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9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丹江口水库淅川库区大气硝酸盐干沉降特征及源解析
1
作者 肖春艳 孙艺萌 +3 位作者 赵同谦 陈晓舒 李朋波 陈飞宏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15-1525,共11页
以丹江口水库淅川库区为研究区,于2021年1~12月设置5个监测点进行干沉降样品采集,分析了样品中硝酸盐浓度、通量及其氮氧同位素,基于稳定同位素模型(SIAR)量化了硝酸盐的主要来源.结果表明,库区干沉降中硝酸盐月均浓度为0.16mg/L,全年... 以丹江口水库淅川库区为研究区,于2021年1~12月设置5个监测点进行干沉降样品采集,分析了样品中硝酸盐浓度、通量及其氮氧同位素,基于稳定同位素模型(SIAR)量化了硝酸盐的主要来源.结果表明,库区干沉降中硝酸盐月均浓度为0.16mg/L,全年硝酸盐干沉降通量为2.49kg/(hm^(2)·a),δ15N-NO_(3)^(-)和δ^(18)O-NO_(3)^(-)月均值分别为(+0.17±4.10)‰、(+56.6±9.18)‰.干沉降中硝酸盐浓度、沉降通量和氮氧同位素的季节性差异显著,秋冬季节的硝酸盐浓度和沉降通量均高于春夏季节,主要与寒冷季节化石源排放量增加、大气边界层稳定性增强以及气粒转化平衡趋于颗粒态硝酸盐生成有关;冬季最高的δ15N-NO_(3)^(-)与冬季燃煤取暖和低温导致的氮同位素平衡分馏效应增加有关,夏季最低的δ^(18)O-NO_(3)^(-)则与NO_(2)+·OH途径形成硝酸盐占主导有关.SIAR分析结果发现,库区干沉降中硝酸盐主要来自化石源(交通排放及煤燃烧),贡献率为69.3%,其中交通排放源和煤燃烧源贡献率分别为51.1%和18.2%.冬季化石源的贡献率最高(72.0%),其中70.4%来源于交通排放.进一步证实交通排放和冬季燃煤取暖是影响库区干沉降中硝酸盐的主要因素,控制交通移动源污染排放和煤燃烧是今后减少大气中硝酸盐的重要举措.此外,较为稳定的生物质燃烧源对硝酸盐的贡献率表明外源输入也是库区硝酸盐干沉降中的重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沉降 硝酸盐 氮氧同位素 稳定同位素模型(SIAR) 后向轨迹
下载PDF
基于TROPOMI的淮河流域大气NO_(2)干沉降估算
2
作者 刘佳瑜 王钰 +4 位作者 丘仲锋 赵冬至 田野 武燕 张渊智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66-1974,共9页
基于Sentinel-5P卫星TROPOMI数据,利用随机森林方法反演2018~2020年淮河流域地面NO_(2)浓度,采用推算法获得淮河流域2018~2020年NO_(2)干沉降通量,并通过划分不同集水区(水域、农田、城区和植被覆盖区)估算大气NO_(2)干沉降对淮河流域... 基于Sentinel-5P卫星TROPOMI数据,利用随机森林方法反演2018~2020年淮河流域地面NO_(2)浓度,采用推算法获得淮河流域2018~2020年NO_(2)干沉降通量,并通过划分不同集水区(水域、农田、城区和植被覆盖区)估算大气NO_(2)干沉降对淮河流域水体氮素的贡献.结果显示,卫星反演地面NO_(2)浓度与地面站点实测资料一致性较高,相关系数(R)为0.94,平均绝对误差(MAE)为2.7,均方根误差(RSME)为4.1.淮河流域地面NO_(2)浓度和NO_(2)干沉降通量均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春夏秋冬4个季节地面NO_(2)平均浓度分别为13.7,12.2,17.6,23.1μg/m^(3);NO_(2)平均干沉降通量分别为1.25,1.13,1.61,2.13kg N/(hm^(2)·a).淮河流域地面NO_(2)浓度和干沉降通量均表现为南北部高,东西部低.农田区域NO_(2)干沉降对流域水体氮素的贡献最大,占比83.47%.2019年淮河流域大气NO_(2)干沉降总量为1.34×10^(5)t,对水体氮素的贡献为1.36×10^(4)t N;2020年大气NO_(2)干沉降总量为1.25×10^(5)t,对水体氮素的贡献为1.18×10^(4)t 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_(2)干沉降 TROPOMI 随机森林模型 淮河流域 氮素贡献
下载PDF
山西省榆次区干沉降水溶性阴离子的化学特征
