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92篇文章
< 1 2 1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精准波束赋形的集群干扰抑制方法
1
作者 宫健 陈赓 周延年 《空天预警研究学报》 2025年第1期47-50,共4页
传统雷达技术体制和干扰抑制方法难以对抗集群干扰的根本原因在于缺乏足够的自由度和精准的波束赋形能力.为此,将阵列体制与波束形成技术相结合,抓住其具备高维自由度这一根本优势,基于几何解析、权矢量投影等理论,提出精准控零、主瓣... 传统雷达技术体制和干扰抑制方法难以对抗集群干扰的根本原因在于缺乏足够的自由度和精准的波束赋形能力.为此,将阵列体制与波束形成技术相结合,抓住其具备高维自由度这一根本优势,基于几何解析、权矢量投影等理论,提出精准控零、主瓣保形、区域控制的波束赋形方法.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所提方法解决了传统自适应波束形成的主瓣畸变、零陷互耦、数据依赖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群干扰 雷达抗干扰 干扰抑制 波束形成
下载PDF
相控阵组网测控同频中继射频自干扰抑制技术
2
作者 刘柳 刘田 +2 位作者 李洋 潘文生 张琰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07-315,共9页
针对相控阵同频中继节点在测控网络系统中自干扰问题,分析收发天线阵列分离情况下的自干扰信号特性。针对接收阵列天线合成后自干扰的特性,提出一种阵射频自干扰抑制方法。该方法根据阵面的布局以及不同规模子阵内自干扰信号的时延扩展... 针对相控阵同频中继节点在测控网络系统中自干扰问题,分析收发天线阵列分离情况下的自干扰信号特性。针对接收阵列天线合成后自干扰的特性,提出一种阵射频自干扰抑制方法。该方法根据阵面的布局以及不同规模子阵内自干扰信号的时延扩展,将一定时延扩展范围内的所有阵元等效为一个阵元,从而降低射频干扰抑制的分析复杂度。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射频干扰抑制技术在阵列天线中仍然能够实现自干扰抑制,性能与抽头个数强相关,且每个抽头的时延、相位以及幅度的范围选取与子阵划分相关。针对256阵元发射阵面和256阵元接收阵面的场景,仿真对比不同抽头数下的自干扰抑制性能。仿真结果表明,采用16个抽头对载波频率为26.8 GHz,带宽为200 MHz的自干扰信号抑制能力大于47 dB;实际测试结果表明,采用16个抽头进行自干扰射频重建,自干扰抑制能力大于32 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控阵 组网测控 中继节点 同频中继 射频自干扰抑制
下载PDF
基于虚拟阵列扩展的阵列雷达主瓣干扰抑制方法
3
作者 孟昊宇 于君明 +2 位作者 刘杰 渠晓东 杨小鹏 《信号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7-138,共12页
在电子对抗环境中,阵列雷达面临复杂多变的射频干扰,大大缩减了阵列雷达的探测距离和探测精度。自适应波束形成技术通过对各阵元加权求和,在目标方向形成主瓣,在干扰方向形成零陷,实现干扰抑制,从而提升阵列雷达的探测性能。但是,当干... 在电子对抗环境中,阵列雷达面临复杂多变的射频干扰,大大缩减了阵列雷达的探测距离和探测精度。自适应波束形成技术通过对各阵元加权求和,在目标方向形成主瓣,在干扰方向形成零陷,实现干扰抑制,从而提升阵列雷达的探测性能。但是,当干扰进入雷达主瓣方向时,经典波束形成方法会产生波束方向图畸变、主瓣位置偏移、旁瓣电平抬高等问题,导致期望信号方向增益损失,进而降低输出信干噪比。为了解决此问题,本文建立了主瓣干扰存在时的阵列雷达输出信干噪比损失模型,并得到了输出信干噪比与阵列孔径之间的关系。基于理论分析,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虚拟扩展阵列的阵列雷达主瓣干扰抑制方法。首先,利用非圆信号伪协方差矩阵的非零特性,对原始阵列雷达接收信号进行共轭对称处理,得到虚拟扩展阵列的回波数据矩阵。随后,本文进一步提出了基于遗传算法的阵列布局优化算法,通过选择虚拟扩展阵列中的部分阵元,优化虚拟扩展阵列的布局,得到主瓣波束更窄的优化阵列。最后,利用最小方差无失真响应算法对虚拟阵列及优化阵列中的主瓣干扰进行抑制,减小因主瓣干扰存在带来的期望信号损失,提升输出信干噪比。数值仿真结果证明,所提算法在不同阵元数和不同非圆信号形式下干扰抑制效果均优于现有方法。此外,本文利用Ku波段四通道阵列雷达开展实验验证,结果证明了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波束形成 主瓣干扰抑制 虚拟阵列扩展 非圆信号
