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1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亚低温干预通过改善线粒体功能抑制干扰素-α2b诱导的人心肌细胞AC16凋亡
1
作者 王俊乾 周灵杉 +2 位作者 朱友琦 乙成成 白明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5-82,共8页
目的:分析亚低温在Ⅰ型干扰素(干扰素-α2b)诱导的人心肌细胞AC16凋亡过程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不同浓度的干扰素-α2b在不同时间点刺激人心肌细胞AC16,CCK-8检测心肌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干扰素-α2b刺激心肌细胞后常温、亚低... 目的:分析亚低温在Ⅰ型干扰素(干扰素-α2b)诱导的人心肌细胞AC16凋亡过程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不同浓度的干扰素-α2b在不同时间点刺激人心肌细胞AC16,CCK-8检测心肌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干扰素-α2b刺激心肌细胞后常温、亚低温对细胞的影响;线粒体Mito-Tracker绿色荧光探针染色激光共聚焦成像观察线粒体形态的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干预条件下线粒体膜电位变化情况;通过线粒体Mito-Tracker绿色荧光探针染色激光共聚焦成像评估线粒体动力相关蛋白1(Drp1)与线粒体的共定位情况及不同干预条件对线粒体的影响;使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不同干预条件下,磷酸化Drp1 Ser616、Drp1、核酶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1(PARP1)、剪切型PARP1(cleaved-PARP1)蛋白表达变化。结果:CCK-8及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干扰素-α2b抑制AC16细胞增殖,并可诱导AC16细胞凋亡,亚低温干预发挥心肌保护作用;不同干预条件下,AC16细胞线粒体损伤程度不一,表现为亚低温干预细胞具有较好的线粒体形态和更高的线粒体膜电位;Mito-Tracker绿色荧光探针检测发现心肌细胞损伤时Drp1从胞浆转移至线粒体中参与线粒体分裂,且亚低温干预发挥抑制作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发现亚低温干预后磷酸化Drp1 Ser616/Drp1和cleaved-PARP1/PARP1显著降低,且线粒体分裂抑制剂1(Mdivi-1)预处理可部分逆转上述现象。结论:亚低温干预通过改善线粒体功能抑制Ⅰ型干扰素-α2b诱导的人心肌细胞AC16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α2B 亚低温 心肌炎 线粒体功能 细胞凋亡
下载PDF
HBeAg阳性CHB患者血清白介素-8与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治疗的关系
2
作者 杨凯 施维 +2 位作者 孙蓓蓓 潘颖 陈谨 《安徽医专学报》 2024年第2期18-20,23,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白介素-8(IL-8)能否作为预测因子评估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接受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PEG-IFN-α)抗病毒治疗的疗效。方法:通过接受PEG-IFN-α抗病毒治疗48周的53例HBeAg阳性CHB患者,分析比较非持续应答患者和持... 目的:探讨血清白介素-8(IL-8)能否作为预测因子评估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接受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PEG-IFN-α)抗病毒治疗的疗效。方法:通过接受PEG-IFN-α抗病毒治疗48周的53例HBeAg阳性CHB患者,分析比较非持续应答患者和持续应答患者血清IL-8基线和治疗48周时含量差异,并分析患者血清IL-8基线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血清IL-8基线含量在预测PEG-IFN-α抗病毒疗效的临床价值。结果:与非持续应答患者血清IL-8含量(181.68±84.43)pg/mL相比较,持续应答患者血清IL-8基线含量(124.81±74.12)pg/mL显著降低。经48周PEG-IFN-α抗病毒治疗后,持续应答患者血清IL-8含量也显著降低,而非持续应答患者血清IL-8含量变化不显著。非持续应答患者和持续应答患者的血清IL-8基线含量均与HBsAg、HBeAg和HBV-DNA呈正相关,但相关性强弱有差异。血清IL-8基线含量预测HBeAg阳性CHB患者接受PEG-IFN-α治疗的持续应答的曲线下面积为0.711。结论:血清IL-8基线含量高低影响PEGIFN-α治疗HBeAg阳性CHB患者的抗病毒疗效,是潜在的临床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白介素-8 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 抗病毒疗效
下载PDF
恩替卡韦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治疗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疗效研究
3
