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1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共表达H_9亚型禽流行性感冒病毒血凝素基因和鸡Ⅱ型干扰素基因的重组鸡痘病毒及其免疫效力 被引量:25
1
作者 程坚 刘秀梵 +3 位作者 彭大新 刘红旗 吴艳涛 张如宽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2-58,共7页
为了构建更为安全有效的抗低致病性H9亚型禽流行性感冒 (流感 )的基因工程疫苗 ,将包含有H9亚型禽流感病毒分离株的血凝素 (HA)基因、鸡Ⅱ型干扰素 (IFN Ⅱ )全长cDNA序列及调控其转录的鸡痘病毒早晚期启动子 (PE/L)的基因片段 ,定向插... 为了构建更为安全有效的抗低致病性H9亚型禽流行性感冒 (流感 )的基因工程疫苗 ,将包含有H9亚型禽流感病毒分离株的血凝素 (HA)基因、鸡Ⅱ型干扰素 (IFN Ⅱ )全长cDNA序列及调控其转录的鸡痘病毒早晚期启动子 (PE/L)的基因片段 ,定向插入鸡痘病毒转移载体 1175的痘苗病毒启动子P7.5的下游 ,得到HA和IFN Ⅱ基因分别处于P7.5及PE/L转录调控下的重组转移载体 1175HAIFN。以脂质体转染法将 1175HAIFN转染至已感染鸡痘病毒 2 82E4疫苗株 (wt FPV)的鸡胚成纤维细胞 (CEF)中。 1175HAIFN与wt FPV基因组DNA之间的同源重组产生了重组鸡痘病毒rFPV HA IFN Ⅱ。通过在含X gal的营养琼脂上连续挑选蓝色病毒蚀斑获得并纯化rF PV HA IFN Ⅱ。以间接免疫荧光法和细胞病变抑制试验证实 ,纯化的rFPV HA IFN Ⅱ感染的CEF能以非融合的方式同时表达HA和具有抗VSV活性的鸡IFN Ⅱ。动物试验表明 ,rFPV HA IFN Ⅱ能显著抑制静脉攻毒后 1日龄SPF鸡及含抗FPV母源抗体的商品鸡从泄殖腔排毒 ,且能减轻单表达HA的重组鸡痘病毒 (rFPV HA)抑制 1日龄SPF雏鸡增重的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9亚禽流行性感冒病毒 重组鸡痘病毒 干扰素 血凝素
下载PDF
惠阳胡须鸡Ⅱ型干扰素基因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及其产物活性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韩春来 吴志光 +3 位作者 史喜菊 张灿 柏亚铎 汪明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11-314,共4页
为了确定惠阳胡须鸡IFN-γ基因(chIFN-γ2)在毕赤酵母中表达的重组蛋白的抗病毒活性和蛋白的二级结构,将pGEM-T-chIFN-γ2重组质粒中的chIFN-γ2基因克隆到表达质粒pPICZαB上,经酶切鉴定、PCR鉴定和测序后的序列同源性分析,证明目的基... 为了确定惠阳胡须鸡IFN-γ基因(chIFN-γ2)在毕赤酵母中表达的重组蛋白的抗病毒活性和蛋白的二级结构,将pGEM-T-chIFN-γ2重组质粒中的chIFN-γ2基因克隆到表达质粒pPICZαB上,经酶切鉴定、PCR鉴定和测序后的序列同源性分析,证明目的基因没有发生缺失、突变,并且插入方向正确。将重组质粒电转化到毕赤酵母感受态细胞GS115中,阳性转化子经甲醇诱导表达,获得了高效分泌表达。重组IFN-γ的分子质量约为33 ku,表达量达0.604 mg/mL,在鸡胚成纤维细胞(CEF)上抑制VSV的抗病毒活性为3.2×104U/mg。圆二色性分析表明,IFN-γ酵母重组蛋白属于典型的α螺旋蛋白,二级结构含量为:α螺旋55.1%,β折叠8.3%,转角13.9%,无规卷曲22.8%。采用毕赤酵母分泌表达了有活性的鸡IFN-γ,并首次证明鸡IFN-γ重组蛋白属于典型的α型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惠阳胡须鸡 干扰素 毕赤酵母 表达 抗病毒活性
下载PDF
北京鸭Ⅱ型干扰素基因分子克隆与序列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吴志光 夏春 汪明 《中国兽医科技》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7-10,共4页
应用反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技术 ,从伴刀豆球蛋白A(ConA)刺激培养的北京鸭脾淋巴细胞提取的总RNA中扩增得到北京鸭Ⅱ型干扰素 (IFN γ)基因 (DuIFN γ2 )。序列分析表明 ,DuIFN γ2基因长度与报道的鸭IFN γ基因(AF0 87134)长... 应用反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技术 ,从伴刀豆球蛋白A(ConA)刺激培养的北京鸭脾淋巴细胞提取的总RNA中扩增得到北京鸭Ⅱ型干扰素 (IFN γ)基因 (DuIFN γ2 )。序列分析表明 ,DuIFN γ2基因长度与报道的鸭IFN γ基因(AF0 87134)长度一致 ,为 497个核苷酸 ,共编码 14 5个氨基酸的成熟蛋白 ,推测其分子量约 17ku。两者核苷酸水平的同源性为 99.6 % ,有 2个位置发生非同义变异 ,其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为 98.6 % ;与其他禽类的同源性为 6 7.0 %— 6 8.0 % ,与人的同源性为 34.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鸭 干扰素 分子克隆 序列分析 RT-PCR 生物制品
下载PDF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18、白细胞介素4、γ干扰素的变化 被引量:6
4
作者 黄利华 蒋跃明 +1 位作者 谢志萍 蒋祥虎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436-437,共2页
