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平原河网地区洪涝风险快速分析方法研究
1
作者 乌景秀 卢嘉琪 +3 位作者 刘国庆 范子武 杨帆 洪云飞 《珠江水运》 2023年第5期83-86,共4页
洪涝风险分析是洪涝灾害防御中有效手段。但是随着水雨工情信息变化,洪水风险分析方案存在不确定性和时效性,尤其在平原河网圩区,城市下垫面复杂、闸泵工程众多、洪水二维演进过程交互多,使得平原河网圩区二维淹没模拟时长达数天,不能... 洪涝风险分析是洪涝灾害防御中有效手段。但是随着水雨工情信息变化,洪水风险分析方案存在不确定性和时效性,尤其在平原河网圩区,城市下垫面复杂、闸泵工程众多、洪水二维演进过程交互多,使得平原河网圩区二维淹没模拟时长达数天,不能满足应急防汛支持决策的要求。本文提出了圩区水面率、圩区地形、圩区控制水位等关键指标的平原河网地区洪水淹没快速分析方法,可快速模拟得到圩区淹没水深和淹没范围,可为平原河网区洪涝防御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涝风险分析 平原河网地区 快速模拟 太湖地区 二维淹没
下载PDF
基于HSPF模型的平原河网地区流域划分
2
作者 马仕先 周刚 +2 位作者 童思陈 呼婷婷 胡海珍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76-82,共7页
现有的流域划分方法适用于高差清晰的地区,在平原河网地区适用性较差。为解决平原河网地区流域划分问题,根据平原河网地区的地形地貌特征,提出了一种综合各数据优势的多尺度、分层次的平原河网地区流域划分方法。该方法参考水系、道路... 现有的流域划分方法适用于高差清晰的地区,在平原河网地区适用性较差。为解决平原河网地区流域划分问题,根据平原河网地区的地形地貌特征,提出了一种综合各数据优势的多尺度、分层次的平原河网地区流域划分方法。该方法参考水系、道路、圩堤、闸泵和土地利用类型,结合单元格级网格和网格中心点空间分析数据,生成流域划分参考图。通过建立常州市钟楼区平原河网HSPF水文模型,对提出的平原河网地区流域划分方法进行了模拟应用。结果表明:钟楼区2020~2021年水文过程模拟结果较好,德胜河桥、钟楼大桥和连江桥下站点的相关系数、纳什系数均大于0.75,满足模型模拟精度,提出的平原河网地区流域划分方法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原河网地区 流域划分 DEM HSPF模型 水文模拟
下载PDF
南方平原河网地区水土保持强监管工作实践与思考
3
作者 邓圆谧 邬家海 杨文佳 《中国水土保持》 2023年第3期15-17,共3页
长期以来,南方平原河网地区水土保持工作受重视程度不高,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水土流失已严重影响平原河网城市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嘉兴市为例,详细分析了南方平原河网地区的水土流失特点及成因,介绍了水土保持强监管工作... 长期以来,南方平原河网地区水土保持工作受重视程度不高,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水土流失已严重影响平原河网城市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嘉兴市为例,详细分析了南方平原河网地区的水土流失特点及成因,介绍了水土保持强监管工作的成效和做法,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下一步工作的合理化建议与思考,以全面提升水土保持监管能力和水平,推动嘉兴市生态文明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强监管 南方平原河网地区 嘉兴市
下载PDF
平原河网地区水库溃坝洪水数值模拟分析——以江西省柘林水库为例
4
作者 吴家阳 刘佳明 +1 位作者 单定军 张飞峰 《水利水电快报》 2023年第2期35-42,共8页
为了克服传统一维水动力学模型在模拟平原河网地区溃坝洪水中的不足,准确模拟洪水漫溢堤防后泛洪区溃坝洪水演进过程,建立了平原河网地区水库溃坝洪水计算的一维-二维耦合模型。以江西省柘林水库为例,计算了水库不同工况下的溃坝洪水及... 为了克服传统一维水动力学模型在模拟平原河网地区溃坝洪水中的不足,准确模拟洪水漫溢堤防后泛洪区溃坝洪水演进过程,建立了平原河网地区水库溃坝洪水计算的一维-二维耦合模型。以江西省柘林水库为例,计算了水库不同工况下的溃坝洪水及其在下游洪泛区的演进过程,分析了溃坝洪水的淹没风险。结果表明:柘林水库遭遇可能最大洪水漫顶溃决和管涌渗透破坏溃决工况,坝址洪峰流量分别为87000 m^(3)/s和46000 m^(3)/s;修河干流柘林坝址至虬津河段两侧有山头控制,溃坝洪水可被约束在狭窄的山谷内,水位涨幅较大;虬津以下为开阔的滨湖平原,水位涨幅下降明显。研究成果可为平原河网地区溃决洪水计算提供借鉴,并为柘林水利枢纽工程突发溃坝事件应急处置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坝洪水计算 水动力学模型 平原河网地区 洪水演进 柘林水利枢纽
