资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