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28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ene Xpert-MTB/RIF联合干扰素γ释放试验在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
1
作者 张志坚 罗少珍 伍小英 《医药前沿》 2024年第11期58-60,共3页
目的:探讨Gene Xpert-MTB/RIF联合干扰素γ释放试验对活动性肺结核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12月广州市胸科医院收治的310例疑似活动性肺结核病的患者,查阅患者Gene Xpert-MTB/RIF、抗酸杆菌(AFB)涂片镜检、干扰素γ释放试验(IG... 目的:探讨Gene Xpert-MTB/RIF联合干扰素γ释放试验对活动性肺结核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12月广州市胸科医院收治的310例疑似活动性肺结核病的患者,查阅患者Gene Xpert-MTB/RIF、抗酸杆菌(AFB)涂片镜检、干扰素γ释放试验(IGRA)和结核杆菌培养结果,以综合参考标准为金标准,对Gene XpertMTB/RIF、直接涂片、IGRA及结核杆菌培养法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4种方法中,以GeneXpert-MTB/RIF对痰标本中活动性PTB的诊断一致率为最高,其敏感度为99.0%、特异度为33.3%、阳性预测值为95.3%、阴性预测值为70.0%、诊断一致率为94.5%,GeneXpert-MTB/RIF和IGRA对痰标本中活动性PTB的诊断一致率显著高于培养法和涂片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种方法联合诊断时,以GeneXpert-MTB/RIF联合IGRA诊断一致率最高,达98.7%,其敏感度为99.0%、特异度为87.5%、阳性预测值为99.7%、阴性预测值为70.0%。结论:GeneXpert-MTB/RIF诊断效能较好,而GeneXpert-MTB/RIF联合IGRA诊断的敏感度较高,且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较高,建议将GeneXpert-MTB/RIF联合IGRA检测作为菌阴结核病的辅助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性肺结核 GeneXpert-MTB/RIF 干扰素γ释放试验 诊断效能
下载PDF
白介素6、降钙素原、D二聚体、肿瘤坏死因子-α、干扰素γ与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病情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赖育庭 黄慧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7期601-606,共6页
目的 本次探究白介素6(Interleukin 6,IL-6)、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D二聚体(D dimer, D-D)、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与AECOPD疾病严重程度、预后之间的关系,希望... 目的 本次探究白介素6(Interleukin 6,IL-6)、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D二聚体(D dimer, D-D)、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与AECOPD疾病严重程度、预后之间的关系,希望能够为AECOPD临床治疗提供借鉴。方法 选择2021年1月—2022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79例AE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另选取同期与之性别、年龄相匹配的79名健康体检者、79例稳定期COPD患者作为健康对照组、稳定期对照组。根据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第九版《内科学》中的AECOPD的临床分级方法划分,将患者分为Ⅰ级组、Ⅱ级组、Ⅲ级组;并对AECOPD患者予以半年随访,根据随访结果分为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组。观察指标:(1)观察健康对照组、稳定对照组、AECOPD组IL-6、PCT、D-D、TNF-α、IFN-γ水平差异;(2)观察不同严重程度AECOPD亚组患者五项检查指标水平差异,并以Spearman秩相关分析五项检查指标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性,以ROC曲线分析五项指标评估严重病情的价值;(3)观察不同预后AECOPD亚组患者五项检查指标水平差异,并以Spearman秩相关分析五项指标与患者预后不良相关性,以ROC曲线分析五项指标评估预后的价值。结果 (1)AECOPD组IL-6、PCT、D-D、TNF-α、IFN-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和稳定期对照组,且稳定期对照组患者各项指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任意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不同严重程度AECOPD亚组患者IL-6、PCT、D-D、TNF-α、IFN-γ差异均显著,任意两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AECOPD病情加重,IL-6、PCT、D-D、TNF-α、IFN-γ阳性率均呈现上升趋势,Spearman分析证实各指标均与AECOPD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关系(P<0.05);其中TNF-α的相关性最强(r=0.637),IFN-γ的相关性最弱(r=0.370)。