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北平原地震带b值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12
1
作者 王熠熙 张辉 +4 位作者 刘双庆 曹井泉 李赫 陈嵩 高也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88-195,共8页
利用华北地区近44年地震资料,在区域地震序列完整性分析的基础上,用最小二乘法进行b值时间扫描计算,用最大似然法进行b值空间扫描计算。时间扫描中的b值为研究区内每个扫描窗口的平均b值,因此其变化幅度不大,基本保持在0.62~1.05之间。... 利用华北地区近44年地震资料,在区域地震序列完整性分析的基础上,用最小二乘法进行b值时间扫描计算,用最大似然法进行b值空间扫描计算。时间扫描中的b值为研究区内每个扫描窗口的平均b值,因此其变化幅度不大,基本保持在0.62~1.05之间。研究区b值空间分布范围基本维系在0.5~1.4,低b值区域为昌平—宝坻断裂段和唐山—迁安断裂段,变化范围为0.5~0.7,表明该区域地壳介质正处于相对高应力或闭锁状态,存在未来可能发生中强以上地震的潜在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平原地震 B值 时间扫描 空间扫描 地震活动参数 地震样本量
下载PDF
河北平原地震带的现今活动性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王玉婷 吕悦军 +1 位作者 谢卓娟 张力方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2年第2期6-14,共9页
根据近41年的现代地震资料,利用地震活动性参数组合、b值空间分布、断裂带分段,并结合历史强震构造背景的综合分析方法,分析河北平原地震带各分段现今地震活动习性和地震危险性。研究结果表明:河北平原地震带存在7个具有不同现今活动习... 根据近41年的现代地震资料,利用地震活动性参数组合、b值空间分布、断裂带分段,并结合历史强震构造背景的综合分析方法,分析河北平原地震带各分段现今地震活动习性和地震危险性。研究结果表明:河北平原地震带存在7个具有不同现今活动习性的分段,其中,唐山—迁安段和东明—阳谷段处于低b值、高应力状态,属于大震后晚期余震活跃或断层震后调整运动结果;昌平—宝坻、天津—肃宁段、新河段、邯郸—磁县及汤西段断层面现今活动习性均处于相对低应力下的频繁或稀疏小震滑动。因此,河北平原地震带未来短期内发生强震的可能性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平原地震 地震活动参数 断裂分段 b值空间分布 现今活动习性
下载PDF
山东平原M5.5地震区域的地震活动性参数因子分析
3
作者 王岩 夏彩韵 +3 位作者 邵媛媛 杨振鹏 郭晓燕 贾丽华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86-891,共6页
引入因子分析方法,对平原地震区域中小震序列的16种地震活动性参数进行降维综合,发现目前综合指数W处于平静幕的最高值区。通过进一步单因子分析结果推测,平原地震区域地下介质可能发生变化,未来华北地区地震活动性有增强趋势。
关键词 地震活动性参数 因子分析 平原地震 华北地震
下载PDF
2023年8月6日山东德州平原M 5.5地震同震变形及地震活动性变化数值模拟
4
作者 孟秋 王子韬 张怀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101-2109,共9页
2023年8月6日,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发生M 5.5地震,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打破了山东省近40年未发生M≥5.0地震的平静期。平原地震震中区域人口稠密,经济发展迅速,其引起的区域地震活动性变化与未来强震发生的可能性是社会关注的热点。本... 2023年8月6日,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发生M 5.5地震,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打破了山东省近40年未发生M≥5.0地震的平静期。平原地震震中区域人口稠密,经济发展迅速,其引起的区域地震活动性变化与未来强震发生的可能性是社会关注的热点。本文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三维模型研究震中孕震环境及其邻区同震形变应力场,利用假定破裂模型模拟地震同震位错,根据库仑应力变化理论探究周围区域地震活动性变化。结果表明,本次地震主要形变集中于发震断层10 km范围内,震中位置库仑应力下降超过500 kPa,未来短期内强震发生概率不大。平原地震对附近地震活动性造成了一定影响,可能促进了北部走滑型中小震活动,抑制了西侧正断型地震的发生。对于华北平原及邻近断层地震活动性变化仍需要更长时间地震数据和更深入的研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原地震 地震活动性 库仑应力变化 有限元数值模拟
下载PDF
2023年山东平原M_(S)5.5地震前重力变化
5
作者 李树鹏 胡敏章 +8 位作者 祝意青 郝洪涛 殷海涛 贾媛 崔华伟 陆汉鹏 张刚 王锋吉 刘洪良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72-1191,共20页