3
作者 王亚梅 任孝宗 +1 位作者 罗进洪 赵岩松 《科技和产业》 2024年第3期172-179,共8页
为了解山西省榆次区大气干沉降中水溶性阴离子的化学组成及时间变化特征,采集榆次区2022年4月至2023年3月大气干沉降样品,利用相关性分析及HYSPLIT后向轨迹模式探讨干沉降中水溶性离子的化学特征及来源。结果表明,榆次区干沉降水溶性阴... 为了解山西省榆次区大气干沉降中水溶性阴离子的化学组成及时间变化特征,采集榆次区2022年4月至2023年3月大气干沉降样品,利用相关性分析及HYSPLIT后向轨迹模式探讨干沉降中水溶性离子的化学特征及来源。结果表明,榆次区干沉降水溶性阴离子月平均浓度为846.158μg/g,通量日平均值为589.7μmol/(m 2·d),季节变化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PM 2.5/PM 10和NO 2/SO 2佐证了扬尘和燃煤对榆次区环境污染及离子浓度的贡献率;干沉降阴离子的浓度变化受到降水及本地气团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沉降 水溶性离子 来源解析 气象因素
下载PDF
丹江口水库淅川库区大气氨氮干沉降特征及源解析 被引量:3
4
作者 肖春艳 陈飞宏 +3 位作者 陈晓舒 赵同谦 郭晓明 胡情情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856-1866,共11页
为了解丹江口水库淅川库区大气干沉降中氨氮的沉降特征和主要来源,于2019年9月—2020年8月对库区周边设置的5个大气监测点进行干沉降样品采集,测定并分析了样品中氨氮浓度及其氮同位素,基于贝叶斯混合模型量化了氨氮的主要来源.结果表明... 为了解丹江口水库淅川库区大气干沉降中氨氮的沉降特征和主要来源,于2019年9月—2020年8月对库区周边设置的5个大气监测点进行干沉降样品采集,测定并分析了样品中氨氮浓度及其氮同位素,基于贝叶斯混合模型量化了氨氮的主要来源.结果表明,库区大气干沉降中氨氮月均浓度为0.96 mg·L^(-1),全年大气干沉降中氨氮沉降通量为11.77 kg·hm^(-2),δ^(15)N-NH_(4)^(+)值月均值为-9.20‰.干沉降中氨氮沉降通量、浓度和δ^(15)N-NH_(4)^(+)值的季节差异显著,均表现出夏季最高、春季和秋季次之、冬季最低的变化规律,主要与夏季高温和氮肥施用有关.运用稳定同位素模型(SIAR)分析发现,库区干沉降中氨氮的主要污染源为农业源,贡献率为60%,其中化肥释放源和畜禽排放源贡献率分别为36%和24%.夏季农业源贡献率最高,其中64%来源于化肥释放,进一步证实了夏季高温以及氮肥的大量施用是影响库区干沉降中氨氮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为探索库区水体氮污染控制途径提供理论基础和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氮 干沉降 氮同位素 源解析 丹江口水库
原文传递
大气气溶胶干沉降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5
作者 林官明 蔡旭晖 +1 位作者 胡敏 李惠君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3211-3220,共10页
从干沉降速度定义出发,综述了过去几十年来国内外在气溶胶干沉降实验技术和理论方面的主要进展.气溶胶粒子从大气向地表沉降的过程决定于颗粒物的粒径、密度和空气粘性系数,同时受空气动力学阻力、粘滞层阻力和表面收集阻力的影响,这些... 从干沉降速度定义出发,综述了过去几十年来国内外在气溶胶干沉降实验技术和理论方面的主要进展.气溶胶粒子从大气向地表沉降的过程决定于颗粒物的粒径、密度和空气粘性系数,同时受空气动力学阻力、粘滞层阻力和表面收集阻力的影响,这些阻力分别与大气层温度、风速、相对湿度等微气象条件密切相关.获取干沉降速度的方法主要有示踪法、梯度法和涡流相关法等.风速的三维瞬时量、动能、摩擦速度、温度和涡旋扩散系数可由超声风速温度仪测定.由于气溶胶具有很宽的粒径谱分布,通常使用几台仪器(如串联式多级采样器、空气动力学粒径谱分布仪和扫描电迁移率颗粒物粒径谱仪)进行联合测量.干沉降参数化方案中,基于斯托克斯定律的物理模型着重于平衡重力、浮力和阻力的作用,半经验方案则进一步考虑了大气湍流、分子运动以及表面捕获机制包括布朗扩散、碰撞、截留、反弹、热泳和扩散泳.然而,参数化方案预测结果在某些粒径段与外场测量数据仍存在显著差异.结合目前干沉降研究存在的问题,对今后气溶胶干沉降的研究方向和技术方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溶胶 干沉降速度 干沉降通量 干沉降模型 热泳