ROC曲线显示,入院时IL-6、PCT、D-D、TNF-α、IFN-γ五项指标均能够用于评估AECOPD病情严重程度,AUC分别为0.655、0.716、0.749、0.783、0.613,且当IL-6、PCT、D-D、TNF-α、IFN-γ的cut-off取11.145、0.791、1.923、2.153、2.247时评估价值最高。(3)预后不良组患者入院时IL-6、PCT、D-D、TNF-α、IFN-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ECOPD预后不良组患者入院时IL-6、PCT、D-D、TNF-α、IFN-γ阳性率高于预后良好组,Spearman分析证实各指标均与AECOPD预后不良呈正相关关系(P<0.05),其中TNF-α的相关性最强(r=0.653),IFN-γ的相关性最弱(r=0.371)。ROC曲线显示,入院时IL-6、PCT、D-D、TNF-α、IFN-γ五项指标均能够用于预测预后不良,预测AUC分别为0.633、0.705、0.752、0.794、0.605,且当IL-6、PCT、D-D、TNF-α、IFN-γ的cut-off取11.692、0.773、1.741、2.085、2.136时预测价值最高。结论 AECOPD患者IL-6、PCT、D-D、TNF-α、IFN-γ均明显升高,且上述五项指标水平与患者疾病严重程度、预后不良密切相关,表达水平越高,患者病情越严重、预后不良风险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阻肺急性加重 白介素6 降钙素原 D二聚体 肿瘤坏死因子-Α 干扰素γ
下载PDF
外周血干扰素γ、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4
3
作者 林适 袁嘉尧 +7 位作者 林贤灿 杨彬彬 吴建军 东智卓玛 唐子佳 杨志杰 万雷 黄宏兴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5-170,共6页
背景:干扰素γ、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在骨免疫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具有密切关系,但鲜有研究报道干扰素γ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在骨质疏松中的诊断价值及相互关系。目的:探讨外周血干扰素γ、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对绝... 背景:干扰素γ、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在骨免疫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具有密切关系,但鲜有研究报道干扰素γ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在骨质疏松中的诊断价值及相互关系。目的:探讨外周血干扰素γ、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预测价值。方法:按照前瞻性病例-对照原则选取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19年12月至2021年1月门诊收集的71名受试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分为骨质疏松组(35名)和非骨质疏松组(36名)。比较两组受试者基线资料及外周血干扰素γ、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二元logistics回归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研究外周血干扰素γ、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和骨密度、骨矿含量间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干扰素γ、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预测效能。结果与结论:①两组受试者在年龄、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绝经时间等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受试者T值、腰椎骨密度、腰椎骨矿含量、整体骨密度、整体骨矿含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骨质疏松组干扰素γ水平显著低于非骨质疏松组(P<0.05)、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水平显著高于非骨质疏松组(P<0.05);③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干扰素γ、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是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进一步肯定了干扰素γ、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干扰素γ曲线下面积(AUC)=0.7992,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AUC=0.8001],并确定了预测临界值(干扰素γ值<1456 ng/L、灵敏度100%、特异度50%,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值>365.9 ng/L、灵敏度85.29%、特异度67.57%);④结果提示,如绝经后女性血清干扰素γ值<1456 ng/L、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值>365.9 ng/L,可能存在骨量丢失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干扰素γ MCP-1 ROC曲线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下载PDF
