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陕西关中及周边地区近500年来初夏干燥指数序列的重建 被引量:52
1
作者 刘洪滨 邵雪梅 黄磊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20-229,共10页
本文采用华山东峰、西峰和南峰的华山松树轮宽度差值年表重建了 1 5 0 0年以来中国陕西关中及周边地区的初夏干燥指数序列 ,对重建序列进行了统计特征分析 ,并同大尺度大气环流场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 :华山年表的变化与该地区初夏... 本文采用华山东峰、西峰和南峰的华山松树轮宽度差值年表重建了 1 5 0 0年以来中国陕西关中及周边地区的初夏干燥指数序列 ,对重建序列进行了统计特征分析 ,并同大尺度大气环流场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 :华山年表的变化与该地区初夏平均干燥指数序列的变化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可用来重建该地区的初夏干燥指数序列 ;该地区在 1 5 0 2~ 1 5 1 1年、1 5 70~ 1 5 80年以及 1 80 7~ 1 81 4年间的初夏季节存在 3次较为严重的干旱 ;该地区初夏干燥指数变化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周期特征 ,其中以 1 3a左右和 4a左右的周期最为显著 ,但周期特征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重建序列在 1 784年前后发生了一次较大幅度的方差变化 ,而 1 5 87年前后的均值突变则表现为干燥指数值的急剧降低 ;该地区初夏季节的干燥程度可能与前期极涡的中心强度及冷空气活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陕西 气候变化 树轮 华山松 干燥指数 冷空气活动 古气候
下载PDF
利用贺兰山北部树轮资料重建过去270年以来6~8月平均干燥指数 被引量:27
2
作者 刘禹 王雷 +1 位作者 史江峰 蔡秋芳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40-544,共5页
采用油松树轮晚材宽度,重建了贺兰山北部地区过去270年以来夏季(6~8月)干燥指数,重建序列的方差解释量(R2)为52%。并发现干燥指数大于均值的年份有1745~1756年、1847~1864年、1925~1933年,小于均值的年份有1731~1744年、1775~178... 采用油松树轮晚材宽度,重建了贺兰山北部地区过去270年以来夏季(6~8月)干燥指数,重建序列的方差解释量(R2)为52%。并发现干燥指数大于均值的年份有1745~1756年、1847~1864年、1925~1933年,小于均值的年份有1731~1744年、1775~1788年、1798~1808年、1865~1877年、1973~1992年;11年滑动平均后发现18世纪50年代前后、19世纪50~60年代、20世纪20年代后期以及30年代初为较干旱时期,干旱时期干燥度变率较小,而湿润时段干燥度变率较大,反映了贺兰山地区气候变化的一个特点,即干旱年会连续出现;周期分析表明,干燥度指数存在22年的准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贺兰山 树轮 干燥指数
下载PDF
辐射干燥指数影响下NDVI与气候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9
3
作者 周涛 仪垂祥 史培军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12-518,共7页
在全球1o ×1o 分辨率格点数据的基础上研究了1986~1990年多年平均NOAA/AVHRR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 与多年平均降水(Pcp)、多年平均净辐射量(NetRn)、多年平均辐射干燥指数(RDI) 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 NDVI与降水、辐射干燥... 在全球1o ×1o 分辨率格点数据的基础上研究了1986~1990年多年平均NOAA/AVHRR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 与多年平均降水(Pcp)、多年平均净辐射量(NetRn)、多年平均辐射干燥指数(RDI) 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 NDVI与降水、辐射干燥指数总体上存在对数关系,NDVI与净辐射量总体上存在线性关系。(2) 在不同的辐射干燥指数下,NDVI与降水、净辐射的相关性存在很大的差异。当辐射干燥指数小于1时,ND-VI与降水、净辐射之间存在明显的非线性关系;当它大于1且小于2时,NDVI与降水的非线性关系略好于线性关系;当它大于2且小于10时,它们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而当辐射干燥指数大于10时,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很小。(3) 以全球13种植被为基础,分别研究了不同植被类型下的NDVI与降水、辐射干燥指数、净辐射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下的NDVI与这些气候因子的相关性不同,分层聚类的结果表明,这13种植被类型下的NDVI与降水、净辐射的关系可以分为4种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 净辐射 辐射干燥指数 NDVI
下载PDF
上海地区农业界限温度和干燥指数的长期变化
4
作者 王德瀚 《科技通报》 1989年第1期22-24,共3页
用上海1873—1984年气象观测资料,研究上海地区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15℃、20℃的持续期和积温以及干燥指数的长期变化特征.发现若干有意义的事实.