下载PDF
春季南海东沙岛硝酸盐干沉降通量、形成机制及其来源 被引量:1
6
作者 杨舒迪 罗笠 +4 位作者 李宇笑 王晨 卢玢宇 许世杰 高树基 《地球环境学报》 CSCD 2023年第2期193-206,共14页
硝酸盐是大气中主要的酸性离子,也是大气活性氮沉降主要的组成部分。中国目前对大气硝酸盐形成机制及其来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陆地区域,对海洋气溶胶的硝酸盐的形成机制及其来源的研究较少。本研究于2013年春季(3—5月),在中国南海东沙... 硝酸盐是大气中主要的酸性离子,也是大气活性氮沉降主要的组成部分。中国目前对大气硝酸盐形成机制及其来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陆地区域,对海洋气溶胶的硝酸盐的形成机制及其来源的研究较少。本研究于2013年春季(3—5月),在中国南海东沙岛共计采集了86个总悬浮颗粒(TSP)气溶胶样本,分析了TSP样品中NO_(3)^(-)浓度、δ^(15)N-NO_(3)^(-)和δ^(18)O-NO_(3)^(-)值。结果表明:东沙岛春季TSP中NO_(3)^(-)浓度呈现逐月下降的趋势。基于NO_(3)^(-)浓度估算东沙岛春季NO_(3)^(-)-N干沉降通量范围为(1.0±0.5)—(3.4±1.7)mg·d^(-1)·m^(-2)(以N计,余同)。δ^(18)O-NO_(3)^(-)值在3月和4月(76.1‰±3.8‰和79.1‰±5.6‰)明显高于5月(67.0‰±7.5‰),表明东沙岛3月和4月硝酸盐的形成路径不同于5月。贝叶斯同位素混合模型计算结果显示:N_(2)O_(5)参与的路径(N_(2)O_(5)+H_(2)O/Cl-和NO_(3)^(+)VOCs)在3月和4月生成了37.2%和43.3%的硝酸盐,5月NO_(2)+·OH路径是硝酸盐的主要形成路径,形成了80.2%的硝酸盐。δ^(15)N-NO_(3)^(-)值和气团后向轨迹表明,东沙岛春季不同月份TSP中NO_(3)^(-)的来源不同,3月和4月以陆地源为主,5月主要受海洋源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沙岛 TSP 硝酸盐 干沉降通量 氮氧同位素
下载PDF
洱海大气氮磷干沉降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7
作者 黄明雨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3-38,共6页
大气氮磷干沉降是湖泊外源营养盐输入的重要途径之一,对湖泊水体富营养化及生态系统演化具有重大影响。文章为了深入揭示洱海湖区大气氮磷干沉降(颗粒物)对水体的贡献,于2021年全年对洱海周边布设的6个站点进行了为期1 a的大气干沉降连... 大气氮磷干沉降是湖泊外源营养盐输入的重要途径之一,对湖泊水体富营养化及生态系统演化具有重大影响。文章为了深入揭示洱海湖区大气氮磷干沉降(颗粒物)对水体的贡献,于2021年全年对洱海周边布设的6个站点进行了为期1 a的大气干沉降连续监测,使用自动降尘采样器湿法收集大气干沉降。分析了洱海湖区氮磷干沉降通量的时空分布特征,估算了氮磷干沉降直接入湖负荷量。结果表明:洱海湖区干沉降(颗粒物)TN、TP沉降通量年内总体呈先降后升再降的趋势。TN沉降通量范围为8.78~84.93 kg/km^(2),均值为(33.44±15.94)kg/km^(2);TP沉降通量范围为0.38~11.91 kg/km^(2),均值为(4.04±2.69)kg/km^(2);2021年洱海湖区干沉降TN、TP直接入湖负荷量分别为107.69 t和13.28 t,TN、TP干沉降直接入湖负荷量约占流域农业面源排放量的3.91%和5.12%;影响洱海湖区TN、TP干沉降的主要因素包括湖区上空低层风场环流、湖区降雨分布、气溶胶粒径以及小流域下垫面土地利用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洱海 干沉降 氮磷 通量 时空分布 入湖负荷
原文传递
红壤典型地区大气硫输入的干沉降通量研究——以江西红壤站为例 被引量:7
8
作者 王体健 李宗恺 +1 位作者 胡正义 曹志洪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6期923-926,共4页