宫颈病变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4、干扰素γ水平与高危型HPV感染相关性研究
4
作者 曹泰华 刘双爱 赵祖国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11期1546-1549,1553,共5页
目的:探讨宫颈病变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IL-4、干扰素γ(IFN-γ)水平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26例HR-HPV阳性并经病理确诊上皮类瘤变(CIN)或宫颈癌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同期42例正常体检女性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宫颈病变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IL-4、干扰素γ(IFN-γ)水平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26例HR-HPV阳性并经病理确诊上皮类瘤变(CIN)或宫颈癌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同期42例正常体检女性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阴道微环境[乳酸杆菌、需氧菌性阴道炎(AV)、细菌性阴道炎(BV)、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滴虫性阴道炎(TV)]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两组血清IL-2、IL-4、IFN-γ水平,分析IL-2、IL-4、IFN-γ与HR-HPV感染的关系,并进行HR-HPV感染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CINⅠ级HR-HPV负荷量>1000患者比例低于宫颈癌、CINⅡ级、CINⅢ级患者,HR-HPV负荷量1~100患者比例大于宫颈癌、CINⅡ级、CINⅢ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宫颈癌患者乳酸杆菌分级、pH值>4.5、BV、TV、VVC比例高于CINⅠ级患者(均P<0.05)。BV、TV、VVC、乳酸杆菌为HR-HPV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对照组血清IL-2、IFN-γ水平高于CINⅠ级、CINⅡ级、CINⅢ级、宫颈癌患者,IL-4低于CINⅠ级、CINⅡ级、CINⅢ级、宫颈癌患者(均P<0.05)。血清IL-2、IFN-γ与HR-HPV感染呈负相关,IL-4与HR-HPV感染呈正相关(均P<0.01)。结论:HR-HPV感染患者阴道微环境改变,血清IL-2、IFN-γ水平下降,IL-4升高,HR-HPV感染与血清IL-2、IL-4、IFN-γ水平有关,通过检测IL-2、IL-4、IFN-γ水平和阴道局部微环境可能判断CIN的进展情况,并筛选高危人群并密切监测,对减少宫颈癌的发生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白细胞介素2 白细胞介素4 干扰素γ 阴道微环境 宫颈病变
下载PDF
尖锐湿疣患者血清IL-18,干扰素γ和IL-10水平检测 被引量:16
5
作者 李春霞 尉莉 +2 位作者 毕健平 张建明 李永喜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84-285,共2页
目的探讨尖锐湿疣(CA)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干扰素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水平变化在CA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42例CA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未复发时血清IL-18... 目的探讨尖锐湿疣(CA)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干扰素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水平变化在CA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42例CA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未复发时血清IL-18,IFN-γ和IL-10的水平,并与35例正常人作比较。结果 CA患者治疗前血清IFN-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IL-10和IL-18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治疗后3个月末血清IL-18,IFN-γ和IL-10的水平同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IL-18和IL-10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1),IFN-γ的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水平(P<0.01)。结论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可造成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异常,IL-18,IFN-γ和IL-10在CA免疫发病机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锐湿疣 干扰素γ 白细胞介素10 白细胞介素18
原文传递
