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藏尼木—那曲地热流体成因及幔源流体贡献 被引量:22
1
作者 刘昭 蔺文静 +3 位作者 张萌 谢鄂军 刘志明 王贵玲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56-371,共16页
研究区位于尼木—那曲高温地热带,处在当雄—羊八井—多庆错活动构造带的中北段,本次选取11个未开发的地热田,收集并采集区内地热流体数据,与羊八井深、浅部热储进行对比研究,对完善区内高温地热系统成因机理,为后期勘探及钻探提供重要... 研究区位于尼木—那曲高温地热带,处在当雄—羊八井—多庆错活动构造带的中北段,本次选取11个未开发的地热田,收集并采集区内地热流体数据,与羊八井深、浅部热储进行对比研究,对完善区内高温地热系统成因机理,为后期勘探及钻探提供重要的参考意义。从水化学数据分析,高温地下热水主要为Cl-Na、Cl·HCO3-Na水,中低温地下热水主要为HCO3-Na水,地下热水中Li、F、SiO2、HBO2与Cl大体上存在正相关关系,显示可能有岩浆水的混入;从氢氧同位素数据分析,地下热水主要为大气降水补给,在董翁、宁中高温地热田发生轻微的氧-18漂移,谷露地热田氧-18漂移较其他地热田明显,宁中、谷露及罗玛地下热水中氚含量小于1TU,主要是次现代水的补给,月腊处氚含量为8.4TU,推断主要为现代水的补给,其他地热田地下热水推测是次现代和最近补给之间的混合;地热气体以CO2和N2为主,二者呈现良好的负相关,从CO2气体碳同位素、He同位素比值及综合指标分析,气体来源主要为壳源,在宁中及玉寨地热田,R/Ra值大于1,存在明显的幔源物质释放现象,幔源He所占比例为2.73%-30.93%。概括区内典型高温地热田的成因模式,为后期地热田深入研究及开发利用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地热流体 气体 幔源流体 成因
下载PDF
山东夏甸金矿烃类组分特征与幔源流体成矿作用探讨 被引量:14
2
作者 徐庆鸿 陈远荣 +3 位作者 贾国相 李晓峰 李厚民 刘耀辉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2639-2646,共8页
烃类是成矿流体中的重要气相组分之一,与其他气态组分相比烃类则具有组分多元化和性质稳定的特点,同时烃类各组分间的相关特征和配分规律是成矿流体演化过程(氧化-还原条件、温度、压力等环境因素)的重要参数,因此烃类组分宏观和微观特... 烃类是成矿流体中的重要气相组分之一,与其他气态组分相比烃类则具有组分多元化和性质稳定的特点,同时烃类各组分间的相关特征和配分规律是成矿流体演化过程(氧化-还原条件、温度、压力等环境因素)的重要参数,因此烃类组分宏观和微观特征可以作为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流体演化以及流体间混合叠加规律的研究工具和手段。宏观上烃类组分在夏甸金矿不同类型地质体中的含量值差异明显:滦家河型花岗岩和硅质岩烃类含量很高,而胶东群变质岩、脉岩、金矿体及矿化蚀变带烃类含量明显偏低;通过烃类组分相关性、配分及比值特征等微观规律研究,可以推测夏甸金矿的成矿作用与滦家河型花岗岩不存在直接关系,而与胶东群变质岩和深源的中-基性脉岩具有密切联系,表现出不同类型流体之间的叠加、改造特征,反映了夏甸金矿床乃至整个胶东矿集区具有地幔流体参与并和壳源流体发生不同程度混合,促进成矿物质运移并在合适的条件和构造空间沉淀富集的成矿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 幔源流体 中基性脉岩 烃类组分 夏甸 山东
下载PDF
中国东部幔源流体的活动特征与成藏效应 被引量:19
3
作者 陶明信 徐永昌 +3 位作者 韩文功 高波 马锦龙 王万春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65-270,共6页