在江西 (鹰潭 )红壤典型地区农田下垫面上进行大气SO2 、硫酸盐 (SO2 -4 )的浓度采样 ,利用阻力模式计算SO2 和SO2 -4 的干沉降速度 ,估算大气S输入农田生态系统的干沉降通量 .结果表明 ,农田下垫面上SO2 和SO2 -4 干沉降速度的平均值... 在江西 (鹰潭 )红壤典型地区农田下垫面上进行大气SO2 、硫酸盐 (SO2 -4 )的浓度采样 ,利用阻力模式计算SO2 和SO2 -4 的干沉降速度 ,估算大气S输入农田生态系统的干沉降通量 .结果表明 ,农田下垫面上SO2 和SO2 -4 干沉降速度的平均值分别是 0 4 3、0 2 3cm·s-1.干沉降速度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 ,一般白天大于夜间 ,午后出现最大值 .大气S输入农田生态系统的半年干沉降通量为 6 7g·m-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 二氧化硫 硫酸盐 干沉降速度 干沉降通量 硫循环 大气硫输入
下载PDF
胶州湾大气活性硅酸盐干沉降特征及其生态效应 被引量:5
9
作者 邢建伟 宋金明 +3 位作者 袁华茂 李学刚 李宁 龙爱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3096-3104,共9页
大气沉降作为陆源物质输送入海的重要途径之一,已成为国际上大气科学、海洋科学与环境科学交叉研究的热点之一。大气中的生源要素沉降入海后可能会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重要影响。基于此,选择我国北方的一个典型海湾———胶州湾,采集了... 大气沉降作为陆源物质输送入海的重要途径之一,已成为国际上大气科学、海洋科学与环境科学交叉研究的热点之一。大气中的生源要素沉降入海后可能会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重要影响。基于此,选择我国北方的一个典型海湾———胶州湾,采集了为期一年(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的气溶胶总悬浮颗粒物(TSP,Total Suspended Particulate)和干沉降样品,测定了其中活性硅酸盐(SiO3⁃Si,Reactive Silicate)的含量,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大气中SiO3⁃Si的浓度、干沉降通量和干沉降速率(Vd,Dry Deposition Velocity),并初步评估了其沉降入海的生态效应。结果表明:胶州湾大气TSP中SiO3⁃Si的年均浓度为(1.98±1.22)nmol/m^3,呈夏秋季低,冬春季高的显著季节分布特征。大气SiO3⁃Si浓度由青岛沿岸至黄、东海呈明显下降梯度,结合相关性分析,表明亚洲沙尘的远距离传输和矿物尘土再悬浮是中国东部陆架边缘海大气SiO3⁃Si的主要来源。胶州湾气溶胶SiO3⁃Si干沉降通量为8.48 mmol m^-2 a^-1,沉降负荷达87.8 t/a,显著高于同期湿沉降,可占胶州湾SiO3⁃Si外源输入(包括干湿沉降和河流输入)的10.3%,表明干沉降是胶州湾SiO3⁃Si的重要输入源之一。干沉降中较低的Si:N摩尔比(0.16±0.22)暗示大气干沉降可能是导致较长时间以来胶州湾水体Si限制的一个重要潜在因素,根据Redfield比值估算干沉降带来的SiO3⁃Si输入可以支持674 mg C m^-2 a^-1的新生产力,可占胶州湾新生产力的5.3%,表明大气SiO3⁃Si的干沉降会对胶州湾生态系统产生一定影响。本研究系统解析了胶州湾大气SiO3⁃Si的干沉降特征,首次评估了气溶胶SiO3⁃Si的干沉降负荷在胶州湾外源输入中的重要性,对深入理解近海Si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总悬浮颗粒物(TSP) 活性硅酸盐(SiO3⁃Si) 干沉降通量 干沉降速率(Vd) 生态效应 胶州湾
下载PDF
九龙江流域大气氮干沉降 被引量:50
10
作者 陈能汪 洪华生 +2 位作者 肖健 张珞平 王吉苹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2602-2607,共6页