吸入糖皮质激素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模型白细胞介素-4/干扰素γ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的影响 被引量:16
6
作者 徐凌 蔡柏蔷 +4 位作者 朱元珏 郭子建 张弘 谷丽 徐兴祥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2004年第2期86-90,共5页
目的 观察糖皮质激素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大鼠白细胞介素 4 (IL 4 )、干扰素γ(IFN γ)和基质金属蛋白酶 9(MMP 9)、MMP 12、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子 1(TIMP 1)的影响。方法 建立吸烟致大鼠COPD模型 ,于烟雾吸入的最后 1个月... 目的 观察糖皮质激素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大鼠白细胞介素 4 (IL 4 )、干扰素γ(IFN γ)和基质金属蛋白酶 9(MMP 9)、MMP 12、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子 1(TIMP 1)的影响。方法 建立吸烟致大鼠COPD模型 ,于烟雾吸入的最后 1个月雾化吸入布地奈德 (BUD)。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ALF)及肺组织中IL 4、IFN γ测定采用ELISA法 ,肺组织中MMP 9、MMP 12及TIMP 1测定采用RT PCR法。结果  (1)吸烟组与正常组比较 ,0 3秒用力呼出气量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 (FEV0 3 /FVC)、动态顺应性 (Cdyn)降低 ,呼气阻力 (Re)升高 ;BUD组与吸烟组比较 ,FEV0 3 /FVC、Cdyn和Re均明显改善 (P <0 0 5 )。 (2 )吸烟组肺组织中IL 4、IFN γ及IL 4 /IFN γ分别为 (17 87± 16 5 7)pg/ml、(19 77± 5 5 8)pg/ml和 0 6 5± 0 4 6 ,正常组分别为 (4 74± 1 4 2 )pg/ml、(5 3 12± 2 9 86 )pg/ml和0 10± 0 0 6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BUD组肺组织中IL 4为 (6 5 4± 3 10 )pg/ml,IFN γ为 (75 39± 34 17)pg/ml,IL 4 /IFN γ为 0 14± 0 10 ,与吸烟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3)吸烟组肺组织中MMP 12mRNA、MMP 12 /TIMP 1均较正常组明显升高 (P <0 0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皮质激素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大鼠 动物模型 白细胞介素-4 干扰素γ 基质金属蛋白酶 治疗
下载PDF
脑脊液白介素8、干扰素γ水平在结核性脑膜炎病程中的动态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16
7
作者 张帅杰 王满侠 +1 位作者 李晓玲 王琪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7期3377-3381,共5页
目的观察结核性脑膜炎(TBM)患者脑脊液白介素8(IL-8)、干扰素γ(IFN-γ)水平的动态变化情况,并探讨脑脊液IL-8、IFN-γ水平在TBM诊断和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8月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住院的符合纳入标准的TBM患者... 目的观察结核性脑膜炎(TBM)患者脑脊液白介素8(IL-8)、干扰素γ(IFN-γ)水平的动态变化情况,并探讨脑脊液IL-8、IFN-γ水平在TBM诊断和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8月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住院的符合纳入标准的TBM患者(作为TBM组)、病毒性脑膜炎患者(作为病毒性脑膜炎组)、非感染性神经系统疾病患者(作为非感染性神经系统疾病组),各30例。TBM组患者病情严重程度:Ⅰ期患者12例,Ⅱ期患者11例,Ⅲ期患者7例。分析TBM组患者抗结核治疗前及抗结核治疗后1、2周的脑脊液IL-8、IFN-γ水平变化,比较TBM组患者抗结核治疗前,病毒性脑膜炎组、非感染性神经系统疾病组患者治疗前脑脊液IL-8、IFN-γ水平,并分析TBM组患者脑脊液IL-8、IFN-γ水平与其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 TBM组患者抗结核治疗后1周脑脊液IL-8、IFN-γ水平低于抗结核治疗前(t_(配对)=15.710,P<0.001;t_(配对)=10.793,P<0.001);TBM组患者抗结核治疗后2周脑脊液IL-8、IFN-γ水平低于抗结核治疗前(t_(配对)=21.268,P<0.001;t_(配对)=14.357,P<0.001);TBM组患者抗结核治疗后2周脑脊液IL-8、IFN-γ水平低于抗结核治疗后1周(t_(配对)=12.554,P<0.001;t_(配对)=17.979,P<0.001)。TBM组患者抗结核治疗前脑脊液IL-8、IFN-γ水平高于病毒性脑膜炎组、非感染性神经系统疾病组患者治疗前(P<0.05);病毒性脑膜炎组患者治疗前脑脊液IL-8、IFN-γ水平高于非感染性神经系统疾病组患者治疗前(P<0.05)。TBM组患者脑脊液IL-8、IFN-γ水平与其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s值分别为0.509、0.665,P值分别为0.004、<0.001)。结论抗结核治疗后TBM患者脑脊液IL-8、IFN-γ水平逐渐下降,且脑脊液IL-8、IFN-γ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说明脑脊液IL-8、IFN-γ水平对TBM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可用于患者的治疗效果评估及预后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脑膜 白细胞介素类 干扰素γ 脑脊液