关键词 农业界限温度 干燥指数 研究 上海
下载PDF
锡林郭勒盟潜在蒸散量和干燥指数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4
5
作者 马梓策 于红博 +1 位作者 曹聪明 张巧凤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9-26,共8页
研究锡林郭勒盟潜在蒸散量(PET)和干燥指数(IA)的时空分布特征,了解该地区的干旱状况,对进一步研究该地区植被状况、环境变化和农业水资源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利用研究区及周边共11个气象站点1957-2016年的气象资料,根据彭曼蒙特斯模型(... 研究锡林郭勒盟潜在蒸散量(PET)和干燥指数(IA)的时空分布特征,了解该地区的干旱状况,对进一步研究该地区植被状况、环境变化和农业水资源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利用研究区及周边共11个气象站点1957-2016年的气象资料,根据彭曼蒙特斯模型(P-M模型)和干燥指数(IA)计算公式,得到潜在蒸散量(PET)和IA值,采用3种突变检测方法、径向基函数插值法和偏相关分析,探讨了PET和IA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1957-2016年多年平均PET为875.82 mm,多年平均IA为0.6156,均呈增加趋势;PET年内分布主要集中在夏季,占比达46.28%,冬季最小,占比仅有4.15%,IA春季最大,最为干旱,夏季最小,相对湿润;PET和IA均呈自东北向西南增加的趋势;PET在1984和1998年发生突变,IA在1998和2001年发生突变;PET和IA对风速敏感程度最强。1957-2016年研究区干旱化程度呈增加趋势,多年统计表明春季最旱,空间分布上由东北至西南干旱化程度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在蒸散量 干燥指数 气候因子 变化趋势 锡林郭勒盟
下载PDF
基于树轮资料木兰围场初夏气温及干燥指数重建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旸 徐康 关文彬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41-148,共8页
河北省木兰围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京津冀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为了解该地区的历史气候变化过程,助力生态保护和治理,根据树轮气候学方法,研究采用围场地区油松和鱼鳞云杉的树轮资料,分别建立2种树木的标准化年表、差值年表和自相... 河北省木兰围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京津冀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为了解该地区的历史气候变化过程,助力生态保护和治理,根据树轮气候学方法,研究采用围场地区油松和鱼鳞云杉的树轮资料,分别建立2种树木的标准化年表、差值年表和自相关年表,分析各年表与气候因子及生态气候指标的相关性,并重建历史气候序列。结果表明:研究区内树木的径向生长主要受夏季气温和年降水量的影响,各年表均与湿润指数及干燥指数显著相关(P<0.01)。利用油松标准化年表重建的木兰围场5—6月均温、5月气温及干燥指数序列,其方差解释量分别达到48.1%、39.9%和33.8%。重建结果与相邻地区的树轮研究一致并与20世纪重大旱灾记录对应,证明重建可靠并说明区域气候变化有一致性。对重建序列进行的滑动平均和功率谱分析表明,1909—2008年间,围场地区大致经历了4个高温干旱期和3个低温湿润期,并存在准21年的显著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松 鱼鳞云杉 年表 生态气候指标 干燥指数 树轮资料
下载PDF
基于干燥指数的近45年云南滇中地区干湿状况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9
7
作者 曹言 王杰 +2 位作者 黄英 张雷 戚娜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43-249,共7页