对九龙江流域10个站位的大气氮干沉降量进行为期1a的连续观测。利用专用降尘缸湿法收集大气沉降氮,在获取各月氮组分浓度和相应水样体积后,求得各月氮沉降速率,再将各月数值相加得到全年的大气氮干沉降量。结果表明,九龙江流域大气... 对九龙江流域10个站位的大气氮干沉降量进行为期1a的连续观测。利用专用降尘缸湿法收集大气沉降氮,在获取各月氮组分浓度和相应水样体积后,求得各月氮沉降速率,再将各月数值相加得到全年的大气氮干沉降量。结果表明,九龙江流域大气氮干沉降表现出一定的时空差异性,总氮沉降量为3.41-7.63kg N/(hm^2·a),铵氮为1.02~3.00kg N/(hm^2·a),硝氮为0.76~l,76k N/(hm^2·a)。干沉降中氮的3种主要形态铵氮、硝氮与有机氮分别占总沉降量的31%、24%和45%。中游漳州地区的大气氮干沉降总量较大。上游龙岩地区与中游漳州地区具有较高的铵氮沉降量,硝态氮在上下游间无明显变化,而有机氮沉降量在中下游地区较高。在时间尺度上,大气氮干沉降呈现出夏秋两季比春冬两季略高的总体趋势,季节性差异显著(P〈0.05)。大气氮干沉降时空差异主要与氮排放量和气象条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干沉降 九龙江流域
下载PDF
大气污染物干沉降速度和通量的计算方法比较——以南京仙林地区为例 被引量:3
11
作者 赵雄飞 王体健 +3 位作者 黄满堂 杨帆 杨丹丹 金龙山 《装备环境工程》 CAS 2019年第6期129-137,共9页
目的基于不同方法对大气污染物干沉降速度和通量的估计存在差异,开展比较研究。方法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在南京大学仙林校区,基于75m观测塔,对大气中常见的六种污染物二氧化硫(SO2)、一氧化氮(CO)、二氧化氮(NO2)、臭氧(O3)、一氧化碳... 目的基于不同方法对大气污染物干沉降速度和通量的估计存在差异,开展比较研究。方法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在南京大学仙林校区,基于75m观测塔,对大气中常见的六种污染物二氧化硫(SO2)、一氧化氮(CO)、二氧化氮(NO2)、臭氧(O3)、一氧化碳(CO)、细颗粒物(PM2.5)的浓度和气象要素进行连续观测。利用三层阻力模型计算大气污染物的干沉降速度,利用浓度法和梯度法计算干沉降通量,并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结果SO2、NO、NO2、O3、CO、PM2.5的平均干沉降速度分别是0.270、0.019、0.089、0.449、0.038、0.147cm/s。干沉降速度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一般情况下,白天大于夜间,在午后出现最大值。整个观测期间,采用浓度法计算得到的SO2、NO、NO2、O3、CO、PM2.5干沉降通量分别为0.034、0.008、0.037、0.263、0.354、0.049μg/(m^2·s),采用梯度法得到的干沉降通量分别为0.04、0.00193、0.035、0.278、0.192、0.063μg/(m^2·s)。结论对于NO、O3、PM2.5,浓度法和梯度法计算的干沉降通量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梯度法估计干沉降通量时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大气污染物浓度梯度测量的准确性,浓度法估计干沉降通量则更多依赖于干沉降速度计算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沉降通量 干沉降速度 浓度法 梯度法
下载PDF
大气干沉降向农田生态系统输入硫素通量研究 被引量:17
12
作者 胡正义 王体健 +3 位作者 曹志洪 李宗恺 刘崇群 赵言文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57-364,共8页
利用气象梯度资料(温度、风速、气压 ) ,计算近地面湍流特征参数 (u 、θ 、L) ,然后采样阻力模式计算SO2 、硫酸盐 (SO2 -4 )粒子的干沉降速率 (Vd) ,结合SO2 、硫酸盐 (SO2 -4 )粒子浓度测量 ,建立了大气硫 (S)干沉降通量观测方法。... 利用气象梯度资料(温度、风速、气压 ) ,计算近地面湍流特征参数 (u 、θ 、L) ,然后采样阻力模式计算SO2 、硫酸盐 (SO2 -4 )粒子的干沉降速率 (Vd) ,结合SO2 、硫酸盐 (SO2 -4 )粒子浓度测量 ,建立了大气硫 (S)干沉降通量观测方法。在此基础上 ,以 1 998年 1 1月至 1 999年 4月中国科学院红壤生态试验站农田小气候观测站气象梯度参数连续自动观测和大气SO2 、硫酸盐SO2 -4粒子浓度现场测定研究了该地大气硫干沉降。