下载PDF
荷S-180移植瘤小鼠血清干扰素γ含量的变化及免疫调节药物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6
8
作者 李丽 雷林生 +5 位作者 余传林 朱正光 张群 李建军 陈娜娜 吴曙光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5-68,共4页
目的研究荷S-180肉瘤小鼠血清干扰素γ(IFN-γ)含量的变化,并采用具有调节免疫功能的药物进行干预,探讨内源性IFN-γ在抗小鼠移植瘤方面的意义。方法建立荷S-180实体瘤小鼠动物模型,分别用灵芝多糖(GLP)、环孢素A(CsA)灌胃给药,每天1次... 目的研究荷S-180肉瘤小鼠血清干扰素γ(IFN-γ)含量的变化,并采用具有调节免疫功能的药物进行干预,探讨内源性IFN-γ在抗小鼠移植瘤方面的意义。方法建立荷S-180实体瘤小鼠动物模型,分别用灵芝多糖(GLP)、环孢素A(CsA)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9d,用ELISA试剂盒检测小鼠血清中IFN-γ的含量,并分离肿瘤称重。结果首次发现荷S-180实体瘤小鼠血清中IFN-γ含量在所观察的接种后20d内随荷瘤时间的延长而升高。GLP(400、200、100mg/kg)使荷瘤小鼠血清中的IFN-γ含量增加、肿瘤重量减轻,但增加IFN-γ含量以高剂量最为明显,抑瘤效应以中剂量最佳,两者之间相关关系无统计学意义。CsA(20、10、5mg/kg)可降低荷瘤小鼠血清中IFN-γ的含量,但对肿瘤重量无明显影响,两者之间无相关关系。结论灵芝多糖增加荷瘤小鼠血清中IFN-γ含量与抑瘤效应无明显相关,环孢素A降低荷瘤小鼠血清中IFN-γ的含量对肿瘤重量无明显影响,提示内源性IFN-γ在抗小鼠S-180移植瘤方面并不是主要的免疫调节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S-1 80 干扰素γ 灵芝多糖 环孢素A
下载PDF
腹腔注射干扰素γ对哮喘小鼠肺组织GATA-3及气道炎症的影响 被引量:11
9
作者 黄艳 陈吉泉 修清玉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152-1156,共5页
目的:研究腹腔注射IFNγ对支气管哮喘的防治作用及其机制。方法:BALB/c小鼠随机分为三组,正常对照组(A组,12只)、哮喘模型组(B组,12只)、腹腔注射IFNγ组(C组,12只),B组、C组采用卵蛋白(OVA)和氢氧化铝建立哮喘模型,分别于第23天至第30... 目的:研究腹腔注射IFNγ对支气管哮喘的防治作用及其机制。方法:BALB/c小鼠随机分为三组,正常对照组(A组,12只)、哮喘模型组(B组,12只)、腹腔注射IFNγ组(C组,12只),B组、C组采用卵蛋白(OVA)和氢氧化铝建立哮喘模型,分别于第23天至第30天每次激发前腹腔注射0.25mlPBS液和IFNγ5μg,1次/d。第31天取肺泡灌洗液(BALF)测定细胞成分、IL4、IL5浓度,取血测定血浆IgE水平,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及GATA3的表达。结果:(1)C组BALF中的嗜酸粒细胞(EOS)(0.3±0.2)明显低于B组(21.1±6.7),P<0.01;(2)C组BALF中的IL4(3.0±2.5)和IL5(11.4±3.2)的水平明显低于B组的IL4(90.5±22.4)和IL5(55.6±10.7),P<0.01;(3)C组血浆中总IgE(24.3±7.6)和OVA特异性IgE(12.3±3.6)水平显著低于B组的IgE(67.2±9.7)和OVA特异性IgE(34.6±7.8),P<0.01;(4)HE染色示B组支气管平滑肌肥厚,黏膜充血、水肿,黏膜层增厚,并有EOS为主的炎性细胞浸润,管腔内可见黏液栓,支气管壁周围有EOS为主的炎性细胞浸润,而C组小鼠的上述炎性改变则明显减轻;(5)免疫组化显示B组肺组织中GATA3的表达明显增加,而C组GATA3的表达明显减少。结论:腹腔注射IFNγ可以抑制哮喘鼠IL4、IL5的合成、抑制EOS在气道内的炎性浸润及血浆中总IgE和OVA特异性的IgE水平,其机制可能与IFNγ阻断GATA3的表达,从而继发抑制Th2型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γ 哮喘 GATA-3 注射 腹腔内
下载PDF
干扰素γ及血管紧张素Ⅱ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表达转化生长因子β1型受体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丁钢 祝之明 +5 位作者 张卓奇 钟健 杨永健 王海燕 祝善俊 黄永麟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35-336,共2页
转化生长因子β1(TGF β1)刺激细胞外基质 (ECM)生成 ,作者观察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γ干扰素 (IFN γ)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 (VSMC)TGF βⅠ型受体(TβR I)表达的影响。培养大鼠VSMC ,以Western印迹法观察AngⅡ(10 -7mol/L)及IFN γ... 转化生长因子β1(TGF β1)刺激细胞外基质 (ECM)生成 ,作者观察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γ干扰素 (IFN γ)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 (VSMC)TGF βⅠ型受体(TβR I)表达的影响。培养大鼠VSMC ,以Western印迹法观察AngⅡ(10 -7mol/L)及IFN γ(5 0 0U/ml)作用 2 4h时对VSMCTβR I表达的影响。发现AngⅡ组TβR I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 (OD值 10 3 0 6± 9 34vs 6 2 2 4±4 39,P <0 0 1) ,IFN γ单独孵育对TβR I表达无影响 ,但可以明显抑制AngⅡ引起的TβR I表达 (OD值 81 37± 5 87)。表明AngⅡ刺激大鼠VSMCTβR I表达 ,IF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γ 血管紧张素Ⅱ 大鼠 血管平滑肌细胞 表达 转化生长因子Β