下载PDF
基于变步长双曲正切LMS的汽车雷达干扰抑制方法
4
作者 肖垂欣 石长安 +1 位作者 郑春弟 王爱国 《雷达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2-149,157,共9页
针对车载毫米波调频连续波(Frequency Modulated Continuous Wave,FMCW)雷达大量应用导致的雷达间严重的相互干扰问题,利用干扰信号类似脉冲特性,提出了一种变步长双曲正切最小均方自适应算法(Variable Step Hyperbolic Tangent Least M... 针对车载毫米波调频连续波(Frequency Modulated Continuous Wave,FMCW)雷达大量应用导致的雷达间严重的相互干扰问题,利用干扰信号类似脉冲特性,提出了一种变步长双曲正切最小均方自适应算法(Variable Step Hyperbolic Tangent Least Mean Square,VSHTLMS),有效缓解了雷达相互干扰所引发的噪底抬升问题。首先通过引入归一化误差,新设计了一种基于双曲正切函数框架的代价函数,提升了算法对干扰信号的抑制能力,然后运用归一化误差的Logistic函数来实现步长的自动更新。仿真与实测数据表明,与几种现有雷达干扰抑制方法相比,本文提出的算法能够有效提高信干比(Signal‐to‐Interference Ratio,SIR),在FMCW雷达抗干扰方面有着优越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雷达 雷达干扰 变步长 干扰抑制 自适应降噪
下载PDF
基于5G通信的导航信号监测与干扰抑制技术研究
5
作者 余意 《移动信息》 2025年第3期33-35,共3页
5G通信技术以其高带宽、低延迟和大连接特性,成为解决导航信号监测与干扰抑制问题的有效手段。文中介绍了信号前端处理模块、数据传输模块、干扰检测分析模块、干扰抑制模块和系统控制模块的设计与实现,并通过实验验证了各模块的有效性... 5G通信技术以其高带宽、低延迟和大连接特性,成为解决导航信号监测与干扰抑制问题的有效手段。文中介绍了信号前端处理模块、数据传输模块、干扰检测分析模块、干扰抑制模块和系统控制模块的设计与实现,并通过实验验证了各模块的有效性。实验结果显示,该系统能显著提升导航信号的信噪比,降低误码率,增强信号强度,并提高定位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G 导航信号监测 干扰抑制
下载PDF
5G通信基站天线阵列信号干扰抑制技术研究
6
作者 付宇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工程技术》 2025年第3期172-175,共4页
现阶段,5G通信基站天线阵列信号干扰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影响通信质量和用户体验的重要因素。为了有效抑制5G通信基站天线阵列信号干扰,本文深入研究了相关技术。首先,分析了5G通信基站天线阵列信号干扰的因素。其次,研究了当前抑制5G通... 现阶段,5G通信基站天线阵列信号干扰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影响通信质量和用户体验的重要因素。为了有效抑制5G通信基站天线阵列信号干扰,本文深入研究了相关技术。首先,分析了5G通信基站天线阵列信号干扰的因素。其次,研究了当前抑制5G通信基站天线阵列信号干扰的主要技术手段,如正交频分多址(OFDMA)、空间多址(SDMA)、非正交多址接入(NOMA)、功率控制、干扰消除(IC)等。此外,还探讨了MIMO阵列天线技术、智能干扰管理技术、频谱重耕以及干扰迁移技术等在5G通信基站天线阵列信号干扰抑制中的应用。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可以为5G通信基站天线阵列信号干扰的有效抑制提供技术参考和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G通信 基站天线阵列 信号干扰抑制 MIMO阵列天线