结果表明 ,1 998年 1 1月~ 1 999年 4月非降雨日大气SO2 的日平均Vd 为 0 383~ 0 633cm/s( 6个月均值 0 473cm/s) ,硫酸盐 (SO2 -4 )粒子Vd 为 0 1 96~ 0 2 1 9cm/s( 6个月均值 0 2 0 5cm/s) ;大气干沉降硫输入通量为S4 35~ 1 6 32kg/hm2 ( 6个月均值S8 73kg/hm2 ) ,其中 91 %~ 98% ( 6个月均值 93 1 % )来自于SO2 干沉降的贡献。大气干沉降硫输入占大气沉降硫输入总量 (干沉降 +湿沉降 )的 61 9%~ 93 0 % ( 6个月均值 80 2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硫沉降 干沉降速率 阻力模式 农田生态系统
下载PDF
秋季在北京城郊草地下垫面上的一次臭氧干沉降观测试验 被引量:13
13
作者 潘小乐 王自发 +3 位作者 王喜全 董华斌 谢付莹 郭宇宏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20-130,共11页
2007年9月23日至10月13日,在北京昌平区蟒山森林公园内,利用浓度梯度观测法研究了秋季草地下垫面上臭氧的干沉降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整个观测期间,臭氧干沉降通量和干沉降速率平均值分别为-0.40μg.m-2.s-1(负号表示方向指向地面)和0... 2007年9月23日至10月13日,在北京昌平区蟒山森林公园内,利用浓度梯度观测法研究了秋季草地下垫面上臭氧的干沉降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整个观测期间,臭氧干沉降通量和干沉降速率平均值分别为-0.40μg.m-2.s-1(负号表示方向指向地面)和0.55cm/s。(2)臭氧干沉降通量和干沉降速率受观测点山谷风的影响,当白天谷风主导时,臭氧的干沉降通量最大,其平均值为-0.67μg.m-2.s-1;在山风、谷风转换期间,其平均值为-0.44μg.m-2.s-1;夜间山风主导时最小,为-0.26μg.m-2.s-1。臭氧干沉降速率也呈现同样的变化规律,三种情形下的平均沉降速率分别为0.74cm/s、0.50cm/s和0.47cm/s。(3)利用阻力模型计算了臭氧的植被冠层阻力(Rc),结果表明:由于白天植被的光合作用,叶面气孔打开,冠层阻力相对较小,Rc的平均值为109.0s/m;夜间植被叶面气孔关闭,阻力有明显升高,Rc的平均值为217.7s/m;在整个观测期间,Rc的平均值为184.0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干沉降通量 沉降速率 冠层阻力 梯度法
下载PDF
中国环渤海地区SO_2和NO_2干沉降数值模拟及影响因子分析 被引量:9
14
作者 苏航 银燕 +3 位作者 朱彬 王自发 李杰 潘小乐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921-1932,共12页
利用耦合了Wesely大叶阻力干沉降模型的嵌套网格空气质量预报系统NAQPMS,对环渤海地区SO2和NO2的干沉降敏感因子、干沉降通量、空气质量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大气稳定度、太阳辐射、季节、下垫面类型为干沉降的主要敏感因子.大气越稳... 利用耦合了Wesely大叶阻力干沉降模型的嵌套网格空气质量预报系统NAQPMS,对环渤海地区SO2和NO2的干沉降敏感因子、干沉降通量、空气质量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大气稳定度、太阳辐射、季节、下垫面类型为干沉降的主要敏感因子.大气越稳定,干沉降速率越小.太阳辐射越强,干沉降速率越大.SO2早秋干沉速率最小,冬季最大;NO2春、夏、早秋、晚秋的干沉降速率大致相同,冬季最小.SO2的干沉降速率在水面上较大,在沙漠上较小;NO2的干沉降速率在农田上较大,在水面上较小.由于不同敏感因子的共同作用,使得环渤海大部分地区SO2干沉降通量密度为0.05~0.25 g/(m2 s),NO2干沉降通量密度均为0.05~0.30 g/(m2 s),高值区均主要分布在河北南部、山东西北部以及辽宁中部的部分地区.干沉降通量密度从大到小依次为秋季、春季、冬季和夏季,白天干沉降通量密度普遍大于夜间,且在渤海海面上也有一定的干沉降通量.由于干沉降、源排放、输送等作用的共同影响,使得环渤海地区SO2平均浓度为(5~20)10-6,NO2平均浓度大致在(20~60)10-6,高值区主要出现在河北南部、山东西北部以及辽宁中部的部分地区.夏季个别地区浓度较高,大部分地区浓度较低,春、秋、冬3季大部分地区浓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沉降 SO2 NO2 环渤海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北京近郊农田大气NH_3与NO_2干沉降研究 被引量:31