目的 分析白细胞介素18(IL -18)、白细胞介素4(IL- 4)、γ干扰素(IFN- γ)在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固相双抗体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25 例正常人,35 例慢性乙型肝炎,45 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血清IL- 18、IL- 4... 目的 分析白细胞介素18(IL -18)、白细胞介素4(IL- 4)、γ干扰素(IFN- γ)在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固相双抗体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25 例正常人,35 例慢性乙型肝炎,45 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血清IL- 18、IL- 4、IFN-γ的水平。结果 IL- 18、IL- 4 在3 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IFN -γ在慢性肝炎与慢性重型肝炎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IL -18、IL -4 生存组显著低于死亡组(P<0.05),IFN -γ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重型肝炎重症期与康复期比较,IL -18、IL- 4、IFN -γ康复后均显著性下降(P<0.05);慢性重型肝炎组IL 4与IL- 18呈正相关( r=0.6,P<0.01);IL- 4 与IFN -γ呈正相关( r=0.54, P<0.01)。结论 IL- 18、IL- 4、IFN -γ参与了重型肝炎的发病及转归过程,在慢性重型肝炎的病理机制中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白细胞介素18 白细胞介素4 干扰素ⅱ型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下载PDF
脐血来源或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波 董静 +2 位作者 张骏飞 宋海燕 陈从新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4年第9期869-872,共4页
目的观察应用脐血和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30例CHB患者均为解放军第一○五医院感染科2010年10月-2013年6月住院患者,签署临床实验研究入组同意书后随机分为3... 目的观察应用脐血和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30例CHB患者均为解放军第一○五医院感染科2010年10月-2013年6月住院患者,签署临床实验研究入组同意书后随机分为3组,每组10例,治疗组分别给予脐血或自体CIK细胞移植,同时给予干扰素治疗,对照组仅接受干扰素治疗,观察治疗后4、12周患者外周血ALT、HBV血清学标志物(HBV M)、HBV DNA对数值和CD4+/CD8+水平的变化。两样本均数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或成组t检验。结果脐血或自体CIK细胞移植后12周,患者外周血ALT、HBeAg、HBV DNA对数值分别为(22.6±14.4)和(32.9±15.3)U/L;(12.5±5.8)和(18.4±8.8)PEIU/ml;(3.2±0.7)和(3.7±0.6),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降低(t=2.80~5.45,P〈0.05)。两治疗组治疗4周后CD4+和CD4+/CD8+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t=2.21~2.43,P〈0.05);两组移植患者术中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无与移植相关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人脐血和自体CIK细胞移植治疗CHB,短期内可明显抑制病毒复制,改善患者肝功能和临床症状,并能提高患者细胞免疫水平,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慢性 杀伤细胞 干扰素ⅱ型
下载PDF
日本鳗鲡Ⅱ型干扰素基因(IFN-γ和IFN-γrel)的原核表达与纯化研究
6
作者 李想 黄文树 +5 位作者 黄贝 徐继松 翟少伟 梁英 张婉婷 刘海姿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67-577,共11页
分别以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pMD19-T-IFNγ和pMD19-T-IFN-γrel重组克隆质粒为模板,采用PCR方法扩增日本鳗鲡IFN-γ和IFN-γrel基因,而后分别将IFN-γ和IFN-γrel成熟肽的编码序列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QE30和pET32a上,成功构建了... 分别以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pMD19-T-IFNγ和pMD19-T-IFN-γrel重组克隆质粒为模板,采用PCR方法扩增日本鳗鲡IFN-γ和IFN-γrel基因,而后分别将IFN-γ和IFN-γrel成熟肽的编码序列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QE30和pET32a上,成功构建了重组表达载体pQE30-IFN-γ和pET32a-IFN-γrel。