基于1970—2014年云南省滇中地区9个气象站点的气象数据,以Penman-Monteith公式为基础计算干燥指数,结合M-K检验法和5a滑动平均法,分析了滇中地区干湿状况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滇中地区实际蒸散量与潜在蒸散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基于1970—2014年云南省滇中地区9个气象站点的气象数据,以Penman-Monteith公式为基础计算干燥指数,结合M-K检验法和5a滑动平均法,分析了滇中地区干湿状况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滇中地区实际蒸散量与潜在蒸散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的潜在蒸散量适合滇中地区;(2)滇中地区干燥指数多年平均值为1.55,属于半干旱区,近45年干燥指数整体呈上升趋势,上升幅度约为0.063/10a,春季干燥指数呈减小趋势,减小幅度约为0.025/10a,夏季、秋季和冬季均干燥指数呈上升趋势,其中秋季呈现显著上升趋势,上升幅度依次为0.024/10a,0.111/10a,0.476/10a,M-K检验结果表明干燥指数发生突变的时间主要集中在20世纪70年代中前期和2009年左右;(3)滇中干燥指数受降水影响最为显著,整体上呈中间高,东西低的分布特征,冬季最干,春季较秋季干,夏季最湿;(4)在年尺度上变干趋势由中西部向东部越来越明显,春季变湿趋势由东部向中西部越来越明显,夏季变干趋势由中间向东西部越来越明显,秋季变干趋势由西北向东南越来越明显,冬季变润区主要分布在中部、东北部和东南部,变干区主要分布在西北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指数 干湿状况 滇中地区 时空分布 变化趋势
下载PDF
可燃物干燥指数在草地火险预警中的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黄宝华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87-195,共9页
在草地生物物理特性基础上,结合能量交换原则(由遥感和气象数据得到显热和潜热通量)提出了可燃物干燥指数( Fd ),并将其应用于山东省草地火险监测。 Fd 较好解决了山东省草地火灾风险预警时空预测问题,提高了火险的估算精度,能够随时间... 在草地生物物理特性基础上,结合能量交换原则(由遥感和气象数据得到显热和潜热通量)提出了可燃物干燥指数( Fd ),并将其应用于山东省草地火险监测。 Fd 较好解决了山东省草地火灾风险预警时空预测问题,提高了火险的估算精度,能够随时间变化动态预警山东省每日高火灾风险区域。将 Fd 与美国潜在火险模型(fire potential index,FPI)用于2010年4月8日的火险预警研究,结果表明 Fd 较 FPI 能够更好地指示火险。在等间距火险分类法中,2010年31个火点数据 Fd 值在Ⅲ级以上的占87.1%,Ⅰ级为0,火灾发生地点与火灾风险预警高的区域吻合较好。由 Fd 曲线图可以看出 Fd 与草地植被生长季节有着紧密的关系,初期和发育期的 Fd 值较高,但呈下降趋势;中期 Fd 值低;晚期 Fd 值高,并呈现上升趋势。总体说明了 Fd 指数在草地生长阶段火险预报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热通量 显热通量 可燃物干燥指数 草地火险
下载PDF
我国辐射干燥指数的时空分布及其年干湿分型
9
作者 韩照宇 《山西气象》 1989年第1期20-25,共6页
关键词 辐射干燥指数 干旱型 湿润型 气候
下载PDF
东北地区近40年干燥指数变化趋势及其气候敏感性 被引量:39
10
作者 郑红星 刘静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765-1774,共10页
基于东北地区91个站点1971~2008的常规气象资料,应用Mann-Kendall方法分析了区内近40年干燥指数的变化趋势,并基于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了干燥指数对各气象要素的敏感性系数,分析了气候变化影响下,干燥指数气候敏感系数的变化规律... 基于东北地区91个站点1971~2008的常规气象资料,应用Mann-Kendall方法分析了区内近40年干燥指数的变化趋势,并基于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了干燥指数对各气象要素的敏感性系数,分析了气候变化影响下,干燥指数气候敏感系数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1)东北地区近40年来干燥指数以0.06/10a的趋势增加,2000年以来为近40年最干燥的时期;(2)东北地区干燥指数对实际水汽压的敏感性仅次于降水,而对平均风速的敏感系数最小;(3)干燥指数对气温变化的敏感性由北向南增加,对水汽压变化的响应以东部地区最为强烈,对太阳辐射变化的敏感响应区域为长白山山麓一带,而对风速变化响应较为敏感的区域则为东北大平原的西部和大兴安岭的南段;(4)近40年来东北地区干燥指数对于气温、风速以及太阳辐射敏感程度呈增加趋势,而对水汽压的敏感程度明显减弱。气温升高和降水减少是东北地区干燥程度加深的主要原因,但水汽压的增加、太阳辐射的减少和风速的减少缓解了这一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指数 气候变化 敏感系数 东北地区
原文传递
基于干燥指数的洮儿河中上游地区水分适宜性的时间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素景 李丽娟 +2 位作者 李九一 刘佳旭 李创新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49-154,共6页