作者 李尧 梁健 +7 位作者 张春 董静 陈照林 周旭 娄方明 杨小康 刘波 宋海燕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226-229,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恩替卡韦(ETV)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Peg-IFN-α2b)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2019年3月~2021年3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诊治的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78例,被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38例,分别给... 目的探讨应用恩替卡韦(ETV)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Peg-IFN-α2b)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2019年3月~2021年3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诊治的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78例,被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38例,分别给予ETV或ETV联合Peg-IFN-α2b治疗24 w,然后两组均继续接受ETV治疗,随访至48 w。常规检测肝功能指标、血清肝纤维化指标、血清HBV标志物定量和HBV DNA载量。结果在随访24 w末,观察组血清白蛋白水平为(45.7±3.2)g/L,显著高于对照组【(38.5±4.3)g/L,P<0.05】;观察组血清IV-C、HA、PⅢP和LN水平分别为(154.3±11.7)μg/L、(130.9±17.5)μg/L、(110.6±16.2)μg/L和(152.7±14.3)μg/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00.7±12.4)μg/L、(161.8±18.7)μg/L、(157.4±17.3)μg/L和(200.9±16.3)μg/L,P<0.05】;观察组血清HBsAg水平为1363.8(623.1,2767.6)IU/ml,显著低于对照组【2119.6(1144.9,5094.3)IU/ml,P<0.05】,而血清HBsAg阴转率为15.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0%(P<0.05)。结论联合应用ETV和Peg-IFN-α2b治疗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可改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提高血清HBsAg阴转率,可能有助于病情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乙型肝炎 恩替卡韦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 治疗
下载PDF
干扰素-α通过PD-1/PD-L1途径减轻HBV感染引起的肝组织损伤和肝纤维化
4
作者 闪海霞 吴玉卓 +4 位作者 颜成果 夏盼盼 李延玲 高星 范崇桂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23年第10期904-907,913,共5页
目的:探讨干扰素-α(IFN-α)对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引起的肝组织损伤和肝纤维化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与IFN-α组,每组小鼠各15只。经尾静脉高压快速注射pAAV/HBV1.2制备HBV感染小鼠模型,IFN-α组小... 目的:探讨干扰素-α(IFN-α)对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引起的肝组织损伤和肝纤维化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与IFN-α组,每组小鼠各15只。经尾静脉高压快速注射pAAV/HBV1.2制备HBV感染小鼠模型,IFN-α组小鼠在此基础上注射pKCMvint.IFN-α。于模型构建4周后,观察小鼠一般情况,ELISA法测定HBV血清学指标、肝功能指标及IFN-α水平,qPCR技术测定血清HBV DNA复制水平,HE染色法观察肝组织形态学改变,Masson染色观察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免疫组化染色法、蛋白免疫印迹法及RT-PCR技术测定肝组织PD-1和PD-L1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IFN-α组小鼠肝细胞损伤明显减轻,仅有少量炎症浸润,肝组织内纤维化染色减少。IFN-α组小鼠血清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及HBV DNA水平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小鼠血清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小鼠(P<0.05);IFN-α组小鼠血清IFN-α水平显著高于模型组,AST和ALT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小鼠肝组织内PD-1和PD-L1蛋白及mRN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小鼠,IFN-α组小鼠上述指标水平则显著低于模型组小鼠(P<0.05)。结论:IFN-α可减轻HBV引起的肝组织损伤和肝纤维化,其机制可能通过PD-1/PD-L1途径阻止HBV DNA链延伸,进而终止病毒复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干扰素-α 肝功能 肝纤维化 PD-1/PD-L1
下载PDF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治疗骨髓增殖性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
5
作者 罗冬梅 罗洁 +7 位作者 梁瀚尹 何哲柔 陈红 温紫玉 王蔷 周璇 刘晓力 许娜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29-1034,共6页