将重组表达载体pQE30-IFN-γ和pET32a-IFN-γrel分别转化入Escherichia coli M15和Escherichia coli BL21感受态细胞进行表达,并优化IPTG诱导表达体系后用SDS-PAGE电泳鉴定IFN-γ与IFN-γrel重组蛋白表达形式。IFN-γ与IFN-γrel重组蛋白经镍柱纯化后进行SDS-PAGE电泳检测和Western blot鉴定。结果显示,重组表达载体pQE30-IFN-γ与pET32a-IFN-γrel分别在E.coli M15和E.coli BL21中得以正确表达。重组IFN-γ蛋白分子量为21 kD左右,表达的融合蛋白以可溶性形式存在;重组IFN-γrel蛋白分子量为31 kD左右,以包涵体形式存在。且两者均在1.0 mmol·L^-1 IPTG诱导6 h时表达量最高。经镍柱纯化和Western blot检测,成功获得高纯度的IFN-γ和IFN-γrel重组蛋白。建立了日本鳗鲡IFN-γ和IFN-γrel基因的原核表达系统,为进一步研究日本鳗鲡干扰素系统的功能及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鳗鲡 干扰素 原核表达
下载PDF
抗肝纤方联合γ-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赖志伟 《新中医》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2-54,共3页
目的:观察抗肝纤方联合γ-干扰素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标志物的影响。方法:将11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30例,采用一般护肝治疗;治疗1组40例,采用γ-干扰素治疗;治疗2组40例,采用抗肝纤方加γ-干扰素治疗。主要观察治疗前后影像学... 目的:观察抗肝纤方联合γ-干扰素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标志物的影响。方法:将11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30例,采用一般护肝治疗;治疗1组40例,采用γ-干扰素治疗;治疗2组40例,采用抗肝纤方加γ-干扰素治疗。主要观察治疗前后影像学指标及肝纤维化标志物血清Ⅲ型前胶原肽(PIIIP)、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Ⅳ-C)、层粘蛋白(LN)和肝纤维化程度等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1、2组脾脏厚度恢复正常,门静脉内径明显缩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P<0.05);其中治疗2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1、2组肝纤维化各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2组HA、PIIIP与治疗1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炎症分级、炎症计分、肝纤维化分期及肝纤维化计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2组与治疗1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干扰素联合中药复方抗肝纤方可能具有更好的抗肝纤维化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肝炎 肝纤维化 抗肝纤方 干扰素ⅱ型
下载PDF
γ-干扰素基因pIRES改进型黄色荧光蛋白载体的构建
8
作者 蓝育青 葛坚 +4 位作者 卓业鸿 林明楷 王金林 刘海泉 李艳艳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97-199,共3页
【目的】构建携带γ 干扰素基因 (ifn γ)的pIRES改进型黄色荧光蛋白载体 (pIRES EYFPIFN γ) ,为γ 干扰素基因的体内外表达及蛋白定位提供理想的标记。【方法】根据已知γ 干扰素基因序列 ,设计在目的片段两端分别带EcoRⅤ和NotⅠ酶... 【目的】构建携带γ 干扰素基因 (ifn γ)的pIRES改进型黄色荧光蛋白载体 (pIRES EYFPIFN γ) ,为γ 干扰素基因的体内外表达及蛋白定位提供理想的标记。【方法】根据已知γ 干扰素基因序列 ,设计在目的片段两端分别带EcoRⅤ和NotⅠ酶切位点序列的 2条引物 ,用PCR技术从质粒 pcDNA3IFN γ中扩增出ifn γ(499bp) ,PCR产物用 EcoRⅤ和 NotⅠ双酶切后回收纯化 ,定向克隆至商品质粒 pIRES EYFP ,重组质粒 pIRES EYFPIFN γ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和DNA序列分析鉴定。同时以脂质体为介导 ,将 pIRES EYFPIFN γ转染正常人眼Tenon囊成纤维细胞 ,4 8h后于荧光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基因的表达。【结果】DNA序列分析证明PCR产物为ifn γ ,将重组质粒转染正常人眼Tenon囊成纤维细胞 ,荧光倒置显微镜下可见黄色荧光蛋白的表达 ,转染率约为 4 3%。【结论】成功构建 pIRES EYFPIFN γ载体为利用黄色荧光蛋白标记在体内外进行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ⅱ型 遗传学 黄色荧光蛋白 遗传载体 克隆 分子 序列分析 DNA
下载PDF
转γ-干扰素基因大鼠肝细胞模型的建立
9
作者 王坤 郭英 +1 位作者 闵军 陈积圣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S1期1-3,共3页