2023年8月6日山东平原发生M_(S)5.5地震,此次地震是山东地区40a以来发生的最大地震。震前山东省地震局在震中附近开展了每年2期的流动重力观测,观测到了震前4a的重力场时空变化。文中利用流动重力观测资料,系统分析了2019年9月以来的区... 2023年8月6日山东平原发生M_(S)5.5地震,此次地震是山东地区40a以来发生的最大地震。震前山东省地震局在震中附近开展了每年2期的流动重力观测,观测到了震前4a的重力场时空变化。文中利用流动重力观测资料,系统分析了2019年9月以来的区域重力场变化特征,并结合形变场、震源机制解、动力环境等探讨了震前重力变化与发震机理。结果表明:1)2022-05—2023-04震中南部重力正值变化>50μGal,区域直径>160km,震中两侧正负差异变化>70μGal;震中重力变化平稳,处于“闭锁”状态。2)区域重力场变化与水平形变场、震源机制解、同震位移场的空间分布具有对应性——震源机制解的压缩区和同震位移场的流入区、沉降区对应了震前的面压缩区与重力下降区;震源机制解的膨胀区和同震位移场的流出区、隆升区,对应了震前的面膨胀区与重力上升区。3)此次地震前重力变化异常的主要原因是深部流体物质迁移,次要原因是上地壳形变产生的重力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原MS5.5地震 重力变化 中期前兆 GPS
下载PDF
平原M5.5地震土壤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6
作者 苏淑娟 陈其峰 +5 位作者 孙豪 刘军 冯梁乐 徐继龙 杨彦明 雒昆利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33-448,共16页
2023年8月6日2时33分,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发生M5.5地震。文中跨震中布设4条长30km的勘测线,现场测量了土壤气Rn、CO_(2)和Hg浓度。结果表明:1)土壤气浓度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差异,震中区与4条测线的东、西两端气体浓度相对较高。2)土壤气... 2023年8月6日2时33分,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发生M5.5地震。文中跨震中布设4条长30km的勘测线,现场测量了土壤气Rn、CO_(2)和Hg浓度。结果表明:1)土壤气浓度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差异,震中区与4条测线的东、西两端气体浓度相对较高。2)土壤气浓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在震中及其东部地区相似,但在震中西部差异较大,在西部旧城断裂(F_(3))附近,Rn和CO_(2)的浓度高于震中区,推测应与地震活动和F_(3)控制的鼻状构造有关。3)Rn、CO_(2)和Hg的浓度在陵县-冠县断裂(F_(1))和F_(3)附近出现高值异常,余震自F_(1)向F_(3)发展,结合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资料推断,平原M5.5地震应与F_(1)和F_(3)共同作用有关。以上结果表明,气体地球化学方法能较好地指示隐伏断层的位置与展布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原M5.5地震 断层土壤气浓度 陵县-冠县断裂 旧城断裂 构造地球化学
下载PDF
华北平原地震带活动性参数计算
7
作者 茅远哲 刘德强 《四川地震》 2024年第4期32-35,共4页
地震带活动性参数是地震危险性分析的核心指标之一,地震统计样本需要以足够时长和时效的资料为基础。为填补地震资料不足造成的影响,本文以华北平原地震带活动性参数为研究对象,在《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15)地震目录基础... 地震带活动性参数是地震危险性分析的核心指标之一,地震统计样本需要以足够时长和时效的资料为基础。为填补地震资料不足造成的影响,本文以华北平原地震带活动性参数为研究对象,在《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15)地震目录基础上,补充华北平原地震带2011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共13年M≥4.0地震的资料,重新计算了地震带活动性参数。结合统计基础和实际数据分析,计算出华北平原地震带b值为0.84,v4结果为3.91。该结果低于第五代区划图确定的b值,体现了后续地震对地震活动特征和活动水平的影响,可为工程地震危险性分析计算和相关业务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平原地震 b值 v4 地震活动性参数 地震危险性分析
下载PDF
山东平原M_(S)5.5地震前岩石圈磁场异常变化及发震机理
8
作者 张海洋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92-898,904,共8页
基于冀鲁交界地区2020~2023年连续4期的流动地磁观测资料,分析区域岩石圈磁场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2023-08-06山东平原M_(S)5.5地震的关系,并结合岩石磁学的实验室结果和断层亚失稳理论,探讨平原地震前的亚失稳特征及发震机理。结果表明:1... 基于冀鲁交界地区2020~2023年连续4期的流动地磁观测资料,分析区域岩石圈磁场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2023-08-06山东平原M_(S)5.5地震的关系,并结合岩石磁学的实验室结果和断层亚失稳理论,探讨平原地震前的亚失稳特征及发震机理。结果表明:1)研究区岩石圈磁场时空变化特征在平原地震前有较为明显的异常反映,2020~2023年震中附近始终存在水平矢量的弱化区,并随着时间推移,出现水平矢量的弱化区逐渐向震中逼近的现象;震中附近始终存在地磁总强度、磁偏角、垂直分量的0值线。2)2020~2021年度震中附近各测点时序变化具有高度的一致性,较好地反映出测点附近断裂的协同化活动状态,或许可以作为识别断层进入亚失稳阶段的特征之一。3)分析应力与磁场强度的关系可知,林南断裂中东段、聊城-兰考断裂东北段地磁场总强度增大,地壳应力应处于释放状态;堂邑断裂、林南断裂西段地磁场总强度减小,地壳应力应处于积累状态。前者应力释放对后者的应力积累有促进作用,可能会导致后者的剪应力瞬时增加并超过其强度发生失稳,从而引发平原地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原M_(S)5.5地震 流动地磁 岩石圈磁场异常变化 亚失稳理论 发震机理