目的评价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对慢性骨髓增殖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107例慢性骨髓增殖性肿瘤病例,其中包括95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12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治疗12月以上,分析... 目的评价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对慢性骨髓增殖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107例慢性骨髓增殖性肿瘤病例,其中包括95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12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治疗12月以上,分析其临床数据,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治疗后,ET及PV患者均获得较高的血液学缓解率(P<0.05),ET与PV治疗组间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86 vs 0.78,P>0.05),脾脏长厚径(脾脏指数)下降13.5%(95%CI:8.5%~18.5%),获得血液学缓解的患者MPN10评分下降较为显著(P<0.01)。PV患者JAK2V617F等位基因突变负荷中位值由67.23%(49.6%~84.86%)下降至19.7%(0.57%~74.6%)(P<0.05);ET患者JAK2V617F突变定量阳由48.97%(0.45%~74.24%)下降至22.1%(0.33%~65.42%)(P<0.05)。ET和PV患者观察到轻微不良反应(1-2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期间血栓事件发生率为2.8%。未观察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治疗PV和ET获得较高的外周血细胞缓解率,具有缩脾疗效,并降低JAK2V617F基因突变负荷,不良反应轻微,多数患者可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殖性肿瘤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
下载PDF
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治疗核苷(酸)类似物经治的血清HBsAg低水平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研究
6
作者 朱圣涛 谢琴秀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23年第12期1061-1064,1068,共5页
目的:评估核苷(酸)类似物(NAs)经治的慢性乙型肝炎(CHB)血清HBsAg低水平患者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α(PEG-IFN-α)联合治疗的疗效,并对影响临床疗效的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NAs经治且血清HBsAg<1500 IU/m... 目的:评估核苷(酸)类似物(NAs)经治的慢性乙型肝炎(CHB)血清HBsAg低水平患者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α(PEG-IFN-α)联合治疗的疗效,并对影响临床疗效的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NAs经治且血清HBsAg<1500 IU/ml的CHB患者106例,均在原NAs治疗的基础上联合PEG-IFN-α治疗48周。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HBV DNA,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HBV标记物。采用Listic回归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评价指标的曲线下面积(AUC)。结果:治疗48周时患者HBsAg清除率为39.6%。HBsAg清除组患者的平均年龄和基线HBsAg水平分别为(37.5±8.7)岁和(1.5±1.1)lg IU/ml,均显著低于未清除组(41.3±9.2)岁和(2.4±0.6)lg IU/ml(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线HBsAg水平和治疗24周HBsAg下降幅度为治疗48周时HBsAg清除的独立预测因素,而患者治疗前的年龄、性别、BMI、NAs经治时间、乙型肝炎家族史、HBeAg状态、HBV DNA水平与治疗48周时HBsAg清除无显著相关性。经ROC曲线分析,基线HBsAg水平、治疗24周时HBsAg下降幅度对治疗48周时HBsAg清除有预测价值;以血清HBsAg基线水平小于129.1 IU/ml为截断点,其预测的AUC为0.754,敏感度为66.7%,特异度为76.6%;以HBsAg 24周下降幅度>80.1%为截断点,其预测的AUC为0.943,敏感度为97.6%,特异度为81.2%。基线HBsAg水平≤129.1 IU/ml,并在治疗24周时HBsAg下降幅度≥80.06%的患者HBsAg清除率高达93.33%。结论:NAs经治的CHB患者联合PEG-IFN-α治疗可实现更高的HBsAg清除率,基线时HBsAg水平低和治疗时HBsAg下降幅度大是CHB患者治疗48周时获得HBsAg清除的较好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聚乙二醇干扰素-α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清除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血清转换
下载PDF
干扰素-α介导系统性红斑狼疮外周血CD56dimCD57+自然杀伤细胞功能的损伤
7
作者 赵祥格 刘佳庆 +4 位作者 黄会娜 陆智敏 白自然 李霞 祁荆荆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75-981,共7页