目的:使用多聚阳离子脂质体载体(lipofectAMINE)在体外建立转γ干扰素(IFNγ) 基因的大鼠肝细胞模型。方法:利用lipofectAMINE在体外将IFNγ基因转染大鼠肝细胞。分别以RTPCR 和E... 目的:使用多聚阳离子脂质体载体(lipofectAMINE)在体外建立转γ干扰素(IFNγ) 基因的大鼠肝细胞模型。方法:利用lipofectAMINE在体外将IFNγ基因转染大鼠肝细胞。分别以RTPCR 和ELISA方法检测所转IFNγ基因在大鼠肝细胞的转录和表达情况。结果:以lipofectAMINE为载体的IFNγ基因转染大鼠肝细胞后,可被有效的转录并产生具有生物活性的IFNγ。结论:IFNγ基因可被成功转染入大鼠肝细胞并可有效表达。这可能为细胞因子的免疫治疗提供一种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染 脂质体 干扰素ⅱ型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病毒共价闭合环状DNA定量与血清中γ干扰素、白细胞介素10、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的关系
10
作者 杨岩 赖娅芳 +1 位作者 盛慧萍 张小亚 《临床荟萃》 CAS 2010年第10期839-841,共3页
目的定量检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组织中HBVcccDNA与血清中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10(IL-10)、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探讨CHB患者肝组织中HBVcccDNA定量与机体免疫的关系。方法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方法(FQ-PCR)... 目的定量检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组织中HBVcccDNA与血清中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10(IL-10)、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探讨CHB患者肝组织中HBVcccDNA定量与机体免疫的关系。方法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方法(FQ-PCR)检测CHB患者肝组织内HBV cccDNA水平,同时检测肝组织、血清HBV DNA,并用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法(ELISA)定量测定血清IFN-γI、L-10、TGF-β1水平。结果①患者的血清中IFN-γ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IL-10及TGF-β1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546.29±208.68)pg/L vs(762.82±78.58)pg/L,(403.71±177.48)pg/L vs(228.86±61.39)pg/L,(608.57±142.88)pg/L vs(373.86±86.18)pg/L(均P<0.05)。②肝组织HBVcccDNA定量与肝组织HBV DNA及血清中HBV DNA定量均呈正相关(r=0.856、0.602,均P<0.01),肝组织HBV DNA定量与血清中HBV DNA也呈正相关(r=0.745,P<0.01)。③肝组织HBV cccDNA定量和肝组织HBV DNA定量均与血清中IFN-γ呈负相关(r=-0.679、-0.523,均P<0.01),血清HBV DNA定量与IFN-γ呈负相关,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0.198,P>0.05);肝组织HBV cccDNA定量、肝组织HBV DNA定量及血清HBV DNA定量与IL-10呈正相关(r=0.723、0.657、0.458,均P<0.01),与TGF-β1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肝组织内HBV cccDNA、HBV DNA、血清中HBV DNA载量与血清中IFN-γI、L-10水平有相关性,说明病毒活跃及持续感染,除了取决于病毒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外,更重要的是与宿主的免疫功能状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慢性 干扰素ⅱ型 白细胞介素10 转化生长因子Β1
下载PDF
免疫介导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模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及脾脏干扰素-γ的表达
11
作者 侯素敏 张丽春 +1 位作者 张伟华 张秀莲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0年第9期997-999,共3页
目的研究免疫介导再生障碍性贫血(AA)小鼠模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及脾脏干扰素-γ(IFN-γ)表达,探讨免疫介导AA小鼠模型的免疫发病机制。方法①采用免疫介导方法建立(60Co-γ射线照射后输入淋巴细胞)AA小鼠模型。②用反转录-聚合酶... 目的研究免疫介导再生障碍性贫血(AA)小鼠模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及脾脏干扰素-γ(IFN-γ)表达,探讨免疫介导AA小鼠模型的免疫发病机制。方法①采用免疫介导方法建立(60Co-γ射线照射后输入淋巴细胞)AA小鼠模型。②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AA小鼠PBMC中IFN-γmRNA的表达,对结果进行半定量分析。③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AA小鼠脾脏组织石蜡切片中IFN-γ蛋白表达水平,以每个视野内的阳性细胞数量作为IFN-γ蛋白的量化指标,进行阳性细胞率分析。