下载PDF
微波射频前端结构设计中的干扰抑制方法研究
7
作者 贾怡健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 2025年第2期129-133,共5页
本文针对微波射频前端结构设计中的干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在抛物面天线馈源的结构设计中,喇叭、极化器、正交器、分波器等微波器件以及微波网络和馈源的结构设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从结构角度出发,探讨微波射频前端结构设计... 本文针对微波射频前端结构设计中的干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在抛物面天线馈源的结构设计中,喇叭、极化器、正交器、分波器等微波器件以及微波网络和馈源的结构设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从结构角度出发,探讨微波射频前端结构设计中的干扰抑制方法。对微波射频前端结构中的干扰来源进行详细的分析,包括外部干扰和内部干扰。外部干扰主要来自于天线与馈源之间的传输线,而内部干扰则主要来自于器件本身的非理想特性。对于外部干扰,提出采用屏蔽、接地和滤波等方法进行抑制;对于内部干扰,提出采用正交设计、平衡设计和匹配设计等方法进行抑制。本文的研究对于解决微波射频前端结构设计中的干扰问题,提高馈源的性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射频 前端结构 干扰抑制方法
下载PDF
车载雷达间干扰抑制方法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蒋留兵 申杰琦 车俐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5-103,共9页
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毫米波雷达成为了自动驾驶的一个关键传感器,由于车载雷达数量的增加,雷达间相互干扰是不可避免的,干扰可能会导致雷达检测性能降低,产生漏检和虚警的情况。为了解决干扰带来的问题,文中采用了一种在时-频域中... 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毫米波雷达成为了自动驾驶的一个关键传感器,由于车载雷达数量的增加,雷达间相互干扰是不可避免的,干扰可能会导致雷达检测性能降低,产生漏检和虚警的情况。为了解决干扰带来的问题,文中采用了一种在时-频域中使用经验模态分解和卡尔曼滤波相结合的干扰抑制方法。首先将时域干扰信号通过短时傅里叶变换转换到时-频域;然后将时-频域信号进行经验模态分解,将干扰主导的本征模态函数中的干扰部分置零,并将干扰置零后的本征模态和目标信号主导的本征模态进行相加;最后通过卡尔曼滤波对信号进行重构。实验结果显示,该方法不仅能够降低频域中噪声,而且能够提高目标的信噪比,增加了目标被检测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载雷达 干扰抑制 经验模态分解 卡尔曼滤波
原文传递
谐波干扰抑制下的低压配电网母线电压自动控制系统 被引量:3
9
作者 汪敏 赵静 张健 《自动化技术与应用》 2024年第7期75-78,共4页
母线电压的平稳程度,直接影响低压配电网的运行安全,因此设计谐波干扰抑制下的低压配电网母线电压自动控制系统。该系统以配电网调度系统的控制需求为前提,在系统无功补偿层引入抗谐波干扰无功发生器获取母线电压的无功补偿量,母线无功... 母线电压的平稳程度,直接影响低压配电网的运行安全,因此设计谐波干扰抑制下的低压配电网母线电压自动控制系统。该系统以配电网调度系统的控制需求为前提,在系统无功补偿层引入抗谐波干扰无功发生器获取母线电压的无功补偿量,母线无功控制需求整定层依据该计算结果和母线电压控制指令,结合母线实时运行电压结果,对比判断母线实际电压结果和参考电压之间的差距,确定母线电压所需的无功补偿量,完成电压控制。测试结果显示:该系统能够有效控制母线电压谐波,谐波畸变率低于4.4%;能够保证电压的稳定,电压控制的偏差结果均在±1.5 V之间,母线在相位阶跃和稳态两种情况下的相位误差结果均低于0.0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谐波干扰抑制 低压配电网 母线电压 控制系统 无功补偿量 谐波畸变率