中国东部进入地洼构造演化阶段后发生了一系列构造活化现象,形成了一系列伸展性断层和巨型深大断裂带,其中的一些超壳或岩石圈断裂成为壳幔物质与能量交换,特别是地幔流体上升的主要构造通道。在郯庐断裂带附近及两侧的松辽、辽河、黄... 中国东部进入地洼构造演化阶段后发生了一系列构造活化现象,形成了一系列伸展性断层和巨型深大断裂带,其中的一些超壳或岩石圈断裂成为壳幔物质与能量交换,特别是地幔流体上升的主要构造通道。在郯庐断裂带附近及两侧的松辽、辽河、黄骅、济阳、苏北和三水盆地(坳陷)中的许多气井中,He和CO2的含量很高,部分气井中He的浓度超过其工业品位(0.05%)CO2的含量在80%以上,甚至近于纯CO2气藏。这些气井中的He和CO2不仅显示幔源特征,而且CO2具有岩浆成因特征。此类幔源气体一般都和壳源气体组分复合,在储盖层及构造圈闭发育的地区聚集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部 构造活化 深大断裂带 幔源流体 成藏效应 气体 构造圈闭 储盖层
下载PDF
东营凹陷高青-平南断裂带幔源流体活动特征及其成藏效应 被引量:12
4
作者 曾溅辉 金之钧 张刘平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01-506,共6页
东营凹陷高青-平南断裂带为幔源流体运移的主要通道,该幔源流体主要为岩浆(岩)和CO2气体。高青-平南断裂带幔源流体活动方式和活动强度存在着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该断裂带在古近纪-新近纪至少经历了四期富CO2幔源流体活动。高青-平南断... 东营凹陷高青-平南断裂带为幔源流体运移的主要通道,该幔源流体主要为岩浆(岩)和CO2气体。高青-平南断裂带幔源流体活动方式和活动强度存在着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该断裂带在古近纪-新近纪至少经历了四期富CO2幔源流体活动。高青-平南断裂带富CO2幔源流体对油气成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①直接形成无机CO2气藏;②通过能量--热的作用和物质,即CO2的加入,影响水-岩相互作用的强度和方向,从而改善油气储集层的物性;③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源岩的排烃效率,增加油气的运移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勘探 成藏效应 含油气盆地 幔源流体活动
下载PDF
山东夏甸金矿幔源流体初探 被引量:14
5
作者 张群喜 孙忠实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27-131,共5页
山东夏甸金矿矿床成因一直有变质热液、岩浆热液和天水之争。经过工作得知 ,还有幔源流体加入成矿 ,其主要证据有 :①招平深大断裂带存在 ,为幔源流体加入成矿提供了通道 ;②金矿脉与中基性脉岩相互交切、相伴产生 ;③S、H、O、C等同位... 山东夏甸金矿矿床成因一直有变质热液、岩浆热液和天水之争。经过工作得知 ,还有幔源流体加入成矿 ,其主要证据有 :①招平深大断裂带存在 ,为幔源流体加入成矿提供了通道 ;②金矿脉与中基性脉岩相互交切、相伴产生 ;③S、H、O、C等同位素测定值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床 幔源流体 中基性脉岩 山东 成矿作用 同位素
下载PDF
二氧化碳气藏与岩浆幔源流体——以临清坳陷东部梁古1井区二氧化碳气藏为例 被引量:2
6
作者 何会强 田世澄 +4 位作者 张兴国 孙义梅 曹忠祥 项希勇 逄建东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1年第4期428-428,共1页
关键词 二氧化碳气藏 岩浆-幔源流体 无机成因 碳同位素 变质成因
下载PDF
金刚石显微包裹体中的幔源流体
7
作者 张新安 《地质科技动态》 1989年第9期7-11,共5页
关键词 金刚石 包裹体 幔源流体
下载PDF
幔源流体判别标志及多层循环成矿作用动力学——以山东夏甸金矿床为例 被引量:12
8
作者 邓军 刘伟 +4 位作者 孙忠实 王建平 王庆飞 张群喜 韦延光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z1期96-104,共9页