结果①AA小鼠外周血常规及网织红细胞检测显示全血细胞减少,骨髓活检显示骨髓造血细胞明显减少,非造血细胞增多。造模成功。②RT-PCR结果显示AA小鼠PBMC中IFN-γmRNA表达(1.14±0.06)高于正常小鼠(0.73±0.11),P<0.05。③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AA小鼠脾脏组织中IFN-γ蛋白阳性率(4.55±0.60)%高于正常小鼠(0.82±0.25)%,P<0.01。结论 AA小鼠PBMC中IFN-γmRNA和脾脏组织中IFN-γ蛋白表达水平增高,提示IFN-γ可能参与AA动物模型免疫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血 再生障碍性 免疫 小鼠 干扰素ⅱ型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干扰素-γ及其受体的研究
12
作者 赵龙凤 王艳 赵中夫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06年第4期282-284,共3页
目的分析载脂蛋白(Apo)E基因多态性与慢性乙型肝炎感染后免疫的关系。方法ApoE基因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用荧光偏振法检测ApoE基因型。干扰素(IFN)-γ、Ⅰ型γ-干扰素受体(IFN-γR1)检测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流式细胞... 目的分析载脂蛋白(Apo)E基因多态性与慢性乙型肝炎感染后免疫的关系。方法ApoE基因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用荧光偏振法检测ApoE基因型。干扰素(IFN)-γ、Ⅰ型γ-干扰素受体(IFN-γR1)检测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流式细胞仪技术。结果ApoEε4表达水平在慢性肝炎组中较高,重型肝炎组较低;重型肝炎组血清中IFN-γ含量显著增高,与健康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外周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表面IFN-γR1表达水平随着肝炎活动程度其表达显著上调。结论ApoEε4基因表达低的肝脏炎症反应重,IFN-γ参与免疫损伤,ApoEε4可能对外周白细胞膜表面的IFN-γR1的表达具有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脂蛋白E类 肝炎 慢性 干扰素ⅱ型 受体 干扰素
下载PDF
外周血Ⅱ型干扰素调节因子和T淋巴细胞与脑出血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能强 黄桂洪 陈烨佳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1年第2期234-236,241,共4页
目的研究外周血Ⅱ型干扰素调节因子γ-干扰素(IFN-γ)和T淋巴细胞(CD4、CD8)与脑出血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100例脑出血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7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以及观察组内不同分期、不同... 目的研究外周血Ⅱ型干扰素调节因子γ-干扰素(IFN-γ)和T淋巴细胞(CD4、CD8)与脑出血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100例脑出血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7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以及观察组内不同分期、不同病情程度患者外周血IFN-γ、CD4、CD8表达水平,利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检验外周血IFN-γ、CD4、CD8表达水平与脑出血患者分期、病情程度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外周血IFN-γ、CD4、CD8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内超急性期患者外周血IFN-γ、CD4、CD8表达水平高于急性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内外周血IFN-γ、CD4、CD8表达水平随着病情程度的提升而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提示,外周血IFN-γ、CD4、CD8表达水平与脑出血患者分期、病情程度均呈负相关性(P<0.05)。结论外周血Ⅱ型干扰素调节因子IFN-γ和T淋巴细胞CD4、CD8参与到了脑出血的发生、发展之中,对今后临床评估脑出血患者分期、病情严重程度具有一定的帮助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干扰素调节因子 分期 病情程度
下载PDF
干扰素-γ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20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4
作者 梁惕湖 卢罗生 +1 位作者 陈达勇 谢仕斌 《新中医》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35-37,共3页