下载PDF
2023年8月6日山东平原5.5级地震震源参数初步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张雅茜 戴丹青 +6 位作者 杨志高 席楠 张建勇 韩光洁 徐泰然 邓文泽 孙丽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02-912,共11页
北京时间2023年8月6日2时33分山东德州市平原县(37.16°N,116.34°E)发生5.5级地震,中国地震台网中心部署的预警试运行系统于震后7.5s产出首报预警结果。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于震后2min发布自动速报结果,于震后10min发布正式速报结... 北京时间2023年8月6日2时33分山东德州市平原县(37.16°N,116.34°E)发生5.5级地震,中国地震台网中心部署的预警试运行系统于震后7.5s产出首报预警结果。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于震后2min发布自动速报结果,于震后10min发布正式速报结果,同时联合多家单位启动地震应急产品产出工作,共产出震源参数、历史地震、地震构造、震源机制、余震精定位、推测烈度和震源破裂过程等9类应急产品。结果显示,本次地震发生在林南断裂附近,震源机制解表明该地震为一次走滑型事件;余震精定位结果显示余震展布呈近NEE向,与震中附近断裂方向一致;烈度速报推测极震区烈度达Ⅷ度,区域面积约528km^(2),Ⅶ度及以上区域总面积约1694k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原地震 地震速报 震源机制 地震烈度 破裂过程
下载PDF
应急管理部门震后网络舆情应对研究——以山东德州平原县5.5级地震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孙圣鉴 邓铎 《中国应急救援》 2023年第6期76-80,87,共6页
本文以发生在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5.5级地震为例,利用舆情监测系统对本次地震24小时内网民舆情进行检索分析,结合应急管理部门的引导过程,发现不足之处,进而探讨国内地震发生后应急管理部门如何应对网络舆情,为今后防震减灾舆论引导工作... 本文以发生在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5.5级地震为例,利用舆情监测系统对本次地震24小时内网民舆情进行检索分析,结合应急管理部门的引导过程,发现不足之处,进而探讨国内地震发生后应急管理部门如何应对网络舆情,为今后防震减灾舆论引导工作带来思考与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德州平原县5.5级地震 地震应急 网络舆情 思考应对
下载PDF
2023年山东平原M_(S) 5.5地震宽频带面波震级和近场地震动反应谱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11
作者 韩光洁 刘奕君 席楠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3年第6期13-19,共7页
2023年8月6日山东平原发生M_(S) 5.5地震,中国地震台网中心获得丰富的测震和强震台站三分量波形数据。使用2°-10°震中距范围内80个台站的宽频带垂直向速度记录,测量该地震的宽频带面波震级;使用震中距200 km范围内1 278个强... 2023年8月6日山东平原发生M_(S) 5.5地震,中国地震台网中心获得丰富的测震和强震台站三分量波形数据。使用2°-10°震中距范围内80个台站的宽频带垂直向速度记录,测量该地震的宽频带面波震级;使用震中距200 km范围内1 278个强震仪和简易烈度计三分量记录,计算近场强震动加速度反应谱值。结果表明,宽频带面波震级M_(S(BB))平均值为5.5,震中西南侧台站测定震级相对偏小,偏大台站多分布在东北侧。近场强震动加速度反应谱呈NE-SW走向的条带状分布特征,沿断层破裂方向衰减慢,垂直断层方向衰减快。宽频带面波震级和加速度反应谱的空间分布特征支持本次地震以东北向单侧破裂为主,对照震中区地震断层资料,本次地震可能属于高唐和陵县-阳信隐伏断裂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原地震 多普勒效应 宽频带面波震级 近场地震动特征
下载PDF
2023年山东平原M_(S) 5.5地震预警处理结果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徐佳静 张雅茜 +1 位作者 席楠 孙丽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3年第6期20-26,共7页
2023年8月6日山东平原发生M_(S) 5.5地震,中国地震台网中心部署的超快速报与预警系统(JEEW)有效处理并产出预警信息。本次地震发生在山东预警区内,震后5.2 s发布首次预警处理结果,使用了5个台站数据,与正式速报结果相比,震中位置偏差3.5... 2023年8月6日山东平原发生M_(S) 5.5地震,中国地震台网中心部署的超快速报与预警系统(JEEW)有效处理并产出预警信息。本次地震发生在山东预警区内,震后5.2 s发布首次预警处理结果,使用了5个台站数据,与正式速报结果相比,震中位置偏差3.5 km,震级偏差-0.5,盲区半径16 km。首报预警震级偏小,主要是因为震后短时间内有效波形数据较少;后续预警震级整体偏大,主要与华北平原沉积盆地存在放大效应、不同震级算法和触发站网数量有关。结果表明,JEEW预警系统在本次地震中产出效果较好,但其震级算法尚有待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预警 预警处理结果分析 山东平原M_(S)5.5地震
下载PDF