根据洮儿河中上游地区1961-2012年的气象水文资料,计算了其干燥指数,利用干燥指数评价其水分适宜性。结果表明:近52年以来,洮儿河中上游地区的干燥指数呈下降趋势,但下降趋势不明显,多年平均干燥指数为2.36,水分较不适宜;1961-2012年干... 根据洮儿河中上游地区1961-2012年的气象水文资料,计算了其干燥指数,利用干燥指数评价其水分适宜性。结果表明:近52年以来,洮儿河中上游地区的干燥指数呈下降趋势,但下降趋势不明显,多年平均干燥指数为2.36,水分较不适宜;1961-2012年干燥指数的四季变化中冬季的干燥指数最大,为18.59,水分不适宜,夏季的干燥指数最小,为1.35,水分较适宜;洮儿河中上游地区干燥指数在1983年左右发生了一次由增大到减小的突变,在1995年左右发生了一次由减小到增大的突变,各时段的水分状况均为较不适宜;干燥指数包含了多个不同的时间尺度的周期变化和演变特征,主要有4-6年、11年和29年三种尺度的周期变化规律,在未来几年内,洮儿河中上游地区干燥指数将处于偏小期,水分适宜状况好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指数 时间变化 突变分析 MORLET小波 洮儿河
原文传递
新疆艾比湖绿洲干燥指数变化特征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桉赫 丁建丽 +2 位作者 董煜 张钧泳 谭娇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44-252,共9页
基于艾比湖绿洲4个气象站1960-2013年逐月的气候资料,计算了干燥指数。结果表明:(1)艾比湖绿洲近54 a干燥指数的均值为6.97,属于干旱地区,干燥指数呈显著下降趋势,并且持续性较强,下降幅度约为0.49·(10a)^-1(P<0.05);夏季的干... 基于艾比湖绿洲4个气象站1960-2013年逐月的气候资料,计算了干燥指数。结果表明:(1)艾比湖绿洲近54 a干燥指数的均值为6.97,属于干旱地区,干燥指数呈显著下降趋势,并且持续性较强,下降幅度约为0.49·(10a)^-1(P<0.05);夏季的干燥指数最大,为9.04,冬季最小,仅为2.20。(2)艾比湖绿洲全年干燥指数在1985年发生突变性减小,夏季和冬季发生突变性减小的年份为1991年和1983年,而春季和秋季不存在突变点。(3)艾比湖绿洲干燥指数的演变过程存在着7~8 a和20~21 a的周期变化,其变化的第一主周期为9 a,第二、三周期分别为21 a和5 a。(4)干燥指数对于风速的变化最为敏感,并且相对贡献率最高,而日照时数的变化最不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洲 干燥指数 气候变化 敏感系数 艾比湖 新疆
原文传递
地理生态学的干燥度指数及其应用评述 被引量:232
13
作者 孟猛 倪健 张治国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853-861,共9页
干燥度指数 (Aridityindex ,AI,该文特指气候干燥度 )是表征一个地区干湿程度的指标 ,在地理学和生态学研究中长期应用 ,近来成为全球变化研究中经常涉及到的气候指标之一 ,尤其是气候变化和干旱化、荒漠化等研究。该文列举了国内外目... 干燥度指数 (Aridityindex ,AI,该文特指气候干燥度 )是表征一个地区干湿程度的指标 ,在地理学和生态学研究中长期应用 ,近来成为全球变化研究中经常涉及到的气候指标之一 ,尤其是气候变化和干旱化、荒漠化等研究。该文列举了国内外目前存在的 2 2种干燥度指数 ,并对目前常用的 8种指数进行了详细描述和分析 ,包括各自的原理、计算方法和在生态学与地理学研究中的应用等。结合其应用和中国的实际状况 ,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 ,认为修改后的谢氏干燥度、deMartonne干燥度和Holdridge可能蒸散率 (等同于某种意义上的干燥度 )计算方法简单实用 ,有着明确的物理学和生态学意义 ,与我国的实际情况对应性较强 ,适合于中国气候变化及其相关的干旱化、荒漠化等方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生态学 干燥指数 可能蒸散量 气候变化 干旱化 荒漠化
下载PDF
华北平原干燥度指数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韩宇平 张冰 +1 位作者 黄会平 肖恒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95-703,共9页