山东夏甸金矿床成因一直有变质热液、岩浆热液和天水之争,经研究表明:尚有幔源流体加入成矿,其主要判别标志有:(ⅰ)深大断裂标志;(ⅱ)基性脉岩与矿脉交切和相伴标志;(ⅲ)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标志;(ⅳ)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标志;(V)幔源流... 山东夏甸金矿床成因一直有变质热液、岩浆热液和天水之争,经研究表明:尚有幔源流体加入成矿,其主要判别标志有:(ⅰ)深大断裂标志;(ⅱ)基性脉岩与矿脉交切和相伴标志;(ⅲ)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标志;(ⅳ)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标志;(V)幔源流体多层循环沟通标志,针对幔源流体总体循环系统特征与岩浆热液和天水的有机联系,将含矿流体划分3个子循环系统:(ⅰ)地幔富C,H,O,CO_2流体循环子系统;(ⅱ)中-下部地壳富硅流体循环子系统;(ⅲ)浅-表部富硫流体循环子系统.各自成矿功能主要受制于构造动力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幔源流体 多层循环 成矿作用动力学
原文传递
煌斑岩与某些热液矿床关系新探──兼论幔源C-H-O流体的分异演化 被引量:22
9
作者 孙丰月 石准立 《地质找矿论丛》 CAS CSCD 1995年第2期72-81,共10页
本文指出了煌斑岩与某些热液矿床之间在大的时、空尺度上密切相关,而在小尺度上则具有明显的独立性。提出并论证了煌斑岩及某些热液矿床形成过程中的幔源C-H-O流体的分异演化模式,即溶解了大量常量及微量元素的高温幔源C-H-... 本文指出了煌斑岩与某些热液矿床之间在大的时、空尺度上密切相关,而在小尺度上则具有明显的独立性。提出并论证了煌斑岩及某些热液矿床形成过程中的幔源C-H-O流体的分异演化模式,即溶解了大量常量及微量元素的高温幔源C-H-O流体上升进入地壳后,因压力降低及挥发分组成的变化发生分异作用,形成相对富含铁镁质的硅酸盐流体及相对富含硅碱质的C-H-O流体,前者在地壳浅部定位形成钙碱性煌斑岩,而后者则引发并参与了地壳中的某些热液成矿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煌斑岩 热液矿床 C-H-O流体 '类岩浆'
下载PDF
幔源含金流体主动就位与容矿断裂形成机制 被引量:11
10
作者 孙忠实 邓军 +1 位作者 翟裕生 冯本智 《地质地球化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17-22,共6页
基于石英包裹体成分测定、容矿断裂形成机制的理论分析、高温高压实验研究、动力学数学公式举例、含金流体瞬间就位过程及容矿断裂形成环境的探讨 ,提出了幔源含金流体主动就位机制。幔源流体萃取围岩金质并由导矿构造进入容矿断裂过程... 基于石英包裹体成分测定、容矿断裂形成机制的理论分析、高温高压实验研究、动力学数学公式举例、含金流体瞬间就位过程及容矿断裂形成环境的探讨 ,提出了幔源含金流体主动就位机制。幔源流体萃取围岩金质并由导矿构造进入容矿断裂过程中 ,依自身扩张力或贯入力使岩石发生破裂 ,容矿断裂的产生和含矿流体沉淀近于同时形成。这为金矿脉与基性 -超基性脉岩的关系、金矿脉在空间呈有规律性分布和建立模式的研究增加了新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金流体 容矿断裂 形成机制 金矿床 成矿
全文增补中
胶东金矿幔源成矿流体深部演化与深部找矿 被引量:6
11
作者 时伟 《山东国土资源》 2015年第10期12-15,21,共5页
目前,胶东金矿成矿流体研究主要集中在成矿流体的来源及其成矿过程研究,但是对于其侵位前的物化状态及分异演化研究尚浅。该文提出胶东金矿矿集区幔源成矿流体深部演化的一种形成机制,并认为胶东金矿幔源成矿流体在侵位前发生了富集作... 目前,胶东金矿成矿流体研究主要集中在成矿流体的来源及其成矿过程研究,但是对于其侵位前的物化状态及分异演化研究尚浅。该文提出胶东金矿矿集区幔源成矿流体深部演化的一种形成机制,并认为胶东金矿幔源成矿流体在侵位前发生了富集作用。正是由于幔源成矿流体的富集作用才使得胶东地区形成现在规模、品位的金矿。胶东金矿幔源成矿流体的侵位机制主要受华北东部构造转折体制制约。根据胶东地区金矿幔源成矿流体分异演化特征、构造特征及现有深部探测实例表明:胶东地区在1000m以下极有可能存在另一个大型金矿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东金矿 成矿流体 深部演化 构造转折 深部找矿