目的:观察干扰素-γ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3组,每组20倒。A组予以安慰剂,B组予以干扰素-γ,C组予以干扰素-γ加苦参素治疗。结果:A组显效0例,有效1例,无效19例,总有效率5%;B组显效2例,有... 目的:观察干扰素-γ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3组,每组20倒。A组予以安慰剂,B组予以干扰素-γ,C组予以干扰素-γ加苦参素治疗。结果:A组显效0例,有效1例,无效19例,总有效率5%;B组显效2例,有效5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35%;C组显效4例,有效9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65%。3组总有效率比较,B组、C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C组血清HBV—DNA阴转率最高,肝纤维化程度及血清纤维化指标均有明显改善,疗效明显优于其他2组。结论:干扰素-γ联合苦参素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具有抗肝纤维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肝炎 慢性 中西医结合疗法 干扰素ⅱ型 苦参素
下载PDF
γ-干扰素基因型与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的关系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毅 吴卫真 王禾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07年第4期331-333,共3页
目的探讨供、受者γ-干扰素(IFN-γ)基因型与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的关系。方法前瞻性病例分析,用序列特异引物PCR方法,对122例肾移植受者和供给(其中94例受者的53位供者)在肾移植前进行IFN-γ基因型检测。对受者术后随访2年,追踪移植肾... 目的探讨供、受者γ-干扰素(IFN-γ)基因型与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的关系。方法前瞻性病例分析,用序列特异引物PCR方法,对122例肾移植受者和供给(其中94例受者的53位供者)在肾移植前进行IFN-γ基因型检测。对受者术后随访2年,追踪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发生情况,分析受者基因型、供者基因型及供、受者基因型组合类型对移植肾功能的影响。结果IFN-γ高分泌基因型受者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为42.2%(35/83例),中低分泌型受者为12.8%(5/39例),两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取自IFN-γ高分泌和中低分泌基因型供者的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6.7%(24/66例)和35.7%(10/28例),两者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供、受者均为高分泌基因型的受者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发生率75%(3/4例),明显高于其他基因型组合者的28.9%(36/90例)(P<0.01);供、受者均为中低分泌基因型的受者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为19.3%(11/57例),明显低于其他基因型组合者的48.6%(18/37例)(P<0.01)。结论受者IFN-γ基因型及与供者IFN-γ基因型的组合类型,与移植肾慢性排斥反应有显著关联。肾移植术前同时检测移植供、受者IFN-γ基因多态性有助于术前准确预测移植后远期效果,指导术前做出合理的供受者匹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ⅱ型 基因 肾移植 移植物排斥
下载PDF
Ⅱ型干扰素路径在脑出血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16
作者 黄桂洪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0年第35期9-11,共3页
目的分析Ⅱ型干扰素路径在脑出血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汕头潮南民生医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100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正常健康人群50例为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根据发病至采血时间的不同,分为≤24 h亚组、>24 ... 目的分析Ⅱ型干扰素路径在脑出血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汕头潮南民生医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100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正常健康人群50例为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根据发病至采血时间的不同,分为≤24 h亚组、>24 h且≤72 h亚组、>72 h亚组,检测患者的Ⅱ型干扰素(IFN-γ)水平;研究人员均参考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 Stroke