下载PDF
基于时频域分析的车载毫米波雷达干扰抑制方法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家强 危雨萱 +1 位作者 任梦豪 陈金立 《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09-118,共10页
文中针对车载调频连续波雷达之间相互干扰导致虚警和漏警的问题,提出一种在时频域基于改进经验模式分解和自回归模型相结合的干扰抑制方法。该方法首先使用经验模式分解区分出拍频信号中干扰分量主导的低阶本征模态函数,将其转换到短时... 文中针对车载调频连续波雷达之间相互干扰导致虚警和漏警的问题,提出一种在时频域基于改进经验模式分解和自回归模型相结合的干扰抑制方法。该方法首先使用经验模式分解区分出拍频信号中干扰分量主导的低阶本征模态函数,将其转换到短时傅里叶变换域后通过全局阈值方法进行干扰分量定位;其次,在时频域根据定位信息将拍频信号包含干扰的数据置零;最后,使用自回归模型对拍频信号中缺失的有用信号进行估计并插值。通过仿真和实测结果显示,该方法在精确地去除干扰分量的同时可以减少有用信号的功率损失,干扰抑制后的信号与参考信号的相关系数达到0.9697。与现有干扰抑制技术相比文中方法也体现出更优的干扰抑制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频连续波雷达 干扰抑制 时频域 经验模式分解 自回归模型
下载PDF
基于相对拟牛顿法的自卫式欺骗干扰抑制算法
11
作者 齐美彬 赵谦 +3 位作者 徐晋 项厚宏 杨艳芳 崔国龙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6-73,共8页
自卫式欺骗干扰与目标信号高度相似,且二者的到达角完全相同,传统的主瓣干扰抑制算法难以对其进行抑制。针对该问题,文中在极化单输入多输出(PSIMO)雷达系统下,提出一种基于相对拟牛顿法的盲源分离算法。该算法利用干扰和目标的极化特... 自卫式欺骗干扰与目标信号高度相似,且二者的到达角完全相同,传统的主瓣干扰抑制算法难以对其进行抑制。针对该问题,文中在极化单输入多输出(PSIMO)雷达系统下,提出一种基于相对拟牛顿法的盲源分离算法。该算法利用干扰和目标的极化特性差异,通过构建重叠子阵结构计算出联合自相关矩阵,并采用相对拟牛顿法估计出分离矩阵,从而将目标和干扰信号分离在不同的通道上,实现干扰抑制作用。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有效抑制自卫式欺骗干扰,且在低信噪比(SNR)和密集干扰场景下依然具有良好的干扰抑制性能,当输入SNR为-10 dB时,输出的目标检测概率仍可以达到51.6%,拥有较强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瓣干扰抑制 自卫式欺骗干扰 极化差异 相对拟牛顿法 重叠子阵结构
原文传递
一种用于高动态载体的自适应窄带干扰抑制器设计方法
12
作者 范广伟 孟岩 刘阔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2期262-265,共4页
针对高机动条件下卫星导航终端抗干扰能力差问题,提出一种应用于高动态载体低复杂度的自适应窄带干扰抑制器设计方法。该方法通过干扰功率和载体运动状态信息实时调整滤波的步长和平滑参数,使接收机能快快速稳定的形成零陷,抑制干扰信... 针对高机动条件下卫星导航终端抗干扰能力差问题,提出一种应用于高动态载体低复杂度的自适应窄带干扰抑制器设计方法。该方法通过干扰功率和载体运动状态信息实时调整滤波的步长和平滑参数,使接收机能快快速稳定的形成零陷,抑制干扰信号。该方法结构简单、计算量小。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但能够快速收敛,并且具有较好的窄带干扰抑制性能,窄带干扰抑制性能指标优于55 dB,在卫星导航终端中具有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导航 干扰抑制 自适应步长自适应滤波 均方误差