目的:探究干扰素-α(interferon-α,IFN-α)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外周血CD56^(dim)CD57^(+)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凋亡和杀伤功能的调控作用及具体机制。方法:选取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 目的:探究干扰素-α(interferon-α,IFN-α)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外周血CD56^(dim)CD57^(+)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凋亡和杀伤功能的调控作用及具体机制。方法:选取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就诊的64例初治SLE患者和16例健康人(healthy control,HC)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NK细胞杀伤功能相关分子的基因表达水平;将CD56^(dim)CD57^(+)NK细胞与K562细胞共培养后,采用膜联蛋白和7氨基放线菌素标记凋亡的K562细胞;用浓度分别为20、40、80μmol/L的过氧化氢(hydrogen peroxide,H2O2)处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并以不使用H2O2处理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穿孔素(per-forin,PRF)表达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中IFN-α的浓度;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56^(dim)CD57^(+)NK细胞表面IFN-α受体(interferon-αreceptor,IFNAR)表达水平,并用平均荧光强度(mean fluorescence intensity,MFI)表示;用浓度为1000 U/mL的IFN-α处理CD56^(dim)CD57^(+)NK细胞24、48、72 h,并以不使用IFN-α处理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及线粒体活性氧(mitochondrial reactive oxygen species,mtROS)表达水平,并用MFI表示。结果:与HC(n=3)相比,SLE患者(n=3)外周血总NK细胞的PRF1基因表达水平降低(1.24±0.41 vs.0.57±0.12,P=0.05)。与HC(n=5)相比,SLE患者(n=5)外周血CD56^(dim)CD57^(+)NK细胞杀伤K562细胞的能力明显下降(58.61%±10.60%vs.36.74%±6.27%,P<0.01)。与对照组(n=5,97.51%±1.67%)相比,不同浓度的H2O2处理可显著下调CD56^(dim)CD57^(+)NK细胞的PRF表达水平且呈剂量依赖性,浓度为20μmol/L的H2O2组PRF为83.23%±8.48%(n=5,P<0.05),浓度为40μmol/L的H2O2组PRF为79.53%±8.56%(n=5,P<0.01),浓度为80μmol/L的H2O2组PRF为76.67%±7.16%(n=5,P<0.01)。与HC(n=16)相比,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评分(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disease activity index,SLEDAI)为中高疾病活动度(SLEDAI≥10)的SLE患者(n=45)血清IFN-α水平显著增高[(55.07±50.36)ng/L vs.(328.2±276.3)ng/L,P<0.001]。同时与HC(n=6)相比,SLE患者(n=6)外周血CD56^(dim)CD57^(+)NK细胞IFNAR1表达增高(MFI:292.7±91.9 vs.483.2±160.3,P<0.05),与HC(n=6)相比,SLE患者(n=7)外周血CD56^(dim)CD57^(+)NK细胞IFNAR2表达增高(MFI:643.5±113.7 vs.919.0±246.9,P<0.05)。与对照组(n=6)相比,IFN-α刺激(n=6)可显著促进CD56^(dim)CD57^(+)NK细胞凋亡(20.48%±7.01%vs.37.82%±5.84%,P<0.05)。同时,与对照组(n=4,MFI:1049±174.5)相比,不同时间下用IFN-α刺激CD56^(dim)CD57^(+)NK细胞可显著促进mtROS的产生,且呈时间依赖性,48 h的MFI为3437±1472(n=4,P<0.05),72 h的MFI为6495±1089(n=4,P<0.0001),而刺激24 h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SLE患者血清中高水平的IFN-α可能通过促进mtROS产生诱导细胞凋亡并抑制PRF表达,下调CD56^(dim)CD57^(+)NK杀伤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自然杀伤细胞 干扰素-α 活性氧 穿孔素
下载PDF
重组人干扰素-α2a(IFN-α2a)的圆二色谱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史新昌 饶春明 +5 位作者 裴德宁 刘兰 韩春梅 赵阳 张翊 王军志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169-1172,共4页
目的:研究测量温度和蛋白质浓度对重组人干扰素-α 2a(rhIFN-α 2a)圆二色谱的影响,进而研究对 rhIFN-α 2a 二级结构比例的影响。方法:分别研究了测量温度和蛋白质浓度对 rhIFN-α 2a 圆二色谱的影响,另外还对不同厂家、不同批次的4批 ... 目的:研究测量温度和蛋白质浓度对重组人干扰素-α 2a(rhIFN-α 2a)圆二色谱的影响,进而研究对 rhIFN-α 2a 二级结构比例的影响。方法:分别研究了测量温度和蛋白质浓度对 rhIFN-α 2a 圆二色谱的影响,另外还对不同厂家、不同批次的4批 rhIFN-α 2a 的圆二色谱进行了比较。结果:测量温度在60~95℃之间,rhIFN-α 2a 圆二色谱的形状发生改变,三级结构遭到破坏,二级结构发生改变;在5~60℃温度区间,二级结构相对稳定。rhIFN-α2a 的各二级结构比例在1.5~0.006nag·mL^(-1)范围内相对稳定。不同厂家、不同批次的4批 rhIFN-α 2a 的圆二色谱形状基本一致,4种二级结构的比例相近。结论:在一定的温度和浓度范围内,rhIFN-α 2a 的圆二色谱相对稳定,且不同批次的测量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圆二色谱可用于蛋白质类药物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干扰素-α2a 圆二色谱 二级结构 质量控制 rhIFN 干扰素-α 重组人 色谱分析 IFN2A 测量温度