下载PDF
黄芪抗肝纤维化的作用与转化生长因子β_1及干扰素γ的关系 被引量:40
11
作者 程鹏 刘素侠 +3 位作者 孙晋浩 王朝晖 徐之德 彭传辉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00年第3期22-23,共2页
目的 探讨黄芪抗肝纤维化的作用与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β1)及干扰素γ(IFN γ)的关系。方法 分别测定慢性肝炎黄芪治疗前后血清TGFβ1,透明质酸 (HA)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产生IFN γ的变化。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血清TGFβ1,HA ,P... 目的 探讨黄芪抗肝纤维化的作用与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β1)及干扰素γ(IFN γ)的关系。方法 分别测定慢性肝炎黄芪治疗前后血清TGFβ1,透明质酸 (HA)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产生IFN γ的变化。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血清TGFβ1,HA ,PBMC产生IFN γ的含量分别为 (4 2 8.85± 117.5 3)mg/L ,(35 6 .77± 78.43) μg/L ,(12 .3± 5 .7) μg/L ,黄芪治疗后分别为 (2 2 2 .6 9± 85 .73)mg/L(P <0 .0 5 ) ,(179.2 3± 5 8.43) μg/L(P <0 .0 1) ,(2 2 .6± 8.7) μg/L(P <0 .0 5 ) ,治疗前后TGFβ1,HA均高于对照组 ,治疗前PBMC产生IFN γ含量低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黄芪具有抗肝纤维化作用 ,其机制可能与调节患者TGFβ1,IFN γ含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转化生长因子Β 干扰素γ 肝纤维化
下载PDF
大豆异黄酮对奶牛脾脏和肠系淋巴结淋巴细胞干扰素γ、白介素2和白介素4浓度以及雌激素受体β 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12
作者 王明 孙志刚 +3 位作者 刘文奇 杨柳 方洛云 蒋林树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59-869,共11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大豆异黄酮对奶牛脾脏与肠系淋巴结淋巴细胞增殖、活化及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不同浓度的大豆异黄酮[0.00(对照)、0.25、1.00、5.00、25.00和100.00μg/mL]与淋巴细胞于37℃、5%CO2下分别共育4、24和4... 本试验旨在研究大豆异黄酮对奶牛脾脏与肠系淋巴结淋巴细胞增殖、活化及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不同浓度的大豆异黄酮[0.00(对照)、0.25、1.00、5.00、25.00和100.00μg/mL]与淋巴细胞于37℃、5%CO2下分别共育4、24和48 h,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法测定培养上清液中的干扰素γ、白介素2和白介素4的浓度,用实时定量PCR法测定脾脏和肠系淋巴结的淋巴细胞中雌激素受体βmRNA表达量。结果表明:1)0.25和1.00μg/mL的大豆异黄酮与脾脏淋巴细胞共育一定时间后均能显著或极显著提高培养上清液中干扰素γ和白介素2的浓度(P<0.05或P<0.01),48 h后,5.00和25.00μg/mL大豆异黄酮能显著抑制脾脏淋巴细胞干扰素γ和白介素2分泌(P<0.05)。2)1.00和5.00μg/mL大豆异黄酮与肠系淋巴结淋巴细胞共育一定时间后干扰素γ和白介素2浓度均显著或极显著提高(P<0.05或P<0.01);0.25μg/mL大豆异黄酮趋于增加二者浓度,但差异不显著(P<0.05);48 h后,25.00μg/mL大豆异黄酮抑制了干扰素γ(P<0.05)和白介素2(P<0.05)的分泌。3)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脾脏淋巴细胞白介素4浓度无显著变化(P>0.05),而肠系淋巴结淋巴细胞白介素4浓度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或P<0.01)。4)大豆异黄酮能够提高脾脏淋巴细胞干扰素γ/白介素4,但趋于降低肠系淋巴结淋巴细胞干扰素γ/白介素4。5)大豆异黄酮显著或极显著提高了奶牛脾脏和肠系淋巴结中淋巴细胞雌激素受体βmRNA的表达量(P<0.05或P<0.01),且二者间存在正比的剂量关系。总之,大豆异黄酮能够促进奶牛脾脏和肠系淋巴结中淋巴细胞分泌干扰素γ和白介素2,提高干扰素γ/白介素4,促进雌激素受体βmRNA表达,降低白介素4浓度;低剂量(0.25~5.00μg/mL)的大豆异黄酮能够获得较好免疫促进效果,而高剂量(25.00~100.00μg/mL)更能促进雌激素受体βmRNA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异黄酮 干扰素γ 白介素2 白介素4 雌激素受体Β 免疫功能
下载PDF
蛋氨酸脑啡肽(MEK)联合干扰素γ抗肿瘤作用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孟静娟 王大南 +2 位作者 单风平 冯继敏 文小静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1期107-109,共3页