下载PDF
滇西北保山核桃坪铅锌矿床成矿流体来源的同位素地球化学证据 被引量:43
12
作者 薛传东 韩润生 +4 位作者 杨海林 杨志明 田世洪 刘勇强 郝百武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43-252,共10页
滇西北核桃坪铅锌矿是保山地块内沿澜沧江断裂带发育的一个大型铅锌多金属矿床,矿体严格受近SN向的断裂带及层间破碎带控制,赋存于上寒武统核桃坪组和沙河厂组大理岩化灰岩及矽卡岩中。文章在分析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对V1矿体的... 滇西北核桃坪铅锌矿是保山地块内沿澜沧江断裂带发育的一个大型铅锌多金属矿床,矿体严格受近SN向的断裂带及层间破碎带控制,赋存于上寒武统核桃坪组和沙河厂组大理岩化灰岩及矽卡岩中。文章在分析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对V1矿体的氢、氧、碳、硫、硅和铅同位素地球化学的示踪研究,探讨了成矿溶液中水、碳、硅、硫和铅的来源以及成矿流体的演化问题。研究表明,V1矿体中矿石的石英δ18O水值变化范围为6·1‰~7·6‰,平均为6·7‰,其δDV-SMOW值变化范围为-100‰^-108‰,平均为-104‰,说明成矿流体主要来自深部岩浆分异水,并在后期成矿作用过程中有地层建造水和大气降水的加入;矿石中方解石的δ13CV-PDB和δ18O水值分别为-6·6‰^-5·9‰和5·0‰~5·2‰,反映成矿流体的碳、氧具有深部流体与围岩发生交代反应的特征。硅、硫和铅同位素具深部岩浆或地幔来源的特点,但遭受后期壳源物质的混染。据此提出该矿床是与深部岩浆热液或幔源流体贯入有关的构造热液脉型矿床,其成矿作用受控于深部过程的驱动和控制,可为指导地质找矿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岩浆热液 成矿流体 幔源流体 核桃坪铅锌矿床 滇西北
下载PDF
地幔流体参与宁芜玢岩铁矿成矿——碳、锶同位素证据 被引量:7
13
作者 余金杰 毛景文 张长青 《自然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216-1221,共6页
磷灰石为宁芜玢岩铁矿标志性矿物之一,玢岩铁矿磷灰石δ13CPDB值处于-9.6‰—-0.6‰间,除T-06-1和J-06-3两个样品外,其余所有样品δ13CPDB值落入-2‰—-9‰地幔碳区间.玢岩铁矿各种类型磷灰石87Sr/86Sr比值介于0.706326—0.707577,相对... 磷灰石为宁芜玢岩铁矿标志性矿物之一,玢岩铁矿磷灰石δ13CPDB值处于-9.6‰—-0.6‰间,除T-06-1和J-06-3两个样品外,其余所有样品δ13CPDB值落入-2‰—-9‰地幔碳区间.玢岩铁矿各种类型磷灰石87Sr/86Sr比值介于0.706326—0.707577,相对比较集中,与火山岩、次火山岩Sr同位素初始比基本相同.比典型幔源岩浆成因磷灰石87Sr/86Sr值(≈0.7040)高得多,很显然成矿时有壳源物质的加入.磷灰石包体中δ13C和Sr同位素的特征表明玢岩铁矿形成时幔源物质和幔源流体参与了成矿作用.这被区域地质构造、区域地球物理场和宁芜火山岩、次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所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灰石87^Sr/86^Sr比值 包体δ^13C物质和幔源流体
下载PDF
松辽盆地无机成因烃类气藏的幔源贡献 被引量:23
14
作者 崔永强 李莉 陈卫军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2001年第4期6-8,共3页