下载PDF
蓝芩口服液联合雾化吸入干扰素-α治疗儿童疱疹性咽峡炎疗效分析
9
作者 刘馨 张莉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3年第1期133-136,共4页
目的探究蓝芩口服液联合雾化吸入干扰素-α治疗儿童疱疹性咽峡炎疗效,促进临床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提升。方法选取300例儿童疱疹性咽峡炎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150例患儿,接受常规药物和利巴韦林静滴治疗,试验组150例,使用蓝芩口... 目的探究蓝芩口服液联合雾化吸入干扰素-α治疗儿童疱疹性咽峡炎疗效,促进临床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提升。方法选取300例儿童疱疹性咽峡炎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150例患儿,接受常规药物和利巴韦林静滴治疗,试验组150例,使用蓝芩口服液联合雾化吸入干扰素-α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和炎症因子水平,以及症状和体征改善时间和药物治疗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高出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的中医证候积分和炎症因子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试验组各项中医症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白细胞介素-2(IL-2)均显著升高,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显著下降,且试验组指标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症状和体征改善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短(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且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出现(P>0.05)。结论在儿童疱疹性咽峡炎治疗中,应用中药蓝芩口服液和干扰素-α雾化吸入治疗方案,能够促进患儿症状和血清炎症因子指标改善,且治疗时间显著缩短,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均较好,临床中要合理应用中医药手段进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疱疹性咽峡炎 蓝芩口服液 雾化吸入干扰素-α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探讨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联合保妇康栓治疗宫颈HPV感染患者疗效及对HPV转阴的影响
10
作者 刘金铃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23年第21期75-77,共3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联合保妇康栓治疗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患者疗效及对HPV转阴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宫颈HPV感染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采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治疗)与研究组(采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 目的探讨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联合保妇康栓治疗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患者疗效及对HPV转阴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宫颈HPV感染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采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治疗)与研究组(采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联合保妇康栓治疗),各30例。比较两组临床效果、HPV转阴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7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1周后,研究组HPV转阴27例,转阴率为90.00%(27/30);对照组HPV转阴20例,转阴率为66.67%(20/30)。研究组HPV转阴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HPV感染患者采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联合保妇康栓治疗,有助于提高HPV转阴率,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 保妇康栓 宫颈HPV感染
下载PDF
干扰素-α及长效干扰素抗肝炎病毒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11