观察蛋氨酸脑啡肽(MEK)和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γ(IFN-γ)单独和联合应用的抗肿瘤效应。应用动物移植性肿瘤的体内试验法,分别观察MEK、IFN-γ和MEK+IFN-γ对肿瘤的抑瘤作用及小鼠生命延长率情况。结果显示,MEK组、IFN-γ组和MEK+IFN-γ... 观察蛋氨酸脑啡肽(MEK)和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γ(IFN-γ)单独和联合应用的抗肿瘤效应。应用动物移植性肿瘤的体内试验法,分别观察MEK、IFN-γ和MEK+IFN-γ对肿瘤的抑瘤作用及小鼠生命延长率情况。结果显示,MEK组、IFN-γ组和MEK+IFN-γ组的抑瘤作用分别为129.11%(P<0.001)、78.11%(P<0.001)、231.10%(P<0.001),均有显著差异;生命延长率MEK组20.28%(P<0.001)有显著差异,IFN-γ组13.50%(P>0.001)无显著差异,MEK+IFN-γ组41.25%(P<0.001)有显著差异。可见,MEK、IFN-γ和MEK+IFN-γ都对小鼠移植性瘤有一定的抑制作用,MEK和MEK+IFN-γ能够延长小鼠生命,而IFN-γ单独应用不能延长小鼠生命。MEK和IFN-γ联合应用时作用相加。而不良反应未相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氨酸脑啡肽 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γ 小鼠 抗肿瘤作用
下载PDF
干扰素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宫内乙肝病毒感染易感性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朱启镕 俞慧 +3 位作者 顾绍庆 王建设 葛艳玲 谢新宝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446-449,共4页
目的探讨IFN_γ基因和TNF_α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HBV宫内感染的遗传易感因素。方法选择在确定时期内乙肝疫苗随访门诊定期随访儿童中凡属宫内HBV感染免疫失败者为Ⅰ组、未感染且免疫有效者为Ⅱ组,另选非HBV高危的健康儿童作对照... 目的探讨IFN_γ基因和TNF_α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HBV宫内感染的遗传易感因素。方法选择在确定时期内乙肝疫苗随访门诊定期随访儿童中凡属宫内HBV感染免疫失败者为Ⅰ组、未感染且免疫有效者为Ⅱ组,另选非HBV高危的健康儿童作对照组Ⅲ组,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IFN_γ基因+874A/TSNP及CA重复序列,TNF_α基因-238G/A、-308G/ASNP。结果IFN_γ+874A等位基因频率Ⅰ组显著高于Ⅱ组和Ⅲ组(χ2=7.238、5.199,P均<0.05);CA重复序列12次频率(CA12)+明显低于Ⅱ组(χ2=7.548,P<0.01);TNF_α-238A等位基因频率Ⅰ组显著高于Ⅱ组和Ⅲ组(χ2=6.797、9.513,P均<0.01),-308位点等位基因频率Ⅰ组与Ⅱ组和Ⅰ组与Ⅲ组间差异无显著性(χ2=1.361、0.051,P均>0.05)。结论干扰素γ+874位点A等位基因占优势、IFN_γCA重复序列基因多态性和肿瘤坏死因子α-238A等位基因占优势对决定个体宫内HBV感染遗传易感性有一定意义,而TNF_α-308位点G/A等位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对个体乙肝病毒宫内感染易感性并无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病毒宫内感染 干扰素γ 肿瘤坏死因子Α 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
下载PDF
抗人胸腺免疫球蛋白联合干扰素γ和白介素2诱导培养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的效果 被引量:7
15
作者 黄建敏 阚全程 +5 位作者 张震 杨双宁 赵璇 李红 王丽萍 张毅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49-152,共4页
目的:探讨抗人胸腺免疫球蛋白(ATG)诱导培养的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的活性和功能,为CIK培养体系优化提供依据。方法:采集9例肿瘤患者外周血10 m L,分离单个核细胞,用CD3单抗或ATG(50、250、500μg/L)联合干扰素γ、白介素2诱导... 目的:探讨抗人胸腺免疫球蛋白(ATG)诱导培养的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的活性和功能,为CIK培养体系优化提供依据。方法:采集9例肿瘤患者外周血10 m L,分离单个核细胞,用CD3单抗或ATG(50、250、500μg/L)联合干扰素γ、白介素2诱导培养。培养至第6~10天,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增殖状况,培养至第13天,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IK免疫表型(CD3、CD4、CD8、CD56)、激活性表面标志(CD28、CD27、CD69、NKG2D)、抑制性表面标志(PD1、CD152)及Granzyme-B、干扰素γ分泌量。结果:4种培养方式下,细胞增殖状况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D3单抗相比,ATG培养的CIK中CD3^+CD4^+和CD3^+CD8^+细胞比例较低(P<0.001),CD3-CD56^+与CD8^+CD69^+细胞比例较高,CD56^+细胞干扰素γ和Granzyme-B分泌水平较高。结论:ATG诱导的CIK免疫活性优于用CD3单抗经典方案培养的CIK,抗肿瘤能力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抗人胸腺免疫球蛋白 干扰素γ 白介素2
下载PDF