15
作者 沈健林 刘学军 张福锁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65-169,共5页
关键词 氨气 二氧化氮 干沉降 沉降 农田
下载PDF
北京城区大气干沉降的水溶性离子特征 被引量:16
16
作者 蔡阳阳 杨复沫 +3 位作者 贺克斌 马永亮 奥田知明 田中茂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071-1076,共6页
为了解北京城区大气干沉降中水溶性离子的化学组成与时间变化特征,连续进行了4年多的干沉降采样与分析.结果表明,在222个有效干沉降样品中,存在不同程度的阴离子缺失.SO42-与Ca2+分别是含量最丰富的阴、阳离子组分,其次是NO3-和NH4+.SO... 为了解北京城区大气干沉降中水溶性离子的化学组成与时间变化特征,连续进行了4年多的干沉降采样与分析.结果表明,在222个有效干沉降样品中,存在不同程度的阴离子缺失.SO42-与Ca2+分别是含量最丰富的阴、阳离子组分,其次是NO3-和NH4+.SO42-、NO3-和NH4+呈现相似的季节变化特征,即其浓度在夏季最高,冬季最低.干沉降基本呈中性,其pH值月变化幅度小,但季节变化明显,夏季低而春季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沉降 水溶性离子 化学组成 季节变化 北京城区
下载PDF
河北典型农田大气重金属干沉降通量及来源解析 被引量:15
17
作者 张国忠 黄威 +7 位作者 潘月鹏 顾梦娜 吕雪梅 倪雪 何月欣 刘博文 王跃思 田世丽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245-1254,共10页
重金属是影响农田土壤环境质量和农产品品质的主要污染物,大气沉降是农田重金属的来源之一。长期以来,由于观测资料缺乏,对于我国农业区大气重金属的沉降量和来源认识一直不清楚。本研究基于河北典型农田连续1年的外场观测,测试分析了... 重金属是影响农田土壤环境质量和农产品品质的主要污染物,大气沉降是农田重金属的来源之一。长期以来,由于观测资料缺乏,对于我国农业区大气重金属的沉降量和来源认识一直不清楚。本研究基于河北典型农田连续1年的外场观测,测试分析了大气气溶胶9个粒径段中25种金属元素的含量,结合干沉降阻抗模型估算了这些金属的干沉降量,并利用PMF模型对其来源进行了解析。结果表明,该区域25种金属元素在细粒子(DP≤2.1μm,DP为空气动力学直径,下同)、粗粒子(2.1<DP≤9μm)和巨粒子(DP>9μm)中的质量浓度存在较大差异。重金属(如:Zn、Cd和Pb等)主要富集在细粒子,而地壳源的金属(如:Al、Fe和Th等)主要富集在粗粒子。大多数金属元素的浓度呈现冬春季高于夏秋季的变化特征。Cr是细粒子和粗粒子中质量浓度最高的重金属,其次为As、Zn、Pb、V和Sb。重金属中,Cr的大气干沉降量最高,达350.7mgm2?a1,其次是As、Sb和V,分别为153.4mg·m^2·a^-1、103.1mg·m^-2·a^-1和102.3mg·m^2·a^-1。研究区域大气中金属元素的主要来源为道路扬尘、工业、矿尘、燃煤和机动车排放。巨粒子中的金属主要来自矿尘源(62.0%),细粒子中的金属主要来自燃煤、机动车和工业源(67.7%)。颗粒物的粒径越小,人为排放源的贡献越大,重金属的污染风险(富集因子)也越高。农田重金属污染防治需要充分考虑大气沉降的输入及来源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 大气干沉降 重金属 源解析 污染控制
下载PDF
三峡库区大气活性氮组成及干沉降通量 被引量:8
18
作者 王欢博 石光明 +4 位作者 田密 乔保清 彭超 张六一 杨复沫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4-50,共7页