下载PDF
平原河网地区河流曲度及城市化响应 被引量:29
5
作者 赵军 单福征 +1 位作者 杨凯 吴阿娜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31-637,共7页
河流曲度是河流平面形态的重要表征指标,以平原河网地区典型区域——上海为例,分析了20世纪50年代中心城区高密度河网的河流曲度特征,诊断了近60年以来快速城市化对区域河网及河流曲度的影响。研究认为:①近60年来上海中心城区河网密度... 河流曲度是河流平面形态的重要表征指标,以平原河网地区典型区域——上海为例,分析了20世纪50年代中心城区高密度河网的河流曲度特征,诊断了近60年以来快速城市化对区域河网及河流曲度的影响。研究认为:①近60年来上海中心城区河网密度下降幅度达67.22%,高强度人类活动导致区域河网水系分枝结构与自然规律完全相反;②平原河网地区是顺直型河流的典型发育区域,研究初期上海中心城区顺直型河流占85.40%,进一步分析表明曲度小于1.1的河流比例高达70.57%,河流形态接近于直线型;③上海中心城区消亡河流以顺直型为主,其消亡速率约为较高曲度河流的12倍,采用加权平均曲度指标描述区域河网萎缩对河流曲度的影响具有更好的直观性和科学性;④上海城市河流综合整治实践中,工程水利的倾向性强于生态水利,60.9%的河流整治项目开展了裁弯取直工程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曲度 河流健康 城市化 平原河网地区 上海
下载PDF
平原河网地区河流结构特征及其对调蓄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64
6
作者 袁雯 杨凯 +1 位作者 唐敏 徐启新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17-724,共8页
平原河网地区是河流高度发育并受到城市化深刻影响的区域。本文以上海为例,基于上海及周边城市普遍采用的河流分类和水利片管理系统,分析不同城市化水平地区河流结构的共同特征及其差异性,探讨河流结构对河网调蓄能力的可能影响,提出估... 平原河网地区是河流高度发育并受到城市化深刻影响的区域。本文以上海为例,基于上海及周边城市普遍采用的河流分类和水利片管理系统,分析不同城市化水平地区河流结构的共同特征及其差异性,探讨河流结构对河网调蓄能力的可能影响,提出估算河网调蓄能力的方法。研究表明,平原河网地区河流结构指标反映了该地区河流数量、长度以及低等级河流高度发育的自然地理特征,城市化在达到一定程度后即会干扰河流结构的自身发育规律,并表现为河流发育能力的下降;河流结构在城市化影响下表现出由复杂到简单、由多元到单一的变化趋势;河网调蓄能力受低等级河流数量及结构的影响更大,并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而下降;就整体而言,城市化对河网调蓄能力的影响大于对河流结构的影响;以水面数量和河流结构两项指标作为参数能够更准确地估算河网调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结构 调蓄能力 城市化 平原河网 平原河网地区 河流分类 结构特征 城市化影响 自然地理特征 发育规律
下载PDF
平原河网地区面源污染控制的前置库技术研究 被引量:26
7
作者 张永春 张毅敏 +4 位作者 胡孟春 张龙江 唐晓燕 田猛 吴小敏 《中国水利》 2006年第17期14-18,共5页
本研究提出了平原河网地区面源污染前置库技术,以去除地表径流中的氮、磷污染物质,提出其系统结构,以及关键技术,并开展了示范工程规模上的研究。工程实施后水质和景观得到明显改善,污染负荷得到削减。无降雨和小降雨输入期间,TN、TP、S... 本研究提出了平原河网地区面源污染前置库技术,以去除地表径流中的氮、磷污染物质,提出其系统结构,以及关键技术,并开展了示范工程规模上的研究。工程实施后水质和景观得到明显改善,污染负荷得到削减。无降雨和小降雨输入期间,TN、TP、SS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65.1%、45.3%、62.9%;强降雨时,降雨初期TN、TP、SS污染物去除率分别为70.5%、84.6%、90.9%,而处理后期,TN、TP、SS的去除率达到91.7%、96.2%、9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置库 面源污染控制 平原河网地区 地表径流 总氮 总磷