幔源氦对氦含量的贡献值不能完全代表其它组分的幔源贡献。依据松辽盆地的地质条件和勘探成果并通过筛选该盆地实际气藏组分的混合模拟结果 ,得到了松辽盆地昌德、肇州西和升深 2井等 3个气藏无机成因的贡献大于 80 %的结论 ,说明松辽... 幔源氦对氦含量的贡献值不能完全代表其它组分的幔源贡献。依据松辽盆地的地质条件和勘探成果并通过筛选该盆地实际气藏组分的混合模拟结果 ,得到了松辽盆地昌德、肇州西和升深 2井等 3个气藏无机成因的贡献大于 80 %的结论 ,说明松辽盆地无机成因的气源是非常巨大的。同时指出 ,松辽盆地有机成因与无机成因甲烷碳同位素的判别界限定为 - 30‰比较合适 ,天然气样品中单独的3He 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成因 天然气成藏 幔源流体 松辽盆地
下载PDF
藏南喜马拉雅造山带造山型马扎拉Au-Sb矿床和沙拉岗Sb矿床流体包裹体He-Ar同位素组成:对成矿流体来源的制约 被引量:10
15
作者 翟伟 郑思琦 +5 位作者 孙晓明 韦慧晓 莫儒伟 张凌宇 周峰 易建洲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3525-3538,共14页
马扎拉Au-Sb矿床和沙拉岗Sb矿床是藏南金锑成矿带中典型的造山型矿床。马扎拉Au-Sb矿床中矿体以含金辉锑矿石英脉的形式产于下中侏罗统陆热组地层中,主要组成矿物有自然金、辉锑矿、石英和碳酸盐矿物;沙拉岗Sb矿床中矿体主要以辉锑矿石... 马扎拉Au-Sb矿床和沙拉岗Sb矿床是藏南金锑成矿带中典型的造山型矿床。马扎拉Au-Sb矿床中矿体以含金辉锑矿石英脉的形式产于下中侏罗统陆热组地层中,主要组成矿物有自然金、辉锑矿、石英和碳酸盐矿物;沙拉岗Sb矿床中矿体主要以辉锑矿石英脉的形式产于下白垩统多久组地层和辉长岩体中,主要组成矿物为辉锑矿、辰砂、锑华、石英和少量碳酸盐矿物。在两个矿床的矿脉石英和辉锑矿中均发现有三类原生和假次生包裹体:水溶液包裹体、CO2-水溶液包裹体和有机包裹体。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结果显示:马扎拉Au-Sb矿床的成矿温度为160~280℃,沙拉岗Sb矿床的成矿温度为140~240℃。He-Ar同位素分析显示马扎拉Au-Sb矿辉锑矿石英脉矿石中辉锑矿和石英以及赋矿地层中沉积层状硫化物中黄铁矿的流体包裹体均具有低的3He/4He比值,分别为0. 01382~0. 05642Ra和0. 03353~0. 08744Ra,40Ar/36Ar比值具有比较大的变化范围,分别为346. 8~4770. 1和349. 4~2689. 1;沙拉岗Sb矿床中辉锑矿样品的3He/4He比值为0. 02385~0. 11488Ra,40Ar/36Ar比值变化小,为300. 6~537. 5。与藏南Au-Sb成矿带中造山型Au矿床成矿流体中含一定量的幔源挥发份相对比,马扎拉AuSb矿床和沙拉岗Sb矿床成矿流体中均无幔源流体的参与,马扎拉Au-Sb矿床成矿流体为壳源变质流体与改造型饱和大气水形成的混合流体;沙拉岗Sb矿床成矿流体以改造型饱和大气水为主,并有壳源变质流体的加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山型Au-Sb矿床 HE-AR同位素 幔源流体 变质流体 改造型饱和大气水
下载PDF
内蒙古小东沟斑岩型钼矿床的成矿时代及成矿物质来源 被引量:48
16
作者 覃锋 刘建明 +1 位作者 曾庆栋 张瑞斌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73-180,共8页
小东沟斑岩型钼矿床位于大兴安岭南段,距北部的西拉木伦河大断裂仅25 km。对小东沟岩体进行了Sr-Nd同位素和铅同位素分析,87Sr/86Sr(t)为0.705 0~0.705 5,εNd(t)为-2.4^-2.8;对主要钼矿体的6件辉钼矿样品进行了铼-锇同位素分析,所获同... 小东沟斑岩型钼矿床位于大兴安岭南段,距北部的西拉木伦河大断裂仅25 km。对小东沟岩体进行了Sr-Nd同位素和铅同位素分析,87Sr/86Sr(t)为0.705 0~0.705 5,εNd(t)为-2.4^-2.8;对主要钼矿体的6件辉钼矿样品进行了铼-锇同位素分析,所获同位素等时线年龄为(138.1±2.8)M a,表明小东沟钼矿床形成于早白垩世。铅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小东沟斑岩型钼矿床的成岩成矿物质具有不同来源,成岩物质来自俯冲洋壳衍生的新生地壳物质,而成矿物质来自地幔分异的产物(流体),属于壳源岩浆+幔源流体的组合。