作者 徐丙发 范清林 +1 位作者 魏伟 宋礼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276-1279,共4页
干扰素-α是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的主要药物之一,可通过影响肝细胞Jak-STAT信号通路,促进2′-5′-OAS、PKR和MxA等蛋白的生成发挥抗肝炎病毒作用。干扰素-α还可通过影响MAPK通路、IRS-1/PI3K-p70S6激酶通路等信号转导通路发挥作用。为... 干扰素-α是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的主要药物之一,可通过影响肝细胞Jak-STAT信号通路,促进2′-5′-OAS、PKR和MxA等蛋白的生成发挥抗肝炎病毒作用。干扰素-α还可通过影响MAPK通路、IRS-1/PI3K-p70S6激酶通路等信号转导通路发挥作用。为延长其半衰期、增强疗效,目前已开发出多种长效干扰素,如聚乙二醇干扰素、人血清白蛋白融合干扰素、干扰素脂质体等,并有逐渐取代普通干扰素的趋势。开发出长效、高效的干扰素也越来越成为干扰素及病毒性肝炎治疗的重要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α 长效干扰素 乙型肝炎 丙型肝炎 信号转导
下载PDF
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28
12
作者 徐樨巍 王惠玲 +5 位作者 王国丽 樊剑峰 侯安存 李黎 何政贤 陈虹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582-583,共2页
关键词 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 干扰素-α1B 治疗方法 疗效观察 重组人 不良反应 结果报告 多发病 常见病 运德素
下载PDF
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多中心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22
13
作者 陈培丽 张廷熹 +7 位作者 胡英慧 周慈发 王申东 何政贤 陈虹 侯安存 李黎 刁在全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44-245,共2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多中心临床试验设计,将340例小儿病毒性肺炎患儿分为治疗组170例和对照组170例,除常规治疗外,治疗组加用干扰素-α1b,对照组加用病毒唑。结果共有31... 目的探讨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多中心临床试验设计,将340例小儿病毒性肺炎患儿分为治疗组170例和对照组170例,除常规治疗外,治疗组加用干扰素-α1b,对照组加用病毒唑。结果共有315例纳入疗效统计,治疗组咳嗽消失时间为(5.15±1.51)d,对照组为(6.31±1.30)d;治疗组喘憋消失时间为(3.21±2.42)d,对照组为(6.86±1.57)d;治疗组罗音消失时间为(4.28±2.18)d,对照组为(7.07±2.78)d;治疗组退热时间为(2.52±2.28)d,对照组为(4.19±1.41)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治愈率为48.21%,对照组为25.85%;治疗组总有效率91.07%,对照组为61.9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干扰素治疗组未发生不良反应;对照组有6例发生不良反应(不良反应为1、2级),主要表现为上消化道症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3%,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干扰素-α1b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疗效优于病毒唑,未见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α 1b 病毒唑 病毒性肺炎 随机对照试验
下载PDF
北京鸭干扰素-α基因的分子克隆与表达 被引量:13
14
作者 阮小飞 林常有 +2 位作者 杨天耀 史喜菊 夏春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1-13,共3页
采用 PCR法从北京鸭 (Anas platyrhynchosdoestica L innaeus)基因组中克隆了其干扰素 - α基因 (BJ- Du IFN- α)。克隆片段长 4 86 bp,编码 1 6 1个 Du IFN-α成熟肽。与已报道的北京鸭干扰素 -α基因相比 ,BJ- Du IFN-α在 2 85位发... 采用 PCR法从北京鸭 (Anas platyrhynchosdoestica L innaeus)基因组中克隆了其干扰素 - α基因 (BJ- Du IFN- α)。克隆片段长 4 86 bp,编码 1 6 1个 Du IFN-α成熟肽。与已报道的北京鸭干扰素 -α基因相比 ,BJ- Du IFN-α在 2 85位发生了同义变异。将 BJ-Du IFN-α插入原核表达载体 p QE3 0 ,在 E.Coli JM1 0 9工程菌中表达了重组蛋白。经 SDS- PAGE、Western Blot和抗病毒活性测定 ,表达产物占菌体总蛋白的 2 3 %,为重组鸭干扰素 -α(r Du IFN-α)。 r Du IFN-α抗滤泡性口炎病毒 (VSV)活性高达 7.9× 1 0 5U /m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α IFN Α基因 表达产物 分子克隆 抗病毒活性 总蛋白 北京鸭 VSV 口炎
下载PDF
干扰素-α对肝纤维化大鼠肝星状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 被引量:8
15
作者 许伟华 杨发林 +3 位作者 吕晓霞 朱菊人 刘斌 林森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2年第5期427-428,438,共3页