干燥度指数作为潜在蒸散量和降水量之比,是表征气候干湿状况的重要指标。基于1960-2014年华北平原59个站点逐日气象数据,通过Morlet函数、Mann-Kendall检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探讨了华北平原干燥度指数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 干燥度指数作为潜在蒸散量和降水量之比,是表征气候干湿状况的重要指标。基于1960-2014年华北平原59个站点逐日气象数据,通过Morlet函数、Mann-Kendall检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探讨了华北平原干燥度指数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区域多年平均干燥度在0.97-3.50之间,呈现出自西向东、自北向南、自西北向东南逐渐减少的空间特征。(2)时间上,干燥度年际线性变化趋势不明显,但存在周期结构性,主周期为15 a左右;年内季节变化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空间上,河南省大部分地区干燥度指数呈减小趋势,而河南外大部分地区呈增加趋势。(3)1960-2014年华北平原干燥度指数不存在显著的突变点。(4)干燥度指数的气象影响因子分析表明,水分因子对干燥度影响最大,且呈负作用;其次为日照时数和风速,呈正作用;空气冷热状况对干燥度影响最小,呈正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平原 干燥指数 Morlet函数 MANN-KENDALL检验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中值温度和干燥度指数计算及其应用的简便方法 被引量:3
15
作者 郁家成 吴长春 +4 位作者 黄小燕 郁阳 吴必文 周明 郭秀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5039-5046,共8页
利用合肥2003年逐日温度资料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发现中值温度与最低、最高及平均温度之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回归模型的拟合优度均在96.8%以上。依据合肥多年逐日中值温度和平均温度的回归分析,建立了一元回归方程y=1.0026x-0.46... 利用合肥2003年逐日温度资料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发现中值温度与最低、最高及平均温度之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回归模型的拟合优度均在96.8%以上。依据合肥多年逐日中值温度和平均温度的回归分析,建立了一元回归方程y=1.0026x-0.4683,并通过了α=0.001水平检验;对其他地区资料进行分析也发现有同样规律,这充分表明了日中值温度与日平均温度之间存在极显著回归关系。另外,根据合肥多年气象资料,对"蒸降比"与积温干燥度指数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建立了干燥度指数计算的新公式Ye=0.282054+0.552118E/r。方法可直接利用蒸发量和降水量常规气象数据,简便地计算出各年份干燥度指数;也可用在低于10℃期间,以便计算年内各季节或月份干燥度指数;经分析验证,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值温度 干燥指数 相关回归分析 计算 应用 简便方法
下载PDF
辽西地区干燥度指数—区域湿润状况的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周葆果 曹颖 《辽宁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1-33,共3页
干燥度指数是气候学的概念,是气候区划的主要参考因子。干燥度指数反应了一个区域的湿润状况,是特定区域生态建设的理论之一。文章通过修改后的谢良尼诺夫公式计算辽西地区1999~2003年的干燥度指数,以明确该地区的湿润状况。结果表... 干燥度指数是气候学的概念,是气候区划的主要参考因子。干燥度指数反应了一个区域的湿润状况,是特定区域生态建设的理论之一。文章通过修改后的谢良尼诺夫公式计算辽西地区1999~2003年的干燥度指数,以明确该地区的湿润状况。结果表明:辽西地区属于森林和草原地带,在这一地区恢复森林是可能的,也是可行的;该地区属于半干旱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交错地带,且降雨变差系数变化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西地区 干燥指数 湿润状况
下载PDF
长江上游流域地表干燥度指数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气象因子的响应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杨少康 刘冀 +3 位作者 张特 曹孟 程雄 刘艳丽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1-108,共8页