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历史,对小东沟斑岩型钼矿的成因做出如下解释:在早白垩世,大兴安岭开始隆升,岩石圈拆沉,软流圈(层)物质上涌、基性岩浆的底侵以及地幔流体的加入,引起下地壳岩石的熔融,随后更多的地幔含矿流体进入到岩浆房。岩浆携带来自地幔的含矿流体,沿着区域性的EW、NE向深大断裂上侵定位,并在此过程中演化形成富硅、富钾质的花岗岩,最后沿近NS向的断裂侵位到二叠纪地层中,沉淀形成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ND同位素 铅同位素 铼-锇同位素 幔源流体 小东沟斑岩型钼矿床 内蒙古
下载PDF
辽宁省朝阳市东五家子金矿成矿流体特征及矿床成因探讨 被引量:7
17
作者 许庆林 李碧乐 +2 位作者 薛昊日 万多 沈鑫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0年第3期75-84,共10页
东五家子金矿所处大地构造位置为华北克拉通北缘中段,其北侧以赤峰-开原深大断裂与内蒙-兴安褶皱造山带相隔,南侧以凌源-北票深断裂与燕山沉降带为邻。北西向断层为矿区内最主要的容矿构造,脉岩中的闪斜煌斑岩与矿化关系最为密切。矿石... 东五家子金矿所处大地构造位置为华北克拉通北缘中段,其北侧以赤峰-开原深大断裂与内蒙-兴安褶皱造山带相隔,南侧以凌源-北票深断裂与燕山沉降带为邻。北西向断层为矿区内最主要的容矿构造,脉岩中的闪斜煌斑岩与矿化关系最为密切。矿石自然类型为石英脉型,矿石中硫化物主要为黄铁矿,其次为黄铜矿和方铅矿。贵金属矿物有自然金和碲银矿。围岩蚀变为硅化、绢云母化和碳酸盐化等,蚀变分带明显。矿石中明显出现碲化物,与矿化关系密切的闪斜煌斑岩发育,矿石硫同位素δ34S‰接近零值等表明成矿流体具幔源流体特征。石英流体包裹体发育较差,包裹体为单一的气液两相包裹体,属H2O-NaCl体系类型。流体盐度为9.86%~16.72%,且随着温度降低盐度出现升高的趋势。流体密度为0.936~1.017g/cm3,成矿温度为172.3~212.6℃,成矿压力为19~24MPa,形成深度为1.9~2.4km。与国内典型的造山型金矿对比表明,该矿床属浅成的造山型金矿,成矿动力学背景为早燕山期华北与西伯利亚克拉通碰撞后的陆内造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幔源流体 流体包裹体 浅成造山型金矿 东五家子 辽宁朝阳
下载PDF
哀牢山金矿带冬瓜林金矿床流体包裹体及硫同位素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向科 王建国 +3 位作者 刘荫椿 李光景 雷恒永 毛冰 《岩矿测试》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30-439,共10页
流体包裹体和硫同位素研究可以揭示成矿流体特征和成矿物质来源,是探讨矿床成因的重要手段。冬瓜林金矿床位于哀牢山金矿带的镇沅金矿田,研究程度较低,矿床成因研究尚未系统开展。本文针对该矿床利用显微测温和硫同位素示踪,分别对两个... 流体包裹体和硫同位素研究可以揭示成矿流体特征和成矿物质来源,是探讨矿床成因的重要手段。冬瓜林金矿床位于哀牢山金矿带的镇沅金矿田,研究程度较低,矿床成因研究尚未系统开展。本文针对该矿床利用显微测温和硫同位素示踪,分别对两个金成矿阶段脉体中的流体包裹体和矿石中黄铁矿的硫同位素进行了测定,进而探讨其矿床成因。流体包裹体测试结果显示,流体体系为NaCl-H_2O体系;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主要分布于100~400℃(有160~190℃和280~310℃两个峰值),盐度集中于6%~9%,密度集中于0.7~0.8 g/cm3和0.9~1.0 g/cm^3,表明成矿流体为中低温度和低盐度的流体。硫同位素测试结果显示,两个金成矿阶段的δ^(34)S值分别集中于0~1‰和-4.7‰~3‰,整体上与该矿床最主要的矿石——煌斑岩型矿石的δ^(34)S值最为接近,且矿床中煌斑岩和金矿化关系最为密切,因此成矿物质可能主要来自与煌斑岩有关的幔源物质,但受到地壳物质的混染。综合上述结果认为,冬瓜林金矿床的形成可能与幔源含金流体有关,但有大气降水和围岩的加入,这一结论为揭示本矿床及哀牢山金矿带的矿床成因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瓜林金矿床 流体包裹体 硫同位素 幔源流体 显微测温法