下载PDF
面向Q/V波段卫星通信应用干扰抑制GaAs低噪声放大器
13
作者 李博 林峰 孙厚军 《微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1期155-158,共4页
针对卫星通信应用,本文基于Ga As pHEMT工艺设计并仿真了一款覆盖37~52 GHz具有干扰抑制功能的低噪声放大器芯片。所设计低噪声放大器电路包括三级放大器,为实现低噪声和宽带特性,为每一级放大器设计了源电感。为了实现8~23 GHz干扰信... 针对卫星通信应用,本文基于Ga As pHEMT工艺设计并仿真了一款覆盖37~52 GHz具有干扰抑制功能的低噪声放大器芯片。所设计低噪声放大器电路包括三级放大器,为实现低噪声和宽带特性,为每一级放大器设计了源电感。为了实现8~23 GHz干扰信号的抑制,在每一段匹配网络的设计中引入了传输零点,通过多级具有滤波功能的匹配网络实现对干扰信号的强抑制。同时,为了增强电路输入输出回波损耗,在末级放大器中增加了负反馈结构,对电路噪声特性基本不产生影响。最终,对电路进行了电磁仿真,在37~52 GHz范围内实现了16.6~25.2 dB的增益和1.9~2.8 dB的噪声系数,同时在8~23 GHz范围内,实现了50~150 dB的干扰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噪声放大器 宽带 干扰抑制 砷化镓 Q/V波段
原文传递
局部鲁棒预处理的DME干扰抑制方法
14
作者 贾琼琼 周月颖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148-3158,共11页
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L5/北斗B2/Galilea E5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GNSS)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民用航空提供与生命安全相关的应用服务.然而L5/B2/E5信号处于受保护的航空无线... 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L5/北斗B2/Galilea E5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GNSS)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民用航空提供与生命安全相关的应用服务.然而L5/B2/E5信号处于受保护的航空无线电导航服务(Aeronautical Radio Navigation Service, ARNS)频段内(962~1213 MHz),同时工作在该频段内的还有民用航空导航系统测距机(Distance Measuring Equipment, DME)等. DME发射的大功率脉冲信号会对L5/B2/E5等卫星导航信号造成干扰,使得接收机无法正常捕获卫星信号或导致跟踪环路失锁.传统的DME干扰抑制方法通过在干扰稀疏域,如时域、频域和时频混合域进行DME干扰置零,这会在抑制干扰的同时完全消除与干扰重叠的卫星信号.为了降低DME干扰抑制对卫星信号的损失,本文提出基于鲁棒统计理论的局部鲁棒预处理的DME干扰抑制方法,根据DME干扰所在的稀疏域特性提取出存在干扰的信号片段后,应用非高斯分布下的鲁棒统计理论对提取出的数据样本进行鲁棒预处理,从而在抑制干扰的同时降低对卫星信号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稀疏域局部鲁棒预处理的DME干扰抑制方法的性能优于相应的传统稀疏域方法,输出捕获因子比传统稀疏域方法提高1~2 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测距机干扰 干扰抑制 稀疏域 鲁棒统计理论
下载PDF
基于改进奇异谱分析的毫米波生物雷达干扰抑制方法
15
作者 刘震宇 李成光 王梓斌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47-54,共8页