目的 :研究干扰素 α(IFN α)对肝纤维化大鼠肝星状细胞 (HSC)凋亡的影响。方法 :用四氯化碳(CCl4)复制肝纤维化模型大鼠 32只 ,随机分为A、B、C 3组。A组 :6只 ,造模结束即处死 ;B组 14只 ,皮下注射IFN α 10万U 10 0g 8周 ,C组 12只 ... 目的 :研究干扰素 α(IFN α)对肝纤维化大鼠肝星状细胞 (HSC)凋亡的影响。方法 :用四氯化碳(CCl4)复制肝纤维化模型大鼠 32只 ,随机分为A、B、C 3组。A组 :6只 ,造模结束即处死 ;B组 14只 ,皮下注射IFN α 10万U 10 0g 8周 ,C组 12只 ,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 8周。治疗结束时用TUNEL法检测各组肝星状细胞凋亡情况 ;HE染色观察肝组织学变化 ;免疫组化染色检测中间丝蛋白 (Desmin)、α 平滑肌肌动蛋白 (α SMA)、I型胶原、转化生长因子 1(TGF β1)等指标。结果 :B组较其他两组肝组织学明显改善 ,肝纤维化程度减轻 ,I型胶原、TGF β1的显色指数降低 ;B组肝星状细胞明显减少 ,凋亡指数增加 ,与C组相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IFN α在体内可诱导HSC凋亡 ,这可能是IFN α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α 肝纤维化 肝星状细胞 细胞凋亡 大鼠 近交系
下载PDF
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完全切除术后干扰素-α治疗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杨学宁 吴一龙 +3 位作者 王思愚 黄植蕃 区伟 余辉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3年第5期339-343,共5页
目的 探讨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 (non smallcelllungcancer ,NSCLC)完全性切除术后α 干扰素(interferon alpha ,IFN α)治疗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44例Ⅰ、Ⅱ期NSCLC完全性切除术后随机分成两组 ,研究组 (手术加IFN α治疗 )术后予IFN... 目的 探讨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 (non smallcelllungcancer ,NSCLC)完全性切除术后α 干扰素(interferon alpha ,IFN α)治疗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44例Ⅰ、Ⅱ期NSCLC完全性切除术后随机分成两组 ,研究组 (手术加IFN α治疗 )术后予IFN α治疗 ,3× 10 6U ,肌肉注射 ,每 2天一次 ,整个疗程共 90天 ;对照组 (单独手术治疗 )术后未行任何辅助治疗。入组病例观察和评价 pTNM分期、病理类型、复发转移、生存时间等指标。结果 研究组 1、2、3、4年生存率分别为 90 .5 %、80 .9%、5 2 .4%、5 2 .4% ,对照组分别为 95 .2 %、80 .9%、66.0 %、5 0 .8% ,两组比较统计学差异无显著性 (P =0 .663 9)。单因素和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术后病理分期、淋巴结状态和消瘦仍是判断早期NSCLC预后的预后因子。结论 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完全切除术后小剂量IF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干扰素-α 治疗 手术 NSCLC 肿瘤
下载PDF
干扰素-α/β体外增敏替莫唑胺对MGMT阳性胶质瘤干细胞作用 被引量:6
17
作者 沈冬 仇志坤 +2 位作者 陈银生 陈芙蓉 陈忠平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68-372,共5页
【目的】探讨干扰素是否能增加替莫唑胺(TMZ)对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阳性胶质瘤干细胞的抗肿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悬浮克隆球形成法"对常规培养条件下MGMT阴性表达的胶质瘤细胞株U251、SKMG-4进行诱... 【目的】探讨干扰素是否能增加替莫唑胺(TMZ)对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阳性胶质瘤干细胞的抗肿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悬浮克隆球形成法"对常规培养条件下MGMT阴性表达的胶质瘤细胞株U251、SKMG-4进行诱导,获得MGMT阳性的胶质瘤干细胞U251G、SKMG-4G;应用CCK-8法检测干扰素-α和干扰素-β联合替莫唑胺对MGMT阳性胶质瘤干细胞的杀伤效应;分别应用逆转录PCR(RT-PCR)、Western-blot检测干扰素-α/β作用后,MGMT阳性胶质瘤干细胞MGMT、NF-κB表达的变化。【结果】应用悬浮克隆球形成法,成功将U251、SKMG-4诱导为具有干细胞特征的胶质瘤干细胞U251G、SKMG-4G,Western-blot检测显示胶质瘤干细胞中MGMT蛋白表达明显增高。对MGMT阳性胶质瘤干细胞生长抑制实验显示,干扰素-α/β作用后提高了替莫唑胺的化疗敏感性,杀伤效应显著增强;RT-PCR、Western-blot检测结果表明,干扰素-α/β作用后,MGMT阳性胶质瘤干细胞NF-κB、MGMT在mRNA及蛋白水平表达均明显降低。【结论】对于MGMT阳性的胶质瘤干细胞,干扰素-α/β能够显著增加替莫唑胺的抗肿瘤效应,其机制可能是干扰素-α/β干预后,下调NF-KB的表达,从而降低了MGMT的转录表达,逆转替莫唑胺的化疗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MT 胶质瘤干细胞 替莫唑胺 干扰素-α 化疗耐药
下载PDF
干扰素-α对骨髓增殖性肿瘤JAK2V617F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庞缨 蔡晓东 +3 位作者 刘凌 周旭红 叶絮 冯莹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16-320,共5页