Scale,NIHSS),将患者分为0~1分亚组、2~4分亚组、5~15分亚组,16~20分亚组,检测该组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结果观察组中各个亚组患者的IFN-γ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24 h且≤72 h亚组的IFN-γ水平高于≤24 h亚组、>72 h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CD4高于观察组中各个亚组,对照组CD8水平高于0~1分亚组、2~4分亚组、5~15分亚组,低于16~20分亚组;对照组CD4/CD8高于5~15分亚组、16~20分亚组,低于0~1分亚组、2~4分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Ⅱ型干扰素路径参与了脑出血的发生与发展,Ⅱ型干扰素路径中免疫调节功能发挥了作用,因此在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中,可借助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IFN-γ、CD4、CD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干扰素路径 作用机制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原文传递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S1基因和鸡II型干扰素基因在重组鸡痘病毒中的共表达 被引量:9
17
作者 孙永科 田占成 +5 位作者 王云峰 童光志 智海东 刘胜旺 王玫 杨增岐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800-806,共7页
将鸡II型干扰素(ChIFNγ)基因和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S1基因同时插入到鸡痘病毒转移载体中,构建含有这2个基因的鸡痘病毒转移载体pSY-ChIFNγS1。采用脂质体法将该质粒转染鸡痘病毒感染的鸡胚成纤维细胞(CEF),经过8轮蓝斑筛选,得到纯化... 将鸡II型干扰素(ChIFNγ)基因和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S1基因同时插入到鸡痘病毒转移载体中,构建含有这2个基因的鸡痘病毒转移载体pSY-ChIFNγS1。采用脂质体法将该质粒转染鸡痘病毒感染的鸡胚成纤维细胞(CEF),经过8轮蓝斑筛选,得到纯化的能够同时表达鸡II型干扰素和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S1基因的重组鸡痘病毒rFPV-ChIFNγS1。rFPV-ChIFNγS1接种28日龄的SPF鸡1周后,可以检测到针对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S1基因的ELISA抗体,重组病毒接种鸡的CD4+、CD8+和γδTCR阳性T淋巴细胞的百分比含量显著高于非免疫对照鸡(P<0.05);免疫4周后用传染性支气管炎LX4强毒株攻击,rFPV-ChIFNγS1免疫组仅有1只出现轻微的呼吸道症状(1/16),而非免疫对照组则有16只发病(16/16),并有2只出现死亡(2/16),表明rFPV-ChIFNγS1对接种鸡可以产生良好的保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干扰素 重组鸡痘病毒
下载PDF
人参白虎汤对1型糖尿病幼鼠血糖及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4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陈晶 郭艳 +2 位作者 闫玉洁 辛丽 张俊玲 《河北中医》 2017年第11期1700-1705,共6页
目的探究人参白虎汤对1型糖尿病(T1DM)幼鼠血糖及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的影响作用。方法将50只幼鼠随机选取10只设为正常组,剩余40只以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1次诱导T1DM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胰岛素组、人... 目的探究人参白虎汤对1型糖尿病(T1DM)幼鼠血糖及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的影响作用。方法将50只幼鼠随机选取10只设为正常组,剩余40只以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1次诱导T1DM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胰岛素组、人参白虎汤高剂量组及人参白虎汤低剂量组,每组各10只。胰岛素组予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2 U/(kg·d)皮下注射,人参白虎汤高、低剂量组分别予人参白虎汤12、6 mL/(kg·d)灌胃,正常组及模型组予0.9%氯化钠注射液1 mL灌胃,均持续6周。观察5组幼鼠给药前后体质量变化,分别于给药前及给药结束后采集5组幼鼠尾静脉血测定空腹血糖,处死幼鼠取腹主动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IFN-γ和IL-4水平,并观察5组幼鼠胰腺的病理变化。结果给药前,模型组、胰岛素组、人参白虎汤高剂量组及人参白虎汤低剂量组幼鼠体质量均较正常组明显下降(P<0.05),空腹血糖升高(P<0.05);给药后,胰岛素组、人参白虎汤高剂量组及人参白虎汤低剂量组幼鼠体质量均较本组给药前及模型组同期升高(P<0.05),空腹血糖降低(P<0.05),但与正常组同期比较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胰岛素组相比,人参白虎汤高剂量组体质量及空腹血糖无明显差异(P>0.05),而人参白虎汤低剂量组体质量低,空腹血糖高(P<0.05)。