为了解三峡库区腹地大气中活性氮的组成及干沉降通量,于2015年每个季节选取代表性月份在万州城区采集了气体和颗粒物样品.利用离子色谱法测定氮素浓度,同时结合大叶阻力模型模拟计算的干沉降速率值,估算了不同形态氮素的干沉降通量.结... 为了解三峡库区腹地大气中活性氮的组成及干沉降通量,于2015年每个季节选取代表性月份在万州城区采集了气体和颗粒物样品.利用离子色谱法测定氮素浓度,同时结合大叶阻力模型模拟计算的干沉降速率值,估算了不同形态氮素的干沉降通量.结果表明,HNO_3的干沉降速率值最大,年均值为0.39cm/s,约为其它氮素的3~8倍.NO_2和NH_3是大气活性氮的主要赋存形态,年均浓度值分别为(11.7±3.9)和(11.0±5.3)μg N/m^3,两者之和约占总无机氮浓度的80%.万州城区总无机氮干沉降总量为8.5kg N/(hm^2·a),其中氧化态氮(NO_2、HNO_3、颗粒态NO_3^-)和还原态氮(NH3、颗粒态NH4+)干沉降通量分别为3.5,5.0kg N/(hm^2·a),占干沉降总量的41.4%和58.6%.因此,为有效控制三峡库区腹地的氮素污染,应重点关注NH_3的减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活性氮 干沉降 沉降速率 三峡库区
下载PDF
青岛近海海域气溶胶干沉降通量模拟研究 Ⅰ—Williams干沉降模型中潮湿粒子增长效应的改进 被引量:7
19
作者 祁建华 李培良 +2 位作者 李先国 冯丽娟 张曼平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45-450,共6页
为了计算青岛近海海域气溶胶粒子的干沉降通量,运用Gerber提出的湿度公式改进了Williams干沉降模型中湿度计算方法,使模型具有更加广泛的使用范围。利用改进后的模型讨论了湿度、风速、水气温差、破碎表面的转移系数和横向转移系数对不... 为了计算青岛近海海域气溶胶粒子的干沉降通量,运用Gerber提出的湿度公式改进了Williams干沉降模型中湿度计算方法,使模型具有更加广泛的使用范围。利用改进后的模型讨论了湿度、风速、水气温差、破碎表面的转移系数和横向转移系数对不同粒径气溶胶粒子干沉降速率的影响。计算了不同粒径粒子的干沉降速率,并与干沉降速率的文献报道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改进的模型更适合于估算实际区域的气溶胶干沉降通量,可用于青岛近海干沉降通量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lliams模型 干沉降通量 青岛
下载PDF
青岛大气气溶胶的浓度分布和干沉降的观测研究 被引量:16
20
作者 张仁健 浦一芬 +3 位作者 徐永福 盛立芳 金井豊 太田充恒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2004年第2期390-395,共6页
根据青岛沙尘天气历史资料和近年来的青岛地面气溶胶观测资料 ,分析了青岛沙尘日数的长期变化趋势、季节变化特征以及气溶胶质量浓度、谱分布和干沉降的季节变化。分析结果表明 ,1 961~ 1 988年青岛沙尘日数呈波动变化 ,且幅度较大。 1... 根据青岛沙尘天气历史资料和近年来的青岛地面气溶胶观测资料 ,分析了青岛沙尘日数的长期变化趋势、季节变化特征以及气溶胶质量浓度、谱分布和干沉降的季节变化。分析结果表明 ,1 961~ 1 988年青岛沙尘日数呈波动变化 ,且幅度较大。 1 999年以来沙尘日数明显增加 ,且以浮尘天气为主。青岛在 1 961~ 2 0 0 1年扬沙日数年平均值为 1 83天 ,是北京同期的 1 3% ;年浮尘日数为 2 93天 ,是北京同期的 75 %。青岛沙尘发生日数主要集中在冬春季 ,春季最高 ,冬季次高 ;夏季没有沙尘天气 ,秋季很低。青岛气溶胶质量浓度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春季最高 ,冬季次之 ,秋季又次之 ,夏季最低。大流量观测的总悬浮颗粒物(TSP)年平均浓度为 1 77μgm- 3,安德森分级采样器观测的气溶胶质量浓度为 1 2 3μgm- 3,两者的差别与不同的观测时间和观测仪器有关。在 3月和 4月 ,粗细粒子的浓度相差很大 ,粗粒子分别占总浓度的 80 %和 62 %。青岛气溶胶沉降通量在 0 0 6~ 0 2gm- 2 d- 1 之间 ,平均值为 0 1 3gm- 2 d- 1 ,是北京沉降通量的 3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溶胶 物理特性 干沉降 青岛 沙尘天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