基于PI方法的华北2019年以来3次M_(S)≥5.0地震回溯性预测研究
13
作者 宋程 张永仙 +4 位作者 夏彩韵 毕金孟 张小涛 吴永加 徐小远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0-134,共15页
本文应用图像信息(PI)方法对2023年山东平原M_(S)5.5地震、2021年江苏大丰海域M_(S)5.0地震和2020年河北古冶M_(S)5.1地震进行了回溯性预测研究。以华北局部(32°N~42°N,114°E~122°E)为研究区域,在网格尺度分别为0.5... 本文应用图像信息(PI)方法对2023年山东平原M_(S)5.5地震、2021年江苏大丰海域M_(S)5.0地震和2020年河北古冶M_(S)5.1地震进行了回溯性预测研究。以华北局部(32°N~42°N,114°E~122°E)为研究区域,在网格尺度分别为0.5°×0.5°和1.0°×1.0°且预测窗长为5 a的两组参数模型下,获取2019—2027年逐年滑动的预测窗热点演化图像。结果显示,当网格尺度为1.0°×1.0°时,PI热点效果优于0.5°×0.5°网格,且对平原地震和大丰海域地震的发震位置指示作用较好。当时间窗长和归一化阈值绝对值同时增大,个别窗口存在古冶地震的有效热点,但未找到热点能同时覆盖3个地震震中所在网格的参数模型。不同参数模型下的PI热点显示,未来3~4 a郯庐断裂带渤海段存在发生M_(S)≥5.0地震的风险。本文研究结果对于华北局部地区M_(S)≥5.0地震危险性分析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23年平原M_(S)5.5地震 2021年大丰海域MS5.0地震 2020年古冶MS5.1地震 图像信息方法 热点迁移
下载PDF
钢-混凝土组合式风力发电塔筒不同环境下地震响应
14
作者 张磊 张璇 +2 位作者 王皓 靳瀚杰 刘昕冉 《华北地震科学》 2023年第4期79-83,共5页
为研究不同场地下钢-混凝土组合型风能发电塔筒类结构的抗震性能,利用有限元软件构建一个风电场现役140 m钢-混凝土组合式塔架精细化模型,针对平原地震和山地地震,选取符合条件的地震波对钢-混凝土组合式塔筒进行非线性时程分析。结果表... 为研究不同场地下钢-混凝土组合型风能发电塔筒类结构的抗震性能,利用有限元软件构建一个风电场现役140 m钢-混凝土组合式塔架精细化模型,针对平原地震和山地地震,选取符合条件的地震波对钢-混凝土组合式塔筒进行非线性时程分析。结果表明,山地地震对于塔筒的各段加速度值均大于平原地震作用,且钢段中上部的响应也高于平原地震,更易引起组合式塔筒的损伤和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混凝土组合式塔筒结构 地震响应 山地地震 平原地震 抗震性能
下载PDF
2018年2月12日河北永清4.3级地震 被引量:9
15
作者 王晓山 周月玲 冯向东 《华北地震科学》 2018年第2期18-22,42,共6页
通过对2018年2月12日河北永清4.3级地震的P波初动震源机制解和波形反演结果相互印证,得到相对可靠的震源机制解,并联合地震地质资料推测发震构造可能为河西务断裂;分析永清地震前河北平原带中南段的地震活动特征、震源机制解、视应力得... 通过对2018年2月12日河北永清4.3级地震的P波初动震源机制解和波形反演结果相互印证,得到相对可靠的震源机制解,并联合地震地质资料推测发震构造可能为河西务断裂;分析永清地震前河北平原带中南段的地震活动特征、震源机制解、视应力得出,震前存在应力场增强的动态过程;最后结合河北平原地震带中段深浅构造特征得出该地区具备发生中强地震的构造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清地震 震源机制 河北平原地震 地震活动 视应力
下载PDF
Pn-Pg震相组合测定震源深度方法的应用研究——以广东和河北地区为例 被引量:2
16
作者 谢静 刘双庆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CAS CSCD 2016年第3期361-366,共6页
在直达波射线走时算法改良的基础上,利用天然地震初至震相Pn、Pg进行组合的方法,对区域地震震源深度进行重新定位,结果显示,广东台网观测报告里震源深度和这里新方法定位深度总体上吻合较好。河北台网观测报告里震源深度普遍偏浅3km^6km... 在直达波射线走时算法改良的基础上,利用天然地震初至震相Pn、Pg进行组合的方法,对区域地震震源深度进行重新定位,结果显示,广东台网观测报告里震源深度和这里新方法定位深度总体上吻合较好。河北台网观测报告里震源深度普遍偏浅3km^6km,新定位结果显示唐山老震区还存在下地壳地震。Pn-Pg震相组合法对唐山老震区的震源深度定位效果一般更深些,同时也进一步反映了断层构造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源深度 Pn-Pg震相组合法 华北平原地震 震相报告
下载PDF
天津市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允秀 《城市与减灾》 2020年第4期14-18,共5页
天津市位于河北平原地震带和张家口—渤海地震带交会部位,历史上曾多次遭受地震灾害。1966年邢台地震以后,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下,预防地震灾害的工作在天津市展开。自那时起至今半个世纪以来,天津市的地震工作机构名称和隶属关... 天津市位于河北平原地震带和张家口—渤海地震带交会部位,历史上曾多次遭受地震灾害。1966年邢台地震以后,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下,预防地震灾害的工作在天津市展开。自那时起至今半个世纪以来,天津市的地震工作机构名称和隶属关系多次变更,工作人员也是换了一茬又一茬,但做好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工作的决心始终没有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震减灾科普 地震灾害 河北平原地震 机构名称 隶属关系 宣传教育 张家口 统一部署
下载PDF