下载PDF
辽宁省开封沟金矿流体特征、锆石U-Pb年龄及矿床成因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立仕 孙丰月 +2 位作者 张雅静 李良 王宇利 《地质与资源》 CAS 2013年第2期94-100,141,共8页
辽宁清原开封沟金矿床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清原花岗-绿岩地体内,矿体为石英脉型,控矿构造为北东东向浑河断裂及其次级断裂.流体包裹体有气液两相、含CO2三相和纯CO2包裹体3种类型.气相成分以CO2为主.流体包裹体盐度较低,介于0.35%~19.55... 辽宁清原开封沟金矿床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清原花岗-绿岩地体内,矿体为石英脉型,控矿构造为北东东向浑河断裂及其次级断裂.流体包裹体有气液两相、含CO2三相和纯CO2包裹体3种类型.气相成分以CO2为主.流体包裹体盐度较低,介于0.35%~19.55%(Nacl质量分数)之间,平均为6.55%.均一温度介于110~390℃之间,平均247℃,属于中温热液矿床.开封沟金矿成矿压力估算为26~91 MPa,平均61 MPa;成矿深度为2.7~8.2 km,平均5.7 km.成矿早阶段流体为富CO2的高温流体.主成矿阶段富CO2型和气液两相流体包裹体共存,发生了以CO2逸失为特征的不混溶或沸腾.成矿晚阶段主要为气液两相包裹体.稳定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矿床成矿热液来源为幔源C-H-O流体分异之后的岩浆热液.与成矿密切相关的花岗斑岩体锆石U-Pb年龄为200.1±1.5 Ma,7个点的加权平均年龄为200.2±0.84 Ma,形成于燕山早期.成矿综合研究表明,开封沟金矿床成因类型属造山型金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C-H-O流体 锆石U-PB年龄 造山型金矿 开封沟金矿床 辽宁省
下载PDF
粤北石土岭铀矿床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27
20
作者 朱捌 凌洪飞 +4 位作者 沈渭洲 高剑峰 邓平 黄国龙 谭正中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1-82,共12页
石土岭铀矿床位于贵东岩体东南部与寒武纪浅变质岩接触带的内带,矿区内NWW向和NNE向基性岩脉十分发育。矿体主要赋存于帽峰岩体中,呈脉状产出,并受近EW向裂隙构造控制。沥青铀矿的U-Pb年龄(135Ma)与帽峰岩体的年龄(220Ma)相差明显,但与... 石土岭铀矿床位于贵东岩体东南部与寒武纪浅变质岩接触带的内带,矿区内NWW向和NNE向基性岩脉十分发育。矿体主要赋存于帽峰岩体中,呈脉状产出,并受近EW向裂隙构造控制。沥青铀矿的U-Pb年龄(135Ma)与帽峰岩体的年龄(220Ma)相差明显,但与NWW向辉绿岩脉的年龄(143Ma)十分接近。矿石中黄铁矿的初始87Sr/86Sr值(0.71315~0.72579)介于成矿期间辉绿岩的值(0.70449~0.70632)与帽峰和下庄岩体演化至成矿时期(135Ma)的值(0.75058~0.99507)之间;黄铁矿的铅同位素组成呈线性分布,为基底变质岩铅与帽峰岩体铅及辉绿岩铅之间不同程度的混合。Sr、Pb同位素组成显示出成矿组分具多来源特征;成矿流体的δ18OH2O=2.0‰~8.1‰,δDH2O=-63‰^-51‰,反映出成矿流体主要由幔源流体组成;方解石的δ13C=-8.3‰,表明矿化剂∑CO2也来自地幔。因此,幔源流体在石土岭铀矿床的形成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同位素 幔源流体 成矿物质来 石土岭铀矿床 粤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