重组人PDCD5蛋白对干扰素γ诱导人宫颈癌SiHa细胞凋亡的增敏作用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14
16
作者 张岱 刘朝晖 +2 位作者 李克敏 范慧 廖秦平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04年第4期286-289,共4页
目的 初步探讨重组人PDCD5蛋白对干扰素γ诱导人宫颈癌SiHa细胞凋亡的增敏作用。方法人宫颈癌SiHa细胞培养于含 1× 1 0、 1× 1 0 2 、 1× 1 0 3 、 1× 1 0 4IU/ml浓度的IFNγ的无血清培养基中 ,培养 2 0、 2 4、4 ... 目的 初步探讨重组人PDCD5蛋白对干扰素γ诱导人宫颈癌SiHa细胞凋亡的增敏作用。方法人宫颈癌SiHa细胞培养于含 1× 1 0、 1× 1 0 2 、 1× 1 0 3 、 1× 1 0 4IU/ml浓度的IFNγ的无血清培养基中 ,培养 2 0、 2 4、4 8、 72h ,以MTT法指征细胞增殖程度 ,选择适宜的作用浓度及时间。将不同浓度的rhPDCD5蛋白与选定浓度的IFNγ同时加入SiHa细胞中共同培养 ,以AnnexinV -PI标记进行流式细胞仪分析 ,检测细胞凋亡程度。结果 单次给予不同浓度的IFNγ ,培养 2 0h ,与对照组相比 ,1× 1 0 3 组、 1× 1 0 4组的MTT值显著下降 (P <0 0 5 ) ,同时测定细胞凋亡率发现 ,1× 1 0 2 、 1× 1 0 3 、 1× 1 0 4IU/mlIFNγ组SiHa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 5 6 7%、 1 2 91 %、 2 0 88% ,随干扰素的浓度上升而增加。 1× 1 0 3 IU/mlIFNγ组加入 1 0、 2 0mg/LrhPDCD5蛋白后细胞凋亡率为 2 4 74 %、2 6 89% ,1× 1 0 4IU/mlIFNγ组加入 1 0、 2 0mg/LrhPDCD5蛋白后细胞凋亡率为 32 6 9%、 32 2 7%。结论干扰素可能通过诱导凋亡而抑制SiHa细胞的生长。rhPDCD5蛋白对干扰素γ诱导人宫颈癌SiHa细胞系凋亡有增敏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FNΓ PDCD5 宫颈癌 干扰素γ 蛋白 细胞凋亡率 诱导 增敏作用 初步探讨 对照组
下载PDF
干扰素γ与抗CD20单克隆抗体对骨髓瘤细胞增殖影响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周振海 李幼姬 +3 位作者 李娟 罗绍凯 洪文德 李小银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33-135,137,共4页
目的 :体外研究干扰素γ能否增加多发性骨髓瘤 (MM)瘤细胞表面CD2 0的表达、增强抗CD2 0单克隆抗体美罗华抗骨髓瘤的作用。方法 :将浓度为 (0~ 80 0 )U ml的重组人干扰素γ(hrγ IFN) ,联合浓度为 (0~ 2 0 )U ml的美罗华 ,分别与 14... 目的 :体外研究干扰素γ能否增加多发性骨髓瘤 (MM)瘤细胞表面CD2 0的表达、增强抗CD2 0单克隆抗体美罗华抗骨髓瘤的作用。方法 :将浓度为 (0~ 80 0 )U ml的重组人干扰素γ(hrγ IFN) ,联合浓度为 (0~ 2 0 )U ml的美罗华 ,分别与 14例初治 (初治组 )和 16例复发难治 (难治组 )的MM患者瘤细胞在半固体甲基纤维素培养体系中培养 ,观察它们对瘤细胞集落形成的影响 ,并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上述不同浓度hrγ IFN处理前后瘤细胞表面CD2 0的表达。结果 :hrγ IFN浓度分别≥ 5 0U ml或≥ 10 0U ml可明显增加初治组或难治组瘤细胞表面CD2 0的表达 ;单用≥ 5 0U ml或≥ 10 0U ml的hrγ IFN对初治组或难治组瘤细胞集落形成有抑制作用 ,而单用≥ 16U ml的美罗华只对初治组瘤细胞集落形成有轻度抑制 ;≥ 5 0U ml的hrγ IFN联合≥12U ml的美罗华 ,或≥ 10 0U ml的hrγ IFN联合≥ 16U ml的美罗华 ,对初治组或难治组瘤细胞集落形成的抑制大于单用同浓度的hrγ IFN或美罗华。结论 :体外hrγ IFN能抑制MM瘤细胞集落形成 ,并可通过增加瘤细胞表面CD2 0的表达而增强美罗华对瘤细胞集落形成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重组人干扰素γ 美罗华 细胞培养 CD20
下载PDF
卡介苗、干扰素γ及维生素A预防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发生哮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刘雅丽 杨锡强 +1 位作者 王莉佳 蒋莉萍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41-443,共3页
目的 探讨卡介苗 (BCG)或联用干扰素γ(IFN γ) /维生素A(VitA)预防毛细支气管炎 (毛支 )患儿发生喘息的效果。方法  4 4例毛支患儿予单独BCG或联用IFN γ/VitA治疗 ,于治疗前和治疗 3个月后进行PPD皮试 ,并随访 ,平均 1年时间 ,观察... 目的 探讨卡介苗 (BCG)或联用干扰素γ(IFN γ) /维生素A(VitA)预防毛细支气管炎 (毛支 )患儿发生喘息的效果。方法  4 4例毛支患儿予单独BCG或联用IFN γ/VitA治疗 ,于治疗前和治疗 3个月后进行PPD皮试 ,并随访 ,平均 1年时间 ,观察喘息发作情况。 19例未接受BCG接种的毛支患儿 ,作为疾病对照组。结果 BCG接种后PPD平均硬结直径大于干预前及对照组恢复期 ,以联合IFN γ/VitA治疗组更突出。BCG单用或联用IFN γ/VitA组 1年内喘息发作频率低于对照组恢复期 ,单用或联用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 BCG可促进毛支患儿PPD皮试阳转 ,1年内喘息发作频率降低 ,可预防毛支患儿日后发展为哮喘。IFN γ/VitA与BCG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支气管炎 卡介苗 干扰素γ 维生素A 结核菌素纯蛋白衍化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