The Activity of Liaocheng-Lankao Buried Fault During the Quaternary —An Important Buried Active Fault in the Eastern China Plain 被引量:1
18
作者 XiangHongfa WangXuechao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2001年第2期124-133,共10页
On the basis of locating by the geochemical prospecting, shallow seismic sounding, drilling, geological profiling, and neogeochronological dating, we first found out the dislocation amount along the Liaocheng-Lankao b... On the basis of locating by the geochemical prospecting, shallow seismic sounding, drilling, geological profiling, and neogeochronological dating, we first found out the dislocation amount along the Liaocheng-Lankao buried fault since the Quaternary and the age of its latest activity phase and determined that the upper break point by the fault dislocation reaches 20 m below the surface. The latest activity phase was in the early Holocene and the fault is a shallow-buried active fault. An average dislocation rate along the fault is 0.12 nun/a since the Quaternary. Thus, it is a buried active fault with intermediate to strong movement strength in the easter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aocheng-Lankao buried fault Quaternary activity Integrated investigation
下载PDF
Discussion of Some Problems in the Research into the Seismotectonics of Strong Earthquakes on the North China Plain
19
作者 Jiang Wali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2007年第2期130-138,共9页
The tectonic characteristics and research problems of five earthquakes with M≥7.0 on the North China Plain over the last 300 years are addressed in the paper, including the cognition that there were no ground fractur... The tectonic characteristics and research problems of five earthquakes with M≥7.0 on the North China Plain over the last 300 years are addressed in the paper, including the cognition that there were no ground fractures in the 1966 Xingtai earthquake, the question caused by the thrust activity of the seismic fault of the Tangshan Earthquake and the discussion of the seismotectonic environment of the 1830 Cixian earthquake and the 1937 Heze earthquake. The author thinks that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problems in research of strong earthquake tectonics in the region is that the status of activity of the main tectonics during the Late Quaternary are unknown. This affects the founding of discrimination criteria for seismotectonics of strong earthquakes on the North China Plain. Discriminating the Holocene active faults from the large number of faults is the most effective method for seismic hazard assessment in the area in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rth China Plain Strong earthquake SEISMOTECTONICS Problem discussing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