针对毫米波雷达间的互扰会造成生物雷达获取的微弱生命体征信号被淹没,导致无法准确测量呼吸心跳的问题,本文提出基于改进奇异谱分析的方法抑制雷达间互扰,通过相关性计算从受扰信号中选取目标差拍信号重构以抑制干扰和消除背景噪声。... 针对毫米波雷达间的互扰会造成生物雷达获取的微弱生命体征信号被淹没,导致无法准确测量呼吸心跳的问题,本文提出基于改进奇异谱分析的方法抑制雷达间互扰,通过相关性计算从受扰信号中选取目标差拍信号重构以抑制干扰和消除背景噪声。进一步提出基于信息熵的集合经验模态分解方法消除差拍信号残留的相位噪声,通过信息熵计算从集合经验模态分解后的固有模态函数分量中选择呼吸和心跳信号以抑制残留噪声。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能有效地从受干扰的信号中恢复呼吸和心跳信号,提高呼吸和心跳的信噪比。因此,本文所提方法提高了生物雷达的抗干扰能力,增强了生物雷达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毫米波生物雷达 生命体征检测 干扰抑制 奇异谱分析 集合经验模态分解
下载PDF
一种适用于卫星通信的自适应窄带干扰抑制方法
16
作者 陈敬乔 张颖 +1 位作者 潘申富 汪颜 《电子信息对抗技术》 2024年第2期20-26,共7页
针对卫星通信系统中的抗干扰问题,提出一种能够根据干扰变化自适应调整策略的干扰抑制方法。该方法通过子带分割、按功率排序、依次陷波等方式进行陷波,然后对比陷波前后信号信噪比的增益,从而确定信噪比增益最大时所对应的子带陷波个数... 针对卫星通信系统中的抗干扰问题,提出一种能够根据干扰变化自适应调整策略的干扰抑制方法。该方法通过子带分割、按功率排序、依次陷波等方式进行陷波,然后对比陷波前后信号信噪比的增益,从而确定信噪比增益最大时所对应的子带陷波个数,最终得到信噪比增益最高也即性能最优的陷波方式。该方法不需要预先进行干扰检测,也不需要寻找和设置门限阈值,就可以对多种类型干扰进行自适应陷波,从而达到有效抑制包含单音、窄带、梳状或部分频带等不同干扰的目的,能够显著改善链路的通信性能,提高通信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通信 FFT 干扰抑制 自适应 信噪比 误码性能
下载PDF
一种基于动态门限与LMS算法相结合的多径干扰抑制算法
17
作者 郭立民 于致博 《舰船电子对抗》 2024年第2期52-56,92,共6页
在船舰行驶过程中,信号的传输在岛屿反射与海面散射影响下易产生多径效应,使船舰的无线地空数据接收系统受到影响。为提高接收机的接收性能,首先完成了多径信道的建模,搭建了三径信道模型,并在此模型下,将动态门限法与最小均方(LMS)算... 在船舰行驶过程中,信号的传输在岛屿反射与海面散射影响下易产生多径效应,使船舰的无线地空数据接收系统受到影响。为提高接收机的接收性能,首先完成了多径信道的建模,搭建了三径信道模型,并在此模型下,将动态门限法与最小均方(LMS)算法进行改进结合,并用此算法完成了信号处理的研究与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算法优化方案可以提高在此种情况下信号接收系统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数据链 多径信道 干扰抑制 最小均方算法 动态门限
下载PDF
相位感知的水下平台背景宽带噪声干扰抑制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洋 郭良浩 +1 位作者 宫在晓 刘建军 《声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92-500,共9页
针对水下航行器等平台存在宽带背景噪声干扰导致目标检测能力下降问题,提出一种适用于多通道水听器阵列的深度学习宽带背景噪声干扰抑制方法。该方法通过含干扰信号的多通道频域特征级联保留了相位信息,使用深度复数神经网络建立了一个... 针对水下航行器等平台存在宽带背景噪声干扰导致目标检测能力下降问题,提出一种适用于多通道水听器阵列的深度学习宽带背景噪声干扰抑制方法。该方法通过含干扰信号的多通道频域特征级联保留了相位信息,使用深度复数神经网络建立了一个估计纯净目标信号频谱特征的学习模型实现干扰抑制,再利用常规波束形成方法实现目标检测与跟踪。仿真结果表明,在信干比为-15 dB,-20 dB,-25 dB的双目标信号条件下,所提干扰抑制方法可以有效减少近场干扰影响,提高了常规波束形成的检测能力。湖试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自适应地实现平台宽带背景噪声干扰抑制,有效提升目标检测和跟踪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抑制 水下平台 机器学习 波束形成