【目的】研究干扰素-α在治疗骨髓增殖性肿瘤(MPN)中的疗效及对JAK2V617F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分析73例应用干扰素-α治疗超过6个月的MPN患者的临床资料及JAK2V617F基因表达,并与同期单用羟基脲治疗的20例MPN做对照。治疗前后采用AS... 【目的】研究干扰素-α在治疗骨髓增殖性肿瘤(MPN)中的疗效及对JAK2V617F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分析73例应用干扰素-α治疗超过6个月的MPN患者的临床资料及JAK2V617F基因表达,并与同期单用羟基脲治疗的20例MPN做对照。治疗前后采用AS-PCR方法检测JAK2V617F基因表达。【结果】干扰素-α治疗组中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分别有85.2%、87%达到完全或部分缓解(与对照组单用羟基脲治疗比较,P<0.01)。随访1~6年,56例干扰素-α治疗组的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JAK2V617F突变基因转阴率分别为54%、41%,转阴患者100%达到临床及血液学完全缓解,而对照组无一例转阴。干扰素-α治疗过程中的副作用主要表现为流感样症状,但均能耐受。【结论】干扰素-α治疗MPN能取得很好的疗效及较好的耐受性,JAK2V617F或可作为骨髓增殖性肿瘤患者能否达到分子生物学缓解的主要标志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殖性肿瘤 干扰素-α JAK2V617F基因
下载PDF
聚乙二醇修饰重组人干扰素-α1b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5
19
作者 杨宇峰 黄静 +3 位作者 徐帆洪 吴腾捷 吴自荣 楼觉人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4期329-332,共4页
目的对聚乙二醇(PEG)衍生物化学修饰重组人干扰素-α1b(rhIFN-α1b)的条件进行优化。方法以3种不同的第2代PEG衍生物对rhIFN-α1b进行修饰,SDS-PAGE分析PEG及修饰产物的表观相对分子质量。对反应pH值、温度、时间、修饰剂用量等修饰条... 目的对聚乙二醇(PEG)衍生物化学修饰重组人干扰素-α1b(rhIFN-α1b)的条件进行优化。方法以3种不同的第2代PEG衍生物对rhIFN-α1b进行修饰,SDS-PAGE分析PEG及修饰产物的表观相对分子质量。对反应pH值、温度、时间、修饰剂用量等修饰条件进行优化,并对修饰产物进行初步分离纯化和活性检测。结果PEG的电泳表观相对分子质量大于其理论值;PEG20000的修饰率(92.1%)高于PEG5000和PEG10000;修饰剂用量和pH值是主要影响因素,最佳pH为9.0,rhIFN-αlb与PEG20000的最佳摩尔比为1∶10,时间和温度影响甚微。单点修饰产物保留了14.4%的体外活性,多点修饰产物无活性。结论选择了合适的PEG衍生物并优化了修饰条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 重组人干扰素-α1b 化学修饰 优化
下载PDF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血清低水平HBs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结局预测研究 被引量:16
20
作者 史罗明 周根法 孙冬林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8年第4期565-568,共4页
目的分析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α-2a)治疗低水平HBs 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临床结局及其血清HBs Ag水平对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 2014年4月~2016年4月我院就诊的低水平HBs Ag阳性的CHB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 目的分析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α-2a)治疗低水平HBs 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临床结局及其血清HBs Ag水平对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 2014年4月~2016年4月我院就诊的低水平HBs Ag阳性的CHB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两组,每组40例。患者入组前经核苷(酸)类似物(NAs)治疗获得病毒学应答。给予对照组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接受恩替卡韦和Peg-IFNα-2a联合治疗48 w。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评估基线HBs Ag水平预测HBs Ag清除的效能。结果在治疗48 w末,观察组血清HBs Ag和HBV DNA水平分别为(1.5±0.3)lg U/ml和(0.1±0.1)lg U/m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0.2)lg U/ml和(1.3±0.3)lg U/ml(P<0.05),观察组HBs Ag清除率和HBV DNA转阴率分别为32.5%和9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3%和55.0%(P<0.05);基线HBs Ag水平是HBs Ag清除的独立相关因素(OR:0.337,95%CI:0.026~0.652,P<0.05);经ROC曲线分析,以基线HBs Ag水平等于2.0 lg U/m L为截断点,基线HBs Ag水平预测治疗48 w血清HBs Ag清除的AUC为0.77,敏感度为0.85,特异度为0.68,阳性预测值为67.2%,阴性预测值为85.3%,正确性为72.5%。结论应用peg-IFN-α-2a治疗已经NAs治疗获得低水平HBs Ag阳性的CHB患者可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且基线HBs Ag水平能预测治疗结束时血清HBs Ag清除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低水平HBsAg HBsAg清除 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