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干热干旱河谷区和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还林还草模式初步研究 被引量:17
1
作者 李世东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5-38,共4页
为了得出符合中国国情的退耕还林还草模式 ,针对我国退耕还林还草主要在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开展的实际 ,在两大流域分别选取一个典型的植被恢复困难的类型区 ,即长江上游的干热干旱河谷区、黄河上中游的黄土丘陵沟壑区 .利用适地适树... 为了得出符合中国国情的退耕还林还草模式 ,针对我国退耕还林还草主要在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开展的实际 ,在两大流域分别选取一个典型的植被恢复困难的类型区 ,即长江上游的干热干旱河谷区、黄河上中游的黄土丘陵沟壑区 .利用适地适树理论、正交实验设计和建立半永久全封闭径流观测场的方法 ,对树种的选择、配置和生态效益进行了研究 .最后提出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有机结合的退耕还林还草模式 ,包括其类型区域范围、自然资源特点、社会经济特点、主要限制因子、基本技术思路、林草类型结构、植被恢复方式、植被恢复技术、主要树种草种、经营管护方式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热干旱河谷区 黄土丘陵沟壑 退耕还林还草模式
下载PDF
西南地区森林生态安全屏障构建途径与对策 被引量:3
2
作者 刘兴良 刘杉 +12 位作者 包维楷 李旭华 李贵祥 朱万泽 喻理飞 蔡蕾 潘红丽 冯秋红 李慧超 徐峥静茹 胡宗达 张利 刘千里 《陆地生态系统与保护学报》 2022年第5期84-94,共11页
西南林区是我国第二大林区,也是我国25个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和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热点地区之一,还是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物种基因库,构建西南地区生态安全屏障,可为我国西南地区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生态保护与修复等国家战略推进... 西南林区是我国第二大林区,也是我国25个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和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热点地区之一,还是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物种基因库,构建西南地区生态安全屏障,可为我国西南地区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生态保护与修复等国家战略推进提供生态安全保障。本文论述了西南林区森林生态系统的特殊性和重要生态地位,综合分析了西南地区森林资源质量、水土流失、土地沙化、自然灾害等方面的现状与存在问题。从西南林区生态保护与修复建设目标、碳达峰碳中和任务和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战略、防灾减灾能力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与文化生活等方面,论述了建设生态安全屏障的必要性。从防护林体系科学合理的规划和总体布局、现有林保护与修复、低效林结构调整与功能提升、干热干旱河谷区植被恢复与重建等方面,提出了构建西南林区生态安全屏障的途径和生态对策,为西南地区森林生态系统多功能经营、生态系统管理、天然林保护与修复、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地 生态安全屏障 亚高山地 喀斯特地 干热干旱河谷区 生态系统管理
下载PDF
长江上游地区林业生态建设与治理模式(续)
3
《林业实用技术》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34-34,共1页
长江上游从四川三江口至岷江口的金沙江河谷地段,受焚风效应影响,在海拔1600m以下的沿江两岸形成了一个“气候飞地”的干热河谷区,面积近7000km^2。大于或等于比10℃年有效积温达5500℃,年平均气温大于18℃;年均降水量小于700mm。... 长江上游从四川三江口至岷江口的金沙江河谷地段,受焚风效应影响,在海拔1600m以下的沿江两岸形成了一个“气候飞地”的干热河谷区,面积近7000km^2。大于或等于比10℃年有效积温达5500℃,年平均气温大于18℃;年均降水量小于700mm。干燥度大于1.5;水土流失严重,泥石流、滑坡频繁。由于高温、水分亏缺、土壤承载力低、适生树种少、种植资源缺乏,造成人工造林与天然植被恢复困难,植被覆盖率不足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上游地 林业生态建设 治理模式 干热干旱河谷区 雨季造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