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胰岛素组、人参白虎汤高剂量组及人参白虎汤低剂量组IFN-γ水平升高,IL-4水平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胰岛素组、人参白虎汤高剂量组及人参白虎汤低剂量组IFN-γ水平明显降低(P<0.05),IL-4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人参白虎汤高剂量组与胰岛素组相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胰腺组织病理观察显示,胰岛素组、人参白虎汤高剂量组及人参白虎汤低剂量组胰岛β细胞损伤较模型组减轻,但仍未恢复正常。结论人参白虎汤能明显降低T1DM幼鼠血糖、IFN-γ水平,提高IL-4水平,改善胰腺病理结构,进而发挥修复T1DM幼鼠胰岛免疫损伤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1 疾病模 动物 白细胞介素4 干扰素ⅱ型 小鼠
下载PDF
健脾疏肺食疗方对肺脾两虚证支气管哮喘模型大鼠白细胞介素4和干扰素γ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于少泓 《河北中医》 2018年第1期105-108,共4页
目的观察健脾疏肺食疗方对肺脾两虚证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大鼠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介素4(IL-4)和干扰素γ(IFN-γ)含量的影响。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氨茶碱组、食疗组,每组各10只。除正常对... 目的观察健脾疏肺食疗方对肺脾两虚证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大鼠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介素4(IL-4)和干扰素γ(IFN-γ)含量的影响。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氨茶碱组、食疗组,每组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模型组、氨茶碱组及食疗组大鼠以香烟喷雾、番泻叶浸液灌胃及卵清白蛋白磷酸缓冲液雾化吸入致肺脾两虚证哮喘模型。从造模开始第2 d,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及氨茶碱组大鼠予0.9%氯化钠注射液2 m L灌胃,其中在造模第21 d氨茶碱组将0.9%氯化钠注射液更换为氨茶碱液2 m L(生药含量为4.06 mg)持续灌胃。食疗组在造模开始第2 d予健脾疏肺食疗方药液2 m L(生药含量为2.87 g)持续灌胃。以上各组均持续灌胃至造模第30 d。比较4组大鼠实验第1 d及灌胃结束时体质量的差值,检测比较BALF中IL-4和IFN-γ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氨茶碱组及食疗组大鼠体质量差值较小(P<0.05),大鼠体质量增加幅度有所降低;与模型组比较,氨茶碱组及食疗组大鼠体质量差值增加(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氨茶碱组及食疗组大鼠BALF中的IL-4含量均升高(P<0.05),IFN-γ含量均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氨茶碱组及食疗组IL-4含量均降低(P<0.05),IFN-γ含量均升高(P<0.05)。结论健脾疏肺食疗方能借助调节细胞因子IFN-γ以及IL-4的含量,抑制或阻断哮喘的早期发病过程,抗气道变态反应性炎症及免疫调节作用可能是其防治哮喘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肺脾两虚 食疗 疾病模 动物 大鼠 干扰素ⅱ型
下载PDF
γ-干扰素对四氯化碳诱导的大鼠损伤肝细胞DNA和胶原合成及Ⅳ型胶原a3链mRNA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晓清 胡宝春 +1 位作者 曾明新 凌奇荷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0年第z1期20-,共1页
目的在四氯化碳诱导的大鼠原代肝细胞损伤模型的基础上,探讨γ-干扰素对损伤肝细胞DNA和胶原合成以及Ⅳ型胶原α3链mRNA的影响.方法利用3H-胸腺嘧啶核苷和3H-脯氨酸掺入量测定方法、逆转录PCR技术,观察γ-干扰素对四氯化碳诱导的大鼠损... 目的在四氯化碳诱导的大鼠原代肝细胞损伤模型的基础上,探讨γ-干扰素对损伤肝细胞DNA和胶原合成以及Ⅳ型胶原α3链mRNA的影响.方法利用3H-胸腺嘧啶核苷和3H-脯氨酸掺入量测定方法、逆转录PCR技术,观察γ-干扰素对四氯化碳诱导的大鼠损伤肝细胞DNA和胶原合成及Ⅳ型胶原α3链mRNA的影响.结果①低浓度的INF-γ对损伤肝细胞DNA的合成就有明显的抑制作用,5,10,25,50,100μ/mL浓度组抑制率分别达到19.89%,30.92%,38.24%,52.23%,65.54%,呈浓度依赖性.②低浓度的INF-γ对损伤肝细胞胶原的合成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5,10,25,50,100μ/mL浓度组抑制率分别达到21.16%,35.71%,47.45%,61.40%,71.36%,呈浓度依赖性.③逆转录PCR发现从浓度(5~100)μ/mL的INF-y作用损伤肝细胞Ⅳ型胶原α3链其mRNA含量逐渐减少.结论γ-干扰素抗肝纤维化作用的机制之一是能抑制损伤肝细胞的增殖及胶原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ⅱ型 肝/损伤 DNA 四氯化碳 胶原 大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