原文传递
深海环境下利用噪声抵消器和经验模态分解的拖船干扰抑制方法 被引量:1
19
作者 周健 宋雪晶 +1 位作者 刘福臣 张伟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43-453,共11页
针对深海环境下拖船自噪声在靠近端射和非端射方向产生的多途角扩展干扰影响拖曳声纳探测性能的问题,提出一种利用归一化最小均方误差(Normalized Least Mean Square,NLMS)噪声抵消器和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MD)... 针对深海环境下拖船自噪声在靠近端射和非端射方向产生的多途角扩展干扰影响拖曳声纳探测性能的问题,提出一种利用归一化最小均方误差(Normalized Least Mean Square,NLMS)噪声抵消器和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MD)的拖船干扰抑制方法。通过借鉴逆波束形成(Inverse Beamforming,IBF)的思想,对靠近端射方向的干扰波束进行相位补偿,重构出时域干扰信号,并将其作为自适应噪声抵消器的输入信号,基阵接收信号作为期望信号,利用NLMS方法调整滤波器的权值,进行初步干扰抑制。在此基础上通过EMD对噪声抵消器的输出结果进行分解得到多个本征模态(Intrinsic Mode Function,IMF)和残余分量,再利用匹配滤波方法筛选出用于重构拖船噪声的IMF,并在阵元域抵消完成干扰抑制,其中匹配模版为靠近端射方向频域干扰波束逆傅里叶变换得到的时域干扰信号。仿真数据和海试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与其他方法相比,所提方法能够大幅度抑制拖船自噪声产生的多途角扩展干扰,提升拖曳声纳在干扰盲区内对弱目标信号的检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拖船噪声 噪声抵消器 经验模态分解 检测能力 干扰抑制
下载PDF
基于时频稀疏先验的天波超视距雷达瞬态干扰抑制算法
20
作者 陈子睿 计一飞 +4 位作者 刘喜旺 张永胜 董臻 陈阿磊 刘维建 《雷达学报(中英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57-1169,共13页
针对瞬态干扰严重影响天波超视距雷达(OTHR)目标检测性能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时频稀疏先验(TFSP)的瞬态干扰抑制算法。TFSP同时利用了瞬态干扰在慢时域的稀疏先验以及海杂波和目标在多普勒频域的稀疏先验构造目标函数,通过交替方向乘... 针对瞬态干扰严重影响天波超视距雷达(OTHR)目标检测性能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时频稀疏先验(TFSP)的瞬态干扰抑制算法。TFSP同时利用了瞬态干扰在慢时域的稀疏先验以及海杂波和目标在多普勒频域的稀疏先验构造目标函数,通过交替方向乘子法(ADMM)进行最优化以实现瞬态干扰抑制。不同于现有算法“干扰定位—剔除—数据恢复”的处理步骤,TFSP能够直接分离瞬态干扰分量并恢复无干扰频谱。最后,通过OTHR实测数据实验验证了TFSP在对海和对空模式下均能得到良好的瞬态干扰抑制结果,相比于多数现有方法,TFSP具有更高的输出信噪比(SNR)以及更高的运算效率,其输出SNR增加了3~5 dB,运算复杂度仅为线性对数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波超视距雷达 瞬态干扰抑制 稀疏先验 最优化 交替方向乘子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