长江上游流域作为我国重要的水资源区,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揭示其地表干燥度演变规律,对于流域水旱灾害防治、生态环境保护及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采用长江上游流域67个气象站1961-2019年逐月气象数据,利用Penman-Monteit... 长江上游流域作为我国重要的水资源区,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揭示其地表干燥度演变规律,对于流域水旱灾害防治、生态环境保护及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采用长江上游流域67个气象站1961-2019年逐月气象数据,利用Penman-Monteith模型计算潜在蒸散量,进一步计算地表干燥度指数(AI),采用气候倾向率、累积距平法、滑动t检验、Mann-Kendall检验法及Morlet小波方法分析AI时空变化特征,采用气候敏感系数法评估AI对主要气象因子的敏感性,进而量化各气象因子对AI变化的贡献率。结果表明:长江上游流域年平均降水量以0.809 mm/10a的速率显著下降(P<0.05),潜在蒸散量以0.946 mm/10a的速率显著上升(P<0.05),流域平均AI值以0.014/10a的速率减小,且存在23 a左右的主周期,在1998年发生突变;AI季节性变化显著,冬、春季干燥,夏、秋季相对湿润;长江上游流域多年平均AI分布大致呈东南向西北增加的趋势,半干旱和半湿润区域面积占比分别为47.8%和40.7%;日照时数与平均气温是研究区西北部AI变化的主控因子,风速和相对湿度是东南部AI变化的主控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干燥指数 时空演变 气象因子 贡献率 敏感性 长江上游
下载PDF
辐射干燥指数影响下NDVI与气候因子的关系
18
《中国地理科学文摘》 2003年第4期3-3,共1页
在全球1°×1°分辨率格点数据的基础上研究了1986-1990年多年平均NOAA/AVHRR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与多年平均降水(Pcp)、多年平均净辐射量(NetRn)、多年平均辐射干燥指数(RDI)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ND-VI与降水、辐... 在全球1°×1°分辨率格点数据的基础上研究了1986-1990年多年平均NOAA/AVHRR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与多年平均降水(Pcp)、多年平均净辐射量(NetRn)、多年平均辐射干燥指数(RDI)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ND-VI与降水、辐射干燥指数总体上存在对数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指数 气候因子 年平均 归一化植被指数 AVHRR 对数关系 NOAA 辐射量 净辐射 植被类型
下载PDF
兴安盟岭南地区干燥度指数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19
作者 尹春艳 赵举 +4 位作者 戚迎龙 李彬 张宇 刘虎 刘晓宇 《北方农业学报》 2020年第6期108-113,共6页
【目的】明确兴安盟岭南地区干燥度指数年际变化特征及其主要气象影响因子,从而准确估算未来当地干旱变化趋势,指导农业生产和农业节水。【方法】采用距平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等方法评价1973-2018年6个气象要素(日平均最高温度、日平均... 【目的】明确兴安盟岭南地区干燥度指数年际变化特征及其主要气象影响因子,从而准确估算未来当地干旱变化趋势,指导农业生产和农业节水。【方法】采用距平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等方法评价1973-2018年6个气象要素(日平均最高温度、日平均最低温度、日平均相对湿度、日平均风速、日平均日照时数、降水量)对干燥度指数的影响,分析了不同时间尺度上的干燥度指数变化。【结果】兴安盟岭南地区年干燥度指数为1.80~7.02,多年平均值为3.50;干燥度指数最大值出现在2004年,为7.02,次大值出现在2001年,为5.69;最小值出现在1998年,为1.80,次小值出现在1991年,为1.97。通过距平分析,气候倾向率为每10年增加0.1(P<0.01),气候呈变干趋势;在各气候因子对干燥度指数的逐步回归分析中,日最低温度、平均相对湿度、平均风速和降水量构成因素的直接通径系数绝对值的大小依次为降水量>平均相对湿度>平均风速>日最低温度,应用回归方程估测干燥度指数可靠程度总贡献达到了86.31%。【结论】兴安盟岭南地区1973-2018年有整体变干的趋势,干燥度指数对平均风速最敏感;平均风速减少是引起兴安盟岭南地区干燥度指数变化的最主要气候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指数 气象因素 气候变化 回归分析 通径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