下载PDF
平原河网地区河流生态修复技术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28
8
作者 黄显峰 郑延科 +2 位作者 方国华 吴俊 王宗志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2017年第5期170-176,共7页
针对平原河网地区河流生态系统问题日益严重的状况,总结了河流生态修复的国内外研究进展,阐述了目前主要应用的河流水质改善、生态护岸建设和河流生态景观建设3个方面的河流生态修复技术,结合江苏省丰县的生态水利建设实例,提出我国河... 针对平原河网地区河流生态系统问题日益严重的状况,总结了河流生态修复的国内外研究进展,阐述了目前主要应用的河流水质改善、生态护岸建设和河流生态景观建设3个方面的河流生态修复技术,结合江苏省丰县的生态水利建设实例,提出我国河流生态修复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生态修复 生态修复技术 河流水质 生态护岸 生态景观 平原河网地区
下载PDF
平原河网地区滨岸带外来植物入侵现状及影响研究——以上海青浦区为例 被引量:14
9
作者 左倬 蒋跃 +2 位作者 薄芳芳 沈蓓蕾 由文辉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65-671,共7页
河流滨岸带作为一种典型的开放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的条件下极易被外来植物所入侵并受到严重影响。以上海青浦区为例,通过对河流滨岸带生态系统入侵植物分布及现状调查,以及对两种入侵植物:白花三叶草(Trifolium repens)和加拿大一枝黄... 河流滨岸带作为一种典型的开放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的条件下极易被外来植物所入侵并受到严重影响。以上海青浦区为例,通过对河流滨岸带生态系统入侵植物分布及现状调查,以及对两种入侵植物:白花三叶草(Trifolium repens)和加拿大一枝黄花(Solidago canadensis)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及其土壤特性的实证研究,探讨外来植物入侵对河流滨岸带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目前该地区河流滨岸带外来入侵植物共有14科24种,其科、种数分别占到该生态系统所有植物的48.3%与26.1%。入侵植物白花三叶草与加拿大一枝黄花在春、秋两季均显著降低了河流滨岸带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此外,两种入侵植物也对当地河流滨岸及土壤特性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对土壤含水量、pH值的影响最为显著。该研究填补了平原河网地区河流滨岸带生态系统外来植物入侵研究的空白,有助于今后开展对该生态系统的评价、恢复及管理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滨岸带 外来入侵植物 物种多样性 土壤理化性质 平原河网地区
下载PDF
平原河网地区土地利用生态适宜性评价——以上海市张江功能区域为例 被引量:12
10
作者 白义琴 阮关心 +1 位作者 张宏伟 杨凯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73-178,共6页
以上海市张江功能区域为研究对象,借助于ArcGIS和Fragstats的统计分析功能,研究2000~2006年区域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特征,表现为区域工业用地增长过快,水域等自然下垫面明显减少,绿色廊道建设不足,区域景观格局空间分布有待优... 以上海市张江功能区域为研究对象,借助于ArcGIS和Fragstats的统计分析功能,研究2000~2006年区域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特征,表现为区域工业用地增长过快,水域等自然下垫面明显减少,绿色廊道建设不足,区域景观格局空间分布有待优化。运用生态适宜性评价方法,划分了生态适宜性评价等级及标准,从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两个维度,构建了以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和河流廊道为主体的土地利用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评价结果表明:生态适宜性综合评价值为0.82,三种用地类型得分处于0.79~0.84之间,均为中度适宜等级;工业和居住用地自然生态建设不足,生物资源保护、环境质量和绿地建设是主要自然限制因子;河流廊道生态效应未能充分发挥,河岸建筑密度、河岸带舒适性、河流廊道连续性和植被结构完整性是主要限制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原河网地区 土地利用 人文生态 自然生态 生态适宜性评价
下载PDF
区域发展与水源保护的协调方法研究——以中国东部平原河网地区为例 被引量:9
11
作者 车越 吴阿娜 杨凯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84-93,108,共11页
本文深入剖析了中国东部平原河网地区区域发展与水源保护的冲突,系统梳理了这一自然地理区域协调区域发展与水源保护的规划、控制、辅助技术手段,初步设计了以资料收集及框架设定、现状调查及评估、管理目标设定、管理策略制定、适应性... 本文深入剖析了中国东部平原河网地区区域发展与水源保护的冲突,系统梳理了这一自然地理区域协调区域发展与水源保护的规划、控制、辅助技术手段,初步设计了以资料收集及框架设定、现状调查及评估、管理目标设定、管理策略制定、适应性管理为架构的基本程序,在此基础上,尝试提出了协调区域发展与水源保护的关键方法,即:基于多目标易损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水源地系统综合评估方法,基于土地利用调控与水源保护区设置的水源地双相圈层保护方法,基于分权型管理思路与全过程利益方参与的水源地合作保护方法,最后以黄浦江上游水源地为研究区域进行了案例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源 水源地 协调 平原河网地区
下载PDF
漕桥河小流域平原河网地区水环境污染分析 被引量:14
12
作者 赵婷婷 李秋艳 +3 位作者 陆丽巧 闫刚 李定龙 张文艺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2期170-175,共6页
作为太湖主要入湖河流的漕桥河流域,地势平缓,河浜密布,是典型小流域平原河网地区。该文通过对流域内污染物来源和污染物特征进行了源解析,得出如下规律:化学需氧量(COD)主要来源于农村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总氮(TN)主要来源于农业种植... 作为太湖主要入湖河流的漕桥河流域,地势平缓,河浜密布,是典型小流域平原河网地区。该文通过对流域内污染物来源和污染物特征进行了源解析,得出如下规律:化学需氧量(COD)主要来源于农村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总氮(TN)主要来源于农业种植业和干湿沉降;NH4-N来源于干湿沉降、农业种植业、工业污染和农村生活污染;总磷(TP)主要来源于种植业和城镇生活污染。4个常规监测断面水质污染指标评价结果表明:丰水期河网地区水质可达到国标Ⅳ类水质标准,平水期、枯水期的水质为劣Ⅴ类;来自武宜运河的客水主要影响上游地区水质,来自太滆运河的客水主要影响下游地区水质。37条主要河浜的等标污染负荷排序结果为:总氮(TN)对漕桥河污染负荷最大,其次为NH4-N。该研究对于漕桥河流域河网水利整治与水环境生态修复规划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对中国南方河网地区的水利整治有一定的借鉴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污染控制 水质 水分析 小流域 漕桥河 平原河网地区 源解析
下载PDF
平原河网地区稻田排水过程及其受外河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武迪 罗纨 +3 位作者 周明耀 贾忠华 李山 李磊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8-33,共6页
为了探寻符合平原河网地区特点的排水系统最佳布置及管理方案,根据江苏常熟稻田排水观测试验,结合田间水文模型-DRAINMOD模型,分析了河网地区独特的水量平衡关系,确定了稻田排水量以及农田与外河的交换水量,并根据研究区的排水要求计算... 为了探寻符合平原河网地区特点的排水系统最佳布置及管理方案,根据江苏常熟稻田排水观测试验,结合田间水文模型-DRAINMOD模型,分析了河网地区独特的水量平衡关系,确定了稻田排水量以及农田与外河的交换水量,并根据研究区的排水要求计算了可以削减的排水量。结果表明,在现有灌排制度下,生长期内稻田实际排水量约816mm,远高于当地所推荐的适宜排水量,可削减排水量约216mm,占目前灌水量的21.4%;按照当地所推荐的适宜排水量,利用DRAINMOD模型,当暗管埋深为90cm时,排水间距以25m为宜。研究区农田与外河的水位差较小,当外河距离农田大于30m时,实际水量交换很小;外河对农田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农田排水系统功能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水 稻田 水量平衡 DRAINMOD模型 平原河网地区
下载PDF
平原河网地区环境流量计算特征及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覃永良 袁雯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1-78,共8页
以水量丰富但水体污染程度普遍较高的平原河网地区为研究区域,分析平原河网地区环境流量的概念和内涵;探讨不同功能目标下环境流量的计算要素和特征;基于动态权重法提出平原河网地区环境流量的等级设定和评价标准,并利用松浦大桥周围的... 以水量丰富但水体污染程度普遍较高的平原河网地区为研究区域,分析平原河网地区环境流量的概念和内涵;探讨不同功能目标下环境流量的计算要素和特征;基于动态权重法提出平原河网地区环境流量的等级设定和评价标准,并利用松浦大桥周围的水文水质数据,对上海环境流量状态进行了初步评价.本研究为实现以河流多元功能为目标的丰水地区环境流量计算和评价提供了一种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原河网地区 环境流量 动态权重 评价方法
下载PDF
面向非点源污染调控的平原河网地区城市集水区划分方法初探 被引量:2
15
作者 吕永鹏 杨凯 +2 位作者 车越 金妍 徐启新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64-172,189,共10页
基于平原河网地区所特有的且已实施的水利分区(控制片)管理体系,分析了平原河网地区城市集水区的特征;从空间尺度、汇流机制和调控强度3个维度,初步探讨了面向非点源污染调控的平原河网地区城市集水区四级划分体系.以临港新城区域为例,... 基于平原河网地区所特有的且已实施的水利分区(控制片)管理体系,分析了平原河网地区城市集水区的特征;从空间尺度、汇流机制和调控强度3个维度,初步探讨了面向非点源污染调控的平原河网地区城市集水区四级划分体系.以临港新城区域为例,划分了1个一级集水区,13个二级集水区,137个三级集水区;二级集水区与现有规划的功能分区基本一致,以促进非点源调控策略的落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点源 集水区划分 平原河网地区 临港新城
下载PDF
中国东部平原河网地区水源地环境管理的理论框架 被引量:3
16
作者 车越 吴阿娜 杨凯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11-121,共11页
提出中国东部平原河网地区水源地环境管理的概念及内涵.明确管理的主体、对象、原则与特点,分别从管理动机、伦理基础、规划原理、管理策略等角度,定义并拓展复合系统理论、环境正义理论、圈层保护理论、集成管理理论,强调水源系统与水... 提出中国东部平原河网地区水源地环境管理的概念及内涵.明确管理的主体、对象、原则与特点,分别从管理动机、伦理基础、规划原理、管理策略等角度,定义并拓展复合系统理论、环境正义理论、圈层保护理论、集成管理理论,强调水源系统与水源地经济社会系统的双重易损,水源地、用水区域及上游地区的三地公平,水源保护区设置与土地利用格局的双相圈层,时间、空间、学科、利益方的四维集成.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在这一理论指导下构建的黄浦江上游水源地全过程利益方参与模式、分权型环境管理体系、双相圈层保护模式,能够为有效解决上海城市水源问题提供一条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源地 环境管理 平原河网地区 黄浦江上游
下载PDF
典型平原河网地区底栖动物生物指数筛选及评价基准研究 被引量:17
17
作者 陈小华 康丽娟 +1 位作者 孙从军 杨青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91-198,共8页
2011年夏、秋季在上海市全境主要河流的83个断面进行大型底栖动物的采样,共获取底栖动物20个分类单位(种),其中软体动物、环节动物和节肢动物分别占50%、30%和20%。选取常见的28个生物指数分别进行计算,并采用非参数统计检验方法筛选出... 2011年夏、秋季在上海市全境主要河流的83个断面进行大型底栖动物的采样,共获取底栖动物20个分类单位(种),其中软体动物、环节动物和节肢动物分别占50%、30%和20%。选取常见的28个生物指数分别进行计算,并采用非参数统计检验方法筛选出8个敏感生物指数。通过记分法对8种敏感生物指数统一量纲后,获得数值范围为8—40的综合生物指数,运用四分法划分了判别河道水环境质量的生物基准:32—40,较好(Good);24—31,一般(Fair);16—23,污染(Poor);8—15,严重污染(Very poor)。9个断面未发现活体生物,定为超严重污染(Super poor)。依照生物基准比较上海市41个代表性断面近5年主要水质理化指标,基本反映出水质理化指标的空间差异性,该综合生物指数及判别基准也可适用于评价平原河网地区的河道水质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 生物指数 生物基准 水质生物学评价 平原河网地区
下载PDF
上海市平原河网地区的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被引量:12
18
作者 桑保良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2-23,共2页
上海市水土流失面积约 2 2 0km2 ,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河道的边坡、堤顶面以及湖岸 ,郊区因河岸坍塌、取土加高加固河堤年损失耕地 86 67hm2 。水土流失导致大部分河道淤积 1~ 2m ,已严重影响到防汛排涝、农业灌溉和内河水运 ,并造成严... 上海市水土流失面积约 2 2 0km2 ,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河道的边坡、堤顶面以及湖岸 ,郊区因河岸坍塌、取土加高加固河堤年损失耕地 86 67hm2 。水土流失导致大部分河道淤积 1~ 2m ,已严重影响到防汛排涝、农业灌溉和内河水运 ,并造成严重的水质污染。介绍了水土流失的发生机理和治理水土流失的有关对策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 河道淤积 综合治理 平原河网地区 发生机理 危害
下载PDF
平原河网地区设计暴雨方法探讨 被引量:4
19
作者 耿玉琴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3期56-58,共3页
在我国 ,传统设计暴雨方法仅适用于山区性流域 ,目前平原河网地区的设计暴雨仍是难题 ,这严重影响了设计洪水计算的精度 .结合太湖流域的水文特点 ,在太湖流域防洪规划中研究提出适合平原河网地区的同频率典型降雨与分类下垫面产流方法... 在我国 ,传统设计暴雨方法仅适用于山区性流域 ,目前平原河网地区的设计暴雨仍是难题 ,这严重影响了设计洪水计算的精度 .结合太湖流域的水文特点 ,在太湖流域防洪规划中研究提出适合平原河网地区的同频率典型降雨与分类下垫面产流方法相结合的太湖流域设计暴雨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原河网地区 设计暴雨 设计洪水 防洪规划 计算方法 计算精度
下载PDF
江苏省平原河网地区水土流失及防治措施体系构建 被引量:5
20
作者 朱友银 丛小祥 +1 位作者 周岩 沈建 《中国水土保持》 2012年第10期45-47,共3页
江苏省平原河网地区水土流失较轻,但造成的危害和损失严重,目前区内水土流失防治管理薄弱,防治技术缺乏针对性。在介绍区内水土流失防治概况、水土流失特点与危害、水土保持措施设计及实施过程中常见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认识... 江苏省平原河网地区水土流失较轻,但造成的危害和损失严重,目前区内水土流失防治管理薄弱,防治技术缺乏针对性。在介绍区内水土流失防治概况、水土流失特点与危害、水土保持措施设计及实施过程中常见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认识,调整政策,全面覆盖建设项目;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强调表土保护,防止河道和雨水管道淤积;强化水土保持工程与主体工程同步管理;贯彻水土保持法,明确职责,强化监督"的水保措施体系构建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原河网地区 水土流失 建设管理